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路浦东段新建工程技术标正文.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环路浦东段新建工程技术标正文.精品文档.目 录第一章、工程简述5一、工程概况51、概述52、工程概况53、工程承包方式12二、编制依据12第二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13一、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方案131、测量132、路基工程133、河浜处理154、二灰土垫层施工15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156、沥青砼路面摊铺167、人行道施工178、侧平石施工17二、排水工程(开槽埋管)施工技术方案171、沟槽开挖172、列板支撑施工流程183、钢板桩支护、井点降水施工流程184、沟槽支护195、施工排水与降水196、管道基础、排管207、磅水检验208、坞膀209、复土2010、窨井施工2111、特殊井施工21三、地面桥工程施工技术方案221、测量放样222、钻孔灌注桩施工223、桥台台帽和桥墩盖梁234、架梁231)空心板梁预制232)空心板梁的架设235、桥面混凝土铺装层施工246、伸缩缝247、沥青砼桥面铺装248、台后填筑249.桥面附属设施25四、高架主线桥以及匝道施工技术方案251、支架施工251)、支撑系统选型分析252)、一般满堂门式支架施工工艺25(1)地基处理25(2)支架搭设26(3)支架预压及施工预拱度26(4)施工注意事项272、模板施工271)、模板选型和制作272)、模板的安装283)、模板的拆除283、钢筋施工294、混凝土施工295、预应力施工311)、预应力钢绞线进场及下料312)、波纹管制安323)、预应力钢绞线的穿束324)、张拉施工准备325)、预应力筋张拉336)、孔道压浆及封锚346、卸架35五、立交桥中钢结构施工技术方案351、材料管理与验收352、制造加工363、焊接394、除锈油漆425、构件标志及安装标志436、分段划分制作及现场吊、安装43六、施工监测461、监测方案制定的依据462、监测工作的目的及意义463、监测工作的内容和项目464、监测的方法、仪器和监测点布置的原则、埋设方法475、监测频率506、信息反馈51第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52第四章、施工进度满足招标要求以及总进度、节点进度计划安排及保证措施55一、本工程在工期以及进度方面的目标55二、施工总体进度计划55三、保证工期的主要措施551、管理上保证552、劳动力保证563、物资设备保证564、技术措施上保证565、特殊季节的工期应急措施576、对有可能延误工期的关键工序的进度保证措施577、抢工期预案58第五章、施工质量达标满足招标要求和保证措施59一、本工程在质量方面的目标59二、保证施工质量的措施59A、质量保证体系59B、质量保证总体措施61第六章、安全文明环保达标满足招标要求和保证措施62一、本工程在安全文明方面的目标62二、安全管理保证体系62三、安全生产实施措施63四、文明施工保证措施64第七章、管线和建(构)筑物的保护方案和各项保证措施68一、 管线保护措施681、管线保护目标682,管线保护责任制683、管线保护措施68二、周边建(构)筑物及民用、公用市政及公共设施保护措施70第八章、施工组织方案和组织措施71一、项目组织管理网络图71二、组织措施71三、工程管理组织措施72第九章、总承包管理、配合和协调的方案和各项保证措施77第十章、劳动力安排和选用的主要施工机械79一、拟用于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79二、劳动力计划表80三、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持证上岗情况表以及其他管理人员表80第一章、工程简述一、工程概况1、概述工程名称: 中环线浦东段(上中路越江隧道申江路)新建工程6标招标人:上海浦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工程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招标代理单位:上海百通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工程概况A、工程地质、水文等现场条件:a、现场概况:中环线浦东段(上中路越江隧道申江路)新建工程6标施工范围:中环线K4747.335K5962.948,全长1215.613m,包括高架桥和地面道路排水;杨高南路立交、跨线桥和立交匝道桥;杨高南路地面老桥改造2座和道路排水;横向地面交叉口道路排水;地面桥梁三林塘港桥和三林北港桥等。本标段工程位于中环线与杨高南路交界处,地处三林功能区。向西通过中环线、济阳路接外环线,向东通过中环线接沪南公路、罗山路并接机场北通道至浦东国际机场,向北通过杨高南路、罗山路、杨浦大桥接浦西内环线,向南通过杨高南路接外环线。区域内地势平坦,地面高程为3.54.0m,河道常年平均水位2.8m。本标段区域内现状道路主要为杨高南路。杨高南路为双向6快2慢形式,水泥砼和沥青砼两种路面均存在,目前路面状况良好,现状交通流量较大,基本已趋于饱和,有现状桥2座。b、气候条件:上海位于北亚热带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年平均气温15.215.9°C,一月最冷,平均气温3.13.9°C;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7.227.8°C。年降水量10481138mm,年降水日129136天,全年60%的雨量集中在59月。年日照时数18722115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77%83%。年平均风速市区2.9m/s、郊区3.13.7 m/s,风速以春季最大,冬季次之,秋季最小,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多为西北风。城市气温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热岛效应”,即市区气温高于郊区,气温最大差值可达4.86.8°C。c、水文条件:本工程沿线地表水体较丰富,有西中汾泾、黄淄溇河、中汾泾等多条河流分布,水位涨落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上海地区的地下水,主要有浅部土层的潜水、部分地区浅部土层中的微承压水和深部粉性土、砂土层中的承压水。本工程以道路、管道、桥梁(立交)工程为主,不涉及到深基坑开挖,故对本工程基础设计特别是路基设计有直接影响的为浅部土层的潜水,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与地表迳流。潜水位埋深随季节、气候等因素而有所变化。勘察期间测得钻孔中地下水埋深约0.141.62m,相应绝对高程为2.494.10m。上海市年平均地下水埋深为地面下0.500.70m,低地下水埋深为地面下1.50m。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地下水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在长期浸水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d、地质情况:本标段工程均位于古河道分布区,在自然地面下80.45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分属第四纪滨海、河口、溺谷、沼泽、浅海相沉积层,第层暗绿色粘性土(硬土层)缺失,主要由饱和的粘性土、粉性土和砂土组成。根据地基土的特征、成因及物理力学性质,勘探深度内的土层可划分为5个主要层次。其中第、层根据土性特征和沉积特点可分为若干亚层、次亚层。场地地层分布主要有以下特点:第1层杂灰黄色填土,上部局部为杂填土,含碎石、砖块等杂物,下部则以素填土为主,含植物根茎。第2层深灰黑色浜土,含大量黑色有机质,夹腐植物,有臭味。第1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含云母、氧化铁条纹及铁锰质结核,局部地段以粉性土为主,土质不均。第3层灰色粘质粉土,含云母、有机质,夹薄层粉砂,局部夹多量砂质粉土,土质不均匀。该层仅分布在杨高南路、三林塘港附近。第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含云母、有机质,夹薄层粉砂,局部夹多量粉性土。第层灰色淤泥质粘土,含云母、有机质及少量贝壳碎屑,夹少量薄层粉性土。第1层灰色粉质粘土夹薄层粉砂,含云母、有机质,夹少量腐植物,局部夹粘质粉土,土质不均匀。其厚度变化自西向东渐变薄。另在局部区域该层夹有厚层砂质粉土如C15#静探孔区域。第2-1层灰色砂质粉土夹粉质粘土,含云母,、有机质,夹薄层粉砂及粘质粉土,土质不均匀,在场地(桩号K4+000K4+300)区域分布。第2-2层灰色粉砂,颗粒成分主要以云母、石英、长石为主,局部夹粉性土,土质不均匀,在场地(桩号K4+000K4+280)区域分布。第3-1层灰色粉质粘土,含云母、半腐植物,夹少量钙质结核,局部夹薄层粉砂及粉性土,土质不均匀。第3-2层灰色粉质粘土夹砂质粉土,含云母,夹粘质粉土及粉砂,局部夹有机质土,土质不均。第3-3层灰色粉砂,颗粒成分主要以云母、石英、长石为主,局部夹粉性土,土质不均匀,在场地局部分布。第4层灰绿灰黄色粉质粘土,含云母、氧化铁,局部夹薄层粉性土及有机质土,土质不均匀,在场地局部区域分布。第层本标段桥梁桩基持力层选择在第2层。灰黄灰色粉细砂,颗粒成分主要以云母、石英、长石为主,局部夹粉性土及薄层粘性土。B、桥梁工程具体工程概况a、桥梁工程概况;全线桥涵工程表 项目类别数量(座)长度(m)面积()结构形式备注主线高架桥1121641197PC连续梁杨高南路跨线桥13656918PC连续梁/预制空心简支板梁立交匝道桥8457543119PC连续梁/ RC连续梁/预制空心简支板梁/钢连续梁地面桥61516405预制空心简支板梁含2座老桥改造立交主要桥梁情况一览表桥梁名称标准桥宽桥梁跨径桥梁长度立交桥梁起终点桩号中环线主线高架桥30.535×(30.542)m1215.6ZHK4747.335ZHK5962.948杨高南路跨线桥2×9.528×(2235)m365.02YGK1593.806YGK1958.826NE匝道桥(左转)8.536×(1035.4)m1002.2NEK0+133,611NEK1+135.844ES匝道桥(左转)8.530×(1735)m892.1ESK0+098.512ESK0+990.596SW匝道桥(左转)8.526×(2435)m800.4SWK0+112.593SWK0+912.953WN匝道桥(左转)8.536×(1035)m970.5WNK0+112.112WNK1+092.583EN匝道桥(右转)8.57×(2135)m189.3ENK0+198.108ENK0+387.433NW匝道桥(右转)8.56×(34.94135)m209.8NWK0+140.760NWK0+350.539WS匝道桥(右转)8.59×(27.835)m281.4WSK0+130.013WSK0+411.413SE匝道桥(右转)8.58×(21.94335)m227.9SEK0+080.172SEK0+308.057中环地面桥护管桥61.251×22.5m22.5中心桩号ZHK4+896.190中环地面桥黄淄楼桥743×8m24中心桩号ZHK5+285.339杨高南路三林港桥6610+20+10m40中心桩号YGK2+093.379杨高南路辅道三林东港桥5.63×10m30中心桩号YGK1+484.204杨高南路辅道三林西港桥10.83×10m30中心桩号YGK1+484.204b、技术标准1)设计荷载中环线主线高架桥、立交匝道桥:城B级;杨高南路跨线桥、地面桥梁:城A级其中杨高南路三林北港桥、三林塘港桥:特300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取用。2)道路净空要求:中环线主线高架桥:4.5m立交匝道桥:4.5m中环线地面道路:5.7m杨高南路跨线桥:5.0m杨高南路地面辅道:4.5m人行和非机动车道:2.5m3)标准断面中环线主线高架桥,标准宽30.5m(双向八车道)0.5m防撞护栏14.5m机动车道0.5m中央分割带14.5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立交匝道桥,标准宽8.5m0.5m防撞护栏7.5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杨高南路跨线桥,分两种断面A主跨为双向四车道:单幅桥面宽9.5m,全宽21m0.5m防撞护栏8.5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2m分割带0.5m防撞护栏8.5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B匝道并板段为双向八车道:单幅宽16.5m,全宽35m。0.5m防撞护栏15.5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2m分割带0.5m防撞护栏15.5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c、主线高架桥:主线高架桥ZHK4747.335ZHK5962.948标准跨径布置为3×35m一联,标准宽度30.5m。上部结构采用单向6室大悬臂弧形底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主桥采用双向预应力体系,即纵向预应力和横向预应力。钢绞线采用1×7标准型.20186011GB/T52242003,预应力波纹管采用预埋塑料波纹管。下部结构采用外斜双柱式钢筋混凝土墩,墩柱间用系梁连接。墩柱外形为矩形接圆弧线,墩柱净距5.5m,在柱顶立柱向外倾斜,立柱平均高度918m。基础采用承台加钻孔灌注桩形式,标准桥墩矩形承台平面尺寸为10×7.9m(中墩)和10×5.8m(边墩),承台厚2.5m,中墩设18根D80钻孔灌注桩,边墩设15根D80钻孔灌注桩,桩长5560m,以2层作为持力层。d、杨高南路跨线桥杨高南路跨线桥分上下两幅桥,主桥采用252×3527.08(西半幅),27.082×3525(东半幅)四跨连续梁,错墩布置。两侧引桥采用22米跨预制空心板梁。上部结构采用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横断面为斜腹弧线箱型断面,单箱双室。在桥墩处设横梁,中墩横梁设圆形过人孔。主桥采用纵向预应力体系。引桥采用22m预应力空心板梁。下部结构主桥采用独柱式桥墩,在立柱顶部向两侧按曲线放大,以搁支座。引桥桥墩采用独柱盖梁形式,盖梁设预应力。桥台采用排架式轻型桥台,接道路挡墙,桥头设搭班。基础采用承台D80钻孔灌注桩形式。e、立交匝道桥匝道桥除NW、WN匝道桥在跨越三林北港处采用板梁外,余均采用等截面连续梁。包括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钢结构连续梁。根据立交布置要求,跨径多分布于2335m之间,最小跨径17m,最大跨径35m,多数采用3跨一联,少量采用2跨和4跨一联,匝道桥弯梁最小半径90m。上部结构采用PC和RC梁构造相同,横断面为斜腹弧线箱形断面,单箱单室,梁高1.8m。桥墩处设立横梁,中墩横梁设圆形过人孔。主桥预应力采用纵向预应力体系。钢梁外形于混凝土梁一致,采用全焊接结构。下部结构桥墩采用独柱式桥墩。根据立交布置,局部采用门式墩。桥台采用排架式轻型桥台。基础采用承台D80灌注桩形式。f、地面桥结构形式为简支预应力空心板梁桥。g、桥梁附属结构高架桥外侧防撞护栏等级采用SB级,中央隔离护栏取用SBm级。地面桥取用SB级。防撞护栏断面形式采用墙式,地面桥防撞护栏断面采用普通形式。混凝土连续梁桥面铺装层铺装60砼铺装100沥青砼铺装;两层铺装之间设防水层。钢连续梁桥面铺装采用100砼铺装10环氧树脂粘结层,钢桥面防腐涂装热喷锌铝合金涂层。简支板梁桥桥面铺装采用80砼铺装100沥青砼铺装。 两层铺装之间设防水层。其中,主线高架桥采用排水路面设计。排水路面100沥青砼铺装自上而下由40OGFC、5稀浆封层、50super-19砼(SBS改性)、5同步碎石封层组成。C、路面工程具体工程概况本标段主要路面工程包括中环线主线高架桥、中环线地面路面、杨高南路改建(包括杨高南路跨线桥)、联系杨高南路和中环线主线高架桥的8条立交匝道。详见下表:项目范围长度(m)工程内容中环线主线K4+750K5+9501200新建高架梁中环线地面道路K4+750K5+9501200新建道路,含地面小桥1座、护管桥1座杨高南路K1+001.25K2395.301394.05老路拼宽改建,含新建跨线桥1座,改建地面小桥2座NE匝道NEK0+130.09NEK1+135.8441005.7新建桥ES匝道ESK0+098.22ESK0+999.80901.58新建桥SW匝道SWK0+107.14SWK0+912.95805.81新建桥WN匝道WNK0+121.81WNK1+097.51975.7新建桥、含4.73m道路EN匝道ENK0+197.8ENK0+388.24190.44新建桥、含3.28m道路NW匝道NWK0+140.12NWK0+351.85211.73新建桥WS匝道WSK0+129.21WSK0+412.93283.72新建桥SE匝道SEK0+078.47SEK0+309.47231新建桥路基采用石灰土填筑,石灰等级不低于级。明浜采用清淤换填二灰土,暗浜采用开挖换填二灰或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处理方法见下表:类型位置面积()处理方法明浜K4+840K4+870435填浜双向水泥搅拌桩(桩长20m)K5+300K5+3201450填浜双向水泥搅拌桩(桩长20m)粉煤灰路提暗浜K4+840K4+870450双向水泥搅拌桩(桩长20m)K5+670K5+850850双向水泥搅拌桩(桩长20m)本工程路面采用沥青砼路面结构,具体如下: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桥面铺装结构层4SMA13(SBS改性)6super-19(SBS改性)8super-250.6稀浆封层透层油38水泥稳定碎石透层油同机动车道6同质砖3干拌水泥浆15级配碎石垫层4SMA13(SBS改性)6super-19(SBS改性)总厚度71.671.62410D、排水结构具体工程概况雨、污水管道采用雨污水分流制。管道均采用开槽埋管法施工。雨、污水DN300DN400管道采用UPVC加筋管,“T”型橡胶圈接口。雨水D600D1200管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PH48制),“O”型橡胶接口;雨水1350以上管采用企口式钢筋混凝土管(丹麦管),“q”型橡胶接口;污水D600以上管道采用玻璃钢加砂管。UPVC加筋管和玻璃钢加砂管均以中粗砂坞膀至管顶,钢筋混凝土管均以中粗砂坞膀至管中。3、工程承包方式本工程招标文件中说明承包方式为包工包料,我公司承诺本工程还有包工期、包质量、包安全文明的内容。 二、编制依据1、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1-90)2、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92-96)3、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GJ08-118-2005)4、市政工程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0-96)5、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G/TJ108-308-2002、J10185-2002)6、市政地下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JG08-202-92)7、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08-40-94)8、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321-90)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84)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12、给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13、上海市排水管道通用图(1992)14、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3-9015、基坑工程设计规范(DBJ08-61-97)16、市政桥梁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0-96)17、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BJ08-202-92)1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19、桩基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93-95)20、桩基高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10697)21、后张法预应力施工规程(DGJ08-235-1999)第二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一、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方案1、测量1)、施工前会同勘测设计部门现场闪接中线控制桩(包括转折点,曲线起讫点)和设计指定的水准点。根据设计图进行复测对路线的控制桩应妥善加以保护。若有遗失或移位,及时补钉或校正。2)、恢复道路中线桩,桩距在直线段一般为20m,曲线段为10m,平、竖曲线起讫点和地形变化点必须加桩。3)、临时水准点的设置距离以测高不加转点为原则,一般为不大于200m。临时水准点必须与设计水准点复测闭合,达到允许闭合差。临时水准点的设置必须坚固稳定,设在施工范围以外不受施工影响的位置。4)、所有测量仪器及测量工具在使用前均按有关规范规定进行检验、校正。5)、对所有的施工测量工作都做到有放必复,分别有专人负责。并应对测量标志进行定得测。6)、测量内业工作指定专人校核。原始资料必须完整、妥善保管。7)、测量过程中,若发现实际情况与设计图纸不符,及时向设计部门提出,不得任意更改。2、路基工程(1)、土路基1)、施工顺序施工准备清理现场明沟排水原状土压实压实度试验分层回填至设计标高初步整修边坡整修路床、路拱挖设排水沟压实度试验弯沉测试路基分部工程验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2)、土路基施工a)清理现场路基施工前(含便道施工占有范围)应对路基下树根、杂草必须清理,农田部分铲除100mm表层,防止路堤成型后杂物变质,地基将发生松软和不均匀沉降。施工现场的建筑物垃圾清理干净,集中堆放,对局部河塘、暗浜等进行处理。以免土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原状高出大地标高的土墩采用推土机在10100米范围,就地疏散,分层摊压。b)施工排水土基开工前,调查该地区以往雨后积水情况,采取措施,开挖纵横向明沟、横向盲沟,沿道路纵向盲沟与纵向明沟接通保证将盲沟中的水及时排出。沿道路纵向两侧设置一条纵向排水沟,将水排出施工范围。路基排水采用挖边沟与就近河浜接通,应低于排水沟土路基面标高。其功能应满足施工期间的排水畅通,并要能同时解决沿线单位及居民因原路边排水河道填筑后所产后的排水问题,同步考虑防汛、防台等影响。边沟宽0.5米,深不小于0.5米,且纵坡不小于0.3%,边沟系统不应与农田灌渠连通,做到完全隔绝。c)路基压实路基施工所用的原材料必须是稳定性良好、具有一定强度的土做填料,对于稳定性差的高液性粘土和粉质土坚决杜绝使用。路基压实关键是控制回填土的含水量,保证土料在接近最佳含量的情况下,达到最好的压实度。碾压前测定土的实际含水量是否接近最佳含水量,若含水量过高,应予以翻晒,增大暴露面,加速土料水分蒸发等措施疏干水分。同时在取土场工作面下面挖沟,实地下水位降低,减小土料含水量;若含水量过低则应在土料场或施工现场路堤上均匀洒水,充分湿润使其接近最佳含水量后再予以碾压;对于道路积水应及时排除,防止其浸泡路基,降低路基强度。填方必须分层填筑,每层摊铺厚度约30cm,每层压实厚度20cm左右,摊铺平整并压实。路基填土不得采用腐植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冻土和盐渍土,杜绝含草及树根等杂物土进入路基,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使用。压路机碾压时,应先轻后重,先静后震,先边后中,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使土路基碾压密实。压路机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机夯击,夯击面应在纵横方向均匀相互重叠一半,防止漏夯。土路基压实后,不得有松散、弹簧、翻浆及表面不平等现象。若局部有弹簧现象,须人工翻挖晾晒,或换上好土,从新碾压。路基多余土方开挖,视现象原地面标高情况,挖除深度小于30cm时采用人工操作,保证路基土体不扰动,挖除深度过大时,可采用挖土机或推土机进行,并留少量土体由人工整平挖除,并预留碾压沉落高度。填土时应根据不同的土质适当抛高,使压实后能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按设计要求做纵坡和路拱。当土壤含水量高,土路基压实度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时,就要通知指挥部和设计院,商量采取必要措施,如采用石灰土等方法,来降低含水量,确保土路基压实度达到设计标准.3、河浜处理筑坝抽干河浜水后,请监理复核淤泥顶标高。用挖机将淤泥土挖除,保留淤泥最下层20cm厚度,采用人工清淤直至原状土。在浜底开纵横向沟槽(30×30)间距3m左右,槽底部填实砾石,河浜边侧设集水井深1m,集水井用600砼管,上用砖块围护,派专人用泵日夜抽水。浜底土晒干夯实后,按要求将道渣间隔填土分层填实。填筑边坡为B/H=1,每层填筑结束后,须及时测定其压实度。4、二灰土垫层施工二灰土施工前根据路基横断面设计图将二灰土中线边线位置放出,有关测设数据及时记录,整理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本投标人将对用于底层填筑处理的二灰土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修筑试验路进行现场压实试验,长为100米。试验使二灰土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试验过程中记录下压实设备、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过程、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等。试验结果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为二灰土施工时的依据。 对于塑性指数较大的土,要加强粉碎,其1525mm的土块不超过5%;为降低塑性指数较大的土颗粒,可在取土坑内先掺3%剂量的石灰,将二灰与土用挖掘机反复翻拌二遍以上,并闷料24h左右,促使土砂化。二灰路拌松铺厚度控制在2425cm,调齿深度为25cm,拌和使混合料的颜色达到均匀一致为止,拌和时横向要求搭接30cm,成型后二灰土要求及时洒水养生,保持湿润,并尽快将上面层覆盖上。面层成型后,路面结构保养1个月。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我们采取在工场集中拌和,碎石、水、水泥和早强剂以一定的配合比集中配制、搅拌。水泥稳定碎石场供料应附质保单及原材料复试报告。水泥稳定碎石基础施工时气温控制在5以上,雨天严禁铺筑,冬季施工采用添加“N20型早强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摊铺采用摊铺机摊铺人工配合施工。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运至工地后,为保证质量,应及时摊铺碾压,以“随送随铺,当天碾压”为原则,若由于施工条件所限,不能及时摊铺,混合料在工地堆放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摊铺时应按顺序进行,切勿东铲西补,应随时补缺,控制松铺厚度,使水泥稳定碎石密实均匀,应掌握“宁高勿低,宁铲勿补”的原则。保证基层的平整度和符合路拱的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摊铺,纵横接缝应错开,横缝错距不小于1m,纵缝错缝不小于0.3m。水泥稳定碎石碾压采用振动式压路机碾压。摊铺后的混合料必须当天碾压完毕。中途如遇降雨,应将已摊铺好的混合料至少先普压一遍,以便沥水,天晴后待混合料含水率适当时再行碾压。混合料的碾压时间应掌握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先轻后重,先静后振自两边向路中。6、沥青砼路面摊铺沥青砼路面摊铺放样:根据实测高程计算出底面层摊铺厚度,作为放置铝合金板的基准。摊铺基准线设置,采用放置铝合金板。摊铺中面层采用桁架滑移式平衡梁作为基准,如有弯道仍采用设置基准线。摊铺上面层,采用桁架滑移式平衡梁以保证摊铺路面的平整度。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摊铺之前,应对沥青摊铺机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起步要求。完成下层清扫、涂刷乳化沥青,在现场监理同意的情况下方可起步。根据不同的摊铺段落,制定分层的平整度控制标准,严格阶段性目标控制,保证平整度达到用3m直尺测量偏差2.0mm,均方差在0.7mm之内。纵断面高程误差控制在±1cm之内,全程合格率90%。为保证预期平整度和压实度,调整摊铺机振动频率及相应的振幅,使铺筑的沥青混合料的初始密实度达85%左右。摊铺之前先将熨平板预热使其温度达65以上,开启振动捣实开关运转正常后方可起步。沥青混合料未碾压之前,施工人员不得进行踩踏。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沥青混合料的碾压宜采用双钢轮液压振动压路机(关闭振动)与轮胎式压路机的组合方式分层碾压,碾压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各阶段碾压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压路机碾压速度应以慢而均匀为原则,碾压速度过快会造成沥青面层的推移,碾压时应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碾压顺序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我们采用分段碾压梯形重叠的方式,每一碾压段为5060m,分段需清晰,设有标志,便于司机辩认,并配备专人指挥,碾压顺序由路边向中心碾压,弯道处内侧向上碾压,每一轮重叠1/2轮宽。终压过程中或终压过后派专人用三米直尺检查平整度,对超过2mm部分划上记号及时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横向碾压消除超差,以达到平整度要求。7、人行道施工以侧石顶面为基准,按设计横坡和宽度,定出边界及其高度,靠近侧石处的人行道板面应高出侧石顶面5mm,以利排水。铺筑预制板一般采用“放线定位法”顺序铺砌,板底应紧贴垫层,不得有“虚空”现象。经常用三米直尺沿纵横和斜角方向靠量面层平整度,发现不符合要求,及时整修。8、侧平石施工侧平石施工时首先核对道路中心线无误后,依次丈量出路面边界,进行边线放样,定出边桩。按路面设计纵坡和路拱大小,计算出侧平石顶面标高值,定出顶面标高。相邻侧石接缝必须平齐,顶面使用2.5米以上长直尺搁平,缝宽1cm,检查无误后及时坞磅。平石和侧石应错缝对中相接,平石间缝宽1cm,侧石间的隙缝小于1cm,平面与路面接边线必须顺直。侧平石灌缝用水泥砂浆,抗压强度大于10MPa,勾缝必须饱满嵌实,勾缝以平缝或凹缝为宜。新砌侧平石应设护栏防护,按缝湿治养护可少于3天。二、排水工程(开槽埋管)施工技术方案1、沟槽开挖土方开挖均采用机械施工,以人工修整辅助。本工程沟槽开挖均采用直槽。土方需回填的部分用推土机推出,堆放在离沟槽尽量远的区域内。槽边单面堆土的高度不得大于1.5m,离沟槽的距离不得小于1.2m。挖土时必须逐层开挖,逐渐卸载并及时进行支撑。并随时注意观察土壁的情况和支撑的稳定。机械挖土必须严格控制在槽底标高以上20cm,用人工挖土修整槽底,防止超挖或者扰动基底。如超挖不可复土,应用砂石回填夯实。沟槽开挖后尽量减少曝露时间,邀请监理工程师验槽,并作好详细记录资料,以尽快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2、列板支撑施工流程沟槽开挖及支撑沟槽排水管道基础管道铺设窨井砌筑管道磅水管道坞膀沟槽回填拆除列板支撑3、钢板桩支护、井点降水施工流程打钢板桩打设井点沟槽开挖沟槽排水管道基础管道铺设窨井砌筑管道磅水管道坞膀沟槽还土拔除井点拔除钢板桩4、沟槽支护本标段开槽埋管工程管道埋深在3.0m以内,沟槽采用列板支护方法;埋深大于3.0m的,沟槽采用钢板桩支护方法。列板支护沟槽:横列板采用组合钢围檩,其尺寸厚5cm、宽15cm、长4m,采用铁板与角铁焊接而成,竖列板采用28#槽钢衬200×150木撑板,撑柱套筒选用D63.5×6mm钢管,横列板放置水平,板缝严密,板头齐正,深度至管道碎石基础面。竖列板插到管道碎石基础面,在拆除底挡铁撑柱进行排管前,要用短木在砼基础侧面与竖列板之间设临时支撑。铁撑柱二头保持水平,每块竖列板板上支撑不少于二只铁撑柱,上下二块竖列板交错搭接。钢板桩支护沟槽:根据直槽宽度确定钢板桩位置,钢板桩采用30号槽钢,根据本标段沟槽开挖深度的情况,采用9m12m长钢板桩支护。打钢板桩采用0.6T桩机,如在地下管线处可采用插桩办法,钢板桩采用密咬口型,打入时应尽量做到横平竖直,上口齐平,减少缝隙漏水、漏泥造成的地面沉降。钢板桩支撑采用219×12无缝钢管。围檩采用两根30号槽钢合拼。支撑与围檩采用电焊联接。支撑的水平间距为2.5m,垂直间距上下设二道支撑,第一道在直槽面下约0.5m处,第二道支撑在直槽面下约2.5m处。在排管时,若拆除最下道支撑,可在基础外侧与钢板桩之间采用10×10cm方木撑实,间距0.5m一道。5、施工排水与降水沿线沟槽底两侧开设排水沟,并设集水井,将水排入附近沟河,以防地面水进入沟槽。深度超过3m的沟槽,在沟槽平台上打设轻型井点,井点管间距1m,射流泵应设置在总管同一高程平面上。采用冲管冲孔办法埋设井点管,冲孔深度超过滤管底深0.5m以上,回填中粗砂。冲孔应竖直,放入井点管时尽量居中,在井点孔口下1m范围内采用粘土封口,以保持管内的真空度,要设观察井管、测量水位,确保降水效果达到要求。井点预抽时间根据每段土质情况而定,一般需予抽7天左右再开挖沟槽。沟槽底两侧开设20×30cm的5%纵坡的排水沟,并设泵汲积水的集水井,保证沟槽内无积水。配备井点泵及发电机,并派人24小时现场值班巡查。另外要配备足够的备用设备保证井点系统的连续降水不至于中断。6、管道基础、排管在做基础、排管前,必须进行龙门板的复测,在挖土要达到予定深度时可打入基础木桩,基础木桩用砍口标出垫层、基础等厚度,在挖土接近槽底时,应随时复测检查,避免超挖。用龙门板校正沟槽坡度,整理槽底浮土,排除沟槽积水,定出管道中心桩,管道基础的砾石砂垫层按规定的沟槽宽度满堂铺筑、摊平、拍实。排管前应复测龙门板,清扫基础表面污泥、杂物和积水。标高控制应以管内底标高为准。下管采用人工下管,排管顺序以下游排向上游,承口向上插口向下。排管时,管口内应放平尺板,用水平尺调正水平,若托板的中心缺口刚好对准垂线,表示沟管居中,排管时用水平尺校正管道坡度,每排二只管节即用龙门板复核一次管底标高。每节沟管应填实稳固,排好后不可摇动。接缝施工时,沟管端部必须清洗干净,不钮曲脱槽,端部要到位、合缝,确保接缝质量。7、磅水检验磅水前,管道内应先灌水24小时,使管道充分浸透,先加水试磅20分钟,等水位下降稳定以后再进行正式磅水,加水至标准高度,观察水位下降值,计算30分钟水位下降平均值。磅水水头应为检验段上游管道内径以上2m,正式磅水时,仔细检查每个接缝和沟管的渗漏情况,并做好记录,若磅水不合格应按规定进行修补重磅,直至磅水合格为止,磅水合格后,方可拆除封墙。8、坞膀管道坞膀前,必须将管壁、基础表面上积存的污泥、杂物清除干净,坞膀采用粗砂回填至管道顶面标高,坞膀时应在管道两侧同时均匀下料并分层(每层250mm)洒水振实拍平。9、复土沟槽复土应在管道隐蔽工程验收合格,经工程师同意后进行,复土前将槽底杂物清理,沟槽内不得有积水。不可回填淤泥、腐殖土及有机构质,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