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推荐北京科学技术奖项目情况(共9页).doc
-
资源ID:17335543
资源大小:2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大兴区推荐北京科学技术奖项目情况(共9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附件:大兴区推荐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项目情况一、乳品产业链质量安全监控关键技术创新集成及应用1.项目名称:乳品产业链质量安全监控关键技术创新集成及应用2.候选单位: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3.候选人:陈历俊、姜铁民、郭刚、何涛、刘继超 、刘江毅、夏志春、牛晨艳、林莉、毛婷、马翀、陈述、乔为仓、刘丰、董学艳4.项目简介:(1)研究目的:从全产业链出发,开展乳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全产业链信息的追溯与查询,科学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引领科技进步,确保乳品质量与安全,重塑消费者信心,推动乳品行业的快速发展。(2)主要创新点:1、现代奶牛养殖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应用。集成奶牛养殖环境控制、奶牛生产信息化系统、饲养控制技术、奶牛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各项关键技术,创建了现代奶牛养殖技术体系,自主开发奶牛养殖管理信息化软件,提高奶牛饲养管理综合水平,达到奶业发达国家技术水平,并在20多家牧场推广应用。2、生乳质量安全监控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成功搭建生奶质量监测体系,形成包括生乳掺假检测模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雌激素,基于气相色谱法的有机氯、狄试剂等农兽药残留快检技术。自主开发多项首款原料奶质量监控设备,填补国内研究空白,保证原料乳质量安全。3、乳品加工过程风险预警模型与关键技术体系建立与应用。以HACCP分析法为指导,对生乳验收、加工过程控制以及储存等环节关键点进行风险评价,构建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乳品加工过程质量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与预警。并针对关键环节建立基于培养法原辅料和产品中霉菌、酵母、细菌总数和耐热芽孢等快检技术,基于分子生物学的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等快速筛查生物安全监测技术,乳品有害成分图谱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以及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监控软件的设计开发,引领行业质量安全保障技术进步。4、基于风险评估的动态评价与“二方审核”的供应商质量管理。结合行业质量风险信息,强化源头与过程质量管理,建立乳品供应商质量管理平台,执行基于风险评估的动态评价与二方审核的供应商质量管理,形成供应商质量成熟度指数测评系统。5、乳品产业链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为实现质量风险监控技术数据信息化管理,建立乳品产业质量安全数据库,自主开发食品安全追溯管理软件,完成系统连接与风险管理平台信息传输,实现乳品全程信息追溯。(3)成果产生的价值:本项目授权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论文50篇,制定企标4项,参与修订国标66项,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近3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36.2亿元,乳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监管的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确保乳品质量安全,引领行业科技进步。二、全数字多自由度模拟仿真系统1.项目名称:全数字多自由度模拟仿真系统2.候选单位:北京市星光凯明动感仿真模拟器中心3.候选人:张杰、李健朝、任忠平、宋建瓴、李宝智、曹炬4.项目简介:(1)研发目的: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带来交通、物流和国际交流合作新机遇,必将带来航空、船舶、高铁的全面发展,积极建设各类模拟器研发及飞行员培训项目,通过对国外引进的关键技术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应用,研制出可满足我国新型军用及商用大飞机和车、船训练需求并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除为我国军机和民机飞行员培养提供服务外,力争实现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出口推广及提供人员培训服务。项目建设对促进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以及实现我国大型成套机电一体化装备出口,实现以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重大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2)主要技术创新点:1、先进高效:传统的训练模式相比,大大提高了训练的逼真度,不受气候、地域和环境的限制,时效性高;可以对进行反复练习,大大缩短受训周期;数字化考核充分体现高效性。2、使用经济:保障过程简单,训练费用与使用真实飞机相比大大降低,仅为实际训练费用的1/10;同时,不会对航线飞机、车辆、舰船造成损耗。3、安全性:模拟训练可以模拟危及安全的情况,训练驾驶员对特殊情况的处理,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危及设备及人员的安全。4、环保性:使用真实飞机、车辆、舰船训练消耗航空煤油、汽油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而飞行、车辆、舰船模拟器的运行能源靠的是电力,不会产生任何形式的污染。5、再现性:模拟器可重现飞行等事故,为事故检查、分析以及驾驶员排故和飞机、车辆、舰船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3)成果产生的价值。截至目前,该项目已获得了1项发明专利,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主要应用于各类模拟器项目上,是一种针对不同陆海空况条件及其他动态条件下的运动过程的仿真模拟装置,适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子等国防工业的产品测试和行进中稳瞄自行物体的高频响、高精度稳定的技术问题,配合项目研发高新技术,将用户的新要求和国内外产品与市场发展相结合,不断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还可以带动上游、下游及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此外,飞行模拟器、舰船模拟器、通行模拟器、车辆模拟器和动车模拟器可根据所处状态进行调平并可作为摇摆台使用;系统可根据外部指令信息进行方位和俯仰转动动作。大大拓宽了它的使用领域,尤其是在实验测试、环境仿真和自行装备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社会效益和国防防范效益显著。三、LED小间距屏幕显示效果增强技术开发及其应用1.项目名称:LED小间距屏幕显示效果增强技术开发及其应用2.候选单位:利亚德电视技术有限公司、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3.候选人: 耿伟、常明、王定芳、韦启军、陈舒4.项目简介:随着广播电视业等不同行业的发展,显示内容质量的提高也对显示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LED小间距屏幕显然不能完全满足其使用具体要求,若要进入广播电视行业,必须解决目前LED小间距屏幕显示效果、摄像机中摩尔纹生成、屏幕发热量较大、维护难等共性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该项目的主要技术创新点如下:(1)多倍像素共享技术:所属学科(电子技术及其他学科)旁证材料:见附件1,发明专利LED显示屏像素共享显示方法、装置和系统ZL5.4。研发了一项针对表贴三合一LED显示屏的像素共享技术,在不改变显示面板上表贴三合一LED灯的排布以及数量的情况下,通过控制系统高速刷新驱动,在真实物理像素之间,产生视觉虚拟像素,最终提高显示屏视觉显示像素数量,提升图像解析度、增强画面品质,从而提高LED表贴三合一灯的使用效率。(2)消除摩尔纹技术:所属学科(电子技术及其他学科)旁证材料:见附件3,实用新型专利显示装置ZL3.8。通过降低LED灯颗粒感的屏幕膜的应用,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无法消除摩尔纹的问题。(3)循环散热技术:所属学科(电子技术及其他学科)旁证材料:见附件4,实用新型专利LED显示屏ZL5.8。创新在显示屏幕内设置出风管和进风管,通过进风风机和出风风机在进风管和出风管之间形成循环风道,提高小间距屏幕的散热效率。(4)新型组装、维护技术:所属学科(电子技术及其他学科)旁证材料:见附件2、5、6、7,具体为发明专利连接装置、固定件、LED显示板及显示系统ZL6.4,实用新型专利连接装置、固定件、LED显示板及显示系统ZL5.X,LED显示单元ZL3.3,用于显示屏的组装装置ZL2.9。通过组装方式、安装结构等工艺的改进,解决LED小间距屏幕面板上LED灯高度密集带来的不易安装维护的难题。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申请国家专利11项。率先在行业内制定了利亚德关于小间距屏幕的企业标准自发光LED电视。三年来成功应用于CCTV16、CCTV4和各地方电视台演播室20个,取得直接经济效益2833.75万元,为企业贡献直接利润近千万元。该产品的产业化为生产基地带来经济效益2.6亿元。同时LED小间距新产品的产业化带动就业100余人。该项目开创了LED小间距产品进入广电演播室应用的先河,引领行业创新发展。项目推进首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创新应用,促进科技和文化的不断融合。四、太阳能跨季节蓄热采暖技术研究与示范1.项目名称:太阳能跨季节蓄热采暖技术研究与示范2.候选单位:天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英豪阳光太阳能工业有限公司、北京天普太阳能工业有限公司3.候选人:吴艳元、李仁星、于良、董珊珊4.项目简介:由于太阳能分布与季节不匹配的特点使得太阳能利用受到限制,太阳能和土壤源热泵相结合,能够弥补太阳能不稳定性和间歇性的缺点,并减小太阳能集热器和地埋管换热器面积,二者联合运行能满足一定供暖要求。所以本项目通过地源热泵利用地球土壤所储藏的太阳能资源作为热泵热源,空调冷源。系统可分为太阳能集热蓄热循环和土壤储热取热循环两大系统,由地源热泵、太阳能集热器、热水箱、连接管道、控制系统等辅材构成。在冬天,管道内的液体将地下的热量抽出,然后通过系统导入建筑物内,由于冬季土壤温度也较低,系统运行初期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场得不到有效恢复,热泵效率也将降低,因此采用太阳能季节性土壤蓄热是把除冬季外收集的太阳能通过地埋管换热器蓄存在土壤之中,冬季再用热泵将热量从土壤中取出的补热方式进行供暖。同时蓄存冷量,以备夏用;在夏天,热量从建筑物内抽出,通过系统排入地下,同时蓄存热量,以备冬用。将太阳能转换成热水,将热水储存在水箱内,然后通过热水输送到发热末端(风机盘管散热器采暖、制冷),提供建筑采暖、制冷和生活热水。该技术的主要创新点为:通过土壤蓄热的方法解决了太阳能利用普遍存在的季节性的矛盾和侧重于冬季采暖地区单纯土壤源热泵采暖的“土壤热平衡失衡”导致热泵无法工作的问题;通过工程实践研究总结出“太阳能跨季节蓄热利用”技术的系统匹配关系和设计方法;研制出“太阳能跨季节蓄热利用”专用设备机组系列产品。该技术中单项技术“太阳能蓄热”、“土壤源热泵”等在北欧、北美一些国家和国内部分大专院校有短期小规模研究;本技术的科学有机集成和专用设备研发上在国际上未有先例,除此之外,在应用规模上属于国内首例,项目成果已在北京村镇、学校、公建等无煤化改造中推广应用,实现了用太阳能完全代替现有燃煤的能源供应方式,成为解决郊区能源短缺和燃煤取暖环境污染的难题最佳措施。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