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与要点归纳章节汇总 .docx
-
资源ID:17157597
资源大小:118.11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精典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与要点归纳章节汇总 .docx
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第一章训练心理学概述训练心理学 是一门争论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训练学的交叉学科。训练心理学的争论内容(1)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同学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同学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同学是训练心理学争论的主要范畴。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2)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训练心理学争论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判 /反思过程训练心理学的内容体系训练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 论、同学与学习心理、教学与老师心理。训练心理学的作用训练心理学对训练实践具有描述、说明、猜测和掌握的作用。(1) 帮忙老师精确的明白问题(2) 帮忙老师猜测并干预同学(3) 帮忙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争论(4) 为实际教学供应科学的理论指导训练心理学的进展概况(1) 初创时期 20 世纪 20 岁月以前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训练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训练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 进展时期 20 世纪 20 岁月到 50 岁月末(3) 成熟时期 20 世纪 60 岁月到 70 岁月末(4) 完善时期 20 世纪 80 岁月以后 布鲁纳在 1994 年精辟的总结了训练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争论、反思性争论、合作性争论、社会文化性争论中。我国的训练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 l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训练心理学教科书。其次章 中同学的心理进展与训练心理进展 :是指个体从诞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争论说明,同学心理的进展有四个基本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次序性、不平稳性、差异性。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心理进展划分为 8 个阶段。即:乳儿期 0 1 岁。 婴儿期 1 3 岁。幼儿期 3 6、7 岁。 童年期 6 、7 岁 11、12 岁。少年期11、12 岁 l4 、1 5 岁。青年期 14、15 岁 25 岁 。成年期 25 65 岁。老年期 65 岁以后。青少年心理进展的阶段特点少年期是指 11、12 岁到 l4、15 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 时期 ·大致相当于中学阶段,具有半成熟、半稚嫩的特点。青年期指 14、15 岁至 l7、18 岁时期, 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3中同学心理进展的训练含义学习预备 是指同学原有的学问水平或心理进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同学在学习新学问时,那些促进或阻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进展的水平和特点。关键期 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殊敏锐,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4 皮亚杰的认知进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进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 前运算阶段 2 7 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头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但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3) 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规律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4) 形式运算阶段 11 以上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靠,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命题之间的关系假设一演绎推理抽象规律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敏捷性认知进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1) 认知进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 教学促进同学的认知进展3关于最近进展区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即将到达的进展水平之间的差 异,就是 最近进展区 。最近进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形下,借助成人帮忙所能到达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单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独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进展阶段间的过渡状 态。它的提出说明白儿童进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训练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日已到达的水平,仍应当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进展的过程。6. 中同学的人格的进展人格又称个性,是指打算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固区分的综合心理特点。埃里克森人格进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人格进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进展必需经受八个次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训练的时期。信任感对不信任感 01 5 岁自主感对耻辱感 2 3 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4 5 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6 11 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纷乱 12 18 岁 自我同一性 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才能、信仰及其活动体会而形成的有 关自我的一样性形象。影响人格进展的社会因素人格的进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家庭教养模式、学校训练、同伴群体都会影响人格的进展。7. 自我意识的进展自我意识 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四周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一是自我熟悉。二是自我体验。三是 自我监控。个体自我意识的进展经受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状。 儿童在 3 岁以后,自我意识的进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心理自我是在青春 期开头进展和形成的。 8同学的认知差异及其训练含义认知方式差异认知方式 ,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所显示出来的特殊而稳固的风格。 同学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深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2 智力差异智力是使人能顺当的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才能的有机结合。 世界上最闻名的智力气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简称 S B 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 年编制,后来由斯坦福高校的推孟做了多 次修订。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 简称 IQ。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 作用的结果。个体智力的进展存在明 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认知差异的训练含义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同学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 爱,主要影响同学的学习方式。第一,应当创设适应同学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次,采纳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最终,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9同学的性格差异及其训练含义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格的核心。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点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关于性格特点差异,一般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的:一是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点。二是性格的理智特点。 三是性格的心情特点。四是性格的意志特点。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点的特殊结合,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型和服从型。性格会影响同学的学习方式,会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影响同学对学习内容的挑选,仍会影响同学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广义的学习 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体会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长久的变化。同学的学习 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存的文化科学学问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其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学问、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把握。 二是问题解决才能和制造性的进展。 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育。2. 学习的一般分类加涅的 学习层次分类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 习、区分学习、概念学习、规章或原 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加涅的 学习结果分类 :聪明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我国心理学家主见把同学的学习分为:学问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标准的学习。联结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 尝试-错误 说 基本规律: 成效律 练习律 预备律巴甫洛夫的 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斯金纳的 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强化躲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消退 惩处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加涅的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信息加工模式:信息流 掌握结构认知学习理论: 苛勒的完形 -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 - 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8. 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布鲁纳主见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觉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同学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一结构论或认知一发觉说。(1)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势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判三个过程(2) 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懂得学科的基本结构把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就动机原就。结构原就。程序原就。强化原就。9.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1) 学习分类美国闻名认知训练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依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觉学习,又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学问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同学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2) 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学问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 质客观条件 的影响, 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 的影响。(3) 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接受学习是在老师指导下,学习者接 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是概 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 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 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 ”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 ”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出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1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1) 学问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学问只是一种 说明、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 终答案。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 的被 “革命 ”掉,并随之显现新的假设。(2) 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同学建构自己 的学问的过程。同学不是被动的信息 吸取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这种建构不行能由其他人代替。(3) 同学观教学不能无视同学的体会,另起炉灶, 从外部装进新学问,而是要把儿童现 有的学问体会作为新学问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学问体会中“生长 ” 出新的学问体会。第四章 学习动机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1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学习动机 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护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肯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 学习需要和学习期望 ,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1) 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意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2) 学习期望与诱因学习期望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到达目标的主观估量: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 为,并能满意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学习期望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 它将静态的期望转换成为目标。所以 学习期望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 因。2. 学习动机的种类依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依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依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3. 学习动机与学习成效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成效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 行为、学习成效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 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成效之 间既一样又不一样的关系。 4学习动机的理论1强化理论 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肯定的层次, 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敬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级的需要,包括 认知、审美和制造 的需要。(3)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的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 金森。他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成两类: 一类是力求胜利的动机。另一类是防 止失败的动机。(4) 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 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固性归 因和非稳固性归因。可掌握归因和不 可掌握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 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 即才能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 运气机遇 好坏、 身心状态、 外界环境等。(5) 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胜利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定。这一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二是替代性强化。三是自我强化。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体会。 5学习动机的培育(1) 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成效的互动关系培育学习动机(2)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育学习动机6学习动机的激发(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示式教学 问题情境 :指的是具有肯定难度,需要同学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2) 依据作业难度,恰当掌握动机水平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成效的提高。(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当进行奖惩心理学争论说明,夸奖与嘉奖比批判与指责能更有效的激发同学的学习动机。由于前者能使同学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4)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同学连续努力在同学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老师应指导同学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同学找出胜利或失败的真正原 因。另一方面,老师也应依据每个同学过去一贯的成果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一般而言,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耶克斯 -多德森定律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 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成效的提高。 同时,他们仍发觉,最正确的动机激 起水平与作业难度亲密相关:任务较 简洁,最正确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 度中等,最正确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 任务越困难,最正确激起水平越低。第五章学习的迁移学习迁移 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体会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2. 迁移的种类(1) 正迁移与负迁移这是依据 迁移的性质不同 ,即迁移的影响成效不同而划分的两种类型。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 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 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2) 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这是依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 水平而进行的划分。最初提出者是加涅, 水平迁移 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体会之间的相互影 响。 垂直迁移 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体会之间的相互影响。(3) 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这是依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进行的划 分。 一般迁移 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 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 种学习中去。 具体迁移 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 殊的体会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4) 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 移,这是依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 心理机制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同是指不转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 有的认知体会应用到本质特点相同的 一类事物中去。 顺指将原有认知体会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 验或对新旧体会加以概括,形成一种 能包涵新旧体会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 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重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 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 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3. 迁移的作用(1) 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才能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 迁移是习得的体会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才能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 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训练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4.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1) 早期的迁移理论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进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进展的结果。共同要素说桑代克等人发觉,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相同要素,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刺激相像而且反应的相像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体会类化说贾德的体会类化说就强调了概括化的体会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关系转换说学习定势说定势是指先于一种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心理预备状态。(2) 现代的迁移理论美国训练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代表了从认知观点来说明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5.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 相像性(2) 原有认知结构(3)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 经常是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肯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预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6. 促进迁移的教学(1) 精选教材(2)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 合理支配教学程序(4)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第六章学问的学习1. 学问的 类型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学问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点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学问可分为感性学问和理性学问。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学问可以分为陈述性学问和程序性学问。陈述性学问也叫描述性学问。程序性学问也叫操作性学问。2. 学问学习的类型(1)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依据学问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 度,学问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概念学习指把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把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点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指学习由假设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假设干概念之间的关系。(2) 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假如依据新学问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学问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满意义的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学问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3. 学问学习的过程学问学习主要是同学对学问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学问获得、学问保持和学问提取三个阶段。4. 学问学习的作用第一,学问的学习和把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其次,学问的学习和把握是同学各种技能形成和才能进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学问学习是制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1学问直观的类型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 材料的表层意义、外表特点进行加工, 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 的、感性的熟悉的加工过程。直观是 懂得科学学问的起点,是学问获得的 首要环节。实物直观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模象直观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 通过同学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 的感知以及对语义的懂得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如何提高学问直观的成效敏捷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加强词 言语直观 与形象 实物与模象直观 的协作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感知规律有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培育同学的观看才能让同学充分参加直观过程(1) 学问概括的类型同学对于学问的概括存在着抽象程度 不同的两种类型,即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2) 如何有效的进行学问概括协作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点,以便突出本质特点。科学的进行比较启示同学进行自觉概括老师启示同学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勉励同学主动参加问题的讨 论。7记忆系统及其特点(1) 瞬时记忆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储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头阶段。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0252 秒。(2) 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 间阶段,保持时间在1 分钟以内。它一般包括两个成分:直接记忆和工作 记忆。(3) 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肯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贮存。它的储存时间长,从 1 分钟以上到很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 8学问的遗忘及其缘由(1) 遗忘的进程对于遗忘进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 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争论。其 争论结果被 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刻开头,而且遗忘 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步缓 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 忘。即遗忘的进展是不均衡的,其规 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2) 遗忘的理论说明痕迹衰退说 亚里士多德桑代克干扰说同化说奥苏伯尔动机说弗洛伊德9运用记忆规律,促进学问保持(1) 深度加工材料(2) 有效运用记忆术(3) 进行组块化编码(4) 适当过度学习(5) 合理进行复习准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第七章技能的形成1技能的概念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就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种类技能分为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两种。操作技能 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 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就的操作活动方式。心智技能 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 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就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3. 技能的作用技能不仅能够对活动进行调剂与控 制,而且仍是获得体会、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4. 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1) 操作定向操作定向即明白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2) 操作仿照操作的仿照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3) 操作整合操作的整合即把仿照阶段习得的动作 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 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4) 操作娴熟操作的娴熟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到达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 化。5.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精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固而清晰的动觉6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1) 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2) 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3) 我国训练心理学家通过教学试验, 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7. 心智技能原型的模拟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专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经过两个步骤,即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8. 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1原型定向原型定向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把握操作性学问 即程序性学问 的阶段。这一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的定向阶 段”。(2) 原型操作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所谓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方案,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3) 原型内化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 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 的、绽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9心智技能的培育要求(1)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 留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 适应培育的阶段特点,正确使用言语第八章 学习策略1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 是指 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成效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 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治理策略等三个方 面。学习策略的特点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的使用的。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方案,由规划和技能构成。认知策略(1) 复述策略复述策略 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留意力维护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复述策略有:利用随便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加。复习形式多样化。 画线与批注。(2) 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 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学问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学问,联系实际。(3) 组织策略组织策略 是整合所学新学问之间、新旧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 识结构。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3. 元认知策略元认知 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的说, 是关于个人认知过程的学问和调剂这 些过程的才能。它具有两个独立但又 相互联系的成分: 对认知过程的学问和观念 与对认知行为的调剂和掌握。方案策略、监控策略、调剂策略4. 资源治理策略(1) 学习时间治理统筹支配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正确时间。敏捷利用零碎时间。(2) 学习环境的设置(3) 学习努力和心境治理(4) 学习工具的利用(5) 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5. 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就(1) 主体性原就(2) 内化性原就(3) 特定性原就(4) 生成性原就(5) 有效的监控原就(6) 自我效能感原就6. 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1) 指导教学模式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非常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2) 程序化训练模式所谓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如解题技能、阅读技能、记忆技能等等,分解成假设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相宜的范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到达自动化程度。PQ4R 阅读策略,包括预览 Preview 、提问 QLIe xStion 、阅读 Read、反思Reflect 、背诵 Recite、复习 Review六个步骤。(3) 完形训练模式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 供应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同学 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 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2 至 5 尧-k- 由同学自己完成全部成分或步骤。(4) 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制造性1. 问题解决的含义1问题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到达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争论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或定模糊的问题。(2)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 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是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与问题类型相对应,问题解决也有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二是制造性问题解决。(3) 序列性2. 问题解决的过程综合有关争论,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觉问题、懂得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3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 问题的特点 2 已有的学问体会3 定势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与功能固着 4 动机和心情 5 人格特点功能固着 是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4提高问题解决才能的教学(1) 提高同学学问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 供应多种练习的时机(4) 培育摸索问题的习惯5制造性及其特点制造性 是指个体产生新颖特殊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才能或特性。制造性的基本特点是发散思维 ,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 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是制造 性思维的核心,它具有流畅性、变通 性、独创性。6. 影响制造性的因素(1) 环境家庭与学校的训练环境是影响个体制造性的重要因素。(2) 智力高智商虽非高制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其必要条件。(3) 个性制造性与个性之间有互为因果的关 系。高制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点:具有幽默感。有理想和剧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爱理想。具有剧烈的奇怪心。具有独立性。7. 制造性的培育(1) 创设有利于制造性产生的环境(2) 留意制造性个性的塑造(3) 开设培育制造性的课程,教授制造性思维策略制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制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洁的线性关系,二者既 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 性。其基本关系表现为:低智商不行能具有高制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制造性。低制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制造性者必需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1. 态度的实质与结构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挑选的内部预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态度结构 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判意义的观念和信念。态度的情感成分指相伴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心情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指预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2. 品德的实质 与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表达,是个体依据肯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固的心理特点和倾向。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它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固性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掌握下的自觉行为,是熟悉与行为的统一。品德的心理结构 包括道德熟悉、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道德熟悉是对道德标准及其执行意义的熟悉。道德情感是相伴着道德熟悉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二是想象的道德情感。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是个体在肯定的道德熟悉指引和道德情感勉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3. 态度与品德的关系态度和品德二者实质是相同的。品德 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挑选的 内部状态,而态度也是依据肯定的道 德行为标准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 稳固的心理特点。二者的结构是一样 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 面构成。但是,态度和品德这两个概 念也有区分。二者所涉及的范畴不同, 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4品德进展的阶段理论(1) 皮亚杰的道德进展阶段论瑞士闻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进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10 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定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 道德。在 10 岁以后,儿童的判定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 律道德。皮亚杰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的进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才能和社会关系具有重大影响。道德训练的目标就是使儿童到达自律道德,使他们熟悉到道德标准是在相互敬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2) 柯尔伯格的道德进展阶段论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了人类道德进展的次序原就,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训练过程加以培育的。 柯尔伯格争论道德进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进展阶段论,分别是: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处听从取向阶段。其次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争论说明,大多数 9 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 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 20 岁以后才能显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到达。5. 中同学品德进展的基本特点(1) 伦理道德进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样(2) 品德进展由动乱向成熟过渡6.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1) 依从包括从众和听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 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 乏熟悉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听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 体气氛的压力下,舍弃自己的看法而 实行与大多数人一样的行为。(2) 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3) 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样,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价值体系 。7.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外部条件,如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