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掌握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结业作业(共7页).doc

    • 资源ID:16798589       资源大小:28.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掌握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结业作业(共7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掌握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小课题结题作业一、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特点在选取命题材料方向,有纯文字材料,也有历史图表与数据混合的材料,形式多样,材料来源十分广泛;设问由材料的分层设问向综合应用材料的整体设问发展;答案由按点给分逐渐向分层采意发展,甚至让考生自由发表见解,试题的开放性更加明显,有向问答题形式接近的趋向;命题内容与现实的结合愈益密切。“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有效信息支持特定观点。”这是高考考试能力的基本要求。根据上述要求,近年来在全国高考各种模式试卷的历史试题中,考查考生信息提取能力的试题频繁出现。如:20XX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第36题就是典型的一例。该题第二则材料引用了4幅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该题第2问直接提出了信息提取能力的要求:“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二、缺陷剖析 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求在高考历史试题中频繁出现,但如何提高此种能力却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且在学习和复习时此种能力要求往往被纳入审题的范畴。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学生在这一方面存在着不少的缺陷。 1.提取信息不全面 浅尝辄止,一叶障目。由于年龄的缘故,中学生普遍具有浅尝辄止、一叶障目的毛病,看到一段材料、一则试题,往往得到一点信息就以为全面理解了。20XX年全国高考上海历史卷第3题与1998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7题就用几乎相同的图片内容命题:“图中犁耕方式开始于何时?”部分学生不仔细观察就选择了A项(春秋战国),因为牛耕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但是图片反映的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牛耕方式二牛一人犁耕法,这种方法却是西汉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 2.提取信息不准确 不能排除无效信息。在部分材料尤其是表格材料中,有的信息起到一种迷惑作用。20XX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第41题第2小题引用了4幅饼状图表,要求从中概括出20XX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图表中的“其他”事实上就是起到干扰作用的无效信息。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机构,表中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6省占流出人口的59.3%,而其他28个省级行政机构合计流出人口才占40.7%,这足以说明流动人口以前述6省为主,而这6个省处于中国内地,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而言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至此结论已经可以得出。另一组图即“流动人口城乡结构”同样属无效信息,对解答该题不起决定性作用,因为这一组能提取的信息是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但选项中却没有类似的表述。 二、解决方法 第一  在知识与能力间找到了一个最佳“拐点”。过去三十年高考的历史题一直在“知识”与“能力”之间摇来晃去,“刘宗绪时代”在能力考题上作了许多可贵的探索,可圈可点能力题也不时出现在高考试题中;美中不足的是,专家型研究色彩太浓,以致于许多学生在这种能力题面前束手无策,成为了极少数几个尖子生的表演赛和竞技场。1999年后,刘宗绪时代的能力题并没有被继承和发扬光大,高考试题倒退到以考知识点为主的时代,“送分题”“傻瓜题”偏多,“例题”考得太多,“背多分”成了师生应付高考历史考试的“绝招”,历史容易学容易考成了学生选科时“粉丝”,这也是近年来广东省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扎堆争报历史学科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四省新课标后的首次高考历史试题既克服了刘时代“能力题”上的太难,也摒弃了前几年“知识题”上的过易,在“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的结合点与平衡点,充分展示了新课标的新要求与魅力。第二、阅读教材正文和设问第一遍要细读,要注意对材料作具体分析。要了解材料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注意各段材料间的联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中国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必须像语文课分析古文一样,对每句话每个字词都要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万不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世界史的材料多为外来的翻译文,有的句子很长,很难读懂。此时,可按语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处理:先找主、谓、宾语,再找定、补、状语。第二遍,结合设问重点读。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解析定向化。设问的定向作用表现在:确定信息提取方向,帮助考生提取有效信息,搁置其余信息。如1995年高考第39题所引南海县志和捷报的两条材料,信息量相当大,但设问只要求考生从中提取与继昌隆缫丝厂创业与经营有关的信息。确定与相关知识联系的方向。如1996年第45题有一问是"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这实际上就是规定考生要用有关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陕甘宁边区遇到的困难的知识来解析材料。确定能力考查的方向。如1996年第45题第问要求考生"比较1941年和1944年的几组统计数字","比较"二字就确定此问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正因为设问为解析材料确定了方向,所以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要求,然后带着设问再回过头来有重点地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第三、除阅读材料正文和设问外,还要特别注意那些说明性文字。注意从材料介绍(多在材料的开头)和材料出处(多注在材料末尾)获取时间、人物、事件等要素。因为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考生可从中受到启发,收到"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效果。如"阅读以下四段反映同一朝代的史料",同一朝代就是考生解题所必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再如:"以下材料是肥水之战前,前秦君臣对战争形势的分析",这里就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材料的历史背景。因此,对这些说明性文字,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和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材料的原文一般很长,试题中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从某句开始摘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次要的,两边所剩的肯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第四、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目前的一些重要考试对一些问题的关键词都采取加着重号(或加粗、或用不同字体表示)的方式,为考生避免犯审题的错误而发挥出真实水平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此举也养成了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他们认为考试中既然已经给了我们提示,就没有必要再多费心思。但是目前全国高考试卷中信息源尤其是非文字信息源的大量采用,着重号无法标注,这往往使得平时缺乏训练的考生手足无措。因此,平时训练中我们应该在语言和文字方面加强训练。文字训练时应该重点隐含,即对关键词不作标注。语言训练时教师可以故意用平淡的语气来叙说重点字词。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停顿、加重、放慢等语气来突出重点,但训练时则恰恰相反,各种可能突出重点的方法全部隐含,模拟考场上无人提示的情况。 让学生学会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小课题结题报告 历史组 林照壮一、选题依据信息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要有较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的能力,考查学生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是历史学科高考能力要求之一。在历史高考的题目中,材料题是最常见的题型,因此,学生能否解答好材料型的题目,就成了提高高考成绩的关键所在。二、课题研究的方案和实施(一)学生情况分析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此我对高二文科(29)班历史认知程度进行了调查。主要通过与学生交流、题目测试来进行,可以发现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高二文科(29)班是普通班,整体历史基础弱,综合水平低。由于材料型题目一般都要求较高的阅读、理解和结合史实等能力,学生解题相当吃力,甚至于失去兴趣和信心。根据以上的学生实际,很有必要针对具体问题来寻找适合本班学生提高材料型题目答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高考成绩。(二)本课题具体的实施方案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问题探讨与对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本人教学的实际案例,查阅资料以及同仁的研究成果,理论分析力求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手段:查阅书籍,上网查询,请教相关老师。可行性分析:本人在教学一线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课题可预期的成果:理论联系实际,找出适合学生提高答题水平和成绩的学习方法。(四)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可能遇到的困难:开始着手准备工作及开题后可能会出现资料不全,收集渠道单一等困难,还有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多样化,工作量大。相应的解决方法:可通过细致反复的工作;长期研究工作积累与本科组同仁交流沟通学习及通过下载网络资源等办法解决。(五)本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20XX年2月完成课题的开题报告20XX年2月6月对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和收集,跟踪课堂,教练结合20XX年6月7月,完成课题论文的初稿20XX年7月,对课题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并最后结题。三、课题的结题报告材料型题目是学生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常见的题型,掌握好解题方法既能帮助学生在学后练,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也是训练学生各种能力的手段。但学生在实际练习过程和考试中,却往往由于答题方法不当,导致做材料型题目时出现下笔千言跑题万里的现象,令教学效果学习成绩大打折扣,使教师无奈、学生手足无措。如何解答好材料型题目呢?要求自然是多方面的,但能否正确审题,通过审题从材料中捕捉、提取有效信息,则是正确答好此类题型的基础和关键。如果把材料题比作是一间屋子,那么科学,正确的审题方法就是进入屋子的锁匙。首先是阅读材料,细审设问:材料题的问题有一个也有多个,或明确或隐蔽,也有问题中套问题,但不管怎样问题都是针对材料提出来的,它包含了对材料的理解。可以说,问题是从一个特殊的高度反映材料内容,体现命题者的意图,因而明确问题往往是解答问题的良好开端。面对题目,先要认真阅读,分析问题。先读设问,后读材料。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所以,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找信息,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第一确定问题是从经济、经济还是文化等角度提出的。这一点,比较简单,但不能马虎,如果搞错将一分不得。第二要确定问题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中的哪个角度提出来的,这一环如果搞错,也将失分很多。第三要明确问题的各种限制性条件。这些限制性条件为学生提示了正确的思维方向,使考生能够准确地握问题的指向。通过这三点搞清问题到底问的是什么,并借助问题的启发,把握阅读材料的方向。让学生有“圈点批注”意识,边读边圈出每段的关键词、题干中心句。其次是推敲材料,把握“有效信息”。离开了对材料的理解,就谈不上理解题意。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材料加以推敲,以便把握材料的真实内涵。其一是时间,任何政治、经济和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都有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而时间则事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标志。注意时间就能把材料放在相应的历史阶段加以考查。其二是总结性语句。即点明材料的中心的语句。就表格类材料而言,其表格上的标题往往点明表格所反映内容的中心。其三是材料中出现的概念名称,它揭示了材料与教材的关系。通过上述三方面的推敲并借助从问题中得到的启示,一般能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真实含义,从而明确题意。再次是“书”题结合,确定论点依据。材料题的特点之一就是“题在书外”,但解决问题需借助书本知识,也就是说,对题目的分析,离不开书本知识,只有将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同书本知识有机结构起来才能进一步明确题意,确定论据。 题目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迄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貌离神合”于课本知识。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 与书本知识的对比交流可以在阅读问题把握设问方向,明确答题范围时进行,也可以在分析、把握材料内涵时进行。在明确题意后更需要应用书本知识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并组织答案。在解答材料型主观题时,有的学生答题时感觉很好,一对答案才发现“离题千里”,这主要是审题不清“惹的祸”。在平时学习中,尤其是复习阶段,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不仅有利于克服审题不清的问题,还有利于提高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审题过程中,以下几点必须特别注意克服:一是急躁冒进,面对陌生的材料,许多学生仿佛进入迷宫,往往会产生一种急躁情绪,企图在较短时间内明确题意,解答问题,事实上,审题的过程是一个运用知识对题目进行分析、理解、归纳、综合的过程,需要我们冷静思考,仔细推敲,而急躁冒进往往阅读分析不细,结果或是以偏概全,偏离题意,或是拾一漏十,一知半解,或是思维混乱,罗列知识最终是欲速则不达。二、是脱离材料。题目的材料和问题是统一的,两者有机结合共同反映的意图。但许多考生审题时将两者割裂开来,不懂借助问题分析材料,把握材料内涵,不善于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辨清设问方向。把握材料内涵更懂得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明确题意。于是对题意的理解只能是既费劲又不能切中重心。三、是缘木求鱼。面对材料中丰富的“信息”有些学生显得不知所措,不懂的借助材料中的知识、原理这些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而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明确题意。其实,尽管材料是书外的,陌生的甚至难懂的,但读懂题目,解决问题必须应用书本中知识。材料解析题,顾名思义是要求把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对材料的分析应用上,突出运用材料论证,说明问题的特征和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以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值。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以纠正在答题时抛开材料或设问,随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倾向。 因而题目材料一定会折射出与书本知识的理解来“透视”题目,把握题意。当然要解答好材料题型,基础知识是本、是源,失之,则一切均无从谈起。所以考生重视书本知识,夯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题目多变的,审题方法也是多样的。审题方法的掌握,思维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从平时的练习开始积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训练,课堂始终是学习的主阵地,分析典型实例,师生共同参预才能不断提高审题能力,进而提高历史考试成绩。四、课题研究的总结与反思通过小课题的研究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得更加清楚。学生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得不了分,而在于其得不了高分。总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遗漏一些必要的信息点,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丢分。绝大部分学生在作答中往往会出现对某个或某些信息的模糊盲点,即能筛选出信息点,且也能概括出信息内容,但在具体的问题作答中不能确定要不要答出这一信息,或者完全忽视、无视这些信息的存在了,反而费了很大的气力答一些与题干无关的信息,费力费时,结局却造成了太面积的失分,也留下很多遗憾。因此也就更加明确了训练的重要性。具体的来说,就是要让学生一看到问题的题干,就能定向的思考需要怎样答,答哪些方面的信息等。这些都是只有真正落实去做小课题才能有深入的体会,也是我继续努力小课题研究意义所在。将教与学的实践及心得做个结题报告,得益颇多。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教学的实践中,还有很多不能一一解决的问题,所提方法能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还必须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这使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认真对待,必须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有的放矢,才能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专心-专注-专业

    注意事项

    本文(《掌握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结业作业(共7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