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版环境影响评价全本1哈尔滨科技创新城C-03-12-1建设项目哈尔滨市松北区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南部用地范围为北临规划路178西临规划路206南临规划路1.doc
-
资源ID:17245388
资源大小:1.22MB
全文页数:10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模版环境影响评价全本1哈尔滨科技创新城C-03-12-1建设项目哈尔滨市松北区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南部用地范围为北临规划路178西临规划路206南临规划路1.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模版环境影响评价全本1哈尔滨科技创新城C-03-12-1建设项目哈尔滨市松北区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南部。用地范围为北临规划路178,西临规划路206,南临规划路1.精品文档. 目 录1 前言11.1 项目的由来11.2 项目特点11.3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21.4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21.5 环境影响报告主要结论22 总则42.1 评价原则42.2 编制依据42.3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62.4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重点102.5 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162.6 环境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173 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213.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213.2 工程建设内容213.3 公用工程233.4 工程分析264 区域环境状况344.1 自然环境概况344.2 社会经济环境概况405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45.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445.2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465.3 声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485.4 环境空气现状评价49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06.1 施工期影响分析506.2 运营期影响预测与评价547 污染防治措施647.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647.2 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668 清洁生产分析718.1 施工期清洁生产分析718.2 运营期清洁生产分析729 总量控制739.1 总量控制的目的和原则739.2 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7310 公众参与7410.1 公众参与目的7410.2 公众参与形式7410.3 公众参与结论8411 项目选址的合理性分析8611.1 规划符合性分析8611.2 选址合理性分析8711.3 环境保护合理性分析8711.4 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881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8912.1 社会及经济效益分析8912.2 环境效益分析8912.3 结论9113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9213.1 环境管理9213.2 环保设施竣工验收9314 评价结论及建议9414.1 产业政策的符合性结论9414.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9414.3 环境影响预测结论9414.4 选址符合性及合理性分析结论9614.5 污染防治措施及总量控制结论9614.6 清洁生产分析结论9614.7 公众参与结论9714.8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9714.9 结论9714.10 建议和要求97附件附件1:土地出让合同书附件2:规划条件附件3:本项目噪声监测报告附件4:哈尔滨高新区科技创新城环西新城总体规划监测报告附图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松北区声环境区域划分图附图3:项目总平面布置图附图4:哈尔滨市松北区发展规划图附图5: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环西新城总体规划图附表附表1:审批登记表1 前言1.1 项目的由来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设立以来,科技创新城便以“科技、生态、人文”为发展理念,坚持以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为核心,以创建优良发展环境、实现跨越发展为主题,不断强化思想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工作创新,走人才立区、项目兴区、科技强区之路,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城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也吸引了一批企业家主体(包括企业中层管理、营销、科技人员)、高级金领白领、现代成功商贸人士、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机关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毕业生的涌入。在提高区域知名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商务环境的同时,还需解决人口增多的带来问题,同时也对区域内的居住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更多居住环境好、品质高的住宅小区。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城的经济发展,优化区域内的商住平衡,解决企业进驻导致的人口增多、住房不足之间的矛盾,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拟投资118346.31万元,于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内建设哈尔滨科技创新城C-03-12-1建设项目,该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98557.89m2,总建筑面积256206.47m2,项目建成后可容纳居民980户。为了科学客观的评价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受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委托,我单位承担哈尔滨科技创新城C-03-12-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国家环保总局关于简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批程序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评价单位在接受任务后,派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资料收集调研、环境现状监测、模式计算及统计分析,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范和要求,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呈报主管部门审查。1.2 项目特点本项目主要的特点有:1、本项目为住宅设施建设,属于K7210 房地产开发经营; 2、本项目占地为规划二类居住用地,项目所在地块现状为空地;3、本项目建成后供热由科技创新城环西新城规划热源提供。用水由市政管网提供,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由松浦污水处理厂处理。1.3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1、工程占地、地基开挖、场地平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施工扬尘、物料运输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3、施工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对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的影响。4、项目运营期设备噪声、生活污水、汽车尾气、生活垃圾排放对环境的影响。1.4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1)等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本项目环评影响评价的工作见图1.4-1。1.5 环境影响报告主要结论综合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声环境评价结论及公众参与、工程选址及占地合理性分析、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本项目建设符合相关规划的要求。在确保全面严格落实本报告书所提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所排污染物均能作到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可被周围环境所接受,从环境角度分析,本项目在拟建位置建设是可行的。图1.4-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2 总则2.1 评价原则按照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要求,遵循以下原则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依法评价原则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分析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政策、资源能源利用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等有关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并关注国家或地方在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划及相关主体功能区划等方面的新动向。(2)早期介入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尽早介入工程前期工作中,重点关注选址(或选线)、工艺路线(或施工方案)的环境可行性。(3)完整性原则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工程内容、影响时段、影响因子和作用因子进行分析、评价,突出环境影响评价重点。(4)广泛参与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广泛吸收相关学科和行业的专家、有关单位和个人及当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意见。2.2 编制依据2.2.1 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2004年12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2月14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日);(10)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科学部、水利部、建设部、农业部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2005年4月21日);(11)国务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005年12月15日);(1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1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文件环办200465号关于简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批程序的通知;(14)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3号黑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5)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134号);(1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环办2013103号);(17)关于加强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环发201374号);(18)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19)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2.2.2 技术规范、标准(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6-2008);(9)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1998);(10)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1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2.3 相关文件(1)哈尔滨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2)松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3)哈尔滨高新区科技创新城环西新城总体规划;(4)哈尔滨科技创新城C-03-12-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3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2.3.1 评价因子2.3.1.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根据对建设项目工艺流程及污染物排放状况的初步分析,对自然环境影响因子加以识别,详见表2.3-1。表2.3-1 环境影响的因素识别工程阶段工程作用因素工程引起的环境影响及影响程度水文水质土壤声环境空气环境陆生生态景观文物环境卫生人群健康就业机会科技与经济发展侵蚀污染施工期基础开挖×××汽车运输×××××××施工机械运转××××××××施工机械维修××××××××××建筑剩余固体废物×××××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营运期废气×××××××噪声××××××××废水××××××××固体废物××××注:×无影响;负面影响轻微影响、较大影响、有重大影响、可能有影响、正面影响2.3.1.2 评价因子筛选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所在地的环境状况,确定的评价因子列于表2.3-2。表2.3-2 评价因子表要素现状评价因子影响评价因子总量控制因子大气SO2、PM10、NO2、TSPSO2、PM10、NOX、CO、非甲烷总烃SO2、NOX地表水高锰酸盐指数、COD、BOD 5、氨氮、石油类、pHCOD、BOD5、SS、动植物油、氨氮COD、氨氮地下水pH、总硬度、氨氮、铁、锰、高锰酸盐指数、细菌总数、大肠菌群COD、SS、氨氮/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生活垃圾/2.3.2 评价标准2.3.2.1 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本项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评价标准详见表2.3-3。 表2.3-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mg/Nm3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mg/Nm3)标准来源SO2年平均0.0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日平均0.15小时平均0.50NO2年平均0.04日平均0.08小时平均0.20TSP年平均0.20日平均0.30PM10年平均0.07日平均0.15CO日平均4小时平均10非甲烷总烃0.5小时5.0以色列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地表水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体为松花江干流的朱顺屯-大顶子山段,根据黑龙江省地面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分和水环境质量补充标准(DB23/485-1998)规定,朱顺屯断面规划水体类别为类水体,其余断面为类水体。本项目污水进入松浦污水处理厂,经松浦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至类水体断面。地表水环境评价标准见表2.3-4。 表2.3-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单位III类标准IV类标准标准来源pH6-96-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CODcrmg/L2030BOD5mg/L46高锰酸盐指数mg/L610氨氮mg/L1.01.5石油类mg/L0.050.5(3)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地下水环境评价标准见表2.3-5。表2.3-5 地下水质量标准 单位:mg/L序号监测项目评价标准标准来源1pH6.5-8.5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2氨氮0.23总硬度450续表2.3-5 地下水质量标准 单位:mg/L4 高锰酸盐指数 3.0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5锰0.16铁0.37总大肠菌群38细菌总数100单位:pH无量纲;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为个/L;其余为mg/L(4)声环境根据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的通知(哈政发201112号),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项目北临规划路178(城市次干路),西临规划路206(城市主干路),南临规划路176(城市支路),东临规划路205(城市次干路),临街建筑均高于三层楼房(含三层),根据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北部1#、2#高层建筑及东部临街第一排建筑处于4a类区,则其面向道路一侧至市政道路与人行道交界线的区域及西部位于市政道路与人行道交界线外35m内的区域执行4a类标准,昼间70dB(A)、夜间55dB(A),其余区域及敏感目标执行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松北区声功能区划图见附图2。声环境质量标准见表2.3-6。表2.3-6 声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单位昼间夜间标准来源2类dB(A)605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类标准4a类dB(A)705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4a类标准2.3.2.2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本项目环境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采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垃圾转运站产生的NH3和H2S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环境空气评价标准详见表2.3-7。表2.3-7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来源项目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二氧化硫0.40 mg/m3氮氧化物0.12mg/m3非甲烷总烃4.0mg/m3颗粒物1.0mg/m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厂界标准值H2S0.06 mg/m3NH31.5mg/m3臭气浓度20(无量纲)(2)水污染物本工程生活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水环境评价标准见表2.3-8。表2.3-8 水污染排放标准 项目单位标准限值标准来源PH6-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CODmg/L500BOD5mg/L300SSmg/L400动植物油mg/L20(3)噪声排放标准本项目施工期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运营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标准限值详见表2.3-9。表2.3-9 噪声排放标准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单位昼间夜间标准来源2类dB(A)705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6050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2.4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重点2.4.1 评价工作等级2.4.1.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有关规定,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划分依据见表2.4-1。表2.4-1 评价工作级别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Pmax80%,且D10%5km二其他三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定义为:Pi=Ci×100%/Coi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本项目不自建锅炉,冬季供暖由区域内的规划热源进行集中供热。选取地下停车场排气口为主要污染源,NO2、CO和非甲烷总烃为主要污染物进行估算,停车位数量为929个,尾气浓度较低。估算模式及占标率详细见表2.4-2、2.4-3。表2.4-2 估算模式计算参数一览表项目污染源类型扩散类型NO2排放速率(kg/h)CO排放速率(kg/h)非甲烷总烃排放速率(kg/h/)面源高度(m)面源长度(m)面源宽度(m)排气口面源城市0.00210.00250.03882.522表2.4-3 本项目主要污染物下风向最大浓度及浓度占标率污染物本项目最大地下停车场尾气NO2CO非甲烷总烃下风向最大浓度mg/m30.01870.022260.3455浓度占标率%9.350.226.91评价等级三级三级三级由表2.4-3可知,本项目Pmax为NO2:9.35%10%,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三级。评价范围:以项目区域地下停车场为中心,以5km为直径的圆形区域为评价范围。2.4.1.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本项目生活污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松浦污水处理厂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松花江。表2.4-4 地表水评价等级划分对照表对照项具体指标本项目三级评价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m3/d)333.26200,1000 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简单简单中等复杂受纳水体的地表水域规模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地表水水质要求(水质类别)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以及上表可以看出,本项目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2.4.1.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评价工作的分级原则,本项目为类建设项目,即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情况见表2.4-5。(1)本项目所在区域水文资质资料:根据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本项目地下基础以下第一岩(土)层的粉质粘土层厚度在3m5m之间,且连续稳定。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天然条件下为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丰水期松花江江水侧向渗入补给及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排泄方式为向下游或河流排泄、蒸发及人工开采。工作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a、HCO3-CaNa为主。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TFe、Mn普遍严重超标,部分水点 As、Cd、Pb超标,除铁、锰后可作为生活饮用水。(2)包气带的防污能力:本项目地下基础以下第一岩(土)层的粉质粘土层厚度在3m5m之间,且连续稳定。查渗透经验系数,粉质粘土的渗透系数为10-510-6cm/s,由于本项目所在地包气带的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在10-7 cm/s10-4 cm/s之间,且分布连续、稳定,则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级。表2.4-5 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判据一览表评价级别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建设项目场地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建设项目场地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建设项目水质复杂程度一级弱-强易-不易敏感大-小复杂-简单弱易较敏感大-小复杂-简单不敏感大复杂-简单中复杂-中等小复杂中较敏感大-中复杂-简单小复杂-中等不敏感大复杂中复杂不易较敏感大复杂-中等中复杂中易较敏感大复杂-简单中复杂-中等小复杂不敏感大复杂中较敏感大复杂-中等中复杂强易较敏感大复杂二级除了一级和三级以外的其它组合三级弱不易不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中易不敏感小简单中不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易较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敏感大中等-简单中-小复杂-简单强易较敏感小简单不敏感大简单中中等-简单小复杂-简单中较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敏感大中等-简单中-小复杂-简单不易较敏感大中等-简单中-小复杂-简单不敏感大-小复杂-简单(3)含水层的易污染特征本项目所在地无原有污染问题,根据本项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可知,本项目所在地有一些水塘、鱼塘等地段,属于多含水层系统且层间水力联系密切的地区且区内地下水水位埋深较浅。因此,本项目场地含水层的易污染特征为易。(4)地下水的敏感程度本项目所在地不是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且为非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因此本区域地下水不敏感。(5)项目污水排放强度及复杂程序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松浦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总量200m3/d <333.26m3/d1000m3/d,排放量小,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综合以上分析,通过查表2.4-5可知,本项目地下水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2.4.1.4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