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明渠施组设计.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导流明渠施组设计.精品文档.目 录第一章 工程综合说明- 1 -1.1 概述- 1 -1.2水文气象资料- 3 -1.3 地形地质条件- 5 -1.4 主要工程项目和工程量- 9 -1.5 控制工期- 10 -1.6 发包人提供条件- 10 -1.6.1 对外交通- 10 -1.6.2 场内交通- 11 -1.6.3 施工供电- 14 -1.6.4 施工供风- 14 -1.6.5 施工供水- 14 -1.6.6 施工通信- 14 -1.6.7 临时设施- 15 -1.6.8 砂石骨料系统- 15 -1.6.9 混凝土拌和系统- 15 -1.6.10 施工机械修配和加工厂- 15 -1.6.11 弃渣场- 15 -1.6.12 仓库和堆料场- 16 -1.7 当地社会环境- 16 -1.8 当地市场情况- 16 -第二章 施工总体规划说明- 17 -2.1 施工总体目标- 17 -2.1.1 工程质量目标- 17 -2.1.2 施工进度目标- 17 -2.1.3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目标- 17 -2.1.4 文明施工目标- 18 -2.1.5 环保水保目标- 18 -2.1.6 森林防火目标- 18 -2.2 我公司在本标段工程中的优势- 18 -2.3 本合同工程主要施工特点、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23 -2.3.1 本合同工程主要施工特点、重点、难点- 23 -2.3.2 针对本合同工程主要施工重点、难点采取的相应措施- 24 -2.4 施工总体规划- 26 -2.5 主要项目施工方案综述- 26 -2.5.1 施工总布置方案- 26 -2.5.2 开挖施工方案- 28 -2.5.3 支护施工方案- 29 -2.5.4 混凝土施工方案- 30 -2.6 工程施工中“四新”的应用- 33 -第三章 施工总进度计划- 34 -3.1 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依据和原则- 34 -3.1.1 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依据- 34 -3.1.2 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原则- 34 -3.2 控制性工期要求- 35 -3.3 工期目标- 35 -3.4 各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35 -3.4.1 施工期准备- 35 -3.4.2 施工期水流控制- 36 -3.4.3 左坝肩段开挖及支护工程- 36 -3.4.4 明渠段开挖及支护工程- 36 -3.4.5灌浆平洞开挖及支护工程- 37 -3.4.6 右岸扩挖工程- 37 -3.4.7 混凝土施工门机安装及拆除- 37 -3.4.8 2#挡水坝段混凝土工程- 38 -3.4.9 3#溢流坝明渠段混凝土工程- 39 -3.4.10 4#溢流坝明渠段混凝土工程- 40 -3.4.11 下游明渠段(坝0+073.0坝0+225.5)混凝土工程- 42 -3.4.12 灌浆平洞混凝土工程- 43 -3.4.13 施工场地清理及竣工资料- 43 -3.5 关键线路分析- 43 -3.5.1 关键线路- 44 -3.5.2关键线路工期分析与论证- 44 -3.6 分季完成开挖工程量计划表- 44 -3.7 施工强度分析及主要强度指标- 45 -3.8 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46 -3.8.1 关键项目进度保证专项措施- 46 -3.8.2 施工组织保证措施- 47 -3.8.3 技术管理保证措施- 47 -3.8.4 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48 -3.8.5 安全文明施工及协调管理保证措施- 48 -3.8.6 进度管理保证措施- 48 -3.8.7 施工资源管理保证措施- 49 -第四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 50 -4.1 布置原则及依据- 50 -4.1.1 布置原则- 50 -4.1.2 布置依据- 50 -4.1.3 布置说明- 50 -4.2 施工道路布置- 51 -4.2.1 布置依据及原则- 51 -4.2.2 对外交通- 52 -4.2.3 发包人提供场内交通- 52 -4.2.4 临时施工道路规划- 55 -4.2.5 施工道路维护- 56 -4.3 施工供风系统- 56 -4.3.1 系统规模- 56 -4.3.2 供风方案- 56 -4.4 施工供水系统- 58 -4.4.1设计依据及原则- 58 -4.4.2供水系统布置- 58 -4.5 施工供电及照明用电- 60 -4.5.1 设计依据- 60 -4.5.2 供电条件- 60 -4.5.3 供电方案- 60 -4.5.4 施工照明- 63 -4.5.5 用电设备配置- 63 -4.6 施工辅助企业- 64 -4.6.1 综合加工厂- 64 -4.6.2 机械设备停放及修理厂- 65 -4.7 仓储设施- 66 -4.7.1 综合仓库- 66 -4.7.2 油库- 66 -4.7.3 炸药库- 66 -4.8 砂石加工系统- 67 -4.9 混凝土拌和系统- 67 -4.10 料场及渣场规划管理- 67 -4.10.1 渣场规划- 67 -4.10.2 渣场管理措施- 67 -4.11 工地试验室- 68 -4.11.1 材料试验- 68 -4.11.2现场试验- 68 -4.12 施工通讯- 68 -4.13 办公及生活设施- 68 -4.14 其他设施- 69 -4.14.1 消防设施- 69 -4.14.2 医疗卫生设施- 69 -4.14.3 施工安全设施- 70 -4.14.4 各种信号的设置- 70 -4.14.5 施工环境保护设置- 70 -4.15 施工用地计划- 71 -第五章 施工导流及水流控制- 73 -5.1 水文气象条件- 73 -5.2 特点难点及对策- 74 -5.3 基坑抽排水- 74 -5.3.1 初期排水- 74 -5.3.2 经常性排水- 74 -5.4 安全渡汛措施- 75 -5.4.1 汛期形象面貌要求- 75 -5.4.2 安全度汛措施- 75 -5.4.3 防汛准备- 75 -第六章 开挖及支护工程- 77 -6.1 工程概况- 77 -6.1.1 施工内容- 77 -6.1.2 结构概况- 77 -6.1.3 地质概况- 77 -6.1.4主要工程量- 79 -6.2开挖施工主要特点、难点和重点及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 79 -6.2.1 开挖主要特点、难点和重点- 79 -6.2.2 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 80 -6.3 左岸明挖工程- 81 -6.3.1 施工布置- 81 -6.3.2 开挖分区分层、施工程序、施工方法- 85 -6.3.3 施工准备- 88 -6.3.4 石方明挖钻爆设计- 88 -6.3.5 爆破施工程序及方法- 94 -6.3.6 石方挖装运输- 95 -6.3.7 土方明挖施工方法- 96 -6.3.8 拦碴坎和集碴平台- 96 -6.3.9 开挖基坑抽排水- 97 -6.3.10 开挖强度分析- 97 -6.4 右岸河道扩挖工程- 97 -6.4.1 施工布置- 97 -6.4.2 开挖施工程序- 98 -6.4.3 开挖施工方案- 98 -6.4.4 开挖强度分析- 99 -6.5 灌浆廊道洞挖工程- 99 -6.5.1 施工布置- 100 -6.5.2 开挖施工程序- 100 -6.5.3 开挖施工方案- 101 -6.5.4进洞前洞口加固- 101 -6.5.5洞挖施工方法- 101 -6.5.6 洞挖爆破设计- 103 -6.5.7 循环作业时间- 105 -6.5.8不良地质洞段处理措施- 105 -6.5.9临时及系统支护- 105 -6.6 边坡支护施工- 105 -6.6.1 边坡支护与开挖作业施工程序- 106 -6.6.2 边坡支护施工布置- 106 -6.6.3 边坡锚杆施工- 106 -6.6.4 喷混凝土施工- 109 -6.6.5 边坡挂钢筋网施工- 112 -6.7 开挖支护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112 -6.7.1 工序时间、工期计算- 112 -6.7.2 开挖及支护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113 -6.7.3 开挖及支护工程施工强度指标- 115 -6.8 开挖施工资源配置计划- 115 -6.8.1施工设备生产率计算- 116 -6.8.2主要施工设备配置- 119 -6.8.3 开挖与支护主要劳动力配置计划- 122 -6.8.4开挖与支护主要物资材料计划- 123 -6.9 开挖支护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23 -6.9.1 开挖质量保证措施- 123 -6.9.2 支护质量保证措施- 124 -6.10 开挖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27 -6.10.1开挖安全保证措施- 127 -6.10.2 支护安全保证措施- 129 -6.11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30 -6.11.1 文明施工措施- 130 -6.11.2 环境保护措施- 130 -第七章 混凝土工程- 133 -7.1 工程概况- 133 -7.1.1 工程项目内容- 133 -7.1.2 工程简介- 133 -7.1.3 招标文件进度要求- 133 -7.1.4 主要工程量- 133 -7.2 工程特点、难点分析及其对策- 134 -7.2.1 工程主要施工特点、难点- 134 -7.2.2 主要施工对策- 135 -7.3 施工总体规划- 135 -7.4 施工准备- 137 -7.5 施工布置- 138 -7.5.1 临时施工道路布置- 138 -7.5.2 施工供水- 138 -7.5.3 施工供电- 138 -7.5.4 混凝土拌和系统- 138 -7.6 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 138 -7.6.1 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138 -7.6.2 混凝土浇筑仓面设计- 139 -7.6.3 施工分缝、分块、分层- 140 -7.6.4 混凝土水平运输方案- 145 -7.6.5 混凝土垂直运输方案- 146 -7.6.6 铺料方法- 151 -7.6.7 混凝土平仓振捣- 154 -7.6.8 混凝土浇筑收面- 154 -7.7 混凝土养护- 155 -7.7.1 养护方法- 155 -7.7.2 养护时间- 155 -7.7.3 养护其它要求- 156 -7.8 施工缝处理- 156 -7.8.1 水平施工缝面处理- 156 -7.8.2 垂直施工缝面处理- 157 -7.8.3 清除废物的弃置- 157 -7.8.4 建基面处理- 157 -7.9 模板工程- 158 -7.9.1 模板设计原则- 158 -7.9.2 模板施工- 159 -7.9.3 模板拆除- 160 -7.9.4 模板校正及维护- 161 -7.9.5 模板及支架施工技术要点- 161 -7.9.6 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62 -7.10 钢筋工程- 162 -7.10.1 钢筋加工- 162 -7.10.2 钢筋运输- 163 -7.10.3 钢筋安装- 163 -7.10.4 钢筋制作安装技术要点- 164 -7.11 预埋件工程- 165 -7.11.1 止水施工- 165 -7.11.2 接缝灌浆预埋管- 166 -7.11.3 坝体排水管预埋- 167 -7.11.4 冷却水管预埋- 167 -7.12 灌浆平洞混凝土衬砌- 168 -7.13 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 168 -7.13.1 编制依据- 168 -7.13.2 温度控制标准- 168 -7.13.3 温度控制基本参考资料- 169 -7.13.4 混凝土温控措施- 171 -7.14 特殊季节施工措施- 177 -7.14.1 混凝土雨季施工措施- 177 -7.14.2 混凝土低温季节施工措施- 178 -7.15 施工进度计划及强度分析- 181 -7.15.1 混凝土工程编制主要依据- 181 -7.15.2 明渠混凝土浇筑进度计划- 181 -7.15.3 2#、3#、4#坝段混凝土浇筑工期计划- 183 -7.15.4 其它工期计划- 189 -7.15.5 混凝土浇筑强度分析- 190 -7.16 混凝土施工资源配置- 191 -7.16.1 劳动力计划- 191 -7.16.2 机具设备- 192 -7.17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93 -7.18 安全保证措施- 193 -7.18.1安全技术措施- 193 -7.18.2 劳动安全措施- 194 -7.18.3 混凝土浇筑安全措施- 195 -7.18.4 混凝土运输安全措施- 196 -7.18.5 供电、电器设备安全措施- 196 -第八章 钻孔与灌浆工程- 197 -8.1 概述- 197 -8.1.1 基本情况- 197 -8.1.2 工程地质情况- 197 -8.1.3 引用标准和规程规范- 198 -8.1.4 重点及难点分析- 199 -8.2 施工布置- 199 -8.2.1 施工布置规划原则- 200 -8.2.2 对外交通- 200 -8.2.3 对外通讯- 200 -8.2.4 施工营地、办公区、仓库及实验室- 200 -8.2.5 施工用水- 200 -8.2.6 施工用电、用风- 201 -8.2.7 灌浆施工布置- 201 -8.2.8 生产污水与废弃物处理系统- 202 -8.3 主要材料- 202 -8.3.1 说明- 202 -8.3.2 水泥- 202 -8.3.3 水- 203 -8.3.4 掺合料- 203 -8.3.5 外加剂- 203 -8.4 施工方法及工艺- 203 -8.4.1 固结灌浆- 203 -8.4.2 接缝灌浆- 208 -8.4.3 接触灌浆- 211 -8.4.4 排水孔施工- 212 -8.4.5 主要资源配置- 213 -8.5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214 -第九章 施工测量与试验检验- 216 -9.1 施工测量- 216 -9.1.1 测量范围及内容- 216 -9.1.2 施工测量标准及参照规范- 216 -9.1.3 现场人员与设备配置- 217 -9.1.4 施工测量- 217 -9.1.5 竣工测量- 221 -9.1.6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221 -9.2 试验与检验- 222 -9.2.1 现场试验工作范围及内容概述- 222 -9.2.2 试验资质、机构设置及设备配置- 222 -9.2.3 工地试验室管理- 224 -9.2.4 现场试验计量器具检定及拌和衡量系统校准、维护- 226 -9.2.5 现场试验对工程质量控制程序及方法- 227 -9.3 爆破试验- 228 -9.3.1 试验目的- 228 -9.3.2 试验内容- 229 -9.3.3 试验部位- 229 -9.3.4 试验方法与爆破方案- 229 -9.3.5 拟提交成果- 229 -9.3.6 爆破试验工程量- 230 -9.3.7 爆破试验项目数量- 230 -9.4 混凝土试验- 230 -9.4.1 试验目的- 230 -9.4.2 试验内容- 230 -9.4.3 外加剂优选试验- 231 -9.4.4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231 -9.4.5 水泥、外加剂相容性试验- 231 -9.4.6 砼性能试验- 232 -9.4.7 配合比室内试验组合- 232 -9.5 灌浆试验- 232 -第十章 现场组织机构及职责- 233 -10.1 施工组织机构- 233 -10.2 施工组织机构中各部门职责- 234 -第十一章 资源配置计划- 238 -11.1劳动力计划- 238 -11.1.1项目部人员配置- 238 -11.1.2各作业队人员配置- 238 -11.2材料计划- 241 -11.2.1水泥- 241 -11.2.2钢筋- 241 -11.2.3火工产品- 241 -11.2.4柴油- 242 -11.2.5电- 242 -11.2.6粉煤灰- 242 -11.2.7砂石骨料- 242 -11.2.8混凝土- 243 -11.3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243 -第十二章 施工期安全监测- 247 -12.1 概述- 247 -12.2 边坡开挖、支护安全监测布设- 247 -12.3 监测方法- 248 -12.4 监测频次- 248 -12.5 施工期观测及观测资料的整编- 248 -12.6 劳动力及资源配置计划- 248 -第十三章 质量保证体系及管理措施- 249 -13.1 质量保证体系- 249 -13.1.1 质量方针- 249 -13.1.2 质量目标- 249 -13.2 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250 -13.2.1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250 -13.2.2 质量保证体系- 250 -13.2.3 质量保证具体措施- 250 -第十四章 安全保证体系及管理措施- 255 -14.1 安全保证体系- 255 -14.1.1 安全管理方针- 255 -14.1.2 安全管理目标- 255 -14.1.3 安全管理体系- 256 -14.2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61 -14.2.1 现场施工安全- 261 -14.2.2 基础施工安全- 263 -14.2.3 高空作业安全- 263 -14.2.4 模板施工安全- 263 -14.2.5 机械施工安全- 264 -14.2.6 车辆运输安全- 264 -14.2.7 拆除施工安全- 265 -14.2.8 用电安全- 265 -14.2.9 高边坡施工安全- 266 -14.2.10 土石方爆破安全- 267 -14.2.11 其他注意点- 267 -14.3 安全事故的处理- 268 -第十五章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269 -15.1 文明施工目标- 269 -15.1.1 施工管理目的- 269 -15.1.2 文明施工总体目标- 269 -15.2 文明施工组织机构- 269 -15.3 文明施工策划- 269 -15.4 文明施工措施- 270 -15.5 文明施工检查考核办法- 271 -第十六章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措施- 273 -16.1 环境保护措施- 273 -16.1.1 环境管理方针- 273 -16.1.2 环境管理目标- 273 -16.1.3 环境管理原则- 274 -16.1.4 环境管理组织机构- 274 -16.1.5 环境因素识别与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控制- 276 -16.1.6 施工期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277 -16.2 水土保持措施- 284 -16.2.1 综合措施- 284 -16.2.2 专项措施- 284 -第十七章 雨季及低温季节施工措施- 287 -17.1 雨季施工措施- 287 -17.1.1 雨季施工前的准备- 287 -17.1.2 土方开挖- 287 -17.1.3 石方开挖- 287 -17.1.4 混凝土施工- 287 -17.1.5 灌浆施工- 288 -17.1.6 边坡支护- 288 -17.2 低温季节施工措施- 288 -17.2.1 土方开挖- 288 -17.2.2 石方开挖- 288 -17.2.3 边坡支护- 289 -17.2.4 混凝土施工- 289 -第十八章 高原地区劳动卫生和医疗保障措施- 292 -18.1 现场医疗组织机构- 292 -18.2 各级医疗机构职责- 292 -18.3 劳动卫生保障- 292 -18.4 医疗保障措施- 293 -18.4.1 劳动和医疗保障基本原则- 293 -18.4.2 卫生保障知识培训- 293 -18.4.3 做好施工队伍初上高原医疗保障工作- 294 -18.4.4 搞好病人后送,保证病人安全- 294 -18.4.5 进入高原前的体格检查- 295 -18.4.6 进入高原的卫生防护- 297 -18.4.7 进驻高原后的卫生防护- 298 -18.4.8 饮食营养与饮水卫生- 300 -18.4.9 高原对劳动能力的影响- 301 -18.4.10 克服高原疲劳对工作及生活影响的措施- 301 -18.4.11 现场生活营区基本卫生要求- 302 -18.5 职工健康保障措施- 302 -第十九章 施工期工地治安及消防措施- 304 -19.1 概述- 304 -19.2 施工期工地治安保证措施- 304 -19.2.1 治安保卫原则- 304 -19.2.2 治安保卫措施- 304 -19.3 施工期消防措施- 305 -19.3.1 施工期消防防火原则- 305 -19.3.2 施工区防火原则- 305 -19.3.3 施工区消防管理制度- 305 -19.3.4 防火区的划分- 306 -19.3.5 施工现场的防火要求和管理- 306 -19.3.6 施工区消防器材的配备- 307 -19.3.7 施工期森林防火责任- 308 -第二十章 现场协调措施- 310 -20.1 施工中的主要干扰- 310 -20.2 施工协调措施- 310 -20.2.1 与当地政府的协调措施- 310 -20.2.2 与业主、监理、设计的协调措施- 310 -20.2.3 与导流明渠CI标的协调措施- 311 -20.3 施工协调承诺- 311 -第一章 工程综合说明1.1 概述藏木水电站是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桑日至加查峡谷段规划5级电站的第4级,上游衔接街需电站,下游为加查电站。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加查县境内,坝址距山南到林芝的省道(S306)约7km,距加查县城约17km。加查县城距山南地区行署泽当镇约140km,距拉萨约325km,对外交通较方便。本工程为二等大(2)型工程,开发任务为发电,无航运、漂木、防洪、灌溉等综合利用要求。坝址控制集水面积157668Km2,占我国境内全流域面积240480Km2的65.6%,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010m3/s。正常蓄水位3310.00m,相应库容0.866亿m3,调节库容0.13亿m3,校核洪水位3310.61m,死水位3305.00m,电站具有日调节能力,坝后式厂房内安装6台85MW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540MW,设计引用流量1071.3m3/s,额定水头53.5m,多年平均年发电量25.008亿Kw.h。枢纽布置格局为重力坝+坝后式厂房,由左右岸挡水坝段、溢流坝段、厂房坝段、冲砂底孔坝段、坝后式地面厂房、消力池和海漫等组成。大坝共分19个坝段,其中1#2#为左岸挡水坝段,17#19#为右岸挡水坝段,3#8#坝段为溢流坝段,9#、16#为左右冲砂底孔坝段,10#15#坝段为厂房挡水坝段。大坝建基面高程3198.00m,最大坝高116m,坝顶总长度389.50m。挡水坝段为左岸2个、右岸3个,最大坝高80m,坝体顶部宽度19.00m,最大底宽76.00m。大坝内布置了基础灌浆廊道、坝基排水廊道,坝内排水兼检测廊道、交通廊道及电梯井等。坝后式厂房由主机间、安装间、副厂房、尾水渠及进厂交通洞等建筑物组成。工程施工分为筹建工程期、准备工程期、主体工程期、完建工程期。筹建工程期历时12个月,从筹建第一年9月第一年8月底,控制项目为场内交通工程施工。准备工程期历时26个月,从第一年9月第三年10月底,控制项目为导流明渠明渠施工。主体工程期历时49个月,从第三年11月第七年11月底,控制项目为二期围堰及大坝施工。完建工程期历时15个月,从第七年12月第九年2月底,控制项目为后续机组安装。从准备工程开工至工程完建,总工期90个月。导流明渠CII标工程包括:左岸一期混凝土重力坝(包括1#、2#挡水坝段开挖及部分混凝土浇筑、3#、4#溢流坝段及下游消能设施(与导流明渠结合),桩号(坝)0-010.0m(坝)0+225.50m【(渠)0+128.39m(渠)0+363.89m】开挖支护及部分混凝土等工程项目、右岸河道扩挖、灌浆廊道开挖、支护、混凝土衬砌等项目。导流明渠布置在左岸二孔溢流坝内,采用全断面混凝土结构。明渠轴线长1165.1m,进口高程3248.00m,出口高程3243.00m,纵坡i=0.008718。明渠设计流量为8870 m3/s(p=5%),渠底宽为35.00m,渠身采用矩形断面。明渠右导墙最大底宽8.00m,最大墙高45.00m,基础坐落在1基岩上, 建基高程3220.003239.97m。明渠底板厚3.00m,明渠左边墙采取衡重式结构,底宽3.00m。明渠进口布置成喇叭形,右导墙进口形态根据水工模型试验成果为椭圆曲线(x2/ 362+ y2/ 152=1)。明渠出口为使水流尽早进入主河道,减小回流对下游右岸综合加工系统场地和下游围堰的冲刷,对出口河道进行清挖,清挖范围长230.00m。明渠左边坡开挖最大高程3365.00m,开挖坡度根据地质提供的资料,基岩类为10.3,1类为10.3,2类为10.5,类为10.75,类为11,覆盖层为11.25。在坝段和消力池段边坡,属永久边坡,其开挖坡度和支护按水工建筑物要求布置,其余段边坡基本为1类岩石,按照1:0.3进行开挖,喷砼15cm及局部1类以外的采用8m长32、5m长25锚筋加强支护。在高程3285.00m和3314.00m,各设一条3.00m宽的有排水沟的马道。明渠出口处左岸的白助沟,根据地质资料,沟里常年有水,流量约10L/s,现状稳定,爆发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对白助沟的处理措施只在将沟水引出,用浆砌石对沟进行砌护,然后将沟水引到明渠出口以外。一期纵向围堰是保护导流明渠施工的临时挡水建筑物,顺河流向布置在河道的左岸,全长861.71m,上、下游段分别位于明渠进、出口位置,分别长126.48m和153.13m,中间顺河段围堰轴线距明渠轴线56.50m。根据一期基坑导流设计流量7760 m3/s(p=10%),上、下游水位分别为3260.64m和3256.27m,加安全超高和河水壅高,拟定上游段围堰顶高程3262.30m,下游段围堰顶高程3257.80m,中间顺河段围堰顶高程由3262.30m渐变至3257.80m。根据地质地形条件,纵向围堰中间河段近125m不需堆筑围堰,直接由岩梗挡水。纵向围堰采用土石围堰型式,堰顶宽度5m,迎水面坡比1:1.75,背水面坡比1:1.5。堰体采用土工膜心墙防渗,由于覆盖层孤石较多,颗粒级配不好,透水性强(k=1.0×1001.0×10-3),故围堰基础防渗采用混凝土防渗墙。根据枯期水位,确定防渗墙施工平台高程上游段3257.00m,下游段3248.50m。防渗墙底部深入基岩1.0m,最大墙高27.0m。岩梗挡水段进行帷幕灌浆。1.2水文气象资料根据招标文件,本标段工程水文气象资料如下:藏木水电站位于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地区。根据加查气象站(测站高程3260.0m)19782004年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9.2, 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为32.0、16.6;多年平均降水量540.5 mm,历年一日最大降水量51.3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51,历年最小相对湿度为零;多年平均风速为1.6m/s,多年最大风速为19 m/s,相应风向SE;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075.2mm。加查气象站特征值统计表见表1.2-1。表1.2-1 西藏自治区 加查气象站气象要素统计表 月份 数值项目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气温()平均0.02.76.49.613.216.316.415.914.310.44.70.69.2极端最高23.424.032.028.430.830.731.930.128.727.123.819.832.0极端最低-16.6-13.5-10.0-5.4-3.32.04.44.90.7-5.4-10.5-14.7-16.6平均气压(hpa)683.7682.6683.1684.7685.1684.6685.4686.9687.9688.1687.8686.8685.6平均日照时数(h)231.1215.5226.9219.3234.1195.6179.4182.1193.8244.7240.2227.82590.5平均蒸发量(mm)110.8139.3197.6211.1245.8224.8195.9181.1162.2179.7130.196.92075.2风平均风速(m/s)1.62.22.52.22.11.71.21.21.11.31.31.11.6平均最大风速(m/s)8.910.111.39.69.08.87.26.66.07.37.98.012.3最大风速(m/s)12.016.019.014.011.015.012.010.09.012.010.018.019.0相应风向W、SSWESESEWNWE、ENEWNWS、ESESSE、NW、WSEESE、SW、WNW、ESE、WNWSE平均大风天数(d)1.43.04.93.11.90.90.40.50.20.40.40.918.1降水平均降水量(mm)1.22.38.919.544.590.3152.3133.973.211.92.10.4540.5最大(mm)及年份10.38.327.858.6121.4182.1288.3286.0142.732.618.75.9748.41993199019792004200019792004199819781986198519792004最小(mm)及年份000.40.64.624.562.65121.8000334.3多年多年19811999198619831992198119921994多年多年1986一日最大降水量(mm)9.04.414.316.026.236.142.451.337.721.48.72.251.3平均降水天数(d)1.02.14.79.413.620.423.423.420.55.11.60.5125.75mm天数(d)0.10.00.41.03.06.010.79.54.70.80.10.036.410mm天数(d)0.00.00.00.11.22.65.74.41.60.10.00.015.925mm天数(d)0.00.00.00.00.00.20.40.50.20.00.00.01.3最大冻土深度(cm)19.012.07.04.00.00.00.00.00.05.09.016.019.0湿度平均相对湿度(%)34.035.040.048.053.063.071.071.069.054.043.037.051.0最小相对湿度(%)及年份0.00.00.00.05.08.012.014.010.03.00.00.00.0多年多年多年多年199719842年1995198319961984多年多年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径流主要由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组成。工程所在地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段,其径流补给以降雨为主,地下水和融雪水也占较大比重。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