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普通动物学》完整课后答案刘凌云版.doc

    • 资源ID:17428395       资源大小:251.50K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普通动物学》完整课后答案刘凌云版.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普通动物学完整课后答案刘凌云版.精品文档.第十四章 脊索动物门1.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各加以简略说明。答:脊索动物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是其最主要的3大特征。脊索 是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脊索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经加厚、分化、外突,最后脱离原肠而成脊索。脊索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脊索细胞所分泌而形成的结缔组织性质的脊索鞘。脊索鞘常包括内外两层,分别为纤维组织鞘和弹性组织鞘。充满液泡的脊索细胞由于产生膨压,使整条脊索既具弹性,又有硬度,从而起到骨骼的基本作用。背神经管 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是一条位于脊索背方的神经管,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神经管腔在脑内形成脑室,在脊髓中成为中央管。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一条实性的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的腹面。咽鳃裂 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并附生着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高等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如两栖纲的蝌蚪)具有鳃裂,随同发育成长最终完全消失。无脊椎动物的鳃不位于咽部,用作呼吸的器官有软体动物的栉鳃以及节肢动物的肢鳃、尾鳃、器官等。2.脊索动物还有哪些次要特征?为什么说它们是次要的?答:脊索动物还具有三胚层、后口、存在次级体腔、两侧对称的体制、身体和某些器官的分节现象等特征。因为这些特征同样也见于高等无脊椎动物,所以说它们是次要的。3.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试扼要记述一下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答:脊索动物分属于3个亚门,10个纲。简述如下:一、尾索动物亚门 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体表被有被囊,体呈袋形或桶状。常见种类有各种海鞘和住囊虫,营自由生活或固着生活。有些种类有世代交替现象。本亚门包括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等。二、头索动物亚门 脊索和神经管纵贯于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咽鳃裂众多。本亚门仅头索纲一个类群,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表皮只有一层细胞,头部不显,故称无头类。三、脊椎动物亚门 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本亚门包括: (一)圆口纲 无颌,缺乏成对的附肢,单鼻孔,脊索及雏形的椎骨并存。又名无颌类。(二)鱼纲 出现上、下颌,体表大多被鳞,鳃呼吸,成对的前后肢形成适于水生生活的胸鳍和腹鳍。本纲与更高等的四足类脊椎动物合称为有颌类。(三)两栖纲 皮肤裸露,幼体用鳃呼吸,以鳍游泳,经过变态后的动物上陆生活,营肺呼吸和以五趾型附肢运动。 (四)爬行纲 皮肤干燥,外被角质鳞、角盾或骨板。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或近于两心室。本纲与鸟纲、哺乳纲在胚体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因而合称为羊膜动物,其他各纲脊椎动物则合称为无羊膜动物。(五)鸟纲 体表被羽,前肢特化成翼,恒温,卵生。 (六)哺乳纲 身体被毛,恒温,胎生,哺乳。4.试描述海鞘的呼吸活动和摄食过程。答:海鞘入水孔的底部有口,通过四周长有触手的缘膜就是宽大的咽,咽几乎占据了身体的大半部(34),咽壁被许多细小的鳃裂所贯穿。从口进入咽内的水流经过鳃裂,到达围着咽外的围鳃腔中,然后经出水孔排出。围鳃腔是由身体表面陷人内部所形成的空腔,因其不断扩大,从而将身体前部原有的体腔逐渐挤小,最终在咽部完全消失。由于鳃裂的间隔里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当水流携带着食物微粒通过鳃裂时就能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作用。咽腔的内壁生有纤毛,其背、腹侧的中央各有一沟状结构,分别称为背板和内柱,沟内有腺细胞和纤毛细胞;背板和内柱上下相对,在咽的前端以围咽沟相连,腺细胞能分泌粘液,使沉入内柱的食物粘聚成团,由沟内的纤毛摆动,将食物团从内柱推向前行,经围咽沟沿背板往后导入食道、胃及肠进行消化。肠开口于围鳃腔,不能消化的残渣通过围鳃腔,随水流经出水孔排出体外。5.何谓逆行变态?试以海鞘为例来加以说明。答:海鞘成体的形态结构与典型的脊索动物有很大差异。然而,它的幼体外形酷似蝌蚪并具有脊索动物3个主要特征。幼体长约0.5mm,尾内有发达的脊索,脊索背方有中空的背神经管,神经管的前端甚至还膨大成脑泡,内含眼点和平衡器官等;消化道前段分化成咽,有少量成对的鳃裂;身体腹侧有心脏。幼体经过几小时的自由生活后,就用身体前端的附着突起粘着在其它物体上,开始其变态。在变态过程中,海鞘幼体的尾连同内部的脊索和尾肌逐渐萎缩,并被吸收而消失,神经管及感觉器官也退化而残存为一个神经节。与此相反,咽部却大为扩张,鳃裂数急剧增多同时形成围绕咽部的围鳃腔;附着突起也为海鞘的柄所替代。附着突起背面因生长迅速,把口孔的位置推移到另一端(背部),于是造成内部器官的位置也随之转动了90°180°的角度。最后,由体壁分泌被囊素构成保护身体的被囊,使它从自由生活的幼体变为营固着生活的柄海鞘。柄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6.尾索动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尾索动物的主要特点: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素成分的被囊中,至少在幼体时期尾部具有脊索及神经管,体呈袋形或桶状,包括单体或群体两个类型,绝大多数无尾种类只在幼体时期自由生活,成体于浅海潮间带营底栖固着生活,少数终生有尾种类在洋面上营漂浮式的自由游泳生活。体表有入水孔和出水孔,咽壁有数量不等的鳃裂,咽外围有宽大的围鳃腔,与出水管孔相通。一般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营有性生殖,也营无性的出芽生殖,除个别种类外,受精卵都先发育成善于游泳的蝌蚪状幼体,再行变态发育。7.头索动物何以得名?为什么说它们是原索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答:头索动物是一类终生具有发达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等特征的无头鱼形脊索动物。头索动物的脊索不但终生保留,且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故称头索动物。(不完全)8.简述文昌鱼的外形和体内结构。答:(一)外形 文昌鱼的体形略似小鱼,无明显的头部,左右侧扁,半透明,可隐约见到皮下的肌节和腹侧块状的生殖腺;身体两端尖出,故有双尖鱼之称,又因其尾形很像矛头而名海矛。一般体长约50mm,前端的腹面为一漏斗状的口笠,口笠内为前庭,内壁有轮器,由前庭引向位于一环形缘膜中央的口。口笠和缘膜的周围分别环生触须及缘膜触手,具有保护和过滤作用,可阻挡粗砂等物随水流进入口中。整个背面沿中线有一条低矮的背鳍,往后与高而绕尾的尾鳍相连。此外在肛门之前还有肛前鳍。无偶鳍,只在身体前部的腹面两侧各有一条由皮肤下垂形成的纵褶,称为腹褶。腹褶和肛前鳍的交界处有一腹孔,是咽鳃裂排水的总出口,故又名围鳃腔孔。(二)体内结构皮肤 皮肤薄而半透明,由单层柱形细胞的表皮和冻胶状结缔组织的真皮两部分构成。骨骼 文昌鱼尚未形成骨质的骨骼,主要是以纵贯全身的脊索作为支持动物体的中轴支架。脊索外围有脊索鞘膜,并与背神经管的外膜、肌节之间的肌隔、皮下结缔组织等连续。肌肉 文昌鱼背部的肌肉厚实而腹部比较单薄,全身主要的肌肉是60多对按节排列于体侧的“V”字形肌节,尖端朝前,肌节间被结缔组织的肌隔所分开。两侧的肌节互不对称,便于文昌鱼在水平方向作弯曲运动。消化和呼吸器官 文昌鱼靠轮器和咽部纤毛的摆动,使带有食物微粒的水流经口入咽,食物被滤下留在咽内,而水则通过咽壁的鳃裂至围鳃腔,然后由腹孔排出体外。咽内的食物微粒被内柱细胞的分泌物粘结成团,再由纤毛运动使它从后向前流动,经围咽沟转到咽上沟,往后推送进入肠内。肠的末端开口于身体左侧的肛门。咽腔是文昌鱼完成呼吸作用的部位。咽壁两侧有60多对鳃裂,彼此以鳃条分开,鳃裂内壁布有纤毛上皮细胞和血管。水流进入口和咽时,藉纤毛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通过鳃裂,并使与血管内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最后,水再由围鳃腔经腹孔排出体外。有人认为文昌鱼纤薄的皮肤也具有直接从水中摄取氧气的能力。血液循环 文吕鱼循环系统属于闭管式,即血液完全在血管内流动,这种情形与脊椎动物基本相同。无心脏,但是具搏动能力的腹大动脉,因而被称为狭心动物。排泄器官 排泄器官由数10对按节排列的肾管组成,位于咽壁背方的两侧,其结构和机能与扁形动物及环节动物的原肾比较近似。神经系统 文昌鱼的中枢神经是一条纵行于脊索背面的背神经管,神经管的前端内腔略为膨大,称为脑泡。幼体的脑泡顶部有神经孔与外界相通,长成后完全封闭。神经管的背面并未完全愈合,尚留有一条裂隙,称为背裂。周围神经包括由脑泡发出的2对“脑”神经和自神经管两侧发出的成对脊神经。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生殖腺附生于围鳃腔两侧的内壁上,是26对左右厚壁的矩形小囊,性成熟时可根据文昌鱼的精巢为白色或卵巢呈现淡黄色进行雌雄鉴别。成熟的精子和卵都是通过生殖腺壁的破口释出,坠入围鳃腔,再随同水流由腹孔排出,在海水中完成受精作用。9.文昌鱼和海鞘在消化系统上有何异同?  文昌鱼海 鞘不同点文昌鱼靠轮器和咽部纤毛的摆动,使带有食物微粒的水流经口入咽,食物被滤下留在咽内,而水则通过咽壁的鳃裂至围鳃腔,然后由腹孔排出体外。文昌鱼幼体的鳃裂直接开口于体表,后来形成围鳃腔,以腹孔作为鳃裂的总出水口。咽内的食物微粒被内柱细胞的分泌物粘结成团,再由纤毛运动使它从后向前流动,经围咽沟转到咽上沟,往后推送进入肠内。腺细胞能分泌粘液,使沉入内柱的食物粘聚成团,由沟内的纤毛摆动,将食物团从内柱推向前行,经围咽沟沿背板往后导入食道、胃及肠进行消化。肠开口于围鳃腔,不能消化的残渣通过围鳃腔,随水流经出水孔排出体外。 相同点 具有内柱、咽上沟和围咽沟等结构10. 理解和掌握文昌鱼的胚胎发育各阶段的特征。答:文昌鱼在67月产卵,通常产卵和受精都在傍晚进行。卵小而含卵黄少,为均黄卵,卵径0.1mm0.2mm。文昌鱼的发育需经历受精卵一桑椹胚一囊胚一原肠胚一神经胚各个时期,才孵化成幼体。受精卵进行几乎均等的全分裂,经过多次细胞分裂后,使许多细胞结成一个形似实心圆球的桑椹胚。桑椹胚在继续细胞分裂的同时,中心的细胞逐渐向胚体表面迁移,从而变成一个内部充满胶状液的空心囊胚,囊胚中的腔为囊胚腔,囊胚上端的细胞略小,称动物极,细胞较大的下端是植物极。接着囊胚的植物极大细胞向内陷入以至与上端动物极细胞的内壁互相紧贴,囊胚腔因受挤压而消失,被新出现的原肠腔所代替。原肠腔以植物极细胞内陷处的胚孔与外界相通。此时胚胎已形成内、外两层细胞,分别称为内胚层和外胚层,胚体表面长有纤毛并能在胚膜中进行回旋运动。胚胎发育到这个阶段称为原肠胚。原肠胚的后期开始胚体延长、产生中枢神经、胚层进一步分化及各器官系统的形成。原肠胚自前端沿背中线至胚孔的外胚层下陷成神经板,与此相邻的两侧外胚层同神经板脱离,互相靠拢而完全愈合,是将来的表皮部。下陷到表皮内的神经板首先在板的两侧往上隆起成神经褶,然后卷合围成背面留有一条纵裂的神经管,管内为神经管腔。其前端以神经孔和外界相通,后端经胚孔与原肠相通成神经肠管。成体时,神经孔关闭成嗅窝,而神经肠管也闭塞不通并在胚孔部形成肛门,此时的胚胎称为神经胚。 第十五章 圆口纲1.为什么是圆口纲是脊椎动物亚门最低等的一个纲?试述其主要特征。答:圆口纲是脊椎动物亚门最低等的一个纲,主要从它的特征上得以表现。(一) 原始特征 缺乏用作主动捕食的上、下颌。 无成对的偶鳍,支持奇鳍的是不分节的辐鳍软骨。尾鳍为内部支持骨及外部背、腹叶完全对称的原型尾,这是水栖无羊膜动物中最原始的尾型。终生保留脊索,外围脊索鞘,用于支持体轴。脊索背方的脊髓两侧有按体节成对排列的软骨质弓片,相当于脊椎骨椎弓的基背片和间背片,尚未形成椎体。脑颅主要由脑下的软骨底盘、嗅软骨囊、耳囊软骨及支持口漏斗和舌的一些软骨所构成。脑颅不完整,除左右耳囊软骨之间有一联耳软骨外,均覆有纤维组织膜,这种状态大致相当于高等脊椎动物颅骨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支持呼吸器官鳃囊的是9对细长弯曲的鳃弓和4对纵走软骨条共同连接而成的鳃笼鳃笼末端构成保护心脏的围心软骨。鳃笼紧贴皮下,包在鳃囊外侧,不分节,而鱼类的鳃弓则分节并着生在咽壁内。躯体部和尾部肌肉为一系列按节排列的弓形肌节及附着肌节前后的肌膈。肌节间尚无水平隔,故不分为轴上肌和轴下肌。 胃未分化,肠管内有许多纵行的粘膜褶及一条纵行的螺旋瓣,或称盲沟,是增加吸收养料面积的结构。开始出现由静脉窦、二心房和一心室组成的心脏。除无肾门静脉和总主静脉外,循环系统及血液循环方式均与文昌鱼十分相似。脑的各部分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无任何脑曲。中脑未形成二叠体。小脑还没有与延脑分离,仅为一狭窄的横带。视神经在间脑腹面不形成视交叉。脑神经中的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因脑颅的枕骨区不发达,所以是由头骨之外的延脑两侧分出的。脊神经的背根和腹根互不相连成混合神经。内耳平衡器只有1或2个半规管。雌雄异体(七鳃鳗)或同体(盲鳗),生殖腺单个(发育初期成对),无生殖导管。性成熟后 生殖腺在繁殖季节表面破裂,释出精子或卵,由腹腔经生殖孔进入尿殖窦,再通过尿殖乳突末端的尿殖孔排出体外。排泄系统与生殖系统无任何联系,肾脏滤泌的尿液,由输尿管导人膨大的尿殖窦,也经尿殖孔排至体外。(二)寄生及半寄生特征七鳃鳗可用口漏斗吸附在鱼类和海龟体上,以漏斗壁和舌上的角质齿锉破鱼体,吸食血肉。角质齿损伤脱落后可再生。舌位于口底,由环肌和纵肌构成,能作活塞样的活动,由于舌上有齿而称为锉舌。七鳃鳗成体的咽后部有一支向腹面分出的盲管,称为呼吸管。呼吸管口有57个触手,相当于头索动物的缘膜,管的两侧各有内鳃孔7个。每个内鳃孔通入一个球形的鳃囊,囊的背、腹及侧壁都长有来源于内胚层的鳃丝,构成呼吸器官的主体。鳃囊经外鳃孔与外界相通。圆口纲动物由于具有这种独特的鳃囊结构,所以又有囊鳃类之称。盲鳗无呼吸管,内鳃孔直接开口于咽部,各鳃囊不直接从外鳃孔通向外界而是分别由出鳃管往后汇总到一条总鳃管内,在远离头部的后方开口于体外,所以体外只能见到一对鳃孔。圆口纲动物的鳃孔周围有强大的括约肌和缩肌,控制鳃孔的启闭,水可以从外鳃孔流入,在鳃囊交换气体后,仍由外鳃孔流出,以适应它们吸附在寄主体表或头部钻人鱼体内部时,无法从口中进水进行呼吸作用的半寄生生活。七鳃鳗的幼体营自由生活,呼吸方式由口腔进水,经内鳃孔于囊鳃完成气体交换后,从外鳃孔出水。七鳃鳗在眼眶下的口腔后有1对“唾腺”,以细管通至舌下,腺的分泌物是一种抗凝血剂,对寄主进行吸血时,能阻止动物创口血液的凝固。2.七鳃鳗消化、呼吸系统有什么特点?这些结构和七鳃鳗的生活习性有何关系?答:七鳃鳗可用口漏斗吸附在鱼类和海龟体上,以漏斗壁和舌上的角质齿锉破鱼体,吸食血肉。角质齿损伤脱落后可再生。舌位于口底,由环肌和纵肌构成,能作活塞样的活动,由于舌上有齿而称为锉舌。七鳃鳗成体的咽后部有一支向腹面分出的盲管,称为呼吸管。呼吸管口有57个触手,相当于头索动物的缘膜,管的两侧各有内鳃孔7个。每个内鳃孔通入一个球形的鳃囊,囊的背、腹及侧壁都长有来源于内胚层的鳃丝,构成呼吸器官的主体。鳃囊经外鳃孔与外界相通。七鳃鳗的幼体营自由生活,呼吸方式由口腔进水,经内鳃孔于囊鳃完成气体交换后,从外鳃孔出水。3.七鳃鳗的神经系统有什么特点?答:视神经在间脑腹面不形成视交叉。脑神经中的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因脑颅的枕骨区不发达,所以是由头骨之外的延脑两侧分出的。脊神经的背根和腹根互不相连成混合神经。内耳平衡器只有1或2个半规管。4.七鳃鳗目和盲鳗目有些什么重要区别?答:七鳃鳗目有吸附型的口漏斗和角质齿,口位于漏斗底部,鼻孔在两眼中间的稍前方;脑垂体囊为盲管,不与咽部相通;鳃囊7对,分别向体外开口,鳃笼发达。内耳有2个半规管。卵小,发育有变态。大多数种类的成鳗营半寄生生活,少数非寄生种类的角质齿退化消失,无特殊的呼吸管。盲鳗目营寄生生活,无背鳍和口漏斗,口位于身体最前端,有4对口缘触须;无呼吸管,脑垂体囊与咽相通,鼻孔开口于吻端;眼退化,隐于皮下;鳃孔 l16对,随不同种类而异,鳃笼不发达。内耳仅一个半规管。雌雄同体,但雄性先成熟;卵大,包在角质卵壳中,受精卵直接发育成小鳗,无变态。5.简述七鳃鳗的生活史及幼鳗的变态发育。答:七鳃鳗生活在江河或海洋中,每年5、6月间,成鳗常聚集成群,溯河而上或由海入江进行繁殖。它们选好具有粗砂砾石的河床及水质清澈的环境后,先用口吸盘移去砾石造成浅窝,雌鳗吸住窝底的石块,雄体又吸在雌鳗的头背上,两者互相卷绕,肛门彼此靠拢,急速摆动鳗尾,排出精子和卵子,在水中受精。因此七鳃鳗又称石吸鳗。雌鳗每次交尾后只产出一部分卵,但在为期23天的产卵期内可多次交尾和产卵,因而每尾雌鳗的产卵总量可达1400020000枚。亲鳗在生殖季节里,消化道极其萎缩,绝食时间长达数月,经过生殖后,疲惫衰竭,终至死亡,无生还。鳗卵圆小,直径约0.7mm,含卵黄少,受精卵进行不均等的全分裂。胚胎先发育成体长10mm15mm的幼鳗,其形态和构造均与成鳗相差甚远:眼被皮肤遮蔽而不发达;整个背鳍和尾鳍为一条连续的膜质结构;口前有马蹄形的上唇和横列的下唇,合围成口笠,不具口吸盘,也无角质齿;呼吸道尚未分化,故其咽部两侧的内鳃孔都经由鳃囊,通过外鳃孔到达体外;咽底有内柱。幼鳗曾被误认是一种原索动物而命名为沙隐虫,它的摄食和独立的生活方式与文昌鱼大致相似。沙隐虫在淡水或返回海中生活37年后,才在秋冬之际经过变态成为成体,再经数月的半寄生生活便达到性成熟时期,并开始了集群和繁殖活动。从沙隐虫所呈现的原始构造及其生活习性,显示了它们与原索动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因此研究七鳃鳗的生活史,从脊椎动物演化来说,有重要意义。第十六章 鱼纲1.鱼的鳞、鳍和尾有哪些类型?答:鱼鳞分3种,即骨鳞、盾鳞和硬鳞,分别被覆于硬骨鱼类、软骨鱼类及硬鳞鱼类的体表。鱼鳍分2种,即奇鳍(背鳍、臀鳍和尾鳍)和偶鳍(胸鳍和腹鳍)。 鱼尾分2种,即正尾和歪尾。2.鱼类的骨骼系统有些什么特点?答:鱼类已具较发达的内骨骼系统,按其功能和所在部位,以及胸、腹鳍的出现,可分为中轴骨骼和附肢骨骼两部分。中轴骨骼包括头骨和脊柱,附肢骨骼包括带骨和鳍骨。鱼类的骨骼系统由软骨或硬骨组成。软骨质的骨骼系统是圆口纲动物和软骨鱼类的基本特征。硬骨鱼类的骨骼系统是由两种不同发育途径形成的硬骨所构成,即从软骨骨化而成的软骨化骨和在膜质基础上直接骨化而来的膜骨,二者在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上都很难区分。(一) 中轴骨骼1头骨 可分为包藏脑及视、听、嗅等感觉器官的脑颅和左右两边引合消化管前段的咽颅二部分。鱼类具有完整的脑颅,由一块箱状的软骨或许多骨片拼接而成,只留有口、鼻孔、眼和鳃孔等器官未被包在脑颅内。咽颅是7对分节的弧形软骨,位于脑颅下方并围绕着消化管的前段。2脊柱和肋骨 脊柱紧接于脑颅之后,由一连串软骨或硬骨的椎骨关连而成,从头后至尾按节排列,取代了脊索的地位,成为对体轴强有力的支持及保护脊髓的结构。(二)附肢骨骼 鱼类的附肢骨骼包括鳍骨及带骨,而鳍骨又可分为奇鳍骨和偶鳍骨。1奇鳍骨 是一系列深埋于体肌内的支鳍骨(担鳍骨),每个支鳍骨分为上、中、下3节,骨的上节支持着一根背鳍条或臀鳍条。尾鳍是鱼类游泳时的主要推进器官,最后几枚尾椎骨愈合成一根翘向后上方的尾杆骨,尾杆骨的上、下各有若干骨片或软骨片愈合而成的上叶和下叶,作为支持尾鳍鳍条的支鳍骨。2带骨和偶鳍骨 悬挂胸鳍的带骨为肩带,由伸向背面的肩胛骨、腹面的乌喙骨及匙骨、上匙骨、后匙骨等组成,并通过上匙骨牢固地关连在头骨上。绝大多数鱼类的胸鳍具有单列型偶鳍骨(肺鱼类为双列型偶鳍骨)。软骨鱼类的胸鳍内的支鳍骨有基鳍软骨和辐鳍软骨,外侧为皮质鳍条,硬骨鱼类的支鳍骨趋于退化,常出现肩带直接关连鳞质鳍条的现象。连接腹鳍的带骨为腰带,构造非常简单,位于泄殖孔前方,呈一字形的坐耻杆,或由一对无名骨构成的三角形骨板。腰带两端通过关节面与腹鳍的鳍骨关连。3.鱼类消化道的结构和它们的食性有什么关系?答:鱼类的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肠和肛门等。消化管由表及里由四层组成,即浆膜、肌肉层、粘膜下层、粘膜层。粘膜层的内壁上有纵行、网状等不同形式的褶皱或螺旋瓣,这是延缓食物在消化管的移行速度和增加吸收营养物质面积的适应结构。鱼类的口腔和咽并无明显的界限,统称为口咽腔,内有齿、舌、鳃等器官,覆盖在口咽腔上的复层上皮富含单细胞粘液腺,但无消化腺及消化酶。许多鱼类不仅具有紧密贴合在上、下颌的颌齿,也有附生于犁骨上的犁齿、腭骨上的腭齿、舌骨上的舌齿和下咽骨上的咽齿等。鱼齿的形状各异,有犬齿形和圆锥形,也有臼齿形及门齿形,甚至还有前、后异形的颌齿,不同的齿型反映出鱼类在利用食料方面的差别。鲤科鱼类的口腔内缺乏颌齿,舌位于口咽腔底部,由基舌骨外覆有结缔组织和粘膜而成,只有舌端的游离部分具有肌肉,可作不同程度的上、下方向活动。有些鱼类的舌面布有味蕾,可能具有辨识食物的机能。鳃耙是附生在鳃弓内侧两排并列的突起,是阻拦食物随水流出鳃裂的滤食结构;顶端尚有少量味蕾,也具有味觉器官的作用。鳃耙的数目、形状和疏密状况均与鱼的食性有关,如肉食性鱼类的鳃粑粗短而疏;吃浮游生物的鱼类,鳃耙细长而稠密,形成筛滤微小食物的网状结构,使含有食物的水流在流入口咽腔时,通过鳃耙的筛滤作用,将食物截留,由粘液裹成食物团,利于吞咽。食管短而环肌发达,壁厚,因布有味蕾,故对摄入的食物有选择及吐弃的功能。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前、后以贲门和幽门分别与食管及肠相通,有些鱼类(鲳鱼、鳜鱼)在幽门和十二指肠的交界处有许多突出的幽门垂。胃的机械性运动是蠕动,可使食物同胃液充分混合,混匀后的食物借胃壁的运动,通过幽门移入肠内。胃内壁具有胃腺,呈单盲囊状结构,分泌的胃液中包含盐酸、氯化物等无机盐和粘蛋白、消化酶等有机物,胃液分泌由食物直接刺激胃而引起。盐酸的作用在于激活胃蛋白酶原,供给胃蛋白酶所需要的酸性环境,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以利消化,同时还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胃液中所含的消化酶因鱼种而不同,也随其食性差异而不同。肉食性鱼类的胃蛋白酶活性甚高,主要是把蛋白质消化成蛋白际和蛋白胨。非肉食性鱼类的胃蛋白酶少,但淀粉酶、糖原分解酶、麦芽糖酶的含量较多。捕食甲壳类和浮游动物的鱼类,胃内具有较强分解几丁质作用的几丁质分解酶。幽门垂开口于肠内,数量不一,幽门垂内的粘膜具有众多褶皱和丰富的血管,并含有多种酶类,表明了这是种既有辅助消化作用又兼有吸收功能的器官。鱼类的肠管分化不明显,很难区分小肠和大肠,其长度随鱼种、食性和生长特性而不同。进行肠内消化的主要消化腺是肝脏和胰脏。两种腺体的分泌物分别由胆管和胰管导入肠内。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肝管贮存在胆囊中,再以胆管将胆汁输入肠内。胆汁能促进脂肪分解,使脂肪乳化,同时也有助于蛋白质的消化,促使某些蛋白质成分的沉淀。肝脏除制造胆汁外,还能把消化吸收的物质合成为糖原、脂肪和蛋白质。此外,对中间代谢、解毒作用、维生素及免疫物质的生成,都有重要作用。多数鱼类均有发达的胰脏,所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及淀粉酶。胰脏的消化酶需要在碱性环境里起作用,而肠管内由于胰液含有较多的HCO3,可以中和进入肠内的盐酸而经常保持碱性状态,有利于胰液进行消化作用。有些鱼类的胰脏中埋有内分泌器官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用作调节血醣的平衡。由此可见,肠是食物进行化学消化的主要场所,许多营养物质在这里被分解成简单成分。随着肠管的蠕动,把已消化了的食物吸入分布于肠壁上的血管和淋巴管中。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则经肛门排出体外。4.鳔的作用是什么?答:鳔是鱼体比重的调节器官,它的机能是通过特有的气腺分泌气体以及卵圆窗或鳔管排放气体而控制的。气腺位于鱼鳔前腹面的内壁上。微血管网是一个由动脉微血管和静脉微血管组成的结构,能往鳔内分泌气体。分布到气腺下的动脉微血管来自背大动脉或腹腔肠系膜动脉,静脉微血管离气腺后,经鳔静脉而注入肝门脉系统。由气腺分泌的气体进入鳔内是通过特定的生物化学反应实现的:静脉微血管内的血液携带着从气腺来的乳酸呼吸酶和碳酸酐酶,这些物质通过对流交换进入动脉微血管,乳酸在这里能促使溶解的气体释放出来,并穿过气腺的上皮细胞,进入鳔腔,而碳酸酐酶则可加速血液中碳酸的脱水作用,释出C02进入鳔内,同时C02的张力增加还能促进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气分离开来,并穿透气腺上皮细胞渗入鳔中。气腺上皮细胞的这种穿透性是单向的,只允许气体向鳔内渗透而鳔中的气体则不能穿过气腺上皮细胞退回迷网。鳔内气体的分泌和吸收直接影响到鱼鳔的容积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引起鱼体密度和比重的变化。鳔内气体的分泌和吸收过程相当缓慢,不能快速地适应水压的变化,所以鳔的主要功能是使鱼体悬浮在限定的水层中,以减少鳍的运动而降低能量消耗。鱼类实现升降运动的主要器官则是鳍和大侧肌的运动。5.列举鱼类循环系统的特点。答:循环系统包括液体和管道2部分。液体是指血液和淋巴液,管道为血管及淋巴管。(一)心脏 位于鳃弓后下方的围心腔内,后方以结缔组织的横隔与腹腔分开。供给心脏营养的血液来自背大动脉或出鳃动脉以及锁骨下动脉的分支,离开心脏的血液注入前主静脉,再返回静脉窦。 (二)血液循环 鱼类的血液循环方式属于单循环,即从心脏压出的血液,经鳃区交换气体后,由出鳃动脉汇合成的背大动脉将多氧血运送至鱼体各部的器官组织中去,供给氧和各种必需的物质。离开器官组织的少氧血,又带着代谢废物或营养物质循着从小到大的静脉管道回流,最终汇流至心脏内,然后再开始新的一轮血液循环。单循环血液循环方式是与鱼类的心脏构造简单及用鳃呼吸密切相关的。鱼的血液被心脏压出后,首先注入腹大动脉,再 对人鳃动脉。人鳃动脉进一步分支成鳃丝动脉、鳃小片动脉并形成微血管网,交换气体就在鳃小片的微血管网进行。俟后,微血管依次汇合成出鳃小片动脉、出鳃丝动脉和出鳃动脉。出鳃动脉中的血液汇人背大 动脉,再由此发出许多动脉,将血液分流到鱼体各部。(三)组织液和淋巴液 组织液来自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是血管中的血液与血管外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的媒介。毛细血管壁具有通透性,它的末端血压高于外界液体的压力,所以血浆(滤去血细胞后的血液称为血浆)中的水及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可通过毛细血管壁滤出,成为渗入组织细胞内的组织液。 鱼类的淋巴系统不发达。身体各组织细胞间未被静脉毛细血管所吸收的少量组织液,可调入通透性极高而内压较低的淋巴管,成为无色透明的淋巴液。淋巴液来源于组织液,除不含红细胞和血液蛋白质外,其它成分与血液近似,它的流动方向为单向运行。 脾脏是循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是造血、过滤血液和破坏衰老红细胞的中心场所。脾脏位于胃的一侧或胃的后方,可分为外层红色的红髓和内层白色的白髓二部分。红髓制造红细胞及血小板,白髓生产淋巴球和白细胞。出入脾脏进行血液循环的血管分别为腹腔系膜动脉的分支脾动脉和脾静脉,最后血液注入肝静脉。脾脏内的微血管口径小,当衰老的红细胞通过管口时,易受损伤而导致死亡,其血红蛋白尤其是含铁部分则可被重新利用来制造新的红细胞。6.简述鱼类肾脏在调节体内渗透压方面所起的作用。答:鱼类具有调节渗透压的机能。淡水鱼类体液的盐分浓度一般高于外界环境,为一高渗溶液,以血液冰点下降表示其渗透压,约为0.57,而淡水则接近于0(海水为20)。按渗透原理,体外的淡水将不断地通过半渗性的鳃和口腔粘膜等渗入体内,但肾脏可借助众多肾小球的泌尿作用,及时排出浓度极低几乎等于清水的大量尿液,保持体内水分恒定。淡水鱼类在尿液的滤泌和排泄过程中,丧失的盐分很久;这是因为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将滤泌尿液中的盐分重新吸收回血液内。此外,有些鱼类还能通过食物或依靠鳃上特化的吸盐细胞从外界吸收盐分,这对鱼类维持渗透压的平衡,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把淡水鱼置于海水中,则会造成组织失水而体内积贮过量盐分、血液粘滞性提高、血细胞沉降速度减慢,最后导致死亡。海洋鱼类体液内的盐分浓度比海水略低,为一低渗性溶液。按渗透原理,体内水分将不断地从鳃和体表向外渗出,若不加以调节,可因大量失水而死亡。为维持体内、外的水分平衡,鱼类除了从食物内获取水分外,尚须吞饮海水,然而吞饮海水的结果又造成了盐分浓度在鱼体内的增高。为减少盐分的积聚,海鱼把吞下的海水先由肠壁连盐带水一并渗入血液中,再由鳃上的排盐:细胞将多余的盐分排出而把水分截留下来,使体液维持正常的低浓度。海洋鱼类肾脏内的肾小体数量比淡水鱼类少得多,甚至完全消失,以此达到节缩泌尿量和水分消耗的目的。软骨鱼类用另一种方式调节渗透压以适应海水生活,它们的血液中因含2左右的尿素而浓度高于海水,不致产生失水过多现象。尿素是软骨鱼类在海水中使之保持体内水和盐分动态平衡的主要因子,当血液内尿素含量偏高时,从鳃区进入的水分就多。进水量增多后稀释了血液的浓度,排尿量随之相应增加,因而尿素流失也多。当血液内尿素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进水就会自动减少,排尿量相应递减,于是尿素含量又开始逐渐升高。 综上所述,淡水鱼类和海洋鱼类由于生活在环境条件不同的水域中,所以二者分别通过其独特的途径进行渗透压调节。因而海洋鱼类都不能进入淡水生活,反之亦然。7.鱼类的视觉器和听觉平衡器的基本结构如何?答:视觉器官多数鱼类缺乏活动性眼睑,有些鲨鱼(真鲨、双髻鲨、猫鲨、皱唇鲨等)的下眼睑内有瞬膜或瞬褶,可向背上方移动,遮蔽鱼眼。鱼的眼球呈球状,具3层被膜:外层是软骨质或纤维质的巩膜,巩膜在前方形成透明而扁平的角膜,有保护眼及避免因磨擦而遭受损伤的作用。中层是脉络膜层,由自外向内的银膜、血管膜和色素膜组成。银膜为鱼类所特有,呈银色而含鸟粪素,可将射入眼球的微弱光线反射到视网膜上;血管膜与色素膜互相紧贴难以分辨。脉络膜往前延伸成虹膜,虹膜中央的孔即瞳孔。眼球的最内层为视网膜,是产生视觉作用的部位,由数层神经细胞组成,内含司光觉的圆柱细胞和感知色觉的圆锥细胞;视神经分布到视网膜上,视神经通出处无视觉作用,称盲点。眼球内有透明细胞构成的晶体,角膜与晶体之间,以及晶体与视网膜之间分别有水样液和玻璃液,前者有反光能力,而玻璃液则能固定视网膜的位置,使透过它的光线落到视网膜上。晶体大而圆,无弹性,背面藉悬韧带连接在虹膜上:紧挨于角膜后方,使鱼眼只能看到较近处的物体。听觉平衡器官鱼类的听觉平衡器官是一对内耳,因其结构复杂而称膜迷路,包藏于脑颅听囊内的外淋巴液中,膜迷路里充满着内淋巴液。每侧的内耳都包括上、下二部分:上部是椭圆囊及与其连通的3个半规管,管的一端膨大成壶腹;下部是球囊,球囊后方有一突出的瓶状囊,这些囊内有石灰质的耳石35块,其中以球囊中的翦石体积最大。椭圆囊、球囊和壶腹内的感觉上皮,分别形成听斑和听嵴,与听神经的末梢相联系,是鱼类平衡和听觉器官中的主要感受部位。当鱼体移位时,耳石对听斑和听嵴的压力起了变化,内淋巴液的压力也随之发生改变,于是感觉的信息通过听神经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肌肉反射性运动。膜迷路上部的椭圆囊和半规管是鱼体平衡机制的中心,而球囊和瓶状囊内的听斑能感受声波,并通过听神经将外界的声浪传到脑,产生听觉。8.举例说明鱼类的两性异形。答:两性异形 鱼类一般都是雌雄异体,在鲱鱼、鳕鱼、黄鲷、狭鳕和几种鮨鱼中发现有雌雄同体现象。两性鮨鱼甚至还有自体受精能力。此外,黄鳝、剑尾鱼、秽鱼等少数种类尚有性逆转现象,即性腺的发育从胚胎期一直到性成熟期都是卵巢,只产生卵子,经第一次繁殖后,卵巢内部发生了改变,逐渐转变成精巢而呈现出雄鱼特征。一般在外形可用于区分性别的只有软骨鱼类腹鳍内侧的鳍脚、食蚊鱼臀鳍鳍骨特化而成的交配器和雌性螃皱鱼类由生殖孔伸出体外的产卵管等。而表现于两性异形的第二性征则是多方面的:既有雌鱼体大于异性1030倍以上的角鮟鱇和康吉鳗,也有雄鱼体略大于雌性的黄颡鱼和棒花鱼等;雄性鲢鱼和马口鱼的前部臀鳍条显著延长;雄银鱼的臀鳍上方有一横列大鳞;雄泥鳅的胸鳍约与头长相等,而雌性则甚短小;雄秽鱼的腹鳍后缘抵达肛门,雌鱼则不然;雌、雄鳜鱼的生殖孔分别为横形和圆形。很多鱼类在进入生殖期时,雄鱼常出现某些与繁殖活动有关的第二性征,俟生殖期结束后即消失或复原,其中较明显和引人注目的是婚色、珠星等。雄性棒花鱼在生殖期间,全身变黑,背鳍也变得比平时更为宽大;雄性泥鳅于后背部加厚,俯视时略呈方形体;雄性螃皱鱼类于臀鳍下缘出现艳丽的红、黄、黑三色镶边;雄性中华多刺鱼的腹棘内侧出现小锯齿,并在半透明的腹棘内呈现鲜蓝色;雄性斗鱼在体侧出现绚丽而呈蓝宝石形的小圆斑,这些婚色的出现都是由于生殖腺分泌的性激素在血液中作用的结果。9.类举软骨鱼系和硬骨鱼系的特征。答:(一)软骨鱼系 内骨骼全为软骨的海生鱼类;体被盾鳞;鼻孔腹位;鳃间隔发达,鳃孔57对。鳍的末端附生皮质鳍条。歪型尾。无鳔和“肺”。肠内具螺旋瓣。生殖腺与生殖导管不直接相连;雄鱼有鳍脚,营体内受精。(二)硬骨鱼类 骨骼大多由硬骨组成;体被骨鳞或硬鳞,一部分鱼类的鳞片有次生性退化现象;鼻孔位于吻的背面;鳃间隔退化,鳃腔外有骨质鳃盖骨,头的后缘每侧有一外鳃孔。鳍的末端附生骨质鳍条,大多为正型尾。通常有鳔,肠内大多无螺旋瓣;生殖腺外膜延伸成生殖导管,二者直接相连。无泄殖腔和鳍脚,营体外受精。10. 软骨鱼系和硬骨鱼系各有哪些亚纲及总目?试举出13个实例。答:软骨鱼系包括两个亚纲(一)板鳃亚纲体呈梭形或盘形。鳃孔57对,各自开口于体外盖;上颌不与颅骨愈合。雄性仅有位于腹鳍内侧的鳍脚。共2总目。1.鲨形总目 体呈梭形,鳃孔侧位,故又称侧孔总目。鳍与头侧不愈合;背鳍背位;歪型尾。(1)六鳃鲨目:我国产六鳃鲨科的3属3种,最常见分布于黄海、渤海的扁头哈那鲨,体长4m5m,重200kg300。鳃孔7个。底栖生活,游泳缓慢,吞食小鱼和甲壳动物。卵胎生。肝含油量达6570,可制鱼肝油。(2)虎鲨目:头大吻钝,眼上棱起显著,有鼻口沟;前方的牙尖细,后方的牙平扁呈臼齿状。背鳍2个,前方各具一枚鳍棘;有臀鳍。2鳐形总目 体形扁平,鳃孔腹位,又名下孔总目;胸鳍前部与头侧相连;背鳍常位于上;无臀鳍;尾鳍或有或无。全世界有4目20科约430种,我国产约80。(1)锯鳐目:吻狭长而平扁,似剑状突出,边缘具尖利的吻齿。本目只有锯鳐科,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沿岸海区,有些种类也可进入江河生活。我国南海和东海产尖齿锯鳐,鱼体最长可达9m,常用剑状的吻锯击毙或刺伤追食对象。(2)鳐形目:吻圆钝或突出,侧缘无吻齿。本目主要包括体盘呈犁状的犁头鳐、体盘呈团扇形的团扇鳐和体似斜方形的鳐鱼等。(二)全头亚纲体表光滑或偶有盾鳞。鳃腔外被一膜质鳃盖,后缘具一总鳃孔。背鳍2个,第一背鳍前有一强大硬棘,能自由竖立或垂倒。雄性除腹鳍内侧的鳍脚外,尚有腹前鳍脚及额鳍脚。全世界有1目3科近30种。我国产5种,最常见的为银鲛科的黑线银鲛,俗名海兔子,吻圆锥形,体银灰色,头和背侧部暗褐色,侧线下方有一黑色纵带,以无脊椎动物及小鱼为食。硬骨鱼类包括2亚纲 (一) 内鼻孔亚纲 本亚纲鱼类的口腔内具有内鼻孔;有原鳍型的偶鳍,即偶鳍有发达的肉质基部,鳍内有分节的基鳍骨支持,外被鳞片,呈肉叶状或鞭状,故又称肉鳍亚纲。肠内有螺旋瓣。共有2总目。总鳍总目和肺鱼总目。(二)辐鳍亚纲 本亚纲鱼类的各鳍均由真皮性的辐射状鳍条支持。凋硬鳞、圆鳞或栉或裸露无鳞。无内鼻孔。种类极多,占现生鱼类总数的90以上,共9总目、36 目。硬鳞总目、鲱形总目、鳗鲡总目、鲤形总目、银汉鱼总目、鲑鲈总目、鲈形总目、蟾鱼总目。15小结鱼类的经济价值。答:鱼类是水产事业的主体,具有突出的经济意义。全世界的年渔产量已接近1亿t,除30用作饲料外,70均为人类食

    注意事项

    本文(《普通动物学》完整课后答案刘凌云版.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