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项目150方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共24页).doc
-
资源ID:17320335
资源大小:121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龙湖项目150方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共24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日处理150方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河南正程建材销售有限公司二一七年十一月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1.1概况生活污水的主要来源是各类人员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水,包括卫生间排水、洗浴排水、餐厅排水等。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如果直接排放到水体,会造成水体污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为了保护水资源环境和人体健康,必需去除水中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各种污染物,使水质得到净化,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再经过过滤等深度处理就可以回用于冲厕所、浇灌绿化带等用途,可以节约大量的自来水。水体富营养化是世界性问题,这两年太湖流域爆发的富营养化问题造成当地居民生活和生产的巨大影响。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污水中的氮和磷是导致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规的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去除有机物和悬浮固体,对氮和磷的去处效率较低。许多发达国家对排放污水中的氮和磷含量都做了限定,并要求污水处理厂达到除氮除磷的要求。污水脱氮除磷的技术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投资少、运行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而被广泛应用。生活污水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会严重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1.2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室外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给水排水标准规范实施手册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TJ73-79)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54-83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规范GBJ50055-93工业与民用通用设备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J55-83)工业与民用10千伏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J53-8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J108-87)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水处理设备原材料入厂检验ZBJ98004-1987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条件JB2932-861.3设计规模本项目为中建二局临建工地的施工生活污水处理项目,项目地共有施工工人2000人,管理人员和流动人员合计500人,本方案按照2500人设计。施工工地用水定额参照如下:由于工地不具备淋浴条件,而项目部采用新型节水模式,利用洗衣水进行卫生间的冲洗,减小了工地的排水量。工地用水量=25+10+40=75L/人,考虑到20%的损耗率,工地实际排水量为75*(1-0.2)=60L/人,共计排水量Q=60*2500/1000=150m³/d。设计一座日处理量15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平均每小时处理量为6.25立方米。本方案包含污水处理站内工程的工艺及方案设计,不包括化粪池和外污水管线工程。1.4设计进水水质根据同类工程经验值,确定本工程进水设计水质情况见下表所示。CODcrBOD5SSPHNH3-N400mg/L200 mg/L150 mg/L6935 mg/L1.5设计出水水质满足 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基本控制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日均值) 单位 mg/L序号基本控制项目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A标准B标准1化学需氧量(COD)50601001202生化需氧量(BOD5)102030603悬浮物(SS)102030504动植物油135205石油类135156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51257总氮(以N计)15208氨氮(以N计)5(8)8(15)25(30)9总磷(以P计)2005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11.5352006年1月1日起建设的0.513510色度(稀释倍数)3030405011PH6912粪大肠菌群数(个/L)10 310 410 4第二章 处理工艺2.1处理工艺的比较2.1.1目前国内外污水处理现状我国的污水处理落后于国外西方国家约20年,在上世纪年代初我国才开始重视,纳入国民经济计划范畴;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探讨,我国根据自己的特点,总结出一系列的处理方法和方式。特别是近几年,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先进的处理工艺+现代化的装置(包括电子控制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等),使我国的污水处理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1.2目前采用的处理方法对于生活污水常用的好氧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SBR法、接触氧化法、A2O法等。(1)传统活性污泥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采用以普通曝气池为主体的对有机废水进行生物处理的方法。按曝气池形态可分为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该工艺较为简单,运行管理经验成熟,COD、BOD、SS的去除率均可达到预期效果。但存在曝气池体积大、投资大、电耗高、污泥容易膨胀等缺点,而且这种工艺不能到达脱氮除磷效果。(2) SBR法即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包括进水、反应、沉淀、排水、闲置五个连续的阶段。对难降解的废水,可在进水后先进行一段时间厌氧酸化,再曝气反应。SBR法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生化放映推动力大、效率高。污泥不易膨胀。耐冲击负荷高,处理能力强。脱氮除磷效果明显。 但也存在以下缺点:设备闲置率较高,因采用降堰排水,水头损失大。工艺的自控要求比较高。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在地埋式处理装置中管理和操作比较困难,因此地埋式生活污水装置不常用此工艺。(3) 生物膜法工艺,池内设有填料,该工艺具有如下特点:a. 微生物生长于生物填料之上,可以形成并保持一定数量的适应该废水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流失,生物相当丰富,且沿水流方向膜中微生物具有一定的分布;b. 生物膜对废水水质、水量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污泥含水率比活性污泥小,不会发生污泥膨胀;c. 因营养级的微生物存在,有机物代谢时较多的转化为能量,即剩余污泥量少;d. 操作管理方便。但也存在以下缺点:填料容易堵塞;投资较高。单级接触氧化对除氮脱磷没有明显效果。需要增加工艺单元。(4)A2O工艺A2O工艺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同步脱氮工艺,其工艺特点主要是:工艺流程比较简单缺氧、好氧交替运行,不利于丝状菌繁殖,无污泥膨胀之虞;无需投药,运行费用低。在A/A/O脱氮除磷工艺中,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兼性厌氧发酵菌将污水中易降解有机物转化为VFAs,回流污泥带入的聚磷菌将体内贮存的聚磷分解,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可供好氧的聚磷菌在厌氧环境下维持生存,另一部分能量供聚磷菌主动吸收VFAs,并在体内储存PHB。缺氧区中反硝化菌就利用混合液回流带入的硝酸盐以及进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脱氮。好氧区中聚磷菌除了吸收利用污水中残留的易降解ROD外,主要分解体内贮存的PHB产生能量供自身生长繁殖,并主动吸收环境中的溶解磷,以聚磷的形式在体内贮积。污水经厌氧、缺氧区有机物分别被聚磷菌和反硝化菌利用后浓度已很低,有利于自养的硝化菌的生长繁殖。2.2本方案工艺的选择废水的预处理和生化处理的方案选择在上面的叙述中已经比较详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选择“生物膜法”作为本工程污水的主要工艺。根据项目所在地现有建设用地情况,工程占地是主要考虑因素。受地势影响,现有污水收集管网不具备无动力自然流水条件,为了使污水处理能够达标排放,本设计采用半地埋式、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节约用地,常年保证生物处理温度条件,保证稳定处理效果。经过深度处理后,污水可以回用到绿化、卫生等,节约水资源。生活污水2.3工艺流程图化粪池粪渣、栅渣定期清理外运人工格栅调节池提升泵硝化液回流厌氧池一体化设备好氧池污泥回流二沉池混凝沉淀池中间水箱砂滤罐炭滤罐达标出水2.4工艺说明 A.工艺流程该项目采用的处理工艺和技术,其主要工艺:生活污水化粪池(有水解酸化池作用)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二沉池混凝沉淀池砂滤罐炭滤罐达标排放。B.系统介绍污水经过管网收集后,排向化粪池内。在化粪池内,主要进行水质水量调节,初级微生物降解。水解是指有机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前、在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是指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 厌氧生化处理过程: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高分子有机物因相对分子量巨大,不能透过细胞膜,因此不可能为细菌直接利用。它们在水解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为小分子。例如,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为纤维二糖与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质酶水解为短肽与氨基酸等。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够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膜为细菌所利用。水解过程通常较缓慢,多种因素如温度、有机物的组成、水解产物的浓度等可能影响水解的速度与水解的程度。 酸化阶段,上述小分子的化合物在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发酵细菌绝大多数是严格厌氧菌,但通常有约1%的兼性厌氧菌存在于厌氧环境中,这些兼性厌氧菌能够起到保护严格厌氧菌免受氧的损害与抑制。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有挥发性脂肪酸、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硫化氢等,产物的组成取决于厌氧降解的条件、底物种类和参与酸化的微生物种群。水经过水解酸化池后,可以提高其生化性、降低PH值,减少污泥产量,为好氧生物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设置水解酸化池对整个系统去除水中有机物和悬浮物有很好的效果,减轻了好氧系统的有机负荷,使整个系统的能耗比单独使用好氧系统大为降低。污水经过化粪池后,经过人工格栅将大的悬浮物去除,上清液进入调节池内,在调节池内短暂停留,然后用泵由调节池提升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内,经过厌氧好氧生物降解、反硝化脱氮、固液分离等处理,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微生物的食物被消耗,因此水中的BOD5会明显降低。利用生物填料上附着生长的生物膜的作用分解有机污染物,去除COD和BOD5等污染物。为了确保经混凝沉淀池出来的水完全达标排放,在出水后段设置砂滤、炭滤罐。设备按国家标准制作,作为深度处理,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COD和SS。废水经混凝沉淀后,水中还含有少量较小颗粒的悬浮物和胶体,利用砂滤设备将悬浮颗粒和胶体截留在滤料的表面和内部空隙中,它是混凝沉淀装置的后处理过程,同时也是活性炭吸附深度处理过程的预处理。砂滤罐为玻璃钢材质,进出水通过阀头控制,操作方便。采用原水泵进行反冲洗,不需要单独设置反冲洗水泵,操作简便,管理和维护方便。砂滤罐通常采用不同等级的石英砂多层滤料。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可达8002000m2/g,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过滤速度设计为15m/h,接触时间一般不大于30min。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活性炭吸附了大量的吸附质,达到饱和丧失吸附能力,活性炭需更换或再生。C.工艺特点生物填料:本设计采用组合式填料,该填料具有负荷高、施工简易、体积小、运行稳定可靠、管理方便、维修更换方便等优点。传统的生物化学法很多,比如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有机物去除率较高,出水水质稳定,但对氨氮、总磷的去除率不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差,容易发生污泥膨胀。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生物膜法处理生活污水,有机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稳定,对氨氮的去除率较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结合本工程现状,采用我司的先进工艺技术。其特点有:(1)处理效果好,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由于生物膜工艺的特点,反应器内活性微生物浓度大,污染物去除效率高,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可实现污水就近排放。(2)污泥产生量小该工艺通过强化有机污泥在系统中的自身消化,实现了有机污泥在系统中的大幅度减量。由于剩余污泥量较少,本工程只需定期采用抽粪车抽运污泥,而不需采用污泥浓缩和污泥压滤装置,降低了本工程的投资费用。(3)能同步脱氮除磷该工艺通过定期抽运剩余污泥,达到了除磷的效果。系统通过内部回流,达到了脱氮的效果,实现了单一生物膜工艺连续式高效脱氮除磷。(4)运行能耗较低该工艺舍弃能耗大、噪音大、效率低的罗茨风机,采用回转式风机曝气。(5)基本可实现无人值守系统通过采用微电脑时控开关控制+液位控制,基本可实现无人值守运行,仅需每日定时巡查污水处理站运行情况,大大降低了污站操作人员的配备数量和劳动强度。(6)运行成本低工艺占地面积较常规工艺大幅减少,布局灵活,系统通过降低运行能耗,吨水处理成本仅0.5-0.6元。污泥处理:沉淀池污泥大部分以污泥回流泵回流至好氧池,保持其浓度,剩余污泥定期由槽罐车运走处理或用于绿化施肥用。 2.5主要建、构筑物及设备设计按照处理工艺流程,总水量Q=150m³/d。本工程主要建、构筑物包括:调节池等。(二)调节池主要用于暂时贮存污水,保障后续工艺能够连续运行。尺 寸: 200方有效深度: 3m数 量: 4个停留时间: 6h结 构:复合玻璃钢结构,密封,池井口设置盖板及检查井口。污水提升水泵: 2台(一备一用)型 号: WQ25-8-12-0.75流量Q=8m³/h,扬程H=12m,功率N=0.75Kw。(三)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主要是进行生物降解、固液分离等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结构形式: 多隔段箱式结构。尺 寸: 8000×3000×3000mm数 量: 2套内置:生物填料,投加微生物菌种,固液分离、污泥回流装置等。风 机: 1台型 号: HC-50S风量Q=1.09m³/min,风压F=0.3kgf/cm2,功率N=1.5Kw。污泥回流泵: 1台型 号: WQ25-8-12-0.75流量Q=8 m³/h,扬程H=12m,功率N=0.75Kw。加药装置(2套)流 量: 10L/H加 药 泵: SEKO800功 率: 40wPE加药箱: 200L搅 拌 机: BLD09-11-0.37kw数 量: 1套中间水箱外形尺寸: 1300×1400容 积: 2000L材 质: PE数 量: 2个砂滤罐、炭滤罐外形尺寸:400×1650数 量: 4个材 质: 玻璃钢2.6预期处理效果污染物处理单元pHCODCr(mg/L)BOD5(mg/L)SS(mg/L)NH3-N(mg/L)综合污水6940020015035化粪池、调节池出水6932016010535去除率/202030%/厌氧池出水692721446333.25去除率/1510405好氧池出水6927.27.244.16.65去除率/90953080二沉池、混凝沉淀池出水6924.486.4817.646.65去除率/101060/石英砂、活性炭过滤罐出水6924.486.485.296.65去除率/70/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1级标准6950101058第三章 工期安排3.1 工程进度工程施工周期计划33天。3.2 工程设计及编制方案详细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图设计合计约3天。3.3 土建及设备加工和采购土建部分约10天,设备加工约10天,同步进行合计为10天。3.4 安装部分从安装人员进入工地开始,约5天。3.5 调试部分连续运行调试需要约15天后,即可达标。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土建及设备加工采购安装部分调试部分合计31051533第四章 投资4.1 土建部分序号名 称规 格数量1化粪池400方8个2调节池200方4个3设备基础1座4合计-4.2 设备部分序号名称型号或参数数量单位1提升泵WQ25-8-12-0.752台2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8000×3000×3000mm2套其中风机HC-50S1台污泥回流泵WQ25-8-12-0.752台硝化液回流泵WQ25-8-12-0.752台加药计量泵SEKO-8002台加药箱200L2个微生物菌剂1批生物填料1批3石英砂、活性炭过滤罐2套4管道、管件等1批5电气、控制系统1套6设备运输+吊装1批7合计-第五章 电气与自控5.1 电气设计原则1、根据污水再生处理工艺需要,对工艺运行情况及时进行显示、控制、报警。本设计原则以自动控制为主,手动控制为辅,以国产设备为主,适当选用进口控制仪表。2、符合国家相关强制性规范、规格及标准。5.2 设计范围 污水再生处理站内用电设备供电及控制设计、电缆敷设设计、供电系统接地设计、接地保护及照明设计等。5.3 主要用电负荷污水处理装机容量约6kW,使用电量约144kWh/d。5.4 控制方式所有用电设备在现场均设置控制柜或按钮箱,在现场控制柜上设“手动-自动”控制选择开关。手动时,可在现场按钮箱上进行控制。第六章 效益分析6.1 环境效益 项目实施后,生活污水处理得以净化,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6.2 经济效益该项目经济效益方面,主要是投资与传统工艺相比,一次性投资与传统的污水处理相比能够节约30,运行费用0.5-0.6元,低于污水处理厂每立方米处理费用0.80元。第七章 项目的环境影响及对策7.1 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7.1.1污水再生处理站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污水再生处理站占地和平整对土壤植被及树木的破坏,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7.1.2污水再生处理站要求总图布置尽量紧凑,少占地。施工过程中对草地树木应尽量保护,减少对树木的破坏,施工结束后对空地要进行绿化,种花和树林,美化环境,恢复生态平衡。建筑施工噪声源主要为风机和振捣棒,噪声可达100dB(A),影响范围可达200m.施工时应避免夜间对小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7.2 施工期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7.2.1工程施工废物的管理 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少量废渣石,应本着因地制宜利用的原则,首先应尽量为工程本身利用,以便减少占地和节约工程费用,对多余部分应由工程建设单位会同有关部门,为本工程的弃土制定处理计划,选择合理地点作为弃场,尽量少占地。7.2.2噪声防治 为了减少施工对小区居民的影响,在距居住区100m的施工区域不允许在晚上十点至次日早六点内使用噪声超标设备施工,昼间施工时也要避免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同时起动,最大限度减少声源叠加影响,除此之外,对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方法应加以考虑,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对夜间一定要施工又要影响周围居民的工地,应对施工机械采取降噪措施,同时也可在工地周围设立临时的声障之类的装置,以保证居民的声环境质量。7.3 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 本污水处理站是为了处理小区内的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但污水再生处理设施的运行对周围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环境保护方面,需采取一定的措施。 污水再生处理站的污泥主要来自生化剩余污泥,大部分的污泥回流到处理系统,少量的剩余污泥外运或回至集水池内。 处理站的噪声来源于站内传动机械工作时发出的噪声,有污水泵、污泥泵的噪声,还有站区内外来往车辆等的噪声。7.4 污染防治措施7.4.1减轻恶臭影响本工程污水处理水池埋地设置,可以集中收集后引至建筑雨水管进行高空排放。7.4.2噪声防治处理站的噪声主要来自综合机房等的机电设备,因此一方面选择噪声低、频率低的机电设备;另一方面在整个污水再生处理设备房内进行合理布置,设备均放置于机房内,安装有消声器。 本工程设计将水泵等机电设备设置在地下机房,保证处理站在距小区各区域的噪声值控制在昼间55dB,夜间45dB以下。7.4.3污泥处理措施 污水再生处理站格栅捞取的固体废弃物收集后作为垃圾定期外运。 污水再生处理站的污泥主要来自生化剩余污泥,大部分的污泥回流到处理系统,少量的剩余污泥外运或回至集水池内。7.4.4出水排放措施污水处理站出水回用于绿化、道路清洗以及景观用水等。处理站一旦发生停电或重大事故时,均需进行事故排放,主要是通过各级超越管和溢流管将污水直接排入排水井。这种短时污染无法从根本上避免,解决的办法是提高药品库存量与设施的完备率,并加强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保证处理站的正常运行,同时尽可能提高用电保证率,从而使事件发生的几率尽可能的降低。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