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共4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文/童小平冯燕网络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摘要】网络教育作为普及终身教育和大众教育的良好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网络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尚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调研与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学生评教维度建立了一套网络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该指标是从网络教育的特点及网络教师的职责出发,有利于完善网络教育评价体系,提高网络教学质量。【关键词】网络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一.引言网络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形态,但是以网络教育学院为主要形态的网络教育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因此提高网络教育教学质量是目前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是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师教学质量反映了网络教学的质量。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可以发现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学质量提供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了解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目前对这方面评价体系的研究尚有很多不足,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是网络教学发展的现实要求。本文所确定的指标体系的评价对象是在提供学历教育的网络教育机构中任职的网络教师。二.核心概念及内涵1.网络教学与网络教师学校远程教育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助学为辅,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交互和整合的各类学校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的总称。(丁兴富,2002)根据网络教学中的不同分工,我们可以把网络教师分为主讲教师(主持教师)和辅导教师(责任教师)。主讲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设计主持网络课程,并保证其质量。而辅导教师主要是辅助主讲教师给学习者提供课程学习方面的支持。(罗琳霞,2005)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中评价的网络教师针对的是担任一门课程的教师团体,包括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2.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的评价,是指对教师教学基本环节的价值判断活动。如网络教学中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学习支持与服务等。三.研究现状根据笔者对相关文献进行调研的结果来看,我国的网络教育起步较晚,对网络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评价仅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评价标准。但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其评价体系的研究也已经初有成果,如中央电大和地方电大制定的相关的评估政策和标准(详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指标与标准),任颖的网络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探析(2006),张京彬等人的网络教学的非量化评价(2000)等。以上研究已经注意到了网络教师教学的特殊之处,认识到了网络教学中交互的重要性,并基本上考虑到了对网络教师教学各方面工作的评价。但是这些研究尚未充分突出网络教学的特点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远程学习环境的洋葱头结构模型,丁兴富,2002),其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够完整,有的研究中虽然认识到了网络教学交互的重要性,但只考虑到学习支持与服务阶段的师生交互,而未能设置课程设计与开发阶段学习活动设计的评价。众多的研究证明了网络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如上所述,现有研究存在亟需补充和完善的地方。在参考已有丰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这些欠缺,我们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建立了一套给学生使用的评价网络教师教学质量的指标体系。四.网络教育基本原理为了对上文中提到的不足作出相应的改进,本文的指标体系建构重点应用了以下基本原理和规律:1.教与学的时空分离远程教育存在共同的本质,那就是: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的时空分离。在教师和学生时空分离的情况下,学生不能像在传统教室中那样,可以得到教师直接的和持续的指导。尽管远程教育中并不排斥短期的面授,但是,从远程教与学的整体看,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时空上通常是分离的。远程教育教与学时空分离的本质,决定了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与传统教育的教学过程不同。在远程教育中必须重新构建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之间的联系。(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2004)2.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论“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教师是为了学生的学,即教师教的行为目标只有通过学生学的活动才能实现,因此,其教学的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主动的施教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在远程教育中整合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的整个过程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2004)3.网络教学中交互的基本原理远程教育中教与学分离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远程教育实践的关键是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在远程教育中,以媒体为中介的交互是实现教与学再度整合的关键过程。网络教育是基于双向交互的网络通信技术,其交互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可以通过与媒体的直接交互进行个别化交互学习;(2)学生可以利用双向交互技术与教师之间进行个别化交互;(3)学生之间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远程交流与协作。(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2004)五.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依据网络教学的基本原理,参考现有指标体系的设计,本文所确立的指标体系对原有研究的不足作出了相应的补充和创新。笔者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确立了一个指标体系的初稿,然后对陈丽老师等远程教育专家的访谈,以及对庄榕霞老师、杨开诚老师、李芒老师、董艳老师等担任过或正在担任网络教师的老师的评价指标适应度方面的访谈,我们对原始指标体系进行了如下和谐发展论坛-185-上接183页)峰时段的平均车速提高4倍。所以城市中最大距离的交通时间将缩短至原来的10%。可见,空间紧凑成度不同、平均车速不同,城市中两个经济要素的时间可能相差9倍。由此看来,充分认识城市当中的这种“时空转换”现象,对于我们正确安排城市规划的工作程序,自觉地应用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相互决定论的理论,通过规划,产生一个紧凑的、节能的、畅通的、宜人的城市,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四、结束语人和车的全面分离,才能够实现在全市建有宜人的、花园式的步行系统。在这个步行系统中,根本看不到汽车,汽车也开不上来。只有这样的步行环境,步行才能成为人们出行的最基本的选择,当然其中包括可以遮阳挡雨的条件、花园式的设施。西方有的学者说(紧缩城市第67页):“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要构筑这样一个城市,在这里,人们不再需要频繁的使用机动车,因为他们已经构成了一个社会性的环境问题。”我们的结论是,一旦实现了人和车的全面分离,并且建成了遍布全市的花园式步行系统,那么步行系统的分担率必将明显提高。参考文献1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法与管理技术王炜、杨新苗、陈学武著,科学出版社出版.2公交都市【美】罗伯特.瑟夫洛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所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3畅通城市论董国良、张亦周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单位系华东交通大学土建学院)几个方面的重置和修改,得到了表中所示的指标体系。首先是根据陈丽老师的对网络教师的评价要体现网络教学的特点方面的建议,在评价维度的划分上充分考虑了网络教学的分段性特点,分段根据教师职责制定评价维度;同时在指网络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注:等级说明:1.完全符合;2.比较符合;3.不太符合;4.很不符合)标维度内容的设定上将交互项目,尤其是课程开发阶段的交互项目突出。另外根据一线教师对评价的经验和对指标的建议,我们对指标体系做了如下微调:1、调整课程内容维度指标的顺序,使之符合内容设计顺序。2、根据人的阅读习惯调整各项具体指标的语言结构,使之便于作答。3、更改“考试管理与服务”为“课程考察”等维度题目,删除一些不属于教师工作内容的项目。4、增加指标说明项。5、使某些用语更礼貌规范。六.结语本指标体系有如下特点:1.评价主体是学生。2.评价中既依据传统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优秀理论,更注重网络教师过程的特殊性。3.指标设置中体现更强的个别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和教师合理的个性发展。4.借鉴传统教学的优势,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5.借鉴普通高等教育评价的优点,提倡用多种形式的课程考察来代替一次考试定成绩的考试制度。6.注重网络教学科研方面。虽然此指标体系的构建融汇了笔者和数位专家的大量努力,但由于时间仓促,本指标体系未能选取实验点进行试用,它必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尚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参考文献1陈丽(2004),远程教育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罗琳霞(2005),网络教师的评价设计,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第三期3任颖(2006),网络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探析,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作者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