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线保护方案二标.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地下管线保护方案二标.精品文档.周家大道(根玉路龙大高速)市政工程二标管线保护方案编制单位: 深圳市天恒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编 制:_审 核:_审 批:_日 期: 2010 年 元 月 5 日 目录一、工程简介3二、地下管线、地上建(构)筑物调查3三、调查方式7四、保护原则8五、保护方案91、管线改移施工 92、管线保护措施 103、地上建(构)筑物保护措施 15六、应急措施17 一、工程简介本标段主要位于光明新区公明街道办境内,隶属于西部高新组团路网,道路总体呈东西走向,西起松白路,规划月亮路、东长路及十二号路相交,终点接下穿龙大高速公路已建设完成的周家大道(东段),道路全长1994.733M。本道路红线宽60米,机动车道为双向6车道,主要的断面形式(由北向南):半幅为5M(城市绿化带)+3M(人行道)+1.5M(绿化带)+2.5M(自行车道)+5M(绿化道)+11.5M(机动车道)+1.5M(中央分隔带半幅)。主要包括:路基、桥梁工程、给排水、水工结构、电力、电信、燃气、照明、交通疏解等工程。本项目除路交叉口原有的管线在图纸上标注以外,其他沿线地下管线众多,但不成系统,管线乱拉乱接情况严重。沿线分布着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讯、燃气等,分布错综复杂。为使本工程早日竣工和保证施工质量,从安全角度考虑,如有新发现管线,则按本方案进行保护。我项目部特制定本方案以便更好地保护好地下、地上管线。二、地下管线、地上建(构)筑物调查首先在平整场地、路基开挖、管沟开挖、路床碾压前,走访沿线单位,调查清楚地下设施的种类、尺寸、位置和埋深,请相关单位派人现场监护和指导施工,将工作做在前面,防患于未然。(1)从技术上引起重视:我司技术部在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时,已从现状管线保护角度考虑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从方案上保证管线无事。(2)从施工过程引起重视:在施工前,根据已经发现的地下管线,摸清现状各管线的管位和走向,对明确的管线按20m距离打一样洞,确认其埋深和走向,在管线转角处,须找到转角位置,明确角度变化后管线的走向。并插小木牌,小木牌标明管线名称、走向、埋深等。在用挖掘机进行沟槽开挖时,管线保护员、施工员随时监测,并指挥操作。在整个开挖过程中,各岗位均要有人到位,严禁擅自离岗。挖掘机驾驶员须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并有良好的配合意识,能坚决服从指挥。(3)如在施工路段有现状管线,则根据不同的管线性质,各管道材料情况,分别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管线安全无事故。 (4)在工程开挖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震动等原因可能出现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损坏,为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工程施工前,需配备一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设备对工程沿线建筑物和地下管线情况进行调查。 (5)根据本项目施工人员沿线现状调查与施工图纸对比,发现施工路线有许多隐蔽问题(如地下电缆),其中K0+240处现状有三条架空电缆。K1+870处现状有一条架空电缆。三、调查方式在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师和有经验的测量人员对工附近建筑物及构筑物现有状况进行调查,了解清楚附近每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现状和地下的情况。在管线、建(构)筑物业主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目检并记录在工程影响范围内所有建(构)筑物在施工前的状况。确定既有建(构)筑物的已有破损情况,必要时,对建(构)筑物进行直接调查和物理调查,以便工程施工时,对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保护。(1)工程实施前,向有关单位提出监护的书面申请,办妥相关管线保护的手续。邀请相关单位对我们进行管线保护的相关交底,对施工现场地下管线的详细情况和专业单位对制定管线保护措施提供宝贵意见,并向现场负责人、施工员、班组长和操作工作安全交底,并协助项目建立“保护地下管线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2)落实保护地下管线的组织措施,管线单位委派管线保护专职人员协助本工程地下管线的监督保护工程,项目部现场管理人员与各施工队及各班组的兼职管线保护人,组成地下管线监护体系,严格按照监理公司审定批准的施工组织和经管线单位认定的保护地下管线技术措施要求落实到现场,并设置必要的管线安全标志牌、警示牌。(3)成立由建设单位、各管线管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有关人员参加的现场管线保护领导小组,定期开展活动,检查管线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及保护措施的可靠性。(4)工程施工中,严格按照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与本方案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施工,各级管线保护负责人深入施工现场监护地下管线、督促操作(指挥)人员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章施工。(5)施工过程中发现管线现状与交底内容、样洞资料不符等异常情况时,立即通知建设单位和有关管线单位到场研究、商议补救措施,在未做出统一结论前,不得擅自处理或继续施工。(6)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应严格安装本方案制订的应急预案处理。四、保护原则 工程施工影响的管线,根据施工影响程度,现场条件以及管线类别采取改移保护,具体原则是:1、管线保护目标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应无地下管线责任事故。2、工程开工前调查所有与施工有关及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各种管线,查明管线的类型、规格、材质、位置及走向等基础资料。3、根据查明的管线资料,针对各种管线的不同控制要求,对基坑开挖中不需拆迁和改移的管线,作出具体的设计方案和保护措施。4、管线保护的设计方案及技术措施除得到业主和监理的认可外,同时还要和管线主管部门共同商讨,并达成一致意见。5、管线的拆迁应首先保证管线的使用功能不受影响,并密切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尽量永、临结合,同时要考虑工程的施工组织计划和交通疏解。6、改移后的给排水管道、覆土厚度不小于0.7m。7、改移后管道应做相应基础及地基处理。五、保护方案施工前对现状的地下管线进行复测,确定能否相互顺利接入。施工中特别注意对地下管线的保护。机械无法开挖时,采用人工开挖管槽。 1、管线、地下电缆改移施工 对需要改移的管线、电缆,施工时在业主、监理单位统一协调下,积极主动与管线产权部门磋商,及早达成协议,并配合管线拆迁单位实施管线的迁移施工。(1)管线、电缆改移测量放样改移管线、地下电缆的线路,电力管理部门断电。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管沟。与有关部门配合埋没管道,并检查管道的密闭性。关闭上游管道阀门。按设计切断需改移管道,联接原线路与临时改移后的管道。敷设电缆沟的时候需要铺沙,做标记。开通上游管道阀门。(2)管线恢复对临时改移保护的管线在工程竣工后应进行恢复,施工程序如下: 沿改移前管线的方向开挖管沟。 与有关部门配合埋设管道,并检查管道的密闭性。 关闭上游管道阀门。 按设计切断临时改移管道,联接原线路管道。 开通上游管道阀门。2、管线保护措施 (1)管线及地下电缆开挖施工时,在可能出现地下管线的区域尽量进行人工开挖,先探后挖,防止损坏管线。发现管线后,立即进行检查和核实,进一步确定可靠的迁移与保护方案。对煤气管、光缆、电缆等重要管线在施工中将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重点保护。 (2)对已挖出的管线,在有关单位将其改移或迁移之前,将根据管线的结构形式和单位一起制订管线允许沉降指标,在管线的顶部地面及在有条件的管线内部设置观测点,随时监测管线的变化情况。(3)对沉降要求严格的地下重要管线,施工前同主管单位、设计、监理共同制定管线加固方案,并严格按方案实施。(4)开挖施工过程中,若发现不明管线,将立即通知建设、设计以及市政等相关部门,并根据管线类型和归属联系相关单位,进一步核准管线用途、走向和质量状况。对不能及时改称、拆迁的管线,将先对其相应的保护措施,然后再挖除管线周围土体;(5)根据不同的管线,建立各类管线的量测管理基准值,通过监控量测及时掌握管线变形状况,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和管线加固与保护方案,确保管线保护管理一直处于可控有效状态;(6)加强教育,对全体施工人员讲清楚保护管线的重要性,明确要求;(7)凡不听从指挥乱开挖造成管线损坏者,除受经济行政处分外,情节严重的由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8)对大直径、重力管,临时迁改时需做好管下垫层。(9)工地范围内的管线,在施工期间须加强监测,随时掌握土体开挖对管线的影响。(10)临时道路下的管线保护措施 临时道路施工前,根据管线的位置、埋深及走向,在管线处采用人工挖槽。当管线暴露后,对于管径较大的管线,在两侧浇筑混凝土支墩,支墩上架设钢筋混凝土盖板;对管径较小管线采用加盖板法保护。(11)由专人负责检查标识情况,监督在管线附近的开挖作业。(12)所有施工作业均必须在人工探测管线情况并挖明确之后,才能进行,确信无管线后方可施工。(13)在管线区域,均采用人工开挖,不得采用机械开挖施工。(14)在施工过程中,对遇到的高压电缆、光缆及其他不可迁移的管线时,我司将采用以下以下两种办法对管线进行保护(保护方法需得到有关部门同意后才可使用):绑吊法:(适应于管线横跨基坑时),如下图所示: 在施工过程中,如遇到供水管或其他市政管道时.我司将采用首尾接驳口悬吊方法进行管道保护施工,如下图所示: (15)、架空的高压线路保护措施1. 施工现场内遇到电压在380V及以上的高压线路时,在高压线路的下方杆塔进行保护,其周围5米范围的土方严禁开挖,并通知建设单位及高压线的管理单位,协商出处理办法,其杆塔的埋设在工地的范围内,影响后续的施工,建议由管线管理单位进行迁移或重新布置杆塔使线路通过,在没有处理之前,严禁进行该范围施工。(16)对涵管的保护措施 对工地上发现的箱涵,应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打报告,看是否变更设计,还是做废弃处理;如果是要保留使用,就要严格保护,挖开以后做接长处理。(17)、不保护方式对一些不明无主管线(燃气、电力、通讯除外),估计破化后不会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或经与有关部门联系,可暂停使用的管线,可采用不保护方式,进行突击施工,在几个小时或者几天施工完后再恢复管线使用功能。3、地上建(构)筑物保护措施 (1)监测目的及内容 为了科学地预测周边环境的变化,及时预报和提供准确可靠的变形数据,避免由于工程施工对邻近房屋造成的影响,我司制订相应的监测措施,定期对邻近房屋进行变形沉降观测,及时预报和提供准确可靠的变形数据。 监测的主要项目为: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的变形及沉降监测,以及规范所要求的其它项目的监测。 基准网的建立利用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点,与现场监测点联测,构成基坑边坡的沉降观测网。 观测方法.水平位移观测分别在各基线点上设站,用J2型经纬仪观测监测网的水平角度,并与城市的大地控制网IV等三角点联测水平夹角,检查基线点是否发生位移,在基线点正确无误的情况下,观测定向基线上各预埋点的水平位移量。.沉降观测对建立的沉降观测网的测量方法为:首先自远离建筑物的水准控制点开始观测,引测至建筑物周围后,按编定的各点观测次序依次观测,最后测至另一水准控制点符合。观测仪器采用S1型精密水准仪。(2)保护临近及周围建(构)筑物等的措施。对本工程周边的所有地上建(构)筑物进行监测,具体监测措施是: 对建(构)筑物,定期进行沉降变形观测。观测仪器采用全站仪进行。 施工前,到有关单位及部门了解、查询有关地下管网的分布情况,对整个场地的地下管线进行摸底,并在地面投影其轴线走向,布置变形观测点进行监测。 对于已有破损的房屋应预先作好支护加固措施,避免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生危险。 对于靠近基坑的围墙,在基坑开挖前应先对围墙进行仔细检查,看其基础是否稳固,墙身有无裂缝,如发现有上述问题应采取木枋或钢管支护的加固措施,严重的应将围墙拆除重建后才能进行基坑开挖。 对抽取地下水作临控,防止过度抽水令构筑物地基沉降。 对原有堤岸应注意保护,挖土方和运泥时应避开堤岸。六、管线保护应急措施1、施工现场管线保护小组名单: 职务姓名联系电话备注组长副组长小组成员小组成员小组成员小组成员小组成员2、事故应急处理:n 发生事故时应及时通报管线主管部门协助处理。n 对事故地点进行封闭,防止无关人员进入。n 如挖断的是电力电缆并造成触电应按触电应急方案处理。n 如挖断的是煤气管线应按有毒气体中毒应急预案处理。n 如挖断的是自来水管、通信、有线电视等电缆通报相关部门时报公司主管领导。n 熟悉本地区相关部门联系电话。n 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n 加强支护如支持、加桩板等,对边坡薄弱环节进行加固处理。n 如塌方由坑(槽)边弃土、堆料或其他机械设备作用所致,则应迅速运走弃土,材料或机械设备。n 排水、降水,特别是要有效的降低地下水位。n 加强支挡措施,如增加支持、打桩等。n 为滑坡体减重,如削去部分坡体,运走堆置的土方材料或设备。n 降低地下水水位,减少动水压力。n 项目负责人负责现场物质、材料的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