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专业防护装备经典.doc

    • 资源ID:17451800       资源大小:168.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专业防护装备经典.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专业防护装备经典.精品文档.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6防护技术护口罩技术要求规定口罩滤料的颗粒过滤率应不小于95。6.2.6口罩的佩戴方法6.2.6.1外科口罩佩戴方法6.2.6.1.1将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6.2.6.1.2将口罩上方带系于头顶上方。6.2.6.1.3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6.2.6.1.4根据颜面部形状,调整系带的松紧度。6.2.6.2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方法6.2.6.2.1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6.2.6.2.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6.2.6.2.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6.2.6.2.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6.2.6.2.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6.2.7注意事项6.2.7.1使用医用防护口罩或外科口罩时不要用一只手捏鼻夹,防止口罩鼻夹处形成死角漏气,降低防护效果,同时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6.2.7.2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6.2.7.3口罩潮湿后应立即更换。6.2.7.4口罩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6.2.7.5每次佩戴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6.2.7.6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佩戴方法步骤(5)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6.2.7.7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清洁与消毒。6.3防护镜、防护面罩6.3.1防护镜、防护面罩的作用医务人员为病人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佩戴防护镜或防护面罩可有效的防止病人的血液、体液等物质溅入医务人员眼睛、面部皮肤及黏膜。6.3.2防护镜、防护面罩的分类根据其形状和作用可分为防护眼镜、防护面罩。6.3.3防护镜的选择要求选择防护镜应符合(DB11/188-2003)医用防护镜技术要求中的标准,如顶焦度、棱镜度偏差、色泽、可见光透射比、抗冲击性能、耐腐蚀和消毒性能等应符合规定。防护眼镜及防护面罩应有弹性佩戴装置。6.3.4防护镜、防护面罩的应用指征6.3.4.1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6.3.4.2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人时。6.3.4.3为呼吸道传染病人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6.3.5注意事项6.3.5.1防护镜或防护面罩用后应清洁与消毒。6.3.5.2在佩戴防护镜或防护面罩前应检查防护镜是否有破损,佩戴装置是否有松懈。6.4手套6.4.1手套的作用6.4.5无菌手套戴脱方法6.4.5.1戴手套的方法6.4.5.1.1打开手套包,一手掀起口袋的开口处。6.4.5.1.2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6.4.5.1.3掀起另一只袋口,已戴着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边内面,将手套戴好。然后将手套的翻转处套在工作衣袖外面。6.4.5.2脱手套的方法6.4.5.2.1一手捏住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6.4.5.2.2用脱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清洁面(内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6.4.6注意事项6.4.6.1诊疗护理不同的病人之间必须更换手套。6.4.6.2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必须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6.4.6.3戴手套操作中,如发现手套有破损时应立即更换。6.4.6.4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6.5防护服6.5.1防护服的作用预防医务人员受到病人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的污染,同时预防病人间的感染和特殊易感病人受到感染。6.5.2防护服的分类根据制作材质的不同,防护服可分为一次性防护服和再重复使用的布制隔离衣。6.5.3防护服的选择要求选择一次性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的规定,防护服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一般棉布隔离衣应后开口,身长能超过工作服或长可及膝,清洗消毒后可重复使用。布制隔离衣最好一次性使用,但也可重复使用,穿脱方法略有不同,下面分别介绍:6.5.5.1.1穿重复使用隔离衣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使左手露出。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使右手露出,注意勿触及面部。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系好颈带。再扎好袖口。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5cm)处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捏住。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双手在背后将衣边对齐。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折叠处。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6.5.5.1.2脱重复使用隔离衣: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解开两侧袖带,将袖带塞入袖袢内,充分暴露双手,进行手消毒。解开颈后带子。右手伸入左手腕部套袖内,拉下袖子过手。用遮盖着的左手握住右手隔离衣袖子的外面,将右侧袖子拉下。双手转换渐从袖管中退出,脱下隔离衣。左手握住领子,右手将隔离衣两边对齐,若挂在污染区,污染面向外,否则污染面向里。6.5.5.1.3穿一次使用隔离衣步骤同布制隔离衣1-6及9步。可先扎袖口,衣后边缘一边压一边。6.5.5.1.4脱一次使用隔离衣同布制隔离衣1-2步。消毒双手后,解开颈后带子,双手持带将隔离衣从胸前向下拉。右手捏住左衣领内侧清洁面脱去左袖。左手捏住右侧衣领内侧下拉使右袖脱下,将隔离衣污染面向里,衣领及衣边卷至中央,放入污衣袋消毒清洗后备用。6.5.5.2一次性防护服穿脱方法6.5.5.2.1穿一次性防护服无论是联体还是分体防护服,先穿下衣,再穿上衣,然后戴好帽子,最后拉上拉锁。6.5.5.2.2脱一次性防护服脱分体防护服时应先将拉链拉开。向上提拉帽子,使头部脱离帽子。脱袖子,脱下上衣将污染面向里放入医疗废物袋。脱下衣,由上向下边脱边卷,污染面向里,脱下后放入医疗废物袋。脱联体防护服时,先将拉链拉到底。向上提拉帽子,使头部脱离帽子,脱袖子。从上向下边脱边卷。脱下衣,将污染面向里脱下后放入医疗废物袋内。6.5.6注意事项6.5.6.1穿防护服之前要检查防护服有无破损。6.5.6.2穿防护服后只限在规定区域内进行操作活动。6.5.6.3穿着防护服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6.5.6.4防护服有渗漏或破损应立即更换。6.5.6.5脱防护服时要注意避免污染。6.6鞋套6.6.1鞋套的作用:防止工作鞋、袜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物质的污染。防止污染清洁环境。6.6.2鞋套的种类:按形状可分为靴型和鞋型鞋套两类。6.6.3鞋套的选择要求: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6.6.4鞋套的应用指征6.6.4.1从清洁区进入污染区时。6.6.4.2进入重点保护区时如ICU、血液病房、烧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6.6.5注意事项6.6.5.1鞋套只在规定区域内穿,离开该区域时应将鞋套脱掉。6.6.5.2鞋套如有破损时应及时更换。6.7防水围裙6.7.1防水围裙的作用防止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浸湿、污染工作服。6.7.2防水围裙的分类根据材质围裙分为可复用的塑胶围裙及一次性防水围裙两类。6.7.3防水围裙的应用指征6.7.3.1清洗内镜、医疗器械时。6.7.3.2当可能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时。6.7.4注意事项6.7.4.1一次性防水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6.7.4.2重复使用的塑胶围裙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6.7.4.3围裙如有破损或渗透应及时更换。6.8帽子6.8.1帽子的作用6.8.1.1预防医务人员受到感染性物质污染。6.8.1.2预防微生物通过头发上的灰尘、头皮屑等途径污染环境和物体表面。6.8.2帽子的分类根据制作材质的不同,帽子可分为一次性帽子及布类帽子两类。6.8.3帽子的应用指征6.8.3.1进入洁净环境前。6.8.3.2进行无菌操作时。6.8.3.2接触病人时。6.8.3.3进行诊疗技术操作时。6.8.4注意事项6.8.4.1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与清洁。6.8.4.2如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6.8.4.3一次性帽子不得重复使用。7.隔离技术隔离技术是预防微生物在病人、医务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正确的隔离技术对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宿主,预防感染性疾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7.1标准预防7.1.1标准预防的概念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病人使用的一种预防,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粘膜与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既要防止病人将疾病传染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医务人员将疾病传染给病人,强调双向防护。7.1.2标准预防的具体方法与措施标准预防适用于所有病人的诊断、治疗、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当医务人员每一次进行可能与污染物接触时,必须戴手套,有可能污染其它部位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标准预防的措施主要包括:7.1.2.1手卫生7.1.2.2戴手套7.1.2.3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7.1.2.4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7.1.2.5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7.1.2.5.1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规定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7.1.2.5.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防止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7.1.2.5.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7.1.2.5.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集中处理(按医疗废物管理)。7.1.2. 6急救场所可能出现呼吸骤停等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7.1.2.7医疗废物应按医疗废物处置SOP进行处理。7.1.2.8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7.1.2.8.1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7.1.2.8.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7.1.2.8.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消毒、清洗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7.1.2.8.4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消毒、清洗,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7.2隔离预防方式7.2.1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病人,在进行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隔离预防。7.2.1.1病人的隔离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安置于一室;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病人和环境表面的污染。7.2.1.2防护隔离进入隔离病室接触病人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隔离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7.2.2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水痘、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热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要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要采用以下隔离措施:7.2.2.1病人的隔离:病人应单间安置,加强通风;无条件时,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尽快转送有条件收治的传染病院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当病人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限制传染病人的活动范围;做好空气的消毒。7.2.2.2防护隔离医务人员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人房间时,应戴帽子、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当接触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7.2.3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病毒性腮腺炎、脑膜炎等疾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隔离预防。7.2. 3.1病人的隔离可疑传染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无条件时相同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可同室安置;不同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应分开安置;减少病人的活动范围,减少转运,当必须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病人病情容许适应佩戴口罩;病人之间、病人与探视者之间相隔空间在1米以上,加强通风,空气不需特殊的处理。7.2. 3.2防护隔离与病人近距离(1米以内)接触,需佩戴帽子与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当接触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7.3常见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发现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7.4特殊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隔离特殊呼吸道传染病指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的防护隔离。7.4.1医务人员防护7.4.1.1防护的基本原则7.4.1.1.1医务人员未经培训不得进入传染病区工作。7.4.1.1.2正确掌握洗手与手消毒方法。7.4.1.1.3正确掌握穿脱隔离衣、戴口罩、帽子等防护用具。7.4.1.1.4严格按隔离防护规定着装。不同区域应穿不同服装,且服装颜色应有区别或有明显标志。7.4.1.2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戴程序进入传染病区应穿防护服(内层)、隔离衣(外层)、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镜、手套、胶靴、鞋套。严格执行“三区”着装要求。7.4.1.2.1穿戴防护用品程序:清洁区进入半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纱布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穿防护服(在隔离病区可先穿工作衣裤或刷手服,再穿防护服)换工作鞋袜后-进入半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半污染区进入污染区:加戴一次性帽子戴防护镜戴外科口罩者穿隔离衣戴手套换胶靴套靴套进入污染区。在为病人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病人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或飞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带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7.4.1.2.2脱防护用品程序: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从污染区进入半污染区前):必须消毒双手摘防护镜摘外科口罩摘一次性帽子脱隔离衣脱靴套手套等物品,分别放置专用污物容器内再次进行手清洁和消毒半污染区。离开半污染区(从半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清洁、消毒双手脱防护服摘纱布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帽子脱胶靴清洗和消毒双手后进入浴室卫生通过。更衣离开清洁区。7.4.1.2.3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医用防护口罩可持续应用6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及时更换;戴眼镜的医务人员在离开隔离区前应进行眼镜的消毒;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人时,隔离衣可连续应用,接触疑似病人必须一人一用一更换,当被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及时更换。7.4.2预防要求7.4.2.1在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正确掌握消毒、隔离的要求、方法和技能。7.4.2.2在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每日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7.4.2.3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区域划分的流程,按程序做好个人防护方可进入病区,下班前必须进行卫生通过后,才能离开隔离区。7.4.3传染病区的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依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注意事项

    本文(专业防护装备经典.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