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苏教版小学语文三下教案.doc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下教案苏教版小学语文三下教案1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激趣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3.生齐读课题)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2)引出主要内容的.(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3)指名解释词语.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奇迹:奇异的景象.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4)齐读出示的生词.(5)指导书写生字.三.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2学生自学后讨论.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2.讲读.3比较: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5自己的话说一说.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7诗篇.不朽有哪8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9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10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11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12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13.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14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15指名读,生评议.16齐读.五.布置课堂作业1.用钢笔描红.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二.精读第二部分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2.讲读.(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2)比较:像绸带飘落在大地.像绸带飘落到大地.像绸带飘向大地.(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4)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3.指导朗读.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5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6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7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8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9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10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11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三.总结全文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3.师总结.四.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2.课后作业.苏教版小学语文三下教案2教学要求(1)认识课文后的12个生字及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学习“秀”,“幻”“增”,“添”这四个生字。(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3)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教学重点与难点: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教学准备:录相、录音、词卡教学过程:一、揭题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说起庐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师背)知道它赞美什么?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去雾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板书:庐山的去雾(读题)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风景、激情播放录相导语你们看,这就是庐山!放课文录音学生边看过听。结束提问: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三、预习课文要求:(1)读准课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了组成的词语。(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四、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词情况A、通过预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字词?(生答师出示)B、你利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2)检查朗读情况四小节由四个同学朗读。要求:其余同学认真听,注意有没有添字、漏字、读破句,并作记号。(3)学生齐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4)读后提问,并相应板书:景色秀丽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五、学习课文第一小节过渡语:庐山的景色是这样的美丽,我们如何把看到的描写出来呢?我们试说第一处风景。出示风景一(1)你看到了什么?(2)教师简单的描述一下,提问:如果不看图只听老师的描述,你觉得庐山的风景美吗?(3)默读课文第一小节,学习课文是如何描述的要求: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检查默读情况:A、这一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关系?B、课文中哪些词儿你不理解?(生提出问题,集体解答)C、图文对照,哪几句话描写了图上的景物,找出来,读读,你们喜欢这风景吗?请一同学试读出喜欢的语气。D、指导朗读。(方法:生读,生评,不当处师范读,听录音读。培养语感)庐山内“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师范读,让生感受语气的变化)E、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么多的雾,我们在山上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找出描写自己游玩时感觉的句子读读。师引读,庐山的云雾那么多,在山上游提问:你真的能摸到云雾吗?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雾多?师引背:漫步山道D、句式比较:漫步山道,感觉真是舒服极了。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提问:哪句句式好?为什么?描写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E、播放腾云驾雾片断。体会飘飘欲仙的感觉。F、实时指导朗读,读出飘飘欲仙之感。方法:看录相、听录音、找感觉,学一学。G、试背:方法:引读、引背、试背相结合。H、请一同学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把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介绍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听听。五、复习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七课庐山的云雾,了解到庐山景色秀丽、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还学到了几个新的词语。(出示词语朗读)六、作业:1、描红2、田格出示:秀、增、幻、添,四字观察其在田格中的间架结构。并抄写。苏教版小学语文三下教案3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第一课时一、导入 新课,激发兴趣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2.教学效果。(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3.指导书写生字。(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2)指导书写。(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4.范读课文。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3)范读塞下曲。(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三、作业1.练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二、细读课文1.细读第1自然段(1)指名读。(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4)指名读塞下曲。(5)齐读塞下曲。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读读议议。(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2)他是怎样的将军?(3)齐读第2自然段。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3)继续讨论。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4)指导朗读。(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1)轻读课文。(2)讨论。“蒙蒙亮”指什么时候?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3)指读课文。(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三、总结全文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2.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四、课堂练习背诵塞下曲。上一篇: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