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问题与对策分析(共11页).doc
-
资源ID:16818128
资源大小:22.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问题与对策分析(共11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不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公民文化权利的保障及社会和谐的源泉。目前。虽然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但是与城市相比还面临诸多瓶颈,为此,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和公共文化供给方式的改革。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0)05-0176-03 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灵魂,是实现社会和谐,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内容。随着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越来越被社会公众所享用,但是与城市相比,广大农村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还较为贫乏,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生产发展、生活丰富、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还存在着不相适应之处。所以。在新形势下,认识公共文化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核心内容。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意义 由于公共文化具有公益性、公开性、整体性等文化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群体意识和公共意识。在农村,如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农民公共文化生活匮乏,农村还只能处在落后的状态中,所以,现阶段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公共文化体系,大力加强公共文化建设。 首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生的关注,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与之相比,公共文化建设仍然较为落后。但是事实上,经济发展与公共文化的建设密切相关。一方面那些能够反映一定历史时期地域风貌、民风民俗和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可以通过文化产业的形式,直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那些无形的、先进的文化观念,可以影响农民的意识,改变农村陈规陋习,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中央反复强调,新农村决不仅仅是以修路、建房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为主,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在于培育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公共文化的建设。只有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才能改变农民“富了口袋,穷了脑袋”的问题。 其次,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公民文化权利的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是指公民依法所享有的参与文化生活、享受文化成果、表达文化诉求以及其文化创造得到应有保护方面的权利。它与人身自由权一样是公民不可忽视的权利之一。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必须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之下,实现为农民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保障农民群众文化权益的目的。目前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是改变过去文化权利方面地域、城乡不平衡状况,实现农民文化权利回归的重要方面。 最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和源泉。目前,在社会发展中,农村还存在着诸多的不和谐因素,如农村邻里纠纷以及不断出现的群体性事件等。如果在农村通过多种文化形式,深入宣传勤劳文明、关爱奉献、邻里互助以及社会公平,就会在社会上形成以和谐为基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从而从根本上瓦解农村不利于和谐的因素,化解社会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公共文化是农村和谐的精神动力,对建设和谐农村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农民文化权利的保障与实现,生活幸福,更加增强他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有利于社会稳定。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文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了重点文化工程的建设,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公共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偏差。结合多方面的因素,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面临的瓶颈远远多于城市和发达地区。 首先,公共文化阵地建设不足,基础设施匮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文化阵地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一些乡镇还建立了文化站,各个文化设施在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下有了快速发展,但是文化站所少、场地不足,基础设施陈旧、设备老化的局面还没有根本得到改变。大多数乡镇没有像样文化站或有站无址。太多文化站是和乡镇政府在一起办公,缺少专门的工作场地和活动场所。特别是民族地区条件更加艰苦。据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文体局领导介绍,目前在乡镇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能够争取到一间单独的办公室就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如果要组织群众举办大型的文化活动,只能到户外找一个稍微宽阔的场地,相应的设备如音响、乐器只能到县城文化馆去借,如果遇到刮风下雨活动只能取消。村级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在许多地方还是空白。 其次,农村公共文化活动经费短缺,投入严重不足。目前,乡镇政府机关的财政收入少,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财政收入难以有效应对各种支出。所以大部分财源来自中央和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县级政府既要发展生产又要投入文化事业,资金必然会捉襟见肘。一些地方基层文化部门由于缺少资金来源,甚至出现“网破、线断和人散”的现象;农村公共文化活动因为缺少足够的经费支持而导致后劲不足,在基础设施、人才培养、节目排练、道具、服装、乐器等诸多方面都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难以打造出群众文化活动的精品项目和特色团队。本人在调研过程中。大部分领导、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和群众都认为,资金是阻碍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的障碍。具体来说,一是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事业的投入缺乏强制性的规定。导致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网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力度不够。二是发展文化产业的资金难以保障。其原因主要在于融资渠道狭窄,几乎难以从国家合法金融机构得到可持续、规模化的资金保障。三是公共服务的社会化融资渠道单一。由于利益或其他方面的考虑,很少有企业或一些非政府组织帮助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和进行投入。 再次。农村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人才紧缺,素质不高。目前,在乡镇有文化站的机构,最多的有三个工作人员,大部分乡镇是一人一编制。由于基层文化站工资少、待遇低,难以吸引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以前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大部分都是退休的文艺工作者。虽然有舞台表演方面的经验,但公共文化活动组织和管理方面的能力欠缺,难以使乡村公共文化活动有效开展。有的地方乡镇政府认为文化站的人员可有可无,经常给这些人员安排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很难使文化工作者做到专干专用。另外,由于稍微有些知识的年轻人都出外打工。农村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大部分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专业化水平低、身体素质较差。对新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较低。也直接影响农村公共文化活动开展的效果。 另外,文化活动方式简单,农民文化生活依然匮乏。农村村民主要的文化活动是看电视、聊天和打牌。那些对于城里人来说司空见惯的文化活动,如上网,大部分村民一无所知。目前大部分农村家庭没有电脑,家里有电脑的也没有条件上网。总的来说。由于经济和条件的限制,很多文化活动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农民虽然是我国当前人数最多的群体。但其享受到的公共文化服务却远远低于其他的社会群体。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农民对文化的需求,究其原因,造成农村公共文化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不但造成了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且使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在公共文化设施、文化权益保障方面的不平衡。特别是地方政府。在公共文化资源的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由于国家财政对城市和农村文化发展投入的差距。直接影响地方财政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城乡文化发展在投入的不平衡下,导致现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对文化设施的拥有量远远低于城市人口的拥有量。 第二,各级干部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认识不足。目前,各级政府对发展当地经济的想法很多。但对公共文化的重视度和热情却不高。主要认为“文化工作挣不了票子,吹吹打打保不住位子,唱唱跳跳饱不了肚子,付出努力提升不了官位子”,存在严重的“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不可否认,发展经济是农村的重要任务,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更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以经济为中心的理念被片面理解,严守以经济发展看政绩的思维模式,就会使各级领导干部把农村公共文化的发展视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事情。这种认识在使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直接导致投入不足,工作人员工作热情降低。严重影响文化工作的发展和壮大。 第三,公共文化管理体制的非畅通性。目前,大部分乡镇的文化工作隶属于当地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被漠视的情况下,大部分人员由于受政府的管理,实际上很难做到专人专干。县级文化主管部门很难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调配和使用,使人员长期固定,工作缺乏创新和活力。另外,在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分属于不同的部门来管理,很难对农村的公共文化事业进行统一的协调和规划,甚至出现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争相管理,对自已有害或难以处理的事情互相推诿,无人问津。直接导致广大农村群众公共文化服务权利的缺失。 第四。群众参与公共文化生活缺位。公民文化参与文化活动。由于受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地域等的影响,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文化程度越高,社会地位越高的人参与热情越强烈。由于目前在村中生活的农民,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因此,极大地制约了农民的文化需求,根本意识不到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所以能享受的文化生活就极其有限。另外,对于广大农民来说,物质生活是第一位的,留守的部分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员大多满身热情地投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对富裕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使他们根本无暇顾及自身对文化的需求和参与。总之,在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大部分村民还要为生计而奔波,缺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和物质保障。 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对策选择 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灵魂,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和深受村民喜爱的公共文化节目和活动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具体来说,要使农村公共文化事业长足健康发展,必须在以下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 首先,必须提高认识,切实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正如前文所述,公民文化权利是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农民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和目的所在。因此。各级政府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把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纳人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在县、乡镇政府岗位责任制年度考核中,加大农村文化考核的力度,切实把发展农村公共文化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纳入基层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从制度上努力保障农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同时。要把经济扶贫与文化扶贫结合起来,治穷和治愚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其次,加强资金投入,确保硬件建设。缺少相应的资金和设备,农村公共文化活动就难以有效的开展。为此。一是必须加强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各地要本着“政府主导、量力而行、统筹规划”的原则。加大农村公益性文化阵地建设力度,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方面不但要认真落实每年地方财政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文化建设的政策,而且要积极争取上级对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的资金补助,对实施文化站达标建设的乡镇给予资金扶持和奖励,还要尽量开拓出具有特色的项目。从而获得中央及地方级政府的专项投资和扶持。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在组织力量对本地农村文化现状进行全面摸底的基础上。制订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的规划。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与各级地方财政配套使用,主要用于乡镇文化站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改扩建。另外,加强民间资本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资。可以采用政策导向、社会荣誉等多种手段,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对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投入,开辟有偿文化网络服务,大力倡导全民办文化,赞助文化设施,参与文化活动。除此之外。在公益价值理念支配下,那些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志愿性的非政府部门,在公共事务的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三部门已成为社会管理与发展的基本组织体系之一。在社会管理中有着积极的角色。第三部门在解决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求矛盾,提升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及效率,回应社会公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逐渐成为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一支力量。二是必须加强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对于目前民族地区农村博物馆、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电影院严重缺乏和不足的情况,必须加强投入和扶持的力度。通过政府投入,城乡共建、村企共建、村校共建等多种方式,引进资金,建设文化场所,提供文化活动的用品和资料,满足农村各种平时读书看报和开展文化活动的需求。 再次,培育文化人才,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要加快建立健全农村文化队伍管理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相结合农村文化队伍。一是要解决各乡镇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干部人员编制紧缺的问题。乡镇文化站属公益性事业单位。应在人员、编制、经费及办公、活动场所上予以保证。一些文化站场所被挤占挪用应限期收回,从编制、人员、财力上保证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积极探索文化人员招聘的模式,高薪聘用拥有一技之长,热心农村文化事业的人员担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