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毕业论文.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毕业论文.精品文档.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摘要 :中国人民银行 2007 年 4 月 12 日发布的一季度金融运行报告显示,今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 12020 亿美元,比去年底增加了 1357 亿美元,同比增长 3736。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增长迅猛:2004 年底达到 6099亿美元,2005 年底达到 8189 亿美元,2006 年 2 月底跃居世界第一,2006 年底达到 10663 亿美元。“1 万亿美元”是其他国家没有达到过的,它相当于全球外汇储备的 20%,相当于中国去年经济总量的 45%,相当于全国人民手中钞票总金额的3倍。面对巨额外汇储备,人们越来越关心这样的问题:中国的外汇储备究竟多少合适?一国持有多少外汇储备算适度,在理论和实践中没有统一标准。国际上只是定义了外汇储备的低限,高限则没有共识。传统观点认为,外汇储备不得少于 34 个月的进口付汇额,亚洲金融危机后,又提出外汇储备不得少于短期外债的规模。然而,综合考虑进口、偿债、外汇管制的特殊因素、外资企业的利润汇出、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等复杂因素,中国的外汇储备究竟多少合适,目前没有定论。另外,中国的现状是“藏汇于国”,政府持有的外汇储备占全国外汇资产的比重高达 68%。而发达国家多“藏汇于民”,以英国为例,政府持有的外汇储备虽然只有 430 亿美元,但由于其 99.5%的外汇资产为民间持有,加上这一大块后,其外汇资产高达 8.28 万亿美元,远远高于中国。 虽然还没有中国外汇储备究竟多少合适的定论,但中国目前的巨额外汇储备的负面影响已经日益显现:导致了大量的外汇占款进而引起了中国货币政策的扭曲;加剧了目前已经很严重的流动性过剩进而扭曲了很多经济行为;对人民币造成了很大的升值压力,使中国面临“高储蓄两难”;造成了资金资源浪费,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在对国外储备理论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 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对中国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有关外汇储备管理的政策建议。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是论文的导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论文的基本思路、框架和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理论综述。本部分全面介绍了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基本知识、传统理论和模型。为了得出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定义,首先介绍了以外汇储备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国际储备的概念和构成,然后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详细分析了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最后在前面的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含义。了解了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基本知识后,又详细介绍和评价了西方学者对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的主要成果即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传统理论和模型:比例分析法、储备需求函数分析法和成本收益分析法。第三部分,基于传统理论对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实证分析。在利用传统理论进行分析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历史和现状,这样就使对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实证分析更全面。因此,本部分先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历史和现状。随后分别利用比例分析法和成本收益法对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比例分析法分析利用了外汇储备与进口比率和外汇储备与外债比率两个指标,中国的这两个指标都显示中国外汇储备多年来严重过剩。由于比例分析法的局限性,这些指标都只能作为衡量外汇储备适度性的参考。成本收益法中的阿格沃尔模型因为有科学的理论基础而且适合发展中国家而被大部分学者作为分析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重要工具,因此本论文也利用阿格沃尔模型对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阿格沃尔模型主要是针对经常发生国际收支逆差的发展中国家建立的,由于模型的假定背景与中国实际情况不符,所以测算的结果与中国实际情况相差很大。第四部分,中国适度外汇储备模型与实证分析。在第三部分的基于传统理论对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实证分析中,基本上每一种分析方法的结果都和中国外汇储备的实际规模相差甚远,但这并不能表明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因为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传统决定理论和模型的产生年代和背景与中 国当前特殊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有必要建立中国适度外汇储备模型。阿格沃尔模型有科学的理论基础而且适合发展中国家,因此本论文在构建中国适度外汇储备模型时就以阿格沃尔模型为基础。近年来中国外债总额和短期外债激增,巨额的外商直接投资每年有不少的利润汇出,稳定人民币的汇率需要较多的外汇储备作为保证,因此在建立中国适度外汇储备模型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在阿格沃尔模型的基础上加上外债总额、短期外债、外商直接投资和外汇市场交易额这些影响因素即构成了中国适度外汇储备模型。随后本论文利用中国适度外汇储备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前面的分析主要是讨论了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最低限额,没有涉及到过度的外汇储备对中国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保证中国的国际支付能力,调节国际收支平衡;可以使中国央行有效干预外汇市场,维持人民币汇率;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资信;增强中国抗击经济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但是过度的外汇储备又会引起中国货币政策扭曲;会加剧流动性过剩进而扭曲很多经济行为;会对人民币造成很大的升值压力,使中国面临“高储蓄两难”;会造成资金资源浪费,并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在对外汇储备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进行了讨论后,结合前面的分析就可以得出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第五部分,对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建议。经过长期不断探索,中国在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方面取得了许多经验,成绩显著,但在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以至于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的情况下这些管理不足以解决目前的问题。本论文认为在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应制定合理的外汇储备管理政策,提出了以下几点设想:积极有效地实施外汇储备的投资策略;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建立国家外汇储备管理的动态目标系统;加强外债管理建立中长期外债清偿基金。综上所述,本论文以理论分析为基础,运用实证与规范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政策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适度外汇储备规模模型,从而使中国的外汇储备能适时、恰当的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因素。关键词:外汇储备 适度规模 阿格沃尔模型 流动性过剩 A Study on the Optimum Scale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Abstract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stood at 1.202 trillion U.S dollars by the end of March 2007 with an increase of 37.36% compared to the same period of last year, said by the first quarter financial report published by People's Bank of China on April 12, 2007. With rapid growth in recent years,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reached 609.9 billion U.S dollars by the end of 2004, 818.9 billion U.S dollars by the end of 2005, ranked first in the world by the end of February 2006 and reached 1.0663 trillion U.S dollars by the end of 2006. Consequently, there is a growing concern about hug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and people begin to wonder how much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is at an optimum scale for our country. Although there is no uniform standard to the number of a countrys optimum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lowest limit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is internationally definite. There is no well-defined benchmark for the amount of Chinas optimum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bu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current high level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Chinas current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resulted in huge RMB counterpart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created distortions in Chinas monetary policy, aggravated serious excess liquidity which distorted many economic behaviors, increased the pressure on the RMB revaluation, made China face the “high savings dilemma”, caused a waste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had an impact on the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To solve above problems, this thesis intends to establish a model about Chinas optimum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through in-depth study. This thesis falls into the five parts as follows: Chapter1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research, the methods and contents of this thesis. Chapter2 summarizes international reserve and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then analyzes the meanings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optimum scale from several points of view, and finally reviews traditional theoretical analyses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optimum scale. Chapter3 analyzes the optimum scale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with analytical method and model of traditional theory. Chapter 4 discusses the optimum scale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with fixed Agarwal model, then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excessive scale of China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on Chinas economy, and finally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of optimum scale of China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Chapter 5 puts forward the basic ideas of reserve management and the policy propositions for scale management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This thesis maintains that they are helpful for keeping Chinas reserve scale at an optimum level. Through in-depth research this thesis concludes that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held by the state is excessive and establishes a model of optimum scale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Key word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Optimum Scale, Agarwal Model, Excessive Liquidity 目 录1绪 论101.1 问题的提出101.2 研究的意义111.3 论文的基本思路、框架和主要内容122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理论综述142.1 外汇储备适度规模142.1.1 国际储备与外汇储备142.1.2 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供给与需求162.1.3 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含义212.2 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决定222.2.1 比例分析法理论评述222.2.2 储备需求函数分析法理论评述232.2.3 成本收益分析法理论评述253基于传统理论对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实证分析273.1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历史与现状273.2 基于比例分析法下的实证分析303.2.1 外汇储备与进口比率法303.2.2 外汇储备与外债比率法333.2.3 比例分析法的结论353.3 基于成本收益分析法下的实证分析354中国适度外汇储备模型与实证分析404.1 结合中国实际构建适度外汇储备模型进行的实证分析404.1.1 对阿格沃尔模型的修正404.1.2 运用修正后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414.2 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444.2.1 外汇储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444.1.2 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505对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建议515.1 积极有效地实施外汇储备的投资策略525.2 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555.3 建立国家外汇储备管理的动态目标系统565.4 加强外债管理建立中长期外债清偿基金57参考文献591绪 论 1.1 问题的提出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美国新兴市场(Emerging Markets)杂志专访时说:“我们无意进一步积累外汇储备。”,“许多人都说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足够大了”。近年来一直持续的关于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问题的讨论在学术界和整个社会再度升温,成为了热点问题。外汇储备是反映一国经济、金融实力的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对外汇储备的科学管理已成为促进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金融创新的加剧发展,世界性的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频率加快、程度加深,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外汇储备对汇率的影响,重视外汇储备的研究。但一国外汇储备的持有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因此适度的外汇储备是一国经济正常发展所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中国自 1994 年实现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了人民币的长期稳定。1996 年 12 月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国际收支平衡能力不断增强,外汇储备持续增加。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年均增长 30%,在 2006 年 2 月底达 8536 亿美元后,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头号外汇储备大国。2006 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超过万亿美元大关达到了 10663 亿美元。面对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量,不禁引起人们的思索,这么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对中国来说是否必要?尤其是中国是一个资金缺乏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的关键时期,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进口工业化过程中必需的原材料、关键设备等投资品。因此中国的国内投资收益率要远远大于持有储备的利息收益率,这样,中国的外汇储备持有成本就非常大。 另外,中国外汇储备增速太快,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上升。事实上,自 2005 年 7 月 21 日中国启动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次上调 2%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逐步上升,到 2007 年 4 月 11 日已上升至 7.727。此外,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改变了中国的货币供应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防止外贸环境的恶化,作出有利于中国宏观经济整体运行的决定,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这都需要我们解决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问题。因此,对于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的研究便日益重要。本文正是针对这个问题,通过论述外汇储备规模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确定出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区间,指出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过度的利弊得失,并依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1.2 研究的意义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是考察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指标,它既是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体现,又是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通过考察外汇储备,可以了解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通过调节外汇储备的水平,可以帮助实现中国经济内外均衡以及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同时,时有发生的国际性金融危机表明,持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并对之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是防范外部因素带来的危机,特别是资本项目剧烈波动带来的危机的一个重要举措。因此,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具有很明显的社会效益。然而我们也看到,持有外汇储备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一般来说,外汇储备数量过大会造成资源浪费,国家持有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就意味着国家对国外资源的一定购买力,同时也意味着将一定的国内资源提供给国外使用,即放弃了使用国外资源来增加国内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机会。所以一国的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它必须与一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其间存在一个适当的量度问题,也就是如何确定外汇储备的适度水平。 随着中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外汇储备的飞速增长与国内经济运行之间的协调成为了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中国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国内的货币政策因为大量的外汇占款而受到削弱;国家外汇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储备本身的经营难度加大等。因此对于中国的外汇储备状况与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是否一致,储备管理如何适应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等问题的研究都具有较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论文针对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进行了深入的、科学的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3 论文的基本思路、框架和主要内容20 世纪 70 年代之前,对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研究主要采用经验比例法,其中主要代表是特里芬(Triffin)的储备进口比率法。70 年代后,西方学者开始利用数学模型对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定量研究,主要方法是回归分析法和成本收益法。回归分析法主要是建立发展中国家的储备需求模型,成本收益法则是通过一系列有关外汇储备持有国实际情况的数据来精确地确定该国的最优外汇储备量。从 80 年以后,以 Frenkel 和 Edwards 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开始研究储备实际持有量与需求量不一致的非均衡模型。在 80 年代,对储备需求研究的重点是检验储备需求的决定因素,因此当时主要研究一类国家(如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储备需求的决定因素及其调整变动特点。从90 年代开始,储备需求的研究开始转向对具体国家的研究,根据一国外汇储备和相关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动态研究。在对外汇储备的研究中,西方学者开始从协整关系的意义上来重新理解外汇储备的均衡与非均衡问题。随着中国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尤其是 1994 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大量增加的外汇储备加大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另外,亚洲金融危机使国内学者对外汇储备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因而对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研究的学者也逐步增加。例如,胡援成(1997)利用成本收益方法测算了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武剑(1998)利用因素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的储备规模,吴丽华(1997)利用 Agarwal 模型测算了中国的储备规模,徐剑明(1998)通过回归分析法对影响外汇储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王国林(2001)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比如外汇储备/GDP、外汇储备/进出口额、外汇储备/外债等对中国的外汇储备的规模进行分析。关于中国外汇储适度规模的研究成果中,大多认为中国的外汇储 备规模具有过度倾向。本文拟在前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创新之一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既利用传统的理论和模型对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实证分析,也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传统模型进行修正而建立中国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模型,并行实证分析。创新处还有对过度外汇储备负面影响的详细分析和对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建议。在研究方法上,首先运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论文对于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进行了充分的定性理论分析,使用图表、运用了大量详细统计数据加以论证,与此同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定量比较、相关测算。既利用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传统理论对中国进行了实证分析,也结合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中国实际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其次采用了实证与规范相结合的方法。论文对中国外汇储备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同时结合外汇储备理论、中国国情对中国外汇储备进行了规范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论文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以及论文思路和结构内容。第二部分为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理论综述,对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定性分析。本部分介绍了外汇储备基本概念,影响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以及传统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决定理论和模型。第三部分为基于传统理论和模型对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实证分析,在前几部分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先介绍中国外汇储备的历史与现状,然后利用比例分析法和成本收益法进行实证分析。第四部分为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的分析,在这一部分中,构建了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还与前面的分析相结合得出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第五部分为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管理的建议。 2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理论综述 2.1 外汇储备适度规模2.1.1 国际储备与外汇储备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考虑到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对国际储备的概念进行描述,以便更好地了解外汇储备以及外汇储备在国际储备中的意义。 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 )是指由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和作为对外偿债保证的各种流动性资产的总和。根据这个定义,一种资产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能成为一国的国际储备。一是官方持有性,即这种资产必须处于一国政府或货币当局(中央银行、财政部)的直接有效控制之下;二是流动性,即这种资产必须具有充分的流动性,能够及时变现,并能在各种资产形式之间自由兑换;三是普遍接受性,即这种资产能够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或在政府间进行清算时被普遍接受。 国际储备的构成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所变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黄金和可兑换成黄金的外汇构成了各国的储备资产。二战后,IMF 先后给会员国提供另外两类资产,以补充会员国的国际储备。目前,根据 IMF 的统计口径,一国的国际储备包括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在 IMF 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SDRs)四类资产。 在国际储备的构成中,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的主体。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称储备性货币(Reserve Currencies ),它是指由一国的外汇储备资产包括外币存款、债券、债券回购、同业拆放等各项外汇资产。外汇储备作为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国际清偿能力(International Liquidity)的主要体现,具有国际储备的典型特征:官方持有性、流动性和普遍接受性。外汇储备的功能主要在于融通国际收支逆差,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本国汇率稳定。 外汇储备是当今国际储备中最主要的储备形式。从数量上看,外汇储备超过所有其他类型的储备。在 IMF 各成员国中,外汇储备占其国际储备总额的 90%以上,并且外汇储备的绝对数额一直呈上升趋势。以中国为例,如表1.1 所示,1999 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占国际储备的比重一直保持在 96%以上,其中 2006 年这一比重达到最高值 98.67%。从国际储备资产的使用来看,外汇储备被使用的频率最高,规模最大,而其他储备资产由于自身的性质和规模,较少使用。正是基于此,本文参考了部分关于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研究成果,并将有关的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分析中。 表 1.1 中国外汇储备占国际储备的比重 单位:亿美元 年份外汇储备黄金SDR储备头寸比重19961050.4949.146.1413.9693.82%19971398.9041.976.0222.7095.19%19981449.5937.266.7635.5394.80%19991546.7533.857.4123.1296.00%20001655.7434.477.9819.0596.42%20012121.6544.868.5125.9096.40%20022864.0766.889.9837.2396.17%20034032.5180.1711.0237.9896.90%20046099.3284.4912.4733.2097.91%20058188.7299.7312.5113.9198.48%200610663.44122.6710.6810.8198.67% 数据来源:IMF 网站,www.imf.org;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中国统计年鉴 2006 注:我国黄金储备额由每年底的盎司数乘以当年金价得到。2.1.2 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供给与需求一、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供给外汇储备的供给因素决定外汇储备的来源。外汇储备的供给因素对于一国外汇管理当局来说是外生变量,它虽然不能决定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但是同样能够影响一国外汇储备的管理政策。总体上说,一国外汇储备的供给主要来自于一国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差额等式如下: 国际收支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误差与遗漏理论上,一国国际储备的变动量等于国际收支的变动量的负数。由于当前世界各国的国际储备变动量几乎等于外汇储备的变动量,因此一国的外汇储备的供给因素主要来自于一国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1经常项目顺差。经常项目顺差是一国外汇储备最为可靠和稳定的来源。经常项目反映一国与外国实际资源的转移,经常项目的内容包括四个子项目:商品贸易项目、服务贸易项目、收入项目和经常项转移项目。经常项目顺差即是指一国出口创汇扣除进口用汇再加上各种净收入和净转移支付后形成的净增加值,其中贸易收支顺差对于外汇储备的增加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非贸易收支的顺差则具有积极的补充作用。经常项目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对于一国来说属于债权性储备,一国可以对其自由支配和使用,其质量和意义较高,便于一国外汇储备管理。2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资本与金融项目反映金融资产在一国与他国之间的转移,即国际资本流动,它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也是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资本与金融项目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资本(对外资产和对外负债)等子项目。因此,一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间接投资以及对外借款和国际游资的进入,也是促使外汇储备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所增加的外汇储备属于债务性储备,其质量和意义不如经常项目顺差所获得的储备。二、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需求 影响外汇储备的需求因素对于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主要是根据该国对外汇储备的需求来决定的。对影响外汇储备需求因素进行分析,从这些定性的因素入手,可以建立相应的指标和模型从定量方面来分析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1外汇储备的需求动因分析 外汇储备也可认为是国际货币,是国内货币向外的延伸。从货币现象来看,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就是对其他国家货币的需求,所以可以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分析,来解释持有外汇储备的动机。根据货币需求理论的分析,一国持有外汇储备的动机包括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盈利性需求三方面。(1)交易性需求。交易性需求指外汇储备用于一国对外经济交往中的实际支付的需求。比如,对于进口产品用汇的支付,外债还本付息的支付以及直接投资利润汇出需求等都属于外汇储备的交易性需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于外汇储备的交易性需求的依赖程度不同。由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被动地位,发展中国家更多地依靠外汇储备来满足交易性的外汇需求。(2)预防性需求。预防性需求指一国干预外汇市场波动,维持汇率稳定以及预防突发的国际收支逆差时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由于不能依靠调整汇率来改善本国国际收支状况和抵御国际资本对本国货币的投机性冲击,因此这类国家相应地需要更多的外汇储备来满足预防性需求。 (3)盈利性需求。盈利性需求是指利用外汇储备进行国际金融市场投资和风险管理,获得更高收益和降低风险的需求。如果一国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较低,或者对储备资产的运用能获得较高的收益,那么该国对于持有外汇储备的盈利性需求就会更高。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更多地是针对外汇储备的交易性需求和预防性需求,而外汇储备的最优规模则更多地考虑盈利性需求。 2影响外汇储备的需求因素分析影响外汇储备的需求因素分析是对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的重要内容。影响外汇储备的需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总量、进出口规模、外债规模、外国直接投资、汇率制度和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1)经济总量。经济规模大的国家要求具有更多的外汇储备。一国经济规模越大,其对外交易的规模也就必然越大,所以就要求更高的外汇储备规模。一国经济规模越大,其用于处理突发的经济事件的用汇也就更多。例如大国维持突发的均衡汇率危机比小国肯定需要更多的外汇。所以,经济总量与外汇储备规模呈正相关关系。(2)进出口规模。进出口规模是影响外汇储备交易性需求的主要因素。进出口规模不同的国家所需要保持的储备水平是不一样的。进出口规模越大,所需要的外汇储备的规模就越大。一方面,进出口规模越大,所要求外汇的对外支付就越多,对外汇储备的交易性需求就越大;另一方面,进出口规模越大,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就越高,因此进出口总量的稍微变动,都会对国际收支产生较大影响,所以需要较多的外汇储备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3)外债规模。一国对外债务和利息在到期时,需要该国的外汇储备来偿还。因此,外债规模与外汇储备的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外债一直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国内储蓄不足,资金短缺,需要对外借款,以供其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短缺,影响其对外举债的信誉,甚至能够诱发债务危机。这是发展中国家遇到的双重瓶颈。 一国外债包括短期外债和长期外债。短期外债属于需要及时还本付息的债务,其对外汇储备的需求要求较高。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是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比率要超过 100%,否则认为该国外汇储备不足,容易引发债务危机。而对于长期外债,一国并不急于还本付息,其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不及短期外债。但总的来说,长期外债和短期外债一样,都与外汇储备规模呈正相关关系。 (4)外国直接投资。一般来说,外国直接投资与外汇储备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外国直接投资越多,要求的外汇储备规模越大。可以从以下两个因素来考虑这一关系。一方面,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一国,其目的是在该国获得比国内更高的资本回报率,而这些外资在东道国获得的资本回报,最终都需要以外汇的形式汇回母国,而这些汇回的外汇都要以一国外汇储备来支付,因此,外国直接投资规模越大,其利润汇回越大,要求外汇储备规模越大。另一方面,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充足的外汇储备是其吸引外资的保证,一国为了吸引更多外资,需要更多外汇储备作为保证。(5)汇率制度的弹性。汇率制度的弹性与外汇储备的需求呈负相关关系。汇率制度越富有弹性,其调整国际收支的速度也就越快,因而对外汇储备的需求越小。汇率制度有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两种形式。理论上,在实行完全自由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任何外汇需求都可以及时地直接通过外汇市场获得,国际收支能自动实现平衡,因而此时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为零。而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由于不能通过汇率及时变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则需要更多的外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自 20 世纪 70 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西方各国改行浮动汇率制,但外汇储备反而增加很快。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之外,还因为各国实质上实行的是管理浮动汇率制,这种制度下外汇储备的需求取决于当局外汇干预程度。另外,随着国际游资的剧增,外汇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加大,各国为稳定本国汇率而进行的外汇干预大大增多,因此要求更多的外汇储备。(6)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与外汇储备的需求呈负相关关系。机会成本越大,持有的外汇储备的需求就应该越低。外汇储备也是一种资源,可向外进口生产必需品和消费品或进行实际投资,这种进口和投资可获得相应的资本投资收益率,促进经济增长。而一国持有外汇储备即意味着放弃这部分资本投资收益,这就是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显然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与外汇储备的需求呈负相关关系。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其资金短缺,其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要普遍高于发达国家。除了以上影响外汇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之外,一些其他因素,如一国调节国际收支的能力、国际货币合作状况、金融市场发达程度、该国货币地位以及经济增长预期等因素,都会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产生影响。一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正是由所有这些影响外汇储备需求的因素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