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卷二pdf含解析.pdf
-
资源ID:17199544
资源大小:511.82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卷二pdf含解析.pdf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不久前,已在多国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被贴上了一个恐怖标签“类 SARS”病毒。尽管它与 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属同一家族,但世卫组织发言人明确表示:“新型冠状病毒不是 SARS,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世卫组织在声明中称,自从 2012 年发现这种新病毒后,很多感染者都表现出了严重的肺炎症状,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和呼吸困难,部分病例出现肾功能迅速衰竭和死亡。未知的是这种新型病毒是怎么出现,未来会不会变化,它的传播半径已经有多大等问题。瑞士科学家的报告指出:“日前,在多国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更易于侵入人体,其复制能力高于曾造成极大恐慌的 SARS 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能够轻易穿过肺部通道并侵入免疫系统,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而 SARS 病毒需要 4 天。但是复制速度并不能说明其实际传播感染能力。“目前多个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病毒病应急技术中心主任谭文杰指出, 新型冠状病毒只是近年来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诸多病毒中的一个,“迄今为止,全球超过半数的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均为动物源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这一比例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些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稳定存在于其宿主细胞内,且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而一旦突破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由于人类对其缺乏免疫力,往往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2003 年肆虐全球的 SARS 病毒,2009 年引起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甲型 H1N1 病毒, 以及这次高致死率的新型冠状病毒,无一例外都是动物宿主体内的病毒突破物种屏障感染给人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冠状病毒虽然与 2003 年报告发现的 SARS 冠状病毒同属一个病毒家族,都能够引起严重疾病,且呈现出高病死率,但 SARS 冠状病毒更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新型冠状病毒似乎不太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摘编自李颖“类 SARS”病毒到底有多厉害 )1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型冠状病毒又叫“类 SARS”病毒,与 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属同一家族,但二者有明显区别。B新型冠状病毒复制能力高于 SARS 病毒,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而 SARS 病毒需要 4 天。C新型冠状病毒和 SARS 病毒、甲型 H1N1 病毒一样,都是近年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诸多病毒之一。D新型冠状病毒和 SARS 冠状病毒相比,前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后者更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很多病毒感染者都表现出严重的肺炎症状,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肾功能衰竭和死亡。B新型冠状病毒能够轻易穿过肺部通道并侵入免疫系统,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但是复制速度并不能说明其实际传播感染能力。C谭文杰指出:迄今为止,全球超过半数的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均为动物源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这一比例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D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稳定存于其宿主细胞内,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一旦传染给人类,往往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卫组织在声明中表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出现的、未来会不会变化、它的传播半径已经有多大等问题还是未知。B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不会使宿主患病,但当其突破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时,人类由于对其缺少免疫力,便会因此而患病。C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人人传播的可能,各地均有病毒输入后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但近期不会在人类中引发大规模感染流行。D目前尚未证实新型冠状病毒具备持续稳定的人际传播能力,且病源明确,能诊断能防控,病例接触者及普通公众感染的风险较低。【答案】1D2A3B【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D 项,“前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太绝对,原文说的是“新型冠状病毒似乎不太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故选 D。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区间,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分析比对确定答案。分析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含义要准确,所涉及内容的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要注意分辨可能与必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选项的表述能不夸大不能缩小,也不能无中生有。A 项,“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肾功能衰竭和死亡”不准确,原文是说“部分病例出现肾功能迅速衰竭和死亡”。故选 A。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 项,“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不会使宿主患病便会因此而患病”误解文意。原文为“这些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 往往稳定存在于其宿主细胞内, 且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而一旦突破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由于人类对其缺乏免疫力,往往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故选 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为了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分步推进的原则,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本市生活垃圾的基本分类为:(一)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金属等废弃物;(二)有害垃圾,是指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且应当专门处置的废镍镉电池、废药品等废弃物;(三)湿垃圾,是指易腐性的菜叶、果壳、食物残渣等有机废弃物;(四)干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商务、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本市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目录及投放规范,并向社会公布。未按照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管执法部门按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摘编自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 )材料二:本研究对杭州居民样本的各类废弃物的分类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表 3 各类废弃物分类情况的相关描述信息废弃物种类分类频率(%)1A2345废纸/废纸板6.4711.9923.3232.6125.61废弃电池、电子设11.4617.1224.6626.8219.95备厨余垃圾12.9415.0915.2327.2229.51废塑料瓶10.1115.0921.0229.3824.39废弃易拉罐11.3215.3619.9528.5724.80废金属14.6918.1920.4926.2820.35可再生塑料12.6717.7919.8129.6520.08废弃玻璃瓶16.4421.1620.4923.8518.06废弃衣物、纺织品14.9617.1221.8324.2621.83注:A:1=从不分类,2=几乎不分类 3=偶尔分类,4=经常分类,5=总是分类;(摘编自徐林等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 )材料三:公民参与垃圾分类有三个方面。最基础的是居民的自我监督与投入,表现在公民将家庭产生的各类生活垃圾按照政府和社区的规定,准确分类、投放。公民参与的第二种方式是参与垃圾回收管理过程,每一户家庭平均一年要参与垃圾回收地点相关工作三次左右,负责给每家每户投放出来的垃圾袋上蒙网罩, 以保持垃圾堆放地点的清洁。 第三个方面指公民对他人的监督,具体表现为监督他人正确分类及投放垃圾、参加地方居民团体和环保组织、参加听证会与公民会议等。日本形成了政府带头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宣传教育体系。 多样化、 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既教育了公民要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也教育公民如何科学分类,同时还形成一个良好的垃圾分类管理的舆论环境,给公民以压力和动力,内化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日本垃圾分类宣传的多样化体现为:第一,宣传主体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主体涵盖了政府、社区、居民团体、企业、家庭、学校和志愿者等。很多垃圾焚烧厂设计得非常漂亮,学生、游客和附近居民可以到焚烧厂参观旅游。第二,宣传内容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既包括了对正面的垃圾分类处理的教育,也包括对不文明垃圾分类行为的宣传。第三,宣传方式多样化。日本商品外包装上会印有分类标记及材料成分,牛奶盒上甚至会提示包装盒处理的正确步骤: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等;一些超市也会设置垃圾桶,详细标上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等分类标志,以便消费者分类投放。此外,责任明晰的垃圾分类管理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惩罚监督是促使公民参与垃圾分类管理的外在压力。实施有效的扶持与激励政策,是促进公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动力。(摘编自吕维霞等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4下列关于上海市生活垃圾基本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中因老旧损坏而只得被丢弃的窗户、水盆、纸箱都属于可回收物。B父母照料婴儿时使用过的厕纸、尿不湿、一次性毛巾都属于干垃圾。C用坏或用完的温度计、电池、老鼠药、生理盐水瓶都属于有害垃圾。D平时吃东西剩下的香蕉皮、瓜子壳、隔夜饭、甘蔗屑都属于湿垃圾。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统计样本中 32.61%的居民常将废纸(板)分类投放 6.47%的居民从不对其分类,这在所有统计的废弃物种类中差异最极端。B若没有严格的法律监督制度体系与相应的奖惩措施,公民就会失去分类投放垃圾的压力和动力,无论中国、日本,皆是如此。C公民参与,是日本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机制的核心之一,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全面的体系,这点在我国体现得尚不鲜明,值得借鉴。D上海政府为促进垃圾分类、改善城市卫生,出台了相关办法条例,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提供了应然层面的具体规定与指导。6请结合材料,分析应当如何推进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答案】4C5B6优化分类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提供垃圾分类投放指导;构建法律体系,出台具体而有效的配套奖励惩罚措施;注重宣传教育,培养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与能力;强化公民参与,压力与动力并行,培养市民行为习惯。【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与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即选出“关于上海市生活垃圾基本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快速阅读材料,找到垃圾分类涉及的语段,然后浏览选项内容,将选项内容回归原材料,一一比对核实,得出答案。材料一指出:“有害垃圾,是指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且应当专门处置的废镍镉电池、废药品等废弃物。”C 项,“生理盐水瓶都属于有害垃圾”错误, (用坏或用完的)的“生理盐水瓶”,首先其内残余的盐水对人与环境无害, 其次“瓶”无论是玻璃还是塑料所制, 都属于可回收物。 所以 C 项对“生理盐水瓶”归类有误。故选 C。5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选项 B 分析有误,材料三指出:“日本形成了宣传教育体系同时还形成一个良好的垃圾分类管理的舆论环境, 给公民以压力和动力”说明其压力和动力不光来自政府、政策层面,也来自教育与舆论环境,而选项对日本相关情况的表述片面。故选 B。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材料,分析应当如何推进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然后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具体来说,就是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 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 接着把握题干要求, 确定答题区间。 结合材料内容可以得知,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类多样化体现;二是教育宣传普及到生活中;三是法律体系和惩罚监督到位;四是公民参与,公民习惯的养成。本题参考要点:优化分类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提供垃圾分类投放指导;构建法律体系,出台具体而有效的配套奖励惩罚措施;注重宣传教育,培养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与能力;强化公民参与,压力与动力并行,培养市民行为习惯。(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3 3 小题,共小题,共 1515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八爷幽兰八爷的倔,闻名八百里秦川。分地分牛那年,儿子只说了声想去做点儿生意,八爷当天就与儿子分了家,谁劝都没用。近几年,儿子弃农办厂当了厂长,成了乡官县爷也敬的财神,八爷仍死守黄土倔着过。这天儿子坐着小车回来看爹,车停在门口,人刚下来,爹出来了。“爹!”八爷一反常态,带笑不笑地拍了拍儿子的肩。于是,八爷前头走,儿子后面跟,一路到了南山坡地。八爷在地头坐下了,儿子只好也跟着坐下,八爷看地,儿子看爹。这块地是儿子的责任田,多年没种,已经长了一地茅草。“厂长”“爹!”“哪里哪里!今儿个你是厂长,我是农民,咱心平气和说些话,有啥不好?厂长,这是你的地?噢,你是厂长,我忘咧。这些年,你办厂挣了多少钱?”“固定资产流动资金不说,存了二百万,爹,我不想让你再种地咧“先不说这个,叫我算噶子。二百万,一季粮食卖五百,一年两季一千,你帮我算嘎子,二百万有多少个一千?”“有两千个。”“就是说,你厂长几年光景顶我老汉种两千年的地。我今几个才明白,当初错怪你了。”“就是嘛!爹。”“听说有钱就能买粮食?听说不管干啥的人都还是要吃粮食?”“这还用问,有钱啥都能买。”“沾地的都算,酒、烟、点心”.“至少两千元吧!”“就是说,要有二十四个种地的人不吃不喝才能养活一个挣钱的人!”“政策允许,合法合理,挣的!”“这我知道。我是问钱这东西是咋来的?能挣多少就造多少?”“不是。”“那就是固定有数,一伙人抢来抢去,抢到手的就有吃有喝啥都有?怪不得挣钱的人越来越多,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咧。”“我老是在想,钱越来越多,能人越来越多,这黄土咋还是老样子?这麦穗还是一株秆挑出来一个, 咋不能长出十个百个千个?世人万变, 咋就不能变成不吃粮食的人?比如吃这茅草,吃风屙沫,喝凉水拉稀。”“爹!”“不说了。你今几个回来做啥?”“一来看爹,二来想和爹商量一下,我这片地和爹那片地要起厂子,乡里已经批了“好。我去问问先人。”八爷笑吟吟地走到先人的坟前,跪下来磕了几个头,说了几句话,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录音机放在坟头上。然后八爷站起来,一头撞向墓碑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一开头就写“八爷的倔,闻名八百里秦川”,不但交代了主人公突出的性格特点,还为后文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B“我今儿个才明白,当初错怪你了”,这句话表明八爷已认识到当初与儿子分家不对,但从小说后文来看,八爷并不完全认同儿子的做法。C小说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人物语言都具有非常明显的地方口语特色,所描写的景物则具有典型的黄土高原特征。D整篇小说以对话描写为主,在相对简单的情节中通过对话将父子间激烈的矛盾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8小说中的儿子有着怎样的形象特点?塑造儿子的形象有何作用?9对八爷撞向先人的墓碑这一结尾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7C8特点:思想活泛,不安现状:孝顺,不忘亲情。 (2 分)作用:衬托主人公八爷的形象;与八爷构成观念冲突,有利于表现主题。9 (1)八爷撞碑是其性格使然。八爷以倔闻名秦川,这一撞正体现了他的倔。 (2)八爷撞碑是内心冲突的结果。 八爷使土地为生存根本, 儿子办厂让他感到了一种对于生存与土地的忧患,让他不知如何面对。 (3)八爷撞碑是时代发展的悲剧。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形势不可阻挡,八爷撞碑,则是人类土地情结与传统文明的挽歌。 (4)八爷撞碑是对现代社会发展的警示。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也不能随意践踏和废弃土地这个生存根本。【解析】7本题考查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C 项,“所描写的景物则具有典型的黄土高原特征”错误,熟读文本,小说并没有景物描写,更看不出黄土高原的景物特征。故选 C。8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和分析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然后再从次要人物的作用方面来思考,一般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首先分析小说中儿子的性格特点,从他外出做生意、弃农办厂可以看出他思想活泛,不安于现状;从文中他对八爷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孝顺,重视亲情,如“八爷前头走,几子后面跟,一路到了南山坡地”等。其次,小说中的儿子是次要人物,次要人物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多衬托主要人物;从内容上,有凸显出小说的主题的作用。小说中的八爷代表的是传统农耕,而儿子则是新时代背景下现代文明的代表, 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观念冲突, 有力地表现了小说的主旨。9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结尾的作用。分析小说的结尾的精彩之处,属于考查小说的结构方面的问题。解答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主要从情节本身、人物塑造、主题的揭示等方面回答。本题首先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八爷撞碑是全文情节发展的高潮,引发人们的思考,结合文本内容,文章开头即表明“八爷的倔,闻名八百里秦川”“儿子只说了声想去做点儿生意,八爷当天就与儿子分了家”“八爷仍死守黄土倔着过”,由此可说明八爷最后撞碑是其性格的原因;根据小说内容,“那就是固定有数,一伙人抢来抢去,抢到手的就有吃有喝啥都有?怪不得挣钱的人越来越多,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咧”“钱越来越多,能人越来越多,这黄土咋还是老样子?这麦穗还是一株秆挑出来一个,咋不能长出十个百个千个?世人万变,咋就不能变成不吃粮食的人”体现了八爷内心的从困惑与冲突,八爷以土地为生,而儿子办厂让他感到了一种忧患,让他不知如何面对,如何应对现代文明与土地的变化;小说中的八爷代表的是传统农耕文明,而儿子则是新时代背景下现代文明的代表,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势头迅猛,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观念冲突,八爷撞碑体现了人类对土地与传统文明的不舍与无奈,是时代发展的悲剧。同时也是对现代社会与文明的一种警醒,土地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生命力,无论何时都不能丢弃。【点睛】人物形象分析类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 。要概括与主要情节和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时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二、古代二、古代诗文阅读(诗文阅读(3434 分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共 4 4 小题小题,191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 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坟 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答案】【答案】10C11C12B13 (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解析】【解析】文言文阅读文一般选择人物传记类文本,主要从断句、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理解并翻译文句这四方面设题。这类阅读题,必须要先整体阅读,掌握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然后再讲究做题的技巧和遵循的原则。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本题属于文言断句,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 第一步找到常用语句首的副词“遂、俄而”,前面断开;第二步找到主语“芝、宣帝”,前面断开;第三部,根据结构,转折关系“而”前面断开,根据对仗句式“口不讼直”和“志不苟免”中间断开。11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于文化常识,应该熟记,注意容易设错点,本题中“践阼”原指“踏入古代庙堂前台阶”错,应是“踏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同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不符合原文,也错误。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郡邻于蜀,数被侵掠”的意思是“天水接邻蜀地,多被蜀国侵扰”。1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理解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对文中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的理解和掌握。在翻译是一定要注意语境,逐一译出重点词语,然后调整句式和结构。得分点:(1)以:凭借;出征:出兵征讨;以为:作为;先驱:先锋。(2)以:因为;履:行为;素:向来,一向;作:建造;屋五十间:定语后置句,五十间屋。参考译文: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世代有美名,是西州的大户人家。他的父亲被郭氾所害。鲁芝从小流离失所。十七岁时迁居雍地,致力于文化思想研究。被郡守举荐为上计吏,后被州郡征召为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是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于是举荐为孝廉,提升鲁芝为郎中。后封鲁芝为骑都尉、参军事、代理安南太守,再后来又升任为尚书郎。曹真亲自督促关右军务时,鲁芝又参与大司马府的军机大事。曹真去逝后,宣帝代替曹真督促关西军务,于是任命鲁芝参与骠骑军事, 后调任天水太守。 天水郡和蜀地相邻, 常被蜀军侵犯掠夺, 人口一直在下降,盗贼四起。鲁芝竭力镇守防卫。又建立集市贸易,几年的工夫,被掠夺的土地都收复了。又调任他为广平太守。天水百姓包括少数民族都非常仰慕他的美德,大家亲自到京城上书,请求留下鲁芝继续做天水太守。魏明帝答应了这一请求,曹爽辅政的时候,鲁芝被拜为司马。多有正直的言论和深远的谋略,然而曹爽却不采纳。等到宣帝起兵要杀曹爽的时候,鲁芝又率领他的手下攻打城门,竭力保护曹爽,并劝曹爽说:“先生您处在伊周的高位,一旦获罪被罢免,即使想拉一条狗都不可以了(更不要说统领人) ,如果挟天子保住许昌,依仗帝王的威仪,号令天下征讨天下,谁敢不听从您呢!如果放弃这个决策而束手待毙,那不是想去东市被杀头,难道不令人痛心吗?”曹爽懦弱又被人迷惑,因而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鲁芝也受到牵连而被下狱,论理当死,但他始终凛然不阿,始终不改坚贞的气节。宣帝很喜欢他,于是赦免了他。不久做了并州刺史。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平定诸葛诞之后,升为大尚书,掌管刑法。武帝登基后,调任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因为他为官清廉为臣正直,向来不置办田宅,于是武帝派军士为他造了一座有五十间房屋的宅院。鲁芝知道后,借口年高力微,告老还乡,向朝廷请求的奏表上了十多次,于是征召为光禄大夫,赐以特殊的地位,御赐随行吏卒及车马。羊祜作为车骑将军,于是以自己的位置让鲁芝,说:“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为人谦和而不苟同,年迈华发,却始终在尽为臣之礼 (孝命朝廷) , 尚且没有受到这样的待遇, 我却超越了他 (坐这么高的位子) ,凭什么来化解天下人(对我)的怨恨呢!”皇上没有听取。 (可见)他被人敬重到了这样的程度。泰始九年去逝,时年八十四岁。武帝为他哀悼,并御赐大量的车马作为送葬之用,赐谥号贞,并赐墓地百亩。(二)古代诗歌(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九日水阁宋韩琦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注)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此诗写于诗人晚年,诗人时中任右仆射。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池馆”照应“水阁”,“重阳”照应“九日”。B颔联两句对仗工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这两句从正面写九日赏菊。C颈联写重九宴会饮酒之事。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D整首诗歌描写了诗人重阳佳节在水阁延请宾客的情形。看似兴致颇高,但台阁荒败,秋色疏淡,豪饮的兴致衰败,难掩诗人的悲叹之情。15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答案】14D15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生活简朴) 、晚节弥坚的诗人形象。 (2)首联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 (3)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尾联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虽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解析】1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D 项,“难掩诗人的悲叹之情”错。诗中描写了重阳佳节在水阁延请宾客的情形。首联表明尽管池馆台榭一片荒败,诗人延客的情谊则十分殷勤。颔联一方面绘时令风光,一方面借秋景秋色譬喻主人公淡泊宁静、晚节弥坚的品格。后半篇描述饮宴之乐,并表示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全诗意境开阔,格调健朗,并无悲叹之情。故选 D。1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人物形象时,要抓住人物的语声、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的描写及侧面、环境描写的烘托染来概括人物的特点,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诗歌首联“池馆隳摧古榭荒, 此延嘉客会重阳”, 池畔的堂馆已经坍塌, 古老的台阁一片荒凉,我在此地殷勤接待嘉客,共同度过这美好重阳。即便是堂馆已经坍塌,台阁一片荒凉,诗人也依然不在意,高兴的宴请宾客,这主要是表现诗人对待外物的态度,生活中非常俭朴,不在乎外在环境的优劣。颔联“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正面写九日赏菊,是韩琦的名句,这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而寄意: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两句含比兴之意,字面上是写菊花犹有晚香,言外之意则是表达自己有岁虽晚而节弥坚的品格。这是重在表现诗人的内在品质。尾联“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写出了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并不服老,虽不能豪饮,但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通过以上各联的分析可以看出,诗中塑造了一个生活简朴、淡泊宁静、晚节弥坚的诗人形象。(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6 6 分)分)16 (2019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一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_,_”两句写昔日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众多纨绔弟子的追捧。(2)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_”一句, 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3)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中勾画街巷河桥,居民住宅之美的句子是“_,_”。【答案】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 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 识记式默写、 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 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 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五陵”“缠头”“红绡”“纶巾”“樯橹”“画桥”“翠幕”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点睛】名句的识记, 除了反复诵读外, 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 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三、三、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2020上林县中学高一复课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闯红灯的人现实中,一些人更是把闯红灯当成了,想闯就闯。但是宁波市这位闯红灯者,却为自己的任性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一旦因为闯红灯发生交通事故,如果是行人或非机动车撞上了机动车,那么行人和非机动车就处于弱势地位,会受到交警或法律更多的照顾。同样的道理,如果是行人撞上了非机动车,那么行人是弱势,在随后的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也会得到或多或少的照顾。而随着宁波市这起行人闯红灯结果导致骑电动车者死亡的案件,我们固有的认识可能要被打破,“老皇历”也要改改了。按照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因为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这也就意味着,法院在审理判决过程中, () ,而只是基于基本的事实,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作出客观公正的判决。法律并非不讲人情,但是在事实面前,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而不是因为对方走路、骑车,还是开车,就被“法外开恩”,这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的应有之义。这样的案例,也是对我们所有人的一种警醒,那就是在交通活动中,遵守法规与文明,而不是自恃“弱者”就,这才是保护自己,也保障他人合法权益的正道。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按照当地法院审理,因为被告人谢某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形成交通肇事罪。B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因为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形成交通肇事罪。C按照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D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导致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屡见不鲜习以为常尘埃落定无法无天B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盖棺定论无法无天C屡见不鲜家常便饭尘埃落定恣意妄为D见怪不怪家常便饭盖棺定论恣意妄为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并非没有考虑谁是“弱势群体”,谁是骑车的,谁又是行人B没有考虑谁是行人,谁是骑车的,谁又是“弱势群体”C行人和骑车的,法院并非没有考虑究竟谁是“弱势群体”D没有考虑谁是骑车的,谁是行人,谁又是“弱势群体”【答案】17D18C19B【解析】17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按照当地法院审理认为”是句式杂糅,应该改为“按照当地法院审理”或“当地法院审理认为”;另“形成交通肇事罪”为搭配不当,应改为“构成交通肇事罪”。故选 D。18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屡见不鲜:意为常常见到,并不新奇。见怪不怪:意为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此处语境强调的是“闯红灯的人现实中”常常见到,故此处应填“屡见不鲜”;家常便饭:比喻极为平常的事情,不足为奇。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此处语境强调的是“一些人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