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青海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2016年青海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本套试卷共100小题,目前已收录81小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一般认为,学校教育正式产生于( )A.原始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初期C.封建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答案】B【解析】-般认为,在夏朝的时候,我国就出现了学校。而有文字记载同时又有考古出士的实物证实的学校出现在商朝。所以,一般认为学校教育正式产生于奴隶社会。2.在中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中的“得天下英才面教育之”。(易混)A.说文解字B.大学C.孟子.尽心上D.论语【答案】C【解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冲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3.()的“文雅教育"思想把教育区分两类:有用的与文雅的。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昆体良D.奥古斯丁【答案】B【解析】亚里士多德的“文雅教育“思想把教育区分为两类:有用的与文雅的。“有用的“是不高尚的,因为它服务于事功与实用;“文雅的“是高尚的.人性的,因为它服务于闲暇。(具体内容参见扈中平主编的现代教育学)4.“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这种儿童中心论的观点是()提出的。A.柏拉图B.昆体良C.杜威D.卢梭【答案】C【解析】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儿童中心”,认为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5.以下选项中,不是教育的一般属性的是(A.教育具有永恒性B.教育具有历史性C.教育具有排他性D.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答案】C【解析】略。6.教育的()是教育本质属性的表现形式,是教育的其他功能得以发挥的基础。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D.育人功能【答案】D【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人,其育人功能是教育本质属性的表现形式,也是其他功能得以发挥的基础。7.学校在人的发展中起( )作用。(常考)A.决定作用B.主导作用C.辅助作用D.定位作用【答案】B【解析】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8.在教育中,“揠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对教育的制约。A.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C.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D.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答案】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揠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违背该原则的。9.“扬长避短”“长善教失”合乎()对教育的制约。A.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B.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C.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D.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答案】B【解析】略10.()要求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A.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C.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D.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答案】D【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在教育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11.就我国教育的现状来看,推进师生关系民主化的当务之急是如何提高和保证()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合法权益。A.学生B.教师C.学校领导D.学生干部【答案】A【解析】略。12.()是最基本的教育艺术。A.教育准备艺术B.教育组织艺术C.教育方法艺术D.教育的言语艺术【答案】D【解析】教育艺术体现在教育的方方面面,如教育准备艺术、教育组织艺术、教育方法艺术等,但教育的言语艺术是最基本的教育艺术,因为所有其他教育艺术的表现都离不开言语艺术的运用。(具体内容参见扈中平主编的现代教育学)13.对儿童应该受到保障的生命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等做了具体规定的国际条约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儿童权利公约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答案】B【解析】略。14.我国古代的教育著作学记强调“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这是说教师应该具备()A.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B.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C.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D.一定的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答案】C【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君子不但懂得教学成功的经验.又懂得教学失败的原因,就可以当好教师了。这表明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15.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赫尔巴特B.社威C.赞科夫D.布鲁纳【答案】D【解析】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是当代西方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课程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该课程理论的创始人布鲁纳。16.我国古代文论()中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感也”的著名论断。A.学记B.论语C.师说D.春秋【答案】C【解析】“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代表作师说。17.()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或规范。A.教学目标B.教学原则C.教学模式D.教学方法【答案】B【解析】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它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题干所述体现了教学原则的内涵。18.论语.述而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精辟地表达了()A.启发性教学原则B.因材施教原則C.学思结合原则D.学习与行动结合原则【答案】A【解析】题干所述是对启发性教学原则的体现。19.发挥教师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A.工作优势B.主人翁精神C.主导作用D.职业责任意识作用【答案】C【解析】略。20.在教师教学工作的诸多环节中,()是中心工作。A.备课B.上课C.课外作业的批改D.课外辅导【答案】B【解析】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21.以下几项教学工作中,()不属于教学目标设计的范围。A.分析教学对象B.分析教学内容C.分析教学过程D.分析与编制教学目标【答案】C【解析】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1)钻研课程目标,分析课程内容;(2)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3)确定教学目标分类;(4)列出综合性目标;(5)陈述具体的行为目标。故C项不属于教学目标设计的范围。22.任何教学原则的提出或教学原则体系的确定都要遵循()A.教学方法B.教学手段C.教学目的D.教学思想【答案】C【解析】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面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故C项正确。23.“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模式,是由我国辽宁的()首创,用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模式。A.黎世法B.顾泠阮C.魏书生D.育才中学【答案】C【解析】六步教学法是魏书生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的种语文教学方法。24.德育目标的()是德育目标的社会制约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反映。A.方向性B.预见性C.社会性D.层次性【答案】C【解析】和其他教育目标样,德育目标具有方向性、预见性.超前性等特点。此外,德育目标还具有社会性、层次性和参照性。其中,德育目标的社会性是教育目标社会制约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反映。25.以下不属于德育过程基本要素的是()A.教育者及其活动B.受教育者及其活动C.德育的内容与方法D.德育环境【答案】D【解析】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26.学期始末的教育、考试前后的指导等属于班主任的()A.事务性工作B.协调性工作C.决策性工作D.其他工作【答案】A【解析】班主任工作主要包括事务性工作.协调性工作和决策性工作三种。其中,事务性工作又分为常规性工作和突发性工作两类。常规性工作具有周期性、划-一性的特点,是学校每-阶段工作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学期始末的教育,考试前后的指导等都属于常规性工作。故A项正确。27.“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主题是在( )中提出的。(易错)A.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答案】D【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28.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裴斯泰洛齐【答案】C【解析】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29.1762年,()出版了爱弥儿。A.夸美纽斯B.卢梭C.杜威D.裴斯泰洛齐【答案】B【解析】爱弥儿是卢梭的代表作。30.美国教育家()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A.华生B.卢梭C.社威D.裴斯泰洛齐【答案】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杜威的教育观点。31.汉代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教育家是(A.王夫之B.王阳明C.朱熹D.董仲舒【答案】D【解析】西汉时,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3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了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县有一定()(常考)A.交往能力B.研究能力C.管理能力D.学习能力【答案】B【解析】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33.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校本课程D.综合课程【答案】C【解析】略。34.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发端于()A.爱弥儿B.大教学论C.论语D.想国【答案】B【解析】教育学的学科独立是-一个历史过程,这里所说的学科形成时期,是指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科所经历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起点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问世,終点是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发表。所以(大教学论)的问世是其发端。35.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依靠形状、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这是在贯彻()教学原则。A.启发性B.巩固性C.直观性D.系統性【答案】C【解析】题干所述符合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36.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学说基础上的。A.素质教育B.基础教育C.道德教育D.人的全面发展【答案】D【解析】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7.中国采用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最早始于()年清政府开设的京师同文馆。A.1852B.1862C.1872D.1882【答案】B【解析】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在北京开设的京师同文馆。38.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优先做好班级教学工作的同时,又注意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这符合()的原则。A.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B.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C.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D.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答案】D【解析】做好班级教学工作体现了统一要求的原则,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故D项正确。39.文科教学中的“成功教育”“快乐教学”属于()教学模式。A.传递一-接受B.自学-辅导C.情境一陶冶D.示范一模仿【答案】C【解析】“情境教学”“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快乐教学”“情知教学”等教学实验都属于情境陶冶教学模式。40.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理论。A.操作性条件反射B.有意义学习C.认知结构学习D.人本主义学习【答案】A【解析】斯金纳将操作性条件反时原理应用到教学活动上,提出了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因此,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教育心理学部分得分评卷人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41小题,每小题1分,共41分)41.在构成学校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中,()是学习的主体,他和教育者之间相互影响引起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改变,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教师B.学生C.教育内容D.教育手段【答案】B【解析】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引起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改变,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4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教育经验总结法【答案】A【解析】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故A项正确。43.以下选项中,()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因素中起主导作用。A.遗传素质B.心理素质C.环境D.教育【答案】D【解析】教育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中起着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44.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角色,在气质类型上.属于典型的()(常考)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答案】D【解析】抑郁质的人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林黛玉是抑郁质的典型代表人物。45.论语究问中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这是对人物()的描述。A.能力B.气质C.性格D.情感【答案】C【解析】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君子上达,小人下达”的意思是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根据题干的描述,故C项正确。46.埃里克森的()以自我发展为中心,把人格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提出了每个阶段特定的发展任务。A.认知发展理论B.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C.儿童主导活动发展阶段说D.有意义学习理论【答案】B【解析】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故B项正确。47.下列选项中,对价值观发展不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A.认知因素B.社会化因素C.年龄阶段因素D.智力因素【答案】D【解析】价值观的发展受以下因素所制约:(1)认知因素;(2)社会化因素;(3)年龄阶段因素。(具体内容参见韩进之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纲要)48.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来看,十六岁以后儿童道德认识发展处在()阶段。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以上三种都不是【答案】C【解析】科尔伯格把道德观念的发展分为前习俗、习俗和后习俗三种水平。他认为:十岁左右的儿童较多地处于前习俗水平;十三岁左右的儿童多数处于习俗水平的状态;十六岁以后,才逐渐上升到原则水平即后习俗水平的发展阶段。49.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学习态度等,不仅影响学习成绩,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意志品质的发展,这属于()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A.生理方面的发展状态B.智力和技能方面的准备C.非智力因素的准备D.社会环境方面的准备【答案】C【解析】非智力因素包含了除智力以外的所有的其他心理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这些因素的准备状态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意志品质的发展。故C项正确。50.“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提出的。(易错)A.马斯洛B.罗杰斯C.班杜柱D.托尔曼【答案】B【解析】罗杰斯特别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就是由罗杰斯提出的。(具体内容参见韩进之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纲要51.“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属于动机冲突中的( )(常考)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超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答案】A【解析】双趋冲突指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的心理状态,例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52.()是出于想要通过学业成绩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亲和内驱力D.自我价值感内驱力【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体现了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内涵。53.人类长期观察得出经验“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由“月”“础”的变化推测风雨出现的规律,反映了思维的()A.间接性B.概括性C.指向性D.抽象性【答案】B【解析】所谓思维的概括性,包含两层意思:(1)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2)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例如,每次看到“月晕”就要“刮风”,础石“潮湿”就要“下雨”,就能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54.通常认为()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A.直觉思维B.发散思维C.聚合思维D.想象思维【答案】B【解析】创造性思维既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也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但更多地表现在发散思维,上。创造性思维以发散思维为核心。55.在思维的创造性中,最重要的是()A.流畅性B.灵活性C.独特性D.批判性【答案】C【解析】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思维活动,它要求打破惯常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组或重建,创造出个体前所未知的或社会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新颖独特性是创造性思维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56.运算、写作等技能属于()(常考)A.动作技能B.技巧技能C,智力技能D.智慧技能【答案】C【解析】心智技能也称为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57.人头脑中出现的“学习时如何记忆,解决问题时如何明确思维方向”等属于()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感性知识【答案】C【解析】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58.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处在()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D【解析】略。59.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所学材料的内容.使之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如读书做摘要,听课记笔记等属于()A.精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元认知策略D.先行組织者策略【答案】A【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它常被描述成一种理解记忆的策略据题干所述,读书做摘要、听课记笔记等属于精加工策略。A项正确。60.有些儿童对“五讲四美“的内容意义要求都能讲出来,却不能体现在行动中,这说明这些儿童的道德概念处在()水平。(易错)A.具体的道德概念B.知识性的道德概念C.内化了的道德概念D.社会化的道德概念【答案】B【解析】道德概念的掌握依赖于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具体的道德概念(即与具体的道德行为或一定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道德概念)、知识性的道德概念(即是作为一种知识来理解的,没有内化为自已的道德观点,不能指导自己的言行的道德概念)和内化了的道德概念(即已形成了概括化的认识,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点,成为进行道德评价和指导自已言行的标准的道德概念)。根据题干的描述,有些儿童对“五讲四美”的内容、意义、要求都能讲出来,却不能体现在行动中,说明其道德观念处在知识性的道德概念水平。61.()不是人际关系中的心理成分。A.认知成分B.意志成分C.情感成分D.行为成分【答案】B【解析】人际关系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种心理成分。62.中学生在社会上崇拜明星,在学校里喜欢同能力强有特长的教师交往,这是由于明星教师的()引起的人际吸引。A.相似因素B.互补因素C.特质因素D.仪表因素【答案】C【解析】个人特质是导致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个人特质包括个体的外表、才华和能力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等成分,这些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通过个体的心理内化来实现的。根据题干描述,故C项正确。63.()不是影响课堂学习管理的因素。A.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B.教师的布局C.学生的定型期望D.班集体的特点【答案】B【解析】课堂学习管理是学校管理体系中的一环,它受下列各种因素的影响:(1)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2)学生的定型期望;(3)班集体的特点。(具体内容参见路海东主编的教育心理学64.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的()对学生后继发展的影响作用力。A.人格魅力B.教学能力C.专业知识D.期望【答案】D【解析】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65.心理辅导的基本功能是()A.使学生取得好成绩B.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C.使学生成为身体健康的公民D.帮助学生树立主题意识【答案】B【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66.很多优秀教师确信教师是社会上传道授业解感的使者,并因此终生从事这神圣而光荣的职业。这说明这些教师在角色认同上处于( )阶段。(易混)A.认识阶段B.认同阶段C.信念阶段D.无知阶段【答案】c【解析】教师角色的信念是指教师在角色扮演中,将职业角色的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体需要,坚信自已对教师职业的正确认识,并将其作为规范自已行为的指南,形成职业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根据题干的描述故C项正确。(具体内容参见莫雷主编的教育心理学)67.教学策略中的“先行组织者策略”是由()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改进教材的组织与星现方式的策略。A.奥苏贝尔B.斯金纳C.布鲁纳D.布卢姆【答案】A【解析】略。68.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A.建立刺激与反应联結的过程B.认知同化的过程C.产生顿悟的过程D.信息加工的过程【答案】A【解析】桑代克通过“迷箱”实验提出了学习的“尝试-错误"理论,即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建立的。故本题选A项。69.比较适合于新手教师采用的课堂设计形式是()(易错)A.特殊的课堂设计B.基本的课堂设计C.暂时的课堂设计D.全班讨论【答案】B【解析】基本的课堂设计是传统的纵横排列模式。传统排列适于独立的课堂作业,提问和回答,它有助于学生将注意集中于教师使学生更容易配对学习。传统排列也最适于演示,因此比较适合于新手教师。70.掌握学习模式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A.斯金纳B.布卢姆C.布鲁纳D.斯莱文【答案】B【解析】掌握学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来的一种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71.社会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B.加涅C.托尔曼D.班杜拉【答案】D【解析】略。72.学习汉语拼音之后,再学习英语音标的发音,最开始时常常混淆。这是由于()的作用。A.正迁移B.前摄抑制C.倒摄抑制D.负迁移【答案】D【解析】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73.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是由下列()创立的。A.斯金纳B.巴前洛夫C.桑代克D.班杜拉【答案】B【解析】略。74.学习完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后,再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这种学习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答案】B【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正方形属于特殊的长方形,故B项正确。75.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A.获得解答B.获得高分C.获得表扬D.获得好名次【答案】A【解析】内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而产生的动机,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故A项正确。76.学习素描以后对后维学习油画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属于()(常考)A.正迁移B.负迁移C.模仿D.态度、原理的迁移【答案】A【解析】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77.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型。A.斯皮尔曼B.瑟斯顿C.吉尔福特D.葛顿纳【答案】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论。他认为,智力是一个由不同方式对不向信息进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维结构。78.培养()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所在。(易错)A.道德信念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案】A【解析】道德信念是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动的强大动力,可以使人的道德行动表现出坚定性,因此它是道德品质形成中的关键因素。79.瑞士心理学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通过研究儿童道德行为判断中的道德规则问题,提出了“他律道德”“自律道德”的概念。A.班社拉B.皮亚杰C.科尔伯格D.苏霍姆林斯基【答案】B【解析】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行研究,发现并总结出广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发展过程。80.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经过研究发现,完成某项具体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与对这项任务的动机水平成正相关。A.麦克费尔B.阿特金森C.斯金纳D.布鲁纳【答案】B【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在全面探讨了有关动机研究的文献后,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规律,就是完成某项具体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与对该项任务的动机水平成正相关。81.学与教的过程从宏观上来说包括五个要素,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A.学生与教师B.教育行政部门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答案】B【解析】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