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财政局2007年度财政工作总结(共12页).doc
-
资源ID:17350442
资源大小:31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宜宾市财政局2007年度财政工作总结(共12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宜宾市财政局2007年度财政工作总结2007年,宜宾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财政厅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财政工作全局,牢牢抓住发展这一主题,增收节支,科学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确保重点,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和企业扶持力度,扎实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充分发挥财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促进“和谐宜宾”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工作开展情况和主要成效(一)狠抓财源建设,努力做大财政经济蛋糕,财政实力不断增强1、 努力增收节支,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据快报统计,2007年,全市(含宜宾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万元,占预算的104.87%,比上年同口径增长33.65%,增幅比上年提高8.61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万元,占预算的103.98%,比上年增长30.78%;非税收入完成58215万元,占预算的107.91%,比上年增长43.84%。基金收入完成86224万元,占预算的144.57%,比上年增长5.14%。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实现万元,占预算的93.31%,比上年增长29.18%;基金支出完成91995万元,完成预算的117.41%,比上年增长36.38%。2、围绕“工业强市”战略目标,加大企业扶持力度,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决定,积极研究政策支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方式。向财政部、省财政厅成功申报17个相关项目,争取资金支持340万元,全年下达企业技术改造贷款项目贴息资金1000万元;下达工业集中区建设补助710万元;市本级下达科技创新奖金456万元,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贯彻落实财税政策及时办理退税,办理增值税退税2531万元。通过多种渠道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二)加大公共支出保障力度,落实惠民政策,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取得新的明显成效1、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一是努力筹集资金,增加支农投入。今年,市级财政支农预算安排大幅度增长,农业生产和农业事业支出年初预算8040万元,并在此基础上追加预算,使我市农业生产和农业事业支出预算达到8761万元,较上年增长31.3%,其中:支农生产性资金6372万元,较上年增加1837万元、增长40.5%。二是大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投入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林水事业资金20438万元,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公共服务、农村综合改革。三是加大财政涉农补贴力度,建立粮食综合补贴制度。建立完善了“中国农民补贴网”,及时兑付了粮食直补资金 3639万元、油补资金1219万元、种粮农民增支综合补贴 9466万元,水稻、小麦、玉米粮种补贴3706万元;落实农业保险、能繁母猪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428万元;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今年已筹集划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金专户475万元,支持了宜宾黄桷庄国家粮食储备库、南溪县富民白鹅养殖开发有限公司等市级龙头企业。在扶持政策方面,与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研究并修定了原关于使用“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资金”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和落实,争取到省上支持我市五个专业合作组织,全年申报项目资金4565万元,落实项目资金2499万元,增强了“三农”发展后劲。2、 集中财力办大事,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2007年,市级财政拨付基本建设支出58204万元;争取中央、省支持的基本建设项目60个,争取投资19736万元,其中国债无偿资金5631万元;以资产经营公司为建设平台,采取城建打捆项目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到位资金6.06亿元。保证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投资,顺利推进了三江路、城区道路改造、宜珙路、城市环线、江长路等重点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交通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3、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促进公共卫生、医疗、就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千方百计组织资金确保党政机关和教师工资、养老保险等资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二是重点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城市低保、城乡医疗救助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2007年,中央、省、市共安排各项社会保障资金58338万元;其中:养老保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7566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11822万元;全市共筹集城市低保资金9606万元,农村低保资金2543万元,城市医疗救助金232万元,农村医疗救助金 292万元;农村无房户住房补助294万元;安排再就业资金5601万元,共有76454人享受政策优惠和政府补贴,2.16 万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拨付自然灾害救助资金2169万元,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生活;全市农村五保户供养年标准达到 1200元/人以上。安排敬老院建设资金 1000万元,支持区县新建和改建敬老院75个。建立了军转干部资金管理和分配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企业军转干部困难;拨付企业离退休教师补差资金 390万元。4、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全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城镇低保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积极支持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全年教育专项投入9037万元,专项投入较上年增长50%以上,基本保障了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积极争取省厅化解“普九”债务激励性财力补助资金,制定了全市消化赤字规划,积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努力提高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津贴。二是进一步加大了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投入。全市安排科技三项费用676万元,用于“村村通”建设经费470 万元。三是促进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全市计划生育事业费按3.36元/人投入,共投入计划生育事业费1764万元,另投入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72.6万元,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800万元,发放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经费1341万元,安排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救助29万元。发放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624.6万元,有1041名独生子女父母享受了这一政策。四是积极全力争取上级补助,增强教科文事业发展后劲。全年累计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0665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教科文事业的发展。5、保证惠民行动资金投入,切实解决民生民本问题。努力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积极引导、筹措其他社会资金,为全市“惠民行动”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确保了各项政策的落实和目标任务的圆满实现。今年,“十三项惠民行动”预算执行总计万元,占预算的115.89%,超预算近16个百分点。其中:市级资金预算执行25641万元,占预算的120.44%,超预算20个百分点。市级财政安排的“十三项惠民行动”各项资金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年初资金预算。各项目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分别是:实施就业促进行动11184万元,占预算的101.67%;实施最低生活保障16110万元,占预算的100.54%;实施教育资助行动36755万元,占预算的100.87%;实施医疗保障行动19435万元,占预算的186.25%;实施农村交通建设行动52793万元,占预算的131.35%;实施安全饮水行动7508万元,占预算的108.23%;实施农民工培训行动1620万元,占预算的158.49%;实施城乡安居行动23880万元,占预算的111.17%;实施扶贫解困行动4620万元,占预算的138.75%;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行动42353万元,占预算的106.72%;实施加快城市公用设施建设行动10805万元,占预算的104.9%;实施改造城乡购物难行动259万元,占预算的103.4%;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行动1555万元,占预算的386.82%。 (三)不断推进财政改革创新,科学理财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预算管理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扎实推进。认真执行2007年部门预算,圆满完成2006年相关决算编制工作和2007年市本级67个部门共200个单位76317万元的综合预算的批复工作以及2005年、2006年全市各级政府债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录入、审核、汇总、上报工作。建立起覆盖市、县、乡和村级的债务项目信息库,有效实现对历史债务的清理、锁定和对新增债务的审核、控制。全市化解2006年政府债务、部门债务、村级债务约8亿元,控债化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防范和降低了财政运行风险。二是加强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监控,加强了对市级各部门和区县的业务指导,顺利完成了按新科目转换2006年部门预算和政府收支预算数据,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进一步推进。三是完善转移支付分配办法,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四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深入推进,集中支付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完善了宜宾市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金支付管理办法、宜宾市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银行支付清算办法和宜宾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会计核算办法等资金支付管理办法。今年,对市本级已实施改革的全部一级预算单位和部份二级预算单位进一步进行了规范管理,总结了成功经验,为二级预算单位改革扩面创造了有利条件。截止到12月31日,支付资金总额 万元,其中直接支付 90906 万元,授权支付52311万元,额度结余33701万元;完成基建资金支付64524万元(包括上年结转),完成政府采购支付5489万元。五是政府非税收入银行代收改革成效明显,截止12月,全市共有1316个单位通过银行代收数据平台共计缴纳政府非税收入及往来款项26.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48%,其中:市本级共有182个单位缴纳政府非税收入及往来款项13.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10%。六是积极推进全市“乡财县管”规范化管理改革,统筹安排了屏山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南溪县、江安县将作为第一批全面实施“乡财县管”规范化管理改革的单位,举办了 “乡财县管”规范化管理软件业务培训会,一区八县共计109个乡镇在年底前启动了“乡财县管”规范化管理专用软件。此外,按照中央、省上的统一部署,我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序开展,到年底基本完成了国家机关和参照公务管理的单位津贴补贴的规范改革工作。(四)加大专项资金追踪问效力度,坚持依法理财,财政监督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1、 进一步完善了财政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完善了宜宾市财政性项目资金追踪问效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宜宾市财政监督检查办法,拟定了宜宾市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建立健全了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管理制度,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同时,修订完善了宜宾市财政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努力做好财政执法监督工作,切实做到依法理财。2、 进一步加大了资金监管力度。一是认真开展了“四项清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财政资金的使用。二是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完成项目评审90个, 送审金额58215万元,审定金额52816万元,审减金额5399万元,平均审减率8%,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提供了技术支撑,确保了财政资金使用安全。同时,对1400万元的重点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和效果进行了追踪问效。三是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政府采购体系不断完善。今年,全市累计完成政府采购预算30031万元,实际采购规模27328万元,节约资金2703万元,节约率为9% 。其中市本级完成政府采购预算11944万元,实际采购规模11055万元。节约资金889万元,节约率为7.44%。同时,积极开展对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培训工作,对全市资格审查合格的75名拟进入四川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的专家进行了业务培训。四是开展了对行政、企事业单位和农村财务会计工作检查,提高了会计基础信息质量,强化了会计基础工作。3、 切实加强了资产和财务管理。一是开展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理,全市十个区县和市本级机关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630个,清查基准日实有资产总额.53万元,负债总额.08万元,净资产.49万元,损失10065.11万元,全市实存固定资产.59万元。二是圆满完成了“中央国家机关出差到我市和会议定点饭店政府采购”的组织、协调、上报及批复工作,并对中标单位进行长期的管理和监督。同时,适时提出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的实施方案建议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差旅费管理。(五)狠抓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强化政务目标管理,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再上台阶1、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扎实。按照全市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坚决贯彻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积极构建反腐倡廉的“大宣教”格局,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全面推行了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深入开展了“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作风整顿活动,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党建工作有新突破。切实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狠抓了“四好”班子创建活动和中心组学习,班子的执行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严格按照市委关于建设“五支人才队伍”要求,加大了干部队伍建设力度,认真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把干部选拔、任用、教育、考核、监督关。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载体,以干部作风整顿活动和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契机,深入开展了财政干部队伍学习教育活动,财政干部 “为民理财、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能力有新的提高。3、政务工作成效明显。目标管理和政务督办工作卓有成效;政务信息和调研工作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保密制度和信访工作全面落实;市志编修和年鉴工作受到表彰;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后勤保障工作规范高效;定点扶贫、结对帮扶、三村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安全生产、爱国卫生、平安创建工作在各级考核中名列前茅。一年来,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9件;编发宜宾财政工作133期;采用“财政信息”、“财政简报”、“调查与研究”、“情况反映”160条,被财政部、省财政厅、市委办、市府办采用70余条;在省以上刊物发表调研文章5篇;起草和制发各类公文909件;处理一般公文2500件、资金报告1699件。顺利通过“全国卫生先进单位”考核验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成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二、存在的问题和主要体会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财政厅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体财政干部的共同努力,我市各项财政改革稳步推进,财政工作扎实有效。通过实践和探索,我们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对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如何搞好下一步财政工作有更新的思考。(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构建“和谐宜宾”的要求,财政改革和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一是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县之间财政收支差异较大。二是地方经济支柱单一,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特别是市级财源结构单一。三是财政资金的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够理想,某些支出存在分散现象,越位和缺位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亟待加强。四是县乡财政困难,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下岗再就业工作任务艰巨。五是财政收支管理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二)主要体会1、科学理财是财政工作永恒的主题。财政部门最重要、最关键职责之一就是为政府和人民当家、理财。为此,我们把财政收支任务特别是收入任务的完成作为重心工作来抓。一方面千方百计做大财政经济蛋糕,严格目标考核,强化税收征管措施,规范非税收入征管,加强对各项收入入库和预算外资金缴存财政专户的管理与监督,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另一方面科学统筹预算内外财力,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硬化预算约束,维护预算的严肃性。财力继续向民生、民本工程倾斜,加大对“三农”、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等投入,增强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2、积极创新是深入推进财政改革的动力。财政工作是一项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发展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始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扎实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保证各项财政政策落到实处。今年,进一步深化了部门预算改革,切实增强政府财政资金调控能力,提高财政综合预算保障程度。积极探索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机制,建立健全财政监管机制,增强财政资金的绩效,促进财政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3、高素质的队伍是推动财政工作上台阶的根本。全市财政事业发展的优劣,取决于这个系统自身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此,我们通过狠抓干部队伍建设,让广大财政干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法治意识,努力提高“为民理财、为民服务”的本领,把广大财政干部培养成为讲政治、讲大局,有知识、懂业务、廉洁高效的行家里手,为促进财政工作上台阶夯实了基础。 二七年十二月三十日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