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隧道变形监测方案(共5页).doc

    • 资源ID:17342161       资源大小:588.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隧道变形监测方案(共5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富水土质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及其应用 ( 中铁建某集团 山东)摘 要 本文以新松树湾隧道为例,通过内空收敛和围岩内部位移的量测,分析了富水土质隧道的围岩变形规律,对类似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 富水土质隧道 围岩变形 专心-专注-专业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对富水黄土地区的隧道施工参数的测试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新松树湾隧道为例进行探讨。1 工程概况新松树湾隧道为既有松树湾隧道复线的单线铁路隧道,位于甘肃省陇西县境内大营梁,全长1726m,复合衬砌。大营梁为黄土梁峁区,该隧道范围地层为上更新统风积粘质黄土和下、中更新统冲、洪积杂色砂粘土。粘质黄土为淡黄色、棕黄色,厚020m,土质较匀,具孔隙及虫孔,局部含白色钙丝及钙质斑点,半干硬至硬塑,II级普通土,II类围岩,0=150kPa,具II级自重湿陷性。杂色砂粘土主要表现为强崩解性,一定的膨胀性及含有盐碱成分。II级普通土,II类围岩,0=200-250kPa(局部软塑流塑状,I类松土,I类围岩,0=100-120kPa)。大营梁地带年平均降水量513.3mm,隧道三面汇水,地下水较发育,系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主要有上层滞水和裂隙水,前者一般埋深1530m之间。多见有泉和渗水出露,水量相对较大,隧道内日渗水量22-18m3/d.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弱侵蚀性。经调查,既有松树湾隧道(1960年建成)各地段有不同程度的渗漏水现象。隧道渗水主要通过拱顶、边墙接缝、排水沟孔、墙角部位渗出,水对普通硅酸盐水泥有侵蚀性。因此,新松树湾隧道采用曲墙有仰拱衬砌,除进口端I类围岩模筑衬砌,余均采用复合衬砌。初期支护为1榀/m钢格栅+钢筋网+钢筋锚杆喷锚。在施工中采用新奥法分三台阶开挖。2 量测项目根据现场情况,选取了八个量测断面进行内空收敛的测试;还选取了两个断面进行围岩内部位移测试。内空收敛在开挖后马上埋设测点,在12小时内测取初始读数,采用煤炭科学研究院生产的JSS30型数显收敛计量测。观测断面里程分别为1#面DK1601-8.4,2#面DK1601+6.4,3#面DK1601+21.9,4#面DK1601+36.1,5#面DK1601+46.5,6#面DK1601+86.5,7#面DK1601+122.5,8#面DK1601+172.7,其中7#、8#面进行围岩内部位移测试(图1),每个断面各有六条内空收敛测线,即1-2、1-3、1-4、1-5、2-3、4-5。围岩内部位移采用煤炭科学研究院生产的杆式多点位移计进行测量,这种位移计使用膨胀木锚头,具有安装简单,可靠等特点,每个钻孔可分别测量埋深1M,2M,4M处的围岩与洞壁之间的相对位移。图1 内空收敛及围岩内部位移测点布置图Fig.1 Arrangement of the convergences and internal displacement of the wall rock3 内空收敛量测通过测量结果计算各测线收敛累计值,同时计算出各测线的位移速率。隧道周边收敛按下式计算: 收敛速率按下式计算:其中,初始观测值; 第i次观测值;第i次观测时的收敛速率。为研究开挖面的影响,用下式计算观测面与掌子面的距离。L=D-D0其中,L观测面与掌子面距离;D掌子面里程;D0观测面里程。3.1 内空收敛随时间变化趋势根据现场情况,根据初期支护形式将观测面分为两组:1#5#面均为格栅钢架支护,7#、8#面为工字钢型钢钢架支护。因篇幅所限,在两组观测面中各选取一个观测面作为示例(图2,图3)。图2 3#面内空收敛与时间关系曲线Fig.2 The curve of the convergences-time of 3th cross section根据观测曲线可见,隧道收敛随时间变化而增大,图中收敛量的瞬间突跳,通常由开挖进尺向前延伸引起;测值偶有下降,是围岩组构中局部范围内的节理裂隙,瞬时出现较大变形的伴生现象。曲线的几何形状可表示为连续的折线。通过分析,从这些监测数据中可发现富含水土质隧道收敛有如下变形规律:(1) 每个监测断面内各测线收敛值差别较大,水平测线收敛量明显大于其他测线,说明侧墙朝向洞内变形较大,这是由于隧道仰拱施工前,两侧墙墙角受到的约束较小所致。图3 7#面内空收敛与时间关系曲线Fig.3 The curve of the convergences-time of 7th cross section(2) 隧道的收敛主要出现在开挖后的短期内。表1为各测线第一天收敛与最大收敛量比值,可见第一天内收敛量占各测线收敛量很大比重,要求初期支护尽快进行,以约束变形。隧道开挖后的前两三天之内,隧道变形发展较快,之后收敛仍继续增大,没有稳定的趋势。说明隧道围岩具有一定的时间依存性,在外荷载不变情况下,围岩变形随时间增加而增大。另一方面与地下水渗透有关。隧道开挖后,因地下水重新汇集,使围岩的应力状态和变形随时间而不断变化,结果使隧道周围可能出现一定范围的破坏区(或松动区),破坏区内围岩渗透系数增大,导致围岩变形增大,因此隧道变形趋于稳定需要较长时间。表1 第一天收敛量与最大收敛量比值表Table 1 Ratio of the 1st day of the convergences 观测面测 线1-21-3231-4154-51#0.110.3970.3542#0.1540.3233#0.3230.490.6780.4090.2324#0.0510.2190.2410.2940.220.3085#0.3660.560.3990.4030.8780.121(3) 在进行1#5#面观测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生初期支护向内变形侵线现象,经分析为钢格栅支护变形过大所致,据此变更支护形式,将支护改为工字钢型钢拱架1榀/m支护,以增加支护刚度。通过现场量测,变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修改支护参数后,内空收敛的规律相近,只是初期支护采用型钢拱架,收敛值大为减小。根据变形曲线,各测线收敛并非都是单调增大,主要是开挖顺序影响;因采用左右上下的分步开挖方式,左右土体不是同时开挖,隧道变形也非对称分布。3.2 内空收敛与开挖面距离的关系 为研究内空收敛与开挖面距离的关系,选取典型数据做相关曲线(图4)。图4 7#面内空收敛与掌子面距离关系曲线Fig.4 The curve of the convergences-distance of 7th cross section由曲线可见,观测面与掌子面距离越远,收敛越大,因此时掌子面的约束随离开距离的增大逐渐减小,当掌子面离开一定距离(约30m),收敛变化幅度趋缓而不稳定,围岩仍产生缓慢变形。根据隧道开挖进尺,大部分时间为3.3m/天,当进尺增大为6.6m/天时,收敛开挖面距离曲线斜率增大,测线收敛有增大的趋势。说明开挖进尺对围岩变形有一定影响。曲线有凸凹状。根据施工记录分析,曲线呈凹陷部分为掌子面开挖过程,曲线凸出部分为掌子面喷混凝土和打锚杆过程。掌子面开挖过程中,因未支护部分临空时间短,变形较小;掌子面喷混凝土和打锚杆过程中,开挖后的未支护围岩临空时间较长,变形较大。从曲线和施工记录还可看出,核心土开挖完成后,14、15、45等位置靠下的测线收敛较大,12、13、23等位于上部的测线收敛较小。可见,核心土对拱脚等位置的变形影响较大。掌子面对观测面的影响还体现在测线收敛的不均匀性。当左马口开挖施工后,14测线的变形大于15测线的变形,而与1-4测线同侧的12测线的变形小于13测线变形。隧道有向马口方向略微倾斜的趋势。因此,要注意上台阶土开挖完成后的下一步施工程序。左右边墙马口交错开挖,同侧马口宜跳段开挖,不宜顺开。先开马口长度不能太长,并及时施做边墙衬砌。后开马口应待相临边墙墙顶与拱脚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开挖,以防止变形过大。3.3 收敛速度与时间关系根据观察,隧道开挖初期收敛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增长,收敛速度逐渐变得稳定。各测线收敛速度逐渐接近,隧道变形均匀,未出现偏心现象。总体上观测第一天测线的收敛速度最快,在三天左右收敛速度稳定。部分测线收敛速度曲线出现峰值和波谷,根据施工记录,此现象由开挖部位的不同引起。如上台阶开挖后,23测线达到峰值;而挖核心土后,45测线达到峰值。可见,本工程采用的分步开挖法较为合适,初期支护应紧跟开挖面施做。3.4 本工程现场情况探讨因收敛测点的埋设在隧道开挖后混凝土初喷时进行,只能在初喷后量测测线。这样,已经将收敛最大的阶段忽略,故量测结果小于实际的内空收敛值。因工程情况所限,收敛结果未与拱顶下沉共同分析。故此量测结果无法反映各测线的绝对变形大小。4 围岩内部位移量测围岩内部各点的位移是围岩动态表现。它不仅反映围岩内部的松弛程度,更能反映围岩松弛范围的大小,这是判断围岩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现阶段因各种测试手段受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影响较大,测点固定困难,国内此方面研究进行较少,所得结果大多作为参考。在本工程中,采用煤炭科学研究院研制的DW-3A型钻孔多点位移计量测。先向围岩钻孔,将此位移计埋入洞壁内部,在距离洞壁1m,2m,4m处用遇水膨胀软木锚头与周围围岩固定,并与围岩共同变形。用游标卡尺测量钻孔内(围岩内部)各点相对于孔口(洞壁)一点的相对位移。4.1 围岩内部位移随时间变化趋势由图5、图6可见,围岩内部变形较小。比较每个测点在围岩内部4m、2m、1m不同深度的变形大小,大致为同一测点围岩内部4m处的变形值>2m处的变形值>1处的变形值;比较每个观测面上各测点的变形值,发现4#、5#点变形值>2#、3#点变形值>1#点变形值,即墙趾变形>拱脚变形>拱顶变形。将围岩内部位移与内空收敛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可发现同一测线上孔口累计位移和与内空收敛观测结果基本一致,围岩内部位移变形趋势与内空收敛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根据每个钻孔的变形曲线,未见滑动面产生,说明隧道围岩是稳定的。2#、3#,4#、5#点4m处的内部位移之和与收敛值相近,说明围岩松动圈为此范围。图5 7#面2#、3#点围岩内部位移与时间关系曲线Fig.5 The curve of the internal displacement of the wall rock-time of 7th cross section5 结论(1) 隧道开挖后,围岩土及孔隙裂隙水失去支撑环境,形成新的水力坡度,造成渗流,带走部分土颗粒,使黄土产生崩解破坏作用。随着水力坡度变小,变形速度减小,即收敛先快后慢。隧道开挖后,围岩土体失去平衡状态,应力重新调整,改变土体颗粒流动方向,引起开挖面周围一定范围内土体产生移动,即为松动圈。隧道收敛量测表明,隧道开挖后发生明显变形,且各方向收敛量差别较大,水平测线收敛量明显大于其他测线,说明两个侧墙朝洞内变形较大,这可能与隧道高度大于跨度,仰拱未及时浇筑,形成封闭支护等因素有关。(2) 开挖后一周或更长时间后,隧道收敛仍无稳定趋势,仍缓慢发展。可能与洞壁面上地下水渗透引起围岩应力变化有关,也可能隧道围岩具有一定的时间依存性,即围岩具有一定的蠕变特性。对此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比如加强喷射混凝土的质量,防止围岩中水的渗透,或加强初期支护刚度,增加系统锚杆等。另外,开挖后及时施工仰拱,封闭底板围岩,或者在仰拱完成之前,尽可能减少施工用水渗入底板。图6 7#面4#、5#点围岩内部位移与时间关系曲线Fig.6 The curve of the internal displacement of the wall rock-time of 7th cross section(3) 围岩内部位移变形趋势与内空收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本次测试比较成功和可靠,所得结果对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参考文献1 于书翰 隧道施工 第1版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9年 A MONITORING OF THE DEFORMATION OF THE WALL ROCK FOR TERRENE TUNNELS WITH RICH WATER AND ITS APPLICATION1Yanhan 1Qiaochunsheng 2Guanzhenxiang 1Chenhe(1 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 2 No. 3 Dept. of No.14 Engineering Bureau of CRCC) Abstract:With an example of XinSongShuWan tunnel,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onitoring of convergences of the tunnel and internal displacement of the wall rock. The deformation of the terrene tunnels with rich water is analyzed. It will be a reference for the resemble engineering.Key words: rich water, terrene tunnels, deformation of the wall rock

    注意事项

    本文(隧道变形监测方案(共5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