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所得税退税账务处理] 企业所得税退税怎么做账.doc
2021所得税退税账务处理 企业所得税退税怎么做账出口退税账务处理举例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销售额FOB*征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应退税额: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应退税额)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应退税额) 免抵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免抵额)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额)收到退税款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典型例题: 例1:某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贷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该企业2005年1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贷物,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取得销售额300万元,出口贷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2400万元。假设上期留抵税款5万元,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5%,假设不设计信息问题。则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1)外购原辅材料、备件、能耗等,分录为: 借:原材料等科目 5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000贷:银行存款 5850000 (2)产品外销时,分录为: 借:应收外汇账款 2400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24000000 (3)内销产品,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351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000 (4)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贷物不予抵扣和退税的税额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贷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征税率-退税率)2400 ×(17%-15%)=48(万元) 借:产品销售成本 48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80000 (5)计算应纳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贷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51-(85+5-48)=9(万元) 结转后,月末“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账户贷方余额为90000元。 (6)实际缴纳时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90000贷:银行存款 90000 (7)计算应免抵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贷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贷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360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600000 以上为本月进项税额小于销项税额,应纳税。出口退税实质上为“免抵”; 例2:引用例1的资料,如果本期外购贷物的进项税额为140万元,其他资料不变,则(1)(6)分录同上。其余账务处理如下:(8)计算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贷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300×17%-140+5-2400×(17%-15%)=51-97=-46(万元) 由于应纳税额小于零,说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46万元。 (9)计算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贷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贷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360万元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360-46=314(万元) 借:应收出口退税 46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314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600000 (10)收到退税款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460000贷:应收出口退税 460000 以上为本月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有留抵进项税(46万),不再纳税。出口退税实质上为“免抵314万,退税46万” (三)税收返还在会计处理上,税收返还是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助。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除税收返还外,税收优惠还包括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这类税收优惠并未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资产,不作为会计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 在税务处理上,企业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文件规定,实际收到具有专门用途的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所得税税款,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取得当期的利润总额,暂不计入取得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其他没有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文件明确规定免税的税收返还,除企业取得的出口退税(增值税进项)外,一般都应作为应税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增值税进项税额不作为应税收入,是因为根据相关税收法规规定,对增值税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即对出口环节的增值部分免征增值税,同时退还出口货物前道环节所征的进项税额。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出口货物前道环节所含的进项税额是抵扣项目,体现为企业垫付资金的性质,增值税出口退税实质上是政府归还企业事先垫付的资金,会计处理上不属于政府补助,税务处理上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南昌“免、抵、退”税的账务处理“免、抵、退”税的账务处理高顿网校友情提示,最新南昌会计咨询网上公布相关“免、抵、退”税的账务处理等内容总结如下: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27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其中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一)具体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1.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其中:(1)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2.免抵退税的计算: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其中(1)出口货物离岸价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为准;(2)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3.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1)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2)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二)企业免、抵、退税计算实例某自营出口生产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为17,退税率为15。2002年8月有关经营业务为:购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200万元,外购货物准予抵扣进项税额为34万元,货已验收入库。当月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100万元。上期末留抵税款6万元。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收款117万元存入银行,本月出口货物销售额折合人民币200万元。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免、抵、退”税额。(1)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100×(1715)2(万元)(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200×(1715)22(万元)(3)当期应纳税额100×17(342)621(万元)(4)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100×1515(万元)(5)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200×151515(万元)(6)按规定,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即该企业应退税额15万元(7)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15150(万元)(8)8月期末留抵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税额为6(2115)万元。(三)相关会计处理1.企业按出口货物适用的征税率和退税率,计算出口产品本期应分摊计入产品成本的进项税额,从本期应抵扣的进项税额中剔除,其会计处理为:借:产品销售成本2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转出)200002.企业按规定的退税率计算出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时,其会计处理为: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注:本题此数值为03。企业在收到出口货物的退回的税款时,其会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15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500004.月份终了,企业将已交的待扣增值税自“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转入“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其会计处理为: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6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60000出口退税账务处理示例出口退税账务处理示例(2009-02-05 17:00:54)标签:杂谈 分类:税宣之增值税 一、出口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账务处理例一:出口生产企业一般贸易免税申报及出口退税会计处理1、*有限公司2007年8月出口自产工具一批,12万美元。12×7.5(汇率)90万元征退税率之差17-51290×1210.8万元借:产品销售成本 10.8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10.8借:应收外汇账款 90万元贷:出口销售收入 90万元2、当月接退税部门“出口货物退(免)税审批单“,载免抵退审批34万元,其中退税审批20万元、免抵14万元。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20万元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货物抵减内销应纳税金)14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4万元 例二:以从事进料加工出口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有限公司2007年8月有关业务如下:1、当月取得进项税金13.6万元,出口销售10万美元,内销30万元。出口电缆退税率5。 取得进项税金:借:原材料 80万元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万元贷:应付账款 93.6万元10×7.55(汇率)75.5万元借:应收外汇账款 75万元贷:销售收入 75万元根据当月退(免)税出口收入、出口货物所适用的征税率和退税率之差计算“当期不予免抵或退税的税额”10×7.55(汇率)×(17-5)9.06万元借:产品销售成本 9.06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9.06万元2、收到*国税局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一份,载明“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10万元,用红字记:借:产品销售成本 10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0万元3、当月收到*国税局出具的生产企业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载明“当期免抵税额”18万元和“当期应退税额”11万元: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11万元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货物抵减内销应纳税金)18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29万元4、收到运保佣单据5万元,冲减原以到岸价申报的出口免税销售,以红字记:5×(17-5)0.6万元借:销售收入 5万元贷:应收外汇账款 5万元借:产品销售成本 0.6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0.6万元 例三:出口生产企业视同内销货物计提销项税额或征收增值税账务处理:1、2007年9月,*有限公司出口不予退税铜材一批50万美元。根据国税发【2006】第102号规定应视同内销货物计提销项税:50×7.55(汇率)377.5万元377.5÷(1+17)×1754.85万元借:应收账款 377.5万元贷:销售收入 322.65 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金) 54.85万元2、由于*有限公司上年已申报退税材料中,有10万美元的出口货物,退税率为11。且未能在规定时间补齐相关材料,税务部门根据国税发【2006】第102号文件要求,对这部分出口销售进行征税: 10×7.55(汇率)75.5万元75.5÷(1+17)×1710.97万元借:以前年度检查调整 10.97万元贷: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 10.97万元同时红字冲减已按征退税率之差转出进项部分:75.5×(17-11%)= 4.53万元借:以前年度检查调整 4.53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53万元笑语公司当月有留抵3万元,经批准可以冲减,余款开票入库:10.974.536.44万元6.4433.44万元借: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 6.44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万元贷:银行存款 3.44万元 例四、来料加工出口(包括进料加工免税深结转)货物账务处理*有限公司从事来料加工业务,2006年8月份从*国税局进出口处取得来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当月进口保税原材料8万美元,购进国内辅料11.7万元(含税价)。当月来料加工手册项下出口5万美元,其中加工费1万美元。国内销售同类货物6万元(含税价):材料购进:11.7÷(1+0.17)×0.171.7万元借:原材料辅料 10万元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万元贷:应付账款 11.7万元国外报税材料进口不作账务处理,设台帐管理。内销:6÷(1+0.17)5.13万元借:应收账款 6万元贷:销售收入内销收入 5.13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0.87万元出口销售:1×7.55(汇率)7.55万元借:应收外汇账款 7.55万元贷:销售收入出口销售收入 7.55万元计算来料加工进项转出:5×7.55(汇率)÷(1+0.17)32.26万元1.17×32.26÷(5.13+32.26)1.01万元借:销售成本出口销售成本 1.01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转出)1.01万元 二、外贸企业账务处理例一:外贸企业一般贸易账务处理*国际贸易公司收购纺织品出口,具体业务如下:1、购进布一批,价税合计60万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60÷(1+0.17)51.28万元60-51.288.72借:库存商品 51.28万元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8.72万元贷:应付账款 60万元2、转出征退税率之差部分。51.28×(1711)3.08万元借:销售成本 3.08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转出)3.08万元3、出口离岸价8万美元,并申报退税51.28×115.64万元8×7.55(汇率)60.4万元借:应收出口退税 5.64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08万元借:应收外汇账款 60.4万元贷:出口销售收入 60.4万元 例二:外贸企业作价方式进料加工账务处理1、*国际贸易公司从印度购进香料8万美元:8×7.55(汇率)60.4万元借:商品采购-进口材料 60.4万元贷:应付外汇账款 60.4万元2、材料入库借:材料物资 60.4万元贷:商品采购-进口材料 60.4万元3、作价70万元(不含税)销售给淮安成城化工厂,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到税务部门开具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借:应收账款 81.9万元贷:商品销售收入 70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金)11.9万元4、结转销售成本借:商品销售成本 60.4贷:商品采购-进口材料 60.4万元5、%公司以80万元(不含税价)收回委托加工物资,并收到专用发票:借:库存商品 80万元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13.6万元贷:应付账款 93.6万元6、%公司出口销售10万美元10×7.55(汇率)75.5万元借:应收外汇账款 75.5万元贷:出口销售收入 75.5万元7、结转应收出口退税13.6-11.91.7万元借:应收出口退税 6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转出)6万元借:应收出口退税 11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1万元 例三:外贸委托加工方式下进料加工账务处理1、*有限公司进口电机一批10万美元10×7.55(汇率)75.5万元借:商品采购-进口材料 75.5万元贷:应付外汇账款 75.5万元2、材料入库借:材料物资 75.5万元贷:商品采购-进口材料 75.5万元3、委托%制造有限公司加工成机床借:委托加工材料 75.5万元贷:材料物资 75.5万元4、加工机床收回,同时收到*加工费发票15万元(不含税价)借:委托加工材料 15万元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转出)2.55万元贷:应付账款 17.55万元5、商品入库借:库存商品 90.5万元贷:委托加工材料 90.5万元6、出口并持加工费发票等单证申报退税(退税率17)借:应收出口退税 2.55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55万元 例四:外贸企业出口不退税产品账务处理*进出口公司出口钢材一批,作价40万美元。根据国税发【2006】第102号规定应视同内销货物计提销项税:40×7.55(汇率)302万元302÷(1+17)×1743.88万元借:应收账款 302万元贷:销售收入 258.12 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金) 43.88万元例五:外贸企业补征税账务处理*进出口有限公司,上半年有委托加工方式进料加工出口床单20万美元的单证,因申报过期不能通过审核,根据国税发【2006】第102号规定应予补税:该笔业务加工费100万元(不含税价),退税率11。由于企业在申报退税时已作如下账务处理:100×1717万元100×1111万元20×7.55(汇率)151万元借:销售成本 6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转出)6万元借:应收出口退税 11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1万元借:应收外汇账款 151万元贷:出口销售收入 151万元所以,补税时:借:销售成本 11万元贷:应收出口退税 11万元应纳税金151÷(1+0.17)×1721.94万元借:出口销售收入 21.94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21.94万元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提问:是否根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上的不予抵扣或退税额(如金额是100)作如下会计分录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然后拿到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后,根据上面的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如金额是100)再作如下会计分录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蛾转出)。 回答:按税法规定,对出口货物不予抵扣税额的部分,应在借记“产品销售成本”的同时,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企业在核算出口货物免税收入的同时,对出口货物免税收入按征退税率之差计算出的“不予抵扣税额”借记“产品销售成本”,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当月“不予抵扣税额”累计发生额应与本月免税申报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中“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合计数一致。出口企业收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和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后,按证明上注明的“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用红字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同时以红字借记“产品销售成本”。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演示出口退税账务处理演示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主要涉及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和"应收补贴款- 出口退税 "等科目。其会计处理如下:(1) 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 FOB 价)做如下会计处理: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2)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应退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借:应收补贴款- 出口退税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 )(4)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如下会计处理: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在实际结算时与原预估入帐金额有差额的,可以在结算月份进行调整。对于企业已经申报的数据发现错误的,不能够直接调整原申报数据,而应在以后月份通过红蓝字调整法进行调整。对于出口退税申报与增值税纳税申报不一致,产生差额的,须在下期进行帐务调整,相应的应同时调整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由于以上原因需进行帐务调整的,其会计处理为:(一)对本年度出口销售收入的调整(1)对于前期多报或少报出口,或用错汇率,导致出口销售收入错误的,在本期发现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贷:主营业务收入(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2)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与原预估入帐金额有差额的,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借: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蓝字或红字)贷:主营业务收入(蓝字或红字)当上期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第2c栏"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不等于0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根据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贷:主营业务收入(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注意事项: 出现上述情况进行帐务调整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为在出口明细表中录入一条调整记录(正数或负数)。 对于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调整过的销售收入,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该调整数据,所以在帐务处理上可以不对该笔销售收入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单独调整"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二)对本年度出口货物征税税率、退税率的调整对于前期高报或低报征税税率、退税率,在本期发现的,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通过红蓝字调整法进行调整,根据申报系统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免抵税额"等在月末一次性入账,无须对调整数据进行单独的会计处理。(三)对上年度出口销售收入的调整(1)对于上年多报或少报出口,或用错汇率,导致出口销售收入错误的,在本期发现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退税率: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2)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与原预估入帐(上年度)金额有差额的,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借: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蓝字或红字)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蓝字或红字)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退税率: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3)当上年度12月份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第2c栏"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不等于0时,须在本年度1月份进行如下会计处理:根据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注意事项: 出现上述情况时,只进行帐务调整,不对"出口退税申报系统"进行数据调整。 注意在填报增值税纳税人报表(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 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的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不考虑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四)对上年度出口货物征税税率、退税率的调整对于上年度出口货物高报或低报征税税率、退税率,在本期发现的,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乘以征退税率之差的调整额: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蓝字或红字)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蓝字或红字)根据销售收入乘以退税率的调整额: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蓝字或红字)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蓝字或红字)注意事项: 出现上述情况时,只进行帐务调整,不对"出口退税申报系统"进行数据调整。 注意在填报增值税纳税人报表(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 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的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不考虑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生产型出口企业在货物 报关出口 后,发生退关退运的,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一)本年度出口货物发生退关退运时根据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冲减当期出口销售收入: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红字)贷:主营业务收入(红字)根据退关退运货物调整已结转的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红字)贷:库存商品(红字)注意事项: 当出口货物发生部分退运时,冲减的销售收入应按照该部分退运货物的原始出口销售额确定。 对于货物出口时与退运时汇率发生变化的,应以货物出口时的汇率为准。 发生退关退运业务,在帐务上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冲减出口销售收入。 对于退关退运货物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的,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退关退运货物,所以在帐务处理上可以不对退关退运货物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单独冲减"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二)以前年度出口货物在当年发生退关退运时根据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调整已结转的退关退运货物销售成本:借:库存商品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根据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乘原出口退税率计算补交免抵退税款: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贷:银行存款注意事项: 当出口货物发生部分退运时,应按照该部分退运货物的原始出口销售额计算补税。 对于货物出口时与退运时汇率发生变化的,应以货物出口时的汇率为准。 据以计算补税的税率,应以货物出口时的出口退税率为准。 与本年度出口货物发生退关退运不同,对于以前年度出口货物在当年发生退关退运时,不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冲减。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逾期没有收齐相关 单证 的,须视同内销征税。具体会计处理如下:(一)本年出口货物 单证 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冲减出口销售收入,增加内销销售收入。借: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按照 单证 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税税率计提销项税额。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注意事项: 对于单证不齐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在帐务上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冲减出口销售收入。 对于单证不齐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的,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该货物,所以在帐务处理上可以不对该货物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单独冲减"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二)上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税税率计提销项税额。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冲减进项税额转出。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红字)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退税率冲减免抵税额。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红字)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红字)注意事项: 对于上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在帐务上不进行收入的调整,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也不进行调整。 注意在填报增值税纳税人报表(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单证不齐出口货物应冲减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 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的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不考虑上年单证不齐出口货物应冲减的"进项税额转出"。"免、抵、退"税会计核算举例例1:某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2004年12月出口销售额( CIF 价)110万美元,其中有40万美元( FOB 价)未拿到出口 报关单 (退税专用联),预估运保费10万美元,内销销售收入(不含税价)200万元人民币,当期进项发生额80万元人民币,该企业销售的货物的征税税率适用17%,退税率适用13%,美元汇率为8.27。则当期会计处理如下:(1)根据实现的出口销售收入:借:应收账款-XX公司(美元) 9,097,000贷:主营业务收入-外销收入 8,270,000其他应付款-运保费 827,000(2)根据实现的内销销售收入:借:应收账款-XX公司(人民币) 2,34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 2,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00(3)根据采购的原材料:借:原材料 4,705,882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00,000贷:应付帐款 5,505,882(4)根据计算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100,000-100,000)×8.27×(17%-13%)=330,800借:主营业务成本 330,8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30,800(5)计算应退税额、免抵税额期末留抵税额=-(340,000-(800,000-330,800)=129,200免抵退税额=(1,100,000-100,000-400,000)×8.27×13%=645,060由于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所以应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129,200免抵税额=645,060-129,200=515,860根据计算的应退税额: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129,2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29,200根据计算的免抵税额: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 515,86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15,860例2:若该企业2005年1月出口销售额( FOB 价)80万美元,其中当月出口有30万美元未拿到出口 报关单 (退税专用联),当月收到2004年12月出口货物的 报关单 (退税专用联)20万美元,内销销售收入(不含税价)200万元人民币,当期进项发生额80万元人民币,当月发生一笔退运业务,退运货物是在2004年12月出口的,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FOB价)为5万美元,该企业销售的货物的征税税率适用17%,退税率适用13%,美元汇率为8.27。则当期会计处理如下:(1)根据实现的出口销售收入:800,000×8.27=6,616,000借:应收账款-XX公司(美元) 6,616,000贷:主营业务收入-外销收入 6,616,000 (2)根据实现的内销销售收入:借:应收账款-XX公司(人民币) 2,34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 2,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00(3)根据采购的原材料:借:原材料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