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客大桥-钢筋型钢加工工厂化方案(参考)解析(共24页).doc
-
资源ID:17343042
资源大小:191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迎客大桥-钢筋型钢加工工厂化方案(参考)解析(共24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 录专心-专注-专业1、总则 1.1 编制目的1.1.1为深入推行标准化管理,提高建设项目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保证又好又快推进项目建设。1.1.2为最大限度避免对外界产生干扰,保护周边环境,促进文明施工。保证作业安全、规范、有序,保证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采用统一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充分利用机械设备的优势,减少技术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及辅助人员,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1.1.3有利于改进施工生产流程,把现场变为“装配车间”,减少工序干扰和交叉作业,通过采用先进工艺和专业化设备,实现规模化、流水线生产,保证建设工期; 1.2 编制依据1.2.1河源市迎客大桥及连接线工程施工图;1.2.2河源市迎客大桥及连接线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1.2.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1.2.4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1.2.5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JGJ/T27-2001);1.2.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1.2.7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1.3编制范围河源市迎客大桥及连接线工程东、西岸钢筋场钢筋加工。2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河源市迎客大桥及连接线工程位于河源市南部,线路设计里程为K3+800 K9+000,线路全长5.2km。迎客大桥(K3+912K4+762)西接迎客大道一期工程(k3+800),跨东江,为四索面独塔斜拉桥,桥跨组合为32m+(40.5m+76.5m+145m)+6×(3×30m),西起A0桥台,东至A22桥台,中间分布P1P21#墩,其中P1P3#墩位于西岸(P3#墩为主塔塔身),P4P21#墩位于东岸。全桥共计桩基300根,承台49个,桥台4座,主塔(P3#墩)1座,墩身44个。本项目钢筋总量为11359t,拟设置两个钢筋场分别位于东、西两岸,西岸钢筋加工厂主要负责A0P3#墩、主梁钢筋加工,东岸钢筋场主要负责P4A22#墩、涵洞、预制梁等钢筋加工。2.2主要工程数量钢筋工程量汇总-西岸序号部位钢筋总量(t)备注1承台526.0042墩身147.5483桩基508.3824塔身1478.3合计2660.234钢筋工程量汇总-东岸序号部位钢筋总量(t)备注1承台679.3652墩身2006.7343桩基1365.7294涵洞401.544合计4453.372序号部位钢筋总量(t)备注1梁部(全桥)4245.4113.钢筋场规划与建设3.1 钢筋场选址东岸钢筋场选择水文地质条件好,土石方工程和基础加固量较少的平坦地域,水源、电源可从近处村庄接入,交通顺畅。西岸钢筋场位于河源市滨江大道西侧,项目部住址东侧,场地经平整、硬化,水源、电源均可由附近村落接入,交通便利。3.2 钢筋场建设3.2.1 办公区、生活区东、西岸办公、生活区与东、西岸钢筋场相邻,两者可充分结合、利用。3.2.2 生产区主要有:原材区、加工区、半成品区、成品区、废料区。建设标准:(1)钢筋加工场规划方案结合企业形象宣传标准和企业文化建设统筹考虑,能够充分展示企业形象,彰显企业实力。(2)钢筋加工场周围设置围护及大门,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分开围护。(3)钢筋加工场在醒目处设置五牌一图(即:工程简介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牌、消防管理制度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牌、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牌、作业区平面布置图)及安全质量标语、企业精神、工地警示牌等。(4)钢筋加工场大门应清晰展示中国中铁司徽及中国中铁和中国中铁一局企业精神,悬挂钢筋加工场名牌,在围墙上书写宣传标语。4.人员管理4.1 组织机构钢筋加工厂由项目部统一管理。现场设置专职技术人员和材料人员,管理组织结构如下:项目经理部现场材料员现场技术员钢筋班组4.2 人员配备根据项目情况,东、西岸钢筋加工厂人员配备如下:钢筋场人员配备表-东岸序号岗位/工种人数备注管理人员1技术员12材料员1施工人员3钢筋工154电工25龙门吊司机2钢筋场人员配备表-西岸序号岗位/工种人数备注管理人员1技术员12材料员1施工人员3钢筋工104电工15龙门吊司机15 设备管理5.1 设备配备钢筋加工厂设备配备表-东岸序号设备名称技术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钢筋调直机GTZ14台22钢筋切断机GQ50台23钢筋对焊机UN150台24钢筋弯曲机GW50台25钢筋镦粗机台16变压器400KVA台17电焊机BX1-500A台10钢筋加工厂设备配备表-西岸序号设备名称技术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钢筋调直机GTZ14台12钢筋切断机GQ50台13钢筋对焊机UN150台24钢筋弯曲机GW50台15钢筋镦粗机台16龙门吊台17变压器400KVA台18电焊机BX1-500A台75.2 设备进场验收及安装调试设备进场后,项目物资设备部按照进出场设备单机检查表对设备进行进场验收,对于不合格的设备,按照规定处理。检查合格后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调试时,主要试验其工作质量、操作性能、可靠性能、经济性能等。在施工现场进行空负荷和负荷试验,以正确检验其性能是否达到工业化生产技术条件要求。 调试过程中,参加调试的机械技术人员和随机操作人员须时时到位,以主动了解设备的 现实技术状况、调试程序、操作控制方法等。现场必须有机械技术人员笔录调试过程。因为它是原始记录,是日后操作设备、撰写技 术报告、解决遗留问题的重要依据。5.3设备维修保养认真执行设备使用与维护相结合和设备谁使用谁维护的原则。设备实行包机制(包运转、包维护、包检修)。设备使用实行定人、定机,凭证操作。各种设备司机,必须经过培训,达到本设备操作的技术等级“应知”、“应会”要求,经考试合格,领到合格证,方能上岗。设备司机都要做到“三好”,即管好、用好、修好;“四会”,即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主要重点设备应定期进行精度、性能测试,做好记录,发现精度、效能降低,应进行调整或检修。对主要重点设备的关键部位要进行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并做好记录。6物资管理6.1原材料进场、检验、存放钢筋加工场设专门材料员、技术员,由材料员、技术员统一管理。钢筋加工场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设置,设原材料堆放区、待检区、加工区,按照要求留有运输通道及检查通道。6.1.1原材的进场材料员根据现场需要,组织人员及机械,按照要求将原材卸至指定地点,保证材料分类堆码整齐,标识齐全。技术员根据设计数量,对原材进行合理分配,减少场地内的二次运输,并对此部分原材的用途及加工图纸进行现场交底。6.1.2 原材的检验根据原材入库通知单及有关资料,按照一定程序和手续,对到库物资进行数量和质量检验,以验证其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数量验收方式:过磅或计件,是核对到库物资的编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件数、长度、重量)等与入库通知单、运单、发货明细表、技术证件是否相符。质量检验方式:委托试验,是对产品的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进行检查测定,以验证其是否符合产品质量标准或合同规定的要求。6.1.3 原材的存放以合理的储存及科学的管理,保证库存原材完整无缺。存放要求:料场、料棚内存放的原材要求上苫、下垫,下垫高度不低于30cm,存放原材时根据物资目录分类编号顺序排列,将分类与分批次保管相结合,以便先进先出。场地内注意相关作业安全,制定相应的防火、防盗、防锈蚀措施及日、月自查库存制度。6.2(半)成品检验、存放(管理)工作内容包括(半)成品加工、加工标识、堆码。加工班组根据需加工的部位、细目将人员划分成专业加工组,技术员对每个专业加工组每天完成的数量进行盘点并分类统计,加工完成后的半成品要分类码放并用标牌进行标识,防止半成品被错误发放,材料员要(半)成品的码放及标识进行监督检查。技术员对半成品质量进行监督,保证(半)成品质量合格,避免偷工减料的现像发生。对于(半)成品存放要求同工程部位的进行分类、标识、堆放于同一堆放区,做到堆放正确、整齐、安全稳固、节约场地、过目知数,并满足上苫、下垫要求,保证(半)成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无变化,(半)成品数量自查由材料员及技术员、班组成员共同完成。6.3(半)成品出厂(场)管理工作内容包括(半)成品领料申请、审核、按料表发料、填写出库单。(半)成品在发放过程中,技术员对出场(半)成品进行质量检验(抽检),确保进行施工现场的(半)成品的质量合格。材料员根据审核后的领料单,填制发料单,与现场技术员共同监督领料过程,进行三方签认(注明材料用途、相关工程部位及图纸设计量)。材料员根据签认后的单据,及时与现场技术人员沟通,确保(半)成品安全、及时进入所需工程部位的现场,并及时清查场内(同堆放区)的库存,监督班组及时修改标识牌的内容,确保“账、卡、物”相符。7.工艺流程及关键工序作业要点7.1钢筋制作与安装工艺及质量控制流程7.2关键工序作业要点:7.2.1钢筋检验热轧圆盘条、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带肋钢筋的检验符合下列规定:每批钢筋应有同一牌号、同一炉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组成,并不得大于60t。外观检查合格的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在其上各截取1组试样,每组试样各制2根试件,分别作拉伸和冷弯试验。热轧带肋钢筋应按规定增加反向弯曲试验项目。当试样中有1个试验项目不符合要求时,应另取2倍数量的试件对不合格项目作第2次试验。当仍有1根试件不合格时,则该批钢筋应判为不合格。7.2.2钢筋加工7.2.2.1按照施工图计算各种规格型号钢筋数量,提出数量清单,编制配料单。配料单应结合钢筋来料长度和所需长度进行编制,以使钢筋接头和余料最少;钢筋的下料长度应考虑钢筋弯曲时的伸长量,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尺寸宜小不宜大,以保证保护层厚度及施工方便。钢筋在加工棚内集中加工,运至现场绑扎成型。7.2.2.2钢筋调直和除锈去污: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折曲,对弯曲的钢筋应调直后使用。可采用冷拉法或调直机调直。冷拉法多用于较细钢筋的调直,调直机多用于较粗钢筋的调直。采用冷拉法调直时应匀速慢拉,钢筋的矫直伸长率为:级钢筋不得大于2%,级、级钢筋不得大于1%。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应有消弱截面的伤痕。钢筋加工前应清除表面的油渍、漆污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损伤和锈蚀严重的钢筋不得使用。可以在调直过程中除锈,还可以采用钢丝刷、砂盘、喷砂枪除锈。7.2.2.3钢筋下料:下料前认真核对钢筋规格、级别及加工数量,无误后按配料单下料。钢筋下料长度因为弯曲或弯钩,影响长度,不能直接根据施工图下料,必须按照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型式等,计算确定下料长度。可按下式计算: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lz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见下表一)+弯钩增加长度lz;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见下表二)。钢筋弯曲调整值(表一)钢筋弯曲角度30°45°60°90°135°钢筋弯曲调整值0.35d0.5d0.85d2.0d2.5d箍筋调整值(表二)箍筋直径mm45681012量外包尺寸时40506070量内皮尺寸时80100120150170 三种弯钩(半圆弯钩、直弯钩、斜弯钩)增加的长度lz可按下式计算:半圆弯钩 lz=1.071dm+0.571d+lp直弯钩 lz=0.285dm-0.215d+lp 斜弯钩 lz=0.678dm+0.178d+lp式中 dm-弯钩圆弧直径; d-钢筋直径 lP-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钢筋需要搭接时,还应计入搭接长度。7.2.2.4钢筋的切割宜采用钢筋切断机。在切断前,先在钢筋上按配料单标注下料长度,将切断位置明显标记。切断时,切断标记对准刀刃将钢筋放入切割槽固定,然后将其切断。钢筋的零星加工也可用砂轮锯切割。7.2.2.5钢筋断料:下料之前,由项目专业技术人员根据配筋图和划分的施工程序,给出结构各部位的各种形状和钢筋大样图并注意考虑钢筋调整值,分别计算出其下料长度及根数,填写料牌,申请加工。由加工人员根据施工图及规范要求,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遵循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的原则。断料时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累计误差,因此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并设置控制切断尺寸用的挡板。7.2.2.6钢筋弯制:钢筋的弯制应采用钢筋弯曲机或弯箍机在工作台上进行。钢筋宜在常温状态下加工,弯制钢筋宜从中部开始,逐步弯向两端,弯制钢筋应一次弯成。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施工图要求。当施工图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受拉热轧光圆钢筋的末端应做成180°的半圆形弯钩,其弯曲直径dm2.5d,钩端应留有不小于3d的直线段。受拉热轧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的末端,当施工图要求采用直角形弯钩时,其弯曲直径dm5d,钩端应留有不小于3d的直线段。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曲率半径10d(光圆钢筋)或12d(带肋钢筋)。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做成不小于90°的弯钩,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应做成135°或180°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端直线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7.2.2.7钢筋接头:应根据使用部位、加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型式。常用接头型式有闪光对焊、套筒连接、螺纹连接等,优先采用闪光对焊为主。钢筋焊接接头的焊接工艺、焊机型号、焊接参数、焊接质量以及焊工的培训考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GB/T2651-2008、焊接接头弯曲试验方法GB/T2653-2008、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拉杆中的钢筋,不论其直径大小,均应采用焊接接头。仅在确无条件施行焊接时,对直径25mm及以下的钢筋方可采用绑扎搭接。跨度大于10m的梁,不得采用搭接接头。8.质量验收标准钢筋加工中将采用的施工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序号规范名称标准号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J118-20012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J286-20043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J163-2002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5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20086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087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8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9预应力混凝土用热处理钢筋GB446310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GB/T2651-200811焊接接头弯曲试验方法GB/T2653-200812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1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14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GJ 10815碳素结构钢GB70016热扎普通工字钢YB(T)56钢筋加工允许偏差(mm)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L5000L50001受力钢筋顺长度的全长+10,-102弯起钢筋弯起点位置±20电弧焊接钢筋接头的缺陷和尺寸偏差允许序号项 目单位允许偏差值范围1帮条对焊接头中心的纵向偏移mm0.5d2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弯折度43接头处钢筋轴线偏移mm0.1d/34焊缝高度mm0.05d,05焊缝宽度mm+0.1d,06焊缝长度mm-0.5d7咬肉深度mm0.05d/0.5注:1、表中d为钢筋直径; 2、以200个同类型接头(同钢筋级别、同接头型式)为一批,不足200个接头时按一批计算;钢筋安装允许偏差(mm)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1同一排中受力钢筋间距的局部偏差板、墙、大体积±20柱、梁±102双排钢筋、其排与排间距的局部偏差+5mm3钢筋总截面面积的偏差(指更换钢筋规格时)-2%4分布钢筋间距+20,-205箍筋间距绑扎骨架±20焊接骨架±10±6弯起点的偏差(加工偏差±20mm包括在内)±307保护层厚度(c)c35mm/25mmc35mm/c25mm±10mm/±5mm/±3mm9.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管理9.1安全、文明施工施工中,把安全工作纳入生产经营范围,实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在内部逐级签订安全生产包保协议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加强安全施工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开工前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上岗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编制施工计划的同时,编制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细则、制度及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分发至工班,组织逐条落实。搞好“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和“三级安全教育”。施工人员经过安全技术培训,持证上岗。特别对于电工、焊工、经正规部门培训合格,以确保施工操作安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安全的事故隐患,杜绝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现象,钢筋加工现场主要通道设“五牌一图”,即:工程告示牌、安全生产记录牌、防火须知牌、安全无重大事故记录牌、工地主要管理人员名牌和施工总平面图。坚持每周一安全活动日的安全学习制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坚持工前讲安全、工中检查安全、工后评比安全的“三工制”活动。9.1.1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现场的布置符合防火、防雷电等安全规定及文明施工的要求。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办公用房、仓库、材料堆放场、停车场、修理场按批准的总平面布置图进行布置。现场道路平整、坚实、保持畅通,危险地点悬挂安全警示标牌,施工现场设置大幅安全宣传标语。现场的生产、生活区设足够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网点,消防器有专人管理,不乱扔乱放,各施工队组成由1520人的义务消防队,所有施工人员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6-02的规定执行。9.1.2施工现场安全用电措施现场移动式电器设备必须使用橡皮绝缘电缆,横过通道必须穿管埋地敷设。配电箱、开关箱使用BD型标准电箱,电箱内开关电器必须完整无损,接线正确,电箱内设置漏电保护器,选用合理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进行分级匹配。配电箱设总熔丝、分开关,动力和照明分别设置。金属外壳电箱作接地或接零保护。开关箱与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保险。同一移动开关箱严禁有380V和220V两种电压等级。所有电气设备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并有良好的接地保护措施。接地采用角钢、圆钢或钢管,其截面不小于48mm2,一组二根接地之间间距不小于2.5m,接地电阻符合规定。各种机电设备检修、维护时应断电、停运转;如要试运转,须有针对性保护措施。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必须持证上岗,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施工现场用电严格按照三相五线制布设电线,做到二级保护,三级控制,一机一闸。9.1.3施工机械安全保证措施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取得操作合格证,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操作人员按照机械说明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观察、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保持机械操作室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酒后操作机械,机械不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起重作业严格按照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02)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规定的要求执行。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问题按照“三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9.1.4防火安全保证措施施工现场用电,严格执行有关规定,防止发生电器火灾。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乙炔气瓶等危险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10m,与易燃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30m。做好防火工作,搭设的工棚与料库之间的距离,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在工棚及仓库附近要设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加强对易燃、易爆及危险品的管理。储料现场配备充足的消防灭火器材。9.2环境保护9.2.1保护自然植被保护当地自然植被,采取措施使地表植被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施工现场生产、生活房屋及生活设施、原材料堆放处和材料加工场均在规划的区域内进行。加工场地选址尽量少占或绕避林地、耕地,保护原有植被。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外的植物、树木等尽力维护,严禁超范围砍伐。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清理,复垦或绿化。9.2.2临时工程环境保护场地的设置,要合理、紧凑,严禁随意搭建,尽量减少对植被的损坏,不占用乡村道路、阻碍交通。施工场地周围预先开挖排水沟,做到排水畅通,场内不得积水、积污,应充分考虑其对原地面排水的影响,以免阻挡地表径流的排泄,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施工营地设固定的垃圾桶或垃圾池盛放垃圾,分类标识存放,定期清理,运至指定的垃圾处理场或废品回收利用,不得乱扔、乱倒垃圾。施工场地的遗弃物、废油等集中进行预处理后,采用专用车辆运输至指定的处理厂或存放点。污水须经集中净化处理后排出,严禁将未达到排放标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生活区及施工场地周围的植物、植被,严禁随意践踏和破坏,并在生活区设立植被宣传保护牌,告示参加施工人员对环境的保护人人有责。9.2.3生活区环境保护措施生活区临时工程的修建本着节约用地、方便生活、利于生产、保护植被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选址,经业主、当地环保部门审批,主动接受监督检查。生活区的设置要相对集中,设置必要的公共卫生设施,废水净化池、化粪池,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定期清理,避免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生活固体垃圾集中堆放、适时运至环保部门指定地点,保持驻地清洁。临时生活设施的修建、拆除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弃于指定地点处理。9.2.4施工中的环保措施注意夜间施工的噪音影响,尽量采用低噪音施工设备。对距离居民区160m以内的工程,则应根据需要限定施工时间。少数高噪音设备尽可能不在夜间施工作业,必须在夜间从事有噪音污染的施工应先通知附近居民,以征得附近居民的理解,如有可能采取限时作业措施。对不符合尾气排放标准的机械设备,不能使用。9.3劳动保护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以人为本,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的规定,贯彻“预防为主”的劳动卫生工作方针,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减少或消除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杜绝传染病、地方病的发生及流行,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改善作业环境,降低员工劳动强度。9.3.1职业健康现场管理标准化组织管理措施在工程现场成立职业健康安全保障领导小组,各作业队配备必需的现场检测、检验、治疗设备及药品。做好工地食堂、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治及工地劳动卫生监督检测,组织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协助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发生的传染病及时报告。严格执行铁道部及建设单位关于铁路施工人员劳动保护的管理制度。施工人员配备足够的劳动保护用品。施工尽量采用机械化方法,减少体力劳动强度,杜绝超劳作业。当温度超过37紫外线照射指数大于10时,通过劳动防护、防暑降温和调整作业时间减少高温对员工的身体损害。各参建单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工前、工中和工后健康检查。施工人员建立完备的健康档案,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参建职工的一般情况,工前、工中、工后体检结果,历次卫生保健就诊记录等。施工期间,健康档案由随队医生保管。施工结束后,交上级安全监察部门统一管理。9.3.2劳动卫生设施加工场地的设计、施工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为规范,驻地位置合理环境绿化。饮用水源加强保护,不受环境污染,并配备足量的水净化装置。施工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防护用品有安全帽、安全带,风镜、雨衣等,并按时发放。工地配备粉尘采样器和检测仪,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设备。职工食堂配备足量的清毒设备及冷冻设备、水质检测箱。9.3.3职业病防治措施开展健康教育,驻地各单位采用宣传栏、黑板报、传单、广播等手段,对施工人员进行广泛的职业病预防宣传教育,增强自我保护及防护能力。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工前、工中和工后健康检查。进入工地后,由施工人员所在单位的医疗机构对其进行初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初检合格者,到指定的合同医疗机构或工地医院进行第二次健康检查。工中健康检查每四个月进行一次,检查内容侧重于职业危害筛检性检查项目。目的是尽早发现慢性病患者及职业有害因素早期损害征象,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治疗措施。加强巡诊,及早发现病人。卫生人员要有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加强巡诊医疗,不但白天坚持巡诊,而且夜间卫生人员也轮流值班,逐个巡视,以便早期发现职业病人。9.3.4重视劳动保护工作劳动保护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在施工中,加强行政管理,搞好劳动保护工作。建立工作时间的限制和休息时间,规定休假制度,从时间角度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采取各项劳动安全与卫生措施,从作业场所、环境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施工前与施工技术人员密切联系,使施工组织措施符合劳动卫生保障要求。合理组织劳动力,严格按照劳动定额组织施工。在实际施工中,由劳动卫生保障中心负责劳动卫生保障工作的监督与落实,必须强化管理,保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保障施工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