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0102.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会计论文0102.精品文档.试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2010-3-23 13:24陈建春【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摘要】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惩处机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外部监督机制,实行会计委派制,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关键词】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对策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主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有关企业状况的信息,它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会计数据。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赖以决策的基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正确与否。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能否真实、全面、及时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成果及财务状况,而真实性作为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它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进行合理决策与改善经营管理,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与建立规范有序的经济秩序。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程序不符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法定规范标准,不能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目前,部分企业经营者者和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得不到落实,各部门各自为政,监督责任不明确,监督不到位。企业外部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严格的失信惩戒机制,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主体不惩罚,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风险和付出成本偏低,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一、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当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必须忠实履行岗位职责,将国家和公众利益作为会计职业道德的最高准则,按会计法律法规办事,坚持原则,诚信为本,不做假账,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贯穿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之中,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敬岗爱业、客观公正、遵纪守法,在社会上树立会计人员威严和神圣的形象。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况建立检查、考核、评价和奖罚制度,并与岗位资格、聘任专业职务、提职晋级、精神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建立道德行为档案,供社会查阅,将会计工作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督促全行业逐步重塑会计诚信。引导会计人员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促进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和会计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制意识,要坚持不懈地组织财务人员学习法律规定制度,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法纪观念和道德水准,使他们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惩处机制加强会计法的宣传教育,以立法手段割除积重难返的造假账的“毒瘤”。一个单位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不仅要追究直接主管的责任,而且也要追究违规会计的责任。现行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法规中尽管已有条款涉及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民事责任,还应当尽快完善会计法及相关法规中各责任主体民事责任的规定。要细化处罚及量刑依据,减少法律法规中的模糊条款,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建立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惩罚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对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除了给予企业及主要责任人以罚款、通报批评和警告等行政处罚外,还应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而给投资者、管理部门等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损失的会计造假者,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震慑作用。加强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税务部门等对会计行业的监管力度与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建立不实信息查询网,让企业和社会公众可随时查询提供不实会计信息的企业及责任人员,增加企业经营者及会计人员的违规名誉风险和违规成本,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外部监督机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强化外部监督机制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必要条件,能够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落到实处。企业经营者作为会计法的责任主体,也是落实内部监督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履行领导职责,建立健全企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人员的职责权限,并使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实行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及时纠正和防止经营决策失误与经济舞弊,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会计信息的外部监督约束机制是指国家和社会监督。国家监督是指财政、审计、税务机关对企业会计实施的监督;社会监督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委托注册会计师公正地对企业进行监督和反映。加强财政、审计和税务等部门对会计行业的监管力度与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增加企业经营者及会计人员的违规名誉风险和违规成本,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签证制度,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签证的法律责任,对不负责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定严厉的处罚制度。严厉打击那些违反职业道德提供虚假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促使注册会计师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严格执业标准,做到客观公正,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监督,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从源头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四、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决定了企业经营者与会计人员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于依法办事。会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接受政府和企业双重领导,其行为受到企业经营者影响,当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冲突时,又使得会计人员难以摆正自己的位置。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立、政企职责的分开,仍旧沿袭现行体制会使会计人员常处于两难境地,其立场势必会出现摇摆。当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员工的会计人员在单位领导的权力压制下,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维护本单位利益,从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积极推进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国家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人员可以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受企业经营者制约,降低了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可能性。由会计主管部门向企业派遣会计人员,改变了会计人员隶属关系,变会计人员由企业所有为社会所有。实行委派制是对会计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尝试,它可以摆脱会计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依附与从属关系,增强会计工作的独立性,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办事,正确行使会计职能,公正、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提高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综上所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会计主体各方的合法权益、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建立严格惩处机制,建立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外部监督机制,实行会计委派制,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与合法性,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管理与运行机制体制。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会计界人士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相关法律法规得到实施和完善,以及全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参考文献】1孙联: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若干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姚敏:对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探讨J.审计月刊,2008(6)。3石凌: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和治理对策J.现代商业,2009(2)。4丁海萍:会计信息失真的剖析及其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6)。5杨桂梅:略论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9(4)。浅论会计诚信缺失2010-3-23 13:16陈永红【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摘要: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会计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离不开诚信。但近年来会计造假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损害了会计行业的信誉。重塑会计诚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关键词:会计;行业;信誉;诚信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更是整个会计行业之本。诚信既是财富,又是财源,还是财力。它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和持续融资的先决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现代经济“第一推动力”,更是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最大的“无形资产”。然而,近几年国外的安然事件、施乐公司事件,国内资本市场出现的银广夏、蓝田等事件,足以说明社会经济市场信用问题出现了严重危机。人们开始考虑如何建立社会诚信制度。本文仅从会计诚信失真的危害来分析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解决诚信危机的对策。一、会计诚信失真的危害(一)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会计资料失真,将直接影响国家税收,导致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偏离,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危害市场经济秩序。(二)危害投资者中小投资者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审计后公布的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失真,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作为最大的投资者国家,损失更为惨重。(三)危害会计人员自身2001年,银广厦事件东窗事发,为其出具审计报告的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资格及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被吊销,签字的两名注册会计师被严惩就是例子。二、会计丧失诚信原则的原因分析(一)不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我国会计失信的根本原因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已经制约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现代企业是在一定框架内达成的书面或非书面的契约。公司治理结构实质就是企业契约组合理论的具体化。我国大多数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的,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现象严重,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容易成为形式;法人代表以代理人的身份独立自主地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运营,成为“内部人”,而股东则成为名副其实的“外部人”。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使会计诚信、会计道德的缺失成为必然。(二)利益驱使是会计失信的直接原因市场经济发展基本目标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下,不择手段,图谋攫取不义之财,做假账,虚报利润,蒙蔽监管者,欺诈社会,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三)制度不健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易来进行。信息量空前增大,且瞬息万变,加上我国目前市场机制尚未完善,没有形成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这就使得市场交易主体及投资者所了解的信息不对称,给不诚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能。(四)法制观念淡薄一些单位领导人不懂法或知法犯法,指使甚至强制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而会计人员则怀着侥幸心理,认为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与己无关。注册会计师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千方百计地为被审计单位遮掩,经济警察正逐步伦为“警匪一家”。这也体现了相关部门在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会计法规时执法不力。(五)处罚不力我国对公司造假的惩罚力度较轻,执法不严,也是造成会计造假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会计法等法规对做假账做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但实际执行中由于权利人情等因素的干扰,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们做假账的成本是潜在的甚至没有,而收益却是现实的,高官厚禄,名利双收。稍做成本收益分析就会发现在我国作假账的收益与成本极不相称,收益远大于成本。这更加使得作假账的人员肆无忌惮,而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根本得不到体现,更震慑不了做假账的行为。三、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做到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完善产权制度,进一步健全董事会,建立审计委员会和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有力监督和制约机制;完善业绩评价机制;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增强董事会内部制约机制,切实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公司财务行为。(二)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一是加大惩罚力度,对恶意造假者,加大经济和刑事处罚力度,同时加大对会计信息的稽查力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的势头。二是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者,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诉讼。三是实行市场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自身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失信行为要把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只有这样,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才是真正可信的。(三)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推出,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一是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二是加快出台新的具体的会计准则,针对我国特别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现问题的准则加以规范。三是考虑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规范更加具体。(四)实施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提高诚信意识。一是建立信用档案。我国要借鉴国外的做法,对违反诚信的单位与个人要记录在案,并且便于公民随时查询,从而增强单位及个人的诚信意识。二是加强诚信教育。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下的基本游戏规则,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五)加强全民道德建设。解决会计诚信危机制度建设是关键,道德建设只是在道德无法弥补缺陷的情况下起到部分修正作用。在我国当前审计制度中,由于公司法人治理普遍缺失,公司被内部人控制的现象非常严重,这是导致会计人员以及注册会计师被收买的关键因素。如果这一制度缺陷无法弥补,那么仅靠会计人员的道德来修正显然是不够的。这既需要被收买者的道德,也需要收买者的道德。所以,诚信教育应该是全民的,当然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更为重要。会计诚信危机既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一个世纪性的难题。在我国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会计信息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会计信用危机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因为会计诚信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管理,只有做好会计诚信工作,才能保护正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从而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参考文献【1】史星际:职业道德与会计诚信购建问题研究【J】。会计与审计,2004【2】杨雄胜:会计诚信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2(3)【3】王荣华:谈会计诚信的内在要求【J】。财会月刊,2003(2)【4】张鸣,王明虎:会计诚信与会计法的修订【J】。财会月刊,2003(9)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策初探2010-3-17 9:30牛冬梅【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摘要:从1998年1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施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至今,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整体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然而,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仍然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这些问题需要各方面加以关注并探讨对策予以解决。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事业单位会计指的是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核算对象,以财务人员记录、反映、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的专业会计,它是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促进国家预算收支任务的完成,保护事业单位财产安全,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从199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至今已11年,一方面随着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进行过一些调整,如针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增加了相关的会计科目,调整了相应账务处理方式,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进;另一方面,改变了改革前事业单位会计只规定的三个会计要素,即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存。确定了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个会计要素。会计平衡等式也由原来的“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变为现今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此外,会计主体观念的变化也极大地促进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改进,会计主体得以确立改革前,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被认为是预算资金活动,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四条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应是一个会计主体,这有助于事业单位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促进提高其财务的管理效益。然而,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仍然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例如,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够准确;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不能够准确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状况;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不够准确到位,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等等。因此,作者结合自身在林业事业单位的工作实际,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进对策做如下探讨。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1.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一般应采用收入实现制,这种会计核算制度目前来说不能够很准确地、完整地核算和反映事业单位的所有资产和负债,会客观上影响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风险控制以及管理绩效的评估。会产生这种结果是因为和权责发生制相比,收付实现制往往将单位的全部收入作为核算期的收入、将单位的全部现金支出作为核算期的支出,这就直接造成核算期内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耗费的不平衡,使得相关会计信息没有办法真实准确地反映当期的事业单位收支结余和预算执行情况,从而客观上失去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意义。2.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够准确目前来说,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设置和一般工商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别的,而且事业单位内部各行业由于预算管理方式的差别,各单位的科目设置也比较混乱,不够统一。例如,拿现行的林业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来说,虽然科目设置时考虑了林业事业单位资金运作的一般规律,对林业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可能出现的对外投资、非独立核算等内容也做了相关规定,但是有时候却忽略了市场经济体制下林业事业单位服务市场资金运作的特殊规律,结果造成了林业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体系上的某些空白。结果也会导致林业事业单位资金评价效果的缺失,不利于真实地反映林业事业单位本身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益。3.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不能够准确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状况据调查发现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的核算不够全面准确。很多事业单位取得固定资产时只是按照实际成本价值入账,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但固定资产在后续使用时则没有核算磨损价值和计提折旧。这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式就直接虚增了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额,事业单位的资产核算状况没有能够得到真实准确地反映。另一方面,这种核算方式也会导致固定资产账面值和净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变化,事业单位实际业务成本核算时没有考虑折旧费用,成本核算不到位。4.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不够准确到位,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一般来说,企业的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损益表组成,事业单位也差不多,其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这种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公式为:资产+收入=负债+支出+净资产,即表现为财务状况信息与业务成果信息合二为一地进行揭示,混淆了时期和时点会计信息的性质,会导致会计信息的模糊性。同时,又由于事业单位不编制现金流量表,进而使得事业单位现金的收支变动无法得到准确反映,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也容易造成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的误解。 三、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步伐的对策建议1.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式,争取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融入工商企业会计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事业单位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也发生较大的变化,权责发生制核算的会计信息更能够从根本上用于评价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更能够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行过程,更加符合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和谨慎性原则。拿林业事业单位来说,如果能够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的话,其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就可以列入当期的支出,其价值就可以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反映,进而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不用计提折旧,而可以按照林业事业单位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很多其他事业单位没有提取)。另一方面,随着事业单位投资活动的增多,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核算不仅要满足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也要满足企业外部投资主体和债权人的要求,所以争取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融入工商企业会计制度,就更容易满足企业外部各相关方面信息的要求,提高信息的可比性。2.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针对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疏漏,我个人觉得事业单位在会计制度改革时可以适当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方式。例如,林业事业单位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下,增设“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项目,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购置固定资产时,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改进账务处理。此外,各事业单位也应做好计提坏账准备。在资产项目下增设“坏账准备”科目,按规定提取坏账准备。在年终时应根据应收款项的账面余额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数额,对坏账准备账面余额进行补提或冲减;对已确认并已转销的坏账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按实际收回的金额先借记应收款项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然后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款项。总之,要通过客观地计提坏账准备,较为准确地反映潜在的坏账损失可能对债权带来的影响,充分体现了会计处理的谨慎性原则,避免集中核销坏账对支出带来的强大压力。3.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合理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事业单位一般而言都会拥有数额较大、数量较多的固定资产,这些资产名义上属于全民所有,事业单位负有使这些资产保值增值的义务。然而,由于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诸多疏漏,使得这些资产的核算不够真实。所以,建议事业单位应该像企业一样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合理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针对目前事业单位核算不配比的情况,建议取消修购基金计提制度,建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制度。购置固定资产时不必按照资金来源列支,应该直接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资产类科目。在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总之,要借鉴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的成熟方法来客观准确地核算和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以更科学的方式合理反映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4.完善财务报表制度,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质越来越趋近于一般企业的经营性质,其财务报表制度也应该担负着和一般企业三大报表相同的性质。笔者认为,事业单位应该借鉴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与支出这部分内容去掉,以“资产=负债+净资产”为编制依据。这个会计公式体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全面反映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有利于维护债权人利益,也为事业单位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应该高度重视现金流量表的作用,要知道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反映事业单位会计期间内事业活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对现金资产的流入与流出产生的影响。报表使用者可获得直观准确的会计信息,预测单位现金流量。所以,随着今后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增加现金流量表更能够科学有力地评价事业单位的财务现状,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管理效益的提高。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未来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革也必将发生更为深刻地变化。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披露的需要了,所以要完善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革,就应该充分借鉴企业会计制度的规范要求,通过完善的制度建立科学的事业单位财务评价体系。参考文献:1张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策的探析J.冶金财会,2008,(5).2何静.改进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我见J.商业文化,2008,(9).3戴尊萍.事业单位现行会计制度变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4赵丹彤.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J.北方经贸,2009,(6).试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时间:2011-02-14 08:46 我要评论(0)【找法网 会计法论文】【摘要】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惩处机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外部监督机制,实行会计委派制,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关键词】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对策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主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有关企业状况的信息,它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会计数据。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赖以决策的基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正确与否。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能否真实、全面、及时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成果及财务状况,而真实性作为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它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进行合理决策与改善经营管理,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与建立规范有序的经济秩序。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程序不符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法定规范标准,不能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目前,部分企业经营者者和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得不到落实,各部门各自为政,监督责任不明确,监督不到位。企业外部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严格的失信惩戒机制,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主体不惩罚,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风险和付出成本偏低,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一、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当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必须忠实履行岗位职责,将国家和公众利益作为会计职业道德的最高准则,按会计法律法规办事,坚持原则,诚信为本,不做假账,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贯穿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之中,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敬岗爱业、客观公正、遵纪守法,在社会上树立会计人员威严和神圣的形象。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况建立检查、考核、评价和奖罚制度,并与岗位资格、聘任专业职务、提职晋级、精神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建立道德行为档案,供社会查阅,将会计工作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督促全行业逐步重塑会计诚信。引导会计人员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促进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和会计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制意识,要坚持不懈地组织财务人员学习法律规定制度,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法纪观念和道德水准,使他们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惩处机制加强会计法的宣传教育,以立法手段割除积重难返的造假账的“毒瘤”。一个单位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不仅要追究直接主管的责任,而且也要追究违规会计的责任。现行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法规中尽管已有条款涉及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民事责任,还应当尽快完善会计法及相关法规中各责任主体民事责任的规定。要细化处罚及量刑依据,减少法律法规中的模糊条款,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建立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惩罚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对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除了给予企业及主要责任人以罚款、通报批评和警告等行政处罚外,还应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而给投资者、管理部门等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损失的会计造假者,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震慑作用。加强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税务部门等对会计行业的监管力度与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建立不实信息查询网,让企业和社会公众可随时查询提供不实会计信息的企业及责任人员,增加企业经营者及会计人员的违规名誉风险和违规成本,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外部监督机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强化外部监督机制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必要条件,能够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落到实处。企业经营者作为会计法的责任主体,也是落实内部监督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履行领导职责,建立健全企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人员的职责权限,并使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实行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及时纠正和防止经营决策失误与经济舞弊,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会计信息的外部监督约束机制是指国家和社会监督。国家监督是指财政、审计、税务机关对企业会计实施的监督;社会监督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委托注册会计师公正地对企业进行监督和反映。加强财政、审计和税务等部门对会计行业的监管力度与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增加企业经营者及会计人员的违规名誉风险和违规成本,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签证制度,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签证的法律责任,对不负责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定严厉的处罚制度。严厉打击那些违反职业道德提供虚假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促使注册会计师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严格执业标准,做到客观公正,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监督,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从源头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四、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决定了企业经营者与会计人员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于依法办事。会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接受政府和企业双重领导,其行为受到企业经营者影响,当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冲突时,又使得会计人员难以摆正自己的位置。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立、政企职责的分开,仍旧沿袭现行体制会使会计人员常处于两难境地,其立场势必会出现摇摆。当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员工的会计人员在单位领导的权力压制下,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维护本单位利益,从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积极推进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国家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人员可以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受企业经营者制约,降低了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可能性。由会计主管部门向企业派遣会计人员,改变了会计人员隶属关系,变会计人员由企业所有为社会所有。实行委派制是对会计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尝试,它可以摆脱会计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依附与从属关系,增强会计工作的独立性,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办事,正确行使会计职能,公正、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提高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综上所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会计主体各方的合法权益、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建立严格惩处机制,建立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外部监督机制,实行会计委派制,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与合法性,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管理与运行机制体制。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会计界人士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相关法律法规得到实施和完善,以及全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参考文献】1孙联: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若干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姚敏:对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探讨J.审计月刊,2008(6)。3石凌: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和治理对策J.现代商业,2009(2)。4丁海萍:会计信息失真的剖析及其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6)。5杨桂梅:略论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