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文史要览500条.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文史要览500条.精品文档.1、诗歌一种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凝练而丰富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要求分行排列的文体。它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文学体裁。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诗歌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格律诗和自由诗、有韵诗和无韵诗等。2、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一种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歌都属于古体诗。它的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有五言、六、七和杂言体,以五古七古居多。3、律诗近体诗一种。格律严密。源于南朝,盛于盛唐。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六言、七言等。其中六言比较少见。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上下句平仄相对。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如果仅六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八句,则称排律或长律。 4、绝句绝句也称截句、断句、绝诗,有五言、七言两种,源于魏晋南北朝的歌谣。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间的意念和感受,广为使用,创作最繁荣。除盛唐的李白、王昌龄和晚唐的杜牧、李商隐以绝句擅长以外,还有不少千古传诵的名篇。此外,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5、韵文泛指用韵的文体,同散文相对。如歌谣、辞赋、诗、词、曲以及有韵的颂、赞、箴、铭、哀、诔等。6、散文古代区别于韵文、骈文的一种文体,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统称散文。今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之外的文学作品。7、先秦散文与韵文相对的文体,包括论说文和说明文。甲骨卜辞和铭*是雏形。尚书是第一部记叙文和论说文的集子。春秋。国语战国策。战国时分成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先秦散文对后世文学有着巨大影响。8、文笔1、泛指文章、文辞。如东汉王充论衡超奇里,以文章为文笔。后来又称文章的写作技巧为“文笔”。2、六朝人区分文体为文、笔。把无韵的文章称为“笔”,有韵的作品称为文。后人论文也有区分文、笔的,如清代阮元主张有韵偶者为文,无韵散行为笔。9、语录体是一种古代诸子散文文体,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彩,不讲篇章结构和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和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论语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它简明深刻,语约意丰,有许多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流传后世。10、骈文(四六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骈俪文。它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讲究平仄、韵律和谐。重视用典和藻饰。总的来说重视形式技巧而忽视了内容表达。唐以后,骈文形式完善,宋代一般称四六文。 11、西汉前期的政论散文与诸子散文相比,更注重具体的实际政策方针,而不是一般地从理论上讨论政治原则;既继承了战国散文纵横驰骋的气势,又具有战国散文所缺少的事饬谨严的风貌;更具有恢宏的气度,和身在其中的热情。例如贾谊的过秦论、论治安策和晁错的论贵粟疏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晁错的政论文比贾谊的文章更细密严谨,切合实际,文采和情感则稍逊。 12、近体诗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律师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都有严格的规定。近体诗又分为律师、绝句、排律三种。13、乐府汉代诗歌一种,乐府为汉朝掌管音乐的官府,搜集整理民乐俗曲,故名。两汉乐府体裁五言为主,句式灵活,语言自然,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生活气息浓厚,题材广泛,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具有人民性,是乐府诗的精华。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怨歌行14、汉赋汉代文体。直接受屈宋楚辞和战国恣肆之风的影响,是汉代主要文学样式。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内容有五类:城市宫殿类,游猎类,记行类,述志类,咏物类。汉赋思想性一般不高,艺术上呆板,形式主义严重,但客观上反映了汉朝政治经济的繁荣和贵族的审美,具有一定认识价值,对于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15、词中国古代的长短句歌词。宋代是长短句歌词繁荣时期。词以宋称,体现宋词的重要地位。词兴起于唐代,盛于宋。主要作家有欧阳修、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由唐入宋的过渡;多风格的繁荣局面;蜕变。到南宋时,宋词与民间抒情小调,蜕变为曲,为元曲的繁荣提供了基础。宋代,词在写实、抒情方面还存在局限,但有特殊的艺术个性,宋代艺术家在这一领域尽展其才。16、元曲元杂剧和元代散曲的合称。均以当时的北曲配乐,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为“四大元曲作家”,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元杂剧尤为突出。17、曲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是配乐的长短句。它由词演化而来,兴起于金元时期,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包括散曲和杂剧。18、散曲曲的一种体式。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无宾白科介,便于清唱,有别于剧曲。散曲分为散套、小令两种。在语言方面,口语化的特征十分明显;在艺术表现方面,它比近体诗和词更多地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散曲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19、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成熟的戏剧形式,它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了散韵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主要剧作家有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郑先祖傅女离魂、王实甫西厢记。20、笔记(宋代笔记文)古代记录史学的一种文体。属野史。起始于魏晋,可分为鬼怪神仙、历史琐闻和考据辩证类。搜神记。考据辩证类居多,宋梦溪笔谈清日知录。笔记所载,多琐碎,但较官修史书生动,其中很多为正史所不载。 21、小品文散文品种之一。“小品”一词在中国始于晋代,称佛经译本中的简本为“小品”,译本为“大品”。后遂以“小品”统称那些抒写自由,篇幅简短的杂记随笔文字。 晚明小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特点是篇幅短小、结构松散、文笔轻松且有情趣。晚明小品在古代散文向现代散文的转变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30年代上半期小品文极盛一时,1932年林语堂创办论语半月刊,是最早刊登小品文的杂志。此后的“小品文”,系指那些形式活泼、内容多样、篇幅短小的杂感文字,它们或夹叙夹议地讲道理,或生动精炼地叙述一件事情,其特点是:深入浅出、言近旨远、讲究情趣,并具有幽默感和讽刺力量。 按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讽刺小品、时事小品、科学小品、历史小品等。22、诸宫调宋金元流行的说唱文学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以说唱长篇故事,所以称为“诸宫调”。它是由说唱、歌舞到戏剧的演化过程中的过渡形式。23、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社会科学。同哲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学等有密切的关联。主要研究人类语言的起源、本质、结构、功能、语用和发展规律等问题,以及相关学科的跨学科研究。24、社会语言学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联系由社会因素而引发的语言变异、变体等语言现象进行社会研究的一门新兴边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25、汉语规范化就是根据汉语的发展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以便更进一步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汉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而规范化的语言不会妨害语言的发展,不会束缚个人的语言风格,同时推广标准汉语不杜绝或者禁绝方言。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语音方面以北京话为标准;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标准。26、方言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如汉语的八大方言:北方、吴、湘、赣、闽、粤、客家、闽南方言等,其中分布最广的一种方言是 北方方言27、行话1、各行业为适应自己的特殊需要而创造使用的词语。如“图纸”、“会诊”等。指某些阶级为适应自己的特殊需要而和制造使用的特殊用语,表明某种阶级意识,但没有自己的基本词汇和语法。如“寡人”等。28、语言规范化、通俗化、口语化规范化,是指确立现代汉语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或补充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 通俗化,是指现在汉语要少用文言词语和 的语言,提倡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方式。正确的方言 和外来语。 口语化,则是强调现代汉语的语言交际功能,方便交流。29、口语和书面语同一语言的两种既紧密联系又明显区别、相互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的表现形式。口语也叫“口头语”,是通过声音传播的、日常交际使用的语言,是人类用用最广、最早的语言形式。书面语也叫“笔语”、“文字语”,是书面交际使用的语言。30、术语各门学科的专门用语。术语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用来正确标记生产技术、科学、艺术、社会生活等各个专门领域中的事物、现象、特性、关系和过程。31、缩略语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简略的词语。谈话或写作中使用,以省时省力,在具体运用时要特别注意规范。32、六书古人分析汉字的构成,概括出六种造字方法,称为“六书”,它们是 象形 、 指事 、 会意 、 形声 、 转注和假借。33、四声(古今义)古四声为“平、上、去、入”,今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34、外来语也叫“借词”或“外来词”,是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语,也即从外国或其他民族语里吸收过来的词,或音译为汉语语音形式、或意译为汉语语音形式,或音译意译兼而有之。35、成语成语是一种人们长期以来相沿习用的、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完整的意义内容、带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从形式上来说,绝大多数成语是四字的,结构定型,一般不能随意换字或移动语序。从意义上来说,大多数成语的意义是字面意义的引申义和比喻义,信息丰富。是熟语的一种(熟语是语言中起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36、谚语谚语是一种大众口头流传的、具有特定意义内容和固定结构形式的句子,也称俗语。在结构形式方面,谚语的结构长短不一,但大多是用固定的句子形式表现出来的,有的是单句的形式,有的是复句的形式,所以,谚语一般可以单独成句。在意义方面,谚语表达的多是经验之谈,含义深刻,对人有劝戒和警示作用,且通俗易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熟语的一种。37、词类汉语的词首先根据是否能作句子成分,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另外还有两类无法归入实词和虚词的特殊词类:拟声词和叹词。38、实词和虚词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意义比较实在,表示事物、动作、行为、变化、性质、状态、时间、处所等。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非谓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特征和分类、只能修饰名词作定语、不能作谓语的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等八类。虚词只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四类。39、主语是谓语陈述或说明的对象,指出“谁”或“什么”。主语一般用在谓语前面,表示已知的确切的事物。40、谓语是对主语的陈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41、宾语述语由动词性成分充当,支配、关涉后面的宾语。宾语是述语所支配或关涉的对象。42、定语是体词性偏正结构中对中心语进行修饰或限制的成分。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43、状语是谓词性偏正结构中修饰、说明中心语的成分。状语与中心语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44、补语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45、句子和句子形式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是由词或词组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且具有特定语调的语言使用单位。句子形式是将语调去掉之后对句子进行句法结构分析的结果。46、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实践。最佳表达效果就是指“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研究修辞的语言学分支就是修辞学。47、消极修辞两大修辞手法之一,又称一般修辞。消极修辞是遵守形式逻辑、抽象思维规律,采用平实记叙的表达方式,以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为标准,侧重于理解,适应题旨。48、积极修辞两大修辞手法之一,又称特殊修辞。积极修辞是不受形式逻辑、抽象思维规律的限制,积极地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以生动形象为目的,侧重于情感,迎合情境,使所说、所写呈现出具体形象、新鲜活泼的动人力量。49、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比喻又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强喻、反喻、博喻等。50、比拟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就叫比拟。51、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事物加以超越事实的描述,这叫夸张。52、反语是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本意,也叫“倒反”、“反话”。53、语用就是语言的实际应用。语言的实际应用主要是进行交际对话,就是用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和交换。索绪尔提出了语言和言语的区别,明确了“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的概念。语用以言语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是言语的语言学。54、语境是言语行为所涉及到的客观条件和背景,包括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特定的情景、特定的人物等。语境在语用学的研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语用学就是对语境意义的研究。55、元音和辅音气流振动声带,发音时各部分发音器官都保持均衡紧张,气流在口腔内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辅音又叫“子音”,是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形成的音。56、本字一是表本义的字,同借字相对。二是指“初文”,文字学上指同一个字的初期写法。独体字居多。57、通假¬也叫“通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58、声符和意符声符也叫“音符”,指形声字的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形符也叫“义符”,指形声字的结构中表示意义的部分。声符和意符原来本身都是独立的字。59、语言三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60、语言三化口语化、规范化、通俗化61、神话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产生基础是远古生产力低下,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如山海经等。62、尚书中国上古时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尚”是上古,“书”是写在竹帛上的历史记载。所以为“上古的史书”。又称书。内容是记载商、周统治者的一些讲话记录,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就文学而言,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63、先秦寓言是指先秦文学中一些带有劝谕或讽刺性质,说明一定道理的短小精悍的故事,多为哲理寓言,有法家寓言和道家寓言之分。高度文学性,所以逐渐流传。孟子、庄子、韩非子中都有。具有比喻性质,但在当时尚未形成独立文体。 6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现存三百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五百多年复杂的社会生活和阶级斗争。雅颂是朝廷和宗庙的乐歌,大多出于贵族之手。国风160篇诗主要是劳动人民的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诗经是我国文学光辉的起点,其中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65、赋比兴赋就是铺陈,在大雅中使用较多;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突出鲜明;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但这种事物和诗歌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歌的感染力,对后世诗歌创作有极大的影响。66、古谣谚中国辑录古代民谣和言语的专书。清杜文澜辑。保存上古至明代的谣谚。由各地区各时代劳动者和少数民族的作品和古代王臣、文人、僧道的创作。主要以农事、气象、风土等为主,有些直接与历史人物和事件有关,带有讽刺或赞美。 (古谣谚:秦代以前,远及上古时代的歌谣、谚语。先秦诗歌除诗经、楚辞以及“逸诗”外,还有些歌谣谚语,它们也反映了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67、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以鲁国的历史为主,简要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间共242年的故事,相传经孔子整理成书,该书语言简练,记事有严格的倾向性,书中记录的日蚀、地震资料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最突出的特点是寓褒贬于记事的笔法。现存春秋分别载于三传,是解释春秋的三部书,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其中左以春秋为纲,博采各国史事,编次成书,叙事明晰,繁简得宜,保存了较为丰富的历史资料,后两部书也是研究先秦历史的思想史之重要资料。 68、左传中国春秋历史的史学名著,编年体。传为鲁人左丘明作。以春秋为纲,博采各国史事,编次成书,叙事明晰,繁简得宜,保存了较为丰富的历史资料,左传在文学性方面比春秋有很大增强,出现了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左传擅长叙写战争,应对辞令,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 69、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记录西周、春秋时期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以记载议论为主,但也有不少记事的成分。思想比较驳杂,重在纪实,比尚书、春秋等历史散文有所发展和提高。70、战国策国别体史料汇编,刘向整理。记述战国谋士游说或辩论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的尖锐矛盾和斗争。文思开阔,寓意深刻。其主要艺术特色是:1、叙事生动形象,有不少完整而富于戏剧性的故事。2、文笔多彩,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有鲜明的个性。3、说理论辨,言辞犀利精辟。4、善用比喻,、夸张、寓言等多样化修辞手段,增强散文的表达效果。71、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语言集,儒家经典之一。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所作的。论语多三言两语为章,言简意赅,其语言流畅通达,活泼生动,发人深省,历来为士人诵习,文学影响极为深远。72、墨子墨子及其后学的言论著作集,墨家经典著作。兼爱非功为主要篇目。墨子散文虽然保留对话形式,但基本上以是初具规模的论说文。作者已自觉运用逻辑推理进行论证,又常用设问、比喻、设难之法,使论述得以深入;还多用比喻,以求文意通晓。 73、孟子孟子及其门人的散文集。儒家经典之一。孟子主张“仁政”、“性善”,并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他以孔子学说的继承者与捍卫者自居,故后世常“孔孟”并称,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孟子基本为对话体,文章以善辨著称。文字明白易懂,寓意深刻,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深远。74、庄子庄子及其后学著作集,道家经典之一,作者庄周,宋国人。庄子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其文章大量运用寓言阐述道义,自觉运用虚构手段塑造形象,想象丰富,结构灵活,词汇丰富,富于抒情意味,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75、荀子荀况的著作集,既是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全书基本都是独立的专题散文,每篇都有题,用于概括。他的文章长于说理和辩驳,经常运用对偶和比喻,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76、韩非子法家重要著作。作者韩非,韩国贵族,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从主张变革、反对复古的历史观出发,宣扬君主集权,任法术而尚功利。他的说理散文风格独特,思想犀利,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77、吕氏春秋吕不韦集中门客所著之书,出于众手。各记所闻,以儒家为主,兼及各家。全书体例一致,结构完整,组织严密,语言生动。运用寓言和比喻。其中的许多寓言故事,内容丰富,含有深刻的哲理,形象新明,文学色彩浓郁。 78、楚辞本义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成为专称,指以战国对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是一种韵文形式。这种诗体是在楚国民歌基础上提炼加工发展而来,又是南北方文化结合的产物,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色彩,想象丰富、风格瑰丽,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奠定基础。由于离骚为代表作,故又名骚或骚体。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中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离骚九歌九章。 79、礼记是一部儒家经典,它在经学中的地位早有定论。礼记是西汉武宣时代礼学家戴圣编定的四十九篇本,是先秦儒家学术论文汇编,非一人一时所著。它包涵了从孔子直到孟、荀各家各派的论著,其中皆为孔子七十子后学所记,内容相当庞杂。其基本内容也都是对先秦古制的追记,从治国方略,至家庭准则,在礼记中都有专门篇章论述。礼记还结集了如中庸、大学、礼运等蕴含深邃的思想内容的学术论文,它们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名作,影响极其深远。80、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占术原著,也是中国传统思想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为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81、国学“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国学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小学主要指语言文字学 ,主要包括文字(字形)、音韵(子音)、训诂(释义)82、古诗十九首东汉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内容多为中下层文人的漂泊之苦和相思之情,表达祈求社会安定、渴望团聚的愿望。真实记录了失意文人的生命无常、及时行乐的颓废情绪。总的来说比较单薄,没有广泛反映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疾苦,但艺术成就突出。标志着五言诗歌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83、孔雀东南飞汉乐府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创作于东汉,描写劳动人民对封建礼教进行最后抗争,歌颂了至死不渝的爱情。为人民所喜爱,传诵不衰。其民歌色彩浓郁,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篇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长篇叙事诗,明代王世贞称它为“长诗之圣”,对后代影响深远。84、秦汉散文秦朝留下来的散文很少,主要有吕氏春秋,李斯谏逐客书。两汉散文最先发展起来的是政论文。85、贾谊西汉政治家、思想家,散文家。思想博采异说,而折诸儒家。主要社会政治主张反映在治安策过秦论,分析透彻,文笔犀利流畅。 86、晁错西汉政论家,看到匈奴侵扰严重、商人兼并农民土地等问题,先后上书主张加强边防,重农抑商,与民休息。论贵粟疏晁错三十一篇,议论犀利,分析深刻。 87、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撰。该书记事起于黄帝,终于武帝。取材丰富,材料选择谨慎,堪称第一步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通史。开辟的纪传体对后来史书影响深远。文字生动精炼,写人叙事形象鲜明,对后来的散文和传记文学影响深刻。是一部批判性而非歌颂性的著作;第一次以人为本来记载历史,表现出对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高度重视;认识到是物质利益的追求才是人的历史活动的潜在动机;衡量历史人物的地位,司马迁依据的是他们的实际成就,而不是获得何种名位;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 88、王充和论衡东汉唯物思想家。哲学上认为物质性的“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否定天人感应说;伦理上主张道德起源于人类物质生活进步;主张人性有善有恶,可以通过教育改变;较全面的阐述了逻辑论证问题。无神论著作论衡,总结前人基础,建立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强调感觉经验是认识的源泉,在文学上强调真实。该书评述了东汉以前各种学说,有一定价值。 89、班彪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博学,一生致力于史学,他为史记只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的缺憾,乃“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作后传65篇,为其子班固后来撰写汉书奠定了基础。 90、班固东汉史学家、辞赋家,著有汉书、两都赋等。两都赋体制宏大,写法上铺张扬厉,完全模仿司马相如、杨雄之作,是西汉大赋的继续。后来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都受他的影响。91、汉书中国纪传体西汉断代史,首创断代史,对后来影响大。首次创立古今人表和百官公卿表,反映当时官职制度和变迁。其中的志最为人重视,系统记载法律制度等的沿革。还有中国现存最早书目。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是研究西汉的重要典籍。92、司马相如东汉辞赋家,字长卿,汉赋最重要的代表作家。子虚、上林二赋,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在汉赋的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以华丽的词藻、夸饰的手法、韵散结合的语言和设问回答的形式,大肆铺陈宫苑的壮丽和帝王生活的豪华,充分表现出汉大赋的特点,从而确定了一种铺张扬厉的大赋体制和所谓“劝百讽一”的传统。93、东方朔汉武帝时赋作家,他的答客难和非有先生论,虽未以赋名,却是两篇散体赋,对以后述志赋的发展有一定影响。94、桓宽盐铁论西汉后期政论文集。西汉宣帝时,桓宽根据盐铁会议的文献剪裁、组织而成,不仅保存了西汉中叶的经济思想史料,也具体生动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在形式上,盐铁论是汉赋主问客答形式的改造和变化,有创新意义。文章结构严密,语言质朴,并常以历史故事和生动的比喻增强其论点的说服力。95、枚乘与七发西汉辞赋家。字叔。枚乘的七发是赋体散文,主要内容是假托楚太子与吴客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论述人生的至高哲理。而文中的“吴客”显然是枚乘自己的化身。七发虽未以赋名篇,却已形成了汉大赋的体制。它通篇是散文,偶然杂有楚辞式的诗句,且用设问的形式构成章句,结构宏阔,辞藻富丽,从汉初的所谓骚体赋到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汉大赋,七发是一篇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品。96、嵇康和与山巨源绝交书声无哀乐论三国魏时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博学,擅长诗文音乐。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代表作,对虚伪的儒家法礼制度以及礼法之士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声无哀乐论是音乐美学哲学著作,批驳儒家传统乐论。认为音乐属于客观事物,哀乐属于内心情感,与音乐无关。 97、李康运命论三国魏文学家。运命论探讨国家命运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系,认为个人穷达首个人的“命”与时代的“时”摆布,曲折地反映出魏晋易代之际的知识分子对待政治的矛盾心情。98、陈寿三国志西晋史学家。分蜀书魏书吴书,纪传体。其文笔和史学备受推崇,三国志汉书后汉书史记并称“前四史”。99、杜预左传集解西晋文学家、军事家。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曾撰善文50卷,是中国古代较早的一个散文选本。 100、鲁褒钱神论西晋文学家。钱神论是词赋问难之体,论钱之妙如神。语带谐谑,恣肆酣畅,精彩之处颇多。101、陶渊明归去来桃花源记晋宋时期文学家。渴望进取,干一番事业,但由于儒道思想矛盾,时隐时退。后期毅然辞官隐居,后期诗歌成就很高。有饮酒、田园、咏怀三类。归去来是陶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宣言,描写了他隐退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生动自然,引人入胜。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曲折反映了随现实的不满,对现存制度的彻底否定和对理想世界的渴望。 102、郦道元水经注北魏地理学家、文学家。著名地理著作、散文。集6世纪以前中国地理学大成,又是山水散文佳作。行文以散体为主,对后世山水散文有巨大影响。103、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佛教著作,东魏杨衒之撰,记述了当时洛阳佛寺兴衰,提供了古代中西交通的珍贵资料。 104、曹丕典论.论文三国时期魏国君主,文学家。爱好文学,有成就。典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评论了建安七子在文学才力上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提高了文学社会地位,推动了文学的繁荣,是中国文学走向成熟和自觉的标志。105、陆机文赋西晋文学家、书法家。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采用“赋”的体裁写成的文学理论专著。系统论述了文学创作的过程,对于构思中的想象和灵感等方面的问题,有许多精辟见解。 106、挚虞文章流别论西晋文学评论家。所著文章流别论是一部文学理论专著,为中国文章总集之始。其中既有关于各种文体的性质、源流的专论,也有文章的作用和文章评价。对南朝文学理论有着重大的影响。 107、葛洪抱朴子晋代道士,医学家。抱朴子有仙道学说,兼收诸子学说,还记载了很多炼丹之法,是魏晋时期道教丹鼎派集大成之作,也是化学冶炼的著作。 108、刘勰文心雕龙南朝齐梁时期文学理论家。文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提出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继承发挥了儒家的文学思想,认为儒家经典是一切文体的本源;初步建立了文学史观念;分析了文学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关系,主张文质并重;从创作的各个环节总结应该避免的失败教训;初步建立文学批评方法论;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巨大奠基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著作。 109、萧统文选现存最早诗文总集。南朝梁太子萧统编选。有诗歌、词赋、杂文三类。初步注意到文学与其他著作的区分。 110、汉魏六朝小说中国小说萌芽。小说的概念最早见于刘歆七略。分志人志怪两种,对后代小说戏剧的发展,特别是唐代传奇小说的发展有着直接重要影响。 111、搜神记志怪小说代表作。东晋干宝编撰,多为灵异怪事或民间传说。情节简单,设想奇幻,富浪漫色彩,暴露统治阶级的残暴,歌颂反抗者的斗争。 112、世说新语志人小说代表作。南朝宋刘义庆撰,记述南北朝时期人物的遗闻轶事,文字质朴,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对后世笔记文学影响很大。 113、建安文学建安(汉献帝刘协年号)年代及其后若干年的文学创作习惯上被称为“建安文学”。这一时期的文坛以曹操父子(曹植、曹丕)三人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 玚 、刘帧)为代表。他们的诗歌高扬政治理想、忧时伤乱、悲叹人生的短暂、渴望建功立业,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浓郁的悲剧色彩,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劲有力,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114、竹林七贤指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西晋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竹林七贤不仅在思想上有见地,在文学上有也颇有盛名,且个个是好酒之人。也称“竹林名士”。其中阮籍、嵇康的文学成就最高。115、阮籍大人先生传三国时期魏国思想家阮籍崇尚自然反对名教的文章,是一篇有价值的散文。托名大人先生,阐发其“胸怀丰趣”。 文章抨击君主专制,认为君主制是社会出现祸乱的根源,“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主张无君,向往没有君臣之制的自然无为社会,宣传了“不以物为累”的消极人生观。116、范晔后汉书范晔,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从体例上看,与史记和汉书相比,有一些改进。新增了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和列女七种列传,反映了东汉的实际情况。除体例上的创新外,最显著的是观点鲜明,褒贬一语见的。以文采著称于世。117、木兰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的梁鼓角横吹曲当中。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其作者不详。一向被认为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118、古文运动唐宋时期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代表有“唐宋八大家”,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丰硕的成果。始于韩愈,提倡继承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提倡“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文以明道”,目的在于复兴儒学。还承认个人情感在散文中表现的合理性,反对骈文刻意模仿,内容空虚。宋代进一步开创了平易流畅、骈散结合的古文新体,并为后代所遵循直到被白话所替代。古文运动解放了文体,推倒骈文的绝对统治,恢复散文自由抒写,对实用散文和艺术散文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强调道对文的支配性,从而取消了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这在文学观念上是重大倒退,进而导致了作家个性收敛,对文学的发展加上了沉重的束缚。 119、韩愈唐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文起八代之衰。古文运动倡导者和领袖。主张学习先秦两汉文章,在继承基础上创新,复兴儒道;强调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文以载道;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不平则鸣”的观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在散文和诗歌创作实践中成就卓著,师说南山诗昌黎先生集。散文气势充沛,诗歌奇特雄伟。 120、柳宗元唐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的严谨性,强调作家道德修养,推崇先秦两汉文章。在诗歌方面的主张也代表了进步倾向。论说文、山水游记等散文成就很大捕蛇者说永州八记,诗歌梦归赋,文集河东先生集 121、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122、古文以文言写作的散体文,唐韩愈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提供提倡先秦汉代所普遍采用的散文,称之为古文,单行散句,没有规定形式的文体。 123、时文流行于一个时期的文体。唐代指科举考试采用的律赋,北宋时指骈俪文,明清指八股文。古文运动时与古文相对而言,律赋骈偶化、声韵化,对偶工整。124、唐传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因晚唐小说集传奇而得名。内容多述奇闻轶事,标志中国古代短篇小说趋于成熟。与汉魏六朝小说相比,内容更多记载人间世态,反映社会生活。篇幅加长,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多为散体,多四字句,句法整体,沿袭六朝志怪小说传统。经历了前、中、后三个发展阶段。南柯太守传莺莺传柳毅传等。影响深远,为后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主要样式。 125、唐宋传奇集唐宋传奇小说选集,鲁迅编。收录脍炙人口的名篇。 126、敦煌歌辞唐敦煌通俗文学中的一类作品。大多为唐五代时期所作。符合乐理原则,能演奏和歌唱,歌词大都源自民间,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下层人民感情。有征战、爱情和妇女生活内容。继承了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 127、敦煌变文唐代俗讲文学底本,说唱文学体裁,因变文在敦煌千佛洞发现而得名。主要是散韵并陈,说唱相间的体制。内容有佛教故事,历史故事或当代故事。伍子胥变文、降魔变文。以变文为代表的唐代通俗文学,是后世话本、词话、弹词、戏曲的先驱。变文实质上是通俗叙事文学,说唱相间为主要艺术特征,是戏曲和通俗小说的重要渊源之一。128、敦煌变文集唐代敦煌变文作品总集。敦煌变文集共8卷按故事内容分类编排。1至3卷为有说有唱有说无唱或对话体的歷史故事民间传说如舜子变伍子胥变文汉将王陵变王昭君变文等4至6卷为佛释迦的故事佛经讲唱文和佛家故事如降魔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等第 7卷为押座文和其他短文如八相押座文三身押座文等第 8卷为搜神记孝子传。全书取材广泛辑录甚丰78两卷实已超出变文范围是研究敦煌变文和通俗文学的重要参考书。129、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