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上半年湖北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doc
-
资源ID:17298706
资源大小:3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09上半年湖北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doc
2009上半年湖北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 ,重视实科教育的教育家是:( B )A卢梭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2.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C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3.在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的教育是骑士教育和: ( C )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学校D.实科教育4.“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B )A.阶段性B.个别差异性C.顺序性D.不均衡性5.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D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D.有自身的特点的规律 11.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高度发展的合金,就构成了:( C )A.道德信念B.道德情操C.道德品质D.道德行为12.萌芽于16世纪、兴起于17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成形式是:( C )A.特朗普制B.分组教学制C.班级授课制D.道尔顿制13.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A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措施D.教育内容14.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是指:( B )A.言行一致原则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在集中教育原则15.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表现了教师劳动的:( D )A.示范性 B.连续性C.广泛性D.创造性二.名词解释16.教育(狭义):是指学校教育,是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段)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17.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18.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也称普及义务教育或强迫教育。19.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三.简答题20.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答: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力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第三,生产力的发燕尾服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成的发展与改革。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首先,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其次,教育是科学知识生产的手段。第三,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21.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要实现那六个改变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第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第三、重视运用语言直观。23.什么是陶冶?运用陶冶进行德育有何要求答: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运用陶冶进行德育的要求有:1.创设良好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创设。四.论述题24.论述 "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并联系一下实例来说明其中的一个观点。目前我国德育工作在现实的教育效果、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上都存在问题,对青少年学生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不强。要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注重方法的变革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德育工作应注重“以德育人”。“以德育人”就是要求德育工作者不仅仅在口头上要求学生有思想品德,更重要的是要用行动把什么是道德展示出来。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能动地吸取教育影响的。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又要引导学生自觉进行个人内部的道德修养活动,使两者联系起来,相互促进。五.案列分析25.你认为这位英国老师的教学方式好吗,为什么?我赞成这位英国老师的教学方式,他主要采用了问题发现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教育学生颇有益处:(1)主要是从问题入手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独立研究需要学生自己去计划和探索,有助于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记得更牢;由于多半采取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也便于因材施教。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带学生实际观察影子,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2)此外,这样的教育方式,师生之间可以形成融洽和谐的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促进他们的创造力。(3)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有缺陷,例如耗时较多,难度较大等,所以教师在采用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26.结合案例分析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班集体的发展和完善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在这个案例中,这位老师通过探索摸索成功的培养了一个良好的的班集体。(1)首先,要观察和了解学生,只有对学生深入了解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他们。在这个案例中,这位老师调整班干部,“监视”学生,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但是方法欠妥,他应该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前提下开展工作。(2)方法要得当,并富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还要抓住时机,善于思考和反思。这个老师,从批改作文中了解学生的心声,建立了“班主任信箱”,建立了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桥梁,为班集体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做了铺垫。(3)班主任要采用民主的方式管理班集体,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并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这位老师,接受了学生提出的采用“值日班长制度”的建议,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4)总之,在班集体的组织和培养过程中,班主任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把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整个集体的进步。在这个案例中,班主任终把一个落后的班集体发展为一个学习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的好班集,就是一个很好的成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