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县蔬菜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思路与对策(新)讲解(共11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合水县蔬菜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思路与对策内容提要本文对合水县当前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蔬菜产品面临着市场强大竞争的新形势,针对束缚合水县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十一五”及今后合水县蔬菜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实施对策。关键词蔬菜产业现状可持续发展思路对策合水县位于甘肃东部,地处陇东黄土高塬,子午岭斜贯全境,森林覆盖率达65%,农业生态环境优良。县内固城川、丑家川、马莲河川、县川等河谷川区的光照充足,热量适宜,土壤肥沃,水源丰富,适宜生产各种北方瓜菜和多种喜温蔬菜。加之区内工厂企业少,无工业“三废”,土壤、水质、空气洁净,决定了合水县是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以及绿色有机食品的理想区域。“九五”以来,合水县委、县政府把蔬菜产业确定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生产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加,质量逐步提高,周年供需基本均衡,城乡市场丰富,农民收入增长。“十一五”及今后,面对农业进入新阶段和我国加入WTO后蔬菜产品面临着市场强大竞争力的新形势,蔬菜产业必须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地进行主线调整,即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立足区位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质量效益,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一.合水县蔬菜产业现状(一特色产品久赋盛名合水县的黄花菜、白瓜籽、板桥白黄瓜等地方传统名优产品已驰名中外,黄花菜品质优良,获全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银质奖,远销国内外;白瓜籽省内外闻名,1992年获省优质产品证书,在省内外大量销售或出口;板桥白黄瓜已获绿色无公害产地环境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产品已进入省内外大中城市的蔬菜批发市场或超市。店坊村的西甜瓜、肖咀塬的甜椒,固城川的线椒,以独特的农艺生产技术,其质量品质省内盛名,已远销西安、广州、琛圳等中南沿海大城市。(二 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近年来,根据“黄花菜布塬,地膜菜下川,白瓜籽进山,特色菜进棚”的蔬菜产业优化组合和布局,按照连片开发建基地,围绕产品建基地,突出优势建基地的原则,全县已基本形成了县川、固城川、丑家川、铁李川、肖咀原、西华池原的“四川两原”为主的片带商品蔬菜生产基地,2005年,蔬菜播种面积3433hm2;以东北部子午岭林缘区太白、太莪、蒿咀铺等6个乡镇19个行政村的白瓜籽生产基地,2005年纯(带种面积3053hm2;以西南部前塬区何家畔、肖咀、吉岘等9个乡镇56个行政村的黄花菜生产基地,2005年累计纯(间套栽植面积6900hm2。各类蔬菜全县总计面积13386 hm2,比“九五”末扩大3600hm2,增长率为36.8%,年均递增6.3%。其中,日光温室、春提早秋延后各种塑料大棚等设施蔬菜面积175hm2,蔬菜总产量11.3万t,比“九五”末增加5万t,增长率达79.4%,年均递增9.9%。全县人均年鲜菜占有量609kg,比“九五”末增加51.8%。(三 科技含量明显增加“九五”初开始引进示范一代日光温室,“九五”末又先后引进示范推广了二代、三代节能日光温室、竹杆、钢架、水泥立柱式三种类型塑料大棚的建造及蔬菜栽培管理技术,营养钵育苗技术,滴渗灌、二氧化碳施肥等20多项高新技术;引进推广种植了伊丽莎白甜瓜、绿菜花、樱桃番茄、反季节西、甜瓜,葫芦稼接西瓜,美国全明星草莓以及地膜商品菜优良品种富达茄门甜椒、中椒四号、908线椒等60多个名优特稀及温室专用瓜菜品种。在传统名优板桥白黄瓜种植上,县乡专业技术人员与县川菜农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已试验成功了白黄瓜间作套种玉米、黄豆等立体高效栽培新模式,利用高垄大穴摧芽直播的地膜覆盖白黄瓜保苗新技术,即防春寒又保墒,土壤升温快,使苗齐、苗壮,能提早上市1015天,其技术含量达到了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使县川白黄瓜种植基地形成了“冬春一川白,夏秋一川绿,夏季一川菜,秋季一川粮”的喜人景像。通过加大科技培训和示范力度,全县蔬菜良种率达到95%以上,设施蔬菜生产面积占蔬菜总面积的6.2%,蔬菜单位面积产量比“九五”末提高31.8%。(四 市场体系得到发展全县现有县城南北2个蔬菜批零市场,有12个乡镇集贸市场,5个蔬菜经销公司,有1280人常年从事蔬菜贩运经销,已初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乡村集贸市场为网点,集体和个体经销为主体的市场网络体系。2005年,全县蔬菜商品量8.59万t,比“九五”未增长2.8倍,商品率提高23个百分点。除满足县内消费外,还有50%的产品销往外省区。(五 产业化经营已有雏形在“市场+农户”、“企业+农户”等松散经营方式的基础上,出现了以肖咀翠峰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公司+基地+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的紧密型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和以蓓蕾金菜有限责任公司、华丰食品厂为代表的订单生产形式。蔬菜生产、加工、贮运保鲜企业已有6户,蔬菜生产开始由传统的生产决定市场向市场引导生产发展,较为完善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开始出现。(六 产业效益显著提高蔬菜产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主要是基地生产效益突飞猛进的增长。一是每座0.5亩的日光温室嫁接黄瓜套辣椒插播叶菜纯收入8620元,折合亩纯收入17240元,投产比1:6.3;二是每棚0.4亩的早春塑料大棚白黄瓜套种玉米或黄豆,纯收入2130元,折合亩纯收入5325元,投产比1:5.9;三是地膜白黄瓜套种甘兰或大白菜每亩纯收入3250元,投产比1:5.4。所以使2005年,全县蔬菜总产值达到19689万元,比“九五”末增长63.8%,占全县农牧渔业总产值的11.3%,比“九五”末高出5.12个百分点;蔬菜商品产值11.08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38.3%。全县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263元,比“九五”末增加98元,增长159%,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6%,比“九五”末提高4.6个百分点。纵观合水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历程,发生的明显变化是:宏观上,其生产的主要目的已由满足自食需要为主向实现外销增收与自食需要兼顾,以增收为主转变;增长方式已由外延扩大面积为主向内函挖潜与外延扩大同步,以内函挖潜为主转变;市场需求已由数量扩张为主向数量质量并重,以质量为主转变。微观上,经营方式已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种植制度已由春秋两茬生产向四季周年生产转变;生产技术已由露地种植技术向高效设施和菜粮间作套种立体栽培及深加工增值转变;种植种类已由单一大众化向多样优质化转变;投入重点已由增加物质投入为主向提高科技含量转变。二.当前阻碍合水县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一 础设施较差,蔬菜发展受阻一是全县适宜种菜的四个川区,沿河两岸居住的菜农天天往返趟水过河劳动,无一座过水桥,汛期若逢涨河,蔬菜不能及时出售,造成经济损失。二是沿河道没有灌溉用电专线,菜农灌溉时从家中长距离隔河拉线,既不方便又存在着安全隐患,且电价过高(每度电1.2元,菜农负担过重。三是境内仅有的红光、永红两座栏河蓄水坝因年久失修,受水灾破坏严重,目前已不能正常使用,原有的灌溉渠道闲置,发挥不了作用。(二 基地规模虽大,但主导产品少目前合水县种植的常规蔬菜面积达3433hm2,品种有60多种,品种烦多,样样俱有,小打小闹,使一些当地名优特色瓜菜产品基地种植规模小,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不合理,一直在自产自销松散式经营的小圈子里转,造成占领市场的主导产品发展缓慢,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如久赋盛名的板桥白黄瓜,2003年6月银川的菜贩以每公斤3元钱的价格接收,当时本县市场零售价只有每公斤1.3元,结果在两川万亩蔬菜基地定点收购,满足不了客商的需求。(三 产后服务滞后,销售困难较多服务问题有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分析我县在蔬菜产业全程服务上,主要是产后服务没有跟上,在产后的信息行情,产品销售上各级政府是放任自流,仍其自然,没有花大气力去组织菜农搞促销,没有带领菜农进入市场搞流通,基地发展与大市场不对接,形成卖菜难,挫伤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形成菜农对政府有怨言,群众说:“开春政府动员我们多种菜,富得快,菜到上市卖不完,就无人过问了”。(四 市场信息闭塞,流通渠道不畅主要是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蔬菜产销信息、行情、价格等未与全国联网,没有建立蔬菜产销信息网,盲目种植时有发生,造成销售渠道窄,产品有积压。其次是各级政府有“重生产轻销售”的经营理念。缺乏集中批发市场,蔬菜销售尚处于自产自销、单打独斗的无序生产营销状态,受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五 生产投入困难,设施发展缓慢目前设施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但一些贫困户想发展设施蔬菜因无力支付建棚费用(日光温室土墙结构二代棚1.2万元/座,钢架塑料大棚0.36万元/座而无法生产。限制了设施蔬菜生产扩大规模快发展。对此,政府缺乏优惠扶持的长效机制,由于本县的财政困难,用于扶持蔬菜产业的资金少且难以到位,致使全县蔬菜产业基地建设,加工企业以及设施反季节蔬菜生产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六 企业经营不佳,“龙头”带动较差全县蔬菜加工、贮运企业虽有一些,但缺乏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蔬菜脱水加工,精品包装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商品信息不灵,市场销路少,使全县年加工量不足蔬菜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未能与菜农签定大面积的种植合同,使订单种植规模小,没有发挥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七 产业效益虽高,科技含量却低蔬菜产业效益虽说逐年有所提高,但整体科技含量不高。一是对名优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力度不大,低产劣质品种更新换代慢,高新技术引进推广少。二是川区长期连作瓜菜,生产管理滞后,致使土传病害防治难度较大。三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欠规范,少数菜农的无公害意识不强,商品观念淡薄,产品质量较低,没有真正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八 蔬菜产业经营,运行机制不活全县蔬菜有明显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特征的运行机制虽开始建立,但处于萌芽状态,数量少,规模小。这些业主没有用现代企业制度激活、规范产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没有以股份公司来运用和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创办企业,没有动员更多的人才入股分红,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思想不解放,保障措施不完善,没有搞活机制优质运行。三.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思路要突破上述“瓶颈问题”实现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全面认真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蔬菜产业全局。必须在“十一五”及今后蔬菜产业发展上,重新调整发展思路,包括指导思想、发展策略、主要途径和建设重点,才能真正实现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 指导思想立足区位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优质菜,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生产无公害,绿色系列产品,创立精品名牌,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进程,使之尽快成为合水县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之一。(二 发展策略瞄准市内及周边地区,发挥区位比较优势,扩大日光温室反季节生产,形成冬春菜产品区域集散优势,占领毗邻地区市场。瞄准南方各省市,发挥自然条件优势,扩大露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形成夏菜产品集散优势,进军南方市场。瞄准国内外大市场,根据消费趋势,加大黄花菜、板桥白黄瓜、白瓜籽、子午岭山野菜、香料菜、保健菜的开发力度,重点发展净菜、速冻菜、腌渍菜、真空保鲜菜及菜汁、菜粉等蔬菜深加工产品,以适应市场对蔬菜产品多元化、方便性的要求。(三 主要途径蔬菜产业化经营要建立由市场和企业牵动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其主要途径:1.订单农业大力发展以无公害蔬菜生产为主要内容的订单生产,通过订单带动产业发展,形成订单带动型产业链。2. 产地批发市场积极发展大宗特色名优产品的产地批发市场,通过产地批发市场集散优势带动产业发展,形成市场带动型产业链。3. 龙头企业培养一批贮藏、保鲜、加工及商品化处理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形成企业带动型产业链。(四 建设重点根据合水县的优势和蔬菜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应重点建好4大基地,5大体系,即:1.4大基地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原则优化布局。在县川、固城川、丑家川、马莲河川四川建成2650hm2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设施反季节无公害鲜菜和加工型蔬菜生产基地,重点生产板桥白黄瓜、线椒、甘蓝、西甜瓜等果菜和叶菜类蔬菜;在肖咀塬建成800 hm2无公害加工型蔬菜生产基地,重点生产甜椒、大葱、胡萝卜、香菜等蔬菜;在子午岭林缘区5乡镇建成3000 hm2无公害白瓜籽、马铃薯、山野菜生产基地,重点生产当地传统名优的白瓜籽品种葫芦河大麻瓜、虎头马铃薯品种、野苦菜、蕨菜、四季豆、大叶芹等加工型蔬菜;在南部前塬7乡镇建成7000hm2无公害黄花菜生产基地,重点生产当地传统名优的马兰黄花和线黄花。2.5大体系以贮藏保鲜和精深加工为主的加工体系;以批发市场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的流通体系;以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种苗供应为重点内容的技术服务体系;产销信息服务体系;质量标准监测体系。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对策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一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确保蔬菜产业顺利发展 要加快蔬菜产业的规 模化生产,就必须加大改善川区种菜基础设施条件的工作力度和决心。首先,积极 争取项目,力争在近一至两年内重点在县川蔬菜基地建造 2 座过水桥,8 座渡桥, 解决河两岸菜农生产销售的交通问题。积极争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修复红光、永 红两座蓄水坝,解决菜农种菜灌溉问题。其次,积极与电力部门协调,在川区河岸 沿线架设灌溉的农用电专线,解决菜农抽水浇地用电问题。使蔬菜基地的水、电、 路三通,促进蔬菜产业提速发展。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二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提高蔬菜产业的整体效益 根据市场消费趋势, 按 照把产品档次提高,质量调优,效益调高的“两高一优”原则,突出 3 方面的调整, 一是调整优化区域布局结构。通过建设 4 大生产基地,集中连片生产,形成主导产 品的规模生产优势和批量商品优势。二是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在扩大精细菜生产的 同时,积极发展板桥白黄瓜、黄花菜、马铃薯等传统特色大路菜的生产,在扩大常 用蔬菜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时令菜、保健菜、山野菜、食用菌的生产;在扩大日 光温室反季节鲜菜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春提早、秋延后塑料大棚、西甜瓜等果菜 类的生产,形成以名、优、特、稀蔬菜、精细蔬菜和特色大路菜为主的品种结构。 大力提倡一村一品,一路一景,实现规模化经营。积极培育和扩大能够占领市场的 拳头主导产品。三是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加工型蔬菜,注重蔬菜的加工品 质和耐贮运品质,提高加工转化率,增加产品附加值。 加大产后销售服务体系的构筑力度, (三 加大产后销售服务体系的构筑力度,实施产销大合唱带动蔬菜生产快发展 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是蔬菜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所在。针对当前蔬菜产业经营 比较松散的实际,要着重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促使县、乡两级都要成立蔬菜 产销领导小组,这个小组就是蔬菜产销大合唱的参谋部、指挥部,对菜农种的菜做 到产得出、销得快、卖个好价钱。二是涉菜的乡镇要切实同农民签订合同,通过保 护价收购,利益返还,股份合作等方式,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真正同农民结 成利益共同体。三是大力发展蔬菜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 度,通过“能人+农户”“协会+农户”等形式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投身流通,活化 、 经营机制。四是在产品分级、包装、整理和品牌设计上下功夫,实行好次分割,精 美包装、统一品牌设计,促进蔬菜生产上规模、上档次、上品牌、上效益。五是每 年在蔬菜销售之前,县、乡政府要组织几个工作组,分赴全国大中城市,加强市场 调研,做到产销对接,听取消费者意见,了解情况,找市场,结伙伴,目的是销合 水的蔬菜,寻求卖个好价钱。全面实现“订单生产”和依靠有出口权的企业直接出 口。在销售上,还要坚持“多条腿走路”的方针,拓展销售渠道,构筑起全方位的 -6- 销售网络,靠销售拉动生产。 加大建立市场流通力度, (四 加大建立市场流通力度, 在规避建设风险上创新 要扩大现有县、 乡农 贸市场规模,提升档次,增强蔬菜集散能力,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大蔬菜专业市 场新建力度,开展系列加工转化,拉长加粗蔬菜产业链,缩短蔬菜专业村与市场、 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减少运输费用和交易成本;引导菜农进入流通领域,培训一批 专兼职农民销售队伍和人才;实施精品名牌带动战略,积极创立注册绿色无公害名 牌产品,拓展市场空间;建立县、乡、专业村信息网络体系,大抓流通促发展。层 层实现电脑联网,搞好网上行情监测,开展网上销售,多渠道规避市场风险。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五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优化蔬菜产业发展环境 要研究制订发展蔬菜产业 的优惠政策,目前资金不足是制约合水蔬菜产业以及加工业发展的“瓶颈” ,各级 政府应加强对资金的协调,多方面开拓资金渠道。要向上争一些,地方财政克服困 难挤一些,加大力度整合资金。重点投放到带动辐射力强的蔬菜生产基地、加工企 业,以解决蔬菜产业发展起步阶段的资金困难。各有关部门对蔬菜经营所需的周转 资金、贷款要适当优惠,促使蔬菜产业尽快形成气候。要广泛吸引国内外企业,科 研院所、大专院校、个体经营者,采取股分制、合作制,独资等多种方式投资蔬菜 产业建基地,建企业、建市场,要增强法治意识,建立规范的市场运行机制,依法 治菜,要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建立“绿色通道” ,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 发展环境,从而保障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加大“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度, (六 加大“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度,推动蔬菜产业规模发展 发展蔬菜产业 化,壮大“龙头”企业是关键。 “龙头”企业要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不但要机制 活,而且要产品新。要有先进又经济合理的加工工艺流程,最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 备。首先要重视现有蔬菜企业的挖潜改造,努力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加工能 力。其次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吸引外资和民间闲散资金兴办蔬菜加工的龙头企 业。第三,要积极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联姻,不断引进蔬菜加工的新技术、新工 艺、新设备,以及蔬菜贮藏保鲜新技术,增加适销对路的蔬菜精深加工的新产品, 提高产品出口创汇的竞争力,使全县蔬菜总产量的 50%以上得到深加工,以提高蔬 菜的附加值。使产品尽快打入各大超市,以提高企业和蔬菜产业化的整体水平。龙 头企业在自身壮大的基础上,要做到两手抓,即一手抓销售,与外商外地蔬菜营销 集团公司签订购销合同;一手抓基地建设,与市场对接,市场需要什么品种,基地 就发展什么品种。走市场连企业、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产、供、加、销一体 化的生产经营新模式。 在基地蔬菜生产上可采用 “一定二包三赊” 的运作方式: “一 定”即龙头企业与农户直接签订合同,当地政府参与监证,把企业与农户的责权利 固定下来; “二包”即包按保护价(或合同价)收购全部产品,包全程生产技术服 -7- 务(推行公开承诺和服务满意卡两项制度)“三赊”即为贫困户或蔬菜种植大户赊 ; 销全部或部分蔬菜种子、农药、化肥,待收购产品时按合同规定扣回。用这种运作 方式, 可以解决当前蔬菜卖难和生产投入不到位两大难点, 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加大科技应用力度, (七 加大科技应用力度, 依靠科技兴菜 蔬菜产业发展要以科技求质量、 增 效益。一是加大蔬菜新优品种的推广力度。淘汰产量低、品质差的混杂退化品种, 引进推广一批抗病、抗虫、高产、优质的杂交优良品种。二是有针对性地引进推广 一批先进、实用、适用的新技术成果。重点是无立柱日光温室的建造及配套技术, 环境因素自动监测技术,立体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特别 是长期连作瓜菜,土传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和蔬菜加工、保鲜、贮藏、包装技术及 设备。为减轻菜农劳动强度,应用推广电动卷帘,微型拖拉机耕作等新设备、新技 术。三是加快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向广大菜农宣传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科 技知识和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重大意义。并积极引进无公害降解地膜,无公害降 解农药及微生物农药、植物性农药、农用抗生素、生化类农药等无公害新型农资, 扩大示范,加速推广。四是研究制订适宜不同生态类型区,不同蔬菜种类的无公害 栽培管理技术新模式,实施各类蔬菜的规范化生产。 加大机制创新力度, (八 加大机制创新力度, 搞好蔬菜产业化经营服务工作 政府部门要转变工 作职能, 要用科学发展观来调整思维方式, 理顺工作思路, 用政策引导、 典型引路、 服务协调等市场经济手段,促进蔬菜产业发展。一是要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技 术服务体系,县有蔬菜产业开发的业务技术主管部门,乡有蔬菜技术指导服务站, 村有蔬菜技术员,周年开展系统地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二是蔬菜产业经营要搞活 机制,良性运作,无论什么经营组织和经营方式,从一开始就要用现代企业制度激 活、规范产业经营的各个环节,要以股份公司来运用,切实完善科学管理和保障措 施,形成一个风险共担,利益共粘的利益共同体,推动蔬菜产业健康顺利地发展。 三是科技事业单位和广大科技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于农业,服务于菜农,服务于 农村经济建设的思想,通过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分配机制创新,促使科 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示范培训,信息咨询服务,领办科技企业,充分 发挥聪明才智,为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献策出力。 -8-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