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邻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专顶防护方案20130815.doc
-
资源ID:17245382
资源大小:24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毗邻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专顶防护方案20130815.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毗邻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专顶防护方案20130815.精品文档.目 录一、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条件.2二、编制依据2三、编制原因2四、工程地质条件34.1岩土层结构概况34.2水文地质概况44.3基坑围护方案概述4五、周边建(构)筑物施工监测55.1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内容55.2建筑物变形观测方法65.3成果整理和提交7六、地下管线保护措施86.1施工工艺的选择86.2管线保护措施8毗邻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专项防护方案一、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条件广东省农垦仓库及加工厂“旧厂房”改造项目工程,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粤垦路619号,燕岭路和粤垦路的西南角处,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20812,由1栋22层、1栋24层、1栋26层和1栋18层写字楼及地下室工程组成,地上建筑面积87530.3,地下建筑面积32280.6。场地原为广东省农垦仓库及加工厂旧厂房,现已拆除,东北侧为粤垦路。基坑西北侧为宽约60米,长80米平台,场地基本平整,基坑西侧约10m为省农垦物资总公司职工宿舍楼,为8层框架结构,无地下室。基坑南侧约4m为燕岭公园。基坑东侧约20m为侨燕阁A栋商住楼,为28层框架结构,两层地下室。该商住楼现未投入使用。基坑周边管线较多,均沿粤垦路铺设。二、编制依据1、广东省农垦仓库及加工厂“旧厂房”改造工程建筑与结构施工图2、广东省农垦仓库及加工厂“旧厂房”改造工程总承包工程合同文件3、广东省农垦仓库及加工厂“旧厂房”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4、相关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图集以及地方标准、地方法规。5、建设单位主持召开的图纸会审记录。三、编制原因在支护和结构施工、基坑的开挖、降水过程中,施工对地层产生的扰动,基坑内外地基土应力的重分布,有可能会引起支护结构、地表及附近土层的变形或沉陷,危机基坑、主体结构的问题和附近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因此,在基坑围护和结构施工过程中,必须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并根据检测成果,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以确保建(构)筑物及作业人员、居民的安全。基坑施工的不可预见性因素较多,若施工期间的周围环境有变,或地质出现异常,就有可能使维护体系或基坑处于危险状态。此时,如果施工监测的工作没有跟上,或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就使设计与施工出现偏差,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及时预警,从而酿成事故。因此,加强围护施工与基坑开挖过程的监测,掌握基坑及附近环境的实际工作状态,对确保结构安全、经济、可靠和施工的顺利进行是非常必要的。四、工程地质条件4.1、岩土层结构概况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野外地质钻探,场地普遍为第四系松散层覆盖,下伏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地层。第四系松散层主要包括人工填土层、坡积层、残积层等。现由新至老简述如下:人工填土层(Q4ml)场地内人工填土层主要为杂填土,主要为灰褐色、灰黄色、灰色等,填土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粉质粘土、砼块、砖头、碎块石和砂土,局部夹少量生活垃圾。大部分呈松散稍密状,局部压实。本层分布广泛,直接出露于地表,本次勘察在所有钻孔中都有揭露,层顶标高35.2045.18m,顶面埋深为0.00m,厚度为0.505.80m,平均厚度2.12m。坡积土层(Qdl) 粉质粘土层:灰色、灰黄色、灰褐色、棕黄色、褐红色等,大多坚硬状,局部硬塑状。局部为粘土或者粉土。粘性一般,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局部含少量粉细砂,手捏具砂感。本层在场地内广泛分布。层顶标高为29.8446.68m,厚度为1.5016.60m,平均厚度9.35 m。冲洪积土层(Q4al+pl) 粉质粘土层:灰色、深灰色等,可塑状态,局部为软塑。粘性较好,韧性及干强度低,局部含少量粉细砂。本层在场地东北面局部分布。层顶标高为20.1322.70m,厚度为1.907.00m,平均厚度3.82 m。残积层(Qel)由残积作用而风化形成的砂质粘性土或砾质粘性土组成,局部为粉质粘土,其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矿物成份已全部改变并已风化成土状,锹镐易挖掘,干钻易钻进,具可塑性,以砂粒为主,夹少量风化碎屑和角砾等。硬塑坚硬状砂质粘性土层:黄褐色、褐红色、灰白色、灰褐色等,硬塑-坚硬,局部为砾质粘性土。局部夹全风化花岗岩碎屑及强风化花岗岩碎块,场地内局部分布。层顶标高为20.8042.79m,层厚度为2.606.90m,平均厚度4.65m。基岩()根据岩石风化程度的不同分为全风化带、强风化带、中风化带及微风化带。(1)全风化花岗岩:褐黄色、灰白色、褐红色、灰褐色等,岩芯呈坚硬土柱状、土块状。岩石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但结构尚可辨认。多呈密实状,具有较强的透水性,遇水易软化崩解,局部夹强风化花岗岩碎块。岩石全风化带在可挖性方面属于土层。本层在场地内广泛分布,共在34个钻孔中有揭露。层顶标高为15.7046.39m,厚度为1.7023.30m,平均厚度9.09m。(2) 强风化花岗岩:灰褐色等,岩芯呈土柱状、碎块状。细粒、中粒、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岩块可用手折断。钾长石用手捏成砂状,斜长石、云母多已风化成高岭土或粘土。遇水易崩解,局部夹全风化花岗岩或者中风化岩块。本层分布广泛,所有钻孔均有揭露。层顶标高为0.7044.59m,厚度为1.4026.10m,平均厚度11.48m。(3) 中等风化花岗岩:青灰色、褐黄色、灰白色、灰褐色等,岩芯呈扁柱状、短柱状、块状。细、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风化裂隙被铁染,并充填少量风化物。斜长石矿物风化较深,钾长石、云母矿物风化轻微。岩质硬,锤击声稍脆,不易击碎。局部夹强风化岩、微风化岩。本层分布广泛,基本所有钻孔中均有揭露。层顶标高为-4.2033.29m,厚度为0.5012.40m,平均厚度3.19m。(4) 微风化花岗岩:青灰色、褐黄色、灰白色、灰白色、灰褐色等,岩芯呈柱状、扁柱状和长柱状。细、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组织结构基本未变化,断口处新鲜,节理面稍被铁染,岩质坚硬,锤击声脆。局部夹中等风化岩。层顶标高为-7.8014.69 m,厚度为0.706.69 m,平均厚度3.74m。4.2、水文地质概况本场地中主要有一层地下水:基岩承压水含水层。承压水,由于其上有隔水层覆盖,承压水头常年变化不大。该含水层主要在该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区进行补给,通过迳流在排泄区进行排泄,若地下水水力平衡条件发生改变,含水层也可通过越流进行补给。地下水位大致水平。由于该含水层上覆较厚的隔水层,所以该含水层与地表水水力联系弱。本场地第四系土层主要为花岗岩残积土<3>和全风化土层<4>中少量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大气蒸发排泄。该层与地表水水力联系较强。水位受季节和降雨影响较大。4.3、基坑围护方案概述根据场地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结合场地周边环境及施工工期影响,基坑支护方案如下:A-B段、B-C段及C-D段基坑围护结构采用超前钢管+土钉墙+两道预应力锚索的支护形式。为满足锚索设置时对基坑侧壁刚度的要求,在超前钢管后采用单排600mm450mm双管旋喷桩。D-E-F段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一道预应力锚索的支护形式。围护桩采用钻孔灌注桩,桩间挂网喷混凝土,桩顶部设置冠梁。F-G段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两道预应力锚索的支护形式。围护桩采用钻孔灌注桩,桩间挂网喷混凝土,桩顶部设置冠梁。G-H段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两道预应力锚索+放坡的支护形式。围护桩采用钻孔灌注桩,桩间挂网喷混凝土,桩顶部设置冠梁。桩顶上方采用一级放坡,坡率为1:1。H-I段基坑采用骨架梁护坡+钻孔灌注桩+四道预应力锚索的支护形式。骨架梁护坡段对山体高差部分进行骨架梁植被护坡。I-J段、J-K段及K-L段基坑采用骨架梁护坡+钻孔灌注桩+五道预应力锚索的支护形式。骨架梁护坡段对山体高差部分进行骨架梁植被护坡。L-M段基坑采用骨架梁护坡+钻孔灌注桩+四道预应力锚索的支护形式。骨架梁护坡段对山体高差部分进行骨架梁植被护坡。M-M-N段基坑深度采用钻孔灌注桩+两道预应力锚索的支护形式。N-N-O段、O-A段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三道预应力锚索+放坡的支护形式。桩顶上方采用一级放坡,坡率为1:1。五、周边建(构)筑物施工监测5.1、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内容 和常规的建筑物变形观测相比,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有其特殊的一面,即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与基坑施工的工况、工期的长短等均有很大关系。在基坑施工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建筑物的变形将会逐渐趋于缓和直至恢复正常。施工前应对影响区域内的建筑物进行拍照存档和各项观测的初始值进行取测。 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的要求,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内容一般有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倾斜观测和裂缝观测等等,而建筑物的倾斜和裂缝等情况往往是由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因此,在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内容中,沉降观测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5.2、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方法 5.2.1沉降观测 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高程控制点为水准点,沿基坑周边、道路等附近布设沉降观测点,以形成一个高程控制观测网对周边环境进行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按水准监测方法施测,采用中丝读数进行闭合观测。土方开挖过程中,每周对各观测点进行12次的沉降观测,观测应在标志稳定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发现观测数据有错或者有怀疑时,必须重测并注明原因,观测完毕,应在现场计算闭合差,若超限应立即重测。5.2.2倾斜观测 建筑物的主体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物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水平位移与高差,从而计算出建筑物整体的倾斜度和倾斜方向。一般采用经纬仪投点法、测水平角法或前方交会法。由于受施工场地的影响,很多情况下不方便采用以上直接测量方法,我们也可以采用测定基础沉降差法来计算建筑物的倾斜。 计算公式:建筑物倾斜=*H/L 为两测点的沉降差,L为两测点间水平距离,H为建筑物的高度。 5.2.3水平位移观测 基准点是必须设在变形区以外的点,以大于50m为宜,观测点则沿基坑周边布置,采用瑞士T2经纬仪方向观测法测角度,钢尺测量距离的方法进行支护结构的顶部水平位移检测。 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周观测12次,观测时取每边一基点架设经纬仪,后视另一基点,设置准直线以观测点,各观测点相对于准直线的垂直偏移量。 要尽量减少仪器的对中,照准误差和调焦误差的影响。 测量时不能受阳光照射,气泡置中不能超过一格,且测距钢尺必须经过鉴定。序号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原则监测目的与要求量测频率警戒值1地表水平位移及沉降在基坑四周地表上设置纵向测点监测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及地下管线水平位移沉降及确保安全开挖过程及主体施工1次/2天设计确定2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在支护结构内有代表性区埋设测点监测基坑开挖引起的支护结构变位情况开挖过程1次/2天设计确定5.2.4裂缝观测 裂缝观测应测定建筑物上的裂缝分布位置,裂缝的走向、长度、宽度及其变化程度。在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个面上有多个裂缝的情况下,裂缝观测应该选取多个观测点,观测点的相距位置不要大于6米。 裂缝观测点一般可以敷设石膏饼,来观测其裂缝变化的情况。观测期较长时,采用镶嵌或埋入墙面的金属标志。观测期较短的采用油漆线标志或用建筑胶粘贴的金属标志。建筑物的裂缝观测前期,应该对观测的裂缝相关情况有照片资料,照片上要有可以量测对比的钢尺等。 裂缝的原始宽度和长度可以用钢尺来测定。裂缝宽度的变化应该用读数显微镜来测定。在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小钢尺或游标卡尺等工具定期量出标志间距离,求得裂缝变化值。裂缝长度的量测可以用钢尺来测定。 裂缝量测的过程中要记录裂缝发展的情况,并应该注意到新出现的裂缝。对新出现的裂缝,如有明显发展变化较大的要设置观测点。 以上所有各项观测内容在实施的时候都应注意: (1)初始值取测的工作必须在工程施工前进行,且为了确保首次观测的准确可靠,要进行至少2次测量,然后取2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2)固定观测人员,固定仪器,沉降观测要固定观测路线。采用这样的三固定原则以减小误差。 (3)每次观测前要先检测基准点。 (4)变形观测频率和警戒值要以各规范中所做的规定或业主、设计等相关部门的要求为准。 5.3、成果整理和提交 变形观测的外业工作完成后,还必须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及时编制出变形观测日报表,以为施工单位提供施工指导,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一般日报表的内容要包括:测量日期、时间、天气、测点编号、测量值、本次变化、累计变化、负责人、测量计算人、记录人等,并应附相应工况和说明情况,在需要的时候应该有必要的变化对比曲线。日报表一般当天提交。有特殊情况或出现险情时,应及时提供变形观测速报,再提交报表。 由于基坑施工中对周边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与常规的变形观测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成果整理和提交时还应做到以下“四要”原则: (1)资料处理要及时。 (2)数据计算要准确。 (3)工况描述要清晰。 (4)内容提交要完整。 六、地下管线保护措施在土方开挖前甲方应提供本地区开挖范围内的市政管线分布图及相关说明文件,作为土方开挖的依据。分布图及说明文件应该是最新版本,真实地反映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并由甲方有关负责人签字认可。我们项目部总体上:(l) 思想上要对管线保持高度重视;(2)人工开挖样洞,施工前必须全部暴露清楚,便于保护;(3)落实专人负责;(4)管线保护工作首先办好监护,后落实专门措施,这样能有效地加以保护。6.1 施工工艺的选择1.在地下管线较多的区域施工时,应该选用对管线扰动较小的施工工艺,不宜采用荷载大的重型机械施工工艺,在选用对土体产生挤压、引起土体变形和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施工工艺时,应尽量分阶段进行,以减小对附件管线的扰动;2.管线周围的土体加固。一是施工前对地下管线与施工区之间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二是施工结束后对管壁或井壁松散土和孔隙进行注浆充填加固;3.对于埋深较大而又临近施工区域的管线,可以采用隔离法,通过各种桩来限制管线周围的土体位移,避免振动或挤压管线,也可以通过在施工部位和管线之间挖出空间,以起到隔断挤压力和振动力的作用;4.对于施工开挖后裸露在外的管线,可以通过采用支撑或悬吊等方法来减小土体开挖后管线的变形和位移;5.在雨季施工时,应注意防治洪水对管线及周围土体的冲涮。6.2 管线保护措施为保证公用管线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本公司拟定如下具体管线保护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贯彻实施。1.项目部组成以项目经理总负责,项目部安全部、工程部组成的管线保护领导小组,加强深坑开挖、排水沟开挖、电缆埋设等施工期间对原有管线的保护工作;2.教育每个工人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保护公用管线的重要性及损坏公用管线的危害性,特别是在路口附近,现场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更应高度重视。3.根据甲方提供的开挖区域内的管线分布图,在埋设管线的位置悬挂警示牌;管线分布图中,可能有部分管线在平面图中未显示出来或者图示中给出的位置不够准确,施工时,开挖上部56m土层时应小心,应有专人指挥,仔细观察,待其位置暴露后通知甲方及有关部门进行妥善处理后再进行开挖。严禁下列行为:(1)上部开挖时未有指挥人员或对基坑清况不了解即擅自开挖;(2)遇到管线不上报即自行开挖;(3)管线未处理完毕或未许可即野蛮开挖。4在沟槽开挖前必须开好样洞,摸清周围管线实际走向、分布情况,对于地下管线情况不明的地段,应当人工先进行试挖,严禁盲目使用机械开挖,造成野蛮施工,破坏地下管线。5.发生意外情况的处置措施:在施工中万一出现意外情况,应该临危不乱,一方面向有关管线单位反映,要求组织抢救:另一方面立即报告自己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保护事故现场,把出事地点护栏或红白带围起来,组织临时纠察队,防止伤害行人或事故扩大,及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配合公用管线单位全力以赴投入抢险任务,缩短抢险时间,使管线尽快恢复,减少国家损失。事后要按照“三不放过”原则分析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并对有关人员进行通报批评或处罚等。附:地下管线现状图 广州市三优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省农垦仓库及加工厂“旧厂房”改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