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试从高考试题靠考与教之四生物(共6页).doc
-
资源ID:17332429
资源大小:38.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从高考试从高考试题靠考与教之四生物(共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 . .从高考试题靠考与教之四生物重视核心主干知识和概念, 使考与教结合得更加紧密, 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以考导教促进课堂抓纲务本2010年, 各地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生物部分总体上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又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既注重了核心主干知识、学科能力方法、联系实际的考查,又较好地体现了试卷的稳定性、多样性、探究性、选择性、基础性、选拔性和创新性等特点,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和高考的选拔功能。求创新、考综合必修与选修内容考查比例得当。必修与选修内容考查比例符合课程标准中的课时分配比例, 部分试卷难度值稳中有降。核心主干知识考查的主要内容有遗传、代谢、调节、生物工程、生态、细胞等。选择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起到覆盖能力、知识体系和调节整份试卷难度值的作用。简答题主要考查综合应用、实验探究、分析推理、图表曲线的思维转换、表达能力等。简答题难度值总体高于选择题, 起到调节试卷区分度的作用。选修内容考查难度不大, 主要是以生物工程为背景的记忆性学科内综合知识。试卷结构、内容和难度考查整体区分度较好。各地试卷较能反应不同层次考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符合教学要求和考查要求, 对教学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试卷突出了对主干知识、核心概念、原理、过程、方法及学科内综合的考查, 命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灵活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人体健康、生存和发展等热点问题。“出活题、考能力”,坚持“能力立意”不动摇,达到“稳中求变求新” 的命题原则, 实现了从全国统一命题到省自主命题的平稳过渡。试题体现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考查。其中, 选择题主要考查多个知识点的综合, 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科内综合等多项能力, 如安徽卷第30题以枪乌贼的离体神经纤维为材料, 考查了有关神经细胞生活环境、神经冲动和免疫等知识。这些综合试题具有新颖性、灵活性和创新性,常常以生物学问题的形式出现, 整合性较强, 着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学科能力。许多试题源于教材或考题, 但又都改变了命题角度和试题背景信息, 创设了新的情境或进行了新的综合。这样既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水平, 又能使试卷具有一定的难度梯度和区分度, 让学生“入手容易得高分难”。试题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以考纲为依据, 试题注重理解、实验探究、信息获取、综合运用等能力的考查。还适度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考查,全面考核考生的科学素养。试卷大多设置了由考生自主选择的题目,在选考的范围内,考生有选择性,可以选做部分题目,如浙江的“18选6”, 山东、湖南、新课标统一卷等的“2选1”考试形式。试题体现了学中有选,考中也有选,增加了考生的自主性,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抓主干、促思维突出对核心主干知识的教学。各地试卷大多围绕核心主干知识命题展开,形成了“主干知识年年考,非主干知识轮流考” 的特点。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有利于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与核心概念,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 要突出教材中的核心主干知识和概念,并且要让学生做到“ 能记会背”、“ 能学会做”、“能进能出”。课堂上,教师须注重动态生成, 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习得方法,要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思考和探究。还要理清知识树的主干与侧枝,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类比学习,并运用纲要信号法、衍射法等方法进行知识梳理和归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加强学科能力的培养。理解、推理分析、实验探究、信息获取和综合运用能力等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同时,高考也通过以上考点来体现试卷的难度,较好地体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稳中有变、变中出新”的命题特点。如四川卷第33题的第一小题就是通过对大鼠的实验研究, 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突出学科能力考查有利于避免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须重视经典实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实际操作和设计,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探究点”,开展实验探究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尤其要突出培养学生关于遗传推理、图解表达以及信息转换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教师须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创设教学氛围, 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 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 尤其是发散性思维、聚敛性思维和逆向思维。教师优选教法、学法和教学媒体, 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学习,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加强与生产、生活实际及科技知识的联系。许多试题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最新科技发展成就, 关注生物科学与日常生活、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的关系,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全国卷第5题生态农业、福建卷第32题的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内容, 既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着重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教师可以适当加强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及科技知识的联系, 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学以致用, 活学活用,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 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试题尽量避开了社会热点问题, 如“猪流感”、艾滋病、克隆技术、干细胞、沙尘暴等, 使试题更趋常规与理性, 其目的是将教学引导到抓纲务本、重视基础及提高能力上来。教学重在抓落实、抓实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 须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过程, 如提问、板书板画、发现错误、收集信息、方案设计、角色扮演等。练习时,还可以适当增加高考真题、典型题和变式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推理分析、图表资料信息获取及表达能力。夯基础、减负担对命题者来说, 在今后的命题工作中, 重视教材中核心主干知识和概念, 可以使考与教结合得更加紧密, 从而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试卷的难度值仍可继续保持目前的水平, 并继续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 增加灵活、易错和思维要求较高的试题的考查力度, 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梯度。这样既有利于中学生物教学, 又能够保持试卷一定的难度值和增加区分度, 有利于高校的选拔功能以及考生的承受能力, 达到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标。生物科学史和教材中实验可以适当增加,以引导学生实验的重视。试题还要多结合地方实际和体现地方特色,关注试卷难度值、题干的背景知识与所学教材配套,加强对学生“现学现用”、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等的考查力度。(作者 赵沛荣 为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黄龙校区生物特级教师)突出能力 落实双基全国恢复生物高考近10年来, 随着其分值比例的不断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高考的内容也逐渐由死记硬背为主转向以能力考查为主。2010年理科综合全国卷的生物试题部分继续秉承了这一基本命题思想。在笔者看来,2010年的生物试题具有以下3个主要特点: 一是考核内容覆盖率高, 突出了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的考查。除了“生命的物质基础” 、“生殖和发育” 外,必修、选修各知识板块均有相关知识点涉及。在关注覆盖面的同时,试题对重点知识进行了重点考查。其中, “调节” 和“遗传和进化” 两个重点板块占总分数的47.2%, 其余几个主干知识板块共占52.8%,分值分配比较合理。二是突出能力、落实双基。试卷很好地落实了考试大纲中对命题的要求: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对大纲要求学生的4种能力均有考查,其中5道选择题和第32题、34题两道非选择题都涉及到对理解能力范围的考查,包括根据基本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识图等, 约占能力考查分值的70%,是能力考查的主体。另外,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约占18%,获取信息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占约12%。三是试题难度与往年相比有所提高, 但总体难度适宜。其中,难度提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1.试题的呈现方式更加灵活。主要表现为在选择题中增加了综合性信息考查, 比如选择题第3题, 虽然题干很简单, 信息量不大, 但解答这个问题却涉及到书本中4个不同章节的知识点和相关的识图、绘图。2.非选择题第33题中加大了以遗传学为载体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试题给出的信息看似与教材知识发生了冲突, 但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深层次的知识迁移与创新思维能力, 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只要能对9331这个比例进行变形, 前两个小问题的5个填空便迎刃而解。更值得一提的是, 第3小题设计的实验过程、结果记录以及运算虽然复杂, 但试题立意明确、条件限定严密、表达清晰简洁, 为进一步考查以及甄别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灵活运用能力提供了保障。3.以考查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第31 题, 虽然立意以及选材角度均不错, 但对比同一选材的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第30题, 感觉此题题干中条件的设定以及设问的指向性尚有欠缺。解答此题时, 大多数学生不知从何下手, 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则沿用日常训练的思维定式从吸水膨胀的角度作答。虽然这些缺陷涉及到的分值不多, 却使得某些优秀学生难以得到高分。总的来说, 试卷整体难度适宜, 区分度较好, 在很好地执行了选拔功能的同时, 对高中生物教学也发挥了应有的评价和指导作用。经由以上分析, 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几下方面继续努力。首先, 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纲, 以指导日常教学和高考备考工作, 及时明确新形势下生物高考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其次, 教师须指导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着重提高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一方面, 需要对知识形成系统的网络; 另一方面, 需要对细碎知识进行整理归类, 强化记忆。经过网络化或归类整理的知识点之间往往有了逻辑关系, 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会随之增强, 对知识的运用也才会得心应手。再其次, 教师要精心设计或选择适量设计巧妙、设问全面的训练题供师生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死” 的知识“活” 起来, 强化双基; 另一方面可由此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尤其是获取信息、灵活运用、归纳总结、分析判断、推理、识图、准确表达等能力。最后, 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落实在日常教学中, 就是依据课标要求上好每节实验课。同时, 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活动, 开发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验资源来让学生动手体验。除此以外, 也不要忽视教材中的科学发现过程、实验设计思路和科研究方法。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作者 罗丽娟 为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教师)从辽宁高考生物试题看新课程下生物课堂教学如何在改进中提升 全方位激发学生学习潜能2010年辽宁省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生物部分,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 对今后的教学具有重要启示。【特点1】注重基础性及核心性知识的考查,不回避主干知识。高中生物中的主干知识在这张试卷中基本得到了体现。细胞、代谢、遗传、变异、稳态、生命活动调节、生态、生物技术、现代生物科技等知识均在试卷中出现。【启示】教师要特别注重对主干知识的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知识结构,保证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特点2】更加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体现学生的知识网络体系。本套试题中的第1题和第2题分别考查了细胞和代谢两个内容, 这都属于高中生物的核心基础内容。试题难度不大,并且由易入难,有着良好的难度梯度。从试题的设计上来看,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题目更加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启示】课改从来都没有降低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在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中, 提出了对学生4种能力的要求, 其中第一项理解能力的第一个内容即是“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这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更进一步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 强调建立知识的网络体系。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非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教材中的概念、理论,而是要深入领会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内涵和外延。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作为媒介,让学生关注概念中的每一个关键词,并以此为节点,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特点3】在突出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考查的同时, 加强了对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基础实验的考查。第29题、30题分别以免疫和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为知识背景,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进行了考查, 同时第3题也对教材中的分组实验内容进行了考查。近几年高考虽然降低了实验类题目的难度,但是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要求并没有降低,只是把考查目标更加明确地指向了自变量因变量的确认、对照实验的设置、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实验结论的获得等核心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命题加强了对教材中经典实验和基础实验的考查,尤其是在科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经典实验。【启示】科学发展史上的经典实验和课标要求的学生分组实验, 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最好素材。充分发掘、利用好这些素材, 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最佳途径。【特点4】延续了对学生用图表及数学方式表述、解决生物学问题能力的考查。试卷中有4道题采用了数学坐标系的形式提供题目信息, 而且信息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在能力考查上既包括从图表、坐标系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也包括用图表、坐标系表示实验结果, 传递相关信息的能力。【启示】用数学方式传递生物学信息、分析生物学现象、解决生物学问题、表述实验结果是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数学思维模式, 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在习题训练中, 要让学生认真分析坐标系中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生物学意义和曲线上关键点的生物学意义, 认真体会其中的各种变化,最终达到能够灵活运用。【特点5】选修试题难度有所增加,更加强调紧密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在试题难度上依然存在选修1和选修3不平衡的问题。选修内容的考查开始逐渐脱离某个版本教材的束缚,更多地强调联系实际,体现科学知识、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争在试题中能体现出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 尤其是选修1的命题更是明确地反映出了这一变化。试题中的很多问题已经无法直接从教材中寻找到答案,需要学生具备真正的实验经历,才能更好地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另外,从前几年高考的统计数据来看,选修1试题的难度值一直小于选修3试题,这一现象在今年高考中依然存在,但差距有所缩小。【启示】新课改以来,选修1课程的开设一直属于薄弱环节。不但开设此课程的学校相对较少, 而且绝大部分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实际完成实验的条件。实际教学中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纸上实验。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基层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共同努力,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让生物技术课程真正从课堂走向实验室。选修3的题目难度并不低于选修1,甚至还更难一些, 但卷面成绩却明显高于选修1。其主要问题并非出在命题环节上, 而是源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选择选修1的考生总体成绩明显低于选择选修3的考生。二是受教师的教学水平所限, 大多数教师对选修3的内容更加熟悉, 把握更加准确, 而对选修1的内容则相对比较生疏, 这也就限制了选修1 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是换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 许多所谓的学习困难生, 可能更适合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亲身参与科学探索过程,以更有效地激发其学习的潜能。我想选修1课程存在的价值, 就是给这样的学生一个发现自我、展现自身能力的机会。而教师在选修1的教学过程中, 也能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使自己更快地从只“教”不“导”向既“教”又“导”的方向转变。(作者张岩 为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高中研训部生物教研员)从四川高考生物试题看教师未来教学努力方向 能力立意考验教师教学水平2010年四川省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的生物部分,无论是命题形式、命题内容,还是命题技巧等,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以能力立意为指导 “依据教材考双基,抓住主干考重点, 创设情境考能力,注重探究考实验”,是四川卷生物试题非常鲜明的特点。试题命制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以思维能力考查为核心, 以图表承载重要考点为特色,进行了恰当的材料组织,巧妙的问题设计,力图引导考生在解题过程中,展现审题的聪慧和技巧, 呈现答题方法的灵活与简捷,以体现“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试题比较恰当地体现了高考与教学不可分离的特点。考纲中所列的生物知识内容是高考命题的知识依据, 而教科书则是这些知识考点的承载体。四川卷生物试题所考查的都是高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 没有偏难和生僻的知识。从试题所涉及的考点来看, 都是围绕学科的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进行设问。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细胞、代谢、调节、遗传、生态等章节。试卷中的9个图表蕴含的信息量较大,涉及的知识内容综合性较高,不仅增大了对考生能力要求的考查,也适当提高了试题的难度,增强了高考的选拔功能。不少教师认为, 今年试题的整体难度并不大, 给人以“下笔较为容易, 收笔并不如意” 的感觉, 能够比较明显地区分出不同类型教师的教学水平。传承之中有创新四川卷生物试题不仅继续保持自主命题5年来的“平稳推进”,而且通过选用反映学科发展的新情境材料, 从考查角度和呈现方式上有所创新。其中,最具有亮点的试题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第30大题的第小题。以“典型湿地生态系统潮间带”为背景,通过对滨螺的移出和移入实验,以图表形式呈现实验结果,以种间关系为主线,隐含生境问题,考查考生对“种间关系”、“生态因素”、“食物链”等生态学核心概念的理解。这些概念对考生来说,都是教科书中最基础的,也是最熟悉的。试题通过A、B、C三幅坐标图像,简明扼要地设置了全新情境, 使考生一看就懂,一目了然。考生只要看清图中的横、纵坐标含义以及曲线的变化、题干文字的叙述,就可以顺利求出答案。二是第31大题的第一小题。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提高小麦抗旱性为背景,题意简明、图像简洁、包含知识考点丰富, 比较综合地考查考生对孟德尔定律、减数分裂、种子形成中的发育遗传问题等现代遗传学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答案用语又只有寥寥几字。这样的命题特点, 大大减少了考生的试题阅读量,增加了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试题在加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方面,也有所创新。比如首次将考试大纲指定的教科书中的实验,命制成综合性较强的选择题,对考生进行了多个必做实验的基本考查。非选择题的4个子题,也都以实验探究过程的新情境素材作为命题背景,分别考查了实验方法的选择、变量确认、对照设置、方案完善、结果预期、分析解释以及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等多个方面。全卷涉及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所占比例接近30%。在课堂上落实理念高考命题提示高中教师, 应该充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实验与探究的教学,着力引导学生在循序渐进、较为主动和轻松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师须研读试题, 明确方向,探寻方法,讲求技巧。对近5年的考题,一定要研读其深刻内涵, 包括命题的意图,考查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涉及到的知识考点及其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教师须以本为本,抓纲务本,夯实基础,提升能力。这里所说的第一个本指的是课程标准,第二个本指的是基础,第三个本指的是指教科书。教师只有把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学生作为最基本的教学主体,才能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并把这种转变落到实实在在的常规教学的每一节课中。(作者冯永康 为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生物特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 2010-10-1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