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教案.pdf

    • 资源ID:17378929       资源大小:2.28M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教案.pdf

    1717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7 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13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 。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教学课时】3 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断、楚”等 5 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揭示课题。一、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揭示课题。1.在以前的学习和阅读中, 同学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现在,我们背诵古诗,好不好?学生自愿背诵李白的古诗。 (5 首)2.同学们朗诵得真熟练,感情也很丰富。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 (板书:李白)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3.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4.教师评议。(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2 2)李白(701-762)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万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被称为“诗仙” 。5.学生阅读资料,教师谈话导课:是啊,李白是中国唐代一位非常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25 岁的时候就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离开了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顺江东下,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 。 (板书课题:望天门山) 今天,我们就学习-望天门山 (齐读)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作者李白, 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去过难关,有信心吗?(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3 3)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2.大家喜欢这首诗吗?那就赶快自己读一读吧, 注意读准字音,待会儿老师检查,看谁读得好。3.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 我也要读一读。 (师范读)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4.指名读, 大家注意听他字音读准了没有。 指名点评。(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4 4:生字):生字)dun ch h fn断楚至孤 帆(1)注意读准翘舌音“楚、至” ,前鼻音“断、帆” 。(2)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换一换: “继”换掉“纟” ,加上“斤” ,就是“断” ; “定”换掉“宀” ,加上“林” ,就是“楚” ; “狐”把“犭”换成“子” ,就是“孤” 。减一减、 :到至,变成“至” 。加一加: “巾+凡=帆” 。5.男生读读。女生读读。全班一起读。6.有人说: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画画。【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体现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 这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主动性和自觉性, 可以提高自学能力。 】7.学生发言,教师小结。(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5 5)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三、小组合作,再读学习。三、小组合作,再读学习。1.为了把课文读得更好, 老师建议大家再读课文。 可以对照注释和查阅的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了诗意后,再读课文,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出色。2.(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6 6、7 7)(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 “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 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3) 楚江: 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4)开:劈开,断开。(5) 至此: 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 “直北” 。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6)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7)出:突出,出现。(8)日边:天边。(9)日边: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远远望去,仿佛自日边。【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结合课文注释, 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 增强理解词语的能力。 】3.个人自学开始。4.小组交流学习收获。四、合作探究,品读诗句。四、合作探究,品读诗句。(一)学习前两句诗。1.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8 8)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有关图片)2.指名读一读前两句。3.引导想象: 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流经古代楚国的这一段叫楚江,终点在天门山,天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天门山高、俊秀、险,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4.(1)指导学生观看水流撞击到山石上,激起回旋,形成汹涌的波涛的情景。 “碧水东流至此回” ,师一边读一边用动作演示。(2)指名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3)从这两句我们可以体会出江水怎么样?(水势湍急、激荡回旋)5.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1)指名读,生点评优点或缺点(2)教师范读,学生听老师读,注意哪里有停顿,哪些词是重读的。(3)学生练习,再指名读。(4)女生读、男生读、齐读。(二)学习后两句诗。1.谈话过渡: 这么壮美的景色, 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诗人是在船上看到的:两岸青山-相对出)2.(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9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相关图片)3.学生观察,畅谈感受。 (指示学生看顺流而下的小船,站在船头的诗人。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诗人用词多么精妙啊,一个“出”字把山给写活了。5.这青山仿佛是要出迎接自己一样, 诗人的心情怎样呢?(高兴、激动、自豪)6.指导朗读: 李白在高大的天门山面前, 丝毫没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虽从遥远的天边,却有这青山专程相迎,这又是多么豪迈呀!让我们齐读后两句。(三)再读悟情。1.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把诗读一读, 看看诗中都描绘了哪些色彩鲜明的景物?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010)(青山碧水白帆红日)(板书:青山碧水白帆红日)2.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你们看,青的山、绿的水、白白的帆、红红的太阳,构成了一幅多么精美的图画呀!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作者在诗中还用了六个动词, 使得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同学们再读读古诗,看作者用了哪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 ) (板书:断 开 流 回 出 )4.同学们, 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写景如【设计意图: 结合课文插图, 根据对词语的理解, 展开想象,理解诗句。训练学生理解和欣 赏 诗 句 的 能力。 】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5.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五、合作朗读,升华情感。五、合作朗读,升华情感。1.谈话引读:浩浩的长江水啊,咆哮着奔腾向前,像一头猛兽一样撞开了天门山,汹涌澎湃的江水撞击在岩石上,形成了巨大的回旋。(男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2.谈话接读: 一只轻快的小帆船从远处的红日之下顺流而,它越驶越近,巨人一样挺立的天门山也越越清晰地扑进我的眼帘。(女生齐诵: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3.眼前壮丽的山河不禁激发了诗人报效祖国、 建攻立业的雄心壮志。 他满怀希望, 满怀激情地吟诵着 (指名读诗)4.想象一下, 此时的你也和诗人一起站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让你激动,你也情不自禁地吟诵着(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五、感情朗读,指导背诵。五、感情朗读,指导背诵。1.同学们, 这么好的一首诗, 你们想不想背下?试试看。 (学生配乐感情朗诵。 )2.谁愿意上前面背给大家听?(指名配乐朗诵。 )3.我相信同学们都能背下。 请同学们站起, 面向听课的老师,让我们用激情的朗诵表达出诗中的情。4.全班一起朗诵。 (配乐)六、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六、学习生字,指导书写(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111)断 楚 至 孤 帆1.链接前置性学习, 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小组内评价书写。2.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3.依据小组长的汇报, 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楚”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林”的两捺都变成了点。下面是横勾,不是秃宝盖。“孤”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是个“瓜” ,不是“爪” 。“帆”左右结构,第五笔是横折弯钩。4.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5.展示学生作品。6.过关评价。七、总结拓展,积累运用。七、总结拓展,积累运用。李白一生热爱大自然,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写下了大量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你们想一想,我们曾学过李白的哪一首诗也是抒发了这种感情? (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江山真是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种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不仅李白写过,其他诗人也有很多,请你们【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 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 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回去后继续搜集背诵,看谁背得多!【课堂作业新设计】一、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一、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1.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 我知道的还有 。2.这首诗通过、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的美景。3.本诗第一句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二、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二、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三、课外拓展。三、课外拓展。古往今,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一、1.唐李白诗仙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2.断开流回出天门山3.中断 开流二、二、1.两岸青山相对出。2.碧水东流至此回。三、示例:三、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板书设计】望天门山望天门山青山 碧水 白帆 红日断 开 流 回 出【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成功之处:一、以学定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由学生背诵最喜欢的古诗引出今天要学的诗,然后,安排自学,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自由发挥的空间,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学生查阅工具书、 查阅资料理解诗意, 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 在交流收获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 ,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悟、自得。二、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 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学习理解地读, 投入感情地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老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 “自由练读” ,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不足之处: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文中的生字,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该运用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鼓励学生不受诗句约束,大胆想象。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文中“亦、宜”等 3 个生字,会写“饮、初”2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 。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3.通过朗读感悟,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 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教学过程】一、欣赏美景,揭示诗题。一、欣赏美景,揭示诗题。1.同学们去过西湖吗?(如果有去过的,请学生做简单介绍。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2.鼓励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说说欣赏西湖十景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美景如画、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山清水秀、美不胜收、人间仙境)3.谈话揭题:同学们,俗话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赞美它。 今天我们学习宋代诗人苏轼描写西湖的古诗。板题:(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313)饮湖上初晴后雨饮湖上初晴后雨 , 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语文学习。多媒体 展 示 西 湖 美景,可以使学生感 受 西 湖 的 美丽。通过图片展(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4.(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414)简介作者:苏轼(10371101)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 东坡书传 东坡乐府等。苏轼特别喜欢西湖,他第一次到杭州就觉得这里特别熟悉,几乎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在杭州两次做官,像爱自己的家一样治理杭州,西湖在当时也会遇到污染的问题,他在西湖兴修水利,建起了“苏堤”和“三潭映月”两道独特的景观。二、鼓励交流,理解诗题。二、鼓励交流,理解诗题。1.(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515) 饮湖上初晴后雨 ,学生齐读。2.小组交流:通过读题目,你读懂了什么呢?3.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1)知道了天气:先是晴天,后下雨了。(2)知道了地点:西湖的小舟上。(3)知道了诗人在做什么:饮酒聊天,欣赏美景。4.谈话激趣:诗人苏轼曾经在杭州做过地方官员, 他非常喜欢西湖,经常到西湖观赏美景,有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刚开始的时候是阳光明媚,后忽然下起了雨。看到这奇妙的景象,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示,设悬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传的美妙诗篇饮湖上初晴后雨 。 。三、学习字词,明确节奏。三、学习字词,明确节奏。(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616) 突出显示 “饮”“初”“亦”“抹”“宜” 。1.大诗人苏轼笔下的西湖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朗诵诗句,借助拼音学会诗中的生字,把生字读正确。2.生自由朗读。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1)课件出示诗句。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指导生字:yn chy m y饮初亦 抹 宜指名读,教师领读,提示读音:“亦、宜”整体认读音节, “饮”前鼻音。 “抹”是多音字,在文中读 m,组词“涂抹” ;还有一个读音是 m,组词“抹布” 。识记生字熟字加偏旁:饮=欠+饣 初=刀+衤 宜=且+宀减一减:迹-辶=亦4.再把整首诗连起读一读, 根据学习古诗的经验在课本上标出这首诗的节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717)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板书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5.指名读,提示要读出诗的节奏、韵律。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四、品读诗句,理解大意。四、品读诗句,理解大意。1.小组交流积累的学习古诗的方法。2.代表发言,教师小结:看课本注释、看课本插图、读古诗题目、读古诗诗句、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搜集资料3.引导理解:(1)诗人在这首诗中写了西湖怎样的美景?(2)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3)欣赏晴雨时的美景,诗人有怎样不同的感受?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理解古诗。五、细读诗句,交流探究。五、细读诗句,交流探究。(一)赏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1.“潋滟”是什么意思?(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你是怎么知道的?(看课本注释知道的。 )2.“潋滟”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3.是什么让西湖水面出现“潋滟”的景象?(是阳光和微风让西湖水面出现“潋滟”的景象。 )这也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天气是怎样的?(晴天。 )4.面对这样美丽的西湖美景, 请你用一个字抒发自己心中的赞叹。 (好、美、妙、奇)诗人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方好。 )【设计意图: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为自主探究诗句意思做好充分的准备。 】5.“方”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正当,恰好。 )你是怎么知道的?(查字典。 ) “晴方好”又是什么意思?(方好:正好,正显得美。 )6.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特别美。 )8.鼓励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自己心中的感受。(二)赏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1.正当诗人和朋友陶醉在这阳光明媚鲜艳中水光山色的西湖美景中时,忽然天气发生了变化,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说说发生了什么变化?(雨)2.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说说, 雨中的景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山色空蒙。 )2.“空蒙”是什么意思?(空蒙:雾气迷蒙,景物若隐若现。 )你是怎么知道的?(看课本注释知道的。 )3.“空蒙”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朦朦胧胧、云雾迷漫、隐隐约约、若隐若现)4.面对这样美丽的西湖美景, 请你用一个字抒发自己心中的赞叹。(奇) 诗人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亦奇。 )5.“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也。 )你是怎么知道的?(查字典。 ) “亦奇”又是什么意思?(亦奇:也显得非常奇妙。 )6.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7.鼓励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自己心中的感受。(三)个性赏读晴雨西湖。1.晴天时西湖很美,雨天时西湖也美。 我们怎样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晴雨时西湖不同的美呢?(注意停顿、重音、有感情)2.生自由练读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1) 为了表现不同情况下的美把 “水光潋滟” 和 “山色空蒙”读重音。(2)因为是晴天和雨天两种不同的天气造成了西湖两种不同的美,所以把“晴”和“雨”读重一点。(3)把“方好”和“亦奇”读得重,读出作者的感受。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学生齐读。(四)赏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谈话过渡:晴天的西湖,阳光照耀下,水波粼粼,波光艳丽;雨天的西湖,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面对这么奇妙的景色,你要用什么词语比喻它呢?(美丽的画卷、人间仙境等。 )2.诗人苏轼是用什么比喻西湖的?(西子)你从怎么知道的?(读诗:欲把西湖比西子。 )3.课件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 了解西子: 西子指西施,它是春秋时期越过的美女。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四大美人。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4.诗人苏轼是怎样赞美西施的? (淡妆浓抹总相宜。 )5.“淡妆”是什么意思?(素淡的妆容。 ) “浓抹”是什么意思?(浓重华丽的打扮。 ) “相宜”什么意思?(合适) “”总相宜(都非常合适。 )6.作者写这句诗只是为了赞美西施吗?(不是,是在借西施赞美西湖。 意思是说西湖的晴天就如同西施浓抹,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的西湖景色都很美。 )7.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 )8.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西湖的的赞叹之情。六、指导写字,规范书写六、指导写字,规范书写(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818:生字田字格课件):生字田字格课件)饮初1.读准字音,指导写字。师范写指导:“饮”左窄右宽,第二笔是横勾,第三笔是 竖提,撇要注意避让,捺可舒展。“初”左窄右宽,左边是“衤” ,不是“礻” 。2 笔顺记忆生字笔顺,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描红书中生字,仿影、临写。3.教师巡视并进行写字提示:人要正,心要静,一笔一画写端正。4.投影展评,进行写字修正。七、总结延伸,背诵积累七、总结延伸,背诵积累1.苏轼在一天之中同时领略了西湖晴雨时的不同的美,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高兴)【设计意图: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 爱 写 字 的 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 习 惯 打 下 基础。 】2.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3.学生自由朗读,练习背诵。4.我国历代诗人都喜欢以大自然为题材进行写作, 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句和美文,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阅读,并和同学一起分享。【课堂作业新设计】1.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3.按要求写诗句。(1)诗中写西湖晴天景色优美的句子是:。(2)诗中写西湖雨天景色美好的句子是:。4.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2.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特别美。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 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 美妙多娇。3.(1)水光潋滟晴方好。(2)山色空蒙雨亦奇。4.改写饮湖上初晴后雨改写饮湖上初晴后雨一天,苏轼和他的朋友一起到西湖划船、吟诗、喝酒作乐他当时,晴空万里,西湖十分美丽,他们尽情地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着西湖的美丽景色。在太阳的映照下, 西湖呈现出了翠绿的颜色, 湖面上波光粼粼, 波光艳丽,看起特别美。微风把岸边花草树木的清香送到船上,是那么让人心醉他们玩得兴致正浓时,天上却飘下了丝丝细雨。朋友遗憾地要离开时,却发现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显得更加奇妙。苏轼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连声赞叹: “西湖不仅晴天十分美丽迷人,就连雨天也是那么奇妙诱人啊! ”朋友听了,若有所思地说: “西湖的美胜过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西施呀! ”苏轼笑着说说: “要是把西湖比做天生丽质的绝代美女西施的话,那就太贴切了!西施不管是谈雅的装饰还是浓艳华丽的打扮,都显得十分美丽。而西湖则是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显得很奇特、美丽。 ”望着眼前美丽、奇特的景象,苏轼诗兴大发,他乘兴写下了一首绝世好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 ”即兴为诗歌提名为饮湖上初晴后雨 。【板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成功之处:课堂一开始,我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美丽的西湖视频,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营造了阅读期待。首先我从诗题入手,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进一步理解题意,使学生在情感轮廓上有个大致的方向。随后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指导后,学生交流读懂诗的内容。在突破诗歌的教学难点,主要抓住“潋滟” “空蒙” “好”这几个重点词,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晴天时阳光照耀下的西湖色彩明丽、波光粼粼;而雨中西湖隐隐约约,朦胧、神秘。想象画面,用语言描绘,感受这首古诗蕴含的美妙的意境。这不仅为后两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很好地把诗歌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对学生想象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帮助的。不足之处:不足之处:这次诗词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过于引导,学生想象没有放开,对后两句的理解有点困难,有的环节时间过于仓促,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第三课时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庭、未”等 4 个生字,会写“镜、未”等 6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磨” ,继续进行自主识字练习。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背诵比赛,激趣导入。一、背诵比赛,激趣导入。1.背诵比赛:同学们已经读过很多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2.学生自愿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师生评议。3.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背诵了很多古诗。同学们背诵的古诗中有写人的,有写事的,有写物的,我发现大多数同学喜欢写景的古诗。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望洞庭 ,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诗人刘禹锡。(板书:望洞庭)4.简单介绍作者:(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2020)刘禹锡(772842)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 竹枝词 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二、朗读古诗,生字指导二、朗读古诗,生字指导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对准节奏。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交流节奏。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2121)【设计意图:背诵古诗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板书:望洞庭)3.课件出示本诗的生字。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2222)jn wi m yo yn pn tn镜未磨 遥银盘庭(1)指名读。(2)重点强调前鼻音“银 盘” ,后鼻音“镜 庭” 。(3)指名小组齐读生字。(4)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形近字辨析: 境一镜 末一未 摇一遥 很一银 挺一庭组词扩展:磨面 磨坊 盘子 玉盘(4)全班齐读。4.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说一说。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2323、2424)(1)望:从远处看。(2)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3)湖光:湖面的波光。(4)两:指湖光和秋月。(5)和:和谐,优美。【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解决字、词,交流诗句的意思。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6)潭面:指湖面。(7)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8)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9)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10)青螺:这里用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5.再读古诗,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2525)(秋夜, 洞庭湖水清澈透明, 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在皓月银辉下, 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 浑然一体, 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三、再读古诗,深入探究。三、再读古诗,深入探究。(一)探究交流:湖光秋月两相和。1.学生齐读,思考: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1)读出时间:秋天的夜晚。(2)读出了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3)读出了“两相和”中的“两”是指:湖光和秋月。 “和”是指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的美。2.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3.学生自由朗读,读出宁静与和谐的氛围。(二)探究交流:潭面无风镜未磨。1.学生齐读,思考: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1)读出湖面的样子:风平浪静。(2)读出了月光下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3)读出了精确的比喻:把“潭面”比作“铜镜” 。2.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3.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二)探究交流: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1.学生自由朗读。2.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1)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2)山水翠: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 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 就像 “白银盘里一青螺” 。(3)运用比喻的写法,把洞庭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3.自由朗读,想象诗人描绘的景象。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四、学习新字,指导写字四、学习新字,指导写字1.认读生字:(1)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2626)镜未磨遥银盘(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3)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读带拼音认读,去掉拼音认读。(4)开火车读、齐读。(5)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磨”半包围结构, “广”写大,写长,里面“林、石”注意穿插避让,写得扁一些。“盘”上下结构,上长下短。注意“舟”不要写太长,横基本压住横中线。(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7)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五、积累内化,迁移运用。五、积累内化,迁移运用。1.教师小结:我们一起学习了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七绝望洞庭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指名有感情读背,齐读,学生自由朗读。3.其实写洞庭湖的诗还有许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并阅读。【课堂作业新设计】1.默写古诗望洞庭 。2.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写出.默写古诗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3.写出诗人运用比喻的诗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参考答案一、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二、1.湖面的波光。指湖光和秋月。和谐,优美。指湖面。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诗句的意思: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2.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青螺:这里用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诗句的意思: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3.把洞庭湖面比作铜镜。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白银盘里的青螺。【板书设计】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成功之处: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1.展开想象,体会意境。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适当引导,借助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用丰富的想象使诗句描绘的美景如在眼前。为下面的品读古诗、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打下了基础。2.品读诗句,欣赏美景。通过学生自读诗句,结合注释,欣赏画面初步理解诗意。然后师生交流,共同品读,感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探究, 课件展示图片及教师语言渲染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想象、 体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探究,在层层探究中赏美、悟美。不足之处: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过分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古诗的语言文字和听过语言文字所体现出的意境,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忽略了结合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进而对学生进行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教育。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经过天门山时所作,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象及内心体验,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诗人通过一系列动词“开”“回”“出”“”,把天门山景物的壮观表现得淋漓尽致。“开”-展现了楚江不可阻遏的气势;一个开字,把澎湃的江流那不可阻挡的气势,表现得形神俱足。“回” -展现了江流激荡的雄姿;一个回字,既映衬出山势的险峻,又展示了江流的雄姿。由“开”到“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把长江流经天门时的壮观景象生动逼真、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出”-展现了蔚为壮观的景象;一个出字,把两山隔江对峙,争奇斗胜得景象写活了,给我们展现了蔚为壮观的动人景象:江水湍急,舟行轻快,两岸青山双双对对出迎接,真是情意殷殷啊!“” -展现了轻舟飞驶的动态。“孤帆一片日边”,这一句使整个画面活了起:山高水险,水流湍急,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飞驶而, 令人体察到乘舟人此时此地的畅快之感和愉悦之情。诗人从“日边”,带着满腔豪情而。这首诗融情于景,诗中有画。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感情,欣赏意境。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 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和州,行经洞庭所作。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写洞庭湖诗大多气势雄伟、境界壮阔,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再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古诗先以“秋月”与“湖光”相映照,水月澄洁,一片和谐。湖面无风,如月下铜镜铺展于大地。“镜未磨”写出了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呈现出迷蒙之美。放眼远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 如一种工艺珍品, 使人爱不忍释。 全诗构想新奇, 化大为小, 色调淡雅。【作者介绍】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 “诗仙” 。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叶堡乡),公元 701 年 2 月 28 日(武后长安元年夏历正月十六)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 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天门山,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教案.pdf)为本站会员(知****量)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