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攻略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七第1讲专题模拟演练(共7页).doc
-
资源ID:16811088
资源大小:1.01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2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攻略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七第1讲专题模拟演练(共7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1年杭州模拟)读我国不同经度范围和气候带城市数量分布图,回答12题。1影响我国城市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交通气候经济ABC D解析: 选C。由图中经度范围与城市分布的关系可知我国城市大多分布在110°E130°E之间,主要是在我国的第三级阶梯上;从气候带可知城市大多分布在亚热带与暖温带,故选C。2我国最东部(130°E以东)和最西部(90°E以西)城市数少的主要原因是()最东部面积范围小最东部冬天太冷最西部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最西部自然条件差A BC D解析:选C。我国130°E以东城市少,主要是130°E以东我国领土面积小;90°E以西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为大陆性气候区、高山高原区,故城市分布也较少。(2011年高考江苏卷)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双选)3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A BC D4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A兴建污水处理厂 B疏浚河道C加强道路建设 D完善排水系统解析:本题组考查河流的补给形式以及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结合图可以看出: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因为城市硬化路面多,下渗少);是自然状态下的洪水过程线;是修建水库后,受到水库调节的洪水过程线;是自然状态下的地下径流过程线。第3题,根据上面的分析,都是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洪水过程线,所以选A、C。第4题,为防治城市内涝,可以通过疏浚河道、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提高城市地表水的排泄速度。答案:3.AC4.BD5(2011年广东东莞模拟)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城市的“空心”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材料2:“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1)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_、_、_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_,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2)有关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 _ 水平,二者的关系是_。(4)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_,发展中国家城市化_。答案:(1)英国美国日本逆城市化现象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问距离;市中心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区人口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新商业区在郊区的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2)BC(3)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促进(4)起步早,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成为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流,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极不相适应一、选择题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位于西安城东六公里,呈南北略长,东西较窄的不规则圆形。读下图回答12题。1半坡氏族部落聚落分布的规律是()A分布在平原及河流两岸B分布在山前冲积扇及山坡C分布在山麓地带的河流两岸D分布在沿河及山麓地带解析: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半坡氏族部落聚落多沿河流分布。2影响半坡氏族部落聚落分布的重要因素是()交通地形经济气候水源土壤ABC D解析:选C。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聚落在河流发源地分布也较多,所以河流的交通运输功能不明显,而且该聚落形成于原始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不大。(2011年太原市一模)到2020年西安城镇人口预计达到1100万人,并形成“一核五区十卫星城”的总体布局。下图为我国西安市“一核五区十卫星城示意图”,其中,新城区为19722004年规划城区,新城区为20042020年规划城区。读图回答34题。3目前,西安市城市化过程正处于()A初期阶段 B加速发展阶段C高级阶段 D衰落阶段4在1972年2020年西安城市化总体规划中,西安市两次规划的新城区都向北迁移,其主要原因是()北部土地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价低廉北部有渭河从规划区域流过,为该区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北部交通十分便利北部地区工业发达,科技先进,经济基础好A BC D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西安市周围规划出很多卫星城市,但还未建成,这说明目前西安市城市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第4题,西安市北部土地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多为农业用地,地价低廉;渭河从规划区域流过,能为该区域提供充足的水源,这是城市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答案:3.B4.A5(2011年高考广东卷)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解析:选D。从19962006年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可以看出,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6下列城市或地区的排列和图示一致的一组是()A新加坡、桂林、巴西利亚、“硅谷”B巴西利亚、“硅谷”、新加坡、桂林C“硅谷”、新加坡、桂林、巴西利亚D新加坡、桂林、“硅谷”、巴西利亚答案:A(2011年高考浙江卷)下表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78题。国家甲乙丙丁城市化水平(%)908366327.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8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出生率低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解析:第7题,选项中的四个国家,英国因为城市化起步早,在发达国家中的城市化水平最高,因此可以判断甲国是英国。 沙特阿拉伯是石油国家,境内有大面积的热带沙漠,人口主要居住在城市中,从事石油的生产和加工,城市化水平高。日本是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泰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城市化水平在四个国家中最低,C项正确。第8题,乙国是沙特阿拉伯,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出生率较高。因境内多沙漠,工业和人口主要集中在地下水丰富的绿洲地带。答案:7.C8.D第六届世界城市论坛于 2010 年 3月 22 日26 日在里约热内卢国际博览中心举办,论坛以“城市的权利:为分化的城市架起桥梁”为主题。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的变化曲线图,回答 910 题。9下列因素中对该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影响最弱的是()A交通运输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地形、气候D城市规模10该城市在图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A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城市化水平提高B城市中心人口减少,工业和商业日趋集中C城市中心经济萎缩,城市化水平降低D郊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居民生活条件大幅改善解析:第9题,一个城市人口密度的分布与该城市的经济、交通等社会发展因素密切相关,而自然因素在城市化过程中则影响不大。第10题,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可使郊区和城区外围地带经济得到发展,工业、商业、零售业、高技术企业等产业逐步向郊区转移,使郊区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大量投入,使郊区人民生活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答案:9. C10. D (2010 年高考北京文综卷)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 7 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 1112题。11该城区地表温度的()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12据图可以推断,从 1982 年到 2004 年该城区()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解析:第11题,从 1982 年和 2004 年高值区和低值区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地表温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城市风的方向应由郊区吹向城区。第12题,该城区高温区域的范围扩大,应是建筑物面积增加的结果;从高温区城的变化来看,其商业区应是向城区南部集中。答案:11.C12.A二、综合题13读“我国东部某区域地理事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因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是_(填字母)。为了保护城市环境,该城市主导工业的区位应选择在哪里?(2)按区位因素分 A 城目前属于_工业。随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A 城周围地区今后农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什么?(3) B、C 两城市之间的铁路线建成后,B 城_工业占总产值的比重将明显增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试分析图中 D 城发展高新技术园区的区位优势。(5)图中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了实现经济转型走出困境,请你为其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1)B、C 附近有煤和铁矿;该城市的主导工业为污染严重的传统工业,为了保护环境,应该布局在下风方向或与季风的垂直方向的郊外。(2)按区位因素分 A 城目前为农业原料加工工业,原料导向型发展;随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A城农业向蔬菜、花卉、乳畜业方向发展,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3)B、C 两城市之间的铁路线建成,铁矿石运输更方便和快捷,有利于钢铁工业的生产,因为 C 地有原料铁矿石。(4)发展高新技术园区的区位优势要从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并结合当地条件来分析。(5)图中资源枯竭型城市是煤炭和铁矿生产,实现经济转型,可以结合鲁尔区的发展来分析。答案:(1)B、C 位于城市东北或西南的远郊地区(或与冬夏季风方向垂直的远郊,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2)原料导向型蔬菜、花卉、水果、乳畜等。(3)钢铁(或机械)交通便利;C 地铁矿资源丰富。(4)交通便利;地区经济实力强;环境优美;有技术力量支撑。(5)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升级;完善交通网络;进行环境治理,美化环境;发展高等教育,建立科研机构;大力发展旅游业等。14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1: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举办了第41届世界博览会,这也是中国首次承办世博会。世博园地点在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濒江地区。过去该地区分布着工厂、码头、仓库,老百姓近不了水,到不了江边。材料2:下图为上海市示意图和上海世博园示意图。材料3:上海世博会提出“低碳世博”的理念。伦敦零碳馆引入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二氧化碳排放的贝丁顿社区的先进科技,综合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及生物能,并配备收集、储存、净化雨水系统和室内恒温设施,大量使用回收再利用的废旧物品进行室内装潢。(1)黄浦江在上海世博园区的流向是_;目前,黄浦江的主要功能是_。(2)上海世博园区跨越浦东和浦西的濒水区,主要原因是(双选)()A促进老城区和新城区的共同发展B邻近现代农业基地,便于提供粮食、蔬菜C毗邻工业园区,便于提供建筑、钢铁材料D带动城区改造,促进该区域城市功能转换(3)请分析世博园的建设对上海市人民生活环境的影响。(4)“低碳世博”的理念主要是针对全球性的_问题而提出的,伦敦零碳馆的展览倡导未来城市解决此类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解析:(1)读图即可判断黄浦江在上海世博园区的流向;目前,黄浦江提供的主要功能可根据图中港区分布、世博园分布等信息确定。(2)上海世博园区处于上海城市的核心地区,并不邻近现代农业基地和工业园区。(3)主要分析世博园区建设前后功能的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4)注意分析“低碳”的含义,并由此确定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从材料中分析伦敦零碳馆倡导的主要措施。答案:(1)从西南流向东北航运、供水、旅游(2)AD(3)工厂搬迁,污染减少,环境改善;增加了市民新的旅游休憩地。(4)气候变暖措施:开发使用新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