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PDF)答案.pdf
-
资源ID:17384692
资源大小:182.97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河北省石家庄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PDF)答案.pdf
石家庄实验中学石家庄实验中学 2019 级高一下级高一下 4 月月考语文答案月月考语文答案1.答案 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时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理解的能力。思路点拨 A. “诗歌因能传布重要思想和制度理念,故其影响遍及社会各层面”错误,强加因果。B. “难以影响人们生活”错误,文中说“对人类的精神生活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D. “这与现代诗教的理念完全不同”错误,表述过于绝对,“通过诗歌养成完美人格”仍是现代诗教的理念之一。2.答案 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思路点拨“清晰地论证了现代美育与现代诗教的育人目标”错误,应是论证“审美无功利”这一论题。3.答案 D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思路点拨“并借此重塑人在技术时代的命运和位置”错误,原文是“不仅能够弥合人心,而且将重塑人在技术时代的命运和位置”,句间是递进关系,不是目的关系。4.(3 分)B(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研学旅行“呈现了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特征”二字说明原材料作者并不认为这是研学旅行的局限性)5.(3 分)C(学生是主角并不意味着学生自己可以完成研学旅行设计,根据材料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设计)6.(6 分)(1)现有的学校教育抑制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2)学校和教师受既有课程观念的影响太深,难以驾驭复杂的研学旅行;(3)监管不到位,出现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4)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乡村学校的“研学旅行”难以落实;(5)学校和家长相关意识淡薄,研学旅行渗透率偏低。(每条 2 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7.A8.B(宋徽宗是庙号)9.A(“高世则因为精通经典而进入仕途”理解有误,高世则步入仕途是因为“以恩”)10.(1) 大元帅府设立,改任元帅府参议官,于是请求在各路发布文告,来使人心安定。 (建:设立;改:改任;布檄:发布文告; (于)诸路:在各路,介词结构后置;定,使动用法。每点 1 分。 )(2)皇帝派宦官通知当地官员按时供给高世则俸禄,他一共积储二万缗钱财,就请求用这些钱来补充郡中的经费。(谕:通知;以时:按时;给奉禄:供给俸禄;凡:一共;裨,补充。每点 1 分。 )参考译文:高世则字仲贻,年少时凭祖上恩泽补任左班殿直,官至内殿崇班。又因为父亲的遗表恩泽担任阁门祗候,后来授予亲卫郎的官职。因为通晓经典,转任内殿承制。累官调升为康州防御使,掌管西上阁门事务。宣和末年,金人的泛使到了,宋徽宗命令高世则担任掌客,负责(接待) 。高世则问询记录完备,应对有理有据,皇帝听后,很高兴,从此多次任命高世则担任掌客。金人的军队驻扎在城下,皇帝又命令高世则出使金人军队,回来后,进升官职;增加俸禄到二等,迁升担任东上阁门使。金人派燕人吴孝民请求和谈,吴孝民邀请宰相、亲王到军前议事,高宗在自己的府邸,被邀前去议事。这天,高世则入朝汇报事情,于是让他担任计议副使跟从高宗出行。康王(高宗)又出使河北,高世则改任华州观察使,担任参议官。皇帝召见他问询事情,赐给他金带。在宋高宗处境艰难的时候,高世则曾陪伴在左右,行动坐卧都不离开。大元帅府设立,改任元帅府参议官,趁机请求布告各个行政区域(地方) ,来使人心安定。提升为遥郡承宣使,没有就任。宋高宗秉承皇帝旨意,便宜行事,高世则调任越州观察使。等到高宗即位,担任保静军承宣使,提举万寿观。皇帝下令让高世则编纂元帅府事迹交付史馆,又召回他担任枢密都承旨兼掌管京畿监牧,第二次掌管万寿观。高世则居住在温州,皇帝派宦官通知当地官员按时供给高世则俸禄,他一共积储二万缗钱财,就请求用这些钱来补充郡中的经费。 曾经生疮得病, 骑马困难, 皇帝又把在旧所时用过的肩舆赏赐给他。 皇帝时常感念宣仁圣烈皇后 (高太后)辅佐过三代君王,却遭到一些人的诋毁,高太后的亲属在朝中没有官职显赫的,皇帝下诏让高世则担任感德军节度使,充任万寿观使,提升为开府仪同三司,定期参加朝会,在临安赐给府第。担任景灵宫使,兼管温州。不久因病请求离职,后来担任万寿观使。绍兴十四年,皇帝召见,进衔少保,高世则恳求还乡。六十五去世,追赠太傅,赐田三十顷,谥号为忠节。11. B12. 答案思路:指出上阕中哪里是虚写(2 分) ,哪里是实写(2 分)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13.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 (1 分)词人先写了一系列的静景:傍晚雨停,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 (1 分)然后写了动景:江上渔船飞快地行进,闪烁着灯火回归村落(1 分) ,做到了动静结合。 “飞短艇” “载” “归村落” ,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寂(1 分) 。14. 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 (1 分)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作者凄凉的心情(1分) ;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作者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 (1 分)下片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宦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1 分)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 (1 分)15. 答案B解析截然不同:形容事物之间毫无共同之处。强调差异明显。截然相反:形容事物或事件毫无共同之处。强调完全相反。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融会贯通:参考并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触类旁通: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明尚夙达:明智的人贵在事先估计事物发展的趋势。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16. 答案A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画横线的句子连接上下两处,前面说“读书的境界与年龄有关系” ,后面却说“关键是要结合人生去读书” ,前后意思发生了变化,故前面要使用转折连词,B、D 两项中的“而且”是表示递进的连词,故排除;从上文来看,老年人的理解相对来说要更为深刻,年轻人的理解相对肤浅,故选 A。17. 答案D解析A 项与前文“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相貌是不一样的”不对应。B、C 两项不合逻辑,相貌是遗传的,气质风度是后天培养的。故选 D。18. 【答案】C题中 C 项与例句均为连词,表转折;A 项,连词,表修饰;B 项,连词,表承接;D 项,连词,表递进。19. 【答案】AA 项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其他三项均为介词兼指示代词,相当于“于此” 。20. 【答案】D题中 D 项, “暂” ,诗中应该解释为“忽然,一下子” 。21. 【答案】DA 项,判断句;B 项,被动句;C 项,宾语前置句;D 项,介宾短语后置句。所以选 D。22. 【答案】BA 项, “水” ,名词作动词,游泳。B 项, “輮”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C 项, “衣”名词作动词,穿。D 项, “王” ,名词作动词,称王。23. 【答案】A题中 C 项, “颁”同“斑” ;B 项, “涂”同“途” ;D 项, “无”同“毋” 。24. 【答案】B“师” ,名词,老师;“师”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把当作老师;“师” ,名词,老师;“师” ,名词做动词,拜师学习;“师” ,名词意思意动用法,以为师,把当作老师;“师” ,名词做动词,学习;“师” ,名词做动词,拜师学习;“师” ,名词做动词,学习;“师” ,名词做动词,拜师学习。故此题答案应为 B 项。25. 【答案】AB 项古义:两个词,这样却。今义: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C 项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D 项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暴躁,心肠狠,不幸的。26. 【答案】BA 项, “怒” ,中气协盛人;生气。B 项, “对” :都是介词,面对。C 项, “相” ,副词,互相;表对第人称“我”怎样。D 项, “纵” ,纵使;放开,任凭。故选 B。27. 【答案】A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准备参加科举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 。28. 【答案】C为结构助词,译为“的” ;为人称代词;为指示代词,译为“这些” 。29. 【答案】A项中加点的“圣”和“愚”不存在活用情况。30. 【答案】AA 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六、名句默写(7 分,每小题 1 分)(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圣人无常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连峰去天不盈尺飞湍瀑流争喧豗(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5)别时茫茫江浸月绕船月明江水寒(6)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7)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