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练习题.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企业所得税练习题.精品文档.企业所得税练习题.txt吃吧吃吧不是罪,再胖的人也有权利去增肥!苗条背后其实是憔悴,爱你的人不会在乎你的腰围!尝尝阔别已久美食的滋味,就算撑死也是一种美!减肥最可怕的不是饥饿,而是你明明不饿但总觉得非得吃点什么才踏实。企业所得税练习题 - 奇公斋主的日志 - 网易博客网易首页 网易博客 博客首页 博客拍拍 精美风格 博客圈子 博客活动 娱乐中心 博客话题 找 朋 友 博客复制 手机博客 短信写博 意见反馈 更多>> 搜 索 登录 | 注册 奇公斋欢迎您的光临!抱琴倚松醉 聆风驾鹤游 奇公斋主恭祝您天天快乐!你乐我乐大家乐! 导航 首页 日志 相册 音乐 收藏 博友 关于我 日志 奇公斋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有很多缺点,但更多的是优点,跟我交朋友,应该不会错噢。 加博友 关注他 最新日志 【方言】泰州方言中的语言艺【历史】坡子街、望海楼的由【散文】魂牵梦绕的“税务桥【怀旧经典】探访胡总书记旧艳色 图【关注重点工程】交通、规划推荐日志相关日志 三项经费扣除细节有变化 消费税练习题 企业所得税练习题 业务学习 2009-03-09 13:23:45 阅读2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企业所得税练习题1. 某股份有限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2年度的企业账面反映1-12月份会计利润总额 600万元。已按 33% 的所得税率提取并缴纳企业所得税198万元。 通过该公司全年有关账证资料的审查,发现以下问题: 1)本年度营业外支出账户列支金额15600元, 其中,因未按约定履行合同支付给外单位的违约金5000元,税收滞纳金及罚款6000元。 2)管理费用中列支本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 200万元,已知上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为150万元。 已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并获准在当年度实现的所得额中抵扣。 3)本年度为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购置测试仪器一台,原价85000元,已提折旧4000元。 已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并获准在一次性扣除。 4)本公司下属非独立核算的电器经营部,其收入、成本和费用由公司在“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支出”科目中统一核算。对经营部的存货核算,该公司一直采用先进先出法,由于物价持续上涨,企业从2002年1月1日起自行改用后进先出法。2002年1月1日存货的价值为250 万元,公司购入存货实际成本为1800万元,2002年12月31日按后进先出法计算确定的存货价值为220万元。 经重新计算,按先进先出法计算的2002年12月31日的存货价值为450 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计算本年度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额。 2. 某公司2003年1-6 月份会计利润总额12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通过审查该公司有关账证资料,发现如下问题: 1)6月份对办公用房进行修理,修理费用总额为 20万元,在管理费用中一次性摊销。该办公用房账面原价80万元,估计残值4万元,会计折旧年限20年, 已使用12年(包括本年度),剩余折旧年限8年,已提折旧45.6万元。 2)2月1日,因缺少流动资金,从关联方企业取得借款300万元,期限三年,年息12%,2-6月份"财务费用"科目列支关联方借款利息15万元。该公司实收资本总额500万元,金融部门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为7.2%。 3)4月1日,从工商银行取得贷款400万元, 公司将这部分贷款直接用于投资于甲公司,以获取甲公司 25%的股权。4-6月份财务费用科目列支这部分借款利息7.2万元。 要求:假设该公司本年度尚未预交所得税,税务机关要求该公司上半年的所得税按实际经营情况预缴。请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计算该公司应预缴的所得税额。 3. 某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度的企业账面反映1-12月份会计利润总额600 万元。本年度已预缴企业所得税198万元。 通过审查该公司全年的有关账证资料,发现如下问题: 1)营业费用中列支广告费250万元,宣传费21万元。 2)管理费用中列支业务招待费55.5万元。 3)2月3日,给本公司生产一线职工发放工作服、手套等劳保用品,在“应付福利费”科目列支,金额18万元。(劳动保护支出没有超标) 4)其他资料:该公司112月份主营业务收入90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1000万元,营业外收入300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计算该公司2002年度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 4. 某企业2002年度,境内总机构的应纳税所得额为400万元(所得税税率33%),其设在A国分支机构应纳税所得额为 200万元,其中生产经营所得160万元,A国税率40%,利息和特许权使用费40万元,A国税率20%,境外所得均已按规定交了所得税。计算该企业当年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 5. 某企业因经营不善,严重亏损,于2002年4月底宣布破产,实施解散清算。经过清算,该企业存货变现损益1000万元,清算资产盘盈150万元,应付未付职工工资200万元,偿还负债收入400万元,发生清算费用30万元,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120万元,企业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试计算该企业清算时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6. 某机械公司2005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中利润为20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也为2000万元。但据了解,该公司当年实发工资总额为 1000万元,并据此计提了职工福利费、职工工会经费、职工教育费用 175万元。而该公司当年未实行“工效挂钩”办法,全年平均职工人数为1000人,当地规定的计税工资标准为 800元/月.人。问:该公司当年应纳多少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税率33%) 7.某股份有限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5年度的企业账面反映1-12月 份会计利润总额 600万元。已按 33% 的所得税率提取并缴纳企业所得税198 万元。 通过该公司全年有关账证资料的审查,发现以下问题: 1)本年度营业外支出账户列支金额15600元, 其中,因未按约定履行合同支付给外单位的违约金5000元,税收滞纳金及罚款6000元。 2)管理费用中列支本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 200万元,已知上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为150万元。 已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并获准在当年度实现的所得额中抵扣。 3)本年度为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购置测试仪器一台,原价85000元,已提折旧4000元。 已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并获准在一次性扣除。 4)本公司下属非独立核算的电器经营部,其收入、成本和费用由公司在“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支出”科目中统一核算。对经营部的存货核算,该公司一直采用先进先出法,由于物价持续上涨,企业从2005年1月1日起自行改用后进先出法。2005年1月1日存货的价值为250 万元,公司购入存货实际成本为1800万元,2005年12月31日按后进先出法计算确定的存货价值为220万元。 经重新计算,按先进先出法计算的2005年12月31日的存货价值为450 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计算2005年度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额。 8.某企业因经营不善,严重亏损,于2005年4月底宣布破产,实施解散清算。经过清算,该企业存货变现损益1000万元,清算资产盘盈150万元,应付未付职工工资200万元,偿还负债收入400万元,发生清算费用30万元,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120万元,企业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试计算该企业清算时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9. A公司2004年以500万元向B公司投资入股,取得B公司20%的股权。2005年12月A公司将股权转让,收到B公司的转让支付额620万元,其中含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68万元。A公司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B公司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计算A公司收到的转让支付额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10. 某企业为一般纳税人,适用33%的所得税率。2006年1月,该企业会计人员计算企业2005年应纳税所得额为240万元。会计科长在审核时发现会计人员计算企业2005年应纳税所得额时漏记如下业务,且尚未进行账务处理:2005年12月企业发生一场大火,烧毁一批原材料和一台在用机器设备;该批原材料进价(不含税)为30万元,进项税额5.1万元;该机器设备账面净值为38万元,变价现金收入0.5万元。上述事项经税务机关审核,准予扣除,该企业据此进行了账务处理。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计算该企业2004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11.宏阳公司是一联营企业,该公司2002年从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82万元,该企业适用的税率为18%,投资方企业适用的税率为27%。 要求: (1)计算该公司从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应予以扣除的税收额; (2)计算该公司应当补缴的所得税税款。 12. 某公司2005年1-6 月份会计利润总额12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通过审查该公司有关账证资料,发现如下问题: 1)6月份对办公用房进行修理,修理费用总额为 20万元,在管理费用中一次性摊销。该办公用房账面原价80万元,估计残值4万元,会计折旧年限20年, 已使用12年(包括本年度),剩余折旧年限8年,已提折旧45.6万元。 2)2月1日,因缺少流动资金,从关联方企业取得借款300万元,期限三年,年息12%,2-6月份"财务费用"科目列支关联方借款利息15万元。该公司实收资本总额500万元,金融部门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为7.2%。 3)4月1日,从工商银行取得贷款400万元, 公司将这部分贷款直接用于投资于甲公司,以获取甲公司 25%的股权。4-6月份财务费用科目列支这部分借款利息7.2万元。 要求:假设该公司本年度尚未预交所得税,税务机关要求该公司上半年的所得税按实际经营情况预缴。请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计算该公司应预缴的所得税额。 13. 某机械公司2002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中利润为20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也为2000万元。但据了解,该公司当年实发工资总额为 1000万元,并据此计提了职工福利费、职工工会经费、职工教育费用 175万元。而该公司当年未实行“工效挂钩”办法,全年平均职工人数为1000人,当地规定的计税工资标准为 800元/月.人。问:该公司当年应纳多少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税率33%) 14. 某股份有限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2年度的企业账面反映1-12月份会计利润总额 600万元。已按 33% 的所得税率提取并缴纳企业所得税198万元。 通过该公司全年有关账证资料的审查,发现以下问题: 1)本年度营业外支出账户列支金额15600元, 其中,因未按约定履行合同支付给外单位的违约金5000元,税收滞纳金及罚款6000元。 2)管理费用中列支本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 200万元,已知上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为150万元。 已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并获准在当年度实现的所得额中抵扣。 3)本年度为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购置测试仪器一台,原价85000元,已提折旧4000元。 已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并获准在一次性扣除。 4)本公司下属非独立核算的电器经营部,其收入、成本和费用由公司在“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支出”科目中统一核算。对经营部的存货核算,该公司一直采用先进先出法,由于物价持续上涨,企业从2002年1月1日起自行改用后进先出法。2002年1月1日存货的价值为250 万元,公司购入存货实际成本为1800万元,2002年12月31日按后进先出法计算确定的存货价值为220万元。 经重新计算,按先进先出法计算的2002年12月31日的存货价值为450 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计算本年度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额。 15. 某公司2003年1-6 月份会计利润总额12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通过审查该公司有关账证资料,发现如下问题: 1)6月份对办公用房进行修理,修理费用总额为 20万元,在管理费用中一次性摊销。该办公用房账面原价80万元,估计残值4万元,会计折旧年限20年, 已使用12年(包括本年度),剩余折旧年限8年,已提折旧45.6万元。 2)2月1日,因缺少流动资金,从关联方企业取得借款300万元,期限三年,年息12%,2-6月份"财务费用"科目列支关联方借款利息15万元。该公司实收资本总额500万元,金融部门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为7.2%。 3)4月1日,从工商银行取得贷款400万元, 公司将这部分贷款直接用于投资于甲公司,以获取甲公司 25%的股权。4-6月份财务费用科目列支这部分借款利息7.2万元。 要求:假设该公司本年度尚未预交所得税,税务机关要求该公司上半年的所得税按实际经营情况预缴。请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计算该公司应预缴的所得税额。 16. 某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度的企业账面反映1-12月份会计利润总额600 万元。本年度已预缴企业所得税198万元。 通过审查该公司全年的有关账证资料,发现如下问题: 1)营业费用中列支广告费250万元,宣传费21万元。 2)管理费用中列支业务招待费55.5万元。 3)2月3日,给本公司生产一线职工发放工作服、手套等劳保用品,在“应付福利费”科目列支,金额18万元。(劳动保护支出没有超标) 4)其他资料:该公司112月份主营业务收入90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1000万元,营业外收入300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计算该公司2002年度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 17. 某企业2002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中实现应纳税所得额为 500万元,经查,该企业共有固定资产原值 800万元,预计净残值率5%,按直线法折旧,折旧年限为10年。该企业当年实际计提固定资产折旧80万元。该企业2002年应纳多少企业所得税?(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 18. 某国有企业经有关部门批准,于1998年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在对企业进行资产评估时,固定资产增值200万元,当年计提折旧40万元、流动资产增值300万元,当年生产产品领用200万元(产品已对外销售)。当年由于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共发生开发费用200万元;通过国家指定部门对遭受自然灾害地区捐赠150万元。该公司改组当年共实现税前利润850万元。由于改组前尚有未弥补完的亏损600万元(补亏期内),该单位的会计人员在办理纳税申报时,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负数,即850(600200200×50)50万元。请问,该单位的纳税申报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正确的应纳税所得额为多 少?当年应交的所得税额为多少?(所得税税率为33) 19. 潘氏股份公司因经营需要于2005年6月转让其持股100%的王氏子公司股权(适有税率15%,减免税期已过),取转让收入200万元,投资成本100万元,应分享的被投资方累计未分配利润10万元,王氏子公司于2004年对某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10万元,已于2004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内进行纳税调整,请计算潘氏股份公司此项转让业务应纳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33%)? 20. 某企业(内资)2005年度企业报得税申报表中资料如下:销售收入30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500万,已纳企业所得税165万。税务机关在检查中发现如下问题: (1)销售未入账,含税销售收入11.7万元。 (2)国库券利息收入10万元计入投资收益。 (3)罚款收入5万元,计入其他应付款。 (4)全年实发工资100万,且按上述工资额提取了三项费用,已知该企业有职工100人,当地计税工资标准为每人每月800元。 (5)收回以前年度已作坏账损失核销的应收账款10万元,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应收账款 100000 (6)收到返还的上年流转税税款5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7)本年度发生技术转让净收入2万元,计入当期收入。 (8)管理费用中业务招待费30万元 试计算当年应补缴(或退库)的企业所得税。 21. 某商贸公司当年取得货物销售收入3800万元,货物进价成本2400万元,货物销售税金及附加23万元,在有关费用支出上,支付职工工资150万元,(该企业职工总数为60人,计税标准工资为人均500元),按规定比提取工会经费、教育经费和福利费为30万元,向其他企业借入资金300万元,使用一年,支付利息60万元,(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10),支付业务招待费20万元,支付有关销售费用600万元。该公司计算的应纳税额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3800240023150306020600517万元 应纳税额517×33170.61万元 请计算该公司实际应纳企业所得税。 22. 某企业2005年1至12月份共预缴了企业所得税800万元,年终结算的有关账户的数字为:产品销售收入9000万元,产品销售成本4500万元,产品销售费用为800万元,管理费用为700万元,其它业务收入50万元,其它业务支出30万元,营业外收入100万元,营业外支出90万元,坏帐损失20万元,增值税退税收入10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200万元,金融债券利息收入20万元,银行存款利息10万元,假设各项扣除项目的支出均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请依据上述资料计算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 23. 某企业2002年取得国内销售收入400万元,扣除各种费用和成本支出后的利润总额为250万元,经检查,涉及利润表的有关业务事项有: (1)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设备一台,租赁期为3年,一次性支付租金30万元,已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2)企业将本单位的产品用于投资,评估价格为58.5万元(含增值税),该商品的帐面价值为30万元。 (3)全年共发生业务招待费共25万元,广告费用10万元,已全部计入营业费用。 (4)无形资产支出160万元,没有合同规定期限或法律规定期限,按8年进行了摊销。 (5)为其他企业的贷款进行担保而支出5万元,已进行了扣除。 (6)其在A国设立的分支机构取得经营收入为50万元,按40的税率缴纳了所得税;在B国的分支机构取得生产经营所得为80万元,按30的税率缴纳了所得税。 试计算该企业本年度应缴纳的所得税税额。 24. 长春市A公司是加工型企业,2004年取得销售收入500万元,销售成本350万元,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共计100万元,企业有职工20人(全年无变化),工资总额36万元,职工福利费5.04万元,教育经费0.54万元,工会经费0.72万元(企业有工会组织,且有工会部门的专项收据)。6月1日购入设备一台,原值100万元,可使用10年,预计残值3,企业按会计制度计提折旧4.85万元,假如在汇算清缴期内,请帮助企业正确计算应纳企业所得税(其他业务忽略)。 25. 东北地区某市制药企业2005年度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销售收入净额4500万元,企业会计利润100万元;职工人数100人,其中,生产工人70人,管理人员20人,职工食堂10人,工资总额160万元,应付福利费22.4万元,职工工会经费3.2万元(有专用收据,并已拨付工会部门),职工教育经费2.4万元;固定资产折旧120万元,其中,房屋建筑物折旧40万元,机器设备折旧70万元,食堂器具设施折旧10万元;管理费用800万元,其中,广告费500万元,业务招待费30万元;2004年度提取存货(备品备件)减值准备30万元(企业2004年度已作纳税调整),2005年度价值回升20万元,请计算该企业2005年度企业所得税。 26. 某轮胎生产企业有职工100人,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5年度销售轮胎10万套,其中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销售额4000万元、开具普通发票取得销售额1170万元。2005年度购进生产用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货款3000万元、进项税额510万元,全部认证相符。当年应扣除的销售产品成本为3400万元;发生销售费用400万元(其中广告费用120万元、业务宣传费35万元);发生管理费用60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30万元、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60万元,2004年的研究开发费用为40万元);营业外支出记载有直接向贫困地区捐款20万元、人力不可抗拒因素损失资产15万元(当年获保险公司赔款5万元);已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实发工资总额120万元,并按实发工资总额和规定的比例计算提取了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另从境外分支机构分回税后利润57.6万元,在境外已缴纳28%的企业所得税。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和所给资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增值税税率17%、消费税税率10%、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7%、教育费附加征收率3%、企业所得税税率33%,当地月计税工资标准800元) (1)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许扣除的销售税金及附加为( )万元。 (2)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许扣除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为( )万元。 (3)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许扣除的工资及附加“三费为( )万元。 (4)2005年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为( )万元。 (5)2005年企业共计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万元。 参考答案 1. (1).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000元。 (2).技术开发费增长比例=(200-150)÷150×100%=33.33%>10% 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00×50%=100(万元) (3).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81000元。 (4).该公司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核算,对因采用后进先出法而影响本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应作相应调整。 后进先出法营业成本为:250+1800-220=1830(万元) 先进先出法营业成本为:250+1800-450=1600(万元) 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830-1600=230(万元) 综上,2002年度应纳税所得额=600+0.6-100- 8.1+230=722.5(万元) 应纳所得税额=722.5×33%=238.425(万元) 应补缴所得税=238.425-198=40.425(万元) 2. (1).该公司修理费用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20÷80 ×100%=25%>20%,因此应视同固定资产改良处理,应增加固定资产原值20万元,从7 月份开始按调整后的原价提取折旧。 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 (2).国税发(2000)84号文件规定,纳税人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 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实收资本50%的借款金额=500×50%=250(万元),公司实际借款金额超过了其注册资本的50%, 因此只允许按250万元借款计算应扣除利息, 但对这部分利息应在不超过金融部门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范围以内计算扣除。 允许扣除的利息支出=250×7.2%×5/12=7.5(万元) 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5-7.5=7.5(万元) (3).国税发(2003)45号文件规定,纳税人为对外投资而借入的资金发生的借款费用可在税前扣除。 综上,该公司1- 6 月份应纳税所得额 = 120+20+7.5=147.5 (万元) 应预缴企业所得税=147.5×33%=48.675(万元) 3. (1).允许税前扣除的宣传费限额=(9000+1000)×5=50(万元),企业实际列支21万元,允许据实扣除。 允许税前扣除的广告费限额=(9000+ 1000)×2%=200(万元) 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50-200=50(万元) (2).销售(营业)收入净额9000+1000=10000( 万元) 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限额 =1500×5+(10000-1500)×3=7.50+25.5=33(万元) 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5.5-33=22.5(万元) (3).企业账务处理有误。纳税人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如企业为雇员配备或提供的工作服、手套、安全保护用品、防署降温用品等可以在计算所得税前扣除。 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18万元。 综上,该公司2002年应纳税所得额=600+50+22.5-18=654.50(万元) 应纳所得税额=654.50×33%=215.985(万元) 应补缴所得税=215.985-198=17.985(万元) 4. 160×40%+40×20%=72(万元) 600×0.33×200÷600=66(万元) 6672 600×33%-66=132(万元) 5. 清算所得=1000+150-200-30+400-120-1000=200(万元) 应缴纳所得税额=200×33%=66(万元) 6. 该公司当年应纳企业所得税=33%×2000+1000+175-(1000×0.08×12)×(1+2%+14%+1.5%)=675.51(万元) 7. 1.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000元。 2.技术开发费增长比例=(200-150)÷150×100%=33.33%>10% 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00×50%=100(万元) 3.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81000元。 4.该公司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核算,对因采用后进先出法而影响本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应作相应调整。 后进先出法营业成本为:250+1800-220=1830(万元) 先进先出法营业成本为:250+1800-450=1600(万元) 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830-1600=230(万元) 综上,2002年度应纳税所得额=600+0.6-100- 8.1+230=722.5(万元) 应纳所得税额=722.5×33%=238.425(万元) 应补缴所得税=238.425-198=40.425(万元) 8.清算所得=1000+150-200-30+400-120-1000=200(万元) 应缴纳所得税额=200×33%=66(万元) 9. A公司收到的转让支付额应缴纳企业所得税=(620-500)×33%=39.6(万元) 10.应纳税所得额240(30+5.1)(38-0.5)167.4万元。 11. (1)来源于联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投资方分回的利润额(1联营企业所得税率) =82(118%)=100(万元) 应纳所得税额=来源于联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投资方适用税率 =10027%=27(万元) 税收扣除额=来源于联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联营企业所得税率 =10018%=18(万元) (2)应补缴所得税款=应纳所得税额税收扣除额 =2718=9(万元) 12.企业账务处理有误。纳税人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如企业为雇员配备或提供的工作服、手套、安全保护用品、防署降温用品等可以在计算所得税前扣除。 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18万元。 综上,该公司2002年应纳税所得额=600+50+22.5-18=654.50(万元) 应纳所得税额=654.50×33%=215.985(万元) 应补缴所得税=215.985-198=17.985(万元) 13. 2000+1000+175-(1000×0.08×12)×(1+2%+14%+1.5%)×33% =675.51(万元) 14. 1.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000元。 2.技术开发费增长比例=(200-150)÷150×100%=33.33%>10% 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00×50%=100(万元) 3.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81000元。 4.该公司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核算,对因采用后进先出法而影响本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应作相应调整。 后进先出法营业成本为:250+1800-220=1830(万元) 先进先出法营业成本为:250+1800-450=1600(万元) 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830-1600=230(万元) 综上,2002年度应纳税所得额=600+0.6-100- 8.1+230=722.5(万元) 应纳所得税额=722.5×33%=238.425(万元) 应补缴所得税=238.425-198=40.425(万元) 15. 1.该公司修理费用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20÷80 ×100%=25%>20%,因此应视同固定资产改良处理,应增加固定资产原值20万元,从7 月份开始按调整后的原价提取折旧。 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 2.国税发(2000)84号文件规定,纳税人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 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实收资本50%的借款金额=500×50%=250(万元),公司实际借款金额超过了其注册资本的50%, 因此只允许按250万元借款计算应扣除利息, 但对这部分利息应在不超过金融部门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范围以内计算扣除。 允许扣除的利息支出=250×7.2%×5/12=7.5(万元) 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5-7.5=7.5(万元) 3.国税发(2003)45号文件规定,纳税人为对外投资而借入的资金发生的借款费用可在税前扣除。 综上,该公司1- 6 月份应纳税所得额 = 120+20+7.5=147.5 (万元) 应预缴企业所得税=147.5×33%=48.675(万元) 16. 1.允许税前扣除的宣传费限额=(9000+1000)×5=50(万元),企业实际列支21万元,允许据实扣除。 允许税前扣除的广告费限额=(9000+ 1000)×2%=200(万元) 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50-200=50(万元) 2.销售(营业)收入净额9000+1000=10000( 万元) 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限额 =1500×5+(10000-1500)×3=7.50+25.5=33(万元) 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5.5-33=22.5(万元) 3.企业账务处理有误。纳税人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如企业为雇员配备或提供的工作服、手套、安全保护用品、防署降温用品等可以在计算所得税前扣除。 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18万元。 综上,该公司2002年应纳税所得额=600+50+22.5-18=654.50(万元) 应纳所得税额=654.50×33%=215.985(万元) 应补缴所得税=215.985-198=17.985(万元) 17. 500+80-800×(1-5%)÷10×33%=166.32(万元) 18.该单位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不正确。(1)固定资产评估增值,可计提折旧,但不扣减应纳税所得额;流动资产的评估增值,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省略。(2)对外捐赠应按3的限额扣除。(3)开发费用只有在比上年增长10上盈利企业才能加扣 50(4)应纳税所得额85040100150600)540(万元)(5)捐赠扣除额540×316.2(万元)(6)应纳税所得额54016.2523.80(万元)(7)应纳所得税额523.8 ×33172.854(万元) 19. (1)股息性所得应补企业所得税:10万/(1-15%)×(33%-15%)=2.12万 10万(1-15%)/(1-15%)×(33%-15%)=1.80万 (2)转让所得应纳企业所得税:(200万-100万-10万)×33%=29.7万 20.(1)计税工资的扣除标准:100×800×12/10000=96万 三项费用扣除标准:96×(2%+14%+1.5%)=16.8万元 工资及三项费用多列支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100×(1+2%+14%+1.5%)-96-16.8=4.7万元 (2)业务招待费税前列支标准:3000×0.3%+3=12万元 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30-12=18万元 (3)销售收入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11.7/1.17=10万元 (4)罚款收入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5万元 (5)收回以前年度已作坏帐损失核销的应收帐款,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 (6)收到上年返还的流转税税款5万元,应调整的纳税所得额5万元 (7)技术转让净收入应调减的应纳税所得额2万元 (8)国库券利息收入应调减的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 该企业2005年应纳企业所得税=(500+52.7-12)×33%=178.43万元 该企业2005年应补企业所得税=178.43-165=13.43万元。 21. 允许列支的工资60×500×1236万元 允许列支的三项经费36×(2141.5)6.3万元 允许列支利息300×1030万元 允许列支的业务招待费1500×0.5(38001500)×0.314.4万元 多列支应税所得额(15036)(306.3)(6030)(2014.4) 11423.7305.6173.3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517173.3690.3万元 应纳税额690.3×33227 7790元 22. 应纳税所得额=9000-4500-800-700+50-30+100-90-20+100+20+10=31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