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共9页).doc
-
资源ID:17364215
资源大小:28.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共9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教育部: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关于报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展情况的通知 教高司函(2013)1号文件精神,我校经认真总结归纳整理,现将我校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进展情况报告如下:一、总体概况我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我国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科学素养。总体思路是:立足我校的行业渊源和地缘条件,以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以建筑、土木、市政、材料、冶金等优势和特色专业为试点,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和工程资源,建立有效、可行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目标定位是:整合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通过对培养过程的全面改革,建立多层次、分阶段的本科、硕士、博士工程型人才培养体系,为陕西乃至西部地方高校回归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经验,为国家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发展输送高素质的工程人才。2010年7月我校获准成为全国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高校之一。同时,建筑学、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成为试点专业。2011年又有总图设计与工业运输、环境工程、矿物资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5个本科专业进入第二批计划。因此,我校共有10个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中建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专业的全部学生都进入卓越计划,其余8个专业则以试点班(30人)的形式进入。截止到2012年底我校共有2098名学生进入卓越计划,其中本科生1371名,硕士研究生648名,博士研究生79名。 二、组织管理1.为保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及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校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审批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相关的文件(如培养方案、学籍管理规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和教学经费保障措施等)。协调试点工作的规划、计划及落实工作。2.成立了以主管教学和研究生教育的副校长为组长、相关职能处室和院(系)负责人为成员的的工作小组,负责协同合作企业共同起草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相关的文件,组织、协调、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的各项工作,包括培养方案的制定及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校企培养的衔接、教师的遴选与培训、质量标准与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等。3.由校董会部分成员、担任我校兼职教授的部分工程院院士和行业知名专家、与我校长期合作的部分大型企业领导组成咨询专家组,负责指导“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相关政策、培养方案、质量标准等的制定,协调校企合作事宜。4.学校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协调日常工作。5.试点专业所在学院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小组,由学院院长、教学副院长任正、副组长,成员包括合作企业的负责人和高级技术人员、学院主管学生工作和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专业负责人、相关教授。工作小组负责学院试点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等的制定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等具体工作。三、政策措施我校一贯重视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于2009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工程(社会)实践管理与考核工作的意见西建大(2009)73号。2010年以来,学校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方案和专业培养标准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顺利、有效实施的规章制度: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实习安全管理规定西建大教字(2010)044号。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关于实施本科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西建大教字(2010)72号。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管理办法西建大(2010)178号。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生实习纪律与违纪处分办法西建大(2011)149号。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师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西建大(2011)177号。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师岗位聘任与考核办法西建大(2011)257号。7.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已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工作明确写入规划中)。各院系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试点专业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自愿、择优选择”原则,遴选了2010、2011级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生,完善了建班工作。对于本科生,学校将加大对社会的招生宣传力度,通过全国高考择优录取,提高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生源质量。对于硕士、博士研究生,通过考试或保送的方式招收工程师培养体系和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并增加工程能力方面的考核内容;通过考试招收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同等学力人员。成立校企联合管理小组,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建立学生个人学业规划和培养档案,增强对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管理。相关学院制定了试点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细则,包括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组织机构、师资队伍、企业落实情况、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方案与现行培养方案并行互通和学生中期筛选及进入与退出机制等。四、培养模式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学校按校企联合培养的总体模式培养工程型人才。本科阶段设置工学学士学位和建筑学学士学位,作为工程人才培养和工程师培养共同的基础层次。对于四年制的本科专业,按“3+1”模式组织教学,即学校培养阶段累计约3年,企业培养阶段累计约1年。对于五年制的建筑学本科专业,按“3.5+1.5”模式组织教学,即学校培养阶段累计约3.5年,企业培养阶段累计约1.5年。硕士层次包括全日制工程硕士和工学硕士。对于应届本科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按“X+1+1”的模式培养,即保留学籍,到企业实践锻炼12年,然后返校学习研究生课程1年,再利用1年的时间主要在企业结合重大实际工程问题或项目完成研究、设计工作,并提交研究、设计成果;对于来自企业的硕士研究生,采用“1+1.5”的模式培养,即学校培养累计约1年,企业培养累计约1.5年。在校企联合培养方面,以与学校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在行业具有领导地位的大型国有企业和西部骨干企业作为合作方,签订工程型人才联合培养协议,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提供稳固的企业平台。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国家通用基础标准、行业专业标准以及相关专业认证标准和规范为指导,按照“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与企业联合制定各专业的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根据培养标准,制定相应的知识能力大纲,适时将企业的先进知识、技术和工艺引入知识能力大纲中,整合和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更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同时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除了目前的各种实践方式,增加学生暑期赴企业实训的新方式,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实验、企业实习、暑期企业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为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提供丰富的平台,保证整个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工程实践活动不断线,学生工程实践的时间不低于一年(40教学周)。课程设置上突出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适当加大工程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如建筑学专业围绕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扎实专业基础的建筑人才组织课程体系,包括建筑理论课程体系、建筑设计研究实践课程体系、建筑技术与经济支撑课程体系和建筑认识实践四方面内容;土木工程专业将工程地质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地基处理、岩土工程勘察、湿陷性黄土地基等5门课程(共计202学时)中校企联合培养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和重新安排;环境学院适当调整课程开课学期,提前进行部分课程学习,以保证后续企业培养教学环节的进行,并增加了“城市水运营与管理”课程。冶金学院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做出调整,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结合工程需要进行改革,适当加大与工程关系密切的相关课程内容;加强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要求,将其占总学分比例从原来的20%提高至30%;为学生在校内、企业参与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设置特别学分。五、师资队伍在师资队伍方面我校采取“走出去、引进来” 的方式,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自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来,我校在人才引进、师资培训、外聘教师等政策方面向试点专业的相关学院倾斜,积极引进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高级人才,提高具备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比例,并增加选派试点专业的青年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的名额,增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学校一贯重视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先后出台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关于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实施意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师出国课程进修暂行办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实施教师到国内外一流大学及企业盯工程、盯课程、盯课题的“三盯”制度,要求讲师及以下职称人员必须到校属建筑设计院、规划院、建材院、各类工程技术中心及公司等实践锻炼1年,讲师及以上职称人员到国内相关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的管理、技术岗位挂职锻炼或跟班工作、培训学习1年,将工程实践锻炼与教师聘用、绩效考核、职称晋升挂钩,将工程背景和企业经验作为教师从事工程教育的基本要求。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加强了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提高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学校每年均选派中青年学术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出国进修,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科学研究及工程技术水平。学校还积极聘请科研院所、企业界具有丰富理论及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教师,给学生授课、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这些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相互融合,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理论水平及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按照“化整为零、由少而多、稳步推进”的原则,安排学生进入多个企业学习,由企业直接参与对学生的培养。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4年内达到每届学生至少有6门专业课由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教师主讲。六、校企合作1、强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长期以来,我校利用在冶金、建筑、市政、材料等行业的资源优势,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中国冶金科工集团、西安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等100多家大型骨干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在科学研究、实习实训、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与我校全面合作,特别是在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方面,为我校学生提供场所和便利条件,并指派企业工程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员参与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进行现场讲授、指导工作。有效地保证了我校工程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质量。2、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与学校保持长期和持续合作关系的企业为依托,选择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占据行业领导地位的大型国有企业作为合作方,在已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按照“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签订工程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教育部、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下发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建设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通知(教高20128号)中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我校共有4个联合申报的中心成为第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具体单位是: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七、扩大视野 拓展国际合作积极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加大教师及学生的派遣力度,并将学生交流的层次由研究生扩大至本科生层面。2010-2011年派出建筑学院等交流学生22人次赴美国、德国、挪威、日本等国家学习, 2011年共有19名教师到美国等培训,2012年又派出15名青年教师到美国等参加培训。同时聘请外国专家和学者授课,扩大对外交流的范围,与国外高等院校及学术机构的交流不断深入。1999年至2010年底,我校有针对性地先后授予29位外籍学者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职位,其中名誉教授18位,兼职教授7位,客座教授4位。八、其他1、广泛交流 开展各级各类研讨会为了进一步提高认识,相互借鉴学习,除了组织相关人员积极参加全国有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各种研讨会以外,学校还组织了各种研讨会。(1).学校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汇报研讨会;(2).学校承办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专家组第一次会议暨试点学校试点方案汇报会;(3).参加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暑期研讨会”;(4).按教育部、省教育厅要求,对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先后于2010年11月、2011年5月、2012年3月提交了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及相关素材。2、实施“卓越计划”对本校其他专业(包括工科与其他学科门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影响。自我校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以来,有力地推动了我校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培养方案、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材和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调动了教师、学生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短短几年,参与试点的学生由最初的273名增加到现在的2098名。学科门类也从单一的工学向其他学科门类发展。2012年5月,教育部进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新增专业的申报工作,我校按照教育部“稳步实施,重在落实”的原则,推荐了城市规划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等2个专业参加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的申报工作。2012年6月,陕西省教育厅开展了2012年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申报工作,我校立即组织相关专业召开工作启动会议,对申报工作的意义、申报书的撰写、工作安排等进行了讨论与商议,最终经过院(系)审核,学校组织专家评审论证,推荐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参加2012年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评审。九、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1、教学效果及工作成效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从2010级本科生入校起开始实施以来,尽管首批本科生仍未完全进入校企联合培养阶段,但在过去几年中,学校通过“企业导师请进来,学生走出去”的方式,使彼此增进了解,为即将开展的校企联合培养做准备。一方面,学校根据调整后的课程体系特点,有计划地邀请合作企业的导师来我校开展公开课讲座,并与本校教师针对低年级设计系列课程开展联合教学;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进入企业进行认知实习。这些工作不仅有助于合作企业导师提前了解校企联合教学之前学校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特点,以及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学习状况,为企业提前进行相应的准备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正式进入企业学习之前,对企业运行模式和工作特点能有一个总体认识,以便在专业基础、相关知识等方面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从企业导师和学生的反馈中可以看到,以上措施达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2、下一步工作计划(1).进一步强化企业工程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特别是做好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工作。(2).与合作企业一道,进一步完善企业培养课程体系,强化企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3).与合作企业一道,积极进行企业工程实践教材和图书资料建设。制定建设计划,购买和添置适应于学生工程实践的教材和资料。(4).建立、完善企业培养的安全管理、质量监控体系,以及质量标准和考核的机制。 3、建议(1).希望考虑陕西高校的特点和在全国高校布局中的地位,加大对陕西省属理工科高校推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支持力度,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经济保障。(2).建议国家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减轻合作企业在成本、安全、生产秩序等方面的顾虑,鼓励企业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建议国家制订相应政策,鼓励企业接受高校教师挂职锻炼,为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提供政策保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二零一三年一月二十三日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