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编制说明(共21页).doc
-
资源ID:17077401
资源大小:211.50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针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编制说明(共21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针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编制说明1 制定目的在日常检测中,经常有客户要求测试针织品的纱线线密度,但国内标准GB/T系列及FZ/T系列均没有相对应的测试方法。进入ISO 官网,输入“linear density”有14条结果,再加入关键词“knitted”,找不到相关标准;进入AATCC官网,输入“linear density”共有5条结果,再加入关键词“knitted”,有两个结果,但是没有与针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有关的标准;进入ASTM官网,输入“linear density”有694条结果,再加入关键词“knitted”,还有16条结果,但都是ASTM D123及ASTM D5446的相关内容,与针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无关;搜索EN、BS的标准,未找到与“针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相关的标准;在标准技术网、技术壁垒资源网、中国标准资源网、标准专利网等网站搜索“针织物拆下纱线线密度”的相关内容,都找不到相应标准。为了使测试针织品的纱线线密度时有标准可依,避免贸易欺诈行为,故制定本标准。2 制定原则及依据本标准经立项后,标准起草人员收集了相关的标准资料,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因素,根据 ISO 7211.5-1984纺织品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第5部分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FZ/T 01093-2008 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和FZ/T 01091-2008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 织物中纱线织缩的测定拟订了草案,并进行了许多不同线密度的针织物的测定的实验验证。修订过程中,考虑了本标准内容上力求简明、直接,要求的检验项目均影响产品的功能性或引起安全、卫生、环保和防欺诈方面的问题,检验操作实用、可行,检验周期短,保证了本标准的可操作性。本标准的“范围”“原理”参考标准FZ/T 01093-2008 <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并根据本标准针对的针织物的性质进行了相对的补充和修改;“设备”“试样”参考FZ/T 01093-2008 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FZ/T 01091-2008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 织物中纱线织缩的测定和FZ/T 70008-1999毛针织物编织密度系数试验方法,由于本标准先确定伸直长度后计算线密度,即相当于机织物中的FZ/T 01093-2008 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和FZ/T 01091-2008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 织物中纱线织缩的测定两个标准结合在一起,而标准FZ/T 70008-1999毛针织物编织密度系数试验方法中给出仪器纱场测试仪的定义,并且给出拆分针织物的方法;步骤中的“测试伸直长度”参考FZ/T 50005-1994 氨纶丝线密度试验方法和FZ/T 01091-2008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 织物中纱线织缩的测定,根据FZ/T 50005-1994 氨纶丝线密度试验方法制定了适合于确定针织物拆下纱线的伸直长度的伸直张力,测试伸直长度是根据FZ/T 01091-2008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 织物中纱线织缩的测定制定的;纱线线密度的测定、结果计算与表示,参考FZ/T 01093-2008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 本标准的“试样”中,裁取2块试样,是根据FZ/T 01093-2008 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FZ/T 01091-2008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 织物中纱线织缩的测定两者的结合,由于样品的线密度不一定处处一样,所以选择取2块不同地方的试样进行测试,取平均值。 本标准的“试样”中取“试样的长度应保证试样的拆下纱线的伸直长度在50cm100cm之间,宽度应至少包含50根纱线。”是依据:FZ/T 01093-2008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中的试样长度最好相同和宽度应至少包含50根纱线。FZ/T 01091-2008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 织物中纱线织缩的测定中的试样长度至少为试样在试样夹内的20倍和宽度至少包含10根纱线。标准范围中的“如果样品不够大,其结果可能会有明显差异”。 在制标时的实际试验,由于针织物的卷曲比较高,若其伸直长度过小,那实际试样的长度就更小,结果会容易产生误差,伸直长度过长,就不满足纱长测试仪的量程。 故选择试样的长度应保证试样的拆下纱线的伸直长度在50cm100cm之间。本标准“确定伸直张力”中的取5根纱线试样,是参考FZ/T 50005-1994 氨纶丝线密度试验方法。表1来自于FZ/T 01093-2008 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并且经过实际试验操作证明此伸直张力的选取方法也适用于针织物的伸直长度的确定。本标准是编者参考许多标准,并进行大量实验而编写成的。实验的过程及结果见“3 试验过程及结果”。3 试验过程及结果3.1 未去除非纤维物质的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3.1.1 确定伸直张力值3.1.1.1 测试盲样时伸直张力值的确定 从织物中拆下的纱线的一端夹入纱长测试仪的夹钳,尽可能握住端部以免退捻,将该头端和基准线重合,然后闭合夹钳;另一端以同样的方式夹入夹钳。加上估计的伸直张力,使两个夹钳分开,直至消除纱线的卷曲(目测),得出伸直长度。分别按照上述方法测试5根纱线的伸直长度,取伸直长度的平均值,将5根纱线称重,按照3.3计算出线密度大概值。按照表1选取并确定伸直张力。表 1 伸直张力的确定纱线线密度/tex伸直张力/cN棉纱、棉型纱770.75×线密度值(0.2×线密度值)+4毛纱、毛型纱、中长型纱15 6061 300(0.2×线密度值)+4(0.07×线密度值)+12非变形长丝纱所有线密度0.5×线密度值3.1.1.2 测试已知规格的样品时伸直张力值的确定 根据样品已知的线密度,按照表1选取并确定伸直张力。3.1.2 测量伸直纱线长度 按照3.1.1提供的伸直张力调整纱长测试仪,以便尽可能地消除纱线的卷曲,如规定的张力不能使纱线的卷曲消除或已使其伸长,则可另行选取,但应该在报告中说明。 从织物中拆下的纱线的一端夹入纱长测试仪的夹钳,尽可能握住端部以免退捻,将该头端和基准线重合,然后闭合夹钳;另一端以同样的方式夹入夹钳。使两个夹钳分开,逐渐达到选定的张力,测试并记录两钳口间的距离,作为纱线的伸直长度。 从每块试样中拆下并测定10根纱线的伸直长度(精确至0.5 mm)。然后从每个试样中拆下至少40根纱线,与同一个试样已测取长度的10根形成一组。3.1.3 测定纤维质量3.1.3.1 方法 A在标准大气中调湿 将试样调湿至GB/T 6529规定的平衡状态,将每组试样分别称重。3.1.3.2 方法 B烘干值加上商业允贴或公定回潮率 把试样放在通风烘箱中加热至105,并烘至恒定质量,即每隔30min其质量的递变不大于0.1% ,将每组试样分别称重。3.2 去除非纤维物质后的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3.2.1 去除非纤维物质 按ISO 1833-1 中关于纤维混合物定量分析前非纤维物质的去除方法除去非纤维物质。3.2.1 测量纱线长度质量 按照3.1,测量纱线长度和质量。3.3 结果的计算与表示3.3.1 结果计算3.3.1.1 方法A 由式(1)分别计算每组纱线的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3.3.1.2 方法B 由式(2)分别计算每组纱线的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 由式(3)计算加商业允贴或公定回潮率的纱线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 3.3.1.4 计算平均值 计算试样线密度的平均值。按照GB/T 8170的规定将数值修约到小数点后一位。 3.3.2 结果表示结果表示依据GB/T 8693规定的表示方法。按上述步骤测定的股线的线密度值,其结果表示最终线密度值。如果需要各单纱的线密度值,先分离股线,然后按上述方法测定单纱的线密度值。单纱线密度相同的股线,以单纱的线密度值乘股数来表示;单纱线密度不同的股线,以单纱的线密度值相加来表示。例:34 tex×2; R 69.3 tex 26 tex + 60 tex ;R 89.2 tex其中R及其后面的数字表示股线的最终线密度值。4 盲样实际操作测试及结果4.1 涤纶长丝纱织物的线密度测试结果4.1.1 取样经过拆下纱线实际试验,样品A,取试样长度24.0cm、宽度大于50根纱线两块样。4.1.2 去除非纤维物质 按照3.2.1,按ISO 1833-1 中关于纤维混合物定量分析前非纤维物质的去除方法除去非纤维物质。 把干燥试样放在索式萃取器中,用石油醚萃取1h,每小时至少循环6次。待试样中的石油醚挥发后,把试样浸入冷水中,浸泡1h,再在(65±5)的水中浸泡1h。水与试样比100:1,并不时地搅拌溶液,然后挤压、吸干、或离心脱水,在空气中干燥。 若非纤维物质不能被石油醚和水处理的,则需要采用合适的且对纤维组分没有影响的方法处理。然而,对于某些未漂白的天然植物纤维,用石油醚和水预处理不能去除所有的天然的肺纤维物质,但是也不能采用其他预处理,除非试样上有在石油醚和水中都不能溶解的整理剂。 样品A的试样1在去除非纤维物质前后质量分别为:1.2458g和1.2446g;试样2在去除非纤维杂质前后质量分别为:1.2478g和1.2465g4.1.3 确定伸直张力 按照3.1.1分别测出5根纱线的伸直长度,取伸直长度的平均值,将5根纱线称重,按照3.3计算出估测的线密度大概值。按照表1选取对应公式计算伸直张力,则确定伸直张力。测试结果如表2。表2 样品A确定伸直张力的数据及结果伸直长度/cm平均伸直长度/cm5根纱线质量/g线密度大概值/tex伸直张力/N样品A78.079.279.878.278.878.80.03528.9344.4674.1.4 测量伸直长度计算纱线线密度 按照3.1.2分别测得两块试样中的10根纱线的伸直长度,按照3.1.3测量每个试样的50根纱线的质量,并根据3.3的公式分别计算线密度,其样品A分别如表3。表3 样品A 的伸直长度测量及线密度计算结果试样1试样2伸直长度/cm76.876.377.377.376.977.176.476.776.576.677.076.776.876.777.177.576.676.676.676.7平均伸直长度/cm76.8076.8250根的质量/g0.34670.3483纱线线密度/tex9.0299.068平均线密度/tex9.0494.2 棉型织物的线密度测试结果(两块不同线密度的样为例)4.2.1 取样 经过拆下纱线实际试验,样品B,取试样长度22.5cm、宽度大于50根纱线两块样;样品C,取试样长度17.0cm、宽度大于50根纱线两块样。4.2.2 确定伸直张力 按照3.1.1分别测出5根纱线的伸直长度,取伸直长度的平均值,将5根纱线称重,按照3.3计算出估测的线密度大概值。按照表1选取对应公式计算伸直张力,测试结果如表4。样品B的线密度大概值大于7,根据表1,选棉型中的第2个公式。样品C的线密度大概值小于7,根据表1,选棉型中的第1个公式。表4 样品B和样品C确定伸直张力的数据及结果伸直长度/cm平均伸直长度/cm5根纱线质量/g线密度大概值/tex伸直张力/N样品B82.781.481.081.782.181.70.100124.488.896样品C75.575.476.076.175.275.60.02566.7725.0794.2.3 测量伸直长度计算纱线线密度 按照3.1.2分别测得两块试样中的10根纱线的伸直长度,按照3.1.3测量每个试样的50根纱线的质量,并根据3.3的公式分别计算线密度,其样品B和样品C分别如表5和表6。表5 样品B的伸直长度测量及线密度计算结果试样1试样2伸直长度/cm82.482.082.282.581.782.382.482.282.081.581.682.581.982.282.181.382.481.982.582.1平均伸直长度/cm82.1282.0550根的质量/g1.01041.0098纱线线密度/tex24.60824.614平均线密度/tex24.611表6 样品C的伸直长度测量及线密度计算结果试样1试样2伸直长度/cm74.475.074.272.573.775.374.475.275.074.574.674.573.975.275.174.374.474.974.576.1平均伸直长度/cm74.4274.7550根的质量/g0.24430.2510纱线线密度/tex6.5656.716平均线密度/tex6.6404.3 毛型织物的线密度测试结果(两块不同线密度的样为例)4.3.1 取样 经过拆下纱线实际试验,样品D,取试样长度25.0cm、宽度大于50根纱线两块样;样品E,取试样长度22.0cm、宽度大于50根纱线两块样。样品D为股线,需要按照3.3测其单纱的线密度。4.3.2 确定伸直张力 按照3.1.1分别测出5根纱线的伸直长度,取伸直长度的平均值,将5根纱线称重,按照3.3计算出估测的线密度大概值。按照表1选取对应公式计算伸直张力。测试结果如表7。样品D股线和单纱的线密度大概值都在61300之间,选择毛型纱里的第二个公式计算伸直张力;样品E的线密度大概值在1560之间,选择第一个公式。表7 样品D股线、样品D单纱及样品E确定伸直张力的数据及结果伸直长度/cm平均伸直长度/cm5根纱线质量/g线密度大概值/tex伸直张力/N样品D股线93.193.193.092.892.192.821.1510248.0129.36样品D 单纱94.594.095.095.294.994.720.5693120.2120.41样品E83.383.583.582.883.383.320.204949.1813.844.3.3 测量伸直长度计算纱线线密度 按照3.1.2分别测得两块试样中的10根纱线的伸直长度,按照3.1.3测量试样的50根纱线的质量,并根据3.3的公式分别计算线密度,其分别样品D股线、样品D单纱及样品E如表8、表9和表10。表8 样品D股线的伸直长度测量及线密度计算结果试样1试样2伸直长度/cm93.094.193.993.793.795.191.994.094.194.194.993.794.194.292.994.194.294.494.193.9平均伸直长度/cm93.6894.1350根的质量/g11.817711.8183纱线线密度/tex252.30251.11股线平均线密度/tex251.70表9 样品D单纱的伸直长度测量及线密度计算结果试样1试样2伸直长度/cm94.094.095.295.195.094.995.295.195.395.095.095.295.195.094.794.695.195.295.595.6平均伸直长度/cm95.0194.9750根的质量/g5.62955.6287纱线线密度/tex118.50118.54单纱平均线密度/tex118.52 按照3.3.3所述,由表8和表9可表示出样品D的纱线线密度:118.52×2 tex ;R 251.70 tex。表10 样品E 的伸直长度测量及线密度计算结果试样1试样2伸直长度/cm84.083.683.984.284.283.784.384.083.984.184.183.584.084.183.883.384.383.983.884.0平均伸直长度/cm84.0384.8550根的质量/g2.00252.0018纱线线密度/tex47.66247.747平均线密度/tex47.7045 给定规格样品实际操作测试及结果5.1 涤纶长丝纱织物的线密度测试结果5.1.1 取样 经过拆下纱线实际试验,样品F,取试样长度20.0cm、宽度大于50根纱线两块样。5.1.2 确定伸直张力 样品F已知线密度规格为51s,即11.578tex,按照表1选取对应公式计算伸直张力,非变形长丝纱选择最后一行的公式,则确定伸直张力,则伸直张力为5.789N。5.1.3 测量伸直长度计算纱线线密度 按照3.1.2分别测得两块试样中的10根纱线的伸直长度,按照3.1.3测量每个试样的50根纱线的质量,并根据3.3的公式分别计算线密度,其结果如表11。表11 样品F的伸直长度测量及线密度计算结果试样1试样2伸直长度/cm77.076.577.477.377.277.477.678.776.577.477.477.078.177.077.377.577.477.077.277.5平均伸直长度/cm77.3177.3350根的质量/g0.44950.4499纱线线密度/tex11.62911.635平均线密度/tex11.632 测得样品F的线密度为11.632tex,即为51s。与实际规格一致。5.2 棉型织物的线密度测试结果(两块不同线密度的样为例)5.2.1 线密度值大于7的棉型织物5.2.1.1 取样 经过拆下纱线实际试验,样品G,取试样长度17.5cm、宽度大于50根纱线两块样。5.2.1.2 确定伸直张力 样品G已知线密度规格为40s,即14.578tex,按照表1选取对应公式计算伸直张力,样品G的线密度值都大于7,根据表1,选棉型中的第2个公式,确定伸直张力,则伸直张力为6.916N。未找到线密度小于等于7的棉织物。5.2.1.3 测量伸直长度计算纱线线密度 按照3.1.2分别测得两块试样中的10根纱线的伸直长度,按照3.1.3测量每个试样的50根纱线的质量,并根据3.3的公式分别计算线密度,其结果如表12。表12 样品G的伸直长度测量及线密度计算结果试样1试样2伸直长度/cm87.184.587.386.386.386.585.486.086.586.286.486.885.586.086.086.585.686.185.586.0平均伸直长度/cm86.1686.0950根的质量/g0.63110.6308纱线线密度/tex14.64914.654平均线密度/tex14.652测得样品G的线密度为14.652tex,即40s。与实际规格一致。5.2.2 线密度值小于7的棉型织物5.2.2.1 取样 经过拆下纱线实际试验,样品H,取试样长度17.0cm、宽度大于50根纱线两块样。5.2.2.2 确定伸直张力 样品H已知线密度规格为85s,即6.86tex,按照表1选取对应公式计算伸直张力,样品H的线密度值小于7,根据表1,选棉型中的第1个公式,确定伸直张力,则伸直张力为5.145N。5.2.2.3 测量伸直长度计算纱线线密度 按照3.1.2分别测得两块试样中的10根纱线的伸直长度,按照3.1.3测量每个试样的50根纱线的质量,并根据3.3的公式分别计算线密度,其结果如表13。表13 样品H的伸直长度测量及线密度计算结果试样1试样2伸直长度/cm84.184.585.384.384.384.584.485.085.585.285.485.884.585.085.084.584.684.185.585.0平均伸直长度/cm84.8684.7950根的质量/g0.28120.2806纱线线密度/tex6.6276.619平均线密度/tex6.623测得样品H的线密度为6.623tex,即85s。与实际规格一致。5.3 毛型织物的线密度测试结果(两块不同线密度的样为例)5.3.1 线密度值在61-300之间的毛型织物5.3.1.1 取样 经过拆下纱线实际试验,样品I,取布样长24.5cm、宽度大于50根纱线两块样。样品I为股线,需要按照3.3测其单纱的线密度。5.3.1.2 确定伸直张力 样品I已知股纱线密度规格为3s,即194.367tex;单纱线密度规格为15s,即38.873tex,按照表1选取对应公式计算伸直张力,样品I的股线密度值在61300之间,根据表1,选毛型中的第2个公式,确定伸直张力,则伸直张力为25.606N。样品I的单纱线密度值在1560之间,按照表1选择毛型纱里的第二个公式,计算伸直张力,则伸直张力为11.775N。5.3.1.3 测量伸直长度计算纱线线密度 按照3.1.2分别测得两块试样中的10根纱线的伸直长度,按照3.1.3测量每个试样的50根纱线的质量,并根据3.3的公式分别计算线密度,其样品I股线、样品I 单纱分别如表14和表15。表14 样品I股线的伸直长度测量及线密度计算结果试样1试样2伸直长度/cm85.386.687.287.684.985.786.887.285.686.387.587.087.985.886.287.586.086.087.987.2平均伸直长度/cm86.5386.6950根的质量/g8.64758.6493纱线线密度/tex199.873199.546股线平均线密度/tex199.710表15 样品I单纱的伸直长度测量及线密度计算结果试样1试样2伸直长度/cm87.088.287.986.386.286.286.786.386.586.487.586.786.687.287.488.187.787.288.087.8平均伸直长度/cm87.1587.0450根的质量/g1.67661.6689纱线线密度/tex38.47638.349单纱平均线密度/tex38.413 按照3.3.3所述,由表14和表15可表示出样品G的纱线线密度:38.413×5tex ;R199.710tex。转换单位,股纱为3s;单纱为15s。与实际给定规格相一致。5.3.2 线密度值在15-60之间的毛型织物5.3.2.1 取样 经过拆下纱线实际试验,样品J,取试样长度25.0cm、宽度大于50根纱线两块样。5.3.2.2 确定伸直张力 样品J已知线密度规格为17s,即为34.3tex。样品J线密度值在1560之间,按照表1选择毛型纱类里的第二个公式,计算伸直张力,则伸直张力为10.86N。5.3.2.3 测量伸直长度计算纱线线密度 按照3.1.2分别测得两块试样中的10根纱线的伸直长度,按照3.1.3测量每个试样的50根纱线的质量,并根据3.3的公式计算线密度,其样品J如表16。表16 样品J 的伸直长度测量及线密度计算结果试样1试样2伸直长度/cm88.287.587.687.088.087.787.888.287.887.887.588.787.587.988.288.487.188.087.888.0平均伸直长度/cm87.7587.9250根的质量/g1.52321.5238纱线线密度/tex34.71734.663平均线密度/tex34.690 测得样品J的线密度为34.690tex,即17s。与实际规格一致。6 预期效果本标准引用了我国纺织品最新检验规范,本标准检验要求明确,检验方法适用,经按本标准模拟操作检验,结果表明可操作性强,能适应的针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检验需要。使测试毛针织品的纱线线密度时有标准可依,避免贸易欺诈行为。7 参考文献 编制本标准参考的标准及国内外文献如下:1 GB/T 4743-2008 纱线线密度的测定绞纱法2 GB/T 14343-2008合成纤维长丝及变形丝线密度试验方法3 GB/T 2543.1 纺织品 纱线捻度的测定 第一部分:直接计数法4 GB/T 6529 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5 GB/T 8693 纺织品 纱线的标示6 FZ/T 01091 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 织物中纱线织缩的测定7 FZ/T 01093 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8 FZ/T 70008-1999 毛针织物编织密度系数试验方法9 FZ/T 70002-1991 针织物线圈密度测试法10 FZ/T 50005-1994 氨纶丝线密度试验方法11 FZ/T 70003-1992 针织 基本术语12 FZ/T 70004-1992 纺织品 针织物疵点术语13 NY/T 246-1995 剑麻纱线 线密度的测定14 ISO 2060-1994 纺织品 卷装纱 线密度(单位长度质量)的测定绞纱法15 ISO 1889-2009 增强纱线 线密度的测定16 ISO 2061:1995 纺织品 纱线捻度的测试 直接计数法17 ISO 7211-2:1984 纺织品 机织物结构分析法 第二部分:单位长度纱线根数的确定18 ISO 7211-3:1984 纺织品 机织物结构分析法 第三部分:织物中纱线卷曲的测定19 ISO 7211-4:1984 纺织品 机织物结构分析法 第四部分:织物中拆下纱线捻度的测定20 ISO 7211-5:1984 纺织品 机织物结构分析法 第五部分: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21 ASTM D1059-01 纱线s数试验方法单根法22 ASTM D1907-07纱线s数试验方法绞纱法23 BS2865-84(96)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24 BSENISO 1889-2009 增强纱线 线密度的测定25 BSENISO 2060-1995 纺织品卷装纱线密度(单位长度质量)的测定绞纱法标准起草小组 2011年7月20日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