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北京天津市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目整理汇编必修二专题目4.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历史北京天津市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目整理汇编必修二专题目4.精品文档.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0分)1(2011年1月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16题)1924年l2月,北京开通有轨电车。民间竹枝词写道:“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能够印证新式交通工具( )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C推动了城市人口的增长 D取代了原有的出行方式2(2011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期末12题)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 )欧风美雨的影响 社会变革的推动 服饰质地的不同 服装款式的差异A B C D3(2010年11月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47题)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A. “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专为游观而发”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章处理”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D. “男女杂坐,不以为嫌”4(2011年4月天津市宝坻区一模7题)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 )A B C D5(2010年1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32题) 以下对右图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中国诞生了第一部有声电影B京剧艺术在清末发扬光大C科技进步有利于艺术的传播D西方艺术与中国元素的交融6(2011年4月天津五校联考4题) 1913 年1月, 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 女子敢死队, 有所谓女子同盟会, 女子参政团, 女子自由党。” 这旷种现象反映了( )A. 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B. 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C. 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D. 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7(2011年5月北京朝阳区二模16题)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技术门类西方发明上海重庆天气预报1856年1873年1939年电话1876年1882年1912年电灯1881年1882年1906年无线电1896年1909年1928年A 科技传入引发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高潮 B充分吸收了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C西方科技推动了社会生活的渐进性变化 D民族工业主导了两地近代化进程8(2011年4月天津市河北区一模4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百姓乘飞机出行将越来越普遍。拉开中国民航序幕的标志是开通了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 )A.上海 B.广州 C.南京 D.天津9(2010年11月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42题)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主要反映了中国当时什么社会现象A崇洋现象 B洋货倾销严重 C全盘西化 D学习西方迫切10(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6题)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A.1998-1900年 B.1901-1911年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11(2010年9月北京市高三起点考试14题)右图上的标题是“吴淞火轮车”,有关这幅图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A国人最早打造了上海交通B说明近代交通在中国出现C这有利于中国的社会和经济进步D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12(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4题)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近代西方佛手影响C.“师夷长技”的思想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13(2011年5月北京西城区二模16题)为避免“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而创办的报刊是A时务报 B民报 C新华日报 D新青年14(2011年4月天津河西区一模6题)某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这种情形最早应该出现在(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0分)15(2011年5月北京顺义区二模37题)(36分) 服装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探究一 服装与古代政治“乾天在上,衣象,衣上阖而圆,有阳奇象。坤在地下,裳象,裳下两股,有阳偶象。上衣下裳,不可颠倒,使人知尊卑上下,不可乱,则民志定,天下治也。” (1)依据材料概括古代穿着服装的主要史实。(4分)结合所学,指出这样穿着服装的作用。(2分)探究二 服装与近代欧洲14 15 世纪欧洲服装发生了许多变化,贵族男女追逐时尚,贵族妇女争奇斗妍,男子不拘礼节;衣服式样有大衣、外套、外罩、上装、短装、衬衫、短披,连衫长裙、晚礼服等;衣料品种增多,有绸缎、丝毛混纺、呢绒、各种皮毛等。服装力求摆脱古老习俗,追求时兴。东方服饰中的装饰和纽扣被欧洲人吸收,男人外套上排一列纽扣或宝石,甚至内衣纽扣也用宝石和纽扣装饰。(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14、15世纪欧洲服装变化的原因和影响。(10分)探究三 服装与民国社会生活 1912年登出民国新服制草案:“国务院现已将民国服制议定,大别为三:(一)西式礼服,(二)公服,(三)常服。礼服纯仿美制;公服专以仿西式制用。 1912年10月3日,“男女礼服服制”公布,第十二条,关于大礼服及常礼服之用料,如本国有相当之毛织品时,得适用之。”孙中山的临时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服制。这些服制除了少数几个还留有一点封建等级主义的遗毒之外,大多数服制都以职业分工作为制定的标准。(3)阅读材料,概括民国时期服装的特点。(6分)结合所学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6分)探究四 服装与新中国的发展(4)服装是社会变迁的一种特殊载体。阅读下表,结合所学,任选其中一个阶段,概括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2分)从建国50年服装的发展变化中你得出了哪些认识?(6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服装发展简表时 间服装的主要颜色和用料主要服装特点变化温馨的50年代蓝、灰、黑、土布列宁装、布拉吉以加工布料为主的衣着消费革命的60年代绿、卡其布军装初醒的70年代颜色搭配有对比棉布、条绒军装喇叭裤开始流行开放后的80年代多种颜色搭配多种布料旗袍、西装、两用衫、裙子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的衣着消费五彩缤纷的90年代颜色可以任意搭配各种高档服装面料服装种类繁多个性化、成衣化、高档化的衣着消费16(2011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期末33题)(10分)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曾这样说:“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NSD在1871年12月24日游历广州时,对广州城市的繁华惊叹不已:“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等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 据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广州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3分) 材料二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4分)材料三(3)阅读上图,指出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什么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C 解析:根据所学,影响近代服饰变化的原因有: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吸收;社会政治、思想变革等。本题选C项,项反映的变化,而不能作为原因。3D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与理解。抓住关键词“社会进步”即可。4A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新潮冲击下引起社会生活变化的相关内容。改良旗袍是传统旗袍是西方开放的短袖裙子结合的产物中山装是中国传统服饰与西装的结合的产物两式洋楼则是中西建筑融合的产物,而京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种类,不能体现中西文化碰撞,故A是正确答案。5A 解析:本题靠炒中国近代生活的变迁。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6A 解析:从题目反复强调女子的各种活动,这与古代女子受到束缚形成鲜明对比;再结合1913的时间界定,可以反映出辛亥革命后女子地位的提高,也反映出当时男女平等的趋势。故选A7C 解析:从图表中反映西方科技传入中国,重庆(内地)传入时间要晚于上海(沿海),而纵向比较天气预报等技术从西方发明到传播到中国的时间越来越短,由沿海到内地的时间也是越来越短,AB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正确。8D 解析:本题单纯记忆。9A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由“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可以得出结论。10C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分析辨别问题的能力。新内阁、新官制、新教育、实行阳历、鞠躬握手,这一系列的新现象都是在辛亥革命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故选C。11A 解析: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铁路,不久被拆除。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因此A项说法错误。12D 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思想,意在考查考生正确分析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1878年”这一关键信息,而兴民权、倡新学思想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故D项与邮票的设计理念无关。邮票既体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要素,又是西学传入的结果,所以其他三项都能体现邮票的设计理念。13A 解析:根据引文“不能告之君”可知,创办报刊的目的是加强君民联系,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A由资产阶级维新派,符合题意要求。B由资产阶级革命派,C由中国共产党,D由资产阶级激进派。14B 解析:失去辫子,即剪辫易服最早始于辛亥革命时期,选择B项。二、非选择题15(1)史实:穿着服装不可颠倒,要遵守制度;有强烈的等级观念。(4分)作用:规定社会成员之间的君臣庶民、尊卑长幼的关系。巩固统治者的统治。(任意一点2分)(2)原因: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国际贸易的交往;文艺复兴对思想的解放;东方文明的影响。(任意三点6分)影响:进一步促进了人的精神觉醒;逐渐打破了封建等级制度;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任意两点4分)(3)特点:采用西式要用国产衣料要打破封建等级制度。(6分)原因: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服饰改革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的影响;爱国主义精神的驱使。(任意三点6分)(4)基本情况:50年代经济恢复和发展,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60年代经济建设有成功有失误。 70年代经济总体出现衰退,但也有所发展。 80年代,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 90年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任意一点2分)认识:政治从更始到极权、到宽松、再到开明经济从恢复到停滞、到调整、再到快速发展中西文化从隔绝到交流、再到融合中国科技从落后到片面发展、到全面进步、再到与国际竞争中国人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过程(任意三点6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6(1)原因: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使其具有开放兼容的文化特征;清代闭关锁国后,广州是唯一对外贸易港口,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鸦片战争后,是第一批开放的口岸,最早受到西方冲击;近代生产方式产生较早,带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毗邻港澳,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答案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多个方面,如能从三个或三个以上方面作答,是最佳答案,任选3点,每点1分,不超过3分)(2)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日重。(2分) 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2分)(3)第一次工业革命。早期火车。(2分)铁路交通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