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常州市十三五服务业规划(共56页).doc

    • 资源ID:16800469       资源大小:1.13M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常州市十三五服务业规划(共5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常州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目 录序 言 (7)一、发展背景(7)(一)“十二五”服务业发展基础(7)(二)“十三五”服务业发展环境 (13)二、总体要求 (16)(一)指导思想 (16)(二)发展原则 (17)(三)发展目标 (20)三、发展重点 (21)(一)以加快转型升级为导向,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水平(21)1. 金融服务业(21)2. 现代物流业(24)3. 科技服务业(26)4.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27)5. 商务服务业(29)(二)以改善服务供给为导向,促进消费性服务业扩大规模(30)1. 旅游休闲业(30)2. 文化创意产业(33)3. 电子商务业(34)(三)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导向,促进民生性服务业完善功能(35)1. 健康服务业(35)2. 养老服务业(36)四、空间布局(37)(一)一中心(38)(二)北部片区(40)(三)南部片区(42)(四)东部片区(43)(五)西部片区(44)(六)西南片区(45)五、主要任务(46)(一)推进集聚载体建设,努力夯实支撑基础(46)(二)推进平台经济发展,努力转换新旧动能(48)(三)推进产业对接融合,努力促进转型升级(50)(四)推进改革创新试点,努力营造发展氛围(52)(五)推进人才引进培养,努力提升队伍素养(53)(六)推进服务领域开放,努力提高竞争能力(54)六、保障措施(60)(一)健全工作体系,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60)(二)建立规划体系,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60)(三)创新政策体系,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61)(四)完善统计体系,进一步强化统计监测(61)(五)健全考核体系,进一步强化考核监督(62)序 言“十三五”时期是常州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是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的战略机遇期。为促进常州服务业创新、高效、集约发展,促进常州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获得更大优势,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编制常州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常州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依据江苏省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进行编制,在客观分析和全面总结“十二五”时期全市服务业发展成效和问题基础上,阐明“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和目标、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未来5年全市服务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和实施服务业行动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一、发展背景(一)“十二五”服务业发展基础“十二五”以来,常州市坚持以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深入实施常州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围绕发展目标大力推动服务业十大产业发展,完善体系支撑、加快载体建设、不断改革创新、加大政策支持,积极推动全市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空间集聚、贡献度提高、业态创新,为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十二五”期间,常州市服务业始终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态势,年增长速度均高于GDP速度,年均增长11.5%,高于GDP年均增速0.7个百分点。2015年,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610.4亿元,是2010年的2.1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9.5%,较2010年提升8.1个百分点,在全省13个地级市中名列前茅,“三二一”产业结构初步形成。“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较“十一五”高出个13.7百分点,其中贡献率最高的2015年达到68.7%。图1 2010-2015常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及增长率图2 2010-2015年常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及贡献率图3 全省地级市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图4 2010、2015年常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二是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十二五”期间,把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和提升传统服务业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服务业十大产业。2015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99.5亿元,是2010年的1.8倍,上市企业数量增加到3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0家;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93.8亿元,是2010年的1.9倍,物流布局优化、服务能力提升;国内旅游总收入718.35亿元,是2010年的2.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0.5亿元,是2010年的1.9倍。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保持年均20%左右增长,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三是载体建设扎实有力。“十二五”以来,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优势企业培育以及重点项目投入方面成效显著。全市服务业集聚程度不断提高,集约发展模式初步显现,常州创意产业基地等11家列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获批省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苏台(常州)健康产业合作示范区。2015年百亿元市场达8家,亿元市场达56家。重点培育的优势企业在技术、业态、品牌方面创新能力凸显,“十二五”期间全市11家企业入选省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个数位列全省第三。全市累计完成服务业投入686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6.7%,常州综合物流园、西太湖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一批重大平台载体相继建成,嬉戏谷、宝盛园、东方盐湖城、迪诺水镇等一批旅游新项目投入运行,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图5 2010-2015常州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占比四是贡献作用明显增强。“十二五”以来,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作用愈发显著。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106.8万人,较2010年增加9.7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8%,比2010年上升2.3个百分点。2015年,全市服务业完成税收329.4亿元,增速高于全部税收增速0.5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43.6%,比2010年提高了5.6个百分点,成为全市财政收入重要来源。图6 常州市服务业从业人数及占比变化情况图7 常州市服务业税收及占比变化情况五是新兴业态不断涌现。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服务业新兴业态借势突破、迅速崛起。2015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1700亿元,同比增长47.8%,电子商务服务业业务收入46亿元,同比增长41.5%。2014和2015年常州分别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中国“旅游+互联网”创新示范城市,2015年常州创意产业基地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平台经济发展迅速,已建成四海商舟跨境电商平台等一批跨境平台,“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新阳电子合约交易中心”、“华贸通”等一批助推产业升级的互联网平台,以及“淘常州”等区域性网络零售平台。与此同时,常州市服务业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尚不完全适应,服务业发展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服务业发展空间集聚、集约、集中度不高。现有的服务业集聚区资源整合、产业对接、公共服务等功能较弱,有的集聚区还仅仅停留在同类企业物理空间集中阶段。二是全市服务业中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涌现不多,品牌和商业模式创新也落后于国内服务业发达城市。三是服务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企业的抱团合作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品牌塑造意识、现代经营意识有待加强,缺少知名度高、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旗舰型龙头企业和互联网平台企业,缺乏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项目引领。四是服务业高端人才依然匮乏,虽然常州市人才资源总量相对较多,但与当前服务业的发展需求相对应的高端人才、跨界人才,尤其是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等领域的专业型人才仍然短缺,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部分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五是要素制约日益突出,人力成本大幅上升、可供项目落地的空间有限等发展要素的新变化已经成为常州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瓶颈。(二)“十三五”服务业发展环境1. 国家系列战略为服务业发展带来新契机“十三五”时期,区域发展将形成新格局,联动发展、协调发展态势越来越明显。“一带一路”、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将是国内开放开发的重中之重。常州市应充分利用上述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城市深度合作,推动常州市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利用“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鼓励服务业企业“走出去”,积极加强产能间的交流合作,有效促进国内外资源优势互补、互为所用。同时,江苏省建设“一中心、一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省级产城融合示范区试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多重国家战略在常州的叠加优势,将转化为现实服务业发展优势,为新一轮服务业发展提供契机。2. 新消费引领为服务业需求增长提供新动力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以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兴起为主要内容的新消费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和空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和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变,为服务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同时,今后一段时间国家将重点支持养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壮大网络信息、智能家居、个性时尚等新兴消费,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等一系列举措助推消费升级,充分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3. 国际化趋势为服务业开放拓展新空间服务业领域的国际化方向是我国服务业“十三五”的战略性发展方向,以中美投资协定谈判确立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推动金融、科技服务等服务业领域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范围,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鼓励有实力的服务业企业“走出去”。同时,将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确立为今后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通过发展服务贸易提高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价值增值能力,打造对外贸易的升级版。4. 供给侧结构改革为服务业发展明确新任务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新旧动能转换,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三去一降一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同样也是服务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重中之重,服务业供给侧改革更是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突破口。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强优化服务有效供给,增加短缺服务,创新供给模式,有助于实现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面临依靠制造业带动向依靠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转变,服务业加快向各类产业渗透,不断催生大批新兴服务领域,有望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服务业供给侧改革将成为全社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5. 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服务业创新升级指明新方向新一代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突破和广泛应用,推动服务网络化、智慧化、平台化和产品化,正在加速服务内容、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服务业系统性调整升级。产业界限日渐模糊,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态势更加明显,制造业处于领先地位的德国、美国等国家先后推出工业4.0、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制造业发展战略,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服务已成为制造强国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新技术支持下的科技服务、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与制造业互动、融合,产业链加速整合,价值网络交错依存,致使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发达国家主导产业。6. 城市宏伟蓝图为服务业发展提出新要求“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常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为建设“一城一区一中心”, 基本建成具有突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打造全国一流智能制造名城,不仅要加速制造业升级,还要全面实施服务业制造化,金融、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要加速向制造业渗透。建设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要求大力发展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产业,提高产业服务能力。建设国内领先的产城融合示范区,要求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融合、价值链融合、组织协同,形成相互支撑产业体系。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基本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为目标,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扩大有效供给、提高质量效益、增加发展动能为抓手,促进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常州服务”升级版,使服务业成为常州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探索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新引擎。(二)发展原则1. 坚持创新发展。健全创新服务体系,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实施跨界协同创新,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充分发挥常州产业优势,鼓励企业技术、业态、模式创新和应用。积极推动服务业新兴业态培育和服务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 坚持集聚发展。适应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趋势,结合全市主体功能布局、城镇布局和生态布局,引导服务业优质资源向服务业集聚区、工业集聚区、特色服务区(街区、楼区、社区的集中区)集中,进一步增强集聚辐射能力。3. 坚持融合发展。通过产业对接、产业渗透和产业,强化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形成的产业生态系统。推进服务业内部交叉和渗透,建立细分产业、企业组织之间融合联系,构建交汇互补的价值网络。通过产业融合进一步推进产业、城市与人和谐发展,将常州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城和生态宜居城。4. 坚持绿色发展。依托现有城市空间布局形态,构建绿色化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功能集成、集约发展。强化产业支撑,发挥比较优势,实现服务业在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约束下的可持续发展。5. 坚持开放发展。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培育出口品牌和境外服务网络。坚持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稳步扩大服务领域开放,在开放竞争中拓展空间、提升水平。(三)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加快推动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竞争力提升,不断提高服务业规模、能级、品牌和水平。努力打造“常州服务”升级版,基本建成国内领先的产城融合示范区、服务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和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到2020年服务业发展的具体目标:1. 产业结构寻求新突破,产业规模实现新跨越。实现服务业提质增速发展。“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至2020年达到55%,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5%。2. 产业贡献度寻求新突破,社会经济效益实现新跨越。提高服务业对经济、税收和就业三个方面的贡献度。到2020年服务业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保持60%以上;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44%;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1%。3. 产业集聚寻求新突破,发展能级实现新跨越。推动集聚区提档升级。到2020年培育形成市三星级服务业集聚区30家以上,其中市四星级服务业集聚区8家以上。产业楼宇、众创空间、特色小镇不断涌现。4. 企业竞争力寻求新突破,产业整体实力实现新跨越。推动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和品牌。到 2020年列入省级“生产性服务业百企升级引领工程”企业10家以上;培育形成35家以上市级服务业优势企业和35家以上市级制造业服务化重点(示范)企业。5. 改革创新寻求新突破,发展活力实现新跨越。提升体制机制创新、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和综合服务的能力。在服务业集聚区(工业集中区、特色服务区)、街道(镇、开发区),全面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市级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创建形成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5家以上,培育形成省级互联网平台企业5家以上,培育6家左右市级互联网平台经济集聚区,选择大数据产业、设计服务业和服务业重点产业等进行产业试点。表1 “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体系类别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15年实际值2020年目标值产业结构产业规模1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9.5552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55产业贡献度社会经济效益3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60.5(“十二五”期间)60以上(“十三五”期间)4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43.6445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3841产业集聚发展能级6市三星级服务业集聚区家030以上7市四星级服务业集聚区家08以上类别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15年实际值2020年目标值企业竞争力产业整体实力8省级“生产性服务业百企升级引领工程”领军企业家010以上9市级服务业优势企业家035以上10市级制造业服务化重点(示范)企业家035以上改革创新发展活力11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家05以上12市级互联网平台经济集聚区家06左右13省级互联网平台企业家05以上三、发展重点立足常州市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推动服务业十大重点产业做强做大,促进常州服务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持续发展。表2 “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十大重点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15年实际值2020年目标值金融服务1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1.518现代物流2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2.9143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14.214以下科技服务4科技服务业增加值(规上口径)亿元1722软件和信息服务5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务收入亿元5001000商务服务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0.513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15年实际值2020年目标值旅游休闲7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57.58接待国内外旅游者万人次545580009旅游总收入亿元7311300文化创意1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638电子商务11电子商务交易额亿元17005000健康服务12健康服务业增加值亿元49.710013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5.676.314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床位数占比%1420养老服务15养老服务业增加值亿元204016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张44.15017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4660(一)以加快转型升级为导向,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水平1. 金融服务业(1)发展目标。到2020年,力争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18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左右;加快构建常州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资本运作中心和资产管理中心,着力推动金融产业集聚、金融体系建设和金融服务创新,为常州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撑。(2)重点举措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主营业务突出、资产质量较高、盈利水平较好、竞争能力较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金融企业加快进行股份制改制;推动优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鼓励上市公司兼并重组,提升上市公司产业规模、整体业绩和估值水平。抢抓国家永续债置换地方平台债务政策机遇,创新增信、担保方式,推动企业债券融资。进一步放开典当行和担保公司进入门槛,建立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机制,运用公私合作制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营运。引入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养老产业和健康服务业。积极发挥常州民营资本和实体产业吸附集聚、粘合衍伸的优势,着力引进证券、期货、基金信托、商业保理、资产管理、私募股权、财富管理、寿险专营理财等资产管理机构。率先争取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和资产管理业务。建设常州市企业金融服务平台,集成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各类信息并实现为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继续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转续贷方式创新,进一步改善企业金融服务,优化区域金融环境。设立常州市金融服务创新奖,积极引进外部资源,鼓励拓展专业化、个性化融资服务,推动科技金融、小微金融以及各种金融主体创新与融合发展。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行业,设立消费金融公司、财务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推动江南银行增资扩股,获得基金、投行业务牌照,加快设立省内市县分支行。推动江南金融租赁在全国重点城市布局,全面提升东海证券资本规模和基金、投行、资管等市场融合度,争取新三板转板。积极创新整合物流信贷、信用证、仓单质押、提货权质押、货权质押、保理等物流金融产品,加大重点物流企业信贷支持。积极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扩大非银行信用采集,完善信用征集体系、评级发布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加大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结果的应用。探索互联网和金融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建设国内领先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完善互联网金融服务支持体系,加大对互联网金融政策支持。建设业态丰富、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东经120金融商务区”,引导金融服务业差别化竞争、特色化发展;完善常州小微金融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提供法律、财务等综合服务,最终致力打造一个线上线下联动的金融服务业聚集区。专栏一 常州金融服务业三大中心建设一、加快建设区域性资本运作中心依托国内外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和产业并购基金,大力推进多样化资本运作,形成融资渠道丰富、资本结构合理、估值水平较高、流动性活跃的区域性资本运作中心。二、加快建设区域性资产管理中心进一步推动大众理财、公募理财和资产管理市场发展,构建高效资本转化机制和财富管理体系,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有鲜明优势和特色、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接轨的苏南一流资产管理中心。三、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立足现有金融服务体系,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金融服务需求为重点,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基本建成具有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的域性金融服务中心。2. 现代物流业(1)发展目标。到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14%,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降至14%以下;打造成立足于苏锡常,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区域性重要物流节点城市。(2)重点举措加快发展海陆空联运,推动航空港、常州港、综合保税区等“区港联动”,构建水、陆、空、铁联动发展,实现最佳的运输衔接和物流效率。借助常州港、东港、德胜河、锡溧漕河、京杭大运河等构成的“通江达海”的内河航道网,大力支持德胜港等内河集装箱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以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契机,推进常泰过江通道规划前期工作,推动常州港与南京港、泰州港、江阴港、太仓港、洋山港之间的合作,促进跨江沿江联动发展。推进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物流园区(中心)整体效能和集聚带动作用。重点推进常州综合物流园区、临港物流园区、凌家塘物流中心的功能提升。加快奔牛港多式联运工程建设,完善港口铁路专用线和疏港公路设施建设,提升港口铁路专用线通过能力和公路疏港能力。加快推进电商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引进大型电商企业在常州布局分拨中心和营运中心。优化物流配送网络,鼓励统一配送和共同配送,完善电商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城乡配送体系建设。推动快递业与制造业、电子商务、跨境网购、交通运输业协同发展。依托常州、武进综合保税区大力发展保税物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常州综保区设立地区总部、采购中心和配送中心。围绕本地重点产业园区和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一批为生产型企业配套物流服务的物流园区和中心,推进物流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建立区域联动协调机制,打破区域壁垒,引导物流资源跨区域整合,特别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功能对接,推进与其他主要物流区域之间的合作与联动。加快物流业龙头企业培育,着力培养一批物流品牌,打造常州“名片”,鼓励重点物流企业整合行业资源,做大做强,提升企业竞争力。整合现有物流信息平台资源,推进现代物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提升生鲜冷链、快递领域的配送企业智能化水平,推广配送“货的”、配送APP等新兴配送组织模式。培育新兴物流业态,推进商业连锁物流、冷链物流和跨境电商物流发展。专栏二 常州现代物流业节点空间布局“5大园区”常州临港物流园区常州综合物流园区常州武南物流园区金坛开发区物流园区溧阳中关村物流园区“5大中心”常州凌家塘物流中心常州青洋路道口物流中心常州城东物流中心金坛金城物流中心溧阳苏浙皖物流中心3. 科技服务业(1)发展目标。到2020年,建成3-5个科技服务业集群和示范区,打造50家左右高端科技服务机构,培育100家左右科技骨干服务机构,发展500家左右特色科技服务机构,科技服务业增加值(规上口径)达22亿元。(2)重点举措促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进一步提升科教城省级科技服务示范区的内涵和辐射作用,积极推动科教城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创建国家级科技服务示范区,打造常州创新之核。按照“集聚区+示范试点+示范机构”的建设思路,充分利用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和行业试点建设的机遇,推进武进国家高新区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和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国家科技服务业行业试点建设。支持其它科技产业园区创建科技服务业聚聚区,促进创新一体化进程。加速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特色鲜明、投入多元、布局合理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产业共性创新平台,构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创新平台梯队。发展一批与新兴产业紧密结合的众创空间,支持武进区建设提升国家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区域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体系,新增一批省、市级众创空间。鼓励研发类企业专业化发展,培育和引进一批社会化投资、专业化服务的第三方研发机构,促进专业研发设计服务机构发展壮大,形成研发服务集群。健全协同规范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发展多层次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形成“政府、行业、机构、技术经纪人”四位一体的技术市场服务架构,引导和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技术转移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发展科技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建立科技支行,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机制,积极开拓投贷联动、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金融服务,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方位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促进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商用化、咨询、培训等各类服务机构集聚发展。支持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在常高校加强与创新型园区、龙头骨干企业的协同创新。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快中以常州创新园建设步伐,大力建设中德、中芬等国际科技合作园区。专栏三 常州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全市将围绕产业创新需求,以加速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进五大服务体系、四大服务平台为重点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一、五大服务业体系:研发设计及其服务体系、知识产权保障体系、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科技人才创新服务体系和科学技术普及服务体系。二、四大服务平台:技术转移平台、创业孵化平台、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以及科技咨询服务平台。4.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1)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将常州市建成苏南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城市群中的重要一极,形成特色鲜明的高端软件产业与新兴信息服务产业相结合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高地。(2)重点举措做强工业软件、互联网两类优势产业,鼓励嵌入式软件企业和整机制造企业加强合作,重点开发新能源汽车、数控装置、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鼓励软件企业积极研发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业软件,着力突破三维设计、企业级产品数据管理等高端工业软件技术。推进生产性软信息服务向制造业企业前端研发设计、中端管理和融资、后端物流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全过程渗透,推进工业产品开发、设计和创新的信息化。大力推动软件业与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大力开发金融、医疗、通信、电力、交通和物流等行业的整体应用解决方案,加强节能减排领域的软件研发和应用推广,鼓励软件企业加快抢占信用、金融、物流、安全、大数据分析等产业互联网入口,推动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创新。培育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服务产业,以常州市与省经信委签署共建国产云计算产业园合作协议为基础,重点发展国产云计算产业园,研发各类国产云计算软硬件产品,扶持基于国产云计算的电子文档管理系统、云安全产品和服务平台、3D云渲染服务平台、政务云管理平台等,实现国产云计算技术、应用、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并逐步形成以常州市为中心的云计算产业的研发创新高地、人才集聚高地、成果转化高地、新兴产业高地。以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常州高新区“国际传感谷”项目建设为依托,重点突破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和无线传感器网络软件及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加快发展工业、农业、医疗、交通、物流、节能环保、家居安防等领域的物联网业务和示范工程的推进,构建物联网技术支撑体系、业务平台和管理平台,加快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产业链,重点推进百度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的建设,推动大数据与产业融合。专栏四 常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布局1. 南北协同:常州创意产业基地、武进软件园南北协同发展。2. 多片发展:积极推进西太湖互联网产业园、科教城移动通信互联产业园、钟楼文科融合产业园、天宁恒生科技园、江苏软件园天目湖基地等多片区发展。5. 商务服务业(1)发展目标。到2020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3%。(2)重点举措全力打造商务楼宇经济,进一步完善软硬环境,重点推进特色楼宇、产业楼宇建设工作。推进检验检测、法律服务、会计审计、广告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协调发展。培育一批大型商务服务企业集团,打造商务服务品牌。加快推进建设常州金融商务区、新龙国际商务城等新兴商务楼宇载体。集聚整合各类设计资源,形成“产品设计”关联行业联动和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设计中心,促进设计机构与工商企业对接合作。借鉴津通工业集中区与武进工业设计园“区中园”模式,打造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中心,加强与全市工业集中区落地对接。在常州文化创意和设计大赛的基础上,积极筹备举办全国性设计大赛。加快发展会展经济。依托常州国际会展中心、常州西太湖国际博览中心、嬉戏谷动漫会展博览中心、常州工具展览中心等会展中心,加大力度发展各类高层次、国际性展览和会议论坛的外包服务。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展会。继续打造经营好“5·18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9·28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常州国际工业装备博览会”、“中国常州·邹区灯具灯饰博览会暨LED照明展”等会展,提升影响力,扩大知名度。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发展。(二)以改善服务供给为导向,促进消费性服务业扩大规模1. 旅游休闲业(1)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0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突破13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5%,把常州建设成中国知名的历史文化旅游名城、主题公园之都和长三角地区著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2)重点举措立足长三角,拓展珠三角和环渤海,兼顾国内远程市场和海外市场,重点开拓三小时高速圈、五小时高铁城市和常州直航城市旅游市场。选择成长性好、潜力大、综合效应显著的旅游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进一步激发旅游企业活力,挖掘本地投资潜力,鼓励市内大型企业投资兴办旅游产业,引导民间资本向旅游领域聚集,引进外来资本投资旅游项目,推动旅游集团连锁经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主要旅游度假区、景区间的连接道路旅游专线,以及游艇码头、自驾营地等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化设施,积极适应房车、自驾车、游艇等新兴旅游业态发展需要。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加强旅游度假区特色化发展,加快培育天目湖山水休闲度假、茅山道文化养生度假、太湖湾生态文化游乐与运动休闲度假、长荡湖渔乡风情度假等品牌。打造符合国际标准的品牌旅游露营营地,鼓励太湖湾、西太湖、茅山、曹山等区域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开发体育旅游项目,加快建设和完善旅游慢行系统。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水平,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特色小镇和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及其旅游服务体系,打造一批乡村旅游产品品牌。创新城市文化旅游产品,深入挖掘吴文化、齐梁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和工商文化等常州特色文化,加快文化遗产转化为产品,推动旅游与文化遗存、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推进智慧旅游发展,加快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市区级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和旅游企业智慧化建设,加强与电信、移动、联通、网络公司等高科技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手机快讯、APP客户端等新技术手段,开启新媒体旅游营销推广新模式,率先实现旅游全方位智能化服务和管理,全面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品质、水平。加快旅游业与农业、制造业、文化产业、商贸、教育、医疗、养老、体育融合发展,推动旅游跨界融合。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我市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质量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全域联动和旅游成果全

    注意事项

    本文(常州市十三五服务业规划(共56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