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网络技术笔试重点(共16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1946,ENIAC):大型机阶段(即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 按应用范围划分,有入门级服务器、工作组级服务器、部门级服务器和企业级服务器类。 按服务器的机箱结构划分,有台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机柜式服务器和刀片式服务器类。 按服务器的用途划分,有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等。 刀片服务器是指在标准高度的机架式机箱内可插装多个卡式的服务器单元,实现高可用和高密度的结构。按服务器采用处理器体系结构(所采用的指令系统)划分,有(复杂指令集计算机, )(以体系结构为主)服务器、(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服务器和(超长指令字,)服务器种2. 互联网阶段:广域网(1969 ,ARPANET)、局域网(1983,TCP/IP)3. 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即每秒百万条指令。 MFLOPS(million floating-point per second)即每秒百万条浮点指令 MTBF(mean time betreen failures)是指多长时间系统发生一次故障 MTTR(mean time to repair) CISC技术(复杂指令系统): (Complex Instructions Set Computer) RISC技术(简单功能的指令): (Reduced Instructions Set Computer)4. 平均寻道时间:磁头沿着盘径移动,到达需要读写的那个磁道花费的平均时间。 平均等待时间 : 需要读写的扇区旋转到读写磁头下面花费的平均时间。 数据传输速率 : 磁头找到所需读写的扇区后,每秒钟可以读出或写入磁盘的字节数。5.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值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应用、多媒体的应用。6. 硬件的组成:芯片(微处理器芯片、存储器芯片、06T 芯片)、板卡(机器的主板和各种插卡,这些板卡上承载着相关芯片及其他元器件)、设备(在设备的机箱内,固定着相关板卡、其他部件以及相应的布线,如声卡、显卡等)、网络(各种计算机设备通过联网设备及传输线缆,形成大大小小的网络。)7. CPU的组成:运算器及控制器(解释与执行指令电路,及执行指令所必备的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的控制电路) CPU 工作流程:程序执行时,控制器首先从内存中按顺序取出指令进行译码分析,然后根据指令的功能向有关部件发出控制命令,使它们执行该命令规定的任务;执行之后再取出第二条命令进行分析执行。如此反复,直到所有的指令执行完成为止。 CPU 主要性能指标 : 系统时钟频率(也叫主频,数据存取、指令的执行都由系统时钟节拍来控制。时钟频率高, CPU速度快) 指令周期(计算机执行一条指令所用的时间。一个指令周期一般由取指令、解释指令、执行指令组成) 字长( 可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也是系统总线的宽度) CPU 高速缓存(在 CPU 和内存之间增加了一种快速存储器,采用高速局部总线相连。这种存储器与普通内存相比,存取速度几乎要快一个数量级,叫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8. 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 超标量技术(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以空间换取时间。两条整数指令流水线(M 指令流水线和; 指令流水线)和一条浮点指令流水线组) 超流水线技术 (细化流水、提高主频,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多个操作,以时间换取空间。每条整数流水线都分为4级流水,即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和写回结果。它的浮点流水线分为8 级,前4级与整数流水线相同,后4级包括浮点操作和出错报告等) 分支预测 (分支目标缓存器,用来动态地预测程序分支的转移情况,从而提高流水线的吞吐率) 双Cache的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 ,两个8k (可扩充为12k)的超高速缓存) 固化常用指令(把常用指令(如MOV,ADD,INC等)改用硬件实现) 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 (奔腾芯片的内部总线是32 位的,但它与存储器之间的外部总线增为64位) 采用PCI标准的局部总线 (为外围部件接口标准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错误检测(设置偶校验)及功能冗余校验技术 (过比较双工系统的运算结果) 内建能源效率技术 (不工作时,进入睡眠模式,只需毫秒级的时间) 支持多重处理(多CPU 系统,它是高速并行处理技术中最常用的体系结构之一) 奔腾4特点:具有了Netburst 体系结构;超流水线技术使线化流水的深度由4级、8级加深到了20级; 改进了浮点运算功能,使视频与3D 图形更加逼真;采用快速执行引擎,即它的算术逻辑单元以双倍的时钟频率运行,再加上全新的高速缓存系统,大大提高了总体的执行速度;系统总线为400MHz,在处理器与内存控制器之间提供了3.2G bit/s的带宽,新指令增加到了144条,指令的动态执行使它获得了更快的速度.9. 主机板的组成:cpu、存储器、总线、插槽以及电源10. 网卡:也称为网络适配器卡(Network Adapter Card),插在主板的扩展槽内,一端与计算机连接,另一端与传输电缆连接。在高集成化的主板中,常把网卡集成在主板上;实现与主机总线的通信连接,解释并执行主机的控制命令,实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如发送/接收、差错校验等,实现物理层的功能,如对数据的缓存以及串行/并行转换等。11. 软件是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的所有文档的总和。广义地说,所有使用软件的技能也属于软件的范畴。程序是由指令序列组成的,告诉计算机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文档是软件开发、使用和维护中的必备资料。文档能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保证软件的质量,而且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有指导、帮助和解惑的作用,尤其在维护工作中。· 系统软件分类: 操作系统(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资源,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界面)· 语言处理程序(高级语言的源程序翻译成以机器语言表示的目标程序)· 数据库管理系统(对计算机中所存放的大量数据进行管理和控制)· 服务性程序辅助性的系统软件(用于程序的装入、链接、编辑及调试的程序,故障诊断程序,纠错程序等)· 应用软件分类:· 桌面应用软件(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数据库软件)· 演示出版软件(图形软件、投影演示软件、桌面出版软件、图像处理软件、web 出版软件)· 浏览工具软件(浏览软件、新闻阅读器软件、新闻收集软件、internet工具软件)· 管理效率软件(个人信息管理软件、财务软件、文档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 通信协作软件(电子邮件软件、通信软件、群件软件、传真软件、远程控制软件)· 系统维护软件(病毒防护软件、系统工具软件、文件工具软件) 12.计算机语言: 机器语言(依赖于硬件的计算机语言,能够被计算机硬件直接识别和处理,执行效率较高,由二进制代码组成) 汇编语言(符号化的机器语言,也称为符号语言。它用助记符来代替二进制代码,如用有指令功能的英文单词缩写来代替操作码。需先经过汇编程序汇编才能被计算机识别。) 高级语言(面向问题的程序设计语言,。用它编写的程序可用性好,可移植性强,编程难度大大降低,但高级语言源程序不能直接被计算机执行,需要经过编译程序或解释程序翻译后才能执行,BASIC语言、FORTRAN 语言、C+语言和Visual Basic语言) 13.计算机语言处理程序: 汇编程序(汇编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的工具,反之破译为反汇编程序) 解释程序(源程序和解释程序共同进行,边解释边执行,所以程序的执行速度相对较慢。) 编译程序(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目标程序),编译程序通常要对源程序进行多次扫描。第1遍扫描进行词法分析,第2遍扫描进行语法分析,第3 遍扫描进行代码优化与存储分配,第4遍扫描进行代码生成。) 14.软件开发过程: 计划阶段(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两个子阶段。是设定软件系统的目标,确定研制要求,提出可行性报告,对各种可能的方案做成本效益分析。) 开发阶段(前期: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阶段,文档包括软件需求说明书和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书;后期:编码、测试阶段,文档包括产品发布的批准报告、有效性审查报告、项目小结报告、经过严格审查的一整套用户文档、安装手册、测试报告及资料清单。) 运行阶段(主要任务是软件维护) 15.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进行处理、传输、存储和播放的集成技术。) 多媒体(指多种信息在多种媒体中的有机集成,而不是简单混合。) 电影中相关音频流与视频流之间的同步叫做“唇同步”。唇同步要求音频与视频之间的偏移在±80ms内,对于音频业务(如打电话),允许的最大时延是0.25s,时延抖动应小于10ms,否则人们的通话就会感觉不通畅。 16.多媒体的基本组成: CD-ROM驱动器(还有必需的硬盘驱动器)、A/D和 D/A 转换功能(从而具有高质量的数字音响功能)、高清晰的彩色显示器、有数据压缩与解压缩的硬件支持。 17.多媒体的关键技术: 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技术(JPEG,适用于连续色调、多级灰度、彩色或单色静止图像的国际标准;MPEG,包括 MPEG 视频、 MPEG 音频和 MPEG 系统;P*64,P 为可变参数,取值范围是1 30。该标准的目标是可视电话和电话会议,可以覆盖整个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信道)。 多媒体操作系统技术(具有把硬件虚拟化的应用编程接口,实现硬件的兼容性;具有声音文件格式,采用较多的为MIDI;具有视频文件格式; 具有利用软件对音频、视频进行数据压缩和解压缩的功能;具有声像同步控制功能) 多媒体操作系统主要由Apple公司的Quick Time、microsoft公司的MME和IBM公司的MMPM/2。 芯片与插卡技术(多媒体扩充技术功能,声卡与视频卡,用于采集、处理和回放声音信息与视频信息。主机CPU 与这些专用芯片(如声卡上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并行工作,共同完成多媒体的处理任务) 多媒体数据管理技术(对数值和字符数据管理技术的扩展,包括数据的存储、查询与检索,多媒体显示与播放,集成多媒体编辑与处理) 18.超文本(是收集、存储和浏览离散信息以及建立与表现信息之间关系的技术)。当信息载体不限于文本时,称之为超媒体。19.超媒体技术(由称为节点和表示节点之间联系的链接组成的有向图(网络)。用户可以对其进行浏览、查询和修改等操作)。超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中,将超媒体系统划分为层,它们是物理层、逻辑层和演示层。超媒体系统的组成: 节点(node)(可以是文本、图形、动画、图像、音频和视频) 链接(link)(链接是建立节点之间信息联系的指针,提供浏览、查询节点)20.流媒体(把整个音频/视频(A/V) 及3D 等多媒体文件经特殊压缩,形成一个个压缩包,由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接,实时地依次传送。只需经过几秒或几十秒的启动延时,即可在用户的计算机上利用解压设备对压缩的音频/视频、 3D 等多媒体文件连续解压缩、连接播放和观看. 流媒体技术(对多媒体文件边下载、边播放的传输技术,具为连续性、实时性、时序性,是一种在数据网络上传递多媒体信息的技术) 流媒体服务模式(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P2P模式-不需要internet路由器和网络基础设施的支持,不仅可以下载媒体流,还可以传给其他用户)21.多媒体软件: 多媒体播放软件(windows media player、苹果的quick time player、realplayer、realone player等) 多媒体制作软件(文字编辑软件word、图像处理软件、动画制作软件、音频处理软件(声音数字化转换软件、声 音编辑软件和声音压缩软件)、视频处理软件以及多媒体创作(PPT、authorware)或著作软件等)2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 20 世纪50年代,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多用户联机系统或具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构成面向 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20 世纪60年代,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将多个计算机终端网络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20 世纪70年代中期,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化; 20 世纪90年代,internet广泛应用,在传输速率为10Mbit/s 的以太网广泛应用的基础上,速率为 100Mbit/s 、1Gbit/s 的快速以太网和吉比特以太网已开始进入实用阶段。23.广域网的结构分成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通信子网可以由电信部分统一组建,用户在通信子网的基础上组建自己的资源子网。20世纪75 年代中期,世界上出现由通信公司组建和管理的通信子网,即公用数据网(public date network PDN)。早期的公用数据网采用的是模拟通信的电话交换网,新型的公用数据网采用的是数字传输技术与分组交换方法。典型的公用分组交换网有美国的TELENET、加拿大的DATAPAC等。24.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数据通信(常见的形式是电子邮件) 共享资源(包括共享硬件处理资源、存储资源、输入输出资源,软件各种语言处理程序、应用程序和服务程序、数据与信息浏览、咨询和下载) 高可靠性和可用性(当网络中的一台计算机或一条传输线路出现故障时,可通过其他无故障的线路传递信息,在无故障的计算机上进行信息处理。) 易于分布式处理(综合性问题可以通过一定的算法将任务分别交给不同的计算机去完成,以达到均衡使用网络资源、实现分布处理)2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分类方法 类别按传输技术划分 广播式网络、点-点式网络按覆盖范围与规模划分 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按数据交换方式划分 交换网、存储转发交换网、混合交换网按使用范围划分 公用网、专用网按拓扑结构划分 集中式网络、分散式网络、分布式网络26.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LAN)局域网最普及的产品是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 NT,它的出现使微型机在 windows 环境下实现了联网,并且其支持对等网功能、点-点通信、电子邮件和设备共享功能,同时可以和现有的许多局域网实现互联。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局域网: 令牌环网:传输速率为4Mbit/s或16Mbit/s,在令牌环网络中,拥有“令牌” 的设备允许在网络中传输数据。这样可以保证在某一时间内网络中只有一台设备可以传送信息。由IBM首先推出 以太网:总线型网络的典型代表,连接在总线上的设备通过监测总线上传送的信息来检查发给自己的数据。当两个设备想在同一时间内发送数据时,以太网上将发生碰撞现象,但是使用一种叫做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CSMA/CD) 的协议可以将碰撞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10Base-T:数据传输速率为 10Mbit/s ,采用星型物理拓扑结构,中心集线器上有少量的总线。和其他有源设备连接必须配有网络接口卡(NIC)。 100Base-T: 数据传输速率为 100Mbit/s ,为快速以太网,传输距离可达2KM, 1000Base-T: 数据传输速率为 1Gbit/s ,采用同样的 CSMA/CD 协议,同样的帧格式,是现有以太网最自然的升级途径城域网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 连接若干 LAN 和计算机,支持语音、数据和图像等多媒体综合业务的传输。城域网中的主要业务类型包括IP业务、TDM业务和移动业务。其特点为:变化因素多(地理位置、业务类型、业务流向与流量等方面)业务新、应用广(传输、交换、处理、存储和利用的综合功能,IP电话、视频点播VOD 以及视频会议等。)宽带化、高速化 所谓的用户驻地网(CPN)一般是指用户终端至用户网络接口所包含的机线设备(通常在一幢楼内),由完成通信和控制功能的用户驻地布线系统组成,以使用户终端可以灵活方便地接入城域网。 城域网建设方案一般都采用光纤为传输介质,交换节点为基于IP交换的高速路由交换机或ATM 交换机,在体系结构上采用核心交换层、业务汇聚层与接入层的3 层模式。广域网 (wide area network WAN)主要使用分组交换技术,可以是复用公用分组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分组交换网。广域网的特点: 适合大容量与突发性通信的要求。 适合综合业务服务的要求。 开放的业务接口与规范化的协议。 完善的通信服务与网络管理。 27.计算机网络拓扑:指通信子网的拓扑结构形状,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结构关系。 在通信技术中,通信信道可分为广播通信信道和点/点通信信道。网络拓扑根据通信信道类型也可分为两类,即点 / 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与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拓扑。在点 / 点线路通信子网中,每条物理线路连接一对节点,其基本拓扑结构有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4种。在广播信道通信子网中,一个公共通信信道被多个网络节点共享。有总线型、树型、环型、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型。 28.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其中为发送每一比特所需要的时间,为速率。 奈奎斯特准则:描述了在有限带宽、无噪声信道情况下,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关系的公式。若二进制数据信号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用表示,通信信道带宽用表示,单位是,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写为:()例如,若某二进制信道带宽为,则信道容量为:×() 香农定理:描述了有限带宽、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以及信道带宽、信号与噪声功率比之间的关系的公式。在有随机热噪声的信道上传输数据信号时,若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用表示,信道带宽用表示,信号与噪声功率比(简称信噪比)用表示,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其中,的单位为,带宽的单位为。例如,若,信道带宽,则其最大传输速率为:×()()()信噪比的大小也用有用信号功率(或电压) 和噪声功率(或电压) 比值的对数来表示,这种对数通常取以!3为底的对数。这样计算出来的单位称为“贝尔”。在实际应用中,贝尔这个单位太大,一般用“分贝(BC)” 表示。贝尔分贝所以,信噪比()()。29.误码率: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若误码率用表示,则它在数值上等于被传错的码元数与码元总数的比值,即为传输的二进制码元总数,为被传错的码元数。 对于一个实际的数据传输系统,不能笼统地说误码率越低越好,要根据实际传输要求提出误码率要求。在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后,误码率越低,传输系统设备越复杂,造价越高。 对于实际数据传输系统,如果传输的不是二进制码元,那么要折合成二进制码元来计算。 差错的出现具有随机性,在实际测量一个数据传输系统时,只有被测量的传输二进制码元数越大,才会越接近于真正的误码率。30.电路交换():两台计算机通过通信子网进行数据交换之前,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一个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电路交换方式优点是,通信实时性强,适用于交互式会话类通信。缺点是对突发性通信不适应,系统效率低;不具备存储数据的能力;不具备差错控制能力,无法发现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出现的差错。通信子网的节点是电子或机电结合的交换设备,可以完成输入与输出线路的物理连接。交换设备与线路分为两类,即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当线路连接过程完成后,两台主机之间建立的物理线路连接为此次通信专用。 线路建立阶段(首先,主机向通信子网中的节点发送“呼叫请求包”,其中含有需要建立线路连接的源主机地址与目的主机地址。节点根据路由选择算法进行路径选择,如果选择的下一个节点为,则向节点发送“呼叫请求包”。当节点接到呼叫请求后,同样根据路由选择算法进行路径选择,如果选择的下一个节点为,则向节点发送“呼叫请求包”。当节点接到呼叫请求后,也要根据路由选择算法进行路径选择,如果选择的下一个节点为,则向节点发送“呼叫请求包”。当节点接到呼叫请求后,向与其直接连接的主机发送“呼叫请求包”。主机如果接收主机的呼叫连接请求,则通过已经建立的物理线路连接节点、节点、节点、节点,并向主机发送“呼叫应答包”。至此,从主机、节点、节点、节点、节点到主机的专用物理线路连接便建立了,该物理连接用于主机与主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数据传输阶段(当主机与主机通过通信子网的物理线路连接建立后,主机与主机就可以通过该连接实时、双向地交换数据) 线路释放阶段(主机向主机发出“释放请求包”,主机同意结束传输并释放线路后,向节点发送“释放应答包”,然后按节点、节点、节点、主机的次序,将建立的物理连接依次释放。至此,本次会话结束。) 31.存储转发交换(- ):发送的数据与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照一定格式组成一个数据单元(报文或报文分组)进入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中的节点是通信控制处理机,它负责完成数据单元的接收、差错校验、存储、路径选择和转发。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可分为两类,即报文交换() 与报文分组交换()。利用存储转发交换原理传送数据时,被传送数据单元相应可分为两类,即报文()与报文分组()。通信子网中的路由器可以存储分组,因此多个分组可以共享通信信道,线路的利用率高。路由器具有路由选择功能,可以动态选择分组通过通信子网的最佳路径,提高系统的效率。分组在通过通信子网中的每个路由器时,都需要进行差错检查与纠错处理,因此可以减少传输错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路由器可以对不同通信速率的线路进行速率转换,也可以对不同的数据代码格式进行转换。32. 分组交换技术可以分为两类,分别为数据报(,)与虚电路(,)。在数据报方式中,分组传输前不需要预先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建立“线路连接”。源主机发送的每个分组都可以独立选择一条传输路径,每个分组在通信子网中可能通过不同的传输路径到达目的主机。 数据报方式的工作原理: 源主机(主机)将报文分成多个分组(、),然后依次发送到直接相连的通信控制处理机 (即节点)。 节点每接到一个分组都要进行差错检测,以保证主机与节点数据传输正确。节点接收到分组、 以后,需要为每个分组进行路由选择。由于网络通信状态是不断变化的,分组的下一个节点可能选择节点,分组的下一个节点可能选择节点,因此报文的不同分组通过子网的路径可能不同。 节点向节点发送分组时,节点要对进行差错校验。如果传输正确,那么节点向节点发送确认信息。节点接收到节点的信息后,确认已经正确传输,这时它就可以丢弃的副本。分组通过通信子网中的多个节点存储转发,最终正确到达目的主机(主机)。数据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以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 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节点时可能出现乱序、重复和丢失现象。 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 数据报方式的传输延迟较大,适用于突发性通信,不适用于长报文、会话式通信。 虚电路方式:虚电路建立阶段、数据传输阶段与虚电路拆除阶段。在虚电路建立阶段,源主机(主机) 向节点请求建立连接,节点通过路由选择算法确定下一个节点(如节点),然后向节点发送“呼叫请求分组”。同样,节点也要使用路由选择算法确定下一个节点。依次类推,“呼叫请求分组”经过节点、到达主机。目的主机(主机)向主机发送“呼叫接收分组”,至此虚电路连接建立。在数据传输阶段,源主机利用已建立的虚电路以存储转发方式按顺序传送分组。在所有的数据传输结束后,进入虚电路拆除阶段,按照节点、的顺序依次拆除虚电路。 虚电路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在每次传输分组之前,需要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建立逻辑连接。由于连接源主机与目的主机的物理链路已经存在,因此不需要真正创建一条物理链路。 一次通信的所有分组都通过虚电路并按顺序传送,因此分组不必带目的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分组到达目的节点时不会出现丢失、重复与乱序的现象。 分组通过虚电路上的每个节点时,节点只需要进行差错校验,而不需要进行路由选择。 通信子网中的每个节点可以与任何节点建立多条虚电路连接。 虚电路方式与电路交换方式的区别是,虚电路是在传输分组时建立逻辑连接,称其为“虚电路” 是因为这种电路不是专用的。每个节点可以同时与多个节点之间具有虚电路,每条虚电路支持这两个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33. 网络体系结构()定义计算机设备和其他设备如何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允许用户共享信息和资源的通信系统。网络体系结构中存在专用体系结构,如的系统网络系统结构(世界第一个,1974年)和的数字网络体系结构,也有开放体系结构,如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的开放式系统互联(,1983年)模型。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互相通信的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时,为了能实现数据的正确发送与接收,必须要遵循的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包括以下个要素:语法(规定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语义(对协议元素的含义进行的解释,规定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的响应。)时序(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采用层次结构的好处:各层之间相互独立(下层为上层提供透明服务,上层工作建立在下层工作的基础之上。相邻层次之间通过接口进行数据交换。)灵活性好(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接口保持不变,这层以上或以下各层就不会受影响。)技术选择独立易于实现和维护(整个系统已被分解为若干个易于处理的部分)有利于实现标准化34.网络体系结构提出并定义了计算机网络的分层、各层协议和层间接口的集合。模型中采用了三级抽象,即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格说明。网络体系结构重要特点是,低层协议为相邻的高层协议提供相应服务,高层协议作为低层协议的用户而存在。共分成层协议,从下到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网中各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 不同节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物理层physical layer(模型的最低层,建立在物理通信介质的基础上,是连接数据终端设备() 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的接口。功能是给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数据链路实体间的比特流传输;具有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种特性。负责物理连接的建立与拆除;负责物理服务数据单元传输;负责物理层管理。) s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为传输数据帧() 而建立的节点间的逻辑链。功能是采用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来加强物理层原始比特流的传输功能,使之在网络中呈现出一条无差错链路,确保帧的传送。)网络层network layer(主机与通信子网的接口,向高层提供主机间的数据报服务(面向无连接) 和虚电路服务(面向连接),其信息传输单位是分组。功能是实现源和目标之间的通信建立、维护和终止网络连接,并通过网络连接交换网络服务数据单元。建立和拆除网络连接;路由选择和中继;网络连接多路复用;分段和组块;加快数据传递的速度;拥塞控制。)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主机间高层协议与低层协议之间的边界接口,在端到端之间提供无差错的、透明的数据传输及差错恢复和流量控制能力。功能是把实际使用的通信子网与高层应用分开,提供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高可靠、低成本的数据传输,确保从源计算机到目的计算机间的报文的传送。映射传输地址到网络地址;多路复用与分割;传输连接的建立与释放;分段与重新组装;组块与重新组装。)会话层session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