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至怀化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洞身开挖施工方案.doc
-
资源ID:17254147
资源大小:874.50K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溆浦至怀化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洞身开挖施工方案.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溆浦至怀化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洞身开挖施工方案.精品文档.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述31.1工程概况31.2地形地貌及水文工程地质条件4第二章 施工组织及计划52.1组织机构52.2施工任务安排62.3施工进度计划安排62.4劳动力计划安排62.5材料计划安排72.6设备计划安排7第三章总体施工部署83.1施工平面布置83.1.1工区驻地83.1.2施工便道83.1.3施工用电93.1.4施工用水93.1.5排水系统93.2施工方案93.2.1弃碴场位置选择93.2.2开挖面数量确定103.2.3洞身开挖方法选择103.2.4施工排水103.2.5施工供风、供水11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法114.1施工测量114.1.1线路复测与地面控制测量114.1.2洞内控制测量144.2 C25砼套拱及管棚施工144.2.1 C25砼套拱施工144.2. 2 管棚施工154.3 超前小导管施工174.3.1超前小导管设计参数174.3.2钻孔及插管174.3.3注浆174.3.4注浆异常现象的处理184.3.5质量标准184.4 SVa、SP型复合式衬砌段洞身开挖施工194.4.1施工方法194.4.2技术措施204.5 SVb、S型复合式衬砌段洞身开挖施工214.5.1施工方法214.5.2技术措施214.6 S及SJ型复合式衬砌段洞身开挖施工224.6.1施工方法224.6.2技术措施224.7横洞施工234.8钻爆设计234.8.1钻爆设计原则244.8.2爆破器材选用244.8.3炮眼布置244.8.4爆破参数244.8.5光面爆破施工工艺284.8.6质量检验标准294.9装碴运输第五章防坍塌施工措施295.1开工前准备工作305.2洞口明洞施工防坍塌措施305.3洞身施工防坍塌措施305.3.1隧道施工掌子面防坍塌方措施305.3.2隧道施工拱顶、边墙防坍塌方措施31第六章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326.1施工监测的目的326.2监测实施原则326.3施工监测的内容和方法326.3.1地质编录和支护状况观察326.3.2周边位移量测336.3.3地表下沉和拱顶下沉量测336.3.4施工量测项目方法及要求356.4数据处理和应用356.5监测管理36第七章风、水、电、通风、防尘措施377.1供风及供水377.2供电及照明377.3通风、防尘措施387.3.1通风方式387.3.2通风管理387.3.3降尘方案39第八章质量、安全保证措施408.1质量保证措施408.1.1质量保证组织机构8.1.2质量保证基本措施408.1.3 光面爆破施工技术措施408.1.4超欠挖控制措施418.1.5洞身开挖质量控制要求418.2安全保证措施428.2.1安全保证组织机构8.2.2隧道施工一般安全措施428.2.3隧道施工爆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438.2.4洞内运输的安全技术措施458.2.5 隧道高压水涌水、坍方、火灾应急预案46溆浦至怀化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虎儿岩、油榨冲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第一章 工程概述1.1工程概况虎儿岩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其起止桩号为:左线ZK101+195ZK101+530,全长335m;右线YK101+210YK101+530,全长320m。 本隧道为双洞单向交通隧道,左右洞测设线间距1727 m,溆浦端属小净距,怀化端属分离式。隧道采用三心圆曲墙式断面,净空断面积约为64 m2,本隧道溆浦端及怀化端均采用削竹式洞门,边坡及明洞采用植草绿化,洞口拱圈采用白色水泥乳胶漆美化。本隧道洞身开挖有关参数见下表:衬砌类型V级IV级III级明洞含洞门结构左线长度(m)282028025右线长度(m)2516210627开挖面积(m2)107.9102.389.4-进尺控制(m)0.8以下1.01.21.21.5-C20喷射砼25cm22cm10cm-锚杆80×100cmL=3.5mD25中空注浆锚杆100×120cmL=3m22药卷锚杆120×120cmL=2.5m22药卷锚杆-预留变形量12cm8cm5cm-仰拱45cm钢筋砼内有钢架45cm素砼,内无钢格栅-60cm钢筋砼内无钢架超前支护42×4小导管42×4小导管-108×6长管棚1.2地形地貌及水文工程地质条件 隧道区穿越地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和二叠系上统化学沉积岩夹碎屑岩,地貌条件为峰从地貌,山顶最大高程为322.9米,最低高程为230.6米。隧道起点与终点均位与地势较陡峭的山坡上,洞身顶布为山峰,分布两个采石场,为山体的分水岭。该隧道其主要水文工程地质条件为:地段围岩类别围岩特性左线K101+190210V岩体主要为硬塑亚粘土及硅质灰岩为、页岩,局部为溶沟软塑亚粘土,岩体一般较破碎.K101+210295IV围岩为微风化薄中厚层状灰岩夹强、弱风化硅质岩或页岩.岩体较完整较破碎.K101+295400III围岩为微风化薄中厚层状灰岩,局部夹强弱风化极薄层状硅质岩或页岩.岩体一般较完整,局部较破碎.K101+400510IV围岩为微风化薄中厚层状灰岩夹强、弱风化硅质岩或页岩.岩体较完整较破碎.K101+510K101+530V岩体主要为硬塑亚粘土及硅质灰岩为、页岩,局部为溶沟软塑亚粘土,岩体一般较破碎.右线YK101+200220V岩体主要为硬塑亚粘土及硅质灰岩为、页岩,局部为溶沟软塑亚粘土,岩体一般较破碎.YK101+220295IV围岩为微风化薄中厚层状灰岩夹强、弱风化硅质岩或页岩.岩体较完整较破碎.YK101+295420III围岩为微风化薄中厚层状灰岩,局部夹强弱风化极薄层状硅质岩或页岩.岩体一般较完整,局部较破碎.YK101+420510IV围岩为微风化薄中厚层状灰岩夹强、弱风化硅质岩或页岩.岩体较完整较破碎.YK101+510530V岩体主要为硬塑亚粘土及硅质灰岩为、页岩,局部为溶沟软塑亚粘土,岩体一般较破碎.第二章 施工组织及计划2.1组织机构技术负责人:郭建郭建队长:黄志勇生产负责人:游泉物料组陈建调度组游克祥技术组郭建质安组 杨萌测试组 游克汉开挖一队后勤组 游琴装饰队开挖二队机运队初支一队初支二队项目部杨志杰钢构件队二衬二队二衬一队虎儿岩隧道是本标的重点工程,而洞身开挖的施工进度将决定整座隧道的施工进度。为确保隧道按期、优质、安全施工,该分项工程施工计划由隧道队负责实施。其组织机构为:2.2施工任务安排 为确保施工工期和便于工地管理,根据项目部的相关施工部署,本分项工程施工计划分两组同时进行掘进,其中掘进一队负责右洞的施工,掘进二队负责左洞的施工,出碴由机运队负责完成。2.3施工进度计划安排计划采用双洞单向掘进(先开挖右洞,从大里程往小里程方向),在洞身开挖至进洞口端Sva衬砌段前(即YK101+530、ZK101+530),应先在进洞口端施作超前大管棚,以确保安全出洞。其施工时间安排为: 进洞前准备(包括套拱施工)2010年6月30日至7月15日;右洞开挖计划于2010年7月18日进洞开挖,2010年12月20日开挖结束,工期156天;左洞开挖计划于2010年8月28日进洞,2011年1月30日开挖结束,工期155天。2.4劳动力计划安排根据工程特点,计划组织四个工种的专业队伍对其进行施工,两个作业队分别同时进行左、右线作业。各施工队人数见下表:劳动力需求计划表班组名称人数(人)主要施工任务备 注开挖一队12负责左洞掘进施工(包括钻炮眼、爆破等)。劳动力按照其职责及工程量进行配置,并做到略有盈余,保证每个班组至少有10%的机动人员,以随时满足其它应急任务的需要。开挖二队12负责右洞掘进施工(包括钻炮眼、爆破等)。机运队6负责隧道的出碴,机械的使用、维修、保养。后勤组5负责风、水、电的保障供应等。2.5材料计划安排序号材料名称单位数量1炸药Kg390002雷管个260002.6设备计划安排序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1冷弯机-台12双液注浆泵YZB-50/70台13配料机HPD1200C组24砼搅拌机JS750台15砼搅拌机JS500台16喷砼机CP-5Z台87管棚钻机120冲击器台28移动式空压机2.5m3台29移动式空压机10.5m3台210电动空压机20m3台411中兴皮卡车-台1第三章 总体施工部署3.1施工平面布置3.1.1工区驻地施工驻地地点选择以方便管理、满足施工需要及节约用地为原则。结合施工现场情况,隧道工区驻地计划设于距右洞前方右侧约100-200m的空地上。工区办公室、宿舍、食堂主要采用活动板房搭设,卫生间、洗澡房采用砖墙搭设,驻地内地面采用15cm厚的C20砼硬化。隧道右洞前20-50m左右考虑布置车间、材料库、工具房、空压机房、发电机房、拌和站、钢筋加工棚、木工房等临时设施。 3.1.2施工便道 隧道施工区域无临时便道,在此经过多方调查与研究发现,隧道上方约1Km处有S308线和一条村民常出入便道。故隧道施工便道的修建可借村民此便道连接一段路程后根据就进原则开始修建,修建方案初步拟订为碎石铺底路面,必须能保证运输材料车能顺利,安全通行。 3.1.3施工用电 根据调查此处并无高压电缆线通过,故与业主联系在此沿线架设一条10KV施工专线,分别在虎儿岩隧道出口及油榨冲隧道入口设置2个830KVA变压器,从变压器接入各作业点,以保证施工用电。 3.1.4施工用水现场水资源较为丰富,施工用水计划采用抽取蓄集方法解决。施工前在隧道出口右洞上方采取钢板焊接一坐约20m3的高山水池,并通过供水管道引至洞内用水点。高山水池底与隧道洞顶高差大于20-30m,以保证水头压力不小于0.3MPa。蓄水池施工质量应保证不因施工爆破而发生开裂、漏水、渗水等现象。生活用水通过抽水泵抽入生活水池并且加设适量消毒液或明矾进行消毒以达到饮用水标准。 3.1.5排水系统施工场地四周设排水沟,洞口路堑地段两侧排水沟与洞内临时排水沟相连,并汇集引入既有排水系统内。施工污水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3.2施工方案 3.2.1弃碴场位置选择 弃碴场一般应选择宽缓沟谷或开阔洼地,同时还应考虑运输、平碴方式。本隧道洞身挖方约有6万立方,挖方均被作为路基填方使用,故弃碴场只考虑临时存放。因此计划在隧道前面约300m处有一面积较大开阔的洼地进行处理。 3.2.2开挖工作安排 由于隧道跨径较大又采用预裂爆破开挖,对围岩扰动及围岩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影响,故而采取先开挖右洞约50m后再开挖左洞,根据设计图的要求及规定,对洞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进行防护采取施作明洞和管棚进行防护。洞门开挖段根据设计图纸及地质勘察属于破碎围岩段、自稳性极差,故而对洞门进行开挖前进行注浆预加固方可进行爆破开挖。 3.2.3洞身开挖方法选择为确保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减小围岩变形、爆破震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和设计建议:S5a复合式衬砌段采用环形导坑法开挖(预留核心土), S4a型复合式衬砌段采用台阶法开挖,S3a型复合式衬砌段根据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全断面法开挖或台阶法开挖。隧道掘进采用钻爆法,采用电动空压机+气腿式凿岩机钻孔,预裂爆破,隧道出碴采用无轨运输。即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外运至弃碴场。施工中,坚持“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紧封闭”的原则,同时采用有效的监控量测技术对围岩地质进行超前探测,根据信息反馈拟定、调整相应的施工方案。为确保进、出洞安全,进、出洞前必须完善进、出口排水系统及洞口边、仰坡的加固施工;同时为保证洞身开挖的顺利进行,在开挖S5a型复合式衬砌段洞身围岩前(或过程中)应事先做好超前大管棚、超前小导管等辅助施工措施的施工。进洞口边、仰坡加固施工的时间安排以不影响掘进施工为原则。 3.2.4施工排水隧道出口为上坡掘进,施工时采用自然排水,既利用洞内两侧排水沟排水。施工废水通过洞口污水处理池,净化达标后排放。 3.2.5施工供风、供水当隧道掘进至约100m时采用压入式通风,将新鲜空气送至工作面。在出洞口设四座20m3电动空气压缩站,以满足隧道开挖、支护等风动机械作业需求,隧道开挖面风压应不小于0.5MPa。第四章 主要施工方法4.1施工测量4.1.1线路复测与地面控制测量1) 测量方法为保证施工的中线、水准正确。开工前必须进行线路贯通复测。隧道必须布设精密控制网,以保证隧道纵向和高程的贯通精度。测量方法采用:隧道平面控制网应优先采用C级以上GPS控制网(GPS静态测量),条件允许情况下(如通视条件良好、布点容易、人员上点测量不困难)可采用三等以上的精密导线环。水准复测与线路贯通一同施测,采用平、高同测的方法(即三角高程与中线复测同时进行),隧道高程控制测量应优先采用四等全站仪EDM三角高程测量,交通条件好,相对高差较小且平缓条件下宜采用三等以上的水准测量,或者两种方法同时使用,互相校核。2) 选点布网 在隧道洞口布设成三角形,保证洞口控制点不少于3个,洞口点到后视控制点的边长不小于300m。 桩橛埋设应按测规要求办理,采用砼包钢筋,深度应在冻结线以下并且不少于50cm。桩点周围的观测环境要清理干净,场地要平整。 用于测定曲线偏角的转点间距应尽量远,桩点稳固且易于保存,选取位置尽可能靠近桥隧的直线转点。 导线点沿线中线设置于平坦、稳固处。导线点应视野开阔,通视良好,视线通过地段距离障碍物应大于1m,以防止旁折光的影响。 精密导线布设成双导线环,一条在线路上,另一条离开线路上选点,环个数超过3个以上,每个导线环为46条边。采用GPS静态测量方法进行隧道GPS控制点的测量,外业观测前对GPS接受机按规程进行严格检查和编号,并编制卫星可见性预报表,按照GPS网相应等级精度技术要求进行观测。3) 精密导线测量 隧道平面控制测量若采用精密导线环控制,则洞外高程控制测量可同时进行,采用平高同测的方法进行洞外控制测量工作,当然洞外高程控制测量也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隧道控制测量精度等级按测定办理,具体如下:隧道洞外外平面控制测量等级及相应精度测量部位测量等级测角精度()适用长度(km)边长相对中误差洞外二1.06201/20000三1.8461/20000四2.5241/20000五4.021/20000洞内二1.0直线720曲线2.5201/10000三1.8直线3.57曲线2.53.51/10000四2.5直线2.53.5曲线1.52.51/10000五4.0直线2.5曲线1.51/10000隧道高程控制测量等级及相应精度表。隧道高程控制测量等级及相应精度测量部位测量等级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偶然中误差M(mm)两开挖洞口间高程线路长度(km)洞外二1.036三3.01336四5.0513五7.55洞内二1.032三3.01132四5.0511五7.55作业要求a外业观测按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做好测前、测中、测后三检查。b在成像清晰、气象条件稳定等有利观测时段进行外业工作,雨、雪、大风和气温超过40C时不宜作业。c方向观测测回间要重新整置仪器,开启全站仪三轴补偿功能。d受地形、地貌等因素限制,隧道地面控制测量时,方向观测要注意旁折光的影响;隧道三角高程测量时,应注意大气垂直折光影响。e导线环角度闭合差、测角中误差、测角相对中误差、三角高程对向观测较差和导线环闭合差均应满足对应等级的限差要求。外业观测超限应及时补测或重测。4)水平角方向观测技术要求表水平角方向观测技术要求导线网等级测角中误差()仪器型号测回数二1.0DJ169DJ2912三1.8DJ14DJ26四2.5DJ12DJ24五4.0DJ22方向观测限差()仪器型号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两半测回归零差各测回同方向2C互差各测回同方向值互差DJ11696DJ23813105) 观测数据预处理所测距离须经温度、气压改正和仪器加、乘常数改正。隧道控制网中要将距离投影到隧道平均高程面上。6)平差计算平差计算宜采用严密平差方法。4.1.2洞内控制测量1)因洞内外温度、温度、光线亮度等有较大差异,从洞外向洞内引测导线宜在阴天进行。2) 洞内控制测量导线布设成多边形闭合导线环。边长、测角精度、测距精度等同洞外控制测量精度,洞内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四等水准测量进行往返观测。3) 导线点要布设在施工干扰小、稳固可靠之处。点间视线离开洞内设施至少0.2m,离开无关照明灯具1m以上。4) 洞内测量时要充分通风,避开尘雾,仪器和反光镜面无水雾,觇标要有足够照明亮度。5) 当开挖延伸至设计导线边长两倍时,进行一次导线延伸测量,以检查和纠正开挖、衬砌施工中线,每次放样至少3个中线点。6)每次导线向洞内延伸前要确定上次导线点是否发生位移。7) 当洞内开挖较长时(超过1km),要从洞外控制点沿着原洞内导线点重新复测。8)隧道开挖贯通后,其平面实际贯通误差用中线或导线两种方法测定。中线、高程贯通误差应及时调整,指导后期衬砌施工。4.1.3隧道贯通误差的调整1)为保证隧道准确贯通,根据测量规则制定允许误差标准:横向允许误差±100mm,高程允许±50mm。2)隧道测量除在测量设计中对贯通误差限差进行设计外,还应在施工测量中认真仔细,加强复核,并经常与出口联测,确保隧道施工的贯通精度。3)当贯通误差较小时,可按原设计资料进行衬砌,并在未衬砌的100m地段内调整,消除贯通误差的影响,保证衬砌断面圆顺过渡。 4.2 S5a型复合式衬砌段洞身开挖施工4.2.1施工方法根据施工现场及地质情况,S5a型复合式衬砌段采用环形导坑法开挖。其施工工序流程为:拱部超前支护施工拱部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上部初期支护核心土开挖下部开挖边墙至及仰拱初期支护。环形导坑开挖法的主要特征:一是保留核心土,掌子面立面、拱部、底板自稳性得到加强,能抵御掌子面外推移土体剪切力,更好地确保拱架和初喷过程的安全性,便于施工展开,缩短围岩暴露时间,加快作业循环,同时能充分利用挖掘机等机械开挖,提高时效。二是能简化平面布置,便于施工管理、平行作业,相互干扰少,适应性好,灵活性大,在松散软弱围岩及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的开挖中,易于与其它开挖方法相结合和转化。 开挖前采用超前大管棚(S5a型段)及超前小导管作超前支护,开挖采用挖掘机及风镐,若需爆破,则采用预裂爆破技术,尽可能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破坏。按照先超前支护、后开挖并及时初期支护,开挖由上而下、衬砌由下而上的顺序组织施工。上台阶环形导坑采用人工风镐开挖,并辅以弱爆破,上台阶碴体人工扒至下台阶由自卸汽车运出;下台阶采用挖掘机+弱爆破方式开挖,人工配合修整周壁岩体。 开挖时上部台阶宜超前下部台阶1015m,下部超前底部1015m左右。 4.2.2技术措施开挖时坚持短进尺、多循环的原则,掘进循环进尺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及钢支撑间距来确定。初期支护紧跟掌子面。在下台阶满足施作仰拱及填充时,必须尽快施作仰拱及填充层,使支护结构尽快闭合。 在开挖过程中一方面严格按规范做好监控量测工作,另一方面适当加密量测布置点,随时掌握围岩及支护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支护参数。 在开挖过程中核心土及下台阶开挖必须在前步工序稳定后方可进行,为防止上台阶初期支护在下部开挖过程中下沉、变形,必要时在台阶部位底部加设临时仰拱,与钢支撑连为一体,。 洞身开挖过程中应认真做好排水工作,主要以引、排为主,能排出的地下水绝不允许采用封堵。在确保排水畅通。为防止钢支撑基底软化,在环行导坑立架时,在拱脚位置采用一层防水板覆盖后,进行喷射混凝土加强处理。 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封闭成环、仰拱超前施作,改善围岩受力条件,二次模筑衬砌紧跟。开挖法见下图: 4.3 S4a型复合式衬砌段洞身开挖施工4.3.1施工方法S4a型复合式衬砌段计划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为避免爆破震动波的叠加,必须采用微差控制爆破,周边眼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该围岩为弱-微风化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围岩较破碎呈碎裂结构,一次性开挖不能太长,故对S4a型复合式衬砌段采用一般台阶法,台阶法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长。上半断面同时钻孔,周边眼采用隔孔间隔装药,非电毫秒管起爆,一次爆破,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4.3.2技术措施上台阶长度1015m,在S4a型复合式衬砌段每循环1.0-1.2m。开挖完成后初喷砼,测量检查断面,标定中线、标高。按设计及时架立钢格栅(S4a型段间距100cm),安设纵向连接筋,钢格栅架立完成后,要进行中心、高程及净空尺寸检查(施工误差、预留变形量为钢拱架加工及架立时均为所必考虑)。经检查合格后,复喷砼至设计厚度,进入下一循环。下半断面部分采用周边预裂爆破,龙工50H-V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下部开挖及时架立墙部钢格栅。施工时必须注意,上半部开挖底部标高应控制在拱脚以上20cm左右,严禁拱脚悬空,拱部钢格栅架立完后,及时施作锁脚锚杆,必要时将22超前锚杆锁定并与钢拱架焊成一体,以防钢拱架悬空时间过长,影响施工安全。开挖方法见下图: 4.4 S3a型复合式衬砌段洞身开挖施工 4.4.1施工方法级围岩整体性好,自稳能力强,可采用以全断面开挖为主、辅以局部的微台阶全断面开挖法。全断面法的特点是开挖断面大,作业净空大,施工干扰小,能充分发挥机械的使用效率。但每掘进一次,石碴数量较多,钻爆和出碴必须顺序作业,因此需配有高效率的钻孔设备和装运机械,才能提高开挖速度。其缺点是爆破对围岩震动大,独头掘进排烟困难。为此,全断面开挖采用钻爆法施工就必须解决好设置配套与排烟的问题。根据工期、设备情况,拟采用多功能组合台架人工钻孔,2号岩石乳化炸药及非电毫秒雷管光面爆破,装载机装碴,自卸式汽车运碴。4.4.2技术措施1)由于级围岩较硬,围岩整体结构好,自稳能力强。光面爆破效果好坏是级围岩施工的关键。2) 合理选择周边眼间距和掏槽效果。一般级围岩周边眼间距4570cm,掏槽采用中空对称掏槽,掏槽眼深度比掘进眼深2040cm,周边眼装药系数2040%,采用25mm小直径药圈,利用传爆线进行间隔装药,确保周边眼成形良好,并减少对围岩扰动。3) 其它掘进眼;间距6090cm,装药系数6080%4) 计划级围岩每循环进尺1.2-1.5m。5) 严格控制断面开挖,不应欠挖,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平方米内不大于0.1m2)可以侵入衬砌,侵入量不大于50mm,拱部、墙脚以上1m内断面严禁欠挖。6) 开挖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采用22药卷锚杆,再挂6钢筋网片,最后喷射C20砼作为初期支护。全断面法立面、纵断面图4.5钻爆设计根据洞身开挖方案,级围岩段采用全断面法进行爆破设计、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进行爆破设计。钻爆作业是隧道施工控制工期、保证开挖轮廓的关键。为了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减轻对围岩的振动破坏,采用微振控制爆破技术,并根据围岩情况及时修正爆破参数,达到最佳爆破效果,形成整齐圆顺的开挖断面,减少超欠挖。4.5.1钻爆设计原则本隧道爆破设计遵守以下原则:1)炮孔布置要适合机械钻孔。2)提高炸药能量利用率,以减少炸药用量。3)减少对围岩的破坏,控制好开挖轮廓。4)控制好起爆顺序,提高爆破效果。5)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掘进速度,缩短工期。4.5.2爆破器材选用采用塑料导爆管、毫秒雷管起爆系统。炸药采用2#岩石乳化炸药,选用25、32、40三种规格,其中25为周边眼使用的光爆药卷,40为掏槽眼使用药卷,32为掘进眼使用药卷。4.5.3炮眼布置为提高爆破效率,在级围岩中当循环进尺为1.5m以下时采用单中空孔直眼掏槽;级围岩开挖采用斜眼楔形掏槽。4.5.4爆破参数为减轻爆破时对围岩的扰动,周边眼采用25小直径光爆药卷,并采用导爆索串装药结构,孔口堵塞长度不小于40cm。级围岩周边眼间距E=65cm,最小抵抗线W=80cm,相对距离E/W=0.80,周边眼装药集中度0.30kg/m。级围岩周边间距E=45cm,最小抵抗线W=56cm,相对距离E/W=0.80,周边眼装药集中度0.30kg/m。爆破参数分别见以下各表。钻爆作业时, 根据地质条件及时修正爆破参数, 以期达到最佳爆破效果。全断面开挖钻爆炸药分配表 起爆顺序雷管段别炮眼名称炮眼个数孔深(m)装药(kg)备注装药系数单孔药量装药量中空眼12.72号岩石硝铵炸药11掏槽眼42.70.882.028.0823扩槽眼42.70.851.967.8434辅助眼62.50.751.589.4845辅助眼192.50.751.5830.0256辅助眼172.50.751.5826.8667辅助眼192.50.751.5830.0278辅助眼232.50.751.5836.3489周边眼562.50.250.5329.68910辅助眼132.50.751.5820.54合计162198.86全断面开挖爆破参数表 项 目爆 破 参 数周边眼间距E(cm)65周边眼抵抗线W(cm)80相对距E/W0.8装药集中度(kg/m)0.25堵塞长度(cm)40装药结构(周边眼)间隔装药起爆方式非电起爆台阶法钻爆炸药分配表起爆顺序雷管段别炮眼名称炮眼个数孔深(m)装药(kg)备注装药系数单孔药量装药量中空眼11.52号岩石乳化炸药。11掏槽眼41.50.800.883.5223扩槽眼41.50.750.833.3234辅助眼41.30.650.592.3645辅助眼81.30.650.594.7256辅助眼131.30.650.597.6767辅助眼171.30.650.5910.0378辅助眼211.30.650.5912.3989辅助眼231.30.650.5912.98912周边眼421.30.200.187.561013内圈眼151.30.600.548.111周边眼391.30.200.187.0222辅助眼111.30.650.596.4933辅助眼111.30.650.596.4944辅助眼111.30.650.596.4955辅助眼81.30.650.594.7266辅助眼61.30.650.593.54合 计249107.4台阶法开挖爆破参数表项 目爆 破 参 数周边眼间距E(cm)45周边眼抵抗线W(cm)60相对距E/W0.8装药集中度(kg/m3)0.2堵塞长度(cm)40装药结构(周边眼)间隔装药起爆方式非电起爆注:级围岩的钻爆根据类围岩围钻爆设计再进行爆破参数的修正。台阶法开挖炮眼布置图 全断面开挖炮眼布置图 4.5.5光面爆破施工工艺光面爆破施工工艺流程: 钻孔定位 钻孔 清孔 装药 联结起爆网络 起爆 洒水降尘通风 瞎炮处理 爆破效果检查1)放样布眼(1)先布置掏槽眼,其方向在岩层层理明显时应尽量垂直于层理,掏槽眼应比其他眼加深20cm。(2)周边眼严格按设计开挖轮廓线布置,在硬岩层中,周边眼的眼口在断面设计轮廓线上,眼底超出轮廓线小于10cm;在软岩中,周边眼的眼口在断面设计轮廓线内小于8cm,眼底落在轮廓线上。(3)辅助眼均匀分布的原则布置。2)钻 孔采用钻孔台车钻眼时,台车与隧道轴线要保持平行。台车就位后按炮眼布置图正确钻孔。对于掏槽眼和周边眼的钻眼精度要求比其它眼要高,开眼误差要控制在3cm和5cm以内。钻工要熟悉炮眼布置图,要能熟练地操纵凿岩机械,特别是钻周边眼,一定要有丰富经验的老钻工司钻,台车下面有专人指挥,以确保周边眼有准确的外插角(眼深3m时,外插角小于3°;眼深5m时,外插角小于2°),尽可能使两茬炮交界处台阶小于15cm。同时,应根据眼口位置及掌子面岩石的凹凸程度调整炮眼深度,以保证炮眼底在同一平面上。3)清 孔装药前,必须用由钢筋弯制的炮钩和小于炮眼直径的高压风管输入高压风将炮眼石屑刮出和吹净。4)装 药装药前用小直径高压风管将炮眼内石屑吹净,装药需分片,分组按炮眼设计图确定的装药量自上而下进行,雷管要“对号入座”不得混装。所有炮孔均用炮泥堵塞,堵塞长度周边眼不小于20cm,其它眼不小于35cm。周边眼采用小直径药卷配导爆索,以增加不耦合系数和爆破时的缓冲作用,炮孔装药均采用反向装药结构。周边眼装药结构示意图5)联结起爆网路起爆网络采用复式网络,以保证起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导爆管采用四通管连接,不能打结和拉伸,各类炮眼雷管连接段数相同。引爆雷管应用绝缘胶布包扎在离一根导爆管自由端15cm处,聚能穴背向传爆方向,网络连好后要有专人负责检查后再起爆。6)瞎炮的处理发现瞎炮,应首先查明原因。如果是孔外的导爆管损坏引起的瞎炮,则切去损坏部分重新连接导爆管即可;但此时的接头应尽量靠近炮眼。如因孔内导爆管损坏或其本身存在问题造成瞎炮,则应参照公路隧道爆破安全规程有关条款处理。4.5.6质量检验标准1)超欠挖爆破后的围岩面应圆顺平整无欠挖,超挖量(平均线性超挖)应控制在10cm(眼深3m)和13cm(眼深5m)以内。2)半眼痕保存率围岩为整体性好的坚硬岩石时,半眼痕保存率应大于80%,中硬岩石应大于70%,软岩应大于50%。3)对围岩的破坏程度爆破后围岩上无粉碎岩石和明显的裂缝,也不应有浮石(岩性不好时应无大浮石),炮眼利用率应大于90%。4.6 装碴运输隧道洞内出碴采用无轨运输方式,侧卸式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碴至弃碴场。配置侧卸式装载机2台,自卸车4台,以加快出碴速度。为了提高出碴效率,缩短循环时间,保证安全,采取如下措施:1)加强装运碴设备的维护保养,备足易损配件,发现故障及时排除。2)设专人养护道路,保持道路平整、无积水,定期铺碴维修。尤其雨季,设专人及时排除不安全隐患。3)加强洞内排水与照明,保持洞内有良好照明和路况。4)加强通风,保证洞内空气新鲜。5)弃碴场采用推土机平整,专人指挥倒碴。6)教育司机遵守交通规则,礼貌行车,严禁带故障行车和酒后驾车。7)施工便道经常洒水,防止尘土飞扬。第五章 防坍塌施工措施5.1开工前准备工作1)制定周密的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方案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充分考虑隧道开挖工程施工的安全,制定合理的施工措施,防止隧道开挖坍塌方。2)安全防护措施配置应齐全。隧道施工所需的各项安全防护材料、设备、机械器具等应在开工前配置齐全,并定期检查,确保使用状态良好。3)班前教育。开工前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班前教育,提高作业人员对防坍塌方等事故的意识,作好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等。5.2洞口明洞施工防坍塌措施作好洞口防护措施及防排水措施,避开雨季施工,预防洞口滑坡、坠石等造成坍塌方事故。5.3洞身施工防坍塌措施复杂地层一般遵循“先预报、多分部、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洞身施工时,应根据实际地质情况,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合理的施工措施,严格按施工工艺、施工程序施工。隧道施工应选择有隧道施工经验的人员带班,带班人员应随时观察洞内掌子面、仰拱及侧墙围岩稳定情况,掌子面岩层变化情况等,为隧道地质预报人员及监控量测人员提供第一手资料。如遇掌子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