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职业道德修养笔记(共16页).doc

    • 资源ID:17314601       资源大小:87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职业道德修养笔记(共1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考试复习题第一章一、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基本特点(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1、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上述概念具有如下基本旨意: 一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一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 二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规范或准则中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师德概念的解释中,包含着看待和讨论师德问题的基本域限:一是师德文化现象,即教师职业的意义和规范问题。展示另二者的价值和意义,为其提供价值和规范依据。二是师德活动或实践现象,即履行师德的实践活动。展示另二者的结果,体现着文化内化的实际程度和活动的实际能力。三是师德品质现象,即师德品性。是另二者的基础和源泉和实际体现的标志。上述构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利于对师德的总体把握。彼此间互相联系,有机结合。关于师德中规范和品性的关系问题:规范体现的是应该如何的应然性,外在约束的他律性,具有共同性。品性体现的是教师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具有实然性和应然性的统一,内在的自主自觉的自律性,具有差异性。关于师德中规范和意义的关系问题:二者是标和本的关系。规范主要是针对行为的,主要是解决职业活动中的行为应当问题,一般都是基于意义,依据意义,反映意义的行为要求。体现的是表现性问题。意义主要是针对职业态度情感或追求问题,主要是解决职业活动中的价值取向问题,理想追求问题。比规范更内在,反映更能影响人对规范的履行,是影响制约规范的根本。体现的是内源性问题。道德二字合用始见于荀子劝学,伦理一词始见于小戴礼记。2、教师职业道德和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共性在于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不总是与社会的发展同步;阶级性,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和关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历史继承性在职批判吸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内容;共含性,都包括着文化、品德、活动现象等。区别:道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一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而教师职业道德则是教师职业活动中特有的善恶标准和观念;二者产生的时间和发展有所不同。个性在于产生的时间和发展情况不同,适用的范围有所不同。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的特为性。指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性和对教育的专门适用性。表现在内容和问题都是围绕教师职业的针对性,特殊性和适用性。(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存在,教师职业道德一切问题都是围绕着这一根本问题而产生的,都是与这一根本目的相联系的。不仅表现为只是一种要求,而且包含着如何实现的实践性要求,总体要求是团结协作、依法执教、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学而不厌等,还有许多细微性的指导。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涉及了教师职业劳动的所有问题。在教师劳动价值上,从事的是造福人类的事业,为三个文明服务。在职业地位上,肯定崇高性,最光辉的事业。职业形象上以身作则等。职业情操上,不断学习,不求虚荣等。它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良心、职业作风、职业情操等。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它包括职业工作的精神动力、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调节、言行示范的自觉性等。第二章一、师德的职业约定1、教师劳动价值的伦理诉求教师是以对人的培养教育为其专门职业的劳动者。社会为获取得教师劳动价值的最大的实现,必然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相应的要求,而教师劳动自身在争取社会价值最大实现的过程中,也必然对其应有的职业道德提出要求。(1)教师劳动的价值指教师劳动对需要它的社会的功能属性。教师职业的产生发展是由社会育人的需要和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教师劳动对于物质文明的发展作用:传递着经验、知识和技能、训练人才,提升人力资本。对精神文明的发展:传递者、生产者,传播各种观念、教化民风。对社会文明的发展:建立社会信仰,对社会制度的评论能力等。对人的素质发展:使人的素质世代提升。(2)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对其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体现在社会要求:社会为获取得教师劳动价值的最大的实现,必然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相应的要求,挖掘教师劳动的多方面价值,总是对教师劳动给予规范和管理。引导教师认识其职业道德要求成为必然体现。体现在自我要求:教师劳动自身在争取社会价值最大实现的过程中,也必然对其应有的职业道德提出要求。表现为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形成行业内在的规范约束力,这其中就有职业道德方面的必然要求。2、教师劳动对其职业道德的内在的规定性指教师这一行业本身就具有的必然的道德要求。各行业规矩来自行业本身。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规定性,展现了教师职业道德产生发展与教师劳动的密切关联系和必然性。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劳动者,这种特殊性除内在的规定了教师应有的知识水平、教育能力外,也规定了评价教师行为善恶标准和教师应有的为善品质,这是与教师职业的目标的实现密切相联的。二、师德的价值蕴含教师职业的产生发展有其职业的自身需要,但却有其广泛的社会联系影响,体现多方面的价值蕴含性。1、师德蕴含的伦理价值伦理与道德:都有调节社会关系之意。但学科意义上的区别是明显:侧重点不同:伦理强调人伦关系,具有客观性。道德是内得于己的,具有主观性。内涵不同:伦理关注外在关系是否有秩序,是否合乎秩序,关注和谐;道德关注的是是否自觉维护秩序,是伦理联系的外在形式。伦理更具有基础性,是道德的基础,伦理的生成是以道德的形式表现的,是对社会关系的应然认识,反映的是社会关系应是如何的,核心在于序化和谐。道德是应当如何的社会规范,是对人在社会关系中行为应当如何的认识,根本在于自觉履行规范,是伦理之网的网上之结。师德的伦理价值首先,以师德存在本身来看,无不带有为善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努力。目的在于职业秩序的和谐和自我发展的实现,促使学生的发展符合社会和自身需要,道德和成长规律的要求。因而含有明显的伦理价值。其次,从良好师德活动的结果及其影响看,它对社会伦理的发展和完善,增进社会文明,具有重要作用。第三、从师德对教育个体的影响看,它具有重要的伦理调节或评论功能。以应当如何和不应如何的外在尺度和内部命令规范教师的行为师德的教育价值首先,表现在对从事教育工作的不可或缺性。其次,师德作为教师工作的实际品行表现,它对教育对象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第三,师德的教育价值也表现在对教师自我专业化发展及自我修养的引导功能上。师德的文化价值教师职业道德内含人类的文明追求和人文智慧,是人类以向善的情怀和人文智慧对社会文明的思考,其发展包含着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化育人文的价值。道德是人类文化的具体组成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因而既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体现着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教师职业道德的文化价值在于能够净化社会道德风气,有利于优良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利于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生活观的审美情趣,形成人们高雅的行为习惯。三、职业道德强化的意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利于提高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利于净化行业风气,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第三章 一、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根据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教师职业的实际需要提出的,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1、教书育人原则 体现了教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双重教育目的。反映了教师行业的本质特征,指同了教师行业与其它行业的根本不同。也是教师基本职责的概括,指出了教师的基本职责和义务,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判断和衡量教师工作优劣的根本标准,也自然成业指导教师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原则。需要把握好以下问题:(1)正确处理和认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书是工作形式,是达到育人的经常化手段,育人是目的,是根本。两者相互促进,联系但不等同。(2)正确理解育人之含义。育人体现的实质是教育目的的价值问题,育的是完整的人,是一个能多方面适应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五育和谐的四有新人。(3)多方面努力,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如加强修养,精通业务,灵活施教,以身作则等。2、乐教勤业原则 指教师要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奋地进行工作,这是对教师在对待自己职业方面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这是由教育自身的价值和社会的内在需要决定的。任何职业的存在,不仅是人生计的需要,也是社会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内在的决定了其从业者要乐于从教,勤奋工作。也是教师胜任和做好工作的首要条件,乐教是勤业的内在动因,是动力和能源;勤业是乐教的具体体现和基本途径。这是制约教师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在因素。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教师要有乐教或勤业的精神。要做到以下两点:(1)热爱教育,乐于从事教育事业。不断深化对教育价值的多方面认识,增强责任感;深化教师社会作用的认识,增强荣誉感;从复杂的育人工作中体验其中的快乐;不断增强对学生热爱的社会责任感。(2)勤于乐业,勤于工作。要勤于学习,丰富自己;勤于钻研,忠于职守;或于岗位,精于业务;要勇于创新。3、人格示范原则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榜样示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应当遵守的基本师德原则。人格就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资格。教师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职业人格的内部心理,是内在的,教师的道德行为是教师职业人格的外部行为特征,是师德本质的外在表现。人格示范是一种重要的榜样力量。教师良好的人格是一种对学生有着直接影响教育因素。教师应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以高深的人格力量来教育和塑造学生的人何等形象。要做到三点:(1)教育者先受教育。(2)在实践中努力锻炼和形成良好的人格。(3)要有良好的仪态,这属于教师人格属性的一部分。二、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我国现行倡导的师德规范主要是: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依法治教:调解教师劳动与法制之间的关系,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基础,是国家和社会教师工作的道德要求,是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最根本的道德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最根的道德规范。基本含义就是学习和宣传马毛邓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自觉守法,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它教师规范的思想前提。没有这个,就谈不上别的规范的遵守。基本含义:爱教育学校、尽责育人、培养学生的好品德和健康思想,备上课改作业认真等。热爱学生:师生关系的协条与否关系到教育目的和效果。基本含义:对学生爱、尊重、平等对待、严要求、教导耐心、不体罚歧视、护权益,促进学生全面生动健康发展。严谨治学:处理教师和业务水平之间的关系。教师的劳动态度直接关系到是否具备从师从教的条件及其质量好坏,是教育工作的内在需要。基本含义:树优良学风,苦研业务,学新知,探规律,改方法,提水平。团结协作:是调节教师与教师、领导等教育主体间的相互关系。教师劳动实质上是整体劳动,教育过程是一种劳动的“教育合力”影响的过程,学生的成长凝结着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基本含义:谦虚谨慎,尊重同事互相学习帮助维护威信荣誉,爱集体创校风等。尊重家长:是处理教师和家长间的相互关系。廉洁从教:是从教师职业道德情操方面提出的要求,是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的关系。是教师立身(指道德上是否具有做人的资格)、立教(道德上是否具有从事教育的资格,能否有效育人的资格)的根本。在当代,对于教书育人,净化社会风气具有重要意义。基本含义: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不利用职责之便谋私利。1、爱 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思想前提。 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层次: 厌教功利热爱乐教 热爱学生的基本含义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热爱学生的层次性: *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教师待学生的非人道性表现及原因分析 (1)、教师待学生的非人道性表现: A、心罚。表现为:训斥、谩骂、挖苦、讥讽、丑化、嘲弄、侮辱、歧视等。 B、体罚。表现为:罚站、罚跪、罚晒、罚冻、罚淋风雨、罚劳役、罚跑、罚饿、罚喝水;脚踢、手打、扯头发、拧耳朵、扭胳膊、掐肌肉、扇耳光等 C、变相体罚。表现为罚抄作业等。 D、经济惩罚。表现为对学生考试不及格、上课不认真、迟到、作业不完成等进行罚款。(2)教师待学生非人道性致因:A、陈旧师生观的影响B、伦理观念上的误区C、应试教育的影响D、教师缺乏良好的个性修养和教育经验3、严谨治学严谨治学是处理教师和教学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其基本含义是: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方法,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1)好学不倦,努力精通业务 (2)把握规律,科学施教 (3)严以律己,严格执教 (4)不断探索,勇于创新4、团结协作团结协作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等教育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1)关心教师集体,维护集体荣誉 (2)克服文人相轻,相互学习配合 (3)尊重同志,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5、尊重家长尊重家长是处理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教师 与学生家长的基本关系表现在 : (1)社会地位的平等性(2)联系交往的互尊性(3)教育过程的配合性6、廉洁从教廉洁从教是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的道德 规范。其基本要求是: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求私利。 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 廉洁公正是为师立教的根本7、依法执教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 之间的职业道德规范。其基本要求是: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 道德与 法律的关系: (1)道德是立法的基础 (2)道德是执法的基础 (3)道德是守法的基础 (4)道德是自律性的,法律是他律性8、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教育活动对教师个人言行的要求。 其基本含义是:模范尊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意自省、自察、自纠。 3、特点:表率性、律己性、统一性、真实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在关系。三、师德原则和规范的个体内化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1、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学习中理解规范要求,明辨是非,提高遵守要求的自觉性。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注意内省,慎独。内省指自觉地进行思想约束,内心时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慎独即是崇高的道德境界,又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要做到慎独,首先注意把师规内化为教师的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并且以此来支配教师的行动,即使在无人监督和独处时,也依然按师德规范行事。要从隐和微着手下功夫。2、勇于实践,增强情感体验。3、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从教育家吸收营养,学习好教师的榜样,学习学生,一切好的东西。4、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第四章一、价值实现与幸福的关联1、价值实现与幸福价值即有用,显示的是事物的有用性问题。指一事物对与它有关联的事物具有的意义或功能属性。价值实现,就人而言,指其自身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满足,自身功用性在实践活动中产生作用并被认可。包括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教师的价值实现,既包括教师个人的价值实现,也包括教师职业的价值实现。教师个人的价值实现指教师个体的自足性如情感、欲望的实现和自身存在功用性如能力、才干的被认可。总体应是主体本身价值实现和职业价值实现的和谐统一。幸福含义的理解:是指人对所处的生活状况的内在感受和体验。人真正的幸福往往产生于对价值实现的肯定性评价,特别是高级的幸福感。教师的幸福包括教师作为人的幸福和作为职业人的幸福,二者具有互为关系。2、教师的价值实现与幸福的关联:价值的追求和实现总是内含着对幸福的向往。幸福的源泉包含着对价值的追求和价值的实现,从教师的整个人生来关注幸福时,就不能不涉及价值实现。幸福作为人对生活愉悦的体验和感受来源于多方面,其中的价值实现是较为重要的源泉之一。幸福感的产生总是与人自我实现时的高峰体验分不开。二者的关联从总体上是比较明显的。在人的价值追求中,幸福总是人生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人的价值追求和实现内含着对幸福的向往,这就使得人的价值追求和实现,总是不同程度的直接间接的使人感到一定的幸福的实现 。在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人感受到了自己独特的本质力量,获得了自身存在的肯定性,进而产生自我满意感即幸福感。二、教师的价值实现1、价值实现中的价值对待 价值实现的本质在于明确追求什么价值,对面临的价值作出一定的选择。这是价值实现活动的前提和价值实现意义的根本意义所在。价值对待选择什么价值,如何对待各种价值等问题,是教师价值追求和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应正确认识和把握好以下问题:物质和精神的价值对待二者都是人生存发展的需要,对其满足构成了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人生存发展的差异性,使现实中的价值对待有所不同。良好价值实现应是二者的和谐统一,这是教师的价值对待应保持的基本态度,不应片面追求。应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要注重和谐统一,这是教师个体完善和和做好职业工作的需要;二是追求不能违背合理性、正当性和健康性。自我与职业的对待教师是社会中的人和职业中的人,既要满足社会现实与其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人的发展需要。这实质上是个人价值和职业价值的问题。正确对待和把握:首先要认识到教师做为人的价值实现与其职业价值实现是密切相联在一起的。教师做为人的价值实现要通过其职业价值实现来获得;二是从社会对教师的管理看,应注意保证教师在其职业价值实现过程中,使教师做为人的价值实现得到明显的体现;三是从教师应有的对待来看,教师不应把作为人的价值实现凌驾于职业价值之上。 目前的存在和工具性存在的对待 人的这两方面总是以不同的侧面展现着人的存在,人也总是在自我自身生活中不断地展现着这两个不同的侧面。一个教师,应在认识和实践的基础上支持二者的统一,同时,对二者也不可缺少伦理的把握。人的目的性价值追求和实现的过程,并不只是意味着人的自我满足,也包括对他人的满足。同样,人的工具性价值也不是单纯具有为他性,也有为己性。总之,教师的价值实现,不可忽视对价值实现的理解和把握。2、价值实现的实践对待 是指对如何实践的对待问题,其实质在于解决如何实践才能达到价值实现的问题。应把握以下策略:一是要对价值实现中的各种价值取向予以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正确看待其关系,以职业实践为依托,努力争取各种价值的合理实现;二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苦学苦练,养成反思,悦纳别人。三是在实践中注重不断的进取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四是要注重实践努力的自我强化。从价值实现的意义、责任上不定期强化。3、价值实现的结果对待意在说明对价值实现的结果如何估价的问题。主要包括结果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从结果性的角度看,在注意全面性的同时,应着重看重其职业价值实现的如何。一是职业的社会效果。二是教育对象的发展结果。三是教师职业价值实现的自我结果。从水平性评价看,要注意分析和关注价值实现结果的大小,内涵的程度丰富,水平的高低程度。三、教师的幸福教师的幸福与职业分不开,但不是说从事这一职业就能自然而然得到幸福感,它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除要注重幸福实现的基础或条件外(自身的能力、素质及外在条件等),更应注重解决好如何看待幸福和如何实现幸福的问题。1、教师幸福应有的本质性把握这对于重要的定向意义。一是幸福不只意味着享受和获得,也包括创造和一定的付出。二是幸福不只意味着个人目的的实现,也有社会目的的实现。三是幸福不只是某一方面的单一满足,也意味着多方面追赶求的实现。2、教师幸福的基本取向教师幸福的物质取向:可以追求物质。但要避免两种倾向:奢欲和禁欲。要坚持途径正当,手段正当合理。要靠自身的劳动获得特质幸福。教师幸福精神取向:一是不要将其与物质幸福对立起来。二是要看到精神幸福在追求上有层次的不同,要对其有整体性的把握。应体现为精神生活,不能以俗为美。三是在精神幸福的实现方式上,要注重修养和创造性探索,关爱他人,与人交往与合作。教师幸福的事业取向:事业是获得幸福的基础。教师的职业幸福具有这样的特点:一是对教育过程的幸福感,这样的教师更看重学生的道德成长,学习进步,对社会的贡献本身。一是对结果的幸福感,教师从自己的驾驭对象身上看到自己劳动的结果,进而实现精神享用体现幸福。三是对规范的正确理解的幸福感,把遵守规范看作自我超越自我提升,从中体验到自我实现的乐趣。3、教师幸福应有的实践努力一是爱教乐教。爱教是基础,进一步升华后就是乐教,进入这种境界后的教师能得到极大乐趣和满足。二是树立追求教育价值的伦理信念。指教师对因自己的努力使学生成功,社会受益,自身价值因此实现的一种肯定态度和追求。三是立言、立德,追求无限及超越,并在其中体味到生活的充实,是最大的幸福所在。四是在创造中体验尊严与生命的活力。五是建立真挚的情谊,教学教育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第五章一、爱岗尽责的伦理认知这是师德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在自己职业生活中体现出的一种优良品质。1、爱岗尽责的伦理精神内含的基本要求就是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要有敬重的情感,并恪尽职守,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内含职业人员对社会分工的必要性和现实性的尊重。是各种不同职业道德文化中的共性,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以此为标准来衡量教师职业,体现的是一种德和善。教师职业关系到社会文明的进步,对于千百万社会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幸福的可能性,也是自身的自我价值、个人满足、人格升华的有效基本途径,这些体现的都是一种善。作为一种道德导向,爱岗敬业的基本精神在于奉献。2、爱岗尽责的道德境界爱岗尽责作为一种职业规范,就个体而言,存在着程度和水平不同的问题。 压教:对职业的态度有轻蔑、无耐,缺乏起码的敬重感;功利性:目的仅是为了满足个人利益热爱:对这一职业的社会意义有了理解,并甘愿献身于这种平凡的工作。对规范内化于心,自觉认同。应是大力肯定和倡扬的乐教:进一步升华和超越,对教师工作的社会意义有深刻全面的认识并被教育工作本身的乐趣所吸引,甚至以苦为乐,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应当向往和追求的。划分境界的意义在于使道德的方向或修养的目标呈现也立体感,既可体现其现实性,又可体现其超越性,达到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统一。爱岗尽责作为为教师个体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水平往往在于受其内在情感、态度和行为的制约。良好的爱岗尽责品德体现为这三个方面的正向性的和谐一致。3、教师职业苦乐的道德判断对于苦乐的正向认识和积极肯定的体验,会带来教师爱岗敬业品质的进一步强化。从苦乐感受的表现看,有内隐和外隐两方面。人的苦乐问题,实质上是幸福观问题,价值观问题。一个在物质和精神上被积极价值判断肯定的人,往往不会为现实物质上的清贫而放弃自身人生的信仰和追求。应使教师在对苦与乐的判断上领略其对职业具有的积极意义。二、爱岗尽责精神的教育性需求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社会和国家提倡爱岗敬业的主要理由。1、是保持教师队伍稳定的基础。从精神层面稳定教师队伍。2、是乐教勤业的动力来源。3、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在岗位上有所作为。只能这样,才能具有履行职业职责的内在自觉,才能具有促进自我的不断完善,才能帮助教师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化解各种矛盾三、爱岗敬业精神的强化和实践体现1、爱岗敬业精神的强化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单从教师个人修养的角度而言,应注意:一是理解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从加强认识入手。全面透视它对学生的幸福,对民族的命运。二是全面理解和认识爱岗尽责的教育价值。三是注意实践体验。着力实践,认真做好哪所是细微的工作,会为敬业精神开掘出良好的发育土壤。2、爱岗敬业精神的实践体现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体现以下精神:一是教书育人,尽职尽责。这是教师的本职工作,能否自觉承担这一道德义务,完成育人大业,是衡量师德修养高下的优劣和重要标准。二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是认真工作,不敷衍塞责。四是勤奋钻研,科学施教。五是淡泊名利,育人为乐。第六章严谨治学要求在教育和科研活动中求精、求实、求真、求善、求美,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以实事求事,科学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提高自身的活动水平。一、严谨治学的精神体现1、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具体表现就是在治学、教学等方面的严谨性。掌握教育规律,用科学知识教育新生代,是由教育实际工作的客观要求决定的。治学和教人是一事物的两个方面。2、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其最高境界是求真、求实、求美的高度谐和,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要紧跟时代,做科学的弄潮儿。对工作极其认真,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勇于发现真理的职业态度。强化教学技能和艺术。3、是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爱岗敬业不是一句空话,应当通过不同的教育实践活动体现出来。其中,严谨治学就是一种明显的体现。热爱科学,刻苦攻读,勤奋求实,学而不厌是教师爱岗精神的具体体现。严谨治学在思想深处是由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支配的,还表现在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勇于改正自身的缺点和错误。二、严谨治学的教育意义不但在宏观上体现了现代道德精神,而且在微观上,具体的教育层面显示出极大的教育价值。主体表现在:1、是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所必需。教风对学风的影响决定了教师教风的影响力是巨大无比的。2、是提高教师素质所必需的。本身就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自觉,也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3、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所必需的。前面两个因素必然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三、严谨治学的实践体现1、好学不倦,努力精通业务。好学不倦的要义一是有志于学;二是在实践中体现着勤奋;三是要求勤学好问。2、把握规律,科学施教。五方面规律:教育对象身心发展;教育自身运行;人的知识才能思品发展;教学规律;教育管理。把握规律,要做到:一是及时总结和提炼经验;二是主动自觉吸取前人对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认识,并努力使其成为素质的一部分;把握规律,使教育活动走向科学化的道路的关键,就是教师的教育实践。3、严以律己,精益求精。丰富科学知识,熟悉教育方法,强化科学精神,是教师严以律己的道德实践和要求。4、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一是要求教师具备并不断发展改革意识;二是在明了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注意发现和解决问题;三是要勇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给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以道义上的支持。四是要将自己的劳动当成例行性活动来对待。五是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第七章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1、师生关系的多样化体现及意义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围绕教育目的形成不同的分工,表现出一定的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彼此不同的身份和任务,构成了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内在心理和情感上的交往交流构成了心理关系。作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建立起非正式的个人关系。综上,师生间是一种多层次的、多性质的关系体系。教育活动总是以师生关系为前提的,并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的维系下进行。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的主体,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2、师生关系的不良表现及致因不良表现:一是冷漠化现象。在市场经济下,缺乏更深的理解、沟通与合作,师生之间难成朋友,教师只是作为知识的引导者而存在。二是非人道化理象。表现在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伤其自尊,歧视轻慢等。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三是物质化,庸俗化现象。不正之风侵染,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为师不廉的现象。原因:一是受传统师生观的影响,强调教师权威,忽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二是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高压,学生厌学,师生互不理解。教师缺乏良好的个性修养和教育经验,在教育教学方法失当。四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商品经济的冲击,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影响。3、合理师生关系的应有体现民主平等:一是确认师生在政治上、人格上和真理面前都是民主平等的。共同学习进步,使彼此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充分发展。心理相容:是集体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成分。指师生集体间,师生间,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互相接纳,理解,认可。教学相长:体现了师生间互利互惠的关系。既体现了师生间双边活动的规律,又体现了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也是现代人师生关系的主要标志。二、教师与同事的关系同事间的关系好坏,涉及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甚至决定教学的质量。1、教师与同事关系的职业约定必须是一个团结协作的关系,蕴含的是集体主义,是集体主义价值观赋予了团结协作的深厚的伦理学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集体主义获得了时代的新意,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集体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性与互为性;二集体与个人发展的协调性,结合性;三是集体对个人的主动关心保护及个人对集体的自觉维护与监督,注重建立集体和个人间的相互的制衡机制。从做好教师工作的需要来看,团结协作对于做好教育工作极为重要:一是从对学生的可能性影响来看,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发展;二是从教育工作的需要来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影响一致的教育氛围,凝结各方教育力量,强化各方面教育影响的密切配合,增强教育的有效性。三是从对人的心理氛围影响来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2、同事关系的调节要注意的问题调节好人际关系,教育自身要通过行政手段,进行政策性和规范性调节,进行教育调节、心理调节。应把握问题:一是教育过程的协作性与施教方式的个体性的关系。二者要统一。教师要把自己的施教工作看作实现整体教育目标的一环,要注意与各个阶段的相互配合与衔接,处理好群体间的协作。二是合作与竞争关系的调节。这是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两种基本的相互作用的形式,没有合作,社会很难形成整体并得以发展。没有竞争,社会发展就不能获得更大活力,难以有更大超越。二者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协调,才能使社会保持正常的发展。为此,一要有良好的目的来引导;二要为健全相应的规范法规,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教育内部教师间,应当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开展正当的竞争,进行友好的合作。3、与同事团结协作的实践体现一是关系教师集体,维护集体荣誉。正确认识和正当处理与集体的关系,自身的意愿应是合理的。二是尊重同志,相互学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平等互尊、团结互助、相容互谅。三是教师间要克服文人相轻的毛病,相互学习配合。要谦虚正直;维护其它教师的威信,做到文人相助。三、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1、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基本认知正确对待家长,需要合理地认识与家长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社会地位的平等性。二是联系交往的互尊性。三是教育过程的配合性。2、教师与学生家长之产生矛盾分析由于对学生了解上和要求上的差异性;教师与家长对儿童的情感不一样;教育学修养水平的差距会使教师与家长在教育方式方法上不一致。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的辨证过程,其它如教师的缺点等。但这种矛盾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3、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道德性调节从教师方面看,处理与学生家长关系应遵循以下道德要求:一是主动与家长联系,谋求共同一致的教育立场。二是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与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三是尊重家长的人格、不训斥、不指责;四是要教育学生尊敬自己的父母。五是有效指导家庭教育。第八章一、依法执教的道义性存在1、道德与法的内在联系区别:含义不同;实施方式;依靠力量;作用范围联系:一是发展过程的联系性,具有历史性的渊源;二是内容上的联系性;三是目的的联系性,都以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有序,稳定为目的;四是价值精神的联系性,都含有一定的价值精神与思想宗旨。法律内在含有的道德性,必然使其运行过程体现道义性。2、法律法规的道义性主要是指在教育法律法规中所体现出来的善意性、人道性、公正性以及它对善、对人道和公正的维护性。具体表现在:(1)是人道正义性,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所信任,拥护和执行,是法律成为信任对象的主观价值基础。教育法律所含有的人道正义性,全面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及其发展的规范和保护上。一是确认教育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二是确定了教育优先发展和保证经费投入。三是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受教育的权利以及要为公民接受教育提供的条件和帮助。四是对教育事业及其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保护性。(2)公平合理性是人类在历史形成中所追求的社会理想。法律如果没有公平作为基础,就会被人们拒绝甚至被人们反抗。从产生的过程到内容的规定,都体现了公平合理性。(3)公正平等性我国当代教育法律的这一特性表现在:一是规定了公民个人受教育权利的平等;二是公民在义务教育阶段之上的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受教育权利。二、教育对依法执教的内在需求依法执教不仅具有职业道德意义,同时也是教育自身得以更好地发展的需要。1、是强化教育社会所必须;2、是普及义务教育所必须;3、是教育规范化、有序化所需;4、是保证教育人道化所必需。人道化要求即人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强调教育过程对人的发展性,对人的关心、爱护,对人格的尊重等。三、依法治教的实践把握要树立意识和行为。应注意:一是正确认识和理解教育法律与教育规律的关系。法律是第二性的,外在的规范性,作用具有人为性。规律是第一性的,内在的规范性,作用具有自为性。二是树立依法执教的自觉意识。这来源于对法律意义的深刻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法律信仰和法律责任。三是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和维护法规。四是依法来维护和保护教育对象的合法权益。第九章一、从教廉洁的秉持之理1、廉洁与立教所谓为师立教,一是指指教师能够被教育岗位所接纳并胜任这一项工作,实质说的是教师够不够资格的问题。二是指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各种教育影响,能够被学生信得过并接受,内化为自身品德,这点实质上说的是教师对学生所进行的教育能不能有效的问题。决定这二者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是否廉洁。廉洁是师道所立的根本前提。(1)廉洁是社会择师的首要人格条件任何社会为培养人而选择教师时,不仅注重学识才能,而且注重是否具有良好的师德,这是由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作为培养人的专门工作者,其品德操行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性和对学生的熏染性。(2)廉洁公正是为师立教的根本立教即立身于教育岗位,并能在教育岗位有效开展教育。人格上的任何不完善,都会影响教师的声望一威信,进而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因此,为师立教当看重修德养身,为人师表,特别是廉洁方面,这是为师的根本。因为只有廉洁,教师的人格才具有可信性;教师才具有道德上的感召力;才能体现教育公正性。2、廉洁与树人

    注意事项

    本文(职业道德修养笔记(共16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