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土力学第十章 土的动力性质和压实性.doc

    • 资源ID:17209812       资源大小:152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土力学第十章 土的动力性质和压实性.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土力学第十章 土的动力性质和压实性.精品文档.土力学第十章 土的动力性质和压实性 第十章 土的动力性质和压实性 第一节 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强度特性 一、作用于土体的动荷载和土中波 车辆的行驶、风力、波浪、地震、爆炸以及机器的振动,都可能是作用在土体的动力荷载。这类荷载的特点,一是荷载施加的瞬时性,二是荷载施加的反复性(加卸荷或者荷载变化方向)。一般将加荷时间在10s以上者都看做静力问题,10s以下者则应视作动力问题。反复荷载作用的周期往往短至几秒、几分之一秒乃至几十分之一秒,反复次数从几次、几十次乃至千万次。由于这两个特点,在动力条件下考虑土的变形和强度问题时,往往都要考虑速度效应和循环(振次)效应。考虑速度效应时,需要将加荷时间的长短换算成加荷速度或相应的应变速度,加荷速度的不同,土的反应也不同。 如图10-1所示,慢速加荷时,土的强度虽然低于快速 加荷,但承受的应变范围较大。循环(振次)效应是指土的 力学特性受荷载循环次数的影响情况。图10-2是说明振次 效应的一个实例,土中f表示静力破坏强度,d为动应力 幅值,s是在加动应力前对土样所施加的一个小于f的竖 向静偏应力。由图可见,振次愈少,土的动强度愈高。随着 动荷载反复作用,土的强度逐渐降低,当反复作用10次 时,土样的动强度(d+s)几乎与静强度f相同,在加大作用次数,动强度就会低于静强度。所以,对于动荷载,除了必须考虑其幅值大小以外,尚应考虑其说包含的频率成分和反复作用的次数。 当汽车通过路面或火车通过轨道时,将动荷传到路基上, 它们荷载的周期不规则,可从0.1s到数分钟,其特点是反复多 次加荷,而且循环次数很多,往往多达103次以上。因此必须从 防止土体反复应变产生疲劳的角度考虑其性质变化。地震荷载也 是随机作用的动荷载,一般为0.21.0s的周期作用,但次数不多。 位于土体表面、内部或者基岩的振源所引起的土单元体的 动应力、动应变,将以波动的方式在土体中传播。土中波的形式 有以拉压应变为主的纵波、以剪应变为主的横波和主要发生在土 体自由界面附近的表面波(瑞利波)。作用于地表面的竖向动荷 载主要以表面波的形式扩散能量。水平土层中传播的地震波,主要是剪切波。波动能量在土体表面和内部层面处将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物理现象。 二、土的动力变形特性 在周期性的循环荷载作用下,土的变形特性已不能用静力条件的概念和指标来表征,而需要了解动态的应力应变的关系。影响土的动力变形特性的因素包括土体周围压力、孔隙比、颗粒组成、含水率等,同时它还受到应变幅值的影响,而且又以后者为显著。同一种土,它的动力变形性状将会随着应变幅值的不同而发生质的变化。日本石原研究而的研究指出,只有当应变幅值在10-610-4及以下的范围内时,土的变形特性可认为是属于弹性性质。一般由火车、汽车的行驶以及机器基础等所产生的振动的反应都属于这种弹性范围。 这 种条件下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及相应参数可在现场或室内进行测定。当应变幅值在10-410-2范围内时,土表现为弹塑性性质,如打桩、地震等所产生的土体振动反应即属于此,可以用非线性的弹性应力应变关系来加以描述。当应变幅值超过10-2时,土将破坏或产生液化、压密等现象,此时土的动力变形特性可用仅仅反复几个周期的循环荷载试验来确定。 第二节 砂土和粉土的振动液化 一、土体液化现象及其工程危害 土体液化是指饱和状态砂土或粉土在一定强度的动荷载总用下表现出类似液体的性状,完全失去强度和刚度的现象。 地震、波浪、车辆、机器振动、打桩以及爆破等都可能引起饱和砂土或粉土的液化,其中又以地震引起的大面积甚至深层的土体液化的危害性最大,它具有面广、危害重等特点,常会造成场地的整体性失稳。因此,近年来土体液化引起国内为工程界的普遍重视,成为工程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砂土液化造成的灾害的宏观表现主要有如下几种: (1)喷砂冒水。液化土层中出现相当高的孔隙水压力,会导致低洼的地方或土层缝隙处喷出砂、水混合物。喷出的砂粒可能破坏农田,淤塞渠道。喷砂冒水的范围往往很大,持续时间可达几小时甚至几天,水头可高达23米。 (2) 震陷。液化时喷砂冒水带走了大量土颗粒,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陷,使建筑物倾斜、开裂甚至倒塌。例如,1964年日本新泻地震时,有的建筑物结构本身并未损坏,却因地基液化而发生整体倾斜;又如1976年唐山地震时,天津某农场高10m左右的砖砌水塔,因其西北角处地基土喷砂冒水,水塔整体向西北倾斜了6度。 (3)滑坡。在岸坡或坝坡中的饱和砂粉土层,由于液化而丧尸抗剪强度,使土坡失去稳定,沿着液化层滑动,形成大面积滑坡。197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费南多坝在地震中发生上游坝坡大滑动,研究证明这是因为在地震振动即将结束时,在靠近坝底和黏土心墙上游处广阔区域内砂土发生液化的缘故;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地震中,海岸的水下流滑带走了许多港口设施,并引起海岸涌浪,造成沿海地带的次生灾害。 (4)上浮。贮罐、管道等空腔埋置结构可能在周围土体液化时上浮,对于生命线工程来讲,这种上浮常常引起严重的后果。 二、液化机理及影响因素 饱和的、较松散的、无黏性的或少黏性的土在往复剪应力作用下,颗粒排列将趋于密实(剪缩性),而细、粉砂和粉土的透水性并不太大,孔隙水一时间来不及排出,从而导致孔隙水压力上升,有效应力减小。当周期性荷载作用下积累起来的孔隙水压力等于总应力时,有效应力就变为零。根据有效应力原理,饱和砂土抗剪强度可表达为: f=tan?=(-u)tan? 可见,当孔隙水压力等于总应力''' (10-1) u=时,有效应力'=0,此时,没有黏聚力的砂土其强度就完全丧失。同时,土体平衡外力的能力,即模量的大小,也是与土木的有效应力成正比关系,如剪切模量: G=K(')n 式中:K、n实验常数。 (10-2) 显然,当' 趋向于零的时候,G也趋向于零,即土体处于没有抵抗外荷载能力的悬液 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液化”。 在地震时,土单元体所受的动应力主要是由从基岩向上传播的剪切波所引起的。水平地层内土单元体理想的受力状态如图10-3所示。在地震前,单元体上受到有效应力 的作用( 应力'v和K0P0K0为静止土压力系数)。在地震时,单元上将受到大小和方向都在不断变化的剪d的反复作用。在试验和动单剪试验里通过模拟上述受力情况进行试验研究有助于揭示液化的机理,其中动三轴试验和动单剪试验是被广泛使用的两种试验方法。试验中,土样是在不排水条件下,承受着均匀周期荷载。当地震时,实际发生的剪应力大小是不规则的,但经过分析认为可以转换为等效的均匀周期荷载,这就比较容易在试验中重现。 通过饱和粉砂的液化试验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周期偏应力 力d、动应变d和动孔隙水压ud等与循环次数那关系的曲线可以看到,即使偏应力在很小的范围内变动,每次应力循环后都残留着一定的孔隙水压力;随着应力循环次数的增加,孔隙水压力因积累而逐步上升,有效应力逐步减小;最后有效应力接近于零,土的刚度和强度也骤然下降至零,试样发生液化。应变幅值的变化在开始阶段很小,动应力d维持等幅值循环,孔隙水压力逐渐上升;到了某个循环以后,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应变幅值急剧放大,动应力幅值开始降低,这说明已在孕育着液化,土的刚度和承载力正在逐渐丧失;而到达孔隙水压力与固结压力几乎相等时,土已不能再承受荷载,应变猛增,动应力缩减到零,从此进入完全的液化状态,土全部丧失其承载能力。 研究与观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饱和砂土和少黏性土在地震时都一定发生液化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影响砂土液化的主要因素,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影响砂土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种。 (1)土类。土类是一个重要的条件,粘性土由于有黏聚力c,即使孔隙水压力等于全部固结应力,抗剪强度也不会全部丧失,因而不具备液化的内在条件。粗颗粒砂土由于透水性好,孔隙水压力易于消散,在周期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亦不易积累增长,因而一般也不会产生液化。只有没有黏聚力或黏聚力相当小的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粉细砂和粉土,渗透系数比较小,不足以在第二次荷载施加之前把孔隙水压力全部消散掉,才具有积累孔隙水压力并使强度完全丧失的内部条件。因此,土的粒径大小和级配是影响土体液化可能性的一个重 要因素。试验及实测资料都表明:粉、细砂土和粉土比中、粗砂土容易液化;级配均匀的砂 土比级配良好的砂土容易发生液化。有文献提出,平均粒径d50=0.05-0.09mm的粉细砂最易液化。而根据多处震害调查实例却发现,实际发生液化的土类范围还要更广一些。可以认为,在地震作用下发生液化的饱和土的平均粒径d50一般小于2mm,黏粒含量一般低于10%-15%,塑性指数Ip常在8以下。 (2)土的密度。松砂在震动中体积易于缩小,孔隙水压力上升快,故松砂比较容易液化。1964年日本新泻地震表明,相对密度Dr为0.5的地方普遍液化,而相对密度大于0.7的地方就没有液化。关于海城地震砂土液化的报告中亦提到,7度的地震作用下,相对密度大于0.5的砂土不会液化;砂土相对密度大于0.7时,即使8度地震也不易发生液化。根据关于砂土液化机理的论述可知,往复剪切时,孔隙水压力增长的原因在于松砂的剪缩性,而随着砂土密度的增大,其剪缩性会减弱,一旦砂土开始具有剪胀性的时候,剪切时土体内部便产生负的孔隙水压力,土体阻抗反而增大了,因而不可能发生易化。 (3)土的初始应力状态。在地震作用下,土中孔隙水压力等于固结压力是初始液化的必要条件,如果固结压力越大,则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越不易发生液化。试验表明,对于同样条件的结压力是随着它的埋藏深度和地下水位深度而直线增加的,然而,地震在土单元体的中引起的动剪应力是随深度的增加却不如固结压力的增加来得快。于是,土的埋藏深度和地下水位深度,即土的有效覆盖压力大小就成了直接影响土体液化可能性的因素。前述关于海城地震沙土夜话的考察报告指出,有效覆盖压力小于50kPa的地区,液化普遍且严重;有效覆盖压力介于50-100kPa地方,液化现象较轻;而未发生液化地段,有效覆盖压力大多大于100kPa。调查资料还表明,埋藏深度大于20m时,甚至松砂也很少发生液化。 (4)地震强度和地震持续时间。室内试验表明,对于同一类和相近密度的土,在一定固结压力时,动应力较高,则振动次数不多就会发生液化;而动应力较低时,需要较多振次才发生液化,宏观震害调查亦证明了这一点。如日本新泻地区在过去三百多年中虽遭受过25次地震,但记录新泻及其附近地区发生了液化的只有3次,而在这3次地震中,地面加速度都在1.3m/s2以上。1964年地震时,记录到地面最大加速度为1.6m/s2,其余22次地震的地面加速度估计都在1.3m/s2以下。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地震时,安科雷奇滑坡是在地震开始以后90s才发生的,这表明,要持续足够的振动持续时间后才会发生液化和土体失稳。根据已有的资料,就荷载条件而言,液化现象通常出现在7度以上的地震场地,或者说,地面水平加速度峰值01.g可以作为一个门槛值。同时,使土体发生液化的振动持续时间一般都在15s以上,按地震主频率值换算可以得到,引起液化的震动次数Neq=5-30,这样的振动次数大体上对应于地震震级M=5.5-8,这也就意味着,低于5.5级的地震,引起土层液化的可能性不大的。 三、土体液化可能性的判别 1、基于现场试验的经验对比方法 饱和沙土和粉尘的地震现场调查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液化调查应在如下三个方面取 的定量的资料:场地受到的地震作用,即地震震级、震中距或烈度、持续时间等:场地图层剖面,主要是个埋藏土层的类别、埋深、厚度、重度和地下水位;影响土体抗液化没能力的主要力学参数,目前应用较多的参数是标注贯入试验锤击数N,还可以考虑采用的现场测试参数有静力触深试验贯入阻力 、剪切波速 、或轻便触探贯入击数 等。对现场调查得到的上述三方面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归纳统计,可以得出各种液化可能性判别的经验对比方法。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中规定,应采用标准贯入实验判别法判别地面下15m深度范围内土的液化;当采用桩基或深埋大于5m的深基础时,尚应判别地面下1520m 范围内土的液化。 在地面下15m深度范围内,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可按式计算: Ncr=N00.9+0.1(ds-dw) 3c(ds15) Ncr=N02.4-0.1ds3c(15<ds20) 在地面下1520m范围内,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Ncr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N0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应对于烈度为7、8、9,当设计地震分组 为第一组时,采用6、10、16;当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三组时,则采用8、 12、18; ds饱和土标注贯入点深度(m); dw场地地下水位深度(m); c土中黏粒含量百分率,当小于3或为砂土时,应采用3。 当饱和土标注贯入锤击数N(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Ncr临界值 时,相应的土层应判别为液化土。 由于标准贯入实验技术和设备方面的问题,贯入技术一般比较离散,为消除偶然误差,每个场地钻孔应不少于5个,每层土中应取得15个以上的贯入击数,并根据统计方法进行数以取得代表性的数值。 2、基于室内实验的计算对比方法 通过前一节提到的动三轴、动单剪室内试验,可以确定土样的液化程度,用对应于不同作用周次的动剪应力比,即 1-Neq 曲线来表示。对于指定场地即指定土层,在地震中'0 amax g发生的动剪应力,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deq=0.65rdv 式中: ; v 上覆竖向压力,地下水位上下的土重分别用天然重度和饱和重度计算(kPa) amax地面水平振动加速度时程曲线最大峰值(m/s2); g 重力加速度(10m/ s2); rd 对将黏弹性的土体简化为刚体计算得到的土地剪应力进行近似修正的系数, 具体数值见图; 0.65将随机的地震剪应力波按最大幅值装换成等幅剪应力波的折减系数。 '。然后,按下式 同时,按土层的有效重度计算同一处的上覆竖向有效压力v 判别该土层为可能液化: deq>Cr1 v0 式中:Cr考虑室内实验条件与现场差别的修正系数,一般取0.6. 在应用式时,还要考虑等效动剪应力的作用周数Neq。可以根据可能的地震震级,按表101确定Neq值。 3场地液化危害性的评价 上面介绍的两种方法是对某一土层的液化可能性进行判别。事实上,震害调查表明,对于某 一场地而言,液化导致的危害程度,还应该与可液化土层的厚度,埋藏深度以及液化可能性的大小联系起来,因此,可采用下式所示的场地液化指数Ile,来定量地评估场地的液化危害性。 Ile=(1-F1i)Widi i=1n 式中:Ile液化指数; n在判别深度范围内每一个钻孔标准贯入试验点的总数; F1i为某一土层的液化阻抗系数,采用经验判别法时,等于实测标贯击数与临界标贯击数的比值,即,F1=N/Ncr采用室内试验结果判别时,F1=/1 ,其中 为相应土层的计算地震剪应力, 1 为相应土层的抗液化试验强度,F1i大于1时取1; di 第i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m),可采用与该标准贯入试验点相邻的上、下两标准贯入试验点深度差的一半,但上界不高于地下水位深度,下界不深于液化深度; Wi第i土层单位土层厚度的层位影响权函数值(m ),若判别深度为15m,当该层中点深度不大于5m时应采用10,等于15m时应采用零值,515m时应按线性内插法取值,若判别深度为20m,当该层中点深度不大于5m应采用10,等于20m时应采用零值,520时应按线性内插法取值。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根据我国的震害调查材料,对场地的液化危害性按液化指数Ile划分,Ile5为轻微液化或不液化;5<Ile15为中等液化;Ile>15为严重液化。对应于不同的液化等级,应采取不同的抗液化措施。 四、场地液化危害性防治措施介绍 为保证承受场地地震危害的建筑物的安全和选用,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防止液化危害从加强基础方面着手,主要是采用桩基或沉井、全补偿筏板基础、箱形基础砾、粗、中砂,坚硬黏性土不应小于0.5m;对其他非岩石土不应小于2。采用深基础时,基础底面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深度不应小于0.5m。对于穿过液化土层的桩基,其桩围摩擦力应视土层液化可能性大小,或全部扣除,或作适当折减。对于液化指数不高的场地,仍可采用浅基础,但应适当调整基底面积,以减小基底压力和荷载偏心;或者选用刚度和整体性较好的基础形式,如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等。 从消除或减轻土层液化可能性着手,则有换土、加密、胶结和设置排水系统等方法。加密处理方法只要由振冲、挤密砂桩、强夯等。加密处理或换土处理以后,土层的实测标准贯入击数应大于规范规定的临界值。胶结发包括使用添加剂的深层搅拌桩或高压喷射注浆。设置排水通道往往与挤密结合起来,材料可以用碎石或砂。对于排水系统的长期有效性,一般还有不同看法。 在选用和确定抗液化措施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方法的可行性、经济性和次生影响(比 如对结构静力稳定性的影响等),具体权衡场地勘察结果的确实性、防治方法的技术效果、造价、长期维护可能性、环境镜像方面的因素,从风险水平和花费代价两方面的平衡出发来进行决策。 第三节 土的压实性 一、 土体压实性的工程意义 在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将土按一定要求进行堆填和密实的情况,如路堤、土坝、桥台、挡土墙、管道埋设、基础垫层以及基坑回填等。填土不同于天然土层,因为经过挖掘、搬运之后,原状结构已被破坏,含水率亦已发生变化,堆填时必然在土团之间留下许多孔隙。未经压实的填土强度低,压缩性大而且不均匀,遇到谁易发生坍塌、崩解等。为使其满足稳定性和变形方面的工程要求,必须要按一定标准加以压实。特别是像道路路堤这样的建筑物,在车辆频繁运行引起的反复荷载作用下,可能出现不均匀或过大的沉陷、坍塌甚至失稳滑动,从而恶化运营条件以及增加维修工作量,所以路堤填土必须具有足够的密实度以确保行车平顺和安全。 土的压实是指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手段对土体施加机械能量,是土颗粒重新排列变密实,使土在短时间内得到新的结构强度,包括增强粗粒土之间的摩擦和咬合,以及增加细粒之间的分子引力。 土的压实也常用在地基处理方面,如用重锤夯实处理松软土地基使之提高承载力。早先的重锤夯实多用于地基表层松软或地基设计荷载较小情况,目前对于松软土层较厚或设计荷载较大的情况,也可以用高功能的夯压法即所谓强夯发进行处理。 实践表明,由于土的基本性质复杂多变,同一压实功能对于不同种类、不同状态的土的压实效果可以完全不同。因此为了技术上可靠和经济上合理,需要了解土的压实特性与变化规律,以利工程实践。 二、 土的击实试验与压实原理 1. 土的击实试验 击实试验就是模拟施工现场压实条件,采用锤击方法使土体密度增大、强度提高、沉降变小的一种试验方法,是研究土的压实性能的室内试验方法。土在一定的击实效应下,如果含水率不同,则所得的密度也不同,击实试验的目的就是测定式样在一定击实次数下或某种压实功能下的含水率与干密度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为施工控制填土密度提供设计依据。 击实试验分轻型击实试验和重型击实试验两种方法。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颗粒小于5mm的粘性土,其单位体积击实功约为592.2千焦每立方米;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其单位体积击实功约为2684.9千焦每立方米。击实试验所用的主要设备是击实仪,击实仪的基本部分都是击实筒和击实锤,前者是用来盛装制备土样,后者对土样施以夯实功能。击实试验时,将含水率为一定值的土样分层装入击实筒内,每铺一层后都用击实锤按规定的落距锤基一定次数,然后由击实筒的体积和筒内被击实的土的总质量算出被击实土的湿密度,从已被击实土中取样测定其含水率。 这样通过对一个土样的击实试验就得到一对数据,即击实土的含水率与干密度。对一组不同含水率的同一种土样按上述方法做击实试验便可得到一组成对的含水率和干密度。 2. 土的压实特性 (1) 压实曲线性状 击实试验所得到的击实曲线是研究土的压实特性的基本关系图。 从图中可见,击实曲线上有一峰值,此处的干密度为最大,称为最大干密度;其相应的含水率则称为最佳含水率。峰点表明,在一定击实功作用下,只有当压实土粒为最佳含水率时,土才能被击实至最大干密度,从而达到最大压实效果。 由于最佳含水率与塑限比较接近,因此可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加水湿润制备不少于5个含水率的式样,含水率依次相差为2%,且其中有两个含水率大于塑限,两个含水率小雨塑限,一个含水率接近塑限。 从图中的曲线形态还可以看到,曲线的左段比右段的坡度陡。这表明含水率变化对于干密度影响在偏干时比偏湿时更为明显。 在曲线中还给出了饱和曲线,它表示当土处于饱和状态使的关系。饱和曲线与击实曲线的位置说明,土是不可能被击实到完全饱和状态的。 (3)土的压实特性的机理解释 土的压实特与土的组成与结构、土粒的表面现象、毛细管压力、孔隙水和孔隙气压力等均有关系,所以因素是复杂的。压实的作用是使土块变形和结构调整以致密实,当松散土的含水率处于偏干状态时,由于粒间引力使土保持比较疏松的凝聚结构,土中孔隙大多相互连通,水少而气多,在一定的外部压实功能作用下,虽然土孔隙中气体易被排出,密度可以增大,但由于较薄的强结合水水膜润滑作用不明显以及外部功能不足以客服粒间引力,土粒相对移动便不显著,因此压实效果比较差;当含水率逐渐加大时,水膜变厚、土块变软,粒间引力减弱,施以外部压实功能则土粒移动,加之水膜的润滑作用,压实效果渐佳;在最佳含水率附近时,土中所含的水量最有利于土粒受击时发生相对移动,以致能达到最大干密度;当含水率再增加到偏湿状态时,孔隙中出现了自由水,击实时不可能使土中多余的水和气体排出,从而孔隙压力升高更为显著,抵消了部分击实功,击实功效反而下降。这便出现了图中击实段曲线右段所示的干密度下降的趋势。在排水不畅的情况下,过多次数的反复击实,甚至会导致土体密度不加大而土体结构被破坏的结果,出现工程上所谓的“橡皮土”现象。 3.压实土的压缩性和强度 (1)压缩性 压实土的压缩性取决于它的密度和加载时的含水率,对击实土进行压缩试验时可发现,在某一荷载作用下,有些土样压缩稳定后,如加水使之饱和,土样就会在同一荷载作用下出现明显的附加压缩。而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否和击实式样时的含水率很有关系。 一般来说,填土在压实到一定密度以后,其压缩性就大为减小。当土的干密度大于1.65克每立方厘米时,变形模量显著提高,这对于作为建筑物地基的填土显得尤为重要。 (2)强度 压实土的抗剪强度性状也主要取决于受剪时的密度和含水率。偏干式样强度较偏湿式样强度大,但不呈现明显的脆性破坏特性,所以就强度而言,用偏干的土样去填筑是大有好处的,这一室内试验得出的论点已为相当多的现场资料所证实。 上述关于土的强度试验结果说明,一般情况下,只要满足某些给定的条件,压实土的强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正如关于它的压缩性特征的研究所发现的压实土遇水饱和会发生附加压缩问题一样,在强度方面它也有潜在的危险的一面,即浸水软化会使强度降低,这就是所谓水稳定性问题。公路、铁路的路堤和堤坝等土工构筑物都无法避免浸水湿润,尤其是那些修筑于河滩地带的过水路堤,水稳定性的研究与控制更为重要.

    注意事项

    本文(土力学第十章 土的动力性质和压实性.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