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国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研究.doc

    • 资源ID:17451294       资源大小:137.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研究.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国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研究.精品文档.0 前言区域竞争力是当代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从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方位切入,将研究对象区域置于一个更大的范畴,运用管理学、区域经济学、比较经济学等原理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出一个区域的相对优势、劣势。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国家的次一级层面区域上。仅以国家为基本单位来考虑经济是不够的,尤其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不同地区因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生活习性及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差异,长期以来形成了各自的发展特点和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特别是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差距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严重。目前,区域经济发展正在打破国家、省际界限而呈现新的竞争态势,区域竞争力的强弱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具有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成为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正是基于上述现实,本文力图将管理学的竞争力概念和经济学的区域经济结合起来,对区域竞争力进行研究,力求反映我国经济的发展,突出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保护、以人为本等时代主题,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希望能够对地方的经济发展有所裨益。1 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及内涵区域竞争力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或是“一个具有明确直观含义却又不易精确把握的概念1”。纵览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关于区域竞争力研究文献,有关区域竞争力的内涵至今还没有一个可以被学术界广泛接受的表述,学者们都是借用已有的“竞争力”概念,把区域包括跨国家的地区、国家、次国家的区域和城市作为宽泛意义上的对象,从多方面、多角度来构建“竞争力”“区域”的模式来界定区域竞争力的内涵。国内机构和学者们对区域竞争力的定义大多数都脱胎于国家竞争力的内涵。从理论上理解,国家和地区都是一个不同行政管理层次的地域概念,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国家竞争力内涵的研究,本文对区域竞争力内涵的认识概括如下:区域竞争力是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相互协调的基础上,通过区域主体的调控聚集力、整合力以及创新力而形成的区域可持续竞争能力。这种可持续的竞争能力是区域系统整体功能的体现,它不仅表现为区域在所从属的大区域中对有限资源的吸引力,高效配置区内资源形成自身比较优势、实现经济成效的行动力,而且表现为未来良性发展的趋向力。不止表现目前的发展状况,也显示未来的发展趋势。其实质是区域应具有持续创新的能力,区域获取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是区域系统的协调能力和区域主体的调控能力。综上所述,本文对区域竞争力的定义是:区域竞争力是一个区域在与同级区域竞争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外部资源的吸引争夺能力以及区域通过系统结构和各种要素的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本区域获得持续、协调的发展的综合能力。2 区域竞争力的理论背景区域竞争力研究始于国家竞争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国家也是一个具有区域属性的特定区域。早期,大卫•李嘉图(Ricardo. David)即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为落后国家和地区也能参加国际分工与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并没有回答产生比较成本的原因。为此,广大经济学者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针对新贸易现象的出现,迈克尔•波特创立了竞争优势理论。该理论对国内区域竞争力研究影响颇深,被很多学者视为区域竞争力的理论基石。波特认为,产业及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一国生产率的直接体现,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基础。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支援与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及机会、政府六要素交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产业及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这就是著名的“国家竞争力钻石体系”2。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宏观分析逻辑不同,竞争优势理论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微观行为角度解释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启发人们从钻石体系六要素入手探索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途径和对策,特别是在资源禀赋和国内市场规模有限的劣势条件下,仍可通过技术创新、企业竞争合作、有效政府等因素的改善获得竞争优势地位。目前,国内区域竞争力研究更多地倾向于依据竞争优势理论,认为竞争优势是对比较优势的重大突破,而比较优势理论对区域竞争力的解释性较弱。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两个基本组成,比较优势的主要贡献是造成某种差异性,如资源成本方面的差异,形成特色产品等,从而能在竞争中获得差别利益,而竞争优势强调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内生能力,特别是创新力,其在核心竞争力中的地位相对于比较优势更重要。此外,一些学者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竞争力的形成机制做了深入探讨。如纳克斯指出不发达国家或地区需求与供给两个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资本形成这一约束条件3。美国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专家弗里德曼认为:在区际不平衡发展长期趋势的基础上,可以将经济布局的空间结构划分为两个系统中心与外围两部分,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二元结构。中心地区经济效益较高,处于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或支配地位。佩鲁的增长极理论提出,经济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各个地方或部门,而是首先集中在某一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或部门,或者说,增长总是被极化。增长极的中心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或者关联效应以及极化与扩散效应带动整个经济增长。波兰经济学家萨伦巴和马利士发展了增长极理论,进而提出点轴开发理论,强调“点”与“点”之间的“轴”即交通干线的作用。以点轴开发理论为基础,网络开发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个地区形成了增长极即各类中心城市和增长轴即交通沿线,增长极和增长轴的影响不断扩大,在较大的区域内形成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网及交通、通讯网。3 基于经济学理论的区域竞争力形成机制3.1 基于区域经济学基本假定区域竞争力的形成应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其中,资源禀赋差异、集聚经济、转移成本又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区域的资源禀赋、集聚经济以及转移成本通过对区域产业发展差异性的影响,进而又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区域的比较优势及企业的竞争优势,并最终形成了一个区域自身的竞争力。当然,反过来,区域竞争力的提高也将进一步强化区域的差异性,并进而由此产生一种区域性的循环累积效应(图1)。由于区域竞争力对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来促进和培植这种优势竞争力的形成。3.2 基于系统经济学在系统时代的背景下,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是以经济系统的方式进行的。区域经济系统可看作是由区域内部各城市(经济元)及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关系所共同构成的整体。区域经济系统是一个非平衡、非线性的开放系统。非平衡使各子系统或经济元之间产生互补、重组的协作及势差的动态作用。非线性是指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增长不成比例、系统整体功能的不可加性以及与之相关的放大作用。而开放系统是指:一方面区域经济系统从外部环境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同时又向外界耗散物质、能量,并传递信息;区域内各城市间复杂的经济关系将各城市粘结成一个整体,成为区域经济系统。根据区域经济系统的特征,在应用系统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区域竞争力的来源时,应强调区域经济系统的整体概念,区域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区域经济系统内,各城市相对独立的运作中会产生各自的竞争力,称为网点竞争力;另一方面,区域系统在整体运作过程中会产生各城市独立运作所难以产生的竞争力,称为体系竞争力。由于这两者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图2)。4 区域竞争力模型设计4.1 区域竞争力研究模型简介区域研究者们对区域竞争力的内涵从不同角度进行挖掘,丰富了区域竞争力研究的内容。区域竞争力理论模型涉及区域竞争力与其各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区域竞争力研究的重点。国内外学者分别从国家、区域和城市三个不同层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成果。现将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竞争力模型归纳如表1.4.2 “轴承”模型构建目前,IMD的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是最具影响力的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其评价指标到2007年为止已增加到312项,涵盖了区域竞争力的方方面面,可以说IMD的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是最权威、最具参考价值的评价模型。但是,IMD的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所指的区域主要是以国家来界定的,多年来其模型也主要用于国家竞争力的评价,其指标的改进也是针对国家竞争力的评价。本研究所指的区域是以一个国家的行政区域划分来界定的,具体到我国就是省和直辖市。显然,国家的行政区域与国家有本质的差别,将IMD的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直接用于我国的区域竞争力评价是不合适的。波特的区域竞争力模型在学术界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波特教授的研究也给后续者的研究很多启发,但是,如前所述,这个模型是以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的,这个模型准确的说是产业竞争力模型,因此并不适用于我国的区域竞争力研究。国内学者对我国区域竞争力做了大量研究探索,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但是,在区域竞争力如何划分上我们有自己的观点。很多国内学者将区域竞争力细分为几个竞争力,如核心竞争力、辅助竞争力或者基础竞争力等等,再将这些竞争力进一步细分为若干竞争力,认为区域竞争力是这些竞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分析思路并没有错,不过还是有不妥之处。首先,对于区域竞争力到底应该划分为哪几个竞争力或者说区域竞争力是由哪几个竞争力组成的尚没有达成共识,国内学者对区域竞争力的划分方法很多,也各有道理,但始终没有统一意见,因此,区域竞争力究竟是哪些竞争力作用的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其次,将区域竞争力进一步细分为若干竞争力以后,每个竞争力都有自己的评价指标体系,仅用几个指标代替显然是不合适的,也是不全面的,每个竞争力都可以单独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因此将区域竞争力细分为若干竞争力的方法大大增加了研究的难度;最后,将各个竞争力分为核心竞争力、辅助竞争力或者环境竞争力等等,我们并不赞同这样的划分,因为这样的划分容易让人觉得各个因素是有主次的,彼此是孤立的,实际上所有因素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相互影响。本文认为,一个区域的竞争力是由这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内外贸易、产业结构、科学技术、工业水平、政府作用、基础设施、金融证券、居民素质以及环境质量10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这10个因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也没有主次之分,它们是内在紧密联系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这样的划分避免了上述所说的问题,同时也涵盖了区域竞争力评价的各个方面。10个因素通过有机整合构成了一个区域的系统结构,形成合力,对区域内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对区域外的资源产生吸引,使区域获得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具体模型见图3,我们称之为区域竞争力10因素模型,也即区域竞争力“轴承”模型。5 总结本文结合了我国区域特点突出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区域竞争力评价的“轴承”模型,使对各地区区域竞争力的影响因素选择更加全面,更加客观。利用该模型,以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分析比较区域间10因素的具体差异,找出大区域内区域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在评测区域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地方政府制定适合各自发展的区域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克服了以往研究中对区域竞争力划分主次的主观之处,以及对因素选用的局限性。该模型力求反映我国经济的发展,突出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保护、以人为本等时代主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是测评区域竞争力实践中可以借鉴的绩效考评模型。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研究.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