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施工工程监测方案_secret.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深基坑施工工程监测方案_secret.精品文档.深基坑施工工程监测方案_secret 深基坑施工工程监测方案 1 一、工程概况 二、监测依据 三、监测目的 四、监测项目 五、监测方法 六、监测点布置及埋设要求 七、监测点布置示意附图 八、监测频率及报警值 九、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十、监测仪器 十一、监测数据记录、分析及信息反馈. 十二、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2 一、工程概况 (一)设计概况 按设计要求,*站主体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地连墙,安全等级为一级;控制周边地面最大沉降量0.1%H,地连墙最大水平位移0.14%H(H为基坑开挖深 度),且不大于30mm。出入口及风亭基坑围护结构采用SMW工法桩,安全等级为二级;控制周边地面最大沉降量0.2%H,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0.3%H(H为基坑开挖深度)。本次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围护结构的变形、受力情况及基坑周边环境的监测。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根据图纸及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站区地表普遍分布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m1),岩性为杂填土,土质不均,结构松散,密实程度差。本车站(含折返段)主体结构基底位于(1)粉质粘土。出入口、风道结构基底位于( 5)淤泥质粉质粘土。 基坑开挖范围内土体主要为填土、粘性土、粉土及淤泥质土,土质松软,直立性差。 基坑主体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主体结构标准段及大小里程盾构井连续墙底插入6粉土层以下的51粉质粘性土中。风亭及出入口围护结构为SMW工法桩。 本场地内表层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其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勘测期间水位埋深1.3m2.1m(高程-0.3m0.4m),赋存于第陆相层及以下粉砂及粉土中的地下水具有微承压性,为微承压水。 勘测期间微承压水稳定水位埋深约为1.45m2.2m(高程约-0.3m0.5m)。 (三)现场条件 *站(含折返线段)位于*市*区*道与*路交口以北、*道东侧,站址以西主要为*东里六层住宅(砖混结构),距基坑最近处约15m;站址东北边为*小区六层住宅,距基坑最近处约20m。车站范围内的地下管线,主要有天然气、电讯、上水管、排水管及电力等管线。 二、监测依据 (一)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3 (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三)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 9258-97) (四)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 (五)天津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TBJ1-88) (六)天津地铁*号线*站围护结构施工图及天津地铁*期工程施工监测技术规定。 三、监测目的 (一)通过对基坑工程监测项目的观测,以及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计算,进行预测和反馈,决定是否需要对支护结构、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采取保护或加固措施,以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及环境的安全。 (二)现场监测的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三)通过监测数据与预测值比较可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四)通过监测收集数据,为地铁及类似工程设计、施工及相关规程的制定积累经验。 四、监测项目 根据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图纸及基坑周边环境,本车站需进行以下项目的监测。 (一)基坑内外情况观察。 (二)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监测:约200个点。 (三)地下水位监测:水位井观测浅层水井共28孔,观测深层水井共36孔。 (四)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测斜)。测斜管布置:共计布设38根测斜管。墙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共布设78点。 (五)钢支撑轴力监测:45个轴力计。 (六)围护体钢筋应力监测:共埋设216个点。 (七)基坑回弹监测:25个点。 (八)支护结构界面上侧向压力监测:4个点位。 4 (九)立柱变形监测:2个点位。 (十)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沉降变形监测:约62个点。 (十一)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变形监测:约 63个点。 (十二)桩(墙)顶沉降监测:22个点。 (十三)挠曲变形监测:3个点。 五、监测方法 (一)基坑内外情况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采用巡视法,观察内容包括基坑周围地面裂缝、塌陷、地面超载 及基坑隆起、渗水情况,基坑开挖的地质及其变化情况和支护结构状态等。参照上述内容根据基坑工程的开挖进度情况,随开挖随进行观察。要求观察人员作到以下两点: 1、首先熟悉每天的监测情况,根据每天监测的数据,做到心中有数和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并做好每天的观察日志。 2、熟悉和了解基坑开挖的进程和工况,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 (二)地表沉降监测方法 1、测量方法: 采用高精度NI007型自动安平水准仪、配合半厘米分划铟钢标尺进行测量。用光学测微法进行观测,测前应对仪器、标尺进行检定,每次观测前应对仪器I角进行检测,I<15" 。控制网及首次观测可采用单程双测站观测,其后可采用单程单测站观测,监测点必须构成闭合环,以确保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中规定的二级变形测量精度。基准点选在离基坑50m以外的地方(基准点采用15mm左右、长度1.01.5m的钢筋打入地下,地面用砼加固,或设置在年代较 老且结构坚固的建筑物上),形成一个地面控制网,定期校核。在基坑降水前对各监测点进行首次观测时,应对各观测点连续观测两次,两次高程平均值取中数作为初始值,以后每次观测均应与初始值比较,以求得垂直位移量的累计值及本次变化量。 2、精度: 按国家水准二等精度要求,每个测点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不大于0.5毫米。 3、测点布置 5 在工地内埋设三个基准点作为起算点,起算点每月联测一次,检查基准点 的稳定性。地表沉陷监测点采用长度300500mm的16号螺纹钢或长度50mm、直径20mm的圆头钢钉作为观测标志,测点布设低于路面2-5cm,地面沉降监测按设计埋设完毕后,注意保护,以免破坏,若破坏及时补上测得数据。 (三)水位监测方法 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就是为了预报由于地下水位不正常下降引起的地层沉陷。水位监测井采用大口井,水位监测井深度应超过基坑的开挖深度。采用钢尺水位计(仪器精度±1毫米)观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在水位观测井顶部选用一点,做为观测井水位的基准点(与水准网点连测),从此基准点开始,将水位计探头沿水位井下放,当碰到水时接受机会发出蜂鸣声,此时读出至基准点的读数,再结合管口基准点的高程,就可以求出地下水位的绝对高程,进而监测 地下水位的变化。依据设计要求*车站及折返线每40米左右在基坑两侧布设一组水位观测井,总共布设64口地下水位观察井(深井28口、浅井36口)。 精度:测量误差不大于5毫米。 (四)墙水平位移 1、墙身水平位移监测(测斜) 本项监测是深入到围护体(连续墙或围护桩)内部,用测斜仪自下而上测量预先埋设在围护体内的测斜管的变形情况,以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作为围护体的连续墙或围护桩在深度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情况。实测时首先将测头导轮高轮向基坑内侧方向放入测斜管,使测头上的导向轮卡在测斜管内壁的导槽中,沿槽划至管底以上50cm (防止掉入异物时测头无法到达起测位置而影响数据连续观测),测读时由管底开始,利用测读仪每提升0.5 m读数一次,直至管口。拿出侧头后旋转180度重测一次,两次测量的深度必须一致。由管底到管口的各段位移累计相加,即为各测点的实际位移。 性能指标:传感灵敏度0.04、精度±4mm/15m。 2、墙顶水平位移监测 利用高精度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施测。利用起算点坐标和实测的边长夹角,算出每个待测点的绝对坐标进而求出每个点的变化矢量。 (五)横撑轴力监测方法 6 用XP99C振弦式频率计,量测轴力计的频率值,当轴力计受到轴向力时,引起弹性钢弦的张力变化,改变钢弦的振动频率,通过频率仪测得钢弦的频率变化即可测出轴力计受力的大小,通过换算计算出横撑内力的大小。 仪器精度:±2HZ。 (六)桩、墙内力监测方法 采用振弦式钢筋应力计来监测地连墙内部钢筋应力的变化。振弦式钢筋应力计工作原理是利用一根张拉并固定在应力计变形段两端中心位置的钢弦,在受力变形后自振频率发生改变,求出钢弦应力的大小,进而推算出被测钢筋受力的变化。钢筋应力计算公式如下: P=KF+bT+B 式中:P被测钢筋的荷载(KN); K钢筋计的标定系数(KN/F); F钢筋计输出频率模数实时测量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F); b钢筋计的温度修正系数(KN/0C); T钢筋计的温度实时测量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0C); B钢筋计的计算修正值(KN); 观测时利用振弦式频率接收仪,测得钢筋计在受力后的自振频率读数,经上述公式转换后求出桩、墙的内部应力应变。 仪器精度:±2HZ。 (七)基坑回弹监测方法 随着基坑内土体的开挖卸载,坑内外产生土压力差,从而出现基底回弹。观测方法:将钢尺沉降仪的测头缓慢放入导管内,当测头感应到管外土层中磁环的磁场时,会发出连续不断的蜂鸣声,此时读出钢尺电缆在管口处的深度读数,再结合精密水准仪联测管口的高程,就可以求出土体中磁环所处的绝对高程,当土体回弹时,会带动磁环升降并改变其绝对高程,从而可得到不同深度土体的回弹量。基坑开挖前测出每个测管的高程、磁环到管口的距离,作为基坑回弹的初始值。 测量精度:±1mm。 (八)支护结构界面上侧向压力监测方法 7 首先选定长22米、宽6米的一条不透水泥浆的帆布,再把帆布固定于设计槽段的钢筋笼迎土面。第二步把土体侧压力计固定到设计深度的帆布上。当吊放钢筋笼时(土体側压力计)就一起下到槽内。用频率仪测得初始值,按一定的周期进行人工巡检监测,将监测的值与初始值比较计算,获得土压力分布状态。 仪器精度:±2HZ。 (九)立柱变形监测 观测时在远离基坑的地段选定基准点,用于每次观测时的高程起算点,采用精密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施测,求出每次各点的高程,其差值就是立柱的沉降变化量。 (十)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变形监测 监测方法同地表沉陷。 (十一)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监测方法同地表沉陷。 (十二)桩(墙)顶沉降监测 监测方法同地表沉陷。 (十三)挠曲变形监测 观测时在远离基坑的地段选定基准点,在撑上布设3个点。用于每次观测时的高程起算点,采用精密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施测,求出每次各点的高程,通过计算得出挠曲变化量。 六、监测点布置及埋设要求 (一)地表沉降监测点布置 先布置高程起算点,高程起算点的布设应远离基坑50米以外,并且应通视良好、稳固的、能够永久保存的地方或建筑物上,该项目布设4个高程控制点作为沉降观测的基准点。以天津市地下铁道*期工程*号线*站水准点数据为起算依据,按二等水准观测方法进行施测,构成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小于±1.0N (n为测站数),基准点每个月检测一次。 地表沉降监测点布置:每25米布设一个断面,共计20个断面,每个断面布设10个监测点,共布设地表沉陷监测点200个。 8 从围护墙外侧起算各点相邻距离分别为0+4+4+4+4米。 当地面测点在车道上时,为了测点不被损坏和数据的真实性,这些测点必须埋入原土位置。方法是:采用长300mm500mm长钢筋或50mm长、直径20mm的圆头钢钉打入地下作为观测点,测点顶部布设在低于路面25厘米处,当在软土中埋设测点时,打入土体中的测点要有足够长度,测点与土体之间不允许松动。测点材质采用具有凸球面的钢制测钉或钢筋,可根据不同地表情况选用这两种材质之一。 (二)水位监测井布置 求距围护结构外边缘2米,共布设9个断面,共计36 按设计要求坑外布设在距围护结构外边缘2米、12米位置,布设9个断面,共计22口;坑内沿基坑中间纵向布设,共计6口。总共布设64口地下水位观察井(深井28口、浅井36口)。 (三)连续墙位移监测 1、测斜管布置:每25米布设一处,共计布设38根测斜管。在地连墙内埋设测斜管(管长20米25米),先将测斜管绑在钢筋笼子的主钢筋上,密封测斜管底部及各处接头。将钢筋笼吊入槽内,测斜管要背向开挖面放置。埋设时,测斜管接头要对好管内壁的导向槽,导向槽的位置必须与所在的围护墙垂直。为防止剔除地连墙超灌砼及冠梁施工时破坏测斜管,在围护墙顶部测斜管外加钢套管保护。测斜管的上口必须高出连续墙顶部20cm。 2、墙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在压顶梁上每隔12.5m左右布设一点,共布设78点。用电锤在冠梁上打孔,埋入一边已做标记的方头形螺钉(测钉直径10mm),埋入时做标记面要朝向基坑外側。 (四)横撑内力监测点布置:每50米布设一处。在基坑横撑的一端布设轴力计,轴力计一端与横撑连接,另一端与支撑面相接,盾构井位置竖向布置6个轴力计,标准段及折返线竖向布置5个轴力计,共布置9个断面,单侧埋设(每道支撑安装轴力计一个),需埋设45个轴力计。安装时必须保证轴力计中心线与钢支撑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以保证轴力计测出的轴力能真实地反映钢支撑所 9 承受的轴力大小。 (五)连续墙内力监测点布置:钢筋计布置在的连续墙的钢筋上,每50米埋设一处,需布置9个断面,每个断面埋设24个,共埋设216个。在连续墙钢筋笼焊接完成后,将钢筋计的铁棒绑在连续墙钢筋笼的主钢筋上,然后将钢筋计的铁棒两端点焊。从铁棒中引出的钢筋计导线集束用胶布固定在钢筋上。待钢筋笼吊入槽内后,将导线集束引至墙顶并注明号码套环标记。 (六)基坑回弹监测点布置在基坑中央、距坑底边缘1/4底宽处,共计25个点。在土体内打孔后,把绑好磁环的塑料管下到孔内(把磁环预埋到低于基底2030厘米处),绑磁环的材质遇水后会自动松开,磁环就与塑料管分离并与土体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当土体沉降或上升时磁环也就与土体同时下沉或上升。 (七)支护结构界面上侧向压力监测点布置:由于围护墙体是连续墙,土压力计的埋设将采用挂布法。在连续墙钢筋笼焊接好后将装有土压力计的铁盒绑结在挂布上,将挂布绑结在连续墙钢筋笼的外侧上,从铁盒中引出的导线集中用胶布固定在钢筋上。待钢筋笼吊入槽内后,将导线集中引至墙顶并注明号码套环标记。 (八)立柱变形监测点布置:共计两处,按设计要求在立柱上布置监测点。 (九)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置: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和建筑物的伸缩缝等处布设。原则上离基坑较近处多布,离基坑较远处少布。在每栋建筑物外墙正负零以上1015cm处,每间隔12米左右设一沉降观测点。用射钉枪将射钉打入建筑物结构体内,露出结构体35cm,测点头部略向上,测点与建筑物之间不允许松动。 (十)基坑周围地下管线沉降监测点布置:间隔为30m左右设一监测点,其中有特殊情况的地方视实际情况变化加密。采用间接法布点,如各管线平行,布点位置也平行。在管线的上方开10cm左右的圆孔,以便立标尺,在监测点下面连接一块钢板。把沉降观测点放入各个管线的顶上。顶部磨成凸球面并低于地面35cm。 七、监测点布置示意附图 10 (一)观测井布置 1轴30轴观 测井井点平面示意图 30轴64轴观测井井点平面示意图 11 (二)地表沉陷、基底回弹、墙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 基坑回弹 墙水平位移 1轴30轴地表沉陷、基底回弹、墙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图(单位mm) 12 地表沉陷 基坑回弹 墙水平位移 陷、基底回弹、墙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图(单位mm) 30轴64轴地表沉 13 (三)地下管线沉降及位移测点布置 地下管线沉降及位移测点布置图 14 (四)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置 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置图 15 八、 监测频率及报警值 (一)监测频率 1、基坑内外情况观察:基坑开挖时每天观测1次,主体施工中2天观测1次,主体完成后每周观测1次,稳定后停止观测。 2、地表沉陷监测:基坑开挖前观测初始值,基坑开挖每天观测1次,主体施工中2天观测1次, 主体完成后每周观测1次,稳定后停止观测。 3、水位监测:降水前观测初始值,基坑开挖每天观测1次,主体施工中每周观测1次,回填土、封井。 4、连续墙位移监测:基坑开挖前观测初始值,基坑开挖每天观测1次,主 体施工中2天观测1次,主体完成后每周观测1次,稳定后停止观测。 5、横撑内力监测:基坑开挖前观测初始值,基坑开挖初期每天观测1次,挖至基底每天观测3次,主体施工中2天观测1次,主体完成后停止观测。 6、连续墙内力监测:基坑开挖前观测初始值,基坑开挖每天观测1次,主体施工中2天观测1次,主体完成后每周观测1次,稳定后停止观测。 7、基坑回弹监测:基坑开挖前观测初始值,基坑开挖每天观测1次,结构施工后停止观测。 8、立柱变形监测:基坑开挖前观测初始值,基坑开挖每天观测1次,主体施工中2天观测1次,主体完成后停止观测。 9、基坑周围建筑物沉、地下管线沉降变形监测:基坑开挖前开始观测,基坑开挖每天观测1次,主体施工中2天观测1次,主体完成后每周观测1次,稳定后停止观测。 10、支护结构界面上侧向压力监测:基坑开挖前观测初始值,基坑开挖每天观测1次,主体施工中2天观测1次,主体完成后每周观测1次,稳定后停止观测。 (二)依据天津地铁*期工程施工监测技术规定及地铁*号线*站施工图纸,结合有关规定、规程,确定监测报警值。1、围护体定向水平位移监测(测斜) (1)标准段地连墙侧向位移极限值0.14%H:16m×0.0014=22.4mm。 报警值为:22.4mm×80%= 17.92mm。 16 (2)端头井地连墙侧向位移极限值0.14%H:18.5m×0.0014=25.9mm。 报警值为:25.9mm×80%=20.72mm。 (3)出入口、风亭围护桩侧向位移极限值 0.3H%:10m×0.003=30mm。 报警值为:30mm×80%=24mm。 2、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监测 (1)标准段周边地表沉降极限值0.1H%:16m×0.001=16mm。 报警值为:16mm×80%=12.8mm。 (2)端头井周边地表沉降极限值0.1H%:18.5m×0.001=18.5mm。 报警值为:18.5mm×80%=14.8mm。 (3)出入口及风亭基坑周边地表沉降极限值0.2H%:10m×0.002=20mm。 3、地下水位监测:极限值为:基坑外水位累计变化1000mm, 每天不超过300 mm。 报警值1000×80%=800mm,300×80%=240mm天。 4、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变形监测:极限值为:20mm。 报警值为:20×80%=16mm。 5、基坑周围地下管线沉降变形监测 (1)煤气管线沉降极限值为:10mm。 报警值为:10×80%=8mm。 (2)其它管线沉降极限值为: 20mm。 报警值为:20×80%=16mm。 6、工具柱沉降变形监测:极限值为: 20mm。 报警值为:20×80%=16mm。 7、钢支撑轴力监测:报警值为设计值80%。 九、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一)测斜管、钢筋计传输线绑在地连墙钢筋笼内侧,钢筋笼下笼时设专人看护,不得碰撞,防止损伤。 (二)地连墙剔凿、冠梁钢筋安装及浇灌混凝土时,应专人负责封口及看护管、线,防止碰伤,如有坠物或管体破裂现象发生时,应立即采取清除、修 17 补措施。 (三)在开挖过程中,槽内水位监测点应加盖防护,防止泥块等杂物掉入监测井中造成淤塞影响观测。在基坑开挖时,降水井周围0.5m范围内土采用人工清理。井口高于槽底500mm,防止槽底表面水流入井内,影响监测。 (四)监测点布设必须按图施工,布设点周围不得堆积大体积或过重材料,以防止影响观测数据准确性。 (五)现场监测点设醒目颜色标注编号及类型,观测结束后应立即采用专用盖板防护管体,防止物品坠入测斜管影响下次观测。 (六)当地面测点在车道上时,把测点顶部布设在低于路面35cm处,测点采用钻孔10cm加以保护。 (七)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布置完毕,用油漆作上标记,提示人门不要破坏,平时观测时告诉附近的居民保护好沉降观测点,因为沉降观测对他们也有利。如果遭到破坏时,应尽快在原来位置或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再联测已知点,归算到以前的数据上,保证该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十、监测仪器 十一、监测数据记录、分析及信息反馈 (一)监测数据记录、分析与处理 18 监测数据在现场采用E500计算机记录,数据自动传输,减少人为的错误。用计算机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处理,绘制各种类型的表格和曲线图,对监测结果进行一致性和相关性分析,预测最终基坑的变形情况,预测结构物的安全性,及时反馈给施工单位指导施工。 (二)监测报表和信息反馈系统 “在“周报和月报”中,对各个监测项目的结果进行汇总,绘制典型点的时间位移曲线。对监测项目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估,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信息反馈系统:监测取得的数据经整理后当日以“日报表”的形式上报, “日报表”当中除当日所测各项数据外,还应有当日工况记录及对数据的简要分析。当数据达到或超过报警值时立即报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安全。项目部则以最快方式向监理提交“日报表”,在日报表上对超限数字以明显示警标记提示。 在监测过程中应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的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及措施,将监测成果反馈到施工中去。 每次观测后应立即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填表制图,剔除异常值,进行初步分析,并将资料整理齐全,建立资料数据库考备存档。 十二、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保证体系 项目负责:XX 高级工程师 组长:XX 现场项目负责,工程师。 XX 项目技术负责,工程师。 主要成员:XX 应力应变监测项目负责,助理工程师。 19 质量保证体系 (二)关键工程部位的监测措施 1、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异常情况和险情。为了应对上述情况,并在紧急情况下能有条不紊的工作,确保施工不受或少受损失,特采取以下措施: (1)监测人员驻现场办公,每天至少留两人值班(如遇险情可马上处理)。 (2)值班电话24小时开通,出现异常情况马上上报公司,公司调大队伍进场加强观测。 (3)值班人员要及时把异常情况,通过电话通知相关的部门。 2、遇到异常情况,如数据达到最大值,应首先加密观测次数,进一步观察异常部位的发展情况,其次是与监理共同制定应对措施、解决方案,并以书面的形式提交报告给监理和业主。在抢险过程中的监测数据,经过分析后在及时以书面(报表)形式上报监理和业主单位。 (三)质量保证措施 1、根据本站的特点成立监测项目组,实行项目工程师负责制。监测过程中由高级工程师在技术和质量上跟踪管理。并对项目的责任进行严格的分工,确保工程监测的质量和进度。 2、进场前,对上岗人员进行技术业务培训,学好各项规范、规程,保证 20 作业人员能高质量的完成各项监测任务。 3、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强化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规范和各种技术要求,确保各项数据的真实可靠。 4、加强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工程安全规章制度,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5、积极与监理单位做好配合工作,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6、在开测前,对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检查,保证每种仪器设备在有效期内及仪器的精度。监测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要求,保证测量精度。监测工作完成后,对仪器设备和监测数据进行检查和核对,保证监测数据万无一失。 7、为保证数据的精度,监测时做到“三定”,即定监测人、定监测仪器和定具体固定的监测时间。 8、测点埋设应达到有关规范的要求,位置准确,安全稳固,并设计醒目的警戒标志加以保护。 9、为保证监测成果真实可靠,所有人员均持证上岗,并通过了理论与实践的考核,监测数据、成果表、成果图有专人校对。监测数据出现大的突变时,及时通知监理,并增加观测次数,防止事故发生。 10、监测人员驻现场办公,每天至少2人值班,按时参加工程例会,做好监测数据的分析工作,保证真实性、连续性、为施工提供依据指导施工。 11、现场工程师及时参加工地例会,记录与监测有关的事项,同时将近期监测情况汇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与监理勾通,协商。确保监测工作顺利完成,为总包单位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数据,为施工起到的保障作用。 21 水泥路面监测点布设:先将水泥路面钻孔,深度为水泥厚度,直径120mm,在圆孔中间打入直径1020mm,长4050cm的螺纹钢筋,穿过水泥路面进入软土层。在监测点周围填入细砂。监测点低于地面510cm(见下图1)。 水泥路面直径1020mm钢筋 地下管线监测点布设:先将水泥路面钻孔,深度为管线顶到路 面的厚度,直径120mm,在圆孔中间打入直径1020mm,长为一定长的螺纹钢筋,穿过水泥路面进入管线的顶部。在监测点周围填入细砂。监测点低于地面510cm(见下图2)。 水泥路面直径1020mm钢筋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