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共7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现状分析摘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针对目前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的应用情况、论文研究现状、课程设置、实验室的建设使用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学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同时也有助于竞技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加快实现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建设,发展Abstract: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竞技体育不断攀登高峰,新的训练理论的形成和新的训练方法的选择需要寻找有力的科学支点;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需要科学的指导;以及现代社会对健康问题的普遗关注。致使体育科学原有的运动训练学和体育教育理论难以满足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运动人体科学应动而生,它的形成为指导科学训练,攀登竞技体育高峰,科学合理地规划人们的健身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已有20多年,期间取得了较多可喜的成就,也积累了许多的办学经验,现在已经学科齐全,并具有高水平的科技和教学人才队伍,全国已建成近个具有良好设备、能进行基础研究和运动监控的重点实验室,全民健身、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等方面的研究都可并架齐驱,达到国际水平参考文献:冯炜权. 加强运动人体科学研究, 适应国际最新发展J. 体育与科学, 2013 (1): 17-18.。为我国体育和康复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新兴的边缘交叉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建设还处在不断摸索中,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各院校之间在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的交流还比较少,专业建设不够规范,各地区专业的发展也不甚平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建设如何适应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陈德明, 范旭东. 关于 “运动人体科学技术” 概念的提出与界定的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4(5).。起源及发展历程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体质测量与评价、保健康复学及运动医学等学科,是体育学领域的重要基础学周越.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12。 国外也将该学科称为人体运动科学(Hunman Movement Science,HMS)。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在18世纪就有外国学者开始了对人体运动理论的研究。1890年,瑞典学者鲍瑟在其撰写的教育体操专用运动学中首先提出了“人体运动学”一词。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心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教育理论的发展,人体运动理论在整合诸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71年Rasch,P.J在The Since of Human Movement(人体运动的科学)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体运动科学的概念并指出了人体运动科学的发展方向。与国外体育强国相比,我国的人体运动科学的发展相对落后。1963年新中国第一个由国家统一制定的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中首次将隶属于运动人体科学学科体系的运动保健专业列为试办专业;我国1988年第二次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目录中将体育本科专业设里为7类9种专业,其中包括运动人体科学类的体育生物科学专业; 1989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从事体育保健康复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康复工作的专门人才,体育生物学科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从事体育生物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Z. 1989: 12.1998 年7 月,教育部颁布了再次审定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对原1989 专业目录中的各专业设置本着“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将体育学类中的原体育保健康复本科专业与体育生物学本科专业进行整合,更名为“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专业培养目标调整为:“本专业培养具备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实验研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高级专门人才”。使原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学生毕业后所面对的服务对象由重点在伤、病、残人群,转向了更广阔的领域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以及运动员群体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Z. 1998: 20.2007年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拟定)培养掌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应用与实践能力,能胜任运动康复、体育健康促进和竞技体育医学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课题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课程方案Z. 2007, 5.2012年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继续延用运动人体科学一词。运动人体科学的形成源于体育的进步。基于竞技体育的发展,现代竞技科学的研究中心导向人体运动,而且从原有的单一研究结构转向多元的研究结构,这就促使了体育科学与生物科学、医学的融合,使人体运动科学从这些学科中极取了精华和专门知识,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运动人体科学。并且伴随着社会及人类文明的发展,运动人体科学不仅在竞技科学领域,而且在大众健身、休闲休育、预防医学、康复工程、社会学等领城发挥了极大作用。运动人体科学发挥其功能的过程中,运动(人体的运动)是其前提条件和实现目标的主要方法和手段;而该学科的科学性则属于体育科学、生物及生命科学、医学和社会学共同的范礴;其研究对象是运动状态下的人体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应用现状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运用是高校体育科学训练的有力保障近些年,随着科技的进步,美国发明了标枪新材料,日本发明了新式游泳衣和新型跑道等。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与方法,帮助教练员在训练运动员时得到可靠的数据,德国人始创的用于测量血乳酸判定运动量的方法,现在已得到广泛运用,它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教练员的难题。先进的摄像技术为运动员提供最可靠的训练反馈信息。俄罗斯游泳运动员波波夫夺得过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多项冠军,并创造了50 m、100 m、200 m自由泳世界纪录,他之所以能一直保持优势,全得益于科学训练,其中运动人体科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天,要想在高水平运动竞赛中提高技术水平,必须要在训练的全过程运用最新科技成果,把训练与科研组织成一个整体,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国外的优秀教练员,往往是边训练、边检测,一个现代教练员,应该同时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生物力学专家,科学训练中对营养、疲劳康复、伤病防治等等手段都是不可忽视的,现代运动训练已经与运动人体科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运动人体科学的科研成果为现代体育开拓出了一片崭新天地,因此,加强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运用对培养高校高水平运动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基础科学之一的运动人体科学,将被体育教师进一步认识,运用该学科知识,结合具体实际进行指导训练。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运动人体科学在大众健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揭示运动过程中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能量代谢变化规律及其适应机制,体育保健康复等方面越来越被大众所重视。对运动人体科学的应用,也包括:1)兴奋剂检测的方法与手段;2)运动损伤与治疗方法;3)运动性疲劳与恢复;4)运动营养及各种营养补品;5)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和体质加强鉴定;6)身体成分和运动以及减肥的研究;7)运动项目的生物力学研究;8)训练过程的主要监控指标及监控范围;9)运动员的机能评定;10)选材中的生物学指标研究,包括形态、生理、生化指标。论文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丰富,选题方向多样,能够体现当前运动人体科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新问题。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体育保健学等传统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的同时,一些新型的研究方向也逐渐呈现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位论文中,如低氧训练的生物学基础、高原训练和运动员机能监控、人体功效学、生物力学研究及运动器材研发、体育工程学等。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基础。交叉和综合选题成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位论文中的普遍现象,不仅涉及到同级学科不同方向之间的交叉选题,还涉及到同级学科之间和跨学科之间的交叉选题,使研究课题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从多维角度思考,研究成果的“社会化”既是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也是衡量体育科学研究社会价值的最好尺度,在运动人体科学领域,除服务于竞技体育研究范围外,在全民健身范围内,人类健康与健身运动领域也应得到重视,大众体育的发展,必将接受运动人体科学理论的指导,此方面的主要研究包括不同运动方式对人体身体形态、机能及身体素质的研究,各种力学负荷对人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慢性病患者的运动健身指导方案,“现代文明病”的根治及抗衰老与体育运动保健的研究,人体体质健康状况及因素分析,不同人群运动健身的特点与方法,运动与营养膳食处方的指导等。研究对象的以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最多,而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的论文,选择的群体相对广泛,选择研究对象最多的是运动员,其次是大学生,少年儿童相对较少林华, 夏雪. 1999 2009 年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分析J. 体育学刊, 2010, 17(011): 111-114.。 实验技术方法在传统研究领域更加深入,同时还有些新的研究方法不断增加,如纳米技术以及基于核磁共振、质谱、色谱的代谢组学方法,基因克隆技术、基因测序技术、包含抗体或寡核苷酸的分子探针技术、PCR技术以及转基因、基因敲除的动物实验技术等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技术,自由基生物学等生物工程技术也已应用于运动人体中黄彩华, 归予恒, 林东海. 代谢组学: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新工具J. 体育科学, 2011, 31(9): 77-84.Baldwin K M. Research in the exercise sciences: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2000, 88(1): 332-336.柯杰兵, 马文丽, 林建棣, 等.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及其相关技术与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6, 25(1): 107-110.。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自2004年普通医学院校开始招收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以来,目前,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大多是与体育相关的普通理科生,学制4年,根据各自学校的情况毕业时授予理学或教育学学士学位何玉秀,陈玉娟,李立,等 我国高校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建设现状分析J 体育学刊,2009,16( 10) : 98 101各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重视课程建设,课程设置符合培养目标,课程整体结构合理,但也存在较大差异,选修课平均比例偏低,特色性专业课程较缺乏,课程管理较薄弱。各学校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在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紧密围绕教育部专业目录中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基础上,研制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课程方案以指导、规范专业建设势在必行姚鸿恩, 阎守扶, 周军. 办好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的理论与实践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0(4): 1-6.。各学校的培养方案也不尽相同,北京体育大学培养从事体育科技教练、运动营养与运动伤害防护师、体育科学研究人员,全民健身指导及研究人员、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师资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专门人才。武汉体育学院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从事运动人体科学及体育保健康复科研、教学及健康指导的专门人才。广州体育学院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二十一世纪健康与康复事业发展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础医学、康复医学、健康科学、体育健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受到系统的运动康复技能培训,专业基础宽厚,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在社区卫生中心、大型企业、保险行业、福利院、疗养院、健身娱乐俱乐部、医疗康复部门、运动队、健康与康复科研机构,以及各级学校从事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健康测定与评估、健身指导、卫生保健、医务监督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康复治疗师。沈阳体育学院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运动人体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科学研究能力,能在运动训练、体育康复领域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和指导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上海体育学院有机地结合体育科学与运动医学、康复医学,本学科主要培养运动伤害防护、运动健康促进指导、临床康复体疗指导等多方面人才,所培养的学生能在职业或专业运动队从事队医或体育科研教练、各级医疗部门康复医学机构从事体疗工作、体适能健康俱乐部从事运动健康促进与营养指导,以及各类学校或科研机构从事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哈尔滨体育学院培养具备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实验研究能力,能在体育专业学习运动训练基地、体育运动专业运动队、体育科研机构、体育健身娱乐场馆、康复保健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复合型人才。实验室的建设使用国外目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发展迅速,细胞分子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研究的实验仪器都不断被引入运动人体科学研究领域,使用流式细胞仪、PCR扩增仪、骨密度仪、激光理疗仪等设备为推动教学、科研、训练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运动人体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构架得以不断更新、完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作为高校体育院系中重要的体育教学资源,一般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投资巨大,是体育院系其他学生进行知识拓展,满足无限求知欲的场所。我国高等院校体育院系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大部分采用老的分科式的管理模式周亮, 唐晖, 姚绩伟, 等. 大学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的新思路“三性” 实验室的构建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25(2): 160-163.。国内实验室类型设计定位教学型实验室主要满足本科教学实验要求;研究型实验室主要满足研究生教师科研需要;教学科研综合型实验室在仪器设备及管理上兼及两者需要.各院校应根据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定位等来确定实验室的类型.。各实验分室独立设置目前大学体育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一般依各专业课程的要求单独设置不同的实验分室。设置相对完善的实验室至少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运动测量学、运动保健康复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等8大分室,有的实验室还设有机能评定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运动环境实验室等专门的实验室殷红, 王春来, 杨冰. 高校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放新思路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023): 7-9.。存在问题及分析1. 从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目前的整体分析来看,我国的运动人体科学研究多立足于提高竞技体育成绩,其应用还更多的是局限在竞技体育范围内,而国外运动科学的绝大多数应用都是围绕“运动与健康”这一主题。应用于大众运动健身以及学校体育领域相对较少。加快运动人体科学在运动与健康方面的应用,开辟更广阔的研究领域过去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道路。我们应在不同人群中加强健康体适能的研究,以促进儿少身体生长发育、提高中青年人体能、慢性疾病的预防与康复及抗衰老等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工作,使能根据国人的身体和健康状况,制定不同年龄人的体育锻炼计划和慢性病者与老年人的运动处方,避免不符合身体状态的运动带来的运动风险。只有在提高全国人民健康水平、尤其青少年体适能提高的基础上,竞技体育才能持续发展冯炜权. 加强运动人体科学研究, 适应国际最新发展J. 体育与科学, 2013 (1): 17-18.。2.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一直是该学科的研究重点,总体说来,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的基础研究目前还相对薄弱,大量的研究是局部性的、片面性的,相关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入性还不够。应加快引入国内外医学和生物学的新成果,随着基因组学与基因芯片技术、蛋白质组学与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发展,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将迎来全新的时代。另外将基础研究和运动实践相结合,促进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的基础研究在提高运动能力和运动与健康方面也应是以后的基础研究的重点。人体实验的论文数量远远低于动物实验,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携手并进。 3.在办学实践中,有些学校出于多种原因,仍然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单一培养从事临床体育康复工作的专门人才上。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学制、课程设置、毕业所授予学位、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及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从事临床康复治疗工作的能力和事业发展前景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在运动人体科学人才培养上还存在着一种思路,即将培养目标单一定位在体育生物学科方面,学生毕业后从事体育生物学科基础研究和教学工作。然而,当前本科毕业生无论在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以及科研能力上,与从事生物科学教学、研究工作的要求还都有相当大的差距。于是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大部分学生只得选择去报考研究生,以期进一步深造来适应科学研究或专业教学工作的需要。这就背离了确定培养目标的初衷。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特色不明显运动人体科学属于体育学范畴,当前的课程设置医学内容与体育运动内容孰重孰轻不清楚,致使运动人体科学体育运动手段的突出地位相对于医学地位不明显。运动人体科学应用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运动训练改善人的健康状况,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特色之所在,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的课程设置中术科所占的比重极少,导致一些学生连基本的运动常识都不知道,必然丢掉了本专业的特色。国外高等体育院校课程中强调基础课程教学,将基础课程分为一般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其扩展学生基础主要采用两种做法:一是推迟学生转入专业方向学习的时间,二是在学分的配置上加以控制。学科的基础理论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概括性强、适应面广,具有普遍意义。学生只有具有比较深厚、扎实的基础理论的功底,才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具有更强地继续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新知识、新技术飞速度发展的要求,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未来的学习与工作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减轻专业学习分化过早、基础薄弱的不良影响。此方法可在本专业进行借鉴。4.目前各大高校的体育院系的实验室在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上参差不齐,人员素质不一,这是提高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根本问题,有赖于政策的扶持和资金的投入。虽然各实验室的现状水平不一,但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即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条件,合理配置,创造更好的为学生、为老师、为科研服务的条件。各实验室强调自己的完整性,但是又有很多重复的内容,导致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各实验室设备都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和有效的利用;各实验室的内容简单平面化,学生的知识显得支离破碎,不能形成完整而统一的知识体系;各学科缺乏交流,停留在原来的验证性实验上较多,因此学生缺少综合利用知识,并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可能;各实验室各自为政的状态也大大地限制了实验室的开放功能,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参与实践的宝贵机会。不仅要为学生服务,同时还要为社会健康服务,为提高竞技运动水平服务,而实现这些服务的有效措施就是加强实验室的开放,真正体现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价值,以开放促建设,实现实验室的全面发展。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放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提高投资效益。小结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建设已趋完善,在过去的20多年里学科的发展速度飞快,但由于中国国情和教育现状的限制,可借鉴的经验较少,前进中必然出现许多问题,这需要我们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并逐渐修正,作为本专业的人员应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健康、提高运动能力等方面的研究积极做出贡献,为迈进体育强国而努力!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