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学复习提纲.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 临床心理学复习提纲.精品文档. 只有符合以下标准,异常行为才能被看成精神障碍的标志: 1 这种异常行为是歪曲的心理过程所致 2 这种异常行为起因于或导致了苦恼或/和功能失调 3 这种异常行为是对特定情景的非正常反应 4 只有在个体由于对世界的歪曲认知而使其处于危险之中时,这些标准可概括四个D:偏离常模、苦恼、功能失调、危险 DSM诊断的五个轴:轴1:是否出现大多数临综合症状(包括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焦虑障碍、性障碍和进食障)轴2:是否出现稳定、长期的异常状态(包括人格障碍和学习障碍)轴3:有关个体身体健康状况的信息轴4:心理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轴5:对个体机能的整体评价 精神障碍成因的五个模型:1. 遗传模型2. 生物模型3. 心理模型4. 社会文化模式5.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生物因素:基因的构成、病毒的感染、损伤心理因素:童年的创伤、对环境事件的不良认知反应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压力、人际交往困难、社会支持缺失 行为主义治疗的基础是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基于经典条件反射的干预,主要针对包括恐怖症在内的焦虑障碍技术包括: 系统脱敏:是将患者逐步暴露在一系列刺激中,同时使其保持放松。脱敏刺激从与患者恐惧对象不太像的刺激开始,逐渐与恐惧对象越来越像。这些步骤被认为存在许多条件反射效应。倾注:是一种与系统脱敏完全相反的方法,患者直接面对最害怕的刺激,治疗师鼓励他们坚持下去,直到不再体验到任何恐惧。是基于习惯化原理。 认知技术包括:自我指导训练和认知挑战。改变认知最简单的方法是自我指导训练:用事先准备好的现实的或“解决问题”的想法,替代由压力或消极情感唤起的意识流。认知挑战:确认并挑战个体正在经历的消极设想的真实性。 人本主义治疗有几种流派,其中罗杰斯以来访者为中心的疗法最为杰出。罗杰斯认为精神障碍是偏离自我实现过程的结果,通常是体验到有条件积极关注的后果。治疗中,个体要重组自己的现实倾向。 治疗师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1. 在与访者的关系中是包容的和真诚的2. 对来访者的观点获得共情理解并就此与来访者交流3. 提供无条件积极关注 影响情绪和行为的许多关键结构位于间脑,包括丘脑、下丘脑和边缘系统 药物疗法通过提高或降低神经递质水平来影响人脑系统内部的活动。 与常见精神障碍有关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减轻抑郁, 三环抗抑郁剂减轻强迫障碍,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 多巴胺,加重精神分裂症,吩噻嗪,利血平去甲肾上腺素,减轻抑郁,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三环抗抑郁剂氨基丁酸,携带抑制信息,减轻焦虑 治疗抑郁的药物:1. 增加肾上腺素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2. 增强5羟色胺的药物:三环抗抑郁剂和SSRIs3. 百忧解 思维过程紊乱是精神分裂症最显著的特征。 神经病学基础:多巴胺过量、病毒感染、妊娠分娩并发症、母亲的压力。 广泛性焦虑障碍,简称广泛焦虑症,是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 惊恐发作,指在一段时间强烈的恐惧感和不适感,10分钟内达到高峰,并且至少出现以下症状中的四种:呼吸困难、心悸、头昏眼花或颤栗、胸闷、恶心、胳膊和手指麻痹。 强迫症,是一种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意识到它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并为此苦恼而不安,自知力完好,求治心切。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障碍,既往称为情感性精神病,是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季节性情感障碍的治疗:强光疗法是目前治疗季节性情感障碍的一种方法,它能够降低褪黑激素的浓度。 型双相障碍:患者交替出现抑郁和躁狂症状,每一种症状都会持续几周或几个月。在某些患者身上可能会出现几个躁狂或抑郁时期,其间有一段“正常”时期。一些患者在一天之内既有抑郁的经历又有躁狂的经历。 思维奔逸,又称意念飘忽,表现为联想加快,思维活动量增多并快速转变。多见于躁狂症。 思维化声和思维鸣响,病人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别人都能听到,病人体验此种声音来自心灵之中或脑内,为思维化声。体验到声音来自外界,为思维鸣响。 病理性赘述,思路障碍,患者思维活动迂回曲折,讲话罗嗦, 无意义的繁枝细节掩盖主要内容,思维速度缓慢,但不离题或离题不远,最后能达到预定的终点。 定向力:是指个体对时间、地点、人物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能力。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由明显精神因素、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导致的精神障碍。 神经衰弱,指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以精神易兴奋却又易疲劳为特征。 德国克雷丕1896年对早发性痴呆作为病理性障碍研究 心理社会因素: 1. 经济地位:社会经济基础较差的人是精神分裂症的高危人群。2. 精神分裂症基因型母亲:因为受精神分裂症基因型母亲抚养而出现的。她们给孩子的信息模糊,导致孩子行为混乱、认知失调3. 长期性的压力也会增加精神分裂症的初发几率。4. NEE家庭(高度消极情绪表达):较高水平的消极情绪表达、敌意或较多的批评,会诱发部分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再次复发 “躁狂掩饰”: 个体经历不幸事件时,会出现抑郁的情绪以及与低自尊相关的认知,或者对这些事件作出防御性反应。通过使用“躁狂掩饰”表现出正常的自尊水平。这可能是两种反应对于个体周围环境的适应性所导致的。在消极情绪不能被接受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选择躁狂来加以应对,从而保持甚至增加与重要他人的接触。然而即使存在着这种社会强化,个体也会最终无法继续坚持这些行为,而且他们的抑郁也有可能“爆发”。随后他们便转向抑郁阶段。虽然躁狂患者表面上用积极特制描述自己,隐藏在这种行为背后的是他们对自己的消极信念,即躁狂防御。 认知观点理论:A-B-C理论 A:激活事件,引起某种情感反应的事件 B:中介的认知加工,个体关于该事件的信念 C:对该事件的情感或行为反应 认知行为的解释1. 莫勒的行为模型,他的双因素模型指出:经典条件反射诱发对某种刺激的恐惧情绪,而操作条件反射则使这种恐惧得以持续。2. 贝克的认知模型,他认为具有高水平的广泛性焦虑的个体最初只是将少量的情境看作是危险的,具有威胁性的,但长此以往,个体在越来越多的情景中应用这种假设,从而引发了焦虑情绪。3. 韦尔斯的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认知模型,认为GAD的核心特征是过度焦虑。他区分出了广泛性焦虑患者的两种类型的焦虑,类焦虑的对象通常都是工作、社交、健康或者其他问题。类焦虑即“元焦虑”,是对自我焦虑的消极评价。 社交恐怖症的表现及诊断标准:表现:1. 对人恐惧(一对一)2. 对视恐惧3. 害怕在公共场所遇见陌生人或熟悉的人诊断标准:1. 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2. 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3. 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认知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的治疗直面刺激和反应阻止是对强迫症的典型行为疗法。接受该疗法的个体必须直接地面对使自己感到恐惧的刺激,通常刺激都会以逐步递增的方式呈现,帮助个体摆脱仪式化逃避行为。认知疗法同样也涉及直面恐惧刺激和反应阻止,但其具体过程因许多认知策略也到了扩展,包括挑战不适宜的观念,思想实验,行为假说检验和思维中断法等。 季节性情感障碍的病因(判断):遗传因素: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变异中,有29可归于遗传因素。褪黑激素假说:一些个体在冬天很容易使自己情绪低落是因为褪黑激素浓度增加所导致生物节律假说:褪黑激素分泌的时间影响了 SAD 的发作与持续。患者早睡早起可改善症状5羟色胺假说:5-羟色胺能控制食欲和睡眠,其浓度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心理变态的症状(看)一、感知障碍 1. 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2. 知觉障碍: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幻觉又分: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3. 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空间知觉障碍、对自身躯体结构方面的感知综合障碍二、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1. 注意障碍注意增强:主动注意的增强,过分注意他人及自己。注意涣散:主动注意减弱,注意不易集中,注意稳定性下降。 注意减退:主动注意及被动注意均减弱,注意广度缩小,稳定性显著下降。注意转换: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增强,稳定性降低,注意对象不断转换。2. 记忆障碍:遗忘: 1.心因性遗忘 2.器质性遗忘 记忆错误:1.记忆增强 2.记忆减退 3.错构 4.虚构3. 智能、自知力障碍: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后天继发性痴呆);定向力障碍;自知力障碍三、思维障碍 1. 思维联想障碍:思维迟缓、思维奔逸、思维贫乏、思维中断(思维被夺)、思维插入和思维云集、思维化声和思维鸣响、思维扩散和思维被广播、病理性赘述、强迫思维2. 思维逻辑障碍:思维松弛、破裂性思维、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3. 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嫉妒妄想、疑病妄想、影响妄想、夸大妄想 2强迫观念(强迫思维):四、情绪、情感障碍:情绪高涨、情绪低落(抑郁)、焦虑、恐惧、情感脆弱与易激惹性、情感淡漠、情感倒错、病理性激情五、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增强、减退和缺乏;违拗症;刻板动作;模仿动作;作态六、意识障碍: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嗜睡、意识混浊、意识错乱、昏迷)自我意识障碍(人格解体、交替人格、双重人格、人格转换) 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1. 思维障碍思维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精神分裂症最具有特征型的障碍思维松弛(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中断、思维涌现(强制性思维)或思维内容贫乏及病理性象征性思维。2. 情感障碍:情感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以及外界刺激不配合,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情感淡漠、迟钝、情感不协调(不恰当)及情感倒错或自笑(痴笑)3. 意志活动减退活动减少、被动、退缩,孤僻;社会适应能力差、社会功能下降;行为离奇,内向性等。病人对社交、工作和学习缺乏要求,不主动与人来往,对学习、生活和劳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行为懒散,无故不上课,不上班有些病人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如吃肥皂、昆虫、草木、喝痰盂水,或伤害自己的身体4. 幻觉(感知障碍)幻觉见于半数以上的人,有时相当顽固,特点是内容荒谬,脱离现实。最常见的是幻听(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部分病人有思维鸣想。病人思维受幻觉支配5. 妄想(思维内容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部分病人妄想非常突出。特点是:内容离奇,逻辑荒谬,发生突然涉及范围有不断扩大和泛化趋势,病人对妄想的内容多不愿主动暴露,并企图隐瞒6. 紧张综合征最明显的表现是紧张性木僵,病人缄默不动,违拗或呈被动性服从,并伴有肌张力增加。 精神分裂症的分类:1. 单纯型 较少见。青少年起病,起病缓慢,表现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活动减少,生活懒散,情感逐渐淡漠,对生活学习的兴趣愈来愈减少,对亲友表现冷淡,行为退缩,日益脱离现实生活。临床症状主要是逐渐发展的人格衰退。一般无幻觉和妄想。如有则为片断或一过性。此型自动缓解者少,治疗效果和预后差。2. 偏执型 又称妄想型,最常见的类型。在我国约占住院及流行学群体调查病人的50以上。发病年龄较晚,多在青壮年或中年。一般起病较缓慢,并出表现为敏感多疑,逐渐发展为妄想妄想内容以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最多见,其次是影响妄想和嫉妒妄想。其临床表现相对稳定,一般不伴有感知障碍,情感、意志和言语障碍及紧张症状不突出, 或情感迟钝、意志缺乏等 “阴性”症状虽也常见,但不构成主要临床相。自发缓解者少,治疗效果较好。3. 青春型较常见。此型多始发于15至25岁之间的青春期,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主要症状是言语增多,思维内容离奇,难以令人理解,思维破裂,情感改变突出,喜乐无常,表情做作,傻笑、不协调。行为幼稚、愚蠢、作鬼脸,常有兴奋冲动行为及本能意向亢进。幻觉妄想片断零乱,精神症状丰富易变。预后较差,部分病人“阴性”症状发展迅速。4. 紧张型本类型已大为减少,原因未明。一般起病急,多在青壮年期发病。主要临床表现:木僵或亚木僵状态,主要症状有言语缄默,紧张性木僵、违拗、蜡样屈曲、倔强症、被动服从和持续言语;紧张性兴奋表现为突发而短暂性剧烈的兴奋发作,无目的地砸破东西。伤人毁物,不停的在原地踏步本型可有自发缓解,治疗效果较其它型好。5. 未定型 临床上不符合上述四型,部分症状同时存在或难以分型者。并不少见,又称混合型。类型频度发病年龄起病形式症状病程发展预后偏执型paranoid 最常见中年缓慢妄想幻觉缓慢较好青春型hebephrenic 较常见青年较急 不协调症状较快较差紧张型catatonic 少见青、中年较急木僵等紧张症状较快较好单纯型simplex 少见少、青年很缓慢阴性症状很缓慢差 影响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因素提示预后良好的因素有:1. 良好病前适应能力,已婚,女性,急性起病和丰富的精神病性症状2. 情感性症状和有情感性疾病家族史,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居住于低情感表达家庭内3. 及早治疗,坚持服药。提示预后不良的因素有:1. 男性或起病年龄小或慢性起病,精神分裂症家族史,长期未治疗2. CT或MRI有大脑结构异常,儿童期较差的社会功能,儿童期智商低和/或未受良好教育。 重性抑郁的核心症状:1. 情绪低落:病人常诉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2. 兴趣缺乏:病人对各种以前喜爱的活动缺乏兴趣,如文娱、体育活动,业余爱好等3. 乐趣丧失:病人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 重性抑郁的病因(机理):1. 遗传因素:遗传对重性抑郁的影响不大,但两者有一定的关系 2. 生理机制:与抑郁的病因有关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3. 社会-文化因素:贫困人群、少数民族、女性、急性生活压力事件4. 心理动力学的解释:抑郁是爱和尊重的象征性丧失所致5. 行为主义解释:抑郁主要是由于缺乏积极的社会强化引起。6. 习得性无助:抑郁是由于个体感到对其物理、社会环境失去控制而引起的。7. 认知解释:抑郁是由于人们不能对影响他们的事件做出准确认知反应的结果8. 抑郁现实主义假说 :抑郁患者可能是“对的”,而正常人则是“错的”。他们在评价自己所处的状态方面比正常人更为准确。 神经衰弱症状:1. 衰弱症状患者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或脑力迟钝,肢体无力,困倦思睡;特别是工作稍久,即感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考困难,工作效率显著减退,即使充分休息也不足以恢复其疲劳感。2. 兴奋症状患者在阅读书报或收看电视等活动时精神容易兴奋,不由自主的回忆和联想增多,对指向性思维感到吃力,缺乏指向的思维很活跃,控制不住,这种现象在入睡前尤其明显。3. 情绪症状容易烦恼和容易激惹。烦恼的内容往往涉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感到困难重重,无法解决;自制力减弱,遇事容易激动;或烦躁易怒,对家人发脾气,事后又感到后悔,易于感伤、落泪;部分有焦虑情绪4. 紧张性疼痛常由紧张情绪引起,以紧张性头痛最常见。患者感到头重、头胀、头部紧压感,或颈部僵硬5. 睡眠障碍最常见的是入睡困难、辗转难眠,以致心情烦躁,更难入睡。其次诉述多梦、易惊醒,或感到睡眠很浅,似乎整夜都未曾入睡。还有些患者感到睡醒后疲乏不解,仍然困倦,或白天思睡,上床后又觉得脑子兴奋,难以成眠6. 其他心理生理障碍较常见的如:头昏、眼花、耳鸣、心悸、气短、消化不良或月经紊乱等心因性精神障碍 急性应激反应表现:1. 茫然状态或麻木,并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2. 自发只言片语,词句零乱不连贯,令人难以理解3. 木僵状态,自发活动明显减少4. 激越性活动过多,如兴奋、失眠、逃跑或无目的的漫游活动,并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 诊断:1. CCMD2R2. 发病前突然遭遇异乎寻常的应激生活事件,而无其他精神障碍的影响3. 症状的出现与应激源之间必须有事件上的明确联系,一般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病4. 精神运动性抑郁和精神运动性兴奋病程:短暂,一般持续几小时至一周左右治疗:心理治疗:关键帮助患者怎样有力的应付心理应激,如何发挥个人的缓冲作用,避免过大的创伤给与最好的社会支持,尽快缓解应激反应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环境治疗:尽可能离开或调整当时的环境,消除创伤性体验 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1. 闯入性记忆,创伤以闯入脑海的念头、回闪或噩梦的形式重现2. 回闪,患者处于意识分离状态,持续时间可从数秒钟到几天不等,患者仿佛又完全身临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境,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情感3. 回避,个体行为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一切可能唤醒精神创伤的事件。回避的对象包括具体的场景和情景,还包括有关的想法、感受及话题。不愿提及,避免有关的交谈4. 回避的同时还伴有心理麻木或情感麻痹,给人木然的感觉5. 唤醒,警觉水平增高,易怒,易受惊吓,难以入睡或不能安眠,做事无从专心症状标准:1. 持续性的重新体验创伤2. 持续性的回避与整体情感反应淡然、木然3. 持续性的警觉增高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1个月治疗:心理治疗:鼓励病人面对事件,表达、宣泄与创伤性事件伴随的情感,动员家属及其他社会关系的力量,强化社会支持药物治疗:各种抗抑郁药物,改善睡眠、抑郁焦虑症状,减轻闯入和回避症状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 适应障碍表现:1. 焦虑性适应障碍:神经过敏、心烦、紧张不安等为主要症状,较少见2. 抑郁心境的适应障碍;:是成年人较常见的适应性障碍,表现以明显的抑郁心境为主,眼泪汪汪、无望感、沮丧等3. 品行异常的适应性障碍:侵犯他人权力、不履行法律责任、违反社会功德,如逃学、毁坏公物、乱开汽车、打架和饮酒过量等4. 情绪和品行混合的适应性障碍5. 混合型情绪表现的适应性障碍:表现为抑郁和焦虑心境及其它情绪异常的综合症,如,某学生离开父母后,出现抑郁、矛盾、发怒和明显依赖表现6. 未分化型的适应障碍:表现为社会退缩而不伴焦虑或抑郁心境,亦有躯体不适,甚至难以进行日常工作等诊断:1. 情绪和行为异常多在应激源发生后3个月内出现2. 有明显的苦恼3. 影响社会功能4. 应激源消失后,症状不应持续存在超过6个月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精神障碍的心理学观点:一、精神分析模型:创始人:弗洛伊德强调动力因素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正常和变态人格都是意识与无意识欲望驱动或本能矛盾冲突的结果。童年创伤和潜意识是成年期各类问题的原因。治疗方法:心理动力学的观点,关注潜意识动机和冲突在寻找行为根源中的作用,重视对过去经历的分析二、行为主义模型;认为精神障碍是源自条件反射过程创始人:华生理论基础: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前提:一切行为,无论是正常的还是病态的,都是习得的核心概念:强化。有正性和负性两类。心理异常是由于不恰当的行为受到强化的结果班杜拉异常行为患者可通过观察他人的正常行为来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行为疗法:基于经典条件反射的干预,有系统脱敏和倾注两种常用方法。三、认知或认知行为模型:认为精神障碍的关键因素是不恰当的、机能失调的认知阿伦·贝克和艾伯特·埃利斯认为:是我们对事件的认知反应而非事件本身决定了情绪,而精神障碍是“不正确”或“非理性”思维的结果。所以情感障碍源于对环境事件的错误解释,从而影响我们的情绪、行为和生理状态A-B-C理论贝克把认知分为两个水平表层认知:是我们能意识到的,我们可以很方便的接近这些想法并报告出来潜层的认知:是关于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的一系列无意识的信念,也称为认知图式两种之间的关系是,认知图式影响表层认知,表层认知又会影响情感、行为和生理唤醒水平潜在的信念是在童年期发展起来的,其中的一些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认知技术:自我指导训练和认知挑战。行为策略:行为激活和行为挑战。四、人本主义模型:认为精神障碍是自我实现动机发生偏离的结果要点:1 个体的主观体验是关于个体的价值观、动机和行为意义的有效的信息来源2 行为不受过去经历或当前情景影响。个体可以独立于过去学习的历史或先天驱力的无意识影响之外而作出行为选择罗杰斯 主要内容:1、自我实现过程 2 、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 3、 无条件积极关注和有条件积极关注 马斯洛:坚信个体为了发挥人性潜能而终身奋斗,达到自我实现。主要内容:1 需要理论2 高峰体验人本主义治疗罗杰斯的“以来人为中心的疗法”:提供一个环境,使个体能确认自己的生活目标以及他们希望怎样去确定这些目标 性变态分类:1. 性身份障碍 :女性的性身份障碍、男性的性身份障碍、易性症。2. 性偏好障碍: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摩擦症、性施虐和性受虐狂、混合型性偏好障碍等。3. 性指向障碍:同性恋、双性恋。 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总是怀疑别人的可信度;将善意的行为误解为隐含的关系或威胁;怀疑他人;不愿或害怕向人倾诉。反社会型:反复的非法行为造成违反社会常规;冲动;好斗或易怒;漠视自己或他人的安全;自责感缺乏;欺骗。边缘型:担心被抛弃;自我认同混乱;空虚感;不稳定且紧张的人际关系;反复自残。强迫型:过分重视规则和细节;完美主义;喜欢储藏东西;事必躬亲;吝啬。 人格障碍具有三个要素:1. 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起病2. 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牢固和持久的适应不良3. 对本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