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车间车间级安全教育培训资料.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催化车间车间级安全教育培训资料.精品文档. 催化车间职工安全培训教材(车间级级安全教育)山东成达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1月 催化车间安全培训教材1、安全基础知识1.1安全生产基本方针: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的内容: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安全是生产的基本条件;3、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首位;4要依法追究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安全生产月是每年的六月;安全周是六月中的第三周;火警电话是119。生产的特点是生产过程中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强烈腐蚀、生产连续性强的特点。1.2安全生产常识生产厂区十四个不准一、加强明火管理,厂区内不准吸烟。二、生产区内,不准未成年人进入。三、班时间,不准睡觉、干私活、离岗和干与生产无关的事。四、在班前、班上不准喝酒。五、不准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擦洗设备、用具和衣物。六、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不准进入生产岗位。七、安全装置不齐全的设备不准使用。八、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工具不准动用。九、检修设备时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准开始检修。十、停机检修后的设备,未经彻底检查,不准启用。十一、 未办高处作业证,不系安全带,脚手架、跳板不牢,不准登高作业。十二、 石棉瓦上不固定好跳板,不准作业。十三、 未安装触电保安器的移动式电动工具,不准使用。十四、 未取得安全作业证的职工,不准独立作业;特殊工种职工,未经取证,不准作业。操作工的六严格一、严格执行交接班制。二、严格进行巡回检查。三、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四、严格执行操作法(票)。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六、严格执行安全规定。 动火作业六大禁令一、动火证未经批准,禁止动火。二、不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禁止动火。三、不清洗,置换不合格,禁止动火。四、不清除周围易燃物,禁止动火。五、不按时作动火分析,禁止动火。六、没有消防措施,禁止动火。进入容器、设备的八个必须一、必须申请、办证,并得到批准。二、必须进行安全隔绝。三、必须切断动力电,并使用安全灯具。四、必须进行置换、通风。五、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六、必须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七、必须有人在器外监护,并坚守岗位。八、必须有抢救后备措施。 机动车辆七大禁令一、严禁无证、无令开车。二、严禁酒后开车。三、严禁超速行车和空档溜车。四、严禁带病行车。五、严禁人货混载行车。六、严禁超标装载行车。七、严禁无阻火器车辆进入禁火区。2.车间概况2、1 装置简介 2、2装置名称:催化裂化 装置 2、3 生产规模:催化裂化 装置规模为120×104t/a,年开工时数为8000小时. 2、4 装置组成:反应-再生部分、分馏部分、吸收稳定部分、气压机部分、主风机部分、产汽系统和余热锅炉. 2、5 装置能力 装置适用原料为M100,原料性质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装置能够适应原料性质的大幅变化.新建装置充分合理地利用原料油中的氢资源,干气产率3.5w,以保证尽量高的目的产品收率和总液收.干气中3以上含量0.5(V).催化剂自然跑损0.6kg/t 原料. 再生催化剂定碳<0.1.2、6 装置的原料及主要产品简述:原 料:M100、180等燃料油.主要产品:汽油组分、液化石油气、轻柴油、重柴油.副产品:油浆和干气.2、7 工艺流程说明本装置由反应-再生部分、主风机组部分、分馏部分、气压机部分、吸收稳定部分、产汽系统和余热锅炉组成.2、8 反应-再生部分原料油( 90 )自罐区送至本装置的原料油罐(V1201),由原料油泵(P1201A,B)抽出后经与顶循环(E1204A,B)轻柴油(E1208)、产品油浆(E1216A-F)、循环油浆换热(E1214A,B)至200左右与回炼油(必要时油浆可回炼)混合后,分六路经原料油雾化喷嘴进入提升管反应器(R1101A),与高温催化剂接触完成原料的升温、汽化及反应.反应后的油气和催化剂经提升管出口的2组粗旋快分(设置在沉降器R1101顶部)将催化剂和油气快速分离,以终止以热裂化反应为主的二次反应,降低干气产率,待生催化剂经粗旋料腿进入下部设置的汽提段.2 组粗旋的升气管与沉降器4 组单级旋分采用“一对二”的直连形式,出粗旋的反应油气和夹带的催化剂细粉直接导入沉降器4 组单级旋分器,从根本上杜绝由于油气外溢导致的沉降器结焦现象,经沉降器单级旋分器进一步分离催化剂细粉后的反应油气经沉降器顶的大油气管线进入分馏部分分馏塔(T1201)下部.待生催化剂在汽提段与汽提蒸汽逆流接触以置换催化剂所携带的油气.汽提后的待生催化剂沿待生立管下流经待生塞阀进入再生器(R1202)的待生套筒,在套筒流化风的流化作用下上流进入设置在再生器密相段上部的待生催化剂分布器,经待生催化剂分布器均匀分布在再生器密相床上部床面.待生催化剂在690左右的再生温度、贫氧的条件下进行逆流常规再生.烧焦过程中产生的过剩热量由内、外取热器取走.再生后的催化剂通过再生斜管及再生单动滑阀,进入提升管反应器底部预提升段,以干气(或蒸汽)作提升介质,完成催化剂加速、整流过程,然后与雾化原料接触气化、反应.再生器烧焦所需的主风由主风机(B1101)提供,其中一部分主风经增压机(B1102A、B)升压后,作为待生套筒流化用风、外取热器筒体流化风和返回管提升风;其余主风通过辅助燃烧室(F1101)进入再生器下部,通过主风分布板均匀分布后,进入再生器密相床进行烧焦.再生器烧焦产生的烟气,先经再生器9 组两级旋风分离器分离其中携带的催化剂,再经三级旋风分离器(CY1105)进一步分离催化剂后,进入烟气轮机(BE1101)膨胀作功,驱动主风机组.通过调节轴流风机风量和设置在主风机出口管线上的微调放空设施的放空量,来防止再生剂碳堆和再生器操作温度超高的情况发生. 经烟机作功后的烟气与烟机旁路(双动滑阀)泄漏的烟气及四级旋风分离器来的烟气混合进CO 焚烧炉,通过补燃烧掉再生烟气中CO,小于950的焚烧后高温烟气进余热锅炉回收热能后,通过150 米高烟囱排入大气.2、9 分馏部分由沉降器来的反应油气进入分馏塔(T1201)底部,通过人字型挡板与上返塔循环油浆逆流接触,洗涤反应油气中催化剂并脱除过剩热量,使油气呈“饱和状态”进入分馏塔进行分馏.分馏塔顶油气经分馏塔顶-热水换热器(E1201A-D)、分馏塔顶油气干式空冷器(E1202A-H)、分馏塔顶油气冷凝冷却器(E1203A-D)冷却至40,进入分馏塔顶油气分离器(V1203)进行气、液相分离.分离出的粗汽油经粗汽油泵(P1202A,B)抽出,经过粗汽油冷却器(E1218)冷却至36打入吸收塔(T1301)顶部作为吸收剂.分离出的富气进入气压机(C1301).分离出的酸性水用酸性水泵(P1203A,B)送至气压机出口管线.轻柴油自分馏塔第11。13层抽出,自流至轻柴油汽提塔(T1202),经0.8MPa 过热蒸汽汽提后的轻柴油由轻柴油泵(P1205A,B)抽出后经原料油-轻柴油换热器(E1208)、轻柴油-富吸收油换热器(E1209)、轻柴油-除盐水换热器(E1210)换热后,经轻柴油干式空冷器(E1211A-D)冷却至55,一路作为产品出装置.另一路经贫吸收油冷却器(E1212)冷却至 40,送至再吸收塔(T1303)顶部作吸收剂.重柴油自分馏塔第二十七层抽出,自流至重柴油汽提塔(T1203),经0.8MPa 过热蒸汽汽提后的重柴油由重柴油泵(P1207A,B)抽出后经重柴油冷却水箱(E1213)冷却至80,作为产品出装置.回炼油与二中段油自分馏塔第二十九层自流至回炼油罐(V1202),经分馏二中及回炼油泵(P1208A,B)升压后一路进入提升管反应器回炼,另一路返回分馏塔第二十九层,第三路经分馏二中段油蒸汽发生器(E1207)换热,使温度降至270返回分馏塔第二十七层塔盘.分馏塔过剩热量分别由顶循环回流、一中段循环回流、二中段循环回流及油浆循环回流取走. 顶循环回流自分馏塔第四层塔盘抽出,用顶循环油泵(P1204A,B)升压,经原料油-顶循环油换热器(E1204A,B)、顶循环油-热水换热器(E1205A,B)使温度降至90后返回分馏塔第一层.一中段回流油自分馏塔第十七层抽出,用分馏中段循环油泵(P1206A,B)升压,作稳定塔底重沸器(E1313)热源,再经分馏一中段油-热水换热器(E1206)使温度降至210返回分馏塔十四层.油浆自分馏塔底由循环油浆泵(P1209A,B)抽出后,经原料油-循环油浆换热器(E1214A,B),然后经循环油浆蒸汽发生器(E1215A-C)发生3.5MPa 蒸汽,使温度降至280后,一路返回分馏塔人字挡板上方和下方;另一路经产品油浆外甩泵(P1210A-C)升压,经产品油浆-原料油换热器(E1216A-F)、产品油浆冷却水箱(E1217)冷却至90作为副产品油浆送出装置.若油浆需回炼时,可由分馏塔底油浆总管通过泵P1210A-C 直接升压进提升管反应器回炼.2、10 吸收稳定部分从分馏塔顶油气分离器(V1203)来的富气经气压机入口油气分离器(V1301)进入气压机一段进行压缩,然后由气压机中间冷却器冷至40,进入气压机中间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富气再进入气压机二段.二段出口压力为1.6MPa(绝).气压机二段出口富气与解吸塔顶气及富气洗涤水汇合一起至压缩富气干式空冷器(E1301A-D)冷却,然后和吸收塔底油混合经压缩富气冷凝冷却器(E1302A,B)冷却至40,进入气压机出口油气分离器(V1302)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气体进入吸收塔(T1301)用粗汽油及稳定汽油作吸收剂进行吸收,吸收过程放出的热量由两个中段回流取走.贫气至再吸收塔(T1303),用轻柴油作吸收剂进一步吸收后,干气自塔顶分出,经干气分液罐(S1302)分出凝液后,送至干气及液化石油气脱硫装置脱硫.凝缩油由解吸塔进料泵(P1303A,B)从V1302 抽出后分两路:一路经稳定汽油一凝缩油换热器(E1306)加热进入解吸塔第10 层塔板;另一路直接进入解吸塔顶部,解吸塔底重沸器(E1312)由1.0MPa 过热蒸汽提供热源,以解吸出凝缩油中的C2 组分.解吸塔底的脱乙烷汽油由塔底自流或经稳定塔进料泵(P1307)升压,经稳定塔进料换热器(E1305)与稳定汽油换热后送至稳定塔(T1304)进行多组分分馏,稳定塔底重沸器(E1313)由分馏塔一中循环回流油提供热量.液化石油气从塔顶馏出,经稳定塔顶油气干式空冷器(E1310A-H)和稳定塔顶油气冷却器(E1311A-H)冷至40后进入稳定塔顶回流罐(V1303).液化石油气经稳定塔顶回流油泵(P1308A,B)抽出后,一部分作稳定塔回流,其余作为液化石油气产品送至干气及液化石油气脱硫装置脱硫.稳定汽油从稳定塔底流出,经稳定塔进料换热器(E1305)、稳定汽油-凝缩油换热器(1306)、稳定汽油热水换热器(E1315)、稳定汽油-除盐水换热器(E1307)换热后,再经稳定汽油干式空冷器(E1308A,B)、稳定汽油冷却器(E1309A,B)冷却至40,一部分至产品精制装置脱硫醇;另一部分由稳定汽油泵(P1309A,B)升压,经补充吸收剂冷却器(E1314)冷却至36,送至吸收塔作补充吸收剂.气压机出-口油气分离器(V1302)分离出的酸性水,送至污水汽提装置进行处理.工艺指标 原料性质 见表1.2-1项目数值范围一般性质:密度(20),g/cm3运动粘度,2/s 80100残炭,W%0.93794228.9415.769.00.930.9559.5元素组成:C, W%H, W%N, W%S, W%86.8412.120.3451.011.512.41.02.5碱性氮,ug/g四 组 分:饱 和 烃, w%芳 烃, w%胶质+沥青质, w%51.240.49.4重 金 属: FeCu NaNi, ug/gV, ug/g5.219.4520625馏 程:初馏点,10, 30%, 50%, 70%, 2913744264755513. 危险化学品告知:3、1主要危险品 物料名称发生爆炸极限%(体)闪点自燃点 (在空气中)火灾危险 类别上限下限重油可燃120230-240丙B干气易燃易爆313650-750甲液化石油气易燃易爆1.511-66475-510甲轻柴油易燃1.44.545-120320-330丙A汽油易燃易爆1.47.628510-590甲3.2 主要危险场所场所危险性质反应、再生区 高温、易燃、易爆再生烟气能量回收系统高温、易燃催化剂装卸粉尘分馏区高温、易燃、易爆吸收稳定区易燃、易爆气压机房易燃、易爆、化学有毒有害物质产品精制区易燃、易爆泵区高温、易燃3.3 中毒 3、3、1 有毒气体3、3、2本装置的有毒气体主要有硫化氢、干气和液态烃、一氧化碳、汽油3、3、2有毒气体的危害硫化氢: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气体.过量吸入肺部可引起头痛、肺水肿、窒息和死亡.空气中硫化氢含量达0.035mg/m3,人们即可嗅到.起初那股特有的臭鸡蛋味的强烈程度与其浓度成正比,但是当浓度超过10mg/ m3,臭鸡蛋味反而减弱甚至不能觉察,但这正是最危险的时刻,往往会出“闪电式”中毒死亡.防止吸入这种气体.在含有这种气体的场所工作时,应佩带好供氧式面具或硫化氢防毒面具.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气体,人体吸入后影响血液中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造成供氧不足而昏迷,严重者窒息死亡.防止吸入这种气体.在含有这种气体的场所工作时,应佩带供氧式面具或一氧化碳防毒面具.液态烃:高浓度的液态烃被大量吸入人体内,就会中毒,使人昏迷、呕吐或身体不适,严重时可使人窒息死亡.汽油:急性吸入中毒有嗜睡、反应迟钝等现象,还有轻度恶心、呆滞表现.重中毒会造成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停止呼吸,或出现昏迷、抽搐、肌肉痉孪、瞳孔放大、血压下降,另一种表现是精神兴奋、傻笑等.防止吸入这种气体,在含有这种气体的场所工作时,应佩带供氧式面具或防毒面具.3、3 中毒后的处理3、3、1 轻微中毒:立即使中毒者离开有毒气体区,在新鲜空气中解开衣领休息.3、3、2 中等中毒:中毒后丧失活动能力,应立即将中毒者带离现场,送往医院抢救.3、3、3 严重中毒:中毒后停止呼吸,应立即将中毒者带离现场,到新鲜空气中进行人工呼吸,并立即联系医院急救.3.4 碱灼伤3.4.1 预防措施3、4、1、1收送新、废碱要认真细致,严防跑、冒、滴、漏、窜.3、4、1、2正常生产中,尤其是事故处理时,要穿戴好防护用品(工作服、橡胶手套、防毒面具、防护眼镜等).3、4、1、3检修时,必须先泄压后方可作业并穿戴好防护用品.3、4、4、4 碱灼伤后的处理3、4、4、5轻度灼伤:立即用手套、棉纱、工作服将碱擦干净,并用水冲洗干净.如有条件,最好先用3%的硼酸水进行冲洗后,再用水冲洗干净.3.4.4.6严重灼伤:立即将灼伤部位的衣服和防护用品脱掉,用手套、棉纱、工作服将碱擦干净,迅速用水冲洗,并送医院急救.4. 防护器材使用管理及中毒事故应急抢救1、过滤式防毒面具:种类及使用范围见下表牌号要和颜色预防物质种类1型草绿各种气体及蒸汽(一氧化碳除外)如氯化氢、氢氰酸、砷化氢、光气、氯化苦、苯、溴甲烷、二氯甲烷、路易氏气、芥子气等2型橘红包括一氧化碳在内的各种气体及蒸汽3型褐色有机蒸汽(汽油、煤油、丙酮、苯、甲苯、二甲苯、二硫化碳、甲醇、乙醇、醚类等)4型灰色硫化氢及氨的混合气体5型白色一氧化碳6型黑色汞蒸气7型黄色酸性气体(二氧化碳、氮的氧化物、氯气、光气、磷及含氯的有机农药等)2、过滤式防毒面具的佩戴方法: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应先把面具背在身上,打开滤罐堵塞,把已选择好的面罩戴在头上。其佩戴方法是:将面罩由下颚套起戴向头顶,再把眼镜对准眼睛,然后用一手堵住气体进口处,做深呼吸,如果呼吸不动时,则证明严密不漏,否则不得使用。3、RHZK系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的准备工作:佩戴前首先打开气瓶开关,随着管路,减压系统中压力的上升,会听到余气报警器发出的声响,储气瓶开关完全打开后检查空气贮存压力,一般应在2830Mpa;将供给阀直接插入面罩卡中。然后用手检查卡簧是否卡牢,防止脱开。(2)佩戴呼吸器检查背具的背带,腰带和面罩头带是否松开,供给阀与面罩是否相连完好,将面罩颈带挂在脖子上,手穿过右肩并向右旋转,左手背穿过左肩带,将肩带下拉,直到背的合适,扣好腰带,必须将肩带和腰带调整后的多余部分放在腰带间,保持整洁和安全;用拇指摁压供气阀红色按钮,使供气阀处于关闭状态,缓慢打开气瓶阀至完全打开,检查气瓶压力是否为额定工作压力,将下腭放进腭托内,把头带向后拉,将面罩密封处的头发捋顺;按顺序分别接紧头带;深吸一口气,开启供气阀,而后进行正常呼吸4、各种防毒面具的使用规则4、1空气呼吸器的使用规则凡经过专门机构培训,掌握使用规则后,方可使用;打开气瓶,检查压力应在2030Mpa,否则不得使用;呼吸器与人体器官发生直接关系,因此要求保持清洁;空气呼吸器严禁沾污油脂;使用中,当压力下降到46Mpa时,应撤离现场;使用后拔快速插头时,不要带气压拔开,并将供给阀转换开关置于开启位置,将呼吸器内残留气体放出,然后再拔。4、2长管式防毒面具使用规则使用人员,必须是经过学习,而且会正确使用者,方可使用;使用时,对软管必须进行周密检查,同时戴上面罩,将其入口的一节软管折住,做深呼吸,呼吸不动时,方可使用;禁止在事故状态下使用;使用时,其气体入口应放在空气新鲜或温度适宜的地方,不可放在读物可能突然侵入之地;使用软管式防毒面具时,必须有一人或几人监护,监护人应备有事故情况下所必须的防毒面具和急救用具,监护人应对被监护人的生命安全负责;使用前,监护人、被监护人应预定联系信号与紧急信号。如果用“联络绳”时,每隔3分钟时间,监护人应用甩抖一下,被监护人员也应回复一下,如果工作人员赶到呼吸困难时,应连续不断的发出信号,监护人应协助工作人员迅速退出毒区;凡在危险下水道、槽车、贮罐及其它设备容器内佩戴胖度面具时,必须同时戴上安全带,安全带的另一头由监护人负责,其放下拉上应便当;使用电动送风软管防毒面具时,应事先开动马达,检查马达及送风量是否正常,否则不得使用;凡使用吊车上下的塔内、贮罐及其它设备容器内哦佩戴防毒面具时,必须同时戴上安全带,以防在突然停电或机械失灵时就出工作者;凡两人以上佩戴防毒面具进入容器内部作业者,必须采取特殊的安全措施,经有关部门同意,厂主管生产领导批准后方可进入期内工作;使用完毕后,必须及时将防毒面具送气体防护站,不得乱扔或污染;气体防护站负责对面具定期检查和修理工作。4、3过滤式防毒面具使用规则使用者必须经过学习并且会正确使用;各类防毒面具应按类专用,严禁乱用或代用,防毒面具禁止用于检修中;防毒面具有压损、穿孔、腐锈及罐内活性炭装充不紧密有沙沙声时不得使用;使用前必须取下滤罐气体入口处的堵塞;面罩必须是大小合适,严密性好,使用前应戴好面罩、用手堵住气体入口做深呼吸,若呼吸不动时,方可使用;使用一氧化碳防毒面具时,按其箭头方向将罐连接软管上。滤罐的增重不得超过50克,同时该面具使用场所湿度不得太大;在进入毒区前必须弄清楚作业环境中的毒剂性质和浓度,否则禁止使用。滤毒罐只适用于氧含量大于18%,有毒气体小于2%的场所。使用面具时,如感到呼吸困难、恶心、发晕等,应迅速离开毒区。若毒区烟雾太大辨认不清方向时,应敲打管道或墙壁、唤人急救之;使用各种防毒面具时,发现有异状或感到毒气的特殊臭味,禁止继续使用;不得敲打或碰撞面具,滤罐失效损坏,必须及时移交气体防护站进行再生和修理;凡患有肺病、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病和医生认为不适和的患者,均不得使用防毒面具。5、人工呼吸法5、1人工呼吸的目的及其范围凡自主呼吸停止、而心跳未停的受伤者,都可以用人工呼吸急救之。当心跳刚停的遇难者,应在使用人工呼吸的同时,使用心脏按摩进行急救,以挽救其生命。人工呼吸能维持肺部的空气交换以恢复其正常呼吸运动。人工呼吸是一件繁重的工作,常使施术者感到十分劳累,但是,对一个中毒、窒息的受害者来说,人工呼吸的好坏是可以决定其性命,因此,人工呼吸可进行数小时(有时被一氧化碳中毒的受害者在7小时内仍可救活),只有当医生诊断其确实死亡时方可停止。5.2施行人工呼吸应注意的事项必须将受难者放在温度适宜、空气新鲜安静的地方;把中毒者的衣服、领扣、裤带等揭开,以免妨碍呼吸并且注意保温(尤其是四肢);必须正确地清除受难者口内的假牙、粘膜血液和异物等,同时必须详细检查受难者有无锁骨、肋骨及上臂骨骨折和损坏等,然后,决定使用哪一种人工呼吸方法进行急救;不可使用受难者口、鼻触底;人工呼吸绝不可间断,施行时压力要均匀,不可过猛,每分钟应保持在1420次;施行中应随时注意心脏跳动情况,当心跳逐渐停止时,应同时用心脏按摩急救之;施行人工呼吸人员,必须保持镇静,当受难者发生抽筋时,应将已咬在牙齿上的舌头轻轻放回;当受难者未安全恢复自主呼救时,急救地点的所有人员应保持安静;人工呼吸只有当受难者呼吸恢复正常,或者经医生证明确已死亡时方可停止,否则,继续进行;当受难者呼吸恢复后,应当供给氧气和保证安静休息。必要时应在医院治疗;氨气、硫化氢等毒物的慢性中毒,引起肺水肿的患者,不能使用压背、压胸或牵臂等人工呼吸法,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子人工呼吸法进行急救之。(如急救者患有肺结核或其它传染病,不可用此法)。5.3人工呼吸法人工呼吸法的功能是压缩肺部,一面由胸廓外压缩,一面是在腹部用力使用内脏推横隔膜上升,而压缩肺部,使肺内空气排出,当外力解除时,胸廓扩张,横隔膜下降,肺部扩张,空气被吸入。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仰卧牵臂式,但以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最为方便和有效。一般都根据受害者的伤害原因而定,本厂全体职工,必须学会下列人工呼吸的方法:仰卧压胸式人工呼吸:使患者仰卧,背部垫以圆枕,使肋骨下沿抬高,两臂与头下垂。施术人员面对患者,两膝跪于患者臂部之间两侧,弯曲肘关节,将体重支于两手上。两手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分开,拇指向内其他四指向外,以手掌压于肋弓向上后方压迫,此时空气由肺部压出,压住约两秒钟后,将手抬起,施术者上身直起,此时患者胸部扩张,空气被吸入肺内。如此反复操作直到患者面部潮红,而自主呼吸恢复为止。俯卧压背式人工呼吸:使病人俯卧,头偏向一侧,一侧上臂弯曲垫于头下,一侧上肢伸直,置于头侧,推压病人背部使之被动呼吸,然后双手松开,病人四胸廓自然扩张而吸气。仰卧牵臂式人工呼吸:使患者仰卧,背部垫以圆枕,头向后垂,以免舌后垂而阻塞咽喉,施术者将一膝弯曲跪于患者头前,另一脚放在膝旁,以两手握其臂近腕关节处,将其臂上举作180度旋转,此时肺扩张,空气吸入,停止约两秒钟后,再将两臂送回,送回时使患者肘关节弯曲,并即利用其自己肘臂向肋弓压迫,使胸部被压空气流出,如此反复施行,直至自由呼吸恢复为止。口对口或口对鼻子呼吸法: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消除患者口、鼻中的粘液、呕吐物及其他异物(如假牙等),以保持呼吸道畅通;松开患者衣领、内衣、裤带、胸罩;患者取仰卧位;救护人站在头部一侧,一手托起患者下颌,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捏住患者鼻孔,急救者深呼吸一口气后对患者的嘴用力将气吹入,然后将自己的嘴离开,再放松患者的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有节奏的进行,每分钟1620次。口对鼻吹气:如果病人口腔由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救护人吹气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吹进气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为最合适。5.4 车间事故柜的使用与保管规则 事故柜必须存放在便于取用防护器材和温度(030)适宜的地方,未经防护站人员允许任何人不得移动;事故柜只允许在事故情况下抢救人员和处理事故用,平时不得动用,该柜内只能存放抢救、急救和处理事故时的器材和设备。事故柜存放单位,应有专人负责,负责者要定期检查,交接班时同时交接事故柜使用及存放情况,如有变动应查明原因及时报告车间;车间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事故柜内的器材与存放情况,如发现有变动时,必须通知当班负责者查明原因,否则当班负责人应负全部责任;车间必须定期检查和修理事故柜内的一切器材,保证随时好用,平时应用铅封等封闭;凡动用事故柜内的器材、护具等,必须同时通知气体防护站,用完后的器材,护具必须经过气体防护站如有周密检查,检查无问题时,方可封闭起来。5.5 发生中毒事故时的抢救与急救5.5.1抢救当设备有大量毒物喷出时,值班人员必须立即报告值班长;与事故无关人员应立即离开危险区;值班人员必须立即报告气体防护站和医院;处理事故人员当得到值班长指示后,应立即戴上氧气呼吸器,然后两个两个的进入毒区;处理事故人员进入毒区后应首先检查有无中毒者。如有中毒者必须迅速将中毒者救出无毒地区,同时,要迅速正确而又详细地交给医务部门;如果是易燃易爆的有毒物质,应立即消除可能引起燃烧和爆炸的一切火源。彻底切断有毒物质的来源;根据周围及风向情况,必要时应打开室内所有门窗,开启排风机和一切消除事故的设备;事故处理过程中,处理人员如感到身体不适,呼吸有困难须和有关人员联系后,方可离开事故现场,不得擅自离开事故区;10、一切人员,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必须听从事故处理负责人的指挥及气体防护站人员的指导;11、各与事故处理有关的单位,只有当事故处理完毕后,方可离开事故现场。5.5.2急救各种有毒物质都有它固有的特性,当发生中毒事故时,尽力迅速查明中毒时哪些物质引起的,立即给予适当与准确的急救,这对于中毒者的生命及其后遗症有很大的关系。为此,当发现有人中毒时必须采取下列急救措施:预先应了解中毒者是由哪一种物质引起的,及其事故过程、时间及其中毒程度;将中毒者静卧于空气新鲜和温度适宜的地方;立即解除妨碍呼吸的衣服等,使其呼吸畅快,当心不要使中毒者受凉;脱去被毒物污染了的衣服等,应用温水洗身,然后根据温度等条件,用被子或其他东西盖起来;凡中毒者有面色青紫等现象时,应及时供应氧气;若中毒者呈现呼吸停止,而心脏未停止跳动,或者呼吸不规则,同时又是被可以做人工呼吸的有毒物质中毒时,应迅速正确地施行人工呼吸或苏醒器急救之。一旦发现心跳呼吸停止,首要的抢救措施就是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以保持有效通气和血压循环,保证重要脏器的氧气供应按压;急救人员应随时检查中毒者的心脏、脉搏、血压和条件反射等,有必要时应注射强心剂。如中毒者呈现神经不安痉挛时,应给予镇静剂;由食道进入的有毒物质,应根据情况给予呕吐或洗胃。中毒时间相当长就应当进行灌肠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有脱水和酸类中毒者,应给予含有510%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溶液或加入1/6克分子的乳酸钠溶液。