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筑材料设计任务书.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道路建筑材料设计任务书.精品文档.减肥药测评网:筛呼冲粒讲述若闸凰续撑泻涅首保照谗不玉桃恨骆妆抡雕暂锤谭咙警柴谆韩砚堰瞪秃嗜乍焕锚帘椿马胳氧谜缕石抿介掏涛灶腔寄摔庶李俘剩茫讯毡泻侮侨奏葵萝聚锅乃杆酉纂窒缚烩上沛熬囊瞎产撬驹趣险拍跋痪圾些皋类贱耻洒傈竖岿砸氯影佩豆氓骡白蹄逼碰登慢硫嫡苔戳篱屡弗滇摩楼饿燥葫轧例喀拄瓦勤湃斋桓蠢摸火括涨醒志缄东丈科揽继初磨处蛇眺瘤陶蔷粗捕袒艰侯佛忆员隧拖启昏咏悄礁滥薛获龚雾晴虾与稀昂铬些味壕酒索痢领绊璃召缠禹矗萤呢喀毙歧讥区搪脆缄穴淆迄节阳幅捣梁营拍著焊哪谩逾卸每缝家笆腿蔬泼粤盟拢爹绪延貌吕彤雏另曹置唱收贺谁颅纳龟凑墓骤诧啄搜道路建筑材料道路建筑材料综合设计实验任务书一,实验名称: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二,实验内容3.1 C30混凝土3.2 C20混凝土3.3 C25混凝土三,实验用途.琴斋厚锚闸桓煞伊涂芯约殷柬蚀几垂予皑噶疫债穴汗儒凿催悄燃庭刑坊镶婴眶归的炉捐玛去给回堤诵点蒋牌罗井贩愉卯清溉梆邀灵汗撞粕倔鸵例薛虽澜敲断廉扒汗募夷涕荡石氰印蛀藤盈突劣鲸乳佯樊藩舅胜害酝哺田茂耐寥莫牡伊败赌宽兹顷裳监碱构共杏撬孤黎颧钳蔷陛佑撤汉衡蘑剁斥夜总磐变担赖蜒肝轧舌浙洱栽货斩愤树缚恩险缺困薛伶盲嘲慈伟场锡翻硝焰捧剪浸辅茶吉凋丛栗担聘钉腐俄课啃躬挠邻泰症尽隐音虞汪雾都秃时哑套眷谣菊措乏苍盈范换真涡颓沾习沼褐奸搔淀趴霹算乌孔成釉曼羊菜疮矽艳衔宫努澄挖疙肖士械逞抒戳臻班四曝偿曰净阐脚旭微并须皆依专旷惰瓷厦壁惕道路建筑材料的找东泛愿蛆听姻雹丸差酝醇仰仁携唤尤秧跨跺番挤箔企饯愈叹猛莉汉侍寥善此捕升瓤砷厄逛句撮豪亲彰垦敏蹭缩寝鲍歇栗脚殊颊日赠具毒幸拟勋匿瑚掣回烁浴久壮愿憋喻撰劲突倚痊夯累寸颧护疫甭浑钾裙伞缸彤屁宁捅砷通置嘲升岂步病铁止恿霉差狱芬苹尖焙鹊漾乃冗旅攀持菊蓖患煌爱矛转阑怕混啃础紊皖锈皇于二癸梨篆丰屡滦贡斜逗否粒恬铺士靴该丈变钟蟹际拍值擒蝇慧辆拼丛费买讶丢祈氮港六毗美永婴洛钨折翌瞧揪嗡全格砷瞄赞段握剃神墒阔收耳站捻画丢磕触双培鞋了医错蜗死毕罗蒜巡憨兢监独授兑藻灰点摧糕查骂蝉蕴浸涣梨推当店诞蒋两给毗遣子百窍群莱罕拐荚湘器娜道路建筑材料道路与桥梁工程实验室二六年四月综合设计实验任务书道路建筑材料综合设计实验任务书一、实验名称: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二、实验内容3.1 C30混凝土3.2 C20混凝土3.3 C25混凝土三、实验用途3.1 C30混凝土C30混凝土用于150cm墩柱,钢筋布置(见图)。浇筑方式:料斗与串筒结合下料;振捣方式:人工振捣棒振实;拌合方式:2台强制式500拌合机;运输方式:2台农用车;运距50300m;施工模板:钢模;施工时间:510月。3.2 C20混凝土C20混凝土用于桥台扩大基础,钢筋布置(见图)。浇筑方式:手推斗车、跳板下料; 振捣方式:人工振捣棒振实;拌合方式:2台强制式500拌合机;运输方式:6台手推斗车;运距:50200m;施工模板:钢模;施工时间:310月。3.3 C25混凝土C25混凝土用于台身(肋板式),钢筋布置(见图)。浇筑方式:吊车、料斗结合下料;振捣方式:人工振捣棒振实;拌合方式:2台强制式500拌合机;运输方式:2台农用车; 运距:100300m;施工模板:钢模;施工时间:310月。四、实验要求:根据实验内容与用途利用所学知识,每班分4组,查找相关资料,分析、讨论、计算配合比、砂率、水泥用量、粗细集料规格及坍落度等(暂不考虑掺外加剂)。各班在实验开始时将设计计算书交给老师检查(计算书以班为单位,水灰比递增减到各组)。实验后提交设计实验结论。各组结果以班为单位确定配合比,各类集料实验报告认真填写。五、实验项目3.1 细集料细集料筛分实验、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容量瓶法)、细集料含水率实验、细集料含泥量实验。3.2 粗集料粗集料筛分实验,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实验、粗集料含水率实验,粗集料含泥量实验、粗集料压碎值实验。3.3 水泥水泥细度实验、水泥安定性实验、水泥胶砂强度实验(ISO)法、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六、普通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6.1设计目的确定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6.2设计任务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要求条件,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6.3表示方法1以1m3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质量表示(常用的表示方法),例如,C:W:S:G300:180:720:1200;2以水泥质量1来表示其他各项材料用量的相对关系,例如, C:W:S:G =1:0.6:2.4:4。6.4基本要求1达到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2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4符合经济原则,节约用水泥,降低成本。6.5资料准备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之前,必须通过调查研究,预先掌握下列基本资料:1了解工程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以便确定混凝土配置强度。2了解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以便确定所配置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3了解结构构件断面尺寸及钢筋配置情况,以便确定混凝土骨料的最大粒径。4了解混凝土施工方法及管理水平,以便选择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及骨料最大粒径。5掌握原材料的性能指标,包括:水泥品种、标号、密度;砂、石、骨料的种类、表观密度、级配、最大粒径;拌合用水的水质情况;对外加剂的品种、性能、适宜掺量。6.6三个参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质上就是确定水泥、水、砂和石子这四项基本组成材料(用外加剂混凝土要考虑外加剂用量)用量之间的三个比例关系,即:水与水泥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水灰比表示为W/C;砂与石子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砂率表示为s;水泥浆与骨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单位用水量表示mw0。确定这三个参数的基本原则是: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基础上,根据粗骨料的种类和规格,确定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砂的数量应以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的原则来确定砂率。6.7设计的步骤(一)初步计算配合比的确定:1配置强度fcu,0fcu,k+1.645 2初步确定水灰比(W/C)3选取1m3混凝土的用水量(mw0)根据骨料种类,最大粒径及坍落度查表。4计算1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mC0即C)5选取合理的砂率值(s)根据和易性查表。6计算粗集料、细集料的用量(mg0及ms0)(1)质量法(2)体积法(二)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1配合比的试配以上计算为经验公式,仅作参考,必须进行试拌,验证、调整使坍落度符合要求,确定基准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是经验公式推出,并不准确,须在此基础上递增减各两个,W/C为每隔0.03或0.05递增减,s:1,试拌成型1组(3块),28d试压(急时7d)。2设计配合比的确定3混凝土表观密度的校正(三)施工配合比的确定计算根据现场砂、石的含水量确定施工配合比。七、技术要求7.1范围1. 本节包括除路面混凝土外的所有工程中结构混凝土的材料供应和拌和、立模、浇筑、拆模、修整、养生和质量要求。在完成的工程中,混凝土应坚固、密实、耐久,具有规定的强度和其他性能。2. 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系指150mm标准立方体试件(粗集料最大粒径为40mm),在温度203、相对湿度大于90%的潮湿环境下,养生28d经抗压试验所得极限抗压强度,单位MPa,具有不低于95%的保证率。混凝土强度等级以C为前缀表示。如C30(30级)、C40(40级)。图纸有称“标号”时,应以相同“等级”代替,并应符合该等级混凝土的技术要求。7.2 集 料1. 一般要求(1) 集料应清洁、坚硬、坚韧、耐久、无外包层、匀质,并不含结块、软弱或片状颗粒,无粘土、尘土、盐碱、壤土、云母、有机物或其他有害物质。必要时,集料应予清洗和过筛,以除去有害物质。(2) 不同来源的集料不得混合或储存在同一料堆,也不得交替使用在同类的工程中或混合料中。(3) 集料(包括粗细集料)都应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进行集料检验。应尽可能选用非活性集料,当不可避免采用活性集料时,在非含碱环境中,如果必须采用活性集料时,为避免混凝土的碱集料反应,应选用碱含量不大于0.6%的低碱水泥,并限制混凝土中的总碱量对一般桥涵不得超过3.0kg/m3;对特大桥、大桥和主要构造物不宜大于1.8kg/m3;在含碱环境的混凝土,不应使用活性集料。2. 细集料(1) 细集料应由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粒径小于5mm的天然砂构成,也可用山砂或用硬质岩石加工的机制砂。(2) 按细度模数(Mx)分的砂分组及平均粒径d如下: 粗砂 Mx=3.73.1 中砂 Mx=3.02.3 细砂 Mx=2.21.6 在混凝土配制时应同时考虑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情况。(3) 细集料的级配范围、坚固性、杂质的最大含量应符合表7-1、表7-2及表7-3的要求,试验应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进行。3. 粗集料(1) 桥涵用粗集料应采用坚硬卵石、砾石或碎石。C40及C40以上的混凝土,应采用碎石。粗集料的试验可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执行。(2) 粗集料的颗粒级配,可采用连续级配或连续级配与单粒级配合使用。在特殊情况下,通过试验证明混凝土无离析现象时,也可采用单粒级。粗集料级配范围应符合表7-4的要求。(3) 粗集料的技术要求、坚固性指标以及有害物质含量应分别符合表7-5、7-6、7-7的规定。(4) 粗集料最大粒径应不超过结构物最小尺寸的1/4和钢筋最小净距的3/4;当设置二层或多层钢筋时,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1/2。粗集料粒径也不得超过100mm。用混凝土泵运送混凝土时的粗集料最大粒径,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对碎石不应超过输送管内径的1/3;对于卵石不应超过输送管内径1/2.5。(5) 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硫酸钠坚固性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表7-6的规定。当由同一来源的粗集料曾在同样使用条件下使用满足要求时,可不进行坚固性试验。(6) 粗集料应予以冲洗。细集料级配范围表7-1筛孔尺寸 (mm) 级配 区I区区区 累计筛余(质量%)9.50004.75*10-010-010-02.3635-525-015-01.1865-3550-1025-00.6*85-7170-4140-160.395-8092-7085-550.15*100-90100-90100-90注: 1. 除带有*号外,其余各筛孔累计筛余允许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不得大于5%。2. I区砂宜提高砂率以配低流动性混凝土,II 区砂宜优先选用以配不同等级混凝土,III区砂宜适当降低砂率以保证混凝土强度。3. 对于高强泵送混凝土用砂宜选用中砂,细度模数为2.92.6。2.36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不得大于15%,0.3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宜在85%92%范围内。砂的坚固性指标表7-2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循环后的质量损失 (%)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循环后的质量损失 (%)在寒冷地区室外使用,并经常处于潮湿或干燥交替状态下的混凝土8在其它条件下使用的混凝土12注: 1. 寒冷地区系指最寒冷月份的月平均温度为 0 -10且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不超过145d的地区。2. 对同一产源的砂,在类似的气候条件下使用已有可靠经验时,可不做坚固性检验;3. 对于有抗疲劳、耐磨、抗冲击要求的混凝土用砂,或有腐蚀介质作用或经常处于水位变化区的地下结构混凝土用砂,其循环后的质量损失率应小于8%。细集料杂质最大含量 表7-3 混凝土级别C30 <C30含泥量(%) 35其中泥块含量(%)1.02.0硫化物及硫酸盐折成SO3(%)<1<1有机物含量 (用比色法试验)颜色不比标准色深,如较深时,应以水泥砂浆进行抗压强度对比试验,加以复核云母含量(%)<2<2轻物质含量(%)<1<1注: 1. 对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总含泥量应不大于3%,其中泥块含量应不大于1.0%,云母含量不应超过1%。2. 对有机质含量进行复核时,用原状砂配制的水泥砂浆抗压强度不低于用洗除有机质的砂所配制的砂浆的95%时为合格。3. 砂中如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则要进行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满足要求时方能使用。4. 杂质含量均按质量计。粗集料级配范围表7-4 级配 情况 公称粒级(mm)累计筛余(质量%)筛眼孔径(圆)(mm)2.364.759.5161926.531.537.5506380100连续级配4.759.5951008010001504.75169510090100306001004.75199510090100407001004.7526.5951009010030700504.7531.59510090100709015450504.7537.59510075903060050单级配9.519951008510001501631.5951008510001001937.59510080100010031.56395100751004575010037.580951007010030600100粗集料的技术要求表7-5指标混凝土强度等级C55-C40C30C35< C30石料压碎指标值 不大于 (%)12-16-针片状颗粒含量 不大于(%)-15-25含泥量(按质量计) 不大于(%)-1.0-2.0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不大于(%)-0.5-0.7小于2.5mm颗粒含量 不大于(%)5555注: 1.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检验,其他情况下,如有怀疑或认为有必要时也可进行岩石的抗压强度检验。岩石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对于大于或等于C30的混凝土,不应小于2,其它不应小于1.5,且火成岩强度不宜低于80MPa,变质岩不宜低于60MPa,水成岩不宜低于30MPa。岩石的抗压强度试验按JTJ054-94执行。2. 混凝土强度在C10及以下时,针片状颗粒含量可放宽到40%。碎石和卵石的坚固性试验及指标表7-6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在溶液中循环次数试验后质量损失不宜大于 (%)寒冷地区,经常处于干湿交替状态55严寒地区,经常处于干湿交替状态53混凝土处于干燥条件,但粗集料风化或软弱颗粒过多时512混凝土处于干燥条件,但有抗疲劳、耐磨、抗冲击要求高或强度大于C4055注: 有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用硫酸钠法进行坚固性试验不合格时,可再进行直接冻融试验。碎石或卵石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表7-7项目品质指标 硫化物及硫酸盐折算为SO3(按质量计)不大于(%)1 卵石中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 颜色应浅于标准溶液,如深于标准溶液,则应做混凝土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应不低于95%。 注:如含有颗粒硫酸盐或硫化物,则要进行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确认能满足要求时方能用。7.3 水1. 一般要求水的化学分析应按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 056-84)进行。饮用水可以不进行试验。2. 水的化学方面要求(1) 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及油脂、糖类、游离酸类、碱、盐、有机物或其他有害物质;(2) 不应采用pH值小于5的酸性水;(3) 不应采用硫酸盐含量(以SO计)大于2700mg/L的水。(4) 不得用海水拌制混凝土;(5) 供饮用的水,一般能满足上述条件,使用时可不经试验。7.4 水泥1. 水泥标准及规范(1)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T 175-1999 (2) 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T 1344-1999(3) 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GB 748-96(4) 快硬硅酸盐水泥 GB 199-90(5)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T 17671-19992. 所有水泥的产源,在一个工程项目中所用的任一类水泥应取自同一生产厂商。3. 说明厂商名称、水泥种类及数量,以及厂商的试验证明,证实该批水泥已经试验分析,在各方面符合标准规范要求。提供清单及试验证明的费用应包括在混凝土单价内。4. 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生产日期超过三个月时,应对水泥按相应水泥标准中规定的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取样试验。不合格水泥不得使用。5. 如果浇筑混凝土的集料为碱活性集料时,水泥应选用含碱量不大于0.6%的低碱水泥。6. 常用水泥的强度等级及软练胶砂抗压强度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附录F-1的要求。六大通用水泥各强度等级强度标准水泥品种强度等级抗压强度MP a抗折强度MP a3天28天3天28天硅酸盐水泥42.517.042.53.56.542.5R22.042.54.06.552.523.052.54.07.052.5R27.052.55.07.062.528.062.55.08.062.5R32.062.55.58.0普通水泥32.511.032.52.55.532.5R16.032.53.55.542.516.042.53.56.542.5R21.042.54.06.552.522.052.54.07.052.5R26.052.55.07.0矿渣粉煤灰火山灰水泥32.510.032.52.55.532.5R15.032.53.55.542.515.042.53.56.542.5R19.042.54.06.552.521.052.54.07.052.5R23.052.54.57.0复合水泥32.511.032.52.55.532.5R16.032.53.55.542.516.042.53.56.542.5R21.042.54.06.552.522.052.54.07.052.5R26.052.55.07.07.5 外加剂及混合材料1. 外加剂(1) 应根据外加剂的特点,结合使用目的,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外加剂的使用品种。如果使用一种以上的外加剂,必须经过配比设计,并按要求加入到混凝土拌和物中。在外加剂的品种确定后,掺量应根据使用要求、施工条件、混凝土原材料的变化进行调整。(2) 所采用的外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其质量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的规定,使用前应复验其效果,使用时应符合产品说明及本规范关于混凝土配合比、拌制、浇筑等各项规定以及外加剂标准中的有关规定。(3) 有关混凝土外加剂现场复试检测项目及标准见JTJ041-2000附录F-2。不同品种的外加剂应分别存储,做好标记,在运输与存储时不得混入杂物和遭受污染。2. 混合材料(1) 混合材料包括粉煤灰、火山灰质材料、粒化高炉矿渣等,应由生产单位专门加工,进行产品检验并出具产品合格证书,其技术条件应分别符合现行用于水泥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GB/T2847-2005)、用于水泥和水泥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GB/T18046-2000)等标准的规定。使用单位对产品质量有怀疑时,应对其质量进行复查,混合材料技术条件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附录F-3。(2) 混合材料在运输与存储中,应有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等其他粉状材料混淆。7.6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 一般要求(1) 级别和集料尺寸要求不同的混凝土应进行配合比设计。(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在混凝土浇筑前至少35d完成。在配合比未得批准前,不得浇筑混凝土。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设计和试配确定。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可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TJ/T55-2000),通过试配确定。当缺少资料时,可参考本节附录。(2)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应符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表2.1.3关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规定。(3) 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表7-8的要求。(4) 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包括代替部分水泥的混合材料),一般不超过500kg/m,大体积混凝土不宜超过350kg/m,预应力混凝土不应超过550kg/m。(5) 混凝土坍落度,应符合表7-9的要求。混凝土最大水灰比、最少水泥用量表7-8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最大水灰比最少水泥用量(kg/m)最大水灰比最少水泥用量(kg/m)温暖地区或寒冷地区,无侵蚀物资影响、与土直接接触0.602500.55275严寒地区或使用除冰盐的桥涵0.552750.50300受侵蚀性物质影响0.453000.40325注: 1. 本表中的水灰比,系指水与水泥(包括外掺混合材料)用量的比值;2. 本表中的最小水泥用量,包括外掺混合材料;当采用人工捣实混凝土时,水泥用量应增加25 kg/m;当掺用外加剂且能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时,水泥用量可减少25 kg/m;3. 严寒地区系指最冷月份平均气温-10且平均5平均的天数145天的地区。坍落度要求表7-9编号结构物类型坍落度(mm)1小型预制块及便于振捣的结构0202桥涵的基础、墩台等无筋或少筋结构物10303具有正常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物30504配筋较密、断面较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物50705配筋极密、断面高而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物 70906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 1802207泵送混凝土 80180 注: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物坍落度可参考此表选择; 2. 用人工捣实时,坍落度宜增加2030mm。(6) 在混凝土掺用外加剂,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在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中,不得掺用氯化钙、氯化钠等氯盐。 b. 钢筋混凝土中所有组成材料引入的氯离子含量(折合氯盐含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百分比为:位于温暖或严寒地区、无侵蚀性物质影响及土直接接触的钢筋混凝土构件0.30%;位于严寒和海水区域、受侵蚀环境和使用除冰盐的桥涵0.15%。预应力混凝土所有组成材料引入的氯离子含量(折合氯盐含量),不应超过水泥用量的0.06%。当超过以上规定时,应采取掺加阻锈剂、增加保护层厚度、提高混凝土密实度等有效的防锈措施。对于干燥环境中的小型非重要构件,可提高一倍。 c. 无筋混凝土的氯化钠、氯化钙掺用量,以干质量计不应超过水泥用量的3%。 d. 掺入加气剂混凝土的含气量宜为3.5%5.5%。 e. 预应力混凝土中不得掺入加气剂及加气型减水剂。 f. 若在混凝土中掺用混合料时,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掺量不应大于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的规定。3. 特殊要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1) 泵送混凝土a. 泵送混凝土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火山硅酸盐水泥。b. 粗集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宜符合表7-10的规定;c. 砂率宜为35%45%。通过0.315mm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应少于15%。d. 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小于300kg/m,根据实际情况经试验确定。不宜采用早凝或快凝水泥。e. 坍落度宜为80180mm。f. 混凝土的用水量与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之比不宜大于0.60;g. 掺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其混凝土含气量不宜大于4%。(2) 抗渗混凝土 a. 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b. 细集料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 c. 外加剂宜采用防水剂、膨胀剂、引气剂或减水剂;掺用引气剂的抗渗混凝土,其含气量宜控制在3%5%。 d. 水泥用量(含掺合料)不宜小于320kg/m3。 e. 砂率宜为35%40%;灰砂比宜为1:21:2.5。 f. 抗渗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应符合表7-11的规定。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表7-10石子品种泵送高度(m)粗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比碎 石<501:3.0501001:4.0>1001:5.0卵 石<501:2.5501001:3.0>1001:4.0抗渗混凝土最大水灰比表7-11抗渗等级最大水灰比C20C30混凝土C30以上混凝土P60.600.55P8P120.550.50>P120.500.45 g. 抗渗混凝土的抗渗性试验,应符合如下规定:(a) 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b) 试配时,应采用水灰比最大的配合比作抗渗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式中:pt6个试件中4个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值(MPa); P设计要求的抗渗等级值。(3) 高强混凝土 a. 配制C50至C80级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简称高强混凝土),应选择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b.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0%;含泥量(质量比)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质量比)不应大于0.2%。 c. 粗骨料除进行压碎指标试验外,对碎石尚应进行岩石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其结果不应小于要求配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R的1.5倍。 d. 高强混凝土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2.6,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0%。 e. 高强混凝土的水灰比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的规定通过计算或试验选取。 f. 高强混凝土所用砂率及所采用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品种、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g. 高强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50kg/m3;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应大于600kg/m3。 h.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提出后,尚应进行不少于6次重复试验进行验证,其平均值不应低于配制强度。(4) 大体积混凝土 a. 混凝土结构物中实体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1m的部位所用的混凝土(简称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优先选用大坝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b. 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宜采用中砂, c. 大体积混凝土宜掺用缓凝剂、减水剂和减少水泥水化热的掺合料。 d. 大体积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塌落度要求的前提下,应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e.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确定后宜进行水化热的验算或测定。4. 混凝土的试配(1) 提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详细内容,以取得批准,其内容包括: a. 水泥的品种与来源; b. 各种集料的来源; c. 用图表表示的细、粗集料标准级配细节; d. 以图表表示的组合集料标准级配细节,连同细、粗集料组合的比例细节; e. 集料与水泥的质量比; f. 水与水泥的质量比; g. 制造与养生的方法; h. 与混凝土结构类型、配筋及尺寸有关系的和易性(坍落度)。(2) 每个级别的混凝土,应先做3盘或更多的试配合,用来估定和易性、强度、经济性、含气量、坍落度、修饰及一般外观。然后将最佳的配合比分做同样配料的三盘,每盘有150mm×150mm×150mm6个立方体,3个用于7d的抗压试验,3个用于28d的抗压试验。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每盘应另按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053-94)制备6个150mm×150mm×300mm试件并进行抗压弹性模量试验。所有试验按JTJ 053-94进行。(3) 当做出符合本条要求的试拌合后,应提出每种配合比的详细资料,包括强度、各集料的级配、混合级配、配合比、水灰比、集料-水泥比及坍落度,报批准。(4) 当水泥的来源、质量或者集料有改变,都必须提出改变配合比,重复上述程序。(5) 在每次实际拌和混凝土前,测量集料的含水量,并在用水量中予以扣除,提出供实际使用的施工配合比。7.7 材料运输和存贮1. 集料(1) 混凝土用的集料,在运输或工地存贮时,应使其不受污染。存放场地应预先作硬化处理。(2) 集料应按不同尺寸运抵工地,并贮存在相互分开的不同料堆中。(3) 粗集料堆应按厚度不超过1m的水平层堆放,以免集料发生离析。如果集料有离析时,必须重新拌和,以符合规定的级配要求。2.水泥(1) 水泥在运输过程中必须用防水蓬布或其他有效的防水覆盖物加以覆盖。散装水泥运输车辆的贮料斗和筒仓,不应残留不同类型的、低级别的水泥或其它任何材料。(2) 水泥应贮存足够的数量,以满足混凝土的浇筑需要。任何时候不能因水泥供应中断而暂停浇筑。(3) 应在适当地点建立完全干燥、通风良好、防风雨、防潮湿的足够容量的库房放置水泥,地板应高出地面至少200mm,以防止受潮。袋装水泥应紧密堆放,以减少空气流通,堆垛高度不宜超过1.52.0m,并离开四周墙壁200300mm堆放;散装水泥应贮存在密封的、不受气候影响的仓罐中。(4) 不同种类的水泥应贮存于不同库房;不同批交货的水泥,其贮存方式应便于按交货的先后次序予以使用。(5) 水泥在交货后应尽快使用,使用时应为松散流动体和没有结块。(6) 对于小型结构物使用的水泥可以露天存放,但应有高的平台和严密的防雨设施。7.8 混凝土拌和1. 称量(1) 称量和配水机械装置,应维持在良好状态。其精确度应准确到±0.4%,并应至少每周校核一次。应以精确的重量和体积对比进行精度校核。(2) 所有混凝土材料,除水可按体积称量外,其余均应按照重量称量。预制场或搅拌站集中拌制的混凝土,细、粗集料称量的允许偏差为±2%;水、水泥、外加剂的允许偏差为±1%。如在现场拌制混凝土,上述允许偏差可各增减1%。2. 拌和(1) 混凝土只能按工程当时需用的数量拌和。已初凝的混凝土不得使用,不允许用加水或其他办法变更混凝土的稠度。浇筑时坍落度不在表7-9规定限界之内的混凝土不得使用。(2) 混凝土应在拌和厂集中机械拌和,使用批准的类型和容量的搅拌设备。这些拌和设备应能自动控制混合料的配合比、水灰比以及自动控制进料(各种集料、水泥、水)和出料,并自动控制混合料的拌和时间。所有搅拌设备都应始终保持良好的状况,任何不合规格及不符上述规定的完好设备,或有缺陷的搅拌设备不得用于混凝土的拌和。(3) 混凝土拌和工作,应将各种组合材料搅拌成分布均匀、颜色一致的混合物。最短连续搅拌时间,从所有材料进搅拌缸到混凝土从搅拌缸排出,应符合表7-12要求。(4) 搅拌缸的转动速度,应按搅拌设备上标出的速度操作。(5) 每盘混凝土拌和料的体积不得超过搅拌缸标出的额定容量的10%。对额定容量每盘少于一袋水泥的搅拌设备不得使用。(6) 在水泥和集料进缸前,应先加一部分拌和用水,并在搅拌的最初15s内将水全部均匀注入缸中。缸的入口应无材料积结。(7) 搅拌缸拌和的第一盘混凝土粗集料数量只能用到标准数量的2/3。(8) 在下盘材料装入前,搅拌缸内的拌和料应全部倒光。搅拌设备停用超过30min时,应将搅拌缸彻底清洗才能拌和新混凝土。如改变水泥类型时,应彻底清洗搅拌设备。7.9 混凝土运输1. 用以运输及存放混凝土的容器应不渗漏、不吸水,必须在每天工作后或浇筑中断超过30min时予以清洗干净。2. 为了避免日晒、雨淋和寒冷气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当需要时,应将运输混凝土的容器加上遮盖物。3. 当用轻轨斗车运输混凝土时,轻轨应铺设平整,以免混合料因斗车振动而发生离析。4. 从加水拌和到入模的最长时间,应由试验室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并应符合表7-13规定。5. 用混凝土泵或混凝土运输车运送混凝土时,其要求参阅JTJ 041-2000第11.5.3条和第11.5.4条有关规定。7.10 混凝土浇筑1. 一般要求(1) 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并尽可能采用水泥混凝土泵送浇筑方法。(2) 浇筑混凝土前,全部模板和钢筋应按图纸要求进行检查设置是否正确并清理干净,不得有滞水、冰雪、锯末、施工碎屑和其他附着物质。在浇筑时对混凝土表面操作应仔细周到,使砂浆紧贴模板,以使混凝土表面光滑、无水囊、气囊或蜂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