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名校必备语文高考-回顾与展望(共14页).doc

    • 资源ID:16801593       资源大小:63.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名校必备语文高考-回顾与展望(共14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语文高考:回顾与展望2006年高考尘埃落定,回顾全国17套试题,可以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考试内容:1.考查内容力求体现地方色彩,这是分省自主命题以后出现的一个现象。如北京卷的第24题写一段话,为北京办好奥运进言献策。作文题北京的符号。福建卷为连战省亲写欢迎词,江苏卷的南京导游词,湖南卷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曾国藩的湖南文征序。天津卷的作文题,据说也与当地领导意图有关。2.社科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考查的取材更加注重时代感、文化含量和人文内涵,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和导向。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卷阅读(一)所选的材料是一篇介绍天坛的记叙性散文。需要指出的是,按考试大纲的规定,现代文(一)的选文范围为“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本题却选了一篇散文,第二篇现代文阅读选的也是散文。也就是说,北京卷的两篇现代文阅读都是文学作品,没有实用类文章的阅读。这种取材方式,值得进一步研究。3.文言文考查形式与取材的多样化。考查形式除传统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补出省略的文字、信息筛选、断句、翻译、对原文文意的理解和分析、对写作特点的理解、对思想内容的评价等,也有古今异义、简答文意。取材已不再局限于二十四史,三分之一以上的试卷开始以古代书序、单篇散文、先秦典籍等作为考查文本。4.语言语用题考查形式在继续保持多样性的基础上,更富实用性,更加生活化,不少题目综合性增强,情境设置真实。四川卷语音题考查多音字和易读错的形声字,选择了四川人说普通话容易读错的字音,对进一步推广普通话有良好的导向作用。5.作文命题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从命题意图上看,或激励考生探讨和感悟自然、社会、人生,认识生活;或引导考生重视读书,积极上进;或启发考生关心他人,与人和谐相处;或激发考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生活环境。从内容上看,有的题目主题的可选择性、多向性进一步增强,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有的题目虽有限制,但考生把握起来并不困难,有话可说;但有的题目过难(如福建卷),或用语陌生(天津卷),造成考生理解题意困难,不易打开思路。从题型上看,话题作文居多,标题作文增多。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有几套试卷尝试命制材料范围作文。这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沿用话题作文的命题思路,但不给话题,强调在材料内容或含意的范围内,自主确定立意、文体和标题。 6.注意与课内相关内容的勾连。上海卷现代文阅读(二),第6题要求写出课本涉及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浙江卷的作文题“生有所息/生无所息”,试题材料中孔子、康德、歌德的话取材于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文人是什么。福建卷作文“戈多今天已经来了”,取材于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课文等待戈多。试卷体例和结构:1.除上海、福建外,一般都采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卷合成的形式,各卷中的板块安排也与教育部考试中心近年高考试卷的板块安排基本一致,结构上的认同感较强。2.设题数量在2125道题之间。3.选择题的分值大多在30分40分之间,少的仅15分(上海),多的高达46分(浙江、天津),反映出语文界对选择题的功能、作用存在不同认识。17套试卷中,绝大多数试题是科学规范的,考查方式也合理有效。 试卷提供的阅读材料和写作材料大多能体现考查能力的要求,能启发考生思考。总体上看,试题的学科特点比较明显,能力考查覆盖合理,设题较重视能力因素、思想方法、价值取向,体现了较强的基础性、人文性和时代性,具有较强的选拔功能,导向是积极的。以上特点和变化,反映了命题人员对高考语文试题命制工作的积极探索。尽管很多问题还有待高考改革的深入发展才能逐步明确、逐步解决,但命题人员所做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北京卷北京卷今年有两个变化,一是难度大幅度降低,区分度较去年好。二是一改几年来两个字的标题式作文题,代之以“北京的符号”这样一个偏正短语的题目。题目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有品位、有内涵,写作空间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通过加注、分段的方式,解释了一部分阅读难点,降低了阅读难度,较为适合高中毕业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从内容上看,主要反映晏子谏劝齐景公体恤百姓,思想是积极的。根据阅读材料,本试卷设计了五道客观题,分别考查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补出省略的文字、信息筛选以及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此外,又选取资治通鉴周纪五中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断句。试卷与前两年一样,未对文言文翻译进行考查。总体上看,试题较为平实,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也能考查出考生的水平。但有两点可以商榷。一是第6题B项“徒”字的释义当为副词性的“徒步”,释为动词性的“步行”不确;C项“逮”字释为“追上”也可避免“赶上”含有的“遇到”的歧义。二是第10题A项所拟题面与原文联系较为松散,不读原文也可判知此项是正确的;B项为当选项,所拟题面并非根本性的不确,只是过甚其辞而已。诗歌鉴赏以陶渊明的移居(其二)作材料,要求考生进行鉴赏,选材较合适。所设两小题,着重考查的都是对诗的理解,立意也可以。第一小题D项中将“兹”理解成“这种生活”,其实这个“兹”理解为“这里”更为恰当,与上一句联起来,意思就是“这种与邻居交往之乐岂不是比什么都美吗?不要匆匆地离开这里了”。写作 “北京的符号”是一道标题作文,很有“京味儿”,是今年全国高考作文中最具地域色彩的。什么是“北京的符号”?试题材料和提示语首先对城市的符号给予必要的解释,又列举了许多例子,有建筑、民俗、文化、商业、科技,兼顾了新和旧、物质与非物质。有了这些引导,生活在北京的考生就会被激活思维,拓展联想,感到有话可说。北京的符号包含以往和现时,涉及的范围广,开放性强。更重要的是题目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自己生存环境的文化特征、文化成就,这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是一个良好的导向。这道试题可议论,可记叙,可描写,可说明,可抒情,可写多种文体,也可激励考生写出有文化含量有深度的作文,区分度较好,难度适中。天津卷题量大,字数多,大概是天津卷最大的特点了,全卷字数达到7560字,比2005年增加了近千字,沿续了2005年三篇现代文阅读的命题形式。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天津卷“语知”考4道题,语音题考了12个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容量过大。第3题把古诗句选用与词语选用混编,第4题把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混编,有些偏难。命题使用的语言材料有明显的天津地域色彩。第六大题共3道小题,题目设计试图体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考查要求,答题量与赋分值比较合理,立足鼓励学生有创见地答题。第22题题干要求不明确。若根据答案,“自强不息”“苟且偷安”“流水不腐”这三个成语,有的只适合于约旦河,有的只适合于盐海,但题干却可以理解为所写出的成语应“适于”约旦河、盐海的共性,因此颇为费解。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有两段,共6题,18分,在今年全国17套语文试卷中赋分最高,显示出设计者对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的足够重视。从内容上看,第一段是教育社会学方面的文字,第二段是海洋生物学方面的文字,分别考查了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对文意的理解,对全文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所考查的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之内,设题也比较科学、规范,测试目标明确。阅读(二)文本造心是一篇既启人心智又富于美感力量的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灵动的文笔,动人的情采,诗化的语言,把“造心”的必要与重要、方法与途径、情感与态度等抽象事理讲得生动形象,考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第18题考查重要信息的归纳,题干明晰,答案简洁准确。第19题题干指向不明确,与参考答案不匹配。第20题考查两个重点句子的异同比较,设题角度好,有思维力度。第21题B、C两个错项,错误典型,干扰有效。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后汉书邓恂列传,通过删节的方式,排除了一些较难理解的词句与内容,大致可以适合高中毕业生的阅读水平。从内容上看,反映了邓恂在处事时的机智谋略以及顾全大局,情节具有可读性。根据阅读材料,本试卷设计了四道客观题与一道主观题,分别考查了常见文言实词、常用文言虚词、信息筛选、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以及文言文翻译。试题平实,无超纲现象,如文言虚词均在考试大纲所列范围之内,科学性上也未发现有什么不当之处。可以商榷之处有两点。一是第14题B项说到“国家利益”,似不准确,文中反映的斗争系刘氏内部争夺帝位的斗争,与战国时秦赵矛盾不同,称国家利益不妥。二是第15题第(2)小题的答案“户口殷实”,似以译为“百姓富足”为好,“殷实”通常说明经济财富;第14题C、D两项顺序当与原文所述一致;正文中的两个“颍”字错为“颖”未能校出。诗歌鉴赏以唐张籍凉洲词(其一)作材料,要求考生进行赏析,选材较合适。所设题目的立意也是可以的。但是,第一小题问:“无数铃声过沙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参考答案说:“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这里,题干的表述方式似乎还可推敲一下,因为这句诗的巧妙在于它是通过听觉的“铃声”使人感到视觉的“驼队”,这也就是钱钟书先生所说的“通感”,而现在的设问却未能突出这一艺术特色。又,第二小题的题干很明确,但参考答案似太过于空泛,可能会使阅卷人难以把握。 写作 “愿景”是标题作文。愿景就是所向往的前景,试题引导考生思考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抒发对人生对社会的愿望,描绘对人生对社会的愿景。这个范围已经涉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愿景”适用范围也很广,可用于政治、企业的,也可用于个人。“愿景”也适合多种文体,难度适中。但是,“愿景”在大陆是个新词,有的考生还有陌生感,仅仅看到试题上的解释,对于这个词的词性、词义、适用范围,可能还把握不太准确,这会不会影响到写作水平的发挥呢?上海卷2006年上海高考语文卷从整体上看与去年保持一致。在考查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同时,关注社会现实,注重考生的精神世界。试卷切合上海地区考生实际,难易适度,风格平实,稳中求新。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共5题,其中非选择题4题,选择题1题,赋分16分,是17套试卷中赋分较多的一套。所选材料是论述城市色彩的一篇文章,选文的难度、长短适中。设题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科学、规范,题目的立意、设问的角度及方式科学,参考答案准确。阅读(二)的文本思想内容厚重,语言精炼平实,冰心也为同学熟知,阅读理解没有障碍,阅读文本的选择比较理想。第6题要求写出课本涉及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课内外知识相钩连,导向好。第12题题干表述欠准确,题干要求与参考答案不相匹配。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由两段语料组成,一段是记言兼发议论,另一段是记事兼发议论。从字面上看,文段中较少难于理解的字词与内容,所记言论与事件也较为明晰,较为适合考生阅读。从内容上看,一是说白居易未跻大位的缘由,一是记陈君喜爱半野园以及作者对半野园画的题记,均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第一段材料后设计了两道客观题,考查了文言实词与古今异义现象,又设计了三道主观题,考查了文言文翻译以及简答文意题,考查内容大致符合考生的实际水平。可以商榷之处有两点。一是第18题A项中的“宾客”,是太子宾客的省称,属于古代职官名,以此考查学生,过难。二是第20题要求从刘、李对话看出双方意图,由于刘的问话过短,意图不明,若将题干改为从全文看,要求稍合理些。此题考生若答成刘向李推荐白的诗文,而李不满意不愿看,也无从扣分。此外,第17题第2小题的“跻”释为“晋升”不如释为“登上”,第19题第2小题的“披”译为“读过”不如译为“翻阅”,后者均较前者准确。第二段材料也设计了五道题,主要用选择、简答的方式考查了对文意、写作特点的理解以及对思想内容的评价,总体也较平稳而能突出要点。第24题答案与原文文意稍有差距,原文讲到陈相国的两个方面,答案则全面肯定陈相国,只讲了一面。第26题答案及评分标准规定,若不提及“得志”之“志”的历史局限性则扣分,略显生硬。诗歌鉴赏以元张可久“【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为材料,选材适当。所设的三道题,有考文学常识的,又有考赏析评价的,这也符合上海的实际情况。第15题的四个选项中,B项对作品的赏析是很恰当的,C项是不恰当的,这些都没问题,但D项似乎不能说不恰当,我们从第16题的答案可知“倦”字为“后文的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D项“描摹了舒适生活”为何就成为不恰当了呢?这个干扰项似乎欠妥。又,“【黄钟】人月圆”为北曲,其字句格律与词牌“人月圆”同,系双调,48字,上下片各两平韵,故当在“楚庙寒鸦”后空两格,分为上下两片为好。写作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一道标题作文,很活,很有感情色彩。试题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内涵丰富,开放性大。因为“你”是谁,是由考生自由选择的,“你”的角色自然多种多样,可以是亲人,可以是名家,可以是某种特定的人物,也可以是拟人化的某种文化形式、某种思想品德等。由于题目用“我”第一人称,就有了比较强的引导考生认识自我、表达自我的成分。“我”字加上“想”字,也特别富有感情色彩,特别容易展示自己的心灵世界。我想握住你的手,我为什么要握住你的手,背后肯定是有一番感情要倾诉。题目便于激发考生的感情,有利于写抒情文章,但是也可以写记叙文和议论文。 重庆卷重庆卷的出题遵循了考试大纲,今年试题减少了选择题。试题难度适中,多数题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第六大题共4道小题。试题总体上比较科学、规范,测试目标比较明确,答题量与赋分值比较合理。其中第22、23题的设计体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考查要求。评分标准立足鼓励学生有创见地答题。第23题有新意,让考生在一个特定情境中用“幽默”“含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以往还比较少见。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试题所选材料是一段文化学的文章,难易、长短适中。 所考查的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之内。设题也较科学、规范,测试目标明确,注重对考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各选项的结构、长度稍嫌参差,容易给考生以暗示。 阅读(二)文本说村落是一篇文化随笔,文章对村落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但内容并不艰深,适于考生阅读。似可商榷的是,第15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答案“村落的真正意义”后似宜补充“作为精神存在的一面”更为全面准确。第18题第二问“有什么好处”的参考答案“深化主题”四字有失笼统,与赋分也不相匹配。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元史张养浩传,通过节选的方式,选取了一些有趣的情节,排除了一些阅读难点,使整个材料大体适合高中毕业生的阅读水平。从内容上看,主要表现了张养浩品行端方、敢于直言的特点,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根据阅读材料,本试卷设计了四道客观题与一道主观题,分别考查了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信息筛选、内容的分析概括以及文言文翻译。从试题的设置上看,未发现有超纲的现象,如文言实词的考查均以常见者为主,文言虚词也在考试大纲所列范围之内。可商榷之处有两点。一是有些试题难度过低,如文言实词的“拜”字、文言虚词的“则”字,释义与用以比较的句子无干扰度;第13题B项的错误也太简单直接。二是有的试题答案尚不够确切,如第10题由于信息点“行义”、“直言”过于宽泛,虽所当选项无问题,但A项也可称不误;第12题第(1)小题中“盗”字当译为小偷,指强盗不确;第11题C项说“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也于原文无据。此外,第11题B项中提到的元宵节,原文中作“元夕”,虽然B项为不准确的一项,但考查学生是否了解传统节日的异称,似乎过难。诗歌鉴赏以张维屏新雷及龚自珍己亥杂诗两首清诗为材料,要求考生进行比较阅读鉴赏,所设题目的立意也是可以的。但第(1)小题中的第一问“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参考答案说:“觉春生、安排著、只待”,似可商榷。本诗的一二两句紧紧相连,互相照应,所以“觉春生”完全可看作是造物“有情”的体现,“千红万紫”似也可算,但“只待”似乎就不能视为“有情”的体现,因它只是“千红万紫”的百花对“春雷”的一种期待。又,第(2)小题的参考答案也有可商之处,龚诗末句所表现出的,是一种落红不怕牺牲、不随波逐流、甘作泥滓、造福人类的无私精神,不仅仅是“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写作 “车站一瞥”和“走与停”一小一大两个作文题。小作文要求对车站进行场景描写,而大作文的话题“走与停”加上提示语,则带有明显的思辨色彩,二者在写作能力要求上基本互补,可以较全面检测考生的作文能力。小作文“车站一瞥”贴近生活,学生会有一定的直观体验,只要能选取具体而有代表性的场景,写作难度不大。但也有人反映,山区乡村考生见到的车站比城市学生少多了,感性的素材太少。大作文“走与停”的提示语将具象概念引申到自然、社会、人生,可以拓展题目的内涵,拓宽写作空间。辽宁卷今年的辽宁卷结构合理,难易恰当;知识点覆盖全面,重点突出。所选语料新颖,有较强的可读性。科技文阅读、散文阅读的文本注重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言运用试题的设计有新意,注重实用性和生活化。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辽宁卷“语知”考5道题。第3题考语境中使用词语的能力,其中涉及的“割断”(应为“隔断”)、“淹没”(应为“湮没”)、“启用”(应为“起用”)三个考点似与第2题错别字的考查有些重复。第六大题共3个小题。试题基本规范,测试目标基本明确,题目设计基本体现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考查要求。答题量与赋分值比较合理。参考答案基本科学、规范、简洁。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所选文段是一篇讲述花与生物进化的科普文章,约1000余字,篇幅稍长。所考查的内容都在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之内。设题基本科学,测试目标明确。 阅读(二)文本杨柳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作者借赞美杨柳的品质来表现个人的志趣与追求,语言平易,文意浅近,道理通俗易懂,考生阅读理解起来不会困难。似可商榷之处是,第19题题干的要求与参考答案不够匹配。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晋书·王裒传,通过加注等形式,降低了一部分阅读难度,大致适合高中毕业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从内容上看,故事性之外又有一些议论,具有可读性。根据阅读材料,本试卷设计了四道客观题与两道主观题,分别考查了常见文言实词、常用文言虚词、信息筛选、内容的分析概括以及断句、文言文翻译。从试题的构拟上看,总体难度并不很大,也没有超纲的现象,如常见文言实词、常用文言虚词的考查没有偏怪之处。可以商榷之处有两点。一是有的试题表述不太严密,如第10题A项“听”释为“听任”,但现代汉语“听任”不可单独充任谓语,原句中的“听”字则是谓语;第15题第(1)小题中“致、遗”均赠送义,将“遗”译作礼物,不妥;第(2)小题“荫”当译为“庇佑”、“庇荫”,两词现代仍可使用,与“庇护”义略有不同,当然,“庇护”也可给分;第(3)小题文句为泛论性质,并非王裒“自己能做到的”,而是“以一个人所能做到的去要求另一人所不能做到的”一类意思,指邴春与邴原的比较而言。二是第10题D项中“思慕”已成词,再考语素义不妥,而且“慕”本身也是只有想念义而不表示依恋义。诗歌鉴赏以宋苏轼的东坡一诗为材料,要求考生进行鉴赏,选材较合适。所设的两小题分别以全诗的一句及“铿然”一词的妙用来让考生作答,立意也是可以的。第(1)小题的参考答案说,“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但从全诗看把第一句仅仅看成是“铺垫”,似乎不够准确。这一句表面上看只是写景,实际上寓情于景,表现了作者的一种“清”意。写作 “肩膀”是一道标题作文,题目平实无华,贴近现实生活。肩膀是大家都熟悉的,有自己的肩膀、亲人的肩膀、战友的肩膀,能够引导考生调动平时的体验和感情;肩膀也有比喻意义,这时肩膀是责任、依靠、基础,能够使学生放飞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写出深度和高度。题目简单实在,考生容易找到切入点,但在多样化上可能较弱。山东卷山东试卷和2005年相比,无疑有了较大的进步,显得成熟多了。试题涉及的材料密切联系当前社会生活,体现了语文考试的实用性。语用题新颖活泼,作文以雷抒雁的星星为材料,要求写读后的联想和感悟,为语文基础好的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山东卷“语知”有5道题目。考点的选取颇为用心,比如字形题经过精心筛选,有较好的区分度。 第六大题共3个小题。试题比较科学、规范,测试目标比较明确,基本体现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考查要求。第21、22题的情境、设问的角度及方式比较新颖、灵活。题目表述比较清楚,题干及设问较简洁,答题量与赋分值比较合理。第20题排序题,比较难。第21题要求拟写2009年在山东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口号,情境具有地方特色。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所选材料干栏居是一篇建筑学的文章,选文难度、长短适中。所考查的内容都在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之内,设题比较科学、规范,测试目标明确。第7题中当选项的结构长度与其他各项明显不同,可能会给考生一些暗示。阅读(二)选用朱增泉的文赤壁。由于考生从中学课本中学习过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作品,了解苏东坡其人其事,因此对文本有一种亲切感,理解不会有困难。设题侧重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考查。第19题考查对作品人物的评价,课内外结合,自由灵活,开放性比较强。似可商榷的是,第18题的答案F项:“无优美景观的假赤壁反成了旅游胜地”,缺乏原文依据。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史记·儒林列传,通过节选与加注的形式,适当地降低了阅读的难度,大体适合高中毕业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从内容上看,通过几个故事说明辕固生敢于直言,具有可读性。根据阅读材料,本试卷设计了四道客观题与一道主观题,分别考查了常见文言实词、常用文言虚词、信息筛选、内容的分析概括以及文言文翻译。从试题上看,未发现超纲的现象。几道题的设置也较匀称。可以商榷之处有两点。一是第12题B项用“无法评判辩论水平的高下”为错误点,显得与材料内容关系较松散;D项说“辕固生具有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于原文无据,只当说是他提倡这一态度。二是第9题B项中的“践”字释为“登上(王位)”,括号中的“王位”似当改为“君位”,天子夏代称帝称后,商称帝称王,周称王,但可以统称君。此外,第13题第(1)小题中的“汤王”宜称为商汤或成汤。第(2)小题中的“明”字译为“讲明”,不如译为“分辨”。诗歌鉴赏以清末民初王闿运的晓上空泠峡一诗为材料,要求考生进行鉴赏,选材较合适。所设的题目,立意虽可以,但第(2)小题似多少涵盖了第(1)小题的内容。又,第(2)小题要求考生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理解,但参考答案似乎并没有突出“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是什么。写作 山东这道作文题,阅读的成分比较浓,考生先要解读星星,然后才会有联想和感悟。“星星”是人们向往的,这个意象具有象征性和暗示性,也许有人联想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有人感悟到“距离产生美”,有人感到追星的失落,由这首诗引发的联想和感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这道作文题可写的范围还是比较广的。用一首现代诗作为作文试题材料还比较少见,所以有新鲜感。诗也不难理解,作文题难度适中。江苏卷2006年江苏高考语文卷命题遵循考试大纲,注重能力考查,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今年的语文试题稳中有变,主要表现在主客观题比重有变化,增加了主观题,留给考生以较多的思考余地,提高了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分值分布也有所调整。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江苏卷“语知”考4道题。字形题中的“彬彬有理(礼)”“声名雀起(鹊)”,词语选用题中的“声明”“申明”、“凶悍”“凶猛”分别配置在两个句子中,可以看出命题者很费心思。第六大题共3个小题。试题比较科学、规范,测试目标比较明确。题目设计基本体现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考查要求。总体难度合适。答题量与赋分比较合理。第18题要求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文字,题目设计比较新颖。第20题要求修改一段导游词,具有地方文化色彩。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所选文段是一篇是有关木版年画艺术的论文,难度、长短适中。所考查的内容在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之内。似可商榷的是,第7题D项中用的是“尽管”,原文却是“即使”,意思发生了变化,D项也成了推断不恰当的一项。阅读(二)文本一幅烟雨牛鹭图是一篇优美的抒情小品。全篇考查的侧重点在赏析评论。似可商榷的是,第14题第二问中“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的限定或可不必,因为两段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比喻和拟人),实难由此角度做出“更喜欢”的比较,如果删去这一限定,拓宽答题空间,或更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鉴赏。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宋史·董槐传,通过节选、加注的方式,降低了阅读材料的难度,大致可以适合高中毕业生阅读。从内容上看,由几个故事组成,具有可读性。根据阅读材料,本试卷设计了三道客观题与一道主观题,分别考查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内容的分析概括以及文言文翻译。从试题的构拟上看,未发现超纲的现象,如文言虚词的考查是极为常见的“以”字,用以比较的例句也出自课本或传世名篇。可以商榷之处有两点。一是第10题C项用“年度军饷”解释原文中的“岁请”,考查这一内容似乎过难;此项中用“跟在几个人后面”解释原文中的“从”字以作为错误点,过于细碎。二是第11题第(3)小题要求翻译“天大雨,烈火雷电”,无意义。此外,阅读材料的出处宋史误为宋书,“槐起衣冠而坐”中“起”字后当断开,均为应当注意之处。诗歌鉴赏以元代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一词为材料,要求考生进行鉴赏,选材是合适的。所设的三个小题目,分别从词语、表达技巧等方面让考生加以赏析,立意也很好。但第(2)小题的题干要求与参考答案不够匹配。 写作 “人与路”是一道标题作文,充满了思辨性。题目“人与路”虽然只是并列了两个概念,提示语却揭示了人与路的辩证关系。提示语的两句话像格言,第一句改写自鲁迅故乡,考生是熟悉的。第二句话比较耐人寻味,为什么“走的人多了”会导致“没了路”呢?交通、上学、生活、生产,可联想的方面较多。不管是开拓路径也好,还是另辟路径也好,敢为天下先、敢于创新是符合时代精神的。所以这道题目富有思想深度和时代色彩。考生有话可说,有的还可以写得出彩。由于题目是“人与路”,所以可能会使部分考生只写某人及所走过的道路,而不理会提示语所提示的两者的关系。浙江卷总体说来,知识覆盖面大,难度与去年大致持平,个别考点有所调整,没有偏题、难题和怪题,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浙江是少数考文学常识的省份之一,文学常识的考查又回到了2002年前的形式,即将古今中外重要作家的国别、代表作、生平、文集名、文学主张和风格流派等糅合在一起,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浙江卷“语知”考4道题。与去年相比小有变化:一是把字音和字形合在一起,并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考查;二是第一大题中去掉了标点符号的考查。 第六大题共3个小题。题目设计基本体现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考查要求,题目表述比较清楚,设问较简洁。第22题以一种标点符号为对象,写一个比喻句,阐发某种生活哲理,题目构思比较新颖。第23题设计有新意,但会给评分带来一定难度。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所选的材料是一篇人类学论文。选文的难度、长短适中。试题设计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设题科学、规范,测试目标明确。 阅读(二)文本平面的生活是一篇外国作品,文章风格独特,有妙趣,有感悟。但寓言的形式、虚拟的场景以及略显奇异荒诞的内容,或许会让学生因生活的局限而云绕雾罩,出现阅读障碍。第19题考查重点句子理解,但阅读材料较难,将直接影响到考生对句子的准确解读。第21题为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选项的语言表述嫌长,宜简明一些。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明方孝孺的蚊对,材料本身较为浅易,又有一定的寓意,大体适合高中毕业生阅读。文章从小处着笔,叙议结合的手法,使人感到可读性较强。根据阅读材料,本试卷设计了四道客观题与一道主观题,分别考查了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补出省略文字、对有关内容的赏析以及文言文翻译。同2005年一样,今年也未考查信息筛选的内容。从试题的构拟上看,大多较为平实,能考出学生的水平。如文言实词均较为常见,文言虚词也在考试大纲所列范围之内,总体无什么偏怪的地方。可以商榷之处有两点。一是个别地方较难,如第14题A项中对古代文体的考查,有超纲的嫌疑;第12题D项的“于”字非规范用法,用以比较也有不妥。二是有的地方表述不够严密,如第13题要求补出省略成分,但A项“于”字并非省略成分;第15题第(2)小题答案,“且”字未译出,当表深入一层,译为“再说”之类;第12题A项中的两个“也”字,均用于句末表示确认语气。 诗歌鉴赏以元无名氏的一首小令“【正宫】叨叨令”为材料,要求考生进行鉴赏,选材较合适。所设的两小题,从意象及思想感情两方面让考生作赏析,立意也是好的。第(2)小题要求考生“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现在的参考答案固然是可以的,但元朝时汉族知识分子由于遭受民族压迫,普遍存在着与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自称“渔夫”,所谓“鹦鹉洲边住”,实际上是不愿入世做官。写作 “生有所息/生无所息”是一道话题作文,思辨性强。它的一个特点是为了帮助考生理解话题“生有所息/生无所息”,组织了比较长的材料。材料在引述孔子与子贡的对话之后,还列举了五条相关的论述,其中前两条是关于“生无所息” 的,后三条是关于“生有所息”的,这一组材料揭示了学习与停止学习、工作与休息的关系,反映了人的劳逸观和苦乐观。这道作文题的思想性比较强,不管是编述故事、抒发情感还是阐明观点,都已经涉及到了人生观、价值观意义上的问题,具有比较强的思辨色彩。这道作文题还有一个特点是,试题材料中孔子、康德、歌德的话取材于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文人是什么,“生无所息”的观点该课文也有所阐释。这种做法会不会因此而给部分学生设定了立意?利弊得失可能要经过实际调查才能判断。安徽卷今年安徽卷在试卷结构、题型比例、内容分布等方面同2005年的全国高考统一试卷相同,没有偏题、怪题,题目设计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坚持实用性和生活化。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安徽卷“语知”考4道题。答案项、干扰项设置合理,正确体现题干的要求。第4题考查在设定条件下得体地使用语言,颇具新意。第六大题共3个小题。试题比较规范、平稳。题目设计立足体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考查要求。题目表述比较清楚,设问比较简洁,总体难度合适。答题量与赋分值比较合理。参考答案基本科学、规范、简洁。第19题以“节约”为话题,用“少一点多一点”的句式写三句话,每句话的前后要整齐匀称。难度适中。第20题要求对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陈述理由,不出现常识性错误,像考查小作文。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所选文段是论述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一段文字,为了适应命题的需要,命题者对原文做了删改。选文难度、长短适中。三道题目分别考查了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对文意的理解以及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考查的内容都在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之内。设题基本科学,规范,测试目标明确,题干能围绕一个中心,选项和题干关系一致。可商榷之处是,第6题列出四项对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理解,要求考生选出错误的一项。当选项为D项:“丰富了天人合一思想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考生即使不看原文也能选出。阅读(二)文本行吟阁遐想选材难易适中,屈原、闻一多为学生所知,阅读理解应该没有障碍。第14、15两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归纳,可商榷之处是,文章的思路是由“相感”而“遐想”,从阅读顺序与答题角度考虑,两题似颠倒一下顺序为好。第17题考查鉴赏能力,两问彼此钩连,难易结合,区分度很好。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通过节选与加注的方式,降低了阅读的难度,大体适合高中毕业生的阅读水平。从内容上看,以叙事为主,又夹有议论,具有可读性。根据阅读材料,本试卷设计了三道客观题与一道主观题,分别考查了常见文言实词、常用文言虚词、内容理解以及文言文翻译。试卷未考查信息筛选。从试题的构拟上看,较为平易,难度不大,未发现有超纲的现象,如文言虚词均在考试大纲所列范围之内。可以商榷之处有两个。一是个别试题过于简单,影响效度。如第8题B项的“询”字,释为古今同义的“询问”;第10题A项“同甘共苦”于原文无据,设立“同甘共苦”“共享家产”两个错误点,似无此必要。二是表述不够严密,第11题第(1)小题的“资”字,译为“增加”不如译为“积累”更合原意。诗歌鉴赏以宋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一词为材料,要求考生进行鉴赏,选材较合适。所设的两道小题,分别从语言及手法两方面让考生赏析,立意也是好的。但第(1)小题问“聚散匆匆”一句“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从参考答案看,命题者认为是“在写聚、散内容之间承上启下”。如要说“在写聚、散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那就不应该局限于上片了。 写作 “读”这道话题作文开放性很强,写作内容范围广阔,写法自由。根据提示语的解释,自然、社会、人生、自己、他人(父母、老师、同学)都是“书”;接触、交流、面对、探索、了解、感悟、品味、沟通、超越都是“读”。“读”本来就是考生非常熟悉的事情,现在扩展得这么宽广,考生自然容易入手,多种文体可采用。作文题有话可写,有理可讲,有情可抒,有事可记。考生需要费心构思的是写出个性,写出深度。由于过于开放,缺少限制,此题在反宿构、反套作方面可能不是很有力。福建卷与去年相比,今年试卷在结构、赋分方面有所变化,试卷加大了名句名篇的考查力度,题量有所增加,分值也由原来的6分提高到8分,有助于引导学生注重积累。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第六大题共3个小题。试题比较科学、规范,测试目标比较明确。题目设计基本体现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考查要求。题目表述比较清楚,题干较简洁,答题量与赋分值比较合理。第17题续写一个结尾。所给材料二百多字,阅读量大,较难答题。第18题内容有地方特色。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有两段文字,共4题,12分。从内容上看,第一段是公众舆论,属于传播学方面的内容;第二段说“欧洲老鼠”计划,属于生命科学方面的内容。选文适合高中毕业生阅读能力测试的需要。第1、2两题分别考查了对文中重要概念和文意的理解,第3、4两题分别考查了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和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设题基本科学、规范,测试目标也比较明确。似可商榷之处是,这两段阅读材料约有1280字,就全卷看,考生需要阅读的文段明显偏多,而赋分并没有增加,使得阅读材料与设题、赋分不相匹配。阅读(二)文本泪与笑立意新颖,角度独特,有书卷气,作品的语言带有明显的过去时代的痕迹,情感内容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较大距离,阅读理解或有一定障碍。第12、13、15三题题意指向明确,题干表述简洁,参考答案以文本为据,客观准确。可商榷之处是,第14题要求回答“作者为什么这样说”,由果推因,答案应当只有“泪是对人生的肯定”一点,并不含其他几点。因为所给答案中的其他三点“使人快乐”、“净化情感”、“使心灵健康”是“泪是人生的甘露”的佐证,而不能与其并列,更不能支持由“失恋的刺痛,丧亲的悲哀”而来的“值得一活”的结论。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史记·伯夷列传,虽经通过节选与加注,适当地降低了难度,但全文仍然较难读懂,对高中毕业生来说,很难说是浅易。从内容上看,对文化背景知识有较高要求,议论部分也有一些难解的地方。材料二选自孟子·告子下,也有一

    注意事项

    本文(名校必备语文高考-回顾与展望(共14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