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精品文档.课时课题:第四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二节 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描述人的染色体组成和传递规律。 (重、难点)、能够解释人类性别决定的原理。 (重、难点) 2能力目标 、通过模拟人类的性别决定过程、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认同男女性别比例合理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遗传的物质基础一节的基础上,从染色体层次描述了遗传物质的传递及性别控制的机理。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利用染色体的传递规律,解释人类性别决定的原因。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确立本节应用“激趣探究”教学模式:首先给学生出示两幅对比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信息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勾起探究的欲望,然后采取任务驱动模式,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中提供的图片、资料(或课件中出示的图片、资料)仔细观察,将抽象的理论结合动画、图示直观体现给学生,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对设计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小组讨论、自学教材,经主动探究得出科学的结论,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更好的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道理,有效地突破重、难点。然后通过联系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讨论社会中男女比例状况,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社会原因,进一步对国家有关政策加深认识和理解。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准备探究活动材料(红色纸袋10只、白色纸袋10只、黑色围棋子300枚、白色围棋子100枚);学生课前进行相关预习工作。教学过程: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4分钟1、遗传的控制中心是什么?2、什么是染色体?它在体细胞内的存在有何特点?3、染色体的主要化学组成包括哪几部分?4、尝试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认真思考后独立回答问题。 及时巩固复习,进一步强化落实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分钟1、展示对比图片:你们能够区分图片中人物的性别吗?2、我国权威的运动医学专家陈佩杰教授:判定一个人的性别,不能依靠肉眼下结论,目前最权威的科学手段是染色体检测。问:人类的染色体具有怎样奥秘?它又是怎样决定一个人的性别的呢?仔细观察、对比图片中人物的外貌特点,试图猜出其性别。识记、了解思考美国人42岁的克里斯·蒂娜·布鲁斯变性前后的对比图片,(布鲁斯将参加今年的全美经典女子组健美赛,引起了女子组其他健美运动员的强烈反对。)引发学生对于如何界定性别的问题的思考兴趣。展示目标2分钟引导学生自读目标,了解本节内容的主要知识点。自读学习目标,了解本节内容的知识点。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一)3分钟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77页“人类染色体的传递”部分以及观察图4.4-5人的染色体图谱后,完成下列问题:1、数目:人的体细胞中有 对染色体。2、种类:(1)常染色体:和性别无关的染色体,有 对。(2)性染色体:决定个体性别的染色体,有 对。女性的性染色体用 表示,男性的性染色体用 表示。3、结合人的染色体图谱,想一想: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在形态、数目等方面有何异同点? 男性:22对+XY 女性:22对+XX按要求独立自学思考并回答问题。23221 XXXY同:形态相似 ,数目相同;异:各自的一对性染色体大小、结构存在差异。通过自学,独立掌握人体染色体的组成,初步分析男女体细胞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大胆猜想1分钟指导学生回忆人的生殖过程,推测下一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多少?子代 对受精卵 对精子 母亲23对父亲23对卵细胞 学生分析、交流。(重点解释原因)由学生的大胆猜想,引入学习的下一个阶段自主学习 (二)4分钟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78页上半部分及观察图4.4-6染色体传递过程,完成下列问题:1、在人的生殖过程中,经过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使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2、人的体细胞含有 对染色体,所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内含有 条染色体,通过 ,精子细胞核和卵细胞细胞核融合在一起,受精卵中染色体是 对,其中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 ,一条来自 。3、人类的遗传通过 在亲代与后代之间的传递实现的。4、小结:若用“N”来表示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那么体细胞、精子、卵细胞、受精卵、成熟的红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为: 、 、 、 、 。1、快速阅读教材,结合教材及课件展示,独立完成:2、观看动画展示: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原先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彼此分开,分别进入到两个生殖细胞中) 。2N N N 2N 0 1、结合问题自学教材,提高了学生自学的效率。 2、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可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3、通过小结,强化了学生对于染色体数目在人体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的了解。合作探究(一)3分钟(一)染色体的传递过程(1)结合下图,大家讨论后回答:人类的染色体是如何实现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的?23对父亲23对23条23条子女23对精子卵细胞受精卵母亲23对2、在生物进行有性生殖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要减少一半,你认为有什么意义?结合前面的学习,讨论后完成图示。使后代和亲代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一致,维持了遗传信息的相对稳定。通过图示,直观展示染色体的传递规律,使抽象的道理直观明了的展示给学生,有助于突破难点。自主学习(三)4分钟指导阅读教材第78-80页中除探究活动以外的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生殖细胞的种类(1)卵细胞有 种,染色体组成为: 。(2)精子有 种,染色体组成为 和 ,并且数量是 的。2、性别的决定(1)当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_,将来发育成_。(2)当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_,将来发育成_。(3)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_的,因此生男生女的机会也是_的。(4)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性别也是由_决定的。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件的动画展示:精子、卵细胞形成时染色体的变化,同时也展示出了精子、卵细胞分别只有两种、一种。 提出问题:一对夫妇所生的孩子中,男孩女孩的比例会是怎样的呢?怎样来证明这个问题呢?快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各问题:122条+X222条+X 22条+Y相等22对+XX 女孩22对+XY 男孩均等 均等染色体上的基因学生大胆猜想男孩女孩的比例情况。通过自学,以教材为依托,既快速掌握了基础知识,又突出了本节的重点,有助于理解难点。引导出利用探究活动来说明问题。合作探究(二)6分钟探究活动: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提出问题】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吗?【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材料用具:红色纸袋、白色纸袋、黑色围棋子、白色围棋子方法步骤:(1)取一红色纸袋,表示“母亲”;取一白色纸袋,表示“父亲”。(2)在红色纸袋内装入20枚黑色围棋子;在白色纸袋内装入黑色、白色围棋子各10枚,并混合均匀。其中黑色围棋子代表X染色体,白色围棋子代表Y染色体。(3)分别从两袋中各取一枚棋子,如果颜色相同表示所生“孩子”为“女孩”(XX),如果颜色不同表示所生“孩子”为“男孩”(XY)。(4)重复10次,均做好记录。活动规则:(1)小组成员做好分工:1号同学负责红色“母亲”袋; 2号同学负责白色“父亲”袋; 3号同学负责从两袋中随机抓取; 4号同学负责做好记录。(2)将取出的棋子还要放回原处,并混合均匀。(3)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棋子(抓取时不能看到棋子)。(4)活动要严肃认真。【实施计划】按照计划,分组按步骤完成探究活动,并将探究的结果进行统计整理。小组结果统计表(依次在对应结果处打“”)次数12345678910总数男女【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汇总各小组的结果后,进行统计分析。全班各小组数据统计表(把各小组统计的结果填入下表)你们小组的探究结果与全班的结果是否一致?怎样做才能使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组数12345678910总数比例男孩女孩教师指导:明确探究的六个环节,自己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熟悉各器材代表的含义;应为随机抓取,抓取前应把棋子混合均匀;认真分析小组结果和全班汇总的结果。(2)课件动画展示:性别决定过程观察性别决定示意图,讨论并回答。 亲代 母亲() 父亲() 生殖细胞 卵细胞 精子 受精卵 子代(性别) 女性 男性结论:生男生女由父母共同决定,但以父方为主,而且机会均等。思考:有一对夫妇生了一个男孩,孩子的性别是在什么时候决定的?如果再生一个孩子,一定是男孩吗?比例有多大?学生1:性别决定在精卵结合时; 学生2:可能是男孩也可能是女孩。几率是50。师生共同归纳:生男生女是随机的,而且机会是均等的。通过模拟人类的性别决定过程、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使学生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通过对性别决定过程图解的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能够从现象到本质, 从感性到理性更好的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道理。使学生在游戏的乐趣中即可突破知识的重难点。直观的掌握生男生女的科学道理,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补充小资料2分钟问:既然性染色体决定了性别,那么人的性别是由整条性染色体控制的吗?补充小资料:1990年,一位英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Y染色体上只有一小段DNA是决定雄性性别的,也就是一个基因。1992年,他进一步证明了这个基因决定睾丸的形成。近年来,科学家发现Y染色体上还有3个基因,决定精子的产生和成熟。认真思考通过资料了解到:性别最终也是由基因控制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基因决定了生物的性状。为第三节“性状的遗传”的学习做下了良好铺垫。学以致用3分钟我国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如何呢?2011-04-28 11:19:49来源: 新华网(广州)新华网快讯: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说,这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例118.06(以女婴为100),比2000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但比2005年下降。国际公认的正常值为102至107。 思考: 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男女比例失调会有什么危害?点拨:(1)我国有重男轻女的传统;有养儿防老的传统意识;我国目前的养老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使老有所养等。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计划生育政策的加强,禁止胎儿性别鉴定,禁止终止妊娠等措施的执行,高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现象已经有所下降。(2)依现在的比例看,20年后我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意味着平均每5个适龄男性中将有1个无法成家的尴尬局面。认真阅读资料,分析当前社会中男女比例偏高的原因,举例说出身边重男轻女的事例,思考男女比例失调可能带来的危害有哪些?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清醒的认识到男女比例合理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对国家有关政策加深认识和理解。展示提 升3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掌握了- 鼓励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大胆的展示自己,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标检测8分钟当堂达标检测1、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有23对,其中 22对, 1对,女性的性染色体用_表示,男性的性染色体用_表示。2、人类的遗传是通过_在亲代与后代之间的传递实现的。3、生殖细胞中, 卵细胞有 种,染色体组成为 ;精子有两种,染色体组成为 和 ,两种精子的数量是 的。4、性别决定:(1)当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_ _,将来发育成_ _。(2)当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_,将来发育成_。(3)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_的,因此生男生女的机会也是_的。(4)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性别也是由_决定的。5、自然状态下,生男孩和生女孩的机率是 ( )A.生男的机率大,生女的机率小 B.生男生女的机率均等C.生男、生女的机率不相等D.生男的机率小,生女的机率大6、人的肌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由此可知女性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 )A.23对 B.46条 C.23条 D.因人而异7、人的性别决定是在( )。A.胎儿出生时 B.胎儿发育时C.形成受精卵时 D.受精卵分裂时8、自然状态下,一对夫妇每胎生育男孩的可能性始终为( )A.25 B.50 C.75 D.难以确定9、性别最终决定于( )。A.细胞核 B.染色体 C.细胞质 D.染色体上决定性别的基因10、一位孕妇已经有了一个女儿,她听说吃换胎药可以改变腹中胎儿的性别,你认为有道理吗?她若再生一胎一定为男孩吗?11、下图为人体的染色体图,观察后完成下列问题:(1)A人的性别是 ,依据是 。B人的性别是 ,依据是 。(2)在女性的卵细胞中和男性的精子中各含有 条染色体。男性有 种精子,女性有 种卵细胞。(3)人体的体细胞内含有 对染色体,而且每一对都有一条来自 ,一条来自 。12.下图表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回答:(1)a、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他们的染色体数均为_条。(2)A表示父母分别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生殖细胞c、d分别叫做_、_,他们的染色体数均为_、_条,比a、b减少了_。(3)B过程为_。形成的e细胞叫_,它的染色体数为_对,又恢复到与细胞_一样的数量。(4)C过程叫_。f细胞是女儿的_细胞,其染色体数为_条,此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_,一条来自_。由此看出,人类上下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_的,后代个体具有_的遗传物质。注:A类:完成1、2、 3、4题;B类:完成1-9题;C类:完成5-12题。课下作业:A类:生物助学81、82页当堂达标1-4题; B类:生物助学81、82页当堂达标1-5题; C类:生物助学81、82页当堂达标1-5题;85、86页周末自测1、3、4、8、15题。1、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所属的各问题,然后及时进行小组间的纠正和反馈;3、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板书设计:第二节 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一)人类染色体的传递 常染色体22对1、染色体的组成 男性XY 性染色体1对 女性XX2、染色体的传递 亲代 父亲( 23 对染色体) 母亲( 23 对染色体) 生殖细胞 精子( 23 条染色体) 卵细胞( 23 条染色体) 受精卵( 23 对染色体) 子代 ( 23 对染色体)(二)、人类的性别决定亲代 母亲() 父亲()生殖细胞 卵细胞 精子 受精卵 子代(性别) 女性 男性小结:生男生女是随机的,而且机会是均等的。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核心的理念, 在创设氛围情景的前题下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思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体现在: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本节课首先通过图片展示:如何判断一个人的性别?结合目标的展示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2、体现了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通过三个环节的自主学习,在相关导学题目的引领下,使学生能够快速了解、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3、使抽象的理论转变为直观的展示。通过动画演示等手段,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有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4、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按照正确的要求齐心协力的动手操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意识,开发与唤醒了每个学生的潜能,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还有助于养成科学的认知态度;5、体现了活用课程资源的理念。教学中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适当添加有代表性的图片、动画资源、最新信息资料等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核心知识理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授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对于探究数据的处理,由各小组直接写到黑板上,直观明了效果好。 但统计的次数较少,结果可能会有较大偏差;因此还应进一步引导学生科学的对待统计数据;2、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环节较多,时间较紧张;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时完成探究(二)的活动,大胆放开学生通过自学即可学会的知识,将会给整节课堂争取更多的灵活性。3、整堂课的课堂气氛若是调动的再活跃些,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课堂效果会更好些;4、对于学生的评价再积极客观些,不要只看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要更多的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角度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