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精品文档.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赵万哲(河南省南理工学院外语系, 473006)摘要:本文探讨了习语的文化内涵及相应的翻译技巧。指出习语的翻译要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矛盾,在充分认识理解习语的形象,喻义,修辞的基础上,体现出民族特色,达到最佳文化交流的效果。关键词:习语 翻译 文化内涵习语,也称习惯用语 (the idiomatic phrases), 它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的词组,短语和短句。习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不同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以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 即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因此,习语的翻译要同时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不仅要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喻义,修辞,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程度的文化交流。1 在翻译中使用归化法处理文化和语言的相通性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当代,不同国家民族的生活和思想观念都有相似之处。有时一种语言和另一种语言中类似的成语和词组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结构上几乎完全一致,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与语言之间的相通性。就英汉两种语言而言,表达方法不谋而合之处就很多,例如,“as light as a feather”轻如鸿毛,“an eye for an eye , a tooth for a tooth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to sit on pinsand needles”如坐针毡,“burn ones boats”破釜沉舟,“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石双鸟,“All the rivers run into the sea, yet the sea is not full ”百川归海而海不盈,等等,我们都可以用归化法,根据其字面意思找到在另一语言中相似或相近的对等习语,比如中文中的“雨后春笋”因英国不产笋,故可借用英语短语like mushroom ,“隔墙有耳”可译为 walls have ears ,“杀鸡取卵”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 ,“红运” good luck,“爱屋及乌”love me , love my dog ,“旁敲侧击 beating around the bush等。2 在翻译中使用异化法处理习语内涵的文化差异性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并受文化的制约,一旦语言进入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习语的涵义是指词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涵义,文化的渊源不同,该习语承载的文化涵义也有所不同,在特定的语境中将产生特殊的含义,因此这些习语的翻译实际上就是把原语的“形”和“神” 在译语中原汁原味地体现出来,即传达原习语的真正文化意境,翻译中的异化法就是把一种文化及语言中的信息以近乎保持其本来面目的方式贡献给另一种文化及语言,不仅为后者带来了全新的成分,而且有利于两种异质文化和语言的相互交流和渗透,促进它们之间的融合。(1) 民族心理差异的影响使习语翻译中的异化法成为必然。不同的民族文化必然导致形成不同的民族心理,这种民族心理的差异给跨文化交际和语言翻译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因此在翻译时要考虑文化背景,维妙维肖地传递真实的信息。如,John can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有人将此句译为“约翰为人可靠.他不吃鱼,还玩游戏”。 从字面上看,译具与原文形式对应,词义贴切,但由于译者缺乏文化意识,仅译出句子的表层语义。原来在英国历史上新旧宗教派别之间斗争十分激烈,旧教规定在斋日止许吃鱼,以表示皈仪新教,忠于新教。所以“to eat no fish”译为“忠心耿耿”,“to play the game ”原是游戏比赛术语,表示按规则进行比赛,转义为“光明正大”,“为人正直”,因此正确译文为: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张培基)又如,“paint the lily”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在西方人的心目中 “lily”(百合花)是“清白”与“贞洁”的象征,因此给百合花再粉饰抹彩当然看作是徒劳无益,多此一举。“a black sheep”害群之马,在西方牧羊人眼里,全身张着纯白羊毛的白羊能卖出好价钱,而毛色混杂特别是黑羊难卖好价,因而牧羊人不喜欢黑羊,由此a black sheep便引申为a disgrace to the famoly or community(对家庭或团体带来耻辱的成员),现常用来喻指“家庭中的不孝之子,集体中的败类。(2)用异化法翻译带有异域感情的习语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种动植物赋予不同的情感和喻义。中国人把老虎看作是“百兽之王“,而英美人则把狮子看作是“百兽之王”。动植物比喻词语是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他有所反映的翻译语言依赖于对英汉文化的理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被认为是幸福的象征,因为“红蝠”喻“洪福”谐音,与其相关的词汇有“五福齐天”洪福齐天“等,而在西方的传说中,蝙蝠是一种丑陋,邪恶的动物,含bat有的成语as blind as bat和as good as bat等,在翻译这两个词语时,既要了解蝙蝠所具有的贬义,还要知道蝙蝠喜欢在夜间空中飞翔,故这两个习语分别是“有眼无珠”,和“健步如飞”。” a feather in your cap”,此习语流行于美洲第安人中的一种风俗:每杀死一个敌人就在头饰或帽子上加插一根羽毛,以此来显示战绩与荣誉,因此我们把它译成:“值得荣耀的事,荣誉”,体现了原语的本来风貌。同样在汉译英中,我们也使用异化法突出文化差异带来的渗透性。比如说,”望子成龙“我们就不能简单的译成hope the son to become a dragon。在西方神话中龙是一种形似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巴的凶残怪物,故在西方人的眼里,龙是凶恶的象征,因此该句应译为hope the son to become something,这样才能真实的传达其含义。3. 在翻译中不可忽视传播异族文化,加强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趋同必然首先反映在语言的融合趋势上,通过译介新词术语术语,介绍和传播异族文化;通过这些新词术语的长期而广泛的流行与使用,逐渐融入本族语言的词汇中,从而成为本族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从上个世纪末到现在的百余年里,中西文化交流更加频繁,通过语言翻译的渠道,大量西方文化的信息渗透到中国文化和汉语中,大大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和汉语的表现力,并且也直接影响了人们观念的更新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所熟知的有crocodile tears “鳄鱼的眼泪”,to meet ones waterloo “遭遇滑铁炉”,watergate “水门事件”,Uncle Tom “逆来顺受的人”,white pollution “白色污染”,on-line shopping “网上购物”,fast food“快餐”,information super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green food“绿色食品”,Vitamin 维他命”,card show“卡秀”as American as an apple “典型的美国货”等等。从目前中西文化影响的力量对比来看,西方文化特别是英语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明显大于中华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文化的影响力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物质文明的程度,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中华文化同样不可避免的对西方文化产生影响,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词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在英语词汇中,Chinese delicacy中华美食,Chinese chaofan中国炒饭,Taoism道教,to lose face丢脸,A small boat turns easily船小好掉头,Her beauty was such as to overthrow cities and ruin states.倾国倾城,Chinese kungfu中国功夫,kowtow叩头等已作为正式词汇而成为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中西文化处于不断的相互影响,渗透和趋同过程中,入世后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渗透和趋同的广度和深度还会进一步扩展和延伸,而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是传播外来知识的重要渠道,尤其是习语的翻译更是蕴含着独特的民族内涵,因此有效地提高译文的质量,促进跨文化的交流任重而道远。参考书目:张培基 习语汉译英研究 商务印书馆王佐良 翻译中的文化比较 湖北教育出版社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谈谭惠娟从文化的差异与渗透看翻译的异化与归化中国翻译,1999第1期刘力 从文化角度看语言教学 外国语言研究1998范东生 文化的不同层次与翻译 中国翻译1991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