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共4页).doc
-
资源ID:17308767
资源大小:2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共4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 教学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将会带来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过程的深刻变革。目前 在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度,教学模式单一,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发展,可供教 师选择的媒体资源越来越丰富,使用也越来越方便。以个别化和协作化教学模式为代表的各种新型教学模式的 优势必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所提供的多种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优化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学习 过程与学习资源,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从而使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明显提 高,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得到落实。为什么要选择构建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呢?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种考虑 :(1)从语文教学的总体来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它综合性强,牵扯面广;(2)从阅读教学的学 生心理活动的内部情况看,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活动过程,每一个学生阅读时的心理活动过程 是千差万别的;(3)从具体的教学环境来看,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具有教学信息的多样化、教学反馈信息的实 时性、教学系统的交互性这样几个特点;(4)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学习或者教学是进入21世纪信息化社会,教师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所必须具备的技能。那么如何来构建这样一种模式呢?这也就是 我们下面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建构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所谓教学模式就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它描述一种在物质资源、 人力资源配置一定的条件下,为了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学互动进程的相对最优化状态。教学模式的重点 大于描述教学互动进程;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内部关系。它一旦在教学实践中形成, 就具有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本文提出的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以 课堂教学时间作为约束变量,以学生允许用于学习的时间即单元时间作为控制变量来展开的,它是一个包含若 干个微循环的结构模式。具体在每一堂课上能展开几个微模式则由每一微单元的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能力倾向 和接受力决定。本文所建构的模式将教学时间和学习时间这几个变量作为模式运用的一个重要依据。并且将时 间作为一种最为明显的价值判断标准。我们知道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的直接来源就是卡罗尔的学校学习模型。 卡罗尔在该模型中提出(1)学生天赋的高低是学习速度的指数,而不是学习水平的指数。能力强的学生完成学习 任务的时间要比能力弱的学生少,也就是说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时间越少,能力就越高;(2)学生的学习程 度是实际学习时间随所需时间变动的一个函数;只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并且愿意花这么长的时间去学习,就 能达到规定的水平;(3)学生学习所需的时间以及实际所花的时间取决于教学和个人两方面的某些特点。布鲁姆 将卡罗尔的这三点转变成掌握教学策略的实施模式。所谓掌握学习策略就是说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 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额外的学习时间,从而使学生都能达 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而本文所建构的模式目标不但是要达到掌握学习的标准,而且还要提高一堂课 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一堂课的时间有限,它无法为没有达到掌握标准的学生无限 制地延长学习时间,为了提高效率和质量,只能采取其它手段例如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学生之间的协作等来相 对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使这一部分学生达到掌握标准。该模式中每一个微循环结构如下: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2.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收集教学信息 3.判断学生的学习障碍,提供个性帮助 4.典型评议学生的学习活动,协作完成意义建构 二、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下小学语言阅读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反应规则 从本质上而言,教学模式是为教师提供的教学“范型”,这种范型一方面必须反映教师如何教,研究教师 教的过程、技巧、策略和艺术等;另一方面必须结合学生如何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规律研究怎样教。所以 教学模式既非单一的教授模式也非单一的学习模式,而是教授模式和学习模式的辩证统一,这也是教学理论中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模式研究中的具体体现。从本文建构的模式的结构来看是一种阶段性结 构,从整个结构来看它是由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所容纳的几个微结构组成,是一种顺序结构,只有第一个微结构 单元的任务完成,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从每一个微单元的教学进程来看也是一种顺序结构或者说是阶段性结 构(附图见文尾)。 1.按照该阶段性模式,它的第一个环节是要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从教授角度来讲有两个目的,一是使得 教学任务具体化;二是使得教学内容具体化;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在这一阶段要达到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要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产生兴趣;二是使之产生联想,唤起学生的原有的认知和情感图式;三是使之产 生疑问。如何达到这样几个目的呢?在创设问题情景阶段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这就是下面我们所要讨论的 问题。 (1)情景问题:阅读活动是一种信息输入活动,经过内部的解码,而产生一定的输出,以检测解码的正确与 否。由于每个学生的原有认知和情感以及经验图式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同一篇文章的理解,不仅在内容上有所 差异而且在理解速度以及形式上也有所差异。因此如何避免学生理解上的歧义,提高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呢?方 式之一就是通过情景的创设唤起学生与本篇文章有关的图式,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 (2)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设问的问题:前苏联教学心理学家马秋司金认为构成问题情景的成分主要有三点:a .问题情景的核心成分是新的、未知的东西是为了正确的完成所提出的作业必要的动作而应当加以揭示的东西, 也就是说教师提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b.能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要求,诱发探究行为;c.要考虑学生 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包括学生的创造力和现有的知识水平。具体的讲在教学中一个问题的提出,从问题本身 来讲是否恰当,可以用三个指标来评价,即问题的结构,提问的过程和问题的结果。具体指标见下表: 附图图 2.该阶段性模式的第二个环节是学习过程的监控。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它的目的是为了收集学生学习的反 馈信息,因材施教;这一过程能否顺利实施,除了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已经制定好的教学策略和已安排好的教 学活动和材料外,教师的元认知教学知识、能力,为应付突变而机智、策略地调整教学活动提供了保证。从学 生的角度看,这是学生的一个内部心理活动过程。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解这是一个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 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及时调整学习活 动和策略建构新的理解,学生的元认知起了一个保障作用。 3.该模式的第三个环节是教学判断阶段,从教师的角度看,这是一个教学处置阶段,教师根据收集的教学 信息,因材施教;从学生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学习结果的输出阶段,学生要把在前一阶段形成的概念迁移、应 用到问题解决中去。在这里因材施教具有这样几种含义: ·根据学习者的天资和学习风格,确定适当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策略。 ·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允许学生按自己的进度学习。 ·提供各种与目标有关的教学材料和活动,允许学生从中作出选择(往往在教师的指导下)。 ·提供额外的替代性教学,以纠正学生所产生的错误。 4.该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点评:从教师的角度看,它是教师采取的一种教学策略,利用教师与学生、学 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共同完成意义上的建构;从学生的角度看,通过这一环节教师的评议活动,可以观 摩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意识地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意义建构外,这还是培养学 生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知识和技能的最好的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适当的学习效果评价, 即点评对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完成学习任务具有重要作用。点评的内容通常还包括:(1)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评价。例如有多少学生是靠自己的探索完成了学习任务;有多少学生是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完成的;有 多少学生是在教师的个别辅导下完成的。(2)学生对全班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评价。例如有多少学生积极参与 谈论,问题回答正确;有多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问题回答不很恰当。(3)学生是否最终完成了对所学 知识的意义建构评价,这个评价环节可以通过设计一个新的学习情景,或者是类似的练习题在网络上进行实施 测评。 三、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所展开的课堂教学相互作用分析 我们知道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相互作用情况与传统教学环境下的情况有所不同,该模式下的学生 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再只是面对面的交流,更多的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因此从课堂的交互作用来看既有学生与 教师之间的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更多的是学生与教师通过网络的相互作用。在这里我们有一个说明:我们在利 用福琅德课堂交互作用分类系统对于课堂教学交互作用情况进行分析时,要考虑到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在将这一分类系统运用于分析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堂交互作用情况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与计算 机的交互作用,即计算机所替代了教师的一部分工作这一问题。课堂教学交互作用情况分析的程序是这样的: 1.首先选择观察对象。在传统模式下和网络模式下都选择同一教师以利比较。 每一个观察对象安排两个观察者。 2.网络模式下根据教学课堂进程图选择2到3个微结构进行观察、记录。 传统模式下选择大约20分钟左右进行观察、记录。 3.数据处理。 教室环境下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课堂的交互作用分析观测数值的信度以及分析结果: 根据以上确定的程序我们首先确定观察对象,在北京东城区府学小学四年级我们选定了各方面情况相差很 小的二个班级作为观察对象,然后对于观察者进行培训,进行预记录的练习,让观察者熟悉所要观察对象的行 为以及所要记录的内容。 观察的顺序是首先观察教师按传统教室环境下阅读教学模式的展开以及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隔周以后观 察另一个班级同一个任课教师在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下利用新模式的课堂教学的情况。以下就是我们这两次观 察的情况记录(见表1): 附图图 根据Scott系数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它的信度系数为0.753,也就是说该观察数值是有效的。同样我们也可 以计算出在网络教室环境下运用本文所建构的教学模式展开的教学课堂交互作用的观察数值的信度(见表2): 附图图 信度系数r=0.67,因此观察数据有效。 根据观察到的数据,将其解码以后,我们计算了这样几个指标:教师的活动比率TTR、学生活动比率STR、 教师的反应比率TRR、TRR89、教师的提问比率TQR,将这几个指标在传统组和网络组之间作一下比较如下表: 附图图 4.结果解释。 根据福琅德相互作用分析系统,教师的活动比率和学生的活动比率是课堂教学气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教 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还是以学生为主的两个重要标志。从我们的这两次观察的结果看传统教学模式下展开的 教学,它的教师活动比率和学生活动比率与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下的运用本文所建构的模式展开的教学相比, 差异分别是37.3%和43.4%,差别达到将近3到4个百分点。因此可以这样说本文所建构的这种模式,从内容及实 质上说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而且在表现形式上也确实如此。从这两个指标来看基本上实现了我们所 要追求的目标。 TRR这一指标的高低代表着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反馈信息的收集以及据此而作出的反应程度,间接地表示着 一种学生的主动性程度。从传统组和网络组的比较看,两者之间差异并不很大,但是相比之下网络组的情况还 是好于传统组。这说明在传统模式下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播并没有因为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教学模 式下而受到阻碍,反而由于计算机的交互性使之得到加强,另外我们还可以从TRR89这一指标对教师和学生之间 的相互作用情况进一步的分析。TRR89的高低代表着课堂上的一种健康的情绪或者是气氛以及高层次的信息交流 活动的发生。从本指标来看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本模式并没有使得课堂的情绪或者气氛僵化,使得高层 次的信息交流活动受阻,而是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也就是说反而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健康,使得高层次的 信息交流活动更加频繁。 TQR是一种课堂上教师主动性行为高低的标志。从两个组的对比情况看,网络组的TQR比传统组的降低了将 近3个百分点,这说明在网络环境下运用本模式的教学中,教师传统的那种主动性降低,也就是说教师不再只是 将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和问题为他提供指导或者是帮助,这在一定程 度上代表着教师角色的转变,从知识的教授者或者是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角色的转变,这也是 我们建构这一模式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 四、结论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是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进行教育教 学改革的突破口。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必须有观念的转变,不能用穿新鞋走老路的方法去实施这种改革。计算 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实施提供可能性,该理论是我们建构该模式的理论基础。 我们建构该模式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教学的软环境和硬环境的动态的、协调的统一,发挥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 教学的应用中能够取得的最大的效益。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