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总结(共15页).doc
-
资源ID:17093555
资源大小:98.5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麻疹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总结(共15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麻疹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1 背景麻疹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任何年龄的人都可发生,但以儿童多见。其传染性很强,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国家消除麻疹的目标:到2012年,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控制麻疹爆发,是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的重要策略之一。为提高我市对麻疹爆发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对发生的麻疹爆发疫情,能迅速查清,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和扑灭,阻断传播,有效控制麻疹的爆发和流行,现根据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2001年)、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特编制本技术方案。2 疫情分级和响应2.1 疫情分级根据麻疹流行严重程度及疫情变化情况,以发病范围、数量、病死率、是否发生爆发和流行为依据,分级实施临时紧急控制措施,以达到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效果。2.1.1 蓝色疫情 出现1个及以上麻疹爆发点(爆发点概念见附录2)。2.1.2 黄色疫情 3周内出现2个麻疹爆发点,或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疑似麻疹病例。 2.1.3 橙色疫情 3周内出现5个及以上麻疹爆发点;或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疑似麻疹病例事件3起以上。2.1.4 红色疫情 3周内出现10个及以上麻疹爆发点。2.2 疫情应急响应2.2.1 蓝色疫情的响应2.2.1.1 XX疾控中心启动应急技术方案,及时将疫情报告XX卫生局及上级疾控部门。2.2.1.2XX疾控中心组织应急小分队(包括实验室人员)24小时内赴现场核实诊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各项业务控制措施。2.2.1.3 XX疾控中心提出应急接种方案,报XX卫生局,经XX人民政府批准,及时采取应急接种。2.2.2 黄色疫情的响应在蓝色疫情响应基础上,开展以下工作:2.2.2.1 温州市疾控中心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温州市疾控中心组织应急小分队(包括实验室人员)24小时内赶赴现场,XX疾控中心协助落实各项业务控制措施。2.2.3 橙色疫情的响应在黄色响应的基础上,开展以下工作:由省疾控中心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省疾控中心组织应急小分队(包括实验室人员)24小时内赶赴现场,督促和指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及时将疫情报告省卫计委、中国疾控中心。2.2.4 红色疫情响应在橙色响应的基础上,开展以下工作:2.2.4.1 由省疾控中心及时将疫情报告省卫计委。必要时,建议省卫计委报省人民政府依法采取如应急接种、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停工、停业、停课等紧急控制措施。2.2.4.2 必要时,请求中国疾控中心派员支持与指导。3 疫情现场处置3.1 流行病学调查3.1.1 调查前准备 成立调查处理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工作人员等;其次,初步确定调查处理方案,准备好各种调查表格和采集标本所需要的实验室器材,联系好车辆和司机;最后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定初步工作安排。3.1.2 核实疫情,确认爆发调查小组人员应及时赶赴现场,听取当地汇报,了解疫情发生经过及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开展相关调查,结合病人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等进行初步诊断(麻疹诊断标准见附录1) ,确定病例定义。3.1.3 开展病例调查与搜索。内容主要包括病例个案调查、当地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状况、居住环境、人口流动等内容。每例麻疹病例都应进行个案调查,重点调查病例的出生日期、出疹日期和麻疹疫苗的免疫史、感染来源等内容,详细填写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附录4)及麻疹(暴发)病例调查表(附录)。同时根据病例定义在当地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必要时开展社区病例主动搜索。3.1.4 采集标本调查的同时要采集所有病例的血清标本,及时送实验室检测麻疹IgM,核实疫情。并采集患者出疹早期鼻咽拭子、含漱液,按相关要求当天送XX疾控中心麻疹实验室或保存于零下80,尿液或血液(全血抗凝)等标本及时送达或冷藏保存,必要时送样品到上级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进行病毒基因型分析,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具体样本采集运送参照附录3)。3.1.5传播链调查 了解病例的传播关系,绘制传播链。具体可包括首发病例发病情况,麻疹确诊病例及年龄别免疫状态,传播速率,曾发生过麻疹疫情的地区,到麻疹流行地区的旅行史,到过学校、俱乐部、幼儿园等人口聚集地,职业(例如:医生、导游等),日常交通工具,曾经到卫生机构就医情况以及其他可能危险因素等。3.1.6 暴发原因调查3.1.6.1 评价麻疹免疫水平3.1.6.1 通过常规免疫报告系统了解麻疹疫苗报告及估计接种率,获取最近的人口和年龄别分布数据,接种率报表,计算报告接种率,并根据其它途径获得的人口资料估算接种率。3.1.6.1.2快速评估本地及附近镇(街)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调查适当数量8月龄12岁儿童,估算麻疹疫苗第1剂次和第2剂次接种率。3.1.6.1.3在橙色疫情响应时,必要由省疾控中心组织开展人群免疫水平调查。3.1.6.2 评价麻疹爆发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掌握麻疹病例的发病时间和报告时间,尤其是首发病例的发病、就诊和报告情况;了解各级获知麻疹爆发疫情的时间,从而对报告及时性进行评价。3.1.6.3 开展病例对照调查或队列研究尽可能开展不同年龄段儿童病例对照调查或队列研究,估算麻疹疫苗的效力或保护率。3.2 控制措施原则是边调查,边采取相应控制措施。3.2.1 病人隔离治疗对麻疹病例进行在家或医院隔离,减少与他人接触,原则上隔离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部感染者延长至14天。同时应加强麻疹病例的护理和治疗工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2.2 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处置密切接触者是指与病人出疹前5天到出疹后5天一起生活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群。对密切接触者自接触患者之日起21天内,进行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其与他人接触,一旦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和体征,要立即报告。3.2.3 及时开展应急接种应根据麻疹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当地免疫状况等,确定应急接种范围和接种对象,在卫生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短时间内完成,接种率应达到95以上。应急接种工作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国家对疫苗使用的有关规定实施,要特别注意掌握预防接种禁忌症。3.2.4 宣传教育对城乡社区的所有公众,重点是病家周围人群,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人群,尤其是流动人口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外来流动人员了解麻疹的特征和正确的预防方法(密切接触者应急接种、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提高防病意识和能力。一旦发病,及时就医 。3.2.5 加强疫情监测要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厂矿、大型施工工地等集体单位疫情监测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定期到相关单位核查晨检记录或出勤记录,及时了解因病缺课、缺勤或医疗机构集中就诊情况,并进行相关流行病学分析,提出防控措施建议。加强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防止疫情蔓延。在爆发出现21天内,无新病例出现时终止监测。 3.2.6 预防医院感染督促指导各医疗机构要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收治麻疹患者的医院必须具备隔离条件,独立设区,病房内通风良好。医护人员加强个人防护,进行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做好就诊及住院病例的管理,避免交叉感染。4 结束响应经采取控制措施后,市内3周内新出现爆发点在3个及以下,由红色疫情降为橙色疫情;3周内新出现爆发点在1个及以下,由橙色疫情降为黄色疫情;3周内无爆发点发生,由黄色疫情降为蓝色疫情。末例病例治愈且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后无新发病例出现,蓝色应急响应结束,按麻疹监测方案转入日常麻疹监测。5 附件附件1、麻疹疑似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附件2、麻疹病人诊断标准(GB/WS1995-2004):附件3、麻疹暴发疫情的概念附件4、实验室标本收集、运送程序及实验室诊断方法附件5、麻疹病例(暴发爆发)调查表附表1 麻疹疑似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2013版)一、报告卡信息1.1 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 1.2 患者姓名: (患儿家长姓名: )1.3 身份证号:1.4 性别: 男 女1.5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a.如出生日期不详,实足年龄: 年龄单位:岁月天1.6 患者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1.7 病人现住址属于:本县区 本市其他县区 本省其他地市 外 省 港澳台 外籍1.8 家庭现住址(详填): 省 地(市) 县(区) 乡(镇、街道) 村(居委会) (门牌号)1.9 患者职业:幼托儿童 散居儿童 学生(大中小学) 教师 保育员及保姆餐饮食品业 商业服务 医务人员 工人 民工 农民 牧民渔(船)民 干部职员. 离退人员 家务及待业 其他 不详1.10 病例分类: 疑似病例 实验室诊断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1.11 发病日期: 20 年 月 日1.12 诊断日期: 20 年 月 日 时1.13 死亡日期 :20 年 月 日1.14 疾病名称: 法定传染病: 1.15 填卡医生: 1.16 报告单位: 1.17 接触者有无相同症状:无 有1.18 备注: 二、流行病学调查信息2.1 报告日期:20 年 月 日2.2 调查日期:20 年 月 日2.3 户籍所在地: 本县 本市其他县区 本省其他地市 外省 港澳台 外籍户籍地址选择: 省 地(市) 县(区) (镇、街道)2.4 发病时在现住址县区居住时间:<7天 7-21天 22天-3 月 >3 月2.5 是否在集体单位(如学校、幼儿园、工厂等):是 否 不详如是,所在集体单位具体名称:2.6 发热: 是 否 不详如是,发热日期:20 年 月 日2.7 出疹: 是 否 不详如是,出疹日期:20 年 月 日2.8 其他临床症状:咳嗽 是 否 不详卡他症状(鼻塞、流涕、喷嚏等) 是 否 不详结膜炎 是 否 不详麻疹粘膜斑(柯氏斑) 是 否 不详淋巴节肿大 是 否 不详关节疼痛 是 否 不详2.9 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剂次: 0 剂 1 剂 2 剂 不详免疫史来源:接种证 接种卡 信息系统 家长回忆如接种过,a.首剂次接种时间: 年 月 日b.最后一剂接种时间: 年 月 日2.10 含风疹成分疫苗接种剂次: 0剂 1剂 2剂 不详免疫史来源:接种证 接种卡 信息系统 家长回忆如接种过,a.首剂次接种时间: 年 月 日b.最后一剂接种时间: 年 月 日2.11 发病前7-21 天是否去过医院: 是 否 不详若是,医院名称2.12 发病前7-21 天是否接触其他发热出疹性病人: 是 否 不详2.13 是否与实验室诊断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 是 否 不详若是,实验室诊断病例为: 麻疹 风疹 其他 2.14 是否为麻疹暴发疫情中的病例: 是 否2.15 是否为一起新的暴发: 是 否暴发编码- -三、标本采集情况3.1 是否采集第一份血清标本: 是 否(跳到第3.3 项)采集日期: 年 月 日3.2 是否采集第二份血清标本: 是 否采集日期: 年 月 日a. 鼻咽拭子: 是 否 采集日期:20 年 月 日b. 尿标本: 是 否 采集日期 :20 年 月 日c. 其他标本: 采集日期: 20 年 月 日3.3 是否采集病原学检测标本: 是 否 a. 鼻咽拭子: 是 否 采集日期: 20 年 月 日b. 尿标本: 是 否 采集日期: 20 年 月 日c. 其他标本: 采集日期: 20 年 月 日四、实验室检测结果反馈信息4.1 第一份血标本麻疹IgM 抗体检测结果: 阳性 阴性 待定风疹IgM 抗体检测结果: 阳性 阴性 待定4.2 第二份血标本麻疹IgM 抗体检测结果: 阳性 阴性 待定风疹IgM 抗体检测结果: 阳性 阴性 待定4.3 麻疹病毒鉴定结果: 阳性 阴性 待定基因型: 风疹病毒鉴定结果: 阳性 阴性 待定 基因型: 五、病例最终分类县级CDC 根据实验室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订正报告卡1.10 和1.14 项5.1 最终诊断: 待定 麻疹病例 风疹病例 其他5.2 病例分类: 疑似病例 实验室诊断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调查人员签字: 调查单位: 附件2 麻疹病人诊断标准(GB/WS1995-2004) 1. 临床症状1.1 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1.2 发热(38或更高)。1.3 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1.4 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d)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1.5 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2. 流行病学史 与确诊麻疹的病人有接触史,潜伏期618d。3. 实验室诊断(1)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lgM抗体。(2) 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3) 从鼻咽部分泌物或血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4. 病例分类(1) 疑似病例:具备1.11.2者,或同时伴有1.3者。(2)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1.4或1.5或2。(3)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3.1或3.2或3.3。具有任何一项临床症状3.1或3.2或3.3。附件3 麻疹暴发疫情的概念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的麻疹病例。暴发是相对的,只要麻疹发病超过平常水平即认为是暴发。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为单位,在天内发现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天内发现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时,应视为暴发疫情。 附件4 实验室标本收集、运送程序及实验室诊断方法 目前国际推广的麻疹早期快速诊断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IgM,查到麻疹IgM,而患者在过去6周内没有麻疹疫苗免疫史,即可确诊为麻疹野病毒感染。感染麻疹病毒后1015天,机体产生的IgM应答即可被ELISA法查到,而麻疹的潜伏期多数为1011天,因此,多数病人在出疹时即可在血液中查到麻疹IgM,血标本应在出疹后求医时采集。一些个体在出疹3天内麻疹IgM阴性,可于出疹后714天再采血检查一次。 采集鼻咽分泌物或鼻咽拭子使用PCR(多聚酶基因扩增法)分离麻疹病毒,病毒分离阳性即是实验室确诊病例。一、标本收集(一)血清标本1、无菌术取全血1ml(或用毛细血管法取耳垂、手指尖血0.3ml)。在室温下凝固,分离血清。2、存放和运送血清的试管应保持无菌。3、有条件地区可用1500rpm/20分钟离心机分离血清。4、采血时,尤其是毛细血管法取耳垂、手指尖血时应避免挤压而溶血。5、血清标本运送前应在08保存,血清可以冷冻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不能冷冻全血。6、 血时应填写标本送检表,送检表上要注明病例编号。(二)鼻咽拭子/鼻咽分泌物1、采出疹3日内的咽拭子标本,或出疹前3日的标本。2、使用的棉拭子和试管等应灭菌。3、棉拭子深入咽部,应轻擦咽部或柯氏斑处数次。4、将棉拭子剪去用手握过的木(竹)棍后放入无菌试管中,试管内可放5%牛血清的MEM维持液(PH7.0),立即4运输,最好-70保存。二、标本运送(一)血清标本1、标本采集后应尽早送到实验室,不要等其它标本。2、使用有螺旋盖的血清管保存血清标本,并有标签,放进塑料袋中密封。将塑料袋放入冷藏包或冰壶。3、 4环境下运送。4、标本时附带标本送检表,送检表上要注明病例编号。5、遇节假日应事先通知实验室,说明标本送达时间。(二)鼻咽拭子/鼻咽分泌物1、标本采集后立即4保存。24小时能送到省级实验室的,4运输,否则-70保存。2、 严防标本污染或容器渗漏。3、 避免日光照射。4、其它同血清标本。三、捕捉法ELISA检测IgM抗体 参见国标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31995)附录C4。专心-专注-专业附件5 麻疹病例(爆发)调查一览表浙江省 市 县(市、区) 镇(街) 村(居委会) 序号病人姓名性别家庭住址流动人口出生日期出疹日期发热日期咳嗽卡他鼻炎结膜炎死亡麻疹疫苗接种次数暴发实验室结果病例分类结果备注调查人员: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实验室结果报告人: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书籍举世之宝梭罗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