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17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预测题及答案(1)-马克思哲学原理是什么.doc
-
资源ID:17018529
资源大小:14.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17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预测题及答案(1)-马克思哲学原理是什么.doc
20212017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预测题及答案(1):马克思哲学原理是什么自考网权威发布2017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预测题及答案(1),更多2017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预测题及答案(1)相关信息请访问自考网。1. 哲学基本问题是DA.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的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它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产儿。这句话的意思是AA.哲学的产生与时代需要密切相关B.随着时代产生的不一定都是哲学C.任何具体科学的产生与时代无关D.任何时代都有哲学3. 哲学不仅是理论化的世界观,而且是BA.政治理论B.方法论C.道德理论D.辩证法4.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物质理解为AA.不可再分的原子B.客观实在C.原初物质D.作为世界本原的精神5.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BA.矛盾B.运动C.空间和时间D.可知性6. 认为存在着脱离物质的空间和时间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BC.不可知论D.形而上学7.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AA.物质性B.可知性C.无限性D.唯一性8.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9. 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利;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有害,这说明B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D.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10.质变和量变的区分标准是CA.变化是否剧烈B.变化是否显著C.变化是否超出度D.变化是否引起新的量变11.属性与本质的关系是AA.外在表现与内在联系的关系B.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C.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D.功能和结构的关系12.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观点,它们是CA.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和唯物主义观点C.直线论和循环论D.经验论和唯理论13.在可能性的范围内,有两种相反的可能性,它们是DA.可能性和不可能性B.抽象的可能性和现实的可能性C.大的可能性和小的可能性D.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14.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浮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A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事物发展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D.事物发展由量变转化为质变15.对不可知论予以最有力的驳斥的是DA.客观真理B.客观事实C.科学理论D.社会实践16.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AA.反映论B.能动反映论C.科学反映论D.机械反映论17.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BA.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B.人类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C.人们处理相互关系的社会活动D.人类探索宇宙的科研活动18.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一原理运用于实际,形成了我们党的DA.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B.批评自我批评的作风C.为人民服务的宗旨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19.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B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B.实事求是C.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D.生产力理论20.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BA.生存环境B.生产劳动C.诞生语言D.分化出双手21.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的是AA.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B.从事劳动实践的人类C.具有能动创造性的动物D.包括温度、土壤在内的非生物环境22.生产方式是指CA.生产者和生产对象的统一体B.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统一体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D.生产目的和生产环境的统一体23.从起源的角度上看,国家是CA.调和阶级矛盾的工具B.管理社会的机构C.阶级统治的工具D.社会契约组织24.把社会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据是B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生产关系的性质C.生产规模的大小D.统治阶级的本质25.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一观点是AA.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观点B.夸大自然作用的错误观点C.唯心主义的唯意志论D.忽视人的创造性的旧唯物主义观点26.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B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社会生产同保护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实现经济不断增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矛盾2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是由DA.上层建筑是否为经济基础服务决定的B.上层建筑是否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决定的C.上层建筑是否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决定的D.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28.国家消亡的前提是AA.阶级完全消灭B.全球废除国家C.消灭阶级关系D.所有国家结成联盟29.把世界历史看成是在地球上建立功业的伟人的历史,这种观点属于BA.历史唯物主义B.历史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30.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化是AA.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B.无法实现的幻想C.可望不可及的理想D.最终可完全实现的理想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